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美术教案

大班美术教案

时间:2023-07-26 09:35:54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美术教案5篇[精华]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美术教案5篇[精华]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世界各地有趣的房子。

  2、通过欣赏各地建筑物,提高审美能力。

  3、根据已有经验想象设计未来的房子

  二、活动准备:

  1、有趣的房子图片若干,笔、纸

  2、现代建筑图片一张,老房子图片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世界各有趣的房子。

  1、这是什么房子?有趣在哪里?

  2、你从哪里能看出它是房子?

  小结:虽然这些房子都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功能,但他们都有一个房子共同的特征:有屋顶、墙壁、门窗。

  二畅想未来的房子

  1、这几天我们看了那么多房子,有老房子,有我们现代的建筑,还有今天看得有趣的房子,那么未来的房子有可能是怎么样的呢?

  2、幼儿畅想,自由发言。

  三、设计未来的房子

  1、教师出示示范图,请幼儿欣赏。

  2、提出要求:要考虑新颖,美观和他的作用是什么,但不管是什么房子,都要有房子的共同特征:有屋顶、墙壁、门窗。

  2、幼儿设计房子

  四、交流分享

  1、你设计的是什么房子?他的作用是什么?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活动反思

  学习以主题“未来的房子”的绘画课,我先让孩子们欣赏了一些现代的建筑,让他们感受了奇特的设计。活动中孩子们想象大胆而奇特,有的用三角形、蘑菇等画屋顶,大门是用波浪线围成,孩子说是滚动的大门,有的是画攀爬墙,周围是锯齿线围起来,还添画了云朵、树、花、草、飞鸟,说是这样才好看……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们的讲述让我感叹孩子的丰富想象。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进行组合,表现侧面、正面以及高矮不一的房子。

  2、了解住宅小区的房子结构,房子有前有后的布局安排以及简单的小区设施。

  3、用遮掩的方法来表现整体与部分的和谐。

  【活动准备】

  幼儿参观过住宅小区。有画过正面与侧面房子及高楼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讨论“住宅小区”。

  提问:

  1、为什么叫住宅小区?

  2、你们看到的住宅小区是什么样子的?

  3、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地方看,小区内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

  4、小区内除了有房子,还有什么?

  5、教师小结:我们站在一个地方看小区内的房子,是有高有低、有前有后、有正面有侧面的,还有一些花草树木等景物,小区内除了有房子还有花草、植物以及一些简单的运动健身器。

  二、讨论如何在纸上来表现“住宅小区”。

  1、师:怎样在一张纸上画那么多房子?(幼儿自由讨论)

  2、师:先画远处的房子还是近处的房子?近处地方的房子应该靠近纸的什么位置?应该大些还是小些?

  3、教师怎样让大家看出来,房子是有前有后的`?(引导幼儿说出前面的房子是完整的,而后面的房子应该部分被遮掩的)

  4、师:你见过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形状的?幼儿讲述房子的基本形象,教师在黑板上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示范让幼儿参考。

  三、幼儿绘画,教师指导幼儿画面布局。

  四、展览幼儿作品,从整体的画面布局来进行评价。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在不规则的线条画里找出小动物形象,并添画出小动物的主要外型特征等。

  2、学习合理搭配颜色,乐于表现美。

  活动准备:

  1、画纸、勾线笔、水彩笔(幼儿人手一份)

  2、范画2张,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条奇妙线,它就在我的手里,你们猜猜,它在我的左手还是右手?(幼儿猜测)

  2、播放音乐,教师边讲解边徒手示范画线:它最爱在纸上快乐地跳舞,你瞧它在这儿跳一个圆圈舞,又在那儿跳了一个圆圈舞,跳了许多的圆圈舞,在每一块空地上都留下了它的痕迹,最后这条奇妙的线要回去休息了。

  3、幼儿徒手练习画“会跳舞”的线

  师:现在我们也来学学这条奇妙的线跳舞,伸出我们的右食指,跟它来快乐的跳个舞吧,在这里转个圈,又在那里跳个圆圈舞,在每一块空地上都留下它的痕迹,最后回去休息了。(教师强调画线的时候不能断开,要连起来画)

  二、师幼一起观察会跳舞的线留下的痕迹,找找小动物藏在哪里。

  1、师:在这条“会跳舞”的线里呀,还藏着许多调皮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们跟我们捉迷藏呢,他们只露出身体,你们想一想会藏着什么小动物呢?(幼儿猜测)

  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吧!你瞧!它露出了大钳子、眼睛和脚,是谁?(螃蟹)被我们找到了只大螃蟹。还有谁呢?它伸出脑袋、嘴巴、眼睛和尾巴。是谁?(小鱼),你看,小鱼还少了什么?(学习词:鱼鳍、鱼鳞,然后请个别幼儿上来添画小鱼的鱼鳍、鱼鳞)被我们找到了一条小鱼。再找找,还有谁藏着呢?一只美丽的蝴蝶出现了。(教师示范画出蝴蝶)(出示范画)你们看这里,老师还找到了几个小动物,数一数有多少?都是谁啊?(幼儿数数和说出小动物的名称)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师:现在,爱跳舞的线要在小朋友的`画纸上跳舞了,请你开动你的小脑筋,相信你们能在跳舞线留下的痕迹里找到更多的小动物,然后给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下面拿出你们画画的工具,开始行动吧,把藏着的小动物们找出来吧!

  2、播放音乐,幼儿动手作画。提醒幼儿线条不能断开。

  3、幼儿要找和老师及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小动物,教师还要及时的表扬个别有创新的小朋友。

  四、展示作品。

  幼儿在集体中介绍和相互欣赏自己的作品,教师讲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然后请小朋友在自己的作品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把它夹到线上吧。(活动结束)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理论基础:《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起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有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使其“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经验基础:大班幼儿已初步的认识风筝结构的对称性特点。从艺术学习经验的的角度,大班已具备美术欣赏的能力,能感受理解作品内容,并能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的理解;上学期已欣赏过《脸谱》,对对称美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课程意义:春天如约而至,放风筝是孩子们十分喜欢的活动。风筝从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由此我们在大班开展民间工艺品风筝欣赏,能增进幼儿对我国传统艺术的了解,丰富对不同风格特点的艺术作品的美的体验。

  活动目标:

  1、了解风筝文化历史,喜欢中国传统工艺。

  2、感受风筝图案所蕴含的寓意美和构图的对称美

  3、在欣赏感受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表现风筝的寓意美和对称美。

  重点:鉴赏风筝图案的寓意美

  难点:表达和表现风筝的寓意美和对称美。

  活动准备:

  1、视频一:以风筝产生、发展、演变历史为内容的动漫。

  2、视频二:沙燕风筝、龙型的串子风筝,等不常见的风筝图片若干。

  3、实物风筝“连年有余”大小共五只;我地市场常见的实物风筝若干。

  4、设计风筝的材料每人一份

  5、环境创设:展示区用于风筝展览和视频展示。体验区用于赏析和创作风筝。

  6、形象寓意的相关经验准备,蝴蝶代表爱,荷花代表和平等。

  活动过程:

  一、参观欣赏,初步感受。(展示区)5分钟

  1、抛出参观任务。师语:“你们曾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放过风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风筝展览,那里有各种各样的风筝。参观后,请小朋友说说你喜欢什么风筝?为什么喜欢它?”

  2、 幼儿自由参观各种实物风筝,老师与个别孩子交谈,了解孩子们对风筝的认识。

  3、 请个别幼儿围绕“喜欢什么风筝,为什么喜欢”交流参观感受。

  4、教师小结孩子们的感受交流。师语:你们喜欢的风筝有的是因为图案很美,如喜洋洋图案的,蝴蝶图案的,奥特曼图案的,有的是因为色彩很美,如像彩虹一样的颜色。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只很特别的风筝,请小朋友欣赏,看看它美在哪里?出示实物大风筝,抛出任务。

  二、感受鉴赏,表达体验――鉴赏实物风筝“连年有余”艺术美。(体验区)10分钟

  1、小组赏析寓意美。(每组一只同造型的小风筝)

  (1)师语:请幼儿看看这只风筝上有什么图案形象?鱼有什么好的寓意,莲有什么好的寓意?为什么要把鱼和莲画在一起,它们有什么好的意思?

  (2)幼儿分组鉴赏图案形象美,讨论分析其寓意美;教师引导幼儿充分讨论,尊重孩子们的自主体验,鼓励他们大胆用语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3)小组代表交流感受。教师小结:这只风筝不仅是鱼和莲花的造型非常美,而且这两种形象结合在一起还有一个好的意思那就是“连年有余”,代表着放风筝的人的美好愿望,希望我们的生活永远富足。

  2、集体赏析构图美。

  (1)师语:除了风筝的图案形象美和寓意美,这些形象的构图有什么地方特别?

  幼儿鉴赏构图的对称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鱼和莲花分布在风筝的什么位置,我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构图没有?

  (2)个别幼儿交流看法,教师小结:这只风筝的构图具有对称性特点与以前的脸谱构图方式一样。你们都喜欢风筝,但你们知道风筝是谁发明的呢?风筝有什么来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视频。

  三、观看视频,拓展认知 (展示区)4分钟

  1、观看视频动漫,了解风筝的起源及演变。(视频故事:风筝起源于春秋,是鲁班发明的,那时的风筝是木头做的,叫木鸢,打仗的时候用它传递消息。到了汉代,有了纸张,每到春天人们用纸做成各种各样的风筝到田野里放飞,希望将晦气带走,祈求在新的一年里有好的运气。现在,风筝成为我国独有的民间工艺品,用于居家装饰等,放风筝也成为人们的一项健身运动。每年的春天,许多地方还举办风筝节。)

  2、再看视频图片,了解各种不常见的风筝,再次从寓意美和对称构图美的角度引导幼儿观赏。

  3、教师小结:“这段视频让你们知道了风筝的历史,还见识了不少我们这里不常见的风筝,你们想不想设计风筝呢?设计的风筝要有好的意思,还要用对称性原理进行构图。”

  四、自主创作,设计风筝。(体验区)15分钟

  1、幼儿自主创作设计风筝。

  2、教师分组指导。

  (1)引导幼儿思考选择有好的寓意的形象;

  (2)引发小组内成员互动,推动创意分享;

  (3)鼓励幼儿求异创新;

  (4)指导幼儿对称构图

  3、分组点评。介绍自己的作品,引发同伴互评,指导点评。

  4、展示幼儿作品,共同装饰教室,活动结束。

  课后反思:

  该课程方案,经过几位老师在同课异构的实践结合自己的思考不断发展完善起来。

  关于目标重点的设计:风筝蕴含的艺术美的元素非常丰富。在构图上除去对称性特点,还有镶嵌,平衡、饱和等;在色彩上,有对比色的运用,调和色的运用,还有中国红,青花瓷等色彩的特色,一节课不可能让孩子们了解所有的关于风筝的艺术知识,感受所有的艺术美,为此我根据大班的欣赏要求,在中班对理解作品内容本意的基础上提出寓意理解的要求,并作为这节课的重点。

  关于活动环节的设计:在几位老师的实践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风筝的历史非常感兴趣,有一节课里,一位老师用近半小时的超长时视频介绍,孩子们仍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表现出大班孩子特有的求知欲,为此保留了这一环节,并把了解风筝历史作为目标之一,从拓展孩子们认知的角度进行了材料整合。

  在同课异构的`实践中,发现欣赏环节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教师要么根本没有从风筝艺术美的角度进行分析鉴赏,要么就是将造型美,构图的对称、镶嵌、饱和美,色彩美等所有的艺术美都一一鉴赏。为此在我设计的方案中,主要从内容美和构图美两个方面进行欣赏,即新知识――寓意美和已有的经验――构图对称美,这样既可以使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又突出了重点,还避免欣赏活动不欣赏的现象发生。

  在创造美的环节里,有的老师是直接投放对称性构图的风筝进行装饰,有的老师投放印染材料让孩子们自由印染,都是风筝对称美和色彩美的经验的应用和创造,值得肯定的是他们都让孩子们充分自主,没有提出创作要求。在我的设计里,因为前面的环节都是寓意美和构图对称美的鉴赏,那么在创造美的环节里,我要求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迁移创作,设计的风筝形象要有好的意思,还要用对称的方式进行构图,从而加深孩子们对这两种艺术美的理解。可能创作的空间是小了,但教学的目标性强了,重点更加突出。由此,随后生成自主创作画风筝的活动,虽然当时没有给予孩子们最大的自主,但生成活动对这一缺失作出了及时的弥补。

  正因为一节课的容量有限,在实践中,我发现了不少艺术的和非艺术教育资源,如风筝运动,风筝节,风筝有南北两大流派且各有其美,仅从艺术的角度它就可以形成一个教学单元,其蕴含的艺术元素几乎可以囊括中国传统艺术特点。为此,还可以生成以下活动:艺术活动:亲子制作风筝、画风筝、欣赏风筝的色彩美、欣赏风筝构图的镶嵌美、欣赏南北风筝的艺术美、印染风筝、风筝歌舞等;户外活动:放风筝;社会体验活动:风筝节活动;等等。以上这些活动我将依托家庭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和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资源分步实施。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鼓励孩子用对称的方法绘画京剧脸谱,用夸张的线条、丰富的色彩表示。

  2.幼儿知道脸谱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人。

  活动准备:

  黑色卡纸油画棒音乐《戏说脸谱》视频ppt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看过京戏?(看过了)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段,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唱戏的人跟我们平时的人有什么不一样?

  提: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穿上了戏服、他们脸上化满了妆)

  小结:我们都知道脸谱是画在唱京剧的人的脸上的,京剧是我国特有的艺术,是中国的国粹。

  二、欣赏ppt

  京剧人物脸上的脸谱都很特别,我们一起欣赏吧!

  PPT1.

  提:

  (1)这张脸谱你看到了什么?(一只大蝴蝶)我们先看蝴蝶的.身体在什么地方?

  两边的翅膀在什么地方?它用……打扮了……?

  (2)我们再看看它的颜色,什么颜色最多?还有什么颜色?

  小结:涂颜色也很重要,你们发现了吗?其实它们两边的颜色是对称的,莲藕非常夸张但是很漂亮。

  ppt2.师:京剧里有各种各样的脸谱,瞧!这张脸谱你看到的最多的颜色是什么?接下来我们看都有哪些线条?

  三、师范画

  师:小朋友,现在老师也想设计一张脸谱,我想……

  四、幼儿作画

《大班美术教案5篇[精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教案11-15

美术大班教案02-27

【精选】大班美术教案07-24

大班美术教案(经典)07-29

大班美术教案[精选]07-29

大班美术教案【经典】07-23

大班美术教案[经典]07-22

(精选)大班美术教案07-27

大班美术教案(精选)08-18

(精选)大班美术教案08-18

大班美术教案5篇[精华]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美术教案5篇[精华]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世界各地有趣的房子。

  2、通过欣赏各地建筑物,提高审美能力。

  3、根据已有经验想象设计未来的房子

  二、活动准备:

  1、有趣的房子图片若干,笔、纸

  2、现代建筑图片一张,老房子图片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世界各有趣的房子。

  1、这是什么房子?有趣在哪里?

  2、你从哪里能看出它是房子?

  小结:虽然这些房子都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功能,但他们都有一个房子共同的特征:有屋顶、墙壁、门窗。

  二畅想未来的房子

  1、这几天我们看了那么多房子,有老房子,有我们现代的建筑,还有今天看得有趣的房子,那么未来的房子有可能是怎么样的呢?

  2、幼儿畅想,自由发言。

  三、设计未来的房子

  1、教师出示示范图,请幼儿欣赏。

  2、提出要求:要考虑新颖,美观和他的作用是什么,但不管是什么房子,都要有房子的共同特征:有屋顶、墙壁、门窗。

  2、幼儿设计房子

  四、交流分享

  1、你设计的是什么房子?他的作用是什么?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活动反思

  学习以主题“未来的房子”的绘画课,我先让孩子们欣赏了一些现代的建筑,让他们感受了奇特的设计。活动中孩子们想象大胆而奇特,有的用三角形、蘑菇等画屋顶,大门是用波浪线围成,孩子说是滚动的大门,有的是画攀爬墙,周围是锯齿线围起来,还添画了云朵、树、花、草、飞鸟,说是这样才好看……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们的讲述让我感叹孩子的丰富想象。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进行组合,表现侧面、正面以及高矮不一的房子。

  2、了解住宅小区的房子结构,房子有前有后的布局安排以及简单的小区设施。

  3、用遮掩的方法来表现整体与部分的和谐。

  【活动准备】

  幼儿参观过住宅小区。有画过正面与侧面房子及高楼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讨论“住宅小区”。

  提问:

  1、为什么叫住宅小区?

  2、你们看到的住宅小区是什么样子的?

  3、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地方看,小区内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

  4、小区内除了有房子,还有什么?

  5、教师小结:我们站在一个地方看小区内的房子,是有高有低、有前有后、有正面有侧面的,还有一些花草树木等景物,小区内除了有房子还有花草、植物以及一些简单的运动健身器。

  二、讨论如何在纸上来表现“住宅小区”。

  1、师:怎样在一张纸上画那么多房子?(幼儿自由讨论)

  2、师:先画远处的房子还是近处的房子?近处地方的房子应该靠近纸的什么位置?应该大些还是小些?

  3、教师怎样让大家看出来,房子是有前有后的`?(引导幼儿说出前面的房子是完整的,而后面的房子应该部分被遮掩的)

  4、师:你见过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形状的?幼儿讲述房子的基本形象,教师在黑板上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示范让幼儿参考。

  三、幼儿绘画,教师指导幼儿画面布局。

  四、展览幼儿作品,从整体的画面布局来进行评价。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在不规则的线条画里找出小动物形象,并添画出小动物的主要外型特征等。

  2、学习合理搭配颜色,乐于表现美。

  活动准备:

  1、画纸、勾线笔、水彩笔(幼儿人手一份)

  2、范画2张,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条奇妙线,它就在我的手里,你们猜猜,它在我的左手还是右手?(幼儿猜测)

  2、播放音乐,教师边讲解边徒手示范画线:它最爱在纸上快乐地跳舞,你瞧它在这儿跳一个圆圈舞,又在那儿跳了一个圆圈舞,跳了许多的圆圈舞,在每一块空地上都留下了它的痕迹,最后这条奇妙的线要回去休息了。

  3、幼儿徒手练习画“会跳舞”的线

  师:现在我们也来学学这条奇妙的线跳舞,伸出我们的右食指,跟它来快乐的跳个舞吧,在这里转个圈,又在那里跳个圆圈舞,在每一块空地上都留下它的痕迹,最后回去休息了。(教师强调画线的时候不能断开,要连起来画)

  二、师幼一起观察会跳舞的线留下的痕迹,找找小动物藏在哪里。

  1、师:在这条“会跳舞”的线里呀,还藏着许多调皮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们跟我们捉迷藏呢,他们只露出身体,你们想一想会藏着什么小动物呢?(幼儿猜测)

  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吧!你瞧!它露出了大钳子、眼睛和脚,是谁?(螃蟹)被我们找到了只大螃蟹。还有谁呢?它伸出脑袋、嘴巴、眼睛和尾巴。是谁?(小鱼),你看,小鱼还少了什么?(学习词:鱼鳍、鱼鳞,然后请个别幼儿上来添画小鱼的鱼鳍、鱼鳞)被我们找到了一条小鱼。再找找,还有谁藏着呢?一只美丽的蝴蝶出现了。(教师示范画出蝴蝶)(出示范画)你们看这里,老师还找到了几个小动物,数一数有多少?都是谁啊?(幼儿数数和说出小动物的名称)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师:现在,爱跳舞的线要在小朋友的`画纸上跳舞了,请你开动你的小脑筋,相信你们能在跳舞线留下的痕迹里找到更多的小动物,然后给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下面拿出你们画画的工具,开始行动吧,把藏着的小动物们找出来吧!

  2、播放音乐,幼儿动手作画。提醒幼儿线条不能断开。

  3、幼儿要找和老师及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小动物,教师还要及时的表扬个别有创新的小朋友。

  四、展示作品。

  幼儿在集体中介绍和相互欣赏自己的作品,教师讲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然后请小朋友在自己的作品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把它夹到线上吧。(活动结束)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理论基础:《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起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有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使其“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经验基础:大班幼儿已初步的认识风筝结构的对称性特点。从艺术学习经验的的角度,大班已具备美术欣赏的能力,能感受理解作品内容,并能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的理解;上学期已欣赏过《脸谱》,对对称美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课程意义:春天如约而至,放风筝是孩子们十分喜欢的活动。风筝从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由此我们在大班开展民间工艺品风筝欣赏,能增进幼儿对我国传统艺术的了解,丰富对不同风格特点的艺术作品的美的体验。

  活动目标:

  1、了解风筝文化历史,喜欢中国传统工艺。

  2、感受风筝图案所蕴含的寓意美和构图的对称美

  3、在欣赏感受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表现风筝的寓意美和对称美。

  重点:鉴赏风筝图案的寓意美

  难点:表达和表现风筝的寓意美和对称美。

  活动准备:

  1、视频一:以风筝产生、发展、演变历史为内容的动漫。

  2、视频二:沙燕风筝、龙型的串子风筝,等不常见的风筝图片若干。

  3、实物风筝“连年有余”大小共五只;我地市场常见的实物风筝若干。

  4、设计风筝的材料每人一份

  5、环境创设:展示区用于风筝展览和视频展示。体验区用于赏析和创作风筝。

  6、形象寓意的相关经验准备,蝴蝶代表爱,荷花代表和平等。

  活动过程:

  一、参观欣赏,初步感受。(展示区)5分钟

  1、抛出参观任务。师语:“你们曾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放过风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风筝展览,那里有各种各样的风筝。参观后,请小朋友说说你喜欢什么风筝?为什么喜欢它?”

  2、 幼儿自由参观各种实物风筝,老师与个别孩子交谈,了解孩子们对风筝的认识。

  3、 请个别幼儿围绕“喜欢什么风筝,为什么喜欢”交流参观感受。

  4、教师小结孩子们的感受交流。师语:你们喜欢的风筝有的是因为图案很美,如喜洋洋图案的,蝴蝶图案的,奥特曼图案的,有的是因为色彩很美,如像彩虹一样的颜色。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只很特别的风筝,请小朋友欣赏,看看它美在哪里?出示实物大风筝,抛出任务。

  二、感受鉴赏,表达体验――鉴赏实物风筝“连年有余”艺术美。(体验区)10分钟

  1、小组赏析寓意美。(每组一只同造型的小风筝)

  (1)师语:请幼儿看看这只风筝上有什么图案形象?鱼有什么好的寓意,莲有什么好的寓意?为什么要把鱼和莲画在一起,它们有什么好的意思?

  (2)幼儿分组鉴赏图案形象美,讨论分析其寓意美;教师引导幼儿充分讨论,尊重孩子们的自主体验,鼓励他们大胆用语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3)小组代表交流感受。教师小结:这只风筝不仅是鱼和莲花的造型非常美,而且这两种形象结合在一起还有一个好的意思那就是“连年有余”,代表着放风筝的人的美好愿望,希望我们的生活永远富足。

  2、集体赏析构图美。

  (1)师语:除了风筝的图案形象美和寓意美,这些形象的构图有什么地方特别?

  幼儿鉴赏构图的对称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鱼和莲花分布在风筝的什么位置,我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构图没有?

  (2)个别幼儿交流看法,教师小结:这只风筝的构图具有对称性特点与以前的脸谱构图方式一样。你们都喜欢风筝,但你们知道风筝是谁发明的呢?风筝有什么来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视频。

  三、观看视频,拓展认知 (展示区)4分钟

  1、观看视频动漫,了解风筝的起源及演变。(视频故事:风筝起源于春秋,是鲁班发明的,那时的风筝是木头做的,叫木鸢,打仗的时候用它传递消息。到了汉代,有了纸张,每到春天人们用纸做成各种各样的风筝到田野里放飞,希望将晦气带走,祈求在新的一年里有好的运气。现在,风筝成为我国独有的民间工艺品,用于居家装饰等,放风筝也成为人们的一项健身运动。每年的春天,许多地方还举办风筝节。)

  2、再看视频图片,了解各种不常见的风筝,再次从寓意美和对称构图美的角度引导幼儿观赏。

  3、教师小结:“这段视频让你们知道了风筝的历史,还见识了不少我们这里不常见的风筝,你们想不想设计风筝呢?设计的风筝要有好的意思,还要用对称性原理进行构图。”

  四、自主创作,设计风筝。(体验区)15分钟

  1、幼儿自主创作设计风筝。

  2、教师分组指导。

  (1)引导幼儿思考选择有好的寓意的形象;

  (2)引发小组内成员互动,推动创意分享;

  (3)鼓励幼儿求异创新;

  (4)指导幼儿对称构图

  3、分组点评。介绍自己的作品,引发同伴互评,指导点评。

  4、展示幼儿作品,共同装饰教室,活动结束。

  课后反思:

  该课程方案,经过几位老师在同课异构的实践结合自己的思考不断发展完善起来。

  关于目标重点的设计:风筝蕴含的艺术美的元素非常丰富。在构图上除去对称性特点,还有镶嵌,平衡、饱和等;在色彩上,有对比色的运用,调和色的运用,还有中国红,青花瓷等色彩的特色,一节课不可能让孩子们了解所有的关于风筝的艺术知识,感受所有的艺术美,为此我根据大班的欣赏要求,在中班对理解作品内容本意的基础上提出寓意理解的要求,并作为这节课的重点。

  关于活动环节的设计:在几位老师的实践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风筝的历史非常感兴趣,有一节课里,一位老师用近半小时的超长时视频介绍,孩子们仍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表现出大班孩子特有的求知欲,为此保留了这一环节,并把了解风筝历史作为目标之一,从拓展孩子们认知的角度进行了材料整合。

  在同课异构的`实践中,发现欣赏环节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教师要么根本没有从风筝艺术美的角度进行分析鉴赏,要么就是将造型美,构图的对称、镶嵌、饱和美,色彩美等所有的艺术美都一一鉴赏。为此在我设计的方案中,主要从内容美和构图美两个方面进行欣赏,即新知识――寓意美和已有的经验――构图对称美,这样既可以使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又突出了重点,还避免欣赏活动不欣赏的现象发生。

  在创造美的环节里,有的老师是直接投放对称性构图的风筝进行装饰,有的老师投放印染材料让孩子们自由印染,都是风筝对称美和色彩美的经验的应用和创造,值得肯定的是他们都让孩子们充分自主,没有提出创作要求。在我的设计里,因为前面的环节都是寓意美和构图对称美的鉴赏,那么在创造美的环节里,我要求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迁移创作,设计的风筝形象要有好的意思,还要用对称的方式进行构图,从而加深孩子们对这两种艺术美的理解。可能创作的空间是小了,但教学的目标性强了,重点更加突出。由此,随后生成自主创作画风筝的活动,虽然当时没有给予孩子们最大的自主,但生成活动对这一缺失作出了及时的弥补。

  正因为一节课的容量有限,在实践中,我发现了不少艺术的和非艺术教育资源,如风筝运动,风筝节,风筝有南北两大流派且各有其美,仅从艺术的角度它就可以形成一个教学单元,其蕴含的艺术元素几乎可以囊括中国传统艺术特点。为此,还可以生成以下活动:艺术活动:亲子制作风筝、画风筝、欣赏风筝的色彩美、欣赏风筝构图的镶嵌美、欣赏南北风筝的艺术美、印染风筝、风筝歌舞等;户外活动:放风筝;社会体验活动:风筝节活动;等等。以上这些活动我将依托家庭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和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资源分步实施。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鼓励孩子用对称的方法绘画京剧脸谱,用夸张的线条、丰富的色彩表示。

  2.幼儿知道脸谱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人。

  活动准备:

  黑色卡纸油画棒音乐《戏说脸谱》视频ppt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看过京戏?(看过了)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段,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唱戏的人跟我们平时的人有什么不一样?

  提: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穿上了戏服、他们脸上化满了妆)

  小结:我们都知道脸谱是画在唱京剧的人的脸上的,京剧是我国特有的艺术,是中国的国粹。

  二、欣赏ppt

  京剧人物脸上的脸谱都很特别,我们一起欣赏吧!

  PPT1.

  提:

  (1)这张脸谱你看到了什么?(一只大蝴蝶)我们先看蝴蝶的.身体在什么地方?

  两边的翅膀在什么地方?它用……打扮了……?

  (2)我们再看看它的颜色,什么颜色最多?还有什么颜色?

  小结:涂颜色也很重要,你们发现了吗?其实它们两边的颜色是对称的,莲藕非常夸张但是很漂亮。

  ppt2.师:京剧里有各种各样的脸谱,瞧!这张脸谱你看到的最多的颜色是什么?接下来我们看都有哪些线条?

  三、师范画

  师:小朋友,现在老师也想设计一张脸谱,我想……

  四、幼儿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