[优选]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手的主要部位(手心,手背,手指)
2、知道保护手的一些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手操进入活动主题
引导幼儿做手操:大拇指醒了,食指醒了,中指醒了,无名指醒了,小拇指醒了,大家都醒了。小拇指睡了,无名指睡了,中指睡了,食指睡了,大拇指睡了,大家都睡了。
二、引导幼儿了解手的结构。
1、教师:刚才我们这套操是用手来做的,大家看看,我们的小手长的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我们的手上有五个手指,它们长短不一样,手指下面的部分叫做手掌,手掌又分为手心和手背。
三、了解手的作用
我们的小手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手玩玩具,吃饭、洗脸、穿衣服、画画、抓痒痒等等,而且我们还能用手去感觉东西的大小、泠热、。看来,小手的用处可真多呀!
四、如何保护小手
1、手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情,那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小手呢?
2、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画面,让幼儿为正确保护小手的方法贴花。
3、教师:我们刚才在书上看到了保护小手的正确和不正确的方法,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注意,这些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呢?
4、要求幼儿回答用句型:“、、、、、、会让手、、、、、、,应该、、、、、保护小手。”
五、总结手的用途和保护手的方法。
《小班健康教案:爱护我的小手》摘要:幼儿用书。 2、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手操进入活动主题 引导幼儿做手操:大拇指醒了,食指醒了,中指醒了,无名指醒了,小拇指醒了,大家都醒了。小拇指睡了,无名指睡了,中指睡了,食指睡了,大拇指睡了,大家...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的意义,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能够知道10以内的相邻数。
活动重点:
能够知道10以内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
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数字的有趣。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小鸡卡片、小黑板
活动过程:
一、猜想数字、激发兴趣。
1、出示PPT空白表格师:你知道上面有几个格子吗?
2、出示PPT2
师:在每个格子里藏着不同的数字宝宝,我们边看边猜他们分别是数字几?
师:在猜数字宝宝之前呢,先要记住这句话,从0-9的`数,一个一个的数,才会发现少的数字。
3、给数字排队
师:看一下这十个数字宝宝里,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师:你能给这几个数字宝宝排一排队吗?从小到大怎么排,从大到小怎么排?
师:有没有其他的排法吗?
4、教师出示PPT
师:你知道这些数字是怎么排的吗?
5、在小黑板上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动手操作,让全体幼儿大声朗读加深记忆。
二、有趣的数字
1、出示PPT小鸡,师:看,这是什么?数字3怎么了?怎么变?除了数字3还有几?
2、出示图片冰淇淋,师:这又有那些数字宝宝呢,他们怎么了?
3、出示图片小猫,师:这又有哪些数字宝宝呢?
3、出示图片魔术师师:这次的图片,老师0-9每个数字宝宝用了一次,你能把它们都找出来吗?记住0-9一个一个的数,你就会发现不见的数字哦。
三、10以内的相邻数
1、师:数字宝宝5在哪里呢?出示PPT,由此开始引出5的相邻数。在小黑板上出示小鸡数字卡片,让幼儿找出10以内的相邻数,反复练习,加深记忆。
2、教师评价指导。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园的宝宝养成健康午睡的好习惯,健康午睡需要做到按时睡觉,不蒙头睡,睡觉姿势健康;
2.让宝宝从今以后养成自己主动午睡的习惯,并且在家里也能保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园各种午睡的姿势的图片;
2.幼儿园午睡的小床;
3.幼儿园的小朋友围坐在教室里;
活动过程:
1.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聊起午睡的话题,并且拿出图片,询问小朋友图片上的人都在干什么?老师问小朋友平时午睡是什么时候怎样睡的,并且让小朋友了解正确的午睡姿势;
2.老师搬来小床然后请一位同学上前示范,让小朋友按照图片上的姿势进行模仿,其他小朋友需要区分什么样的午睡姿势才是正确的;
3.老师进行引导总结,给小朋友讲解午睡的.知识,到点就睡和睡前需要准备的一些工作,养成正确的午睡姿势,不准在午睡的时候玩玩具,不能够大声说话等等;
集体游戏:
老师在游戏中出示各种睡觉姿势的图片,然后老师让宝宝们开始模仿午睡,并且将宝宝的姿势拍成照片,让宝宝们自己来区分谁的午睡姿势正确谁的午睡姿势是错误的,正确的能够获得一朵小红花,错误的没有小红花。
小编的话
午睡是幼儿园小朋友必须经历的一个时间段,它能够保证宝宝的身体健康成长,并且保持宝宝一整天的学习效率,良好的午睡建立并不是一蹴而成,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习惯和培养;
让宝宝主动养成午睡的习惯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必须要做的事情,健康的午睡需要正确的姿势和适当的时间,午睡时间过程也不利于宝宝的成长,所以在午睡的时间把控上面需要老师注意。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理解儿歌意思,学习完整地朗诵儿歌。
2、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油泥、玩具小碗、根据儿歌内容绘制的图标。
活动过程:
1、老师演示搓元宵,谈话导入元宵节。
老师:老师拿的是什么?变变变,我用油泥变出了什么?
一碗香喷喷的`元宵来啦!元宵节里人们都要吃甜甜糯糯的元宵。元宵节马上就要到了。是哪一天呢?
2、学习儿歌。
老师示范朗诵儿歌《闹元宵》。
3、理解儿歌意思老师: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节日?
4、看图标跟念儿歌。
分析理解“团团圆圆”、“闹元宵”的意义。
老师:谁知道“团团圆圆”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在一起。)儿歌叫《闹元宵》,为什么要说“闹”?(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热闹、很开心。)
5、完整朗诵儿歌。
幼儿完整学习,朗诵儿歌2?3遍。
小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快速清楚、正确地说出同伴的姓名,巩固对同伴的认识。
2.乐意参加游戏活动。
教学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认识同伴,知道他们的姓名。
教学过程:
一、点名游戏,巩固认识同伴姓名
1.教师点名,被点到名的幼儿迅速起立答”到!”,其他幼儿要求注意听和看。
2.出示漂亮的动物图案小贴花给幼儿欣赏,告诉他们能在游戏中说出别的小朋友的姓名就可以得到贴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请幼儿在我们班制作的互动式墙饰我和我的好朋友中,让幼儿分组进行找朋友的活动。
4.鼓励在活动中找对朋友的幼儿,鼓励胆小的幼儿勇于尝试。
二、新授游戏:谁躲起来了
1.教师讲解游戏的名称、玩法和游戏的规则。
游戏的名称叫”谁躲起来了?”
游戏玩法:请两位幼儿上前,各自作自我介绍,”我叫×××”,讲完后请全体幼儿闭上眼睛,请其中一位幼儿藏进来,接着叫大家睁开眼睛。老师问:”是谁躲起来了?”(请一幼儿回答)然后再请躲起来的幼儿出来给大家看,猜对后,全体幼儿再说一遍:”是×××躲起来了”。
2.幼儿游戏,先请2名幼儿上前,玩2-3遍后,请3名幼儿上前,视班上幼儿情况逐步增加人数,增加难度。幼儿反复游戏,教师给猜对的幼儿身上贴动物贴花,以示鼓励。
活动中加强幼儿能快速清楚、正确地说出同伴的姓名,巩固对同伴的.认识,鼓励班上胆小的孩子进行尝试。
3.学说短句:”×××躲起来了!
(我的朋友是谁,我的朋友躲起来了,每位孩子尝试大胆进行表达)。
三、提出交友要求
教师小结,鼓励幼儿认识更多的朋友,并说出他们的姓名。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
2.能用三个高矮不同的物体进行排序。
3.愉快参与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人物卡三张;《幼儿画册》(第三册p7)活动过程:
1.导入。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
2.比高矮——比高矮的'正确方法。
(1)教师和幼儿比高矮。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幼儿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谁高谁矮?(学说老师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师矮)(2)幼儿与幼儿比高矮。
一幼儿站在地上立正,另一幼儿站在小椅子上立正。提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引导讨论:小朋友,你怎么想?
两个人比高矮,哪种方法是公平、正确的?哪种方法是不公平、不正确的?
(3)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
3.排序(1)三人比高矮。
爸爸、妈妈、小明三个比一比,谁最高?谁最矮?(学说爸爸最高,小明最矮。)拓展----师幼三人比高矮;人、物比高矮。
(2)三个排序。
爸爸、妈妈、小明要像小朋友一样排队,个子矮的排前面,个子高的排后面。排在哪儿呢?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
4.幼儿做相关练习。
(1)请幼儿翻开《幼儿画册》,仔细观察图上小动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标记,从不干胶纸上揭下小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2)鼓励幼儿相互检查,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小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酸、甜、苦、辣这几种味道,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幼儿具备了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相结合的年龄特征,非常乐意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索食物的味道。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中,幼儿在尝尝、说说、做做的游戏中,增加对酸甜苦辣等味觉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同时,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中的食物味道是多样的,培养孩子不挑食的好习惯。发展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体验在游戏的氛围中探究身边常见事物奥秘的快乐。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11-07
小班的教案11-06
小班教案01-12
小班教案01-10
小班教案01-10
小班教案01-10
小班教案01-09
小班教案01-11
小班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