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大班数学教案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的世界中,数字无所不在。同样,幼儿的生活与数字也密不可分,本次活动是在“周围的人”主题活动的进行中,截取孩子关注到的数字为内容,借“生活中的倒计时”这一灵感,通过经验化的回顾,综合化的形式,游戏化的过程,生活化的内容让幼儿发现、了解生活中的数字,数字之间的奥秘。
《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设计要在幼儿原有经验基础上进行,既要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又要提供新的经验。幼儿在平日里通过报数、数数等游戏掌握了10以内的点数,并且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集体教学等方式开展关于“倒数”活动,发展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倒计时,初步体验倒计时的.作用。
2、感知倒计时中数量从多到少逐一递减的变化。
活动准备:
“生活中的数字”ppt,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经验再现:
1、回忆马路边的数字:
重点提问:
(1)上一次我们到马路边寻找数字,你找到了哪里的数字?(根据幼儿回答ppt再现)
(2)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有的数字表示身份,有的数字表示价格,还有的数字是表示时间。
2、看录像:
重点提问:
(1)你们在马路边有没有看到过不停变化的数字呢?
(ppt放映红绿灯的数字变化)
(2)数字是怎么变化的?
小结:像这样数字从多到少一个一个倒着数来计算时间,我们就叫做“倒计时”,倒计时可以让我们做事情有准备。
(3)为什么马路上要装倒计时的红绿灯呢?
小结:有倒计时的红绿灯能够提醒我们抓紧时间过马路。
(二)体验“倒计时”
1、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或听到过倒计时呢?
l 火箭发射
l 新年倒计时
l 微波炉、洗衣机
游戏:制作爆米花
(1)假设还有5秒开始爆,我们来倒计时。
(2)假设还有8秒开始爆,我们来倒计时。
(3)教师举数字,幼儿倒计时,爆米花做好了。
小结: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倒计时。
2、幼儿园里用到的倒计时:
重点提问:
(1)有没有发现张老师平时也用到过倒计时呢?
(2)为什么张老师总是要用倒计时?
(3)你们觉得张老师什么时候还可以用用倒计时呢?为什么?
小结:倒计时真有用,提醒我们做事情要加快速度。
活动延伸:
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你知道离六一儿童节还有几天吗?
过了今天,离儿童节还有几天?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正确比较5个以上物体的高矮,能按高矮排序。
2、在比较操作中体验高和矮的相对性。
3、能大胆的尝试比较,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活动重点:
正确比较并排列5个物体的高矮。
活动难点:
体验高和矮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脚踩高跷的贴绒娃娃5个;高矮不同的雪糕娃娃棒;小红旗若干;
幼儿用书第3页“雪糕娃娃棒卡”;第25页《比较高矮》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察贴绒娃娃,猜测娃娃的高矮。
1、猜猜谁最高谁最矮。
教师出示踩高跷的贴绒娃娃的图卡,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娃娃们在玩什么游戏?
教师:猜一猜穿什么颜色衣服的娃娃个子最高?穿什么颜色衣服的娃娃个子最矮?
(请幼儿说出判断的理由)比一比,找出正确的比较方法。
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用什么方法才能正确地比出最高和最矮的娃娃?
3、引导幼儿实践
如将高跷部分向后折叠,将娃娃的下部对齐等。
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排序。
(出示小红旗,作为起始点)请个别幼儿在绒板上将娃娃在红线上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的.顺序进行排列。
二、操作练习,巩固对高矮,长短的感知。
雪糕娃娃排队。
请幼儿比较雪糕娃娃(见幼儿用书第3页的“雪糕娃娃图卡”的高矮,并按从矮到高的顺序为雪糕娃娃排队,最后说一说雪糕娃娃是怎样排队的(最高的,矮一点的,再矮一点的……最矮的,最矮的、高一点的、再高一点的……最高的)。
三、幼儿练习:
1、插红旗(幼儿用书第25页)
教师:把最高的旗杆涂成红色,最矮的旗杆涂成绿色,用什么办法能找出最高和最矮的旗杆呢?(可以数一数每根旗杆上的竹节有多少)
教师:想一想,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插红旗,每面红旗应排在第几个?请你在下面的圈圈里用数字记录。
2、救救小动物。(幼儿用书第25页)
教师:小动物们被困在屋顶上了,请你想个办法救小动物吧。有什么好办法呢?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正确指出自己的左右手、脚、眼睛、耳朵以及自己左右边的物体,并知道自己的方向变了,左右边的物体也发生了变化。
2、发展方位知觉。
活动重点:能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正确指出自己的左右手、脚、眼睛、耳朵以及自己左右边的物体。
活动难点:知道自己的方向变了,左右边的物体也发生了变化,发展方位知觉。
活动过程
一、按老师的指令,指出对应的左右方向。
1、师: 请举起你的.右手,再请举出你的左手。(拿铅笔写字的手是右手,按着纸的手是左手)
2、左耳朵在哪里?(幼儿迅速指着左耳朵)右耳朵在哪里?(幼儿迅速指着右耳朵),用同样的形式幼儿指出右眼睛,脚等。
二、请幼儿找一找,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1、教师告诉幼儿,右手这边叫做右边,左手这边叫做左边,并用手势比划方向。
2、说说右边有谁(或有什么)?左边有谁(或有什么)?
3、请小朋友向右转,再找一找,你的左右边有谁(或有什么)?知道自己的方向变了,左右边的物体和人也变了。
三、游戏《谁动作快》。
听教师指令,来进行向右或者向左旋转。
活动反思:
因为之前在体育课中我们刚进行过左右练习,因此大部分幼儿还是能较清楚的知道左右手,而且快速的做出反应的。还是有个别的幼儿是在模仿别人的动作。
以自己做中心点,开始旋转。教师发号第一个施令向右转时,幼儿也能正确的转对方向。当第二次说向右转时,就出现了集体错误方位朝向不准确会出现在八点的方向,方位有偏差。
措施:
1、向幼儿说明右手是拿笔的手,右手边有什么?
2、一共有几个面可以转动。学习东南西北四个面的方位。
3、举起左手,左手是干什么用的?左手边有什么?
最主要的先让幼儿先学会转动一个面的方位,比如先学会右手那一直学习右手转动数次,再学习左手转动数次。一定要将左右手分开练习,这样效果更好。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由于刚刚学习了2和3的组成,不过前两次主要是由老师拿实物进行分合,帮助幼儿理解分合的含义,然后让孩子们能用语言进行表达分和合的过程,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那么,在已具备这样的条件下,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幼儿们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来学习4的分成,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让他们在自己的摸索中去获得知识,找寻答案。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4的分成。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3、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二、活动准备:
教师:4条大鱼,3个鱼缸,12条小鱼。
幼儿:每位幼儿4条小鱼图片、一张记录表、操作题。
三、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在探索操作中学习4的多种分法。
四、活动过程:
1、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复习3的分成。
今天,我们一起做"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游戏,请3个小朋友手拉手,念儿歌:123,321,我们都是好朋友,3个好朋友,手拉手,你蹲下,我站起,3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1和2……
2、幼儿操作:"分小鱼",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教师:徐老师接到了猫妈妈的电话,她请全班的小朋友帮小猫分小鱼,把4条小鱼分成2部分分到两个小鱼缸里,可以怎样分?(请个别幼儿操作)教师:4条小鱼分成了几条小鱼和几条小鱼?(用完整的语句回答)幼儿:4条小鱼分成了1条小鱼和3条小鱼。
教师:那么4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4可以分成1和3.(请全班幼儿复述,教师帮助记录在黑板上)教师:猫妈妈请大家想一想,4条小鱼分成2部分还有几种分法,请小朋友从桌上的篓子里每人拿4条小鱼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并把它记录下来,写在记录表上,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3、幼儿操作,老师指导。(单独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做练习)
教师:请你介绍下你是怎么分的,4条小鱼分成了几条和几条?4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4条小鱼分成了1条和3条,4分成了1和3;4条小鱼分成了2条和2条,4可以分成2和2;4条小鱼分成了3条和1条,4可以分成3和1.
教师:很好真棒,其他小朋友有不同的分法吗?
幼儿: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3和1,4可以分成2和2.(幼儿叙述教师记录)教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两种方法好记吗?
幼儿:好记。
教师:它们都有好听的名字第一种叫按序法,第二种叫倒序法。猫妈妈很高兴我们班小朋友帮她把小鱼分好了,她觉得我们班小朋友都很聪明。
4、巩固游戏:分组练习。
猫妈妈说:秋天来了,水果成熟了请小朋友帮她分一分水果。请小朋友听清楚要求:1,2,3组小朋友填一填根据图片,用数字表示分式;4,5,6组小朋友分一分将水果分到2个盘子里并用圆圈表示;7,8,9组小朋友数一数,根据图片内容数一数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请小朋友一人拿一张操作题做题目。注意铅笔不要对着其他小朋友,不要戳到自己或者小伙伴,做完请仔细检查一遍。
做完后请个别幼儿展示练习成果。
5、今天我们学了4的组成,猫妈妈很开心觉得我们班小朋友帮了她大忙谢谢我们班小朋友。她请我们班小朋友到户外做游戏,让我们一起去吧。
活动反思:
四等分的概念对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并不是很难,但要让幼儿真正理解具体的方法也不容易。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不同的环节,引导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分一分,剪一剪,再拼一拼,一步步操作探索,从而得出各种图形的不同的分法。活动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和操作特点。从幼儿的操作情况来看,大部分幼儿都能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大胆想出各种图形的不同分法,也能很快地掌握基本的分法。对于个别难的分法,也能在老师或同伴的提示讲解下得到启发和提升。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掌握了四等分的知识,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体现了新纲要的教学理念,所以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也发现在操作材料上准备得还不够充分,可能是计算错误,另外在摆放操作材料时还要考虑得更周到,这样活动效果可能会更加完美。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按提示发现事物在数量方面的变化,知道加一、减一之后的变化。
2、能积极参与活动,按照一定的要求操作。
活动准备:魔法机器图,苹果、糖果、菠萝等图片若干。
一、研究魔法机器。
⒈出示魔法机器图:今天,徐老师带来了一台神奇的魔法机器。在机器的左边放3个苹果,右边放4个苹果。看,机器的左边有几个苹果?这3个苹果经过了这台魔法机器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这是一台具有什么魔法的机器?
⒉原来这是一台可以使左边物品变多一个的机器。
⒊如果我在这台机器的左边放上4个菠萝,你猜会发生什么变化?会变成几个?请一名幼儿上来操作。
⒋小结:这是一台可以使物品增加一个的机器,这台神奇的机器长得什么样子?你猜世界上除了有可以使物品变多的机器,还有什么机器呢?
二、减去一个的魔法机器。
⒈出示魔法机器图二:看!今天徐老师还带来了另外一台机器,这是一台可以使物品减去一个的机器。
⒉如果我在这个魔法机器的左边放上5个苹果,你猜会发生什么变化?
⒊我在这个魔法机器的左边放上3颗糖果?你猜会发生什么变化?
⒋这台机器真神奇,可以使物品变少一个,那这台能使物品减去一个的机器长得什么样子?
⒌小结:紫色的机器是可以使物品变多一个的机器,黄色机器是可以使物品减去一个的机器。
三、幼儿操作。
⒈现在,这两台机器飞到了我们的`本子上,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台是什么机器?那这台呢?
你想让哪个物品发生变化,它经过魔法机器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⒉请你来翻开书本第二页,让魔法机器变一变吧。
⒊它的魔法机器变对了吗?哪个地方出现了故障呢?应该怎么变?
⒋它的魔法机器有没有出现故障?你能改正吗?
⒌请你检查一下并改正。
⒍世界上除了有变多变少的机器,还有很多神奇的机器,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神奇功能,下次我们再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
2、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方格纸 ,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教学过程:
1、认识“>”
以“大嘴巴”兄弟来跟我们做游戏为引子来导入。
(1)出示7和5两个数字,请小朋友比大小(2)请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3)在出示8和6两个数字,请小朋友上来讲大于号摆放好。
2、认识“<”
(1)出示4和6两个数字,请小朋友比大小(2)请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在出示3和5两个数字,请小朋友上来讲小于号摆放好。
此环节重点: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3、数字游戏介绍游戏玩法: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4、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5、教学延伸可将这些游戏道具放在数学区,供小朋友自由操作、自由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在操作过程中将一个物体等份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鼓励幼儿用(目测、计量、数数、折叠)等多种方法大胆去尝试、探索二等份的多种分法。
3.引导幼儿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材料:
教具:天线宝宝两个、蛋糕一块、二等份图卡10张
学具:长方形纸、剪刀、尺、毛线、包装纸;吸管、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硬币、蚕豆、雪花片、纽扣、小碗;量杯6个、天平、蛋糕、番茄、豆腐干、刀子、菜板、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幼儿将长方形纸进行二等份。
(1)班上请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它们还带来了最喜欢吃的蛋糕,可是只有一块蛋糕,两人都想吃,怎么办?
(2)请一位幼儿动手试一试,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两块一样大呢?(重叠)
(3)教师小结: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份,这种方法叫二等份。想想蛋糕除了这样分,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每位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张像蛋糕一样的长方形纸,请你想出和别人不同的方法进行二等份?
(4)幼儿动手操作,展示幼儿分法。(边与边对折、对角折)请幼儿比较一下,分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变化?
(5)教师小结:小朋友用了对折、对角折对长方形纸进行了二等份,把它分成了两份一样大的图形。
2.幼儿分组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二等份。
(1)天线宝宝邀请你们到宝宝乐园去参观,愿意吗?参观时小朋友应不推不挤,有秩序地参观,看看乐园里有什么?教师介绍各种材料,请小朋友帮忙把里面的东西进行二等份。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天平秤量、实物分法等。
第一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剪刀、吸管。
第二组:毛线、彩带、尺、剪刀。
第三组:硬币、蚕豆、雪花片等。
第四组:量杯、水。
第五组:天平、橡皮泥、蛋糕、番茄、豆腐干、刀、菜板
3.幼儿讲述操作过程、方法。
(1)小朋友分过很多东西,请你想一想你分了什么?怎样分的?
(2)幼儿讲述各种分法,教师引导幼儿联系生活想想在什么时候用过目测、数数法
(3)教师小结:小朋友在乐园里用了目测法、折叠法、计量法、数数法等对乐园里的东西进行了二等份。
4.游戏“看谁说得对”
天线宝宝想和你们做游戏,请你看图形说说它是不是二等份?比一比谁说得又对又快?
5.延伸活动
在生活中,除了进行过二等份,还可以分成几份?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四等份、五等份
注意事项:
1.教师事先应将天平调试好,在幼儿操作天平称量物体时,教师重点观察、指导幼儿称量物体时,要使天平保持平衡。
2.如果幼儿在操作中对乐园里的物品进行了四等份,教师可请该幼儿说说自己的分法,鼓励幼儿的创新,自然引深到四等份。
知识背景的材料:
幼儿在园吃苹果、蛋糕等点心时,有的.幼儿常要求吃一半,我说:“怎样才能分成一样大的两块?”想想平时在生活中还对哪些东西进行过分块?幼儿纷纷从家中找来了吸管、毛线、硬币、纸、橡皮泥等多种材料,并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商讨着具体的分割法,有时还争论不休,看着孩子们有如此浓厚的兴趣,便产生了二等份的课题。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加减法运算的练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通过设计《数字宝宝找伙伴》活动,使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巩固对加减法的练习。作品自荐:此活动有层次性,先从物体——物体数字——数字。而且设计了一个背景,很能吸引孩子的`目光,孩子们愿意参加这个区域活动。
活动准备
1、房子一幢、1——10数字贴在房子周围,增添数字的氛围。
2、房子的墙砖上写有数字,墙砖是可以插卡片的,物体、物体和数字、数字的加减题目若干。
3、记录本。
活动过程:
1、提供的是物体的加减卡片,答案是几就插在几的数字墙上。活动结束进行记录,帮助了几个数字宝宝找到了伙伴。
2、提供的是物体和数字兼有的加减卡片,答案是几就插在几的数字墙上。 然后进行记录。
3、提供的是只有数字的加减卡片,答案是几就插在几的数字墙上。然后进行记录。
指导建议
大班孩子已经有了竞争意识,可以通过记录的方式,激励孩子参加活动。老师要指导孩子学习记录的方法。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24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9-24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9-27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9-17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1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1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3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3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4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