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07-22 12:26:32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10篇(经典)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10篇(经典)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观察总结生活中的色彩,进一步感受色彩。

  技能目标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混合、并列、覆盖后的不同效果。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创作,在观察中去发现蕴藏于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习内容:

  在前一课《走进大自然》的基础上,了解大自然中的色彩后延续至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美。在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中找出这些丰富的色彩,并大胆地表现色彩,观察色彩的变化。

  教学要求:

  用水粉色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互相混合,并列或覆盖之后的不同效果。

  用同一种颜色在不同颜色的纸上涂抹,观察它的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色彩,观察色彩变化。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把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带进课堂,欣赏丰、可爱的色彩。

  准备颜料、画笔、调色盒、洗笔的小水桶、抹布,也可以准备油画棒或彩色铅笔等。

  收集生活中的彩色照片。

  准备海棉、夹子、冷暖色彩纸、旧衣服。

  教学思路:

  一、导入

  找一找

  欣赏各种生活用品、彩色照片等,寻找生活中丰富的色彩。

  二、新授

  试一试

  (实验一)

  教师分发海棉和夹子,用夹子夹住海绵块,蘸颜色,画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色块,注意色与色不要重叠在一起,观察色彩并置的效果。

  (实验二)

  1、 分发冷、暖色纸两张。在一张纸上用笔中含水多的颜料试试,再用笔中含水少的颜料图色试试,有什么变化?

  2、 多选一些颜色涂在同色纸上,看看它们在有底瑟的纸上有什么变化?

  3、 同一颜色在冷色纸上有什么变化,在暖色纸上有什么变化?偶尔学生也会有使老师意想不到的想法或表现,要充分鼓励。

  4、 把自己实验的结果告诉老师和同学。

  改一改

  1、 学生准备旧衣服,摊放在铺在地上的报纸上,组内成员合作添画。

  2、 用小杯子装上自己用生活中的色彩调的美丽的颜料,注意颜料稍浓厚一点,不要太稀。

  3、 泼洒到衣服上,颜料在布料上自然渗染,互相覆盖或并列后产生不同的效果,把旧衣服变成“艺术品”。

  4、 老师帮忙用吹风机吹干,干后还可以穿在身上展示一下。

  三、小结

  退员观察,看看色彩互相混合,并列和覆盖后的不同效果,互相评价。

  大家一起合作把教室打扫干净,把整洁还给课堂。

  四、课后拓展

  可以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拿来装饰,涂上漂亮的颜色,把生活打

  扮得多姿多彩。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把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带进课堂,欣赏丰富、可爱的.色彩。

  准备颜料、画笔(两三支大小不同的笔)、调色盒、洗笔 的小水桶、抹布等。

  教学思路:

  导入

  1、 引导观察:

  欣赏、感受各种生活用品的色彩美。

  2、 尝试调色:

  调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做做“原色变出间色”的小游戏。

  3、 特殊制作:

  把颜料滴在纸上,吹开,会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4、 联想创作:

  在“吹画”上展开联想、添加,用自己独特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情感。

  5、 观察体会:

  当你打开了一个角度,就发现了一种美。

  小结

  作业展评:用学生作品来布置教室。

  互相评价: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讨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认识瓜的种类与营养。

  掌握不同瓜的形状及画法。

  分清瓜类中的.蔬菜及水果。

  活动准备

  水果类:西瓜、香瓜、哈密瓜(食物)。

  蔬菜类:南瓜、黄瓜、角瓜(图片)。

  画画的基本用品。

  活动过程

  一、水果与蔬菜

  师:今天有好多瓜宝宝来和你们一起上美术课。

  师:有谁都知道哪些瓜宝宝啊?说一说。

  师:那你们想知道有哪些瓜宝宝的到来吗?

  出示水果食物和蔬菜图片,指引幼儿说说瓜宝宝的名字,教幼儿如何分清蔬菜和水果。

  二、画一画,瓜宝宝。

  1、注意瓜宝宝们的形状,颜色。

  2、教幼儿瓜宝宝的基本画法。

  3、让幼儿一笔笔的画。

  4、给瓜宝宝换上鲜艳的外皮。

  三、品尝水果

  1、瓜宝宝内在的味道。

  2、三个不同的瓜宝宝内在的样子。

  3、不同瓜宝宝的营养。

  活动延伸

  画画瓜宝宝内在的美。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有趣的吊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表现物象的形态特征;运用剪、对折、粘贴制作吊饰;有目的的排列。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比较中,感受饰物造型、色彩、花纹特点;

  2、在探索中学习吊饰的设计方法;

  3、在"尝试运用"中掌握制作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

  1、乐意与同学合作完成;

  2、对吊饰的串联与装饰发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习用剪贴、串联和绘画等方法制作小吊饰。

  教学难点:剪贴制作和串联小吊饰。

  决重点方法:充分运用对比赏析法,对民间工艺吊饰作品进行整体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吊饰色彩美、造型美的特点及不同排列方法的节奏美。

  教学准备

  纸材、剪刀、胶水、课件、有关图片、学生吊饰作品、课室布置悬挂各吊饰营造氛围。

  教学过程或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教师在课室悬挂各种吊饰,营造氛围。

  一、观察与比较

  1、观察课室变化,认识有趣的'饰物,学习吊饰怎么做。

  掀开板书 第12课 有趣的吊饰

  2、看看中国民间很传统的吊饰 PPT

  民间传统的吊饰有几个特点:吉祥寓意;色彩鲜艳;有花纹。

  了解现在饰物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

  二、探讨与尝试

  1、尝试找找身边的媒材进行吊饰设计,鼓励发现问题;

  2、学生互相研究解决问题:外形拓展、材料联想、怎样排列、怎样剪制。

  3、同一主题的物象形态选择;

  4、尝试运用几何形进行有节奏的排列,感受节奏美。

  三、创作

  3~4人小组合作制作色彩美、有花纹、有主题的吊饰。(每个作品不能小于手板。)

  音乐停我就停。

  四、评价

  1、评价标准:

  合作制作一串吊饰

  合作制作一串色彩美、有花纹的吊饰

  合作制作一串色彩美、有花纹、有主题的吊饰

  2、评价方式:自评、学生评与师评。

  3、下课后和学生一起装扮课室,说一说挂在哪里最好看。

  五、家庭作业

  和家长一起合作一串有趣的吊饰。

  欣赏各种吊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吊饰作用。

  了解民间传统的吊饰特点。

  欣赏现代的吊饰制作材料多样性。利用图片欣赏拓宽学生想象创作空间。

  了解其他花纹和造型。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鼓励学生充分表达创作意图,引导他们自评、互评,学会分析、评论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分享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尝试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吊饰。

  家庭作业

  和家长一起合作一串有趣的吊饰。

  板书设计

  作品展示:

  第12课 有趣的吊饰

  色彩美

  有花纹

  有主题

  教后反思

  本节课能按教学计划进行。学生在串联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本人充分运用对比赏析法,对民间工艺吊饰作品进行整体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吊饰色彩美、造型美的特点及不同排列方法的节奏美。本人通过示范剪贴小吊饰,解决教学难点。从作品展示中看到,各小组学生学习了用剪贴、串联和绘画等方法制作小吊饰,解决了学习重点。

  不足之处在于本人的时间没把握好,延迟了5分钟下课。主要原因是本班一年级学生一周只有1节美术课,平时训练不足,以致学生动作较慢。另外本人在讲授的过程用的时间也较多,没预留充足时间给学生创作。

  虽然平时本人也强调剪刀使用要注意安全,但本节课上课前的课间还是出了点意外。一男生用剪刀把一女生的手弄伤了,出了一点点血。让本人意识到让学生带剪刀回校安全责任很大,每节课都要强调规范使用剪刀。

美术教案 篇4

  小班美术绘画活动:我们来种小树苗

  执教:谈海外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树的外形特征,萌发对树的喜爱

  2、学习用手指点画的方法装饰树

  3、尝试用竖线排队的方法表现树的形态,并绘画树干

  活动准备:绘画纸绿色颜料油性笔

  活动过程:

  1、出示树的图片,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位客人来到了我们小一班,一起来看看是谁呢!(大树)

  2、引导幼儿观察树的特征

  ——师:大树身上有长长的直直的树干、树枝紧紧的挨着树干生长,还有绿色的树叶,看,现在春天来了,大家都忙着种树,你们知道怎样种树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神奇的种树方法,你们想学吗?

  3、教师示范

  ——师:昨天老师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了一个小山坡,山坡上什么都没有,光秃秃的,所以我想在山坡上种满树,先在山坡的这一头种上长长的直直的树干,你们看看老师是怎样种下的(长长直直的种下去,一棵挨着一棵,)种过的地方还要不要种,谁愿意上来用刚刚老师种树的方法试试看?树干种好了,春天到了,树枝也紧紧的挨着树干长了出来,还有什么没长出来?(绿色的.树叶)今天我们的颜料宝宝也来帮忙了,小朋友们可要看仔细了,颜料宝宝是怎样帮忙的?伸出你的手指跟颜料宝宝亲一个,点一点,一个手指宝宝忙不赢,其他几个手指宝宝一起来帮忙,我的手指宝宝有没有都在树干上跳动(有),有没有跳到上面去(没有),好啦,我的小树种好了,你们想不想用我刚刚的方法来玩一玩。

  4、幼儿绘画,教师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5、作品展示,师幼共同评价

  6、活动结束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蔬菜图片的欣赏,了解蔬菜的外型特征

  2培养学生用泥制作蔬菜的方法

  3培养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用泥皮,泥条表现制作蔬菜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较好的表现蔬菜的外型特征

  作业要求:

  根据记忆制作出两到三种不同的蔬菜

  教具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泥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谁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有没有跟着家人去菜地采摘过蔬菜2你还记得摘过那些蔬菜?

  3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表现蔬菜,由于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蔬菜图片欣赏

  设问:老师这里有很多蔬菜的图片,想请同学们看一看有哪些蔬菜,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

  学生1:青菜、西兰花、茄子、洋葱、竹笋、辣椒、萝卜、包菜、黄芽菜、黄瓜等

  学生2:包菜是包起来的像个球型,菜叶是淡绿色的`,西兰花像盛开的花朵一样,其颜色是深绿色的,菜梗是粉绿色的

  学生3:萝卜是圆锥型,其颜色有白色、红色、青色。其中胡萝卜是比较细长,颜色偏向桔黄色

  学生4:黄瓜圆型细长,颜色是绿色的,身上还有一点小刺2你最喜欢哪些蔬菜?为什么?它有什么特地?

  学生1:喜欢吃西红柿和黄瓜,即可以当水果吃,又可凉拌,非常可口学生2:喜欢吃萝卜,它有通气的作用

  学生3:胡萝卜甘甜,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教师归纳:蔬菜不仅可口又有营养,对于同学们来说有利于身体健康成长3再次欣赏这些形状各异,颜色鲜艳的蔬菜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美的画面

  老师这里也有一组蔬菜,它们是用什么表现出来的?(出示果盘里的蔬菜范品)学生回答:是用泥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知道运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吗?(搓,压,按,捏等方法)

  教师示范(边讲边做)青菜的制作过程示范制作:1搓出大小不等的圆球,分别作为菜叶和菜帮一部分作为菜叶把圆球压扁,另一部分作为菜帮把一头搓尖,再把菜叶和菜帮按到一起,最后把菜帮尖稍用力捏到一起,并整理菜叶形状(注:如粘贴不起来,乘湿软时,在适当部位插上牙签,进行插接)

  学生制作作业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制作两到三种不同的蔬菜(作好的同时提醒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保持教室的整洁)

  展评以班级作为一个菜市场,布置一家家的小摊点,邀请其他小组同学评一评,哪组蔬菜品种制作的最多,哪组制作的造型最形象,教师并给他们颁发制作奖

  课后拓展

  (1)运用其他材料(陶土、纸张、布等)制作蔬菜。

  (2)运用绘画拼贴等方式表现蔬菜。

美术教案 篇6

  课 题

  第9课 生命的甘露

  教 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水资源现状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并设计保护水的招贴画、并能根据实际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热爱大自然,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 点

  培养学生的节水和环保意识,尝试设计招贴画。

  招贴画创意设计。

  教法学法

  欣赏、探索、设计创作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情境创设

  众所周知,水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方,人们很难想象,没有水的情景,那么今天就让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了水,人类将面临何种绝境。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造成的可怕景象让学生观看。

  二、预习反馈

  出示问题:地球差不多都被水包裹着,为什么又缺水呢?我们怎样来节约用水?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都来保护和爱惜水?

  三、探究方法

  1、出示学习要求:欣赏课本中的三幅招贴画,说说作品各表现了什么内容。找一找作品的相同特点,试着总结招贴画由那几要素组成。

  2、教师小结招贴画的一般格式要求:①主题与画面要明确、醒目、新颖,具有视觉冲击力,使人看着明白。②主题一般用文字口号来强调,简洁、通顺、突出。可用拼音或字母加以标示、装饰。

  四、自主设计

  1、作业要求:拿起我们的画笔,设计一幅招贴画,以无声的呐喊唤醒那些沉睡的心灵—— 珍惜生命甘露,保护生命之源!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交流

  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师生评价交流。

  学生举例说说敦煌水资源情况。

  各小组讨论分析、推荐人员回答讨论结果。

  1、欣赏分析作品,讨论招贴画的组成要素。

  2、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招贴画的一般格式要求。

  学生设计制作,按照要求进行设计创作。

  学生评价交流。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有趣的数字学生能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与装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趣的数字培养创造美的思维方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将想象转化为表现的乐趣有趣的数字。

  教学重点:

  把握数字的特点与学会数字的装饰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

  教学程序:

  1、 导入

  师生共同律动→课件同时展示跳动的人形→教师说:投影上与我们一 起律动的是谁?看大家能不能认出来?→组织学生认识数字→教师说数字经过美化之后就会变得很有趣,今天我们就一 起来学习《有趣的数字》。

  出示课题:有趣的数字

  2、 新课

  (1)如何使数字变得丰富?

  教师说:同学们可以写或画出多少种不同的数字?→组织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写数字(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不同方法的书写)。→教师简单小结:同学们写出了单线的、双线的等等,这么多的数字如何使他们变得美丽?(这一 环节的用意让学生进上步认识数字的特征并为想象变化埋下伏笔)

  (2)如何使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

  教师接着说:我们一 起来看看“2”有什么方法变得美丽。→用课件展示数字的各种装饰方法,与学生一 起分析:有用花纹装饰、用颜色装饰、岭南版美术教案http://www.anxue.com改变形状装饰。

  教师将各种图片分别发到各小组,组织学生讨论。→请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根据图片汇报讨论结果。(这一 环节的'用意是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地发现问题与思考问题,让每一 个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教师演示使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的过程。

  教师说:同学们归纳了很多方法,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方法是如何做出来的。→教师演示花纹装饰的方法:剪纸、贴纸、画图案(点、线装饰或动物花纹迁移)等,→播放《数字谣》,师生共同尝试形状的变化方法:拟人法、联想法,比如教师举例联想法用“0"来问学生"0像什么?",教师简单画出学生举例的物体,增加学生对变形的认识。

  3、 作业

  (1)同学们想怎样把数字变得更有趣和美丽?

  教师说:刚才老师展示了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的过程,同学们一 起想想: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像“1”、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像“2”……等。

  将小组分成花纹装饰组、颜色装饰组和形状变化组,让学生自主选择制作方法并自由组合成制作小组,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运用桌上的工具材料表现“有趣的数字”,组织学生比一 比哪组做的变化多或制作方法多。

  (2) 学生想象、表现,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4、 评价

  (1)小组代表发言

  小组代表说自己小组做了什么或说用了多少种方法、有多少种变化。

  (2)教师点评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及评述表达自己的看法。

  5. 课堂引申

  教师说:我们刚刚学习了数字的变形,其实生活中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变化,例如英文字母的变形和文字的变形,只要你们认真地观察,就能发现它们的有趣之处!

  6. 评价表的填写

  我学会了......,我的作业......,我想对老师说......。

  7、 教学后记

  本课时旨在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在原有数字的基础上进行变形,创造再创造,利用多种方法构建他们心目中的数字王国,课程中,有些学生的思维较局限,表现的内容单一 ,以后还需多一 些类似的练习!

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认识电脑美术的特点,感受电脑美术独特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电脑美术既是一中独特的美术创作方法,又是帮助我们学习美术的助手。

  教学难点:

电脑美术创作方法和思想与一般美术创作都要从技能技巧,而电脑美术允许使用各种图片资料作为基础进行创作,可以不考虑美术的一些技能技巧,独特新奇的想象非常重要。电脑美术一个新伙伴

  教学过程:

  1、讨论:

  电脑美术一个新伙伴,请同学们说说并演示自己知道和掌握的.电脑知识与操作技能技巧,特别是与电脑美术有关的各个方面。电脑美术一个新伙伴

  2、欣赏:

  结合教材并示范电脑绘画的最基本方法,特别注意电子画笔与一般绘画用笔的区别。

  3、学习

  电脑美术一个新伙伴,讲解并示范电脑绘画的最基本方法,特别注意电子画笔与一般绘画用笔的区别。

  4、操作

  根据学生自己的能力,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自由创作。完全可以是无主题、无想法的涂鸦,以感受电脑美术为目的。

  5、评价

  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鼓励一些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美术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了解车身装饰的方法、类型,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观察、分析、归纳设计的方法和元素,懂得“设计来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更美好”的道理。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制作方法的指导,制作的步骤,不同类型的车子车身装饰有不同的`特点,以此来拓展和丰富学生思维。

  教学目标

  上限会用一种装饰设计方法进行车身装饰设计。懂得“设计来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更美好”的道理。

  下限欣赏各种各样的车,了解不同种类车的装饰特点,并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和作用。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类别车辆的装饰特点,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

  难点:车辆装饰有创意,能清晰地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

  教学准备(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画笔。(教师)课件。

  教学流程

  1.揭题。

  出示课题:《流动的风景线》。

  2.欣赏、分析。

  (1)回忆生活中有车身装饰的各种车辆。

  (2)出示一组图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

  (3)教师问:同学们,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用自己的方法分类。

  学生答:(根据生活中观察的车进行归类。)

  (4)教师小结:①从功能上分;②从车型上分;③从色彩上分。

  3.欣赏、感受。

  (1)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不适合车身装饰和适合车身装饰的两种车进行对比。)

  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车适合车身装饰?为什么?

  学生进行分析,教师小结并介绍一些不适合车身装饰的特殊车辆,如消防车、救护车等。

  (2)教师提问:车身装饰一般在什么部位?主要的装饰手法有哪些?

  (3)教师提问:车身装饰有几种类型?

  ①广告装饰(商业的、公益的);②个性化装饰??

  4.欣赏图片,说说装饰设计的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①手绘图形设计;②手工粘贴设计;③电脑模拟设计;④模型分面设计;⑤局部位置面块设计。

  5.学生作业。

  (1)自选一种车辆,对车身进行装饰,时间20分钟。

  (2)教师巡回指导,进行辅导和解决课堂问题。

  6.作业评价。

  (1)作业展示在展板上。

  (2)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采用的方式,说说通过装饰想告诉人们什么。

美术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以及造型特点,掌握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装饰纹样绘制风筝。

  2、在观察分析风筝的造型、结构、色彩的过程中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

  3、体验中国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生发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装饰纹样绘制风筝。

  难点:理解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设疑激趣

  (1)谜语:“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谜底:风筝)

  (2)教师设疑激趣,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唤起学生对风筝的原有认知。

  (3)教师总结,板书课题:风筝风筝飞上天。

  2、走进风筝,了解起源

  (1)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课本范画《百子图》。

  (2)教师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与风筝有关的诗词或知识吗?”

  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高鼎在《村居》中写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发展历史,知道山东潍坊市著名的风筝之都。

  3、欣赏风筝,了解形色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造型的风筝,分析风筝造型的`特点——形状对称。

  (2)学生自由讨论,除了形状对称以外,还有什么对称?(图案对称)

  (3)学生观察造型厚,再观察分析风筝的色彩,引导学生寻找风筝上的颜色,并设问:怎样的颜色搭配可让风筝在空中更吸引人?为什么?

  (4)教师小结:风筝的造型特点:多样,结构对称,色彩绚丽,对比明显。学生欣赏风筝是一种美德体验。

  4、细观风筝,了解纹样

  (1)以北京燕子风筝为例,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燕子风筝上的装饰纹样是什么?为什么绘制这个纹样?有什么寓意吗?

  (2)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引导总结风筝上的装饰纹样有吉祥祝福的隐喻。

  5、大胆创想,设计草图

  (1)提出作业要求,请学生设计一个风筝草图,注意风筝的造型、色彩和装饰纹样这三方面的要求。

  (2)师生讨论设计方法,教师示范。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展示学生作业,并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温故知新

  (1)复习上堂课风筝的造型、结构、色彩、装饰纹样等内容。

  (2)交流讨论,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以及不同造型、立体的风筝。

  2、认识材料,感知体验

  (1)教师介绍制作风筝所需要的材料,并让学生了解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2)学生感知材料,并尝试着说说材料的用途。

  3、根据草图,制作风筝

  (1)备骨架:用磨砂纸将竹篾摩擦光滑。引导学生注意安全。

  (2)扎骨架:用作基本骨架的竹篾要选宽厚一些的,而轮廓骨架的竹篾一般用薄而细软的较为合适。整个结构要简练、轻巧、对称、均衡,扎缚牢靠。

  (3)糊风筝:把纸或娟糊在骨架上。纸的质地要薄、韧、平整。

  (4)绘风筝:绘制风筝图样。图样要形象鲜明,色彩要艳丽明快,装饰性要强。提示:装饰纹可选取吉祥图案,体现出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

  4、作业练习,学生制作

  学生尝试着绘制风筝。要求:

  (1)造型独特,结构对称,色彩鲜明,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

  (2)设色大胆,用笔肯定

  5、展示评价,交流分享

  (1)请学生尝试放风筝,分析自己的风筝作品,以及评价同学的作品。学生从风筝的造型、色彩、装饰纹样、整体效果等方面开展评价。

  (2)学生互评、交流方法成功与否的心得,教师总结,并加以鼓励。

《美术教案10篇(经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2-20

《美术》教案02-17

(精选)美术教案09-29

【经典】美术教案09-02

美术教案【经典】07-22

美术教案【精选】07-20

(经典)美术教案07-21

[经典]美术教案07-31

美术教案(经典)07-31

美术教案[经典]08-24

美术教案10篇(经典)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10篇(经典)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观察总结生活中的色彩,进一步感受色彩。

  技能目标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混合、并列、覆盖后的不同效果。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创作,在观察中去发现蕴藏于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习内容:

  在前一课《走进大自然》的基础上,了解大自然中的色彩后延续至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美。在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中找出这些丰富的色彩,并大胆地表现色彩,观察色彩的变化。

  教学要求:

  用水粉色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互相混合,并列或覆盖之后的不同效果。

  用同一种颜色在不同颜色的纸上涂抹,观察它的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色彩,观察色彩变化。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把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带进课堂,欣赏丰、可爱的色彩。

  准备颜料、画笔、调色盒、洗笔的小水桶、抹布,也可以准备油画棒或彩色铅笔等。

  收集生活中的彩色照片。

  准备海棉、夹子、冷暖色彩纸、旧衣服。

  教学思路:

  一、导入

  找一找

  欣赏各种生活用品、彩色照片等,寻找生活中丰富的色彩。

  二、新授

  试一试

  (实验一)

  教师分发海棉和夹子,用夹子夹住海绵块,蘸颜色,画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色块,注意色与色不要重叠在一起,观察色彩并置的效果。

  (实验二)

  1、 分发冷、暖色纸两张。在一张纸上用笔中含水多的颜料试试,再用笔中含水少的颜料图色试试,有什么变化?

  2、 多选一些颜色涂在同色纸上,看看它们在有底瑟的纸上有什么变化?

  3、 同一颜色在冷色纸上有什么变化,在暖色纸上有什么变化?偶尔学生也会有使老师意想不到的想法或表现,要充分鼓励。

  4、 把自己实验的结果告诉老师和同学。

  改一改

  1、 学生准备旧衣服,摊放在铺在地上的报纸上,组内成员合作添画。

  2、 用小杯子装上自己用生活中的色彩调的美丽的颜料,注意颜料稍浓厚一点,不要太稀。

  3、 泼洒到衣服上,颜料在布料上自然渗染,互相覆盖或并列后产生不同的效果,把旧衣服变成“艺术品”。

  4、 老师帮忙用吹风机吹干,干后还可以穿在身上展示一下。

  三、小结

  退员观察,看看色彩互相混合,并列和覆盖后的不同效果,互相评价。

  大家一起合作把教室打扫干净,把整洁还给课堂。

  四、课后拓展

  可以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拿来装饰,涂上漂亮的颜色,把生活打

  扮得多姿多彩。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把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带进课堂,欣赏丰富、可爱的.色彩。

  准备颜料、画笔(两三支大小不同的笔)、调色盒、洗笔 的小水桶、抹布等。

  教学思路:

  导入

  1、 引导观察:

  欣赏、感受各种生活用品的色彩美。

  2、 尝试调色:

  调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做做“原色变出间色”的小游戏。

  3、 特殊制作:

  把颜料滴在纸上,吹开,会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4、 联想创作:

  在“吹画”上展开联想、添加,用自己独特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情感。

  5、 观察体会:

  当你打开了一个角度,就发现了一种美。

  小结

  作业展评:用学生作品来布置教室。

  互相评价: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讨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认识瓜的种类与营养。

  掌握不同瓜的形状及画法。

  分清瓜类中的.蔬菜及水果。

  活动准备

  水果类:西瓜、香瓜、哈密瓜(食物)。

  蔬菜类:南瓜、黄瓜、角瓜(图片)。

  画画的基本用品。

  活动过程

  一、水果与蔬菜

  师:今天有好多瓜宝宝来和你们一起上美术课。

  师:有谁都知道哪些瓜宝宝啊?说一说。

  师:那你们想知道有哪些瓜宝宝的到来吗?

  出示水果食物和蔬菜图片,指引幼儿说说瓜宝宝的名字,教幼儿如何分清蔬菜和水果。

  二、画一画,瓜宝宝。

  1、注意瓜宝宝们的形状,颜色。

  2、教幼儿瓜宝宝的基本画法。

  3、让幼儿一笔笔的画。

  4、给瓜宝宝换上鲜艳的外皮。

  三、品尝水果

  1、瓜宝宝内在的味道。

  2、三个不同的瓜宝宝内在的样子。

  3、不同瓜宝宝的营养。

  活动延伸

  画画瓜宝宝内在的美。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有趣的吊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表现物象的形态特征;运用剪、对折、粘贴制作吊饰;有目的的排列。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比较中,感受饰物造型、色彩、花纹特点;

  2、在探索中学习吊饰的设计方法;

  3、在"尝试运用"中掌握制作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

  1、乐意与同学合作完成;

  2、对吊饰的串联与装饰发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习用剪贴、串联和绘画等方法制作小吊饰。

  教学难点:剪贴制作和串联小吊饰。

  决重点方法:充分运用对比赏析法,对民间工艺吊饰作品进行整体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吊饰色彩美、造型美的特点及不同排列方法的节奏美。

  教学准备

  纸材、剪刀、胶水、课件、有关图片、学生吊饰作品、课室布置悬挂各吊饰营造氛围。

  教学过程或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教师在课室悬挂各种吊饰,营造氛围。

  一、观察与比较

  1、观察课室变化,认识有趣的'饰物,学习吊饰怎么做。

  掀开板书 第12课 有趣的吊饰

  2、看看中国民间很传统的吊饰 PPT

  民间传统的吊饰有几个特点:吉祥寓意;色彩鲜艳;有花纹。

  了解现在饰物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

  二、探讨与尝试

  1、尝试找找身边的媒材进行吊饰设计,鼓励发现问题;

  2、学生互相研究解决问题:外形拓展、材料联想、怎样排列、怎样剪制。

  3、同一主题的物象形态选择;

  4、尝试运用几何形进行有节奏的排列,感受节奏美。

  三、创作

  3~4人小组合作制作色彩美、有花纹、有主题的吊饰。(每个作品不能小于手板。)

  音乐停我就停。

  四、评价

  1、评价标准:

  合作制作一串吊饰

  合作制作一串色彩美、有花纹的吊饰

  合作制作一串色彩美、有花纹、有主题的吊饰

  2、评价方式:自评、学生评与师评。

  3、下课后和学生一起装扮课室,说一说挂在哪里最好看。

  五、家庭作业

  和家长一起合作一串有趣的吊饰。

  欣赏各种吊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吊饰作用。

  了解民间传统的吊饰特点。

  欣赏现代的吊饰制作材料多样性。利用图片欣赏拓宽学生想象创作空间。

  了解其他花纹和造型。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鼓励学生充分表达创作意图,引导他们自评、互评,学会分析、评论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分享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尝试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吊饰。

  家庭作业

  和家长一起合作一串有趣的吊饰。

  板书设计

  作品展示:

  第12课 有趣的吊饰

  色彩美

  有花纹

  有主题

  教后反思

  本节课能按教学计划进行。学生在串联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本人充分运用对比赏析法,对民间工艺吊饰作品进行整体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吊饰色彩美、造型美的特点及不同排列方法的节奏美。本人通过示范剪贴小吊饰,解决教学难点。从作品展示中看到,各小组学生学习了用剪贴、串联和绘画等方法制作小吊饰,解决了学习重点。

  不足之处在于本人的时间没把握好,延迟了5分钟下课。主要原因是本班一年级学生一周只有1节美术课,平时训练不足,以致学生动作较慢。另外本人在讲授的过程用的时间也较多,没预留充足时间给学生创作。

  虽然平时本人也强调剪刀使用要注意安全,但本节课上课前的课间还是出了点意外。一男生用剪刀把一女生的手弄伤了,出了一点点血。让本人意识到让学生带剪刀回校安全责任很大,每节课都要强调规范使用剪刀。

美术教案 篇4

  小班美术绘画活动:我们来种小树苗

  执教:谈海外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树的外形特征,萌发对树的喜爱

  2、学习用手指点画的方法装饰树

  3、尝试用竖线排队的方法表现树的形态,并绘画树干

  活动准备:绘画纸绿色颜料油性笔

  活动过程:

  1、出示树的图片,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位客人来到了我们小一班,一起来看看是谁呢!(大树)

  2、引导幼儿观察树的特征

  ——师:大树身上有长长的直直的树干、树枝紧紧的挨着树干生长,还有绿色的树叶,看,现在春天来了,大家都忙着种树,你们知道怎样种树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神奇的种树方法,你们想学吗?

  3、教师示范

  ——师:昨天老师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了一个小山坡,山坡上什么都没有,光秃秃的,所以我想在山坡上种满树,先在山坡的这一头种上长长的直直的树干,你们看看老师是怎样种下的(长长直直的种下去,一棵挨着一棵,)种过的地方还要不要种,谁愿意上来用刚刚老师种树的方法试试看?树干种好了,春天到了,树枝也紧紧的挨着树干长了出来,还有什么没长出来?(绿色的.树叶)今天我们的颜料宝宝也来帮忙了,小朋友们可要看仔细了,颜料宝宝是怎样帮忙的?伸出你的手指跟颜料宝宝亲一个,点一点,一个手指宝宝忙不赢,其他几个手指宝宝一起来帮忙,我的手指宝宝有没有都在树干上跳动(有),有没有跳到上面去(没有),好啦,我的小树种好了,你们想不想用我刚刚的方法来玩一玩。

  4、幼儿绘画,教师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5、作品展示,师幼共同评价

  6、活动结束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蔬菜图片的欣赏,了解蔬菜的外型特征

  2培养学生用泥制作蔬菜的方法

  3培养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用泥皮,泥条表现制作蔬菜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较好的表现蔬菜的外型特征

  作业要求:

  根据记忆制作出两到三种不同的蔬菜

  教具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泥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谁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有没有跟着家人去菜地采摘过蔬菜2你还记得摘过那些蔬菜?

  3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表现蔬菜,由于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蔬菜图片欣赏

  设问:老师这里有很多蔬菜的图片,想请同学们看一看有哪些蔬菜,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

  学生1:青菜、西兰花、茄子、洋葱、竹笋、辣椒、萝卜、包菜、黄芽菜、黄瓜等

  学生2:包菜是包起来的像个球型,菜叶是淡绿色的`,西兰花像盛开的花朵一样,其颜色是深绿色的,菜梗是粉绿色的

  学生3:萝卜是圆锥型,其颜色有白色、红色、青色。其中胡萝卜是比较细长,颜色偏向桔黄色

  学生4:黄瓜圆型细长,颜色是绿色的,身上还有一点小刺2你最喜欢哪些蔬菜?为什么?它有什么特地?

  学生1:喜欢吃西红柿和黄瓜,即可以当水果吃,又可凉拌,非常可口学生2:喜欢吃萝卜,它有通气的作用

  学生3:胡萝卜甘甜,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教师归纳:蔬菜不仅可口又有营养,对于同学们来说有利于身体健康成长3再次欣赏这些形状各异,颜色鲜艳的蔬菜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美的画面

  老师这里也有一组蔬菜,它们是用什么表现出来的?(出示果盘里的蔬菜范品)学生回答:是用泥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知道运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吗?(搓,压,按,捏等方法)

  教师示范(边讲边做)青菜的制作过程示范制作:1搓出大小不等的圆球,分别作为菜叶和菜帮一部分作为菜叶把圆球压扁,另一部分作为菜帮把一头搓尖,再把菜叶和菜帮按到一起,最后把菜帮尖稍用力捏到一起,并整理菜叶形状(注:如粘贴不起来,乘湿软时,在适当部位插上牙签,进行插接)

  学生制作作业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制作两到三种不同的蔬菜(作好的同时提醒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保持教室的整洁)

  展评以班级作为一个菜市场,布置一家家的小摊点,邀请其他小组同学评一评,哪组蔬菜品种制作的最多,哪组制作的造型最形象,教师并给他们颁发制作奖

  课后拓展

  (1)运用其他材料(陶土、纸张、布等)制作蔬菜。

  (2)运用绘画拼贴等方式表现蔬菜。

美术教案 篇6

  课 题

  第9课 生命的甘露

  教 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水资源现状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并设计保护水的招贴画、并能根据实际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热爱大自然,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 点

  培养学生的节水和环保意识,尝试设计招贴画。

  招贴画创意设计。

  教法学法

  欣赏、探索、设计创作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情境创设

  众所周知,水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方,人们很难想象,没有水的情景,那么今天就让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了水,人类将面临何种绝境。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造成的可怕景象让学生观看。

  二、预习反馈

  出示问题:地球差不多都被水包裹着,为什么又缺水呢?我们怎样来节约用水?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都来保护和爱惜水?

  三、探究方法

  1、出示学习要求:欣赏课本中的三幅招贴画,说说作品各表现了什么内容。找一找作品的相同特点,试着总结招贴画由那几要素组成。

  2、教师小结招贴画的一般格式要求:①主题与画面要明确、醒目、新颖,具有视觉冲击力,使人看着明白。②主题一般用文字口号来强调,简洁、通顺、突出。可用拼音或字母加以标示、装饰。

  四、自主设计

  1、作业要求:拿起我们的画笔,设计一幅招贴画,以无声的呐喊唤醒那些沉睡的心灵—— 珍惜生命甘露,保护生命之源!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交流

  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师生评价交流。

  学生举例说说敦煌水资源情况。

  各小组讨论分析、推荐人员回答讨论结果。

  1、欣赏分析作品,讨论招贴画的组成要素。

  2、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招贴画的一般格式要求。

  学生设计制作,按照要求进行设计创作。

  学生评价交流。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有趣的数字学生能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与装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趣的数字培养创造美的思维方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将想象转化为表现的乐趣有趣的数字。

  教学重点:

  把握数字的特点与学会数字的装饰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想象变化。

  教学程序:

  1、 导入

  师生共同律动→课件同时展示跳动的人形→教师说:投影上与我们一 起律动的是谁?看大家能不能认出来?→组织学生认识数字→教师说数字经过美化之后就会变得很有趣,今天我们就一 起来学习《有趣的数字》。

  出示课题:有趣的数字

  2、 新课

  (1)如何使数字变得丰富?

  教师说:同学们可以写或画出多少种不同的数字?→组织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写数字(根据数字的特点进行不同方法的书写)。→教师简单小结:同学们写出了单线的、双线的等等,这么多的数字如何使他们变得美丽?(这一 环节的用意让学生进上步认识数字的特征并为想象变化埋下伏笔)

  (2)如何使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

  教师接着说:我们一 起来看看“2”有什么方法变得美丽。→用课件展示数字的各种装饰方法,与学生一 起分析:有用花纹装饰、用颜色装饰、岭南版美术教案http://www.anxue.com改变形状装饰。

  教师将各种图片分别发到各小组,组织学生讨论。→请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根据图片汇报讨论结果。(这一 环节的'用意是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地发现问题与思考问题,让每一 个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教师演示使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的过程。

  教师说:同学们归纳了很多方法,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方法是如何做出来的。→教师演示花纹装饰的方法:剪纸、贴纸、画图案(点、线装饰或动物花纹迁移)等,→播放《数字谣》,师生共同尝试形状的变化方法:拟人法、联想法,比如教师举例联想法用“0"来问学生"0像什么?",教师简单画出学生举例的物体,增加学生对变形的认识。

  3、 作业

  (1)同学们想怎样把数字变得更有趣和美丽?

  教师说:刚才老师展示了数字变得有趣和美丽的过程,同学们一 起想想: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像“1”、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像“2”……等。

  将小组分成花纹装饰组、颜色装饰组和形状变化组,让学生自主选择制作方法并自由组合成制作小组,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运用桌上的工具材料表现“有趣的数字”,组织学生比一 比哪组做的变化多或制作方法多。

  (2) 学生想象、表现,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4、 评价

  (1)小组代表发言

  小组代表说自己小组做了什么或说用了多少种方法、有多少种变化。

  (2)教师点评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及评述表达自己的看法。

  5. 课堂引申

  教师说:我们刚刚学习了数字的变形,其实生活中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变化,例如英文字母的变形和文字的变形,只要你们认真地观察,就能发现它们的有趣之处!

  6. 评价表的填写

  我学会了......,我的作业......,我想对老师说......。

  7、 教学后记

  本课时旨在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在原有数字的基础上进行变形,创造再创造,利用多种方法构建他们心目中的数字王国,课程中,有些学生的思维较局限,表现的内容单一 ,以后还需多一 些类似的练习!

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认识电脑美术的特点,感受电脑美术独特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电脑美术既是一中独特的美术创作方法,又是帮助我们学习美术的助手。

  教学难点:

电脑美术创作方法和思想与一般美术创作都要从技能技巧,而电脑美术允许使用各种图片资料作为基础进行创作,可以不考虑美术的一些技能技巧,独特新奇的想象非常重要。电脑美术一个新伙伴

  教学过程:

  1、讨论:

  电脑美术一个新伙伴,请同学们说说并演示自己知道和掌握的.电脑知识与操作技能技巧,特别是与电脑美术有关的各个方面。电脑美术一个新伙伴

  2、欣赏:

  结合教材并示范电脑绘画的最基本方法,特别注意电子画笔与一般绘画用笔的区别。

  3、学习

  电脑美术一个新伙伴,讲解并示范电脑绘画的最基本方法,特别注意电子画笔与一般绘画用笔的区别。

  4、操作

  根据学生自己的能力,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自由创作。完全可以是无主题、无想法的涂鸦,以感受电脑美术为目的。

  5、评价

  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鼓励一些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美术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了解车身装饰的方法、类型,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观察、分析、归纳设计的方法和元素,懂得“设计来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更美好”的道理。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制作方法的指导,制作的步骤,不同类型的车子车身装饰有不同的`特点,以此来拓展和丰富学生思维。

  教学目标

  上限会用一种装饰设计方法进行车身装饰设计。懂得“设计来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更美好”的道理。

  下限欣赏各种各样的车,了解不同种类车的装饰特点,并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和作用。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类别车辆的装饰特点,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

  难点:车辆装饰有创意,能清晰地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

  教学准备(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画笔。(教师)课件。

  教学流程

  1.揭题。

  出示课题:《流动的风景线》。

  2.欣赏、分析。

  (1)回忆生活中有车身装饰的各种车辆。

  (2)出示一组图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

  (3)教师问:同学们,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用自己的方法分类。

  学生答:(根据生活中观察的车进行归类。)

  (4)教师小结:①从功能上分;②从车型上分;③从色彩上分。

  3.欣赏、感受。

  (1)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不适合车身装饰和适合车身装饰的两种车进行对比。)

  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车适合车身装饰?为什么?

  学生进行分析,教师小结并介绍一些不适合车身装饰的特殊车辆,如消防车、救护车等。

  (2)教师提问:车身装饰一般在什么部位?主要的装饰手法有哪些?

  (3)教师提问:车身装饰有几种类型?

  ①广告装饰(商业的、公益的);②个性化装饰??

  4.欣赏图片,说说装饰设计的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①手绘图形设计;②手工粘贴设计;③电脑模拟设计;④模型分面设计;⑤局部位置面块设计。

  5.学生作业。

  (1)自选一种车辆,对车身进行装饰,时间20分钟。

  (2)教师巡回指导,进行辅导和解决课堂问题。

  6.作业评价。

  (1)作业展示在展板上。

  (2)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采用的方式,说说通过装饰想告诉人们什么。

美术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以及造型特点,掌握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装饰纹样绘制风筝。

  2、在观察分析风筝的造型、结构、色彩的过程中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

  3、体验中国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生发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装饰纹样绘制风筝。

  难点:理解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设疑激趣

  (1)谜语:“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谜底:风筝)

  (2)教师设疑激趣,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唤起学生对风筝的原有认知。

  (3)教师总结,板书课题:风筝风筝飞上天。

  2、走进风筝,了解起源

  (1)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课本范画《百子图》。

  (2)教师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与风筝有关的诗词或知识吗?”

  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高鼎在《村居》中写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发展历史,知道山东潍坊市著名的风筝之都。

  3、欣赏风筝,了解形色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造型的风筝,分析风筝造型的`特点——形状对称。

  (2)学生自由讨论,除了形状对称以外,还有什么对称?(图案对称)

  (3)学生观察造型厚,再观察分析风筝的色彩,引导学生寻找风筝上的颜色,并设问:怎样的颜色搭配可让风筝在空中更吸引人?为什么?

  (4)教师小结:风筝的造型特点:多样,结构对称,色彩绚丽,对比明显。学生欣赏风筝是一种美德体验。

  4、细观风筝,了解纹样

  (1)以北京燕子风筝为例,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燕子风筝上的装饰纹样是什么?为什么绘制这个纹样?有什么寓意吗?

  (2)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引导总结风筝上的装饰纹样有吉祥祝福的隐喻。

  5、大胆创想,设计草图

  (1)提出作业要求,请学生设计一个风筝草图,注意风筝的造型、色彩和装饰纹样这三方面的要求。

  (2)师生讨论设计方法,教师示范。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展示学生作业,并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温故知新

  (1)复习上堂课风筝的造型、结构、色彩、装饰纹样等内容。

  (2)交流讨论,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以及不同造型、立体的风筝。

  2、认识材料,感知体验

  (1)教师介绍制作风筝所需要的材料,并让学生了解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2)学生感知材料,并尝试着说说材料的用途。

  3、根据草图,制作风筝

  (1)备骨架:用磨砂纸将竹篾摩擦光滑。引导学生注意安全。

  (2)扎骨架:用作基本骨架的竹篾要选宽厚一些的,而轮廓骨架的竹篾一般用薄而细软的较为合适。整个结构要简练、轻巧、对称、均衡,扎缚牢靠。

  (3)糊风筝:把纸或娟糊在骨架上。纸的质地要薄、韧、平整。

  (4)绘风筝:绘制风筝图样。图样要形象鲜明,色彩要艳丽明快,装饰性要强。提示:装饰纹可选取吉祥图案,体现出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

  4、作业练习,学生制作

  学生尝试着绘制风筝。要求:

  (1)造型独特,结构对称,色彩鲜明,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

  (2)设色大胆,用笔肯定

  5、展示评价,交流分享

  (1)请学生尝试放风筝,分析自己的风筝作品,以及评价同学的作品。学生从风筝的造型、色彩、装饰纹样、整体效果等方面开展评价。

  (2)学生互评、交流方法成功与否的心得,教师总结,并加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