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故事主人公,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儿歌了解动物园中每种动物的特征;
3、在骑乌龟的'情境游戏中体验在动物园游玩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有关于动物园的经验;材料准备:《米菲去动物园》课件;兔爸爸头饰;白纸;画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主人公出示一张正方形白纸。
师:一张白纸可以变成什么呢?(猜一猜)在纸上画出一只兔子。
师:哇,这是什么?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米菲。
二、设置情境师:一天兔爸爸想到一个好主意。
兔爸爸:今天天气真好,我带你去动物园吧。
米菲:动物园?太好了啊!快走吧!可动物园不是很远吗?文来源:大.考.吧幼师网;我们怎么去呢?(坐火车)
三、坐火车去动物园(播放音乐)师:火车咔嚓咔嚓开去动物园咯!火车到站咯,请下车吧!
四、在动物园内观看动物师:跟我来,我们会看到很多好玩的动物。(播放课件)师: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
(儿歌总结每种动物的特征)
五、《米菲去动物园》动画片播放。
六、米菲骑乌龟情境游戏师:米菲做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骑乌龟图片)教师扮演乌龟,宝宝来骑乌龟。
七、开火车回家活动延伸:在图书角投放《米菲去动物园》和动物画册。
活动延伸:
在图书角投放《米菲去动物园》和动物画册。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学会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
2、鼓励幼儿大胆参与活动,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3、引导幼儿正确地发清“水”、“圈”、”“睡”的音。
4、了解儿歌的含义。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在活动过程中,采用了动静交替、整体学习、正面鼓励等一些教学方法。本次活动大概分为三个部分:
1、导入部分:主要还是给孩子一个情境,让孩子在教师的带领下在
不同的情境中看看说说,初步体验儿歌内容所表达的内容。
2、主要部分:首先教师出示不同的画面,让孩子再一次看看说说,起到理解儿歌内容的作用。然后让孩子整体学习儿歌,让孩子在说说做做的氛围中不止不觉地学会儿歌,教师采取“小蝴蝶做好朋友的方式给孩子适当的鼓励,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3、结束部分: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结束,让孩子进一步理解儿歌的内容,体验小蝴蝶的快乐生活。
活动准备
1、蝴蝶的服饰一套、三张蝴蝶动作图各一幅、胸卡若干。
2、背景图三幅,分别为“花园”、“河边”、“树上”。
3、音乐(三拍子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引发幼儿活动兴趣,教师带幼儿游戏,给孩子一个儿歌的大概印象。
教师穿“蝴蝶”的`衣服,跟着音乐飞舞,提问:“我是谁?”(幼儿回答)“今天我来做蝴蝶妈妈,你们做小蝴蝶,我带你们一起去玩!”教师跟着音乐带幼儿来跳蝴蝶舞。
第一场景:来到花园,看看花园来有美吗?有哪些颜色的花?(幼儿观察后回答)教师和幼儿一起在花园做操,重点突出“踢踢腿”这个词语。
第二场景:来到河边,看看河里有哪些小动物?引导幼儿和他们打招呼。教师引导幼儿“小蝴蝶口渴了,小蝴蝶到河里喝口水。”重点突出“喝口水”这个词语。
第三场景:来到树下,教师引导语:“刚才我们玩累了,一起到树下休息一会吧。”重点突出“睡一觉”这个词语。
2、出示背景图,让幼儿理解儿歌的基本内容。
教师:“刚才我们玩得开心吗?”(幼儿回答)
教师:“有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看见我们玩得很开心,她也想去玩。”
教师分别出示第一幅背景图和蝴蝶的动作图,教师提问:“小蝴蝶飞呀飞,它飞到哪里
了?在哪干什么?”
教师再出示第二幅背景图和蝴蝶的动作图,教师:“小蝴蝶又飞呀飞,有到了哪里?去
干什么?
教师再出示第三幅背景图和蝴蝶的动作图,教师:“小蝴蝶又飞呀飞,有到了哪里?去干什么?
3、教师完整示范儿歌内容。
教师引导语:“小蝴蝶睡了,我们不要吵醒它,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儿歌吧。”
“你们会不会说这首儿歌呀?”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说儿歌,边说边指图,说完后表扬说得好的幼儿,给个别幼儿贴上蝴蝶胸卡以示鼓励,并激发其他幼儿的积极性。
4、引导幼儿边说边做动作说儿歌。
教师:“小蝴蝶来听谁的声音最好听,它就和谁做好朋友。”“这一次我们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幼儿和教师一起边说边模仿。
教师给全体幼儿贴上蝴蝶胸卡,教师引导语:“这首儿歌还没有名字呢?老师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蝴蝶飞飞’。我们一起说说看。”
教师引导语:“这次我们再来说一边,听谁的声音最好听。老师来说儿歌的名字。”
教师说名字后,幼儿一起再集体边说边表演。
5、带幼儿再次游戏。
教师:“小朋友说得真好听,现在我们带着自己美丽的小蝴蝶,一起来玩吧。”再次放音乐,教师和幼儿跟着音乐边念儿歌边做游戏。
附:儿歌:蝴蝶飞飞
蝴蝶蝴蝶飞呀飞,飞到花园踢踢腿。
蝴蝶蝴蝶飞呀飞,飞到河边喝口水。
蝴蝶蝴蝶飞呀飞,飞到树上睡一觉。
教学反思
由于班里孩子年龄小,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差,对于集体生活和学习的概念还很模糊,通过本次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在活动过程中,采用了动静交替、整体学习、正面鼓励等一些教学方法。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用常见物品制造声音的乐趣。
2、发现碰撞、敲击、摇动物品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3、敢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在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
4、学习使用“摇”、“敲”、“碰”等动词。
活动准备:
故事《熊宝宝的宝盒》,勺子、木珠、塑料盒、瓶子、豆子、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熊宝宝的宝盒》,引发幼儿好奇与探索的愿望。
2、提问:“你们喜欢熊宝宝的宝盒吗?为什么”;“熊宝宝的宝盒都有什么?为什么会发出声音?”;“你们想不想也有这样一个宝盒呢?”
二、制造声音
1、观察材料,提问幼儿材料的名称。
“老师也有宝盒,看一看里面都有什么东西?”
2、引导幼儿探究
“用他们怎样制造出好听的声音?”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用两件物品怎样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声音的?”“试一试其他东西看看能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三、分享与交流
1、教师请小朋友演示他们的发现。
“你们真能干,制造出了那么多好听的'声音,哪个小朋友给大家表现一下,你是怎样制造出好听的声音的?”
2、引导幼儿归纳:用敲一敲、摇一摇的方法,可以制造出好听的声音。
活动延伸:节奏活动“好听的声音一二一”。
活动反思:
整节课下来,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很浓,活动中也体验到了成功,体验到了快乐。我也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他们的成功。但我发现自己许多方面还做的不足,通过反思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改正,争取做的更好。如:有的幼儿对所准备的材料很感兴趣而忽略了我对活动的讲解;在活动过程中我也没能关注每个孩子,有个孩子老是说生日吃蛋糕,我没能做出相应的回应,以至使这孩子注意不集中。还有我想在以后的科学活动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点,结合活动目的有机地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让活动进行的深入、透彻。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信息大胆猜测,并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把话说完整。
2、在帮助皮皮的过程中体验蛋壳变化带来的快乐。
3、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实物半个蛋壳,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半个蛋壳,幼儿想象蛋壳。
1、这是什么?(蛋壳)你觉得这半个蛋壳像什么?(教师操作蛋壳,让幼儿从各个方向想象。简单讲述两三个)
2、半个蛋壳真好玩,像那么多东西啊!
二、能根据画面信息大胆猜测,理解故事内容。
1、有只老鼠叫皮皮,他在草地上也发现了半个蛋壳,他把半个蛋壳当成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欣赏课件一(老师完整讲述):他把蛋壳当成什么?它为什么把蛋壳当成帽子?我们一起来学皮皮把蛋壳当成帽子来戴吧!(请幼儿学说“皮皮把蛋壳当成了帽子”,并做戴帽子动作)
3、课件二:他走啊走,来到哪里?它想过河,可是没有小船,也没有桥怎么过河呢?谁来帮他想想办法?(幼儿帮助他想办法。)我们来看他想到了什么好办法过河的。(播放课件)皮皮也很会动脑筋啊,想到了这个好办法,我们一起来学皮皮划蛋壳船过河吧!(边说边学做划船动作“划呀划呀,划到对岸了”。)
4、课件三:过了河,皮皮爬上了小山,走的真累,怎样下山又快又省力呢?(幼儿猜测)皮皮把蛋壳又当作了什么?(学说:“皮皮把蛋壳当成了车子”)
5、课件四:皮皮把半个蛋壳带回了家,它又会把它当成什么呢?(幼儿大胆猜测半个蛋壳在家中的事物)我们看皮皮回到家把半个蛋壳当成了什么?(播放课件)
6、刚才故事了,皮皮把半个蛋壳都当成了哪些东西?(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四幅画面)那最后半个蛋壳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播放动画。
1、边看动画,跟说其中简单的句子。(请幼儿跟着一起学学做做)
2、原来这半个蛋壳可以做那么多好玩的东西,你们也可以回家试一试,半个蛋壳可以做什么。
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的教学活动,我觉得比较成功的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相当融洽,孩子们能跟着老师的思路,以积极、专注的态度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也能通过教具的`运用、自身的教学魅力来吸引孩子,使孩子们的注意力牢牢的被吸引住。可以说,教师为孩子们构建了一个快乐、有效的课堂。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说出不同动物叫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象声词:叽、呷、咩、喵。
2、指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叽、呷、咩、喵”四个汉字的相同之处,知道它们都是从嘴里发出的叫声,都与“口”有关,初步了解汉字构成的规律。
3、通过游戏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幼儿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叽、呷、咩、喵”汉字卡片各一张,“口”字卡片1张。
2、小鸡、小鸭、小羊、小猫的图片各两张。
3、其它动物小狗、马、牛、青蛙、猪的图片各一张,“汪、嘶、哞、呱、噜”汉字卡片各一张。
4、《在农场里》的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今天天气真好,农场里的动物朋友邀请我们到农场去做客,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出示小动物卡片,激发兴趣。
1、出示农场背景图及小动物图片。
师:在农场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样叫的?要求幼儿能完整地回答问题。
(先采用出示图片的方式,引出本次活动的地点和人物,即农场和农场里的小动物,再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看图讲述农场里的小动物和它们的叫声,从而为下面的幼儿阅读活动奠定基础。)
2、游戏:小鸡小鸡在哪里?
——教师做动作并问:小鸡小鸡在哪里?幼儿回答:叽叽叽叽在这里。师出示字条“叽叽叽叽”。
——教师:又是谁来了呢?教师做动作并问:小鸭小鸭在哪里?幼儿回答:呷呷呷呷在这里。师出示字条“呷呷呷呷”。
——教师:教师做动作并问:小羊小羊在哪里?幼儿回答:咩咩咩咩在这里。师出示字条“咩咩咩咩”。
4、教师:这回是哪位小动物了呢?教师做动作并问:小猫小猫在哪里?幼儿回答:喵喵喵喵在这里。师出示字条“喵喵喵喵”。
三、教师引导孩子观察汉字,启发幼儿读一读动物叫声的汉字。
提问:这个画面上除了农场和小动物还有什么?汉字宝宝。
教师:孩子们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认识这些汉字宝宝吗?
1、我们先来看看小鸡旁边的汉字吧!这里有几个汉字?这些汉字一样吗?你能猜出这个汉字念什么吗?
2、那小鸭旁边的汉字呢?
3、谁来说说小羊旁边的汉字?
4、我们一起来说说小猫旁边的汉字吧!
教师:我们一起完整地说说这些汉字吧!这些汉字你们都记住了吗?
四、玩找汉字游戏“在哪里”,采用游戏形式认识汉字:叽、呷、咩、喵。
1、教师:现在老师想和你们玩一个游戏,请把藏在你椅子下面的卡片拿出来,看看卡片上的字宝宝是什么?
教师:孩子们把你的卡片藏在手里好吗?请你们看到什么动物就拿出什么动物叫声的字宝宝,能做到吗?
2、教师请幼儿将字宝宝送到相应的小动物身边。(粘在墙上)
3、教师:送对了吗?我们一起来检查吧!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11-07
小班的教案11-06
小班教案02-04
小班教案02-04
小班教案(精选)10-02
小班教案(精选)09-23
(经典)小班教案09-10
小班教案[经典]09-09
小班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