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能用点卡表示6以内物体的数量。
2、 能目测或用点数方法计数。
活动重难点:
能用点卡表示6以内物体的数量;并用点数方法计数。
活动准备:
1、5的苹果实物卡一张,6 的西瓜实物卡一张,在磁性黑板上布置成超市。
2、《幼儿画册》,笔。
活动过程:
一、拍手数数1~10。
师幼共同拍手数数,从1数到10。速度可视幼儿情况由慢逐渐加快。集体数和个别数相结合。
二、 学习用点表示5和6的数量。
1、 用点表示5。
出示苹果实物卡,提问:小兔逛超市,超市有几个苹果?5个苹果可以用几的点卡来表示呢?教师示范用笔在实物卡的下方画出5个圆点。引导幼儿学说:5的.点卡可以表示5 个苹果。
2、 用点表示6。
出示西瓜实物卡,提问:这是什么水果?有几个?可以用几的点卡来表示6个西瓜?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用笔在实物卡下方画出6的点卡。引导幼儿观察是否正确。
三、 做《幼儿画册》上的练习。
1、 引导幼儿看《幼儿画册》,帮助幼儿理解画面的内容。
提问: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每样物品有多少呢?
2、 提出活动要求。
请幼儿用画点卡的方式把每种蔬菜和水果的数量表示出来。
3、 鼓励幼儿画完后说一说。
如:3的点卡表示3个西瓜,2个点卡表示2个茄子等。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检查作业。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和判断6以内的数量。
2、复习巩固4、5、6这3个数。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喜羊羊摘水果
1、 喜羊羊家里有一个果园,他在果园里种了很多果树。秋天到了,他种的水果都成熟了,喜羊羊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园里去参观,看一看果园里有些什么水果?你们想不想去?那我们就一起去吧!
2、 小朋友你们看梨树上有几个梨?苹果树上有几个苹果?桃子树上有几个桃子?
(梨树上有5个梨;苹果树上有4个苹果;桃子子树上有6个桃子)(评析: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幼儿目测数群,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的感知数群。)
二、给水果排队
1、 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喜羊羊把它们一个一个摘下来,摘了三篮子水果。
师:第一篮是什么水果?第二篮是什么水果?第三篮是什么水果?
幼:第一篮是苹果。第二篮是梨。第三篮是桃子。
师:第一篮有几个苹果?四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幼:第一篮有四个苹果,四个苹果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
师:第二篮有几个梨?五个梨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幼:第二篮有五个梨,五个梨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
师:第三篮有几个桃子?六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幼:第三篮有六个桃子,六个桃子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三、分水果
1、 喜羊羊非常高兴,摘了那么多的水果,他想把这些水果分给他的好朋友吃,让大家一起来尝一尝。
看!喜羊羊先来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兔吃。小朋友看看有几只小兔?
幼:有5只小兔。
师:喜羊羊想请小朋友帮他想一想,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兔,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个,不多也不少呢?
幼:喜羊羊把梨分给小兔吃,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个,不多也不少。(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让水果与动物匹配,让幼儿逐步认识并感知数物匹配。)师:为什么把梨分给小兔呢?
幼:因为正好梨和正好小兔一样多,都是 5小朋友你们分对了,小兔和喜羊羊高兴得跳起了舞。
2、看!小猴来到小灰灰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灰灰吃。小朋友看看有几个小灰灰?
幼:有4个小灰灰。
师:喜羊羊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灰灰,才是正好每个小灰灰分一个,不多也不少呢?
幼:喜羊羊把苹果分给小灰灰吃,才是正好每个小灰灰分一个,不多也不少。(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让水果与动物匹配,让幼儿逐步认识并感知数物匹配。)师:为什么把苹果分给小灰灰?
幼:因为苹果正好和小灰灰一样多,都是4。
师:小朋友你们分对了,小灰灰和喜羊羊高兴得跳起了舞。
3、瞧!喜羊羊又来到了小狗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狗吃。有几只小狗?
幼:有6只小狗。
师:喜羊羊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狗,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个,不多也不少呢?
幼:喜羊羊把桃子分给小狗吃,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个,不多也不少。(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让水果与动物匹配,让幼儿逐步认识并感知数物匹配。)
师:为什么把桃子分给小狗?
幼:因为桃子正好和小狗一样多,都是6。
小朋友你们分对了,小狗和喜羊羊也高兴得跳起了舞。
(评析:这一部分让幼儿在进一步正确的感知数群的基础上,能将相同数量的物体一一对应起来。这一环节我设计成让水果随幼儿的回答进行移动的形式与动物一一匹配,使幼儿在选择后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回答正确,小猴和小动物会随欢快的音乐跳舞。)
四、分组练习
1、喜羊羊感谢小朋友帮他分水果,他还带来一道练习题,考考小朋友,喜羊羊还说如果小朋友们做对了,就邀请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做客连线。按题目中给的数字和动物一一对应起来。
五、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不仅帮喜羊羊把水果分给了它的好朋友,还做对了它出的难题,喜羊羊特别高兴,它的果园里还有很多的果树,果树上有很多的水果,我们一起去帮它摘下来好吗?
幼:好。
师幼一边听音乐一边做摘水果状跳出教室。(放音乐)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中班的阅读活动应以帮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为主。《会打喷嚏的帽子》是一个充满幽默风趣的童话故事,语言风趣幽默,又含有讽刺意味,令人发笑。故事中的角色滑稽、可爱,特别适合中班幼儿阅读,更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考虑到中班幼儿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更注重事物的表面,因此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欣赏、理解故事的过程中,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感知文学作品的幽默风趣。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文学作品的幽默风趣。
2、阅读故事,认识故事名称及常见的汉字(如:爷爷、帽子等),并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汉字概念。
活动准备:
帽子、教学VCD、故事录音、幼儿用书等。
活动过程:
1、运用实物,引出故事:
教师出示一顶帽子,引出故事并介绍作者。
“今天,我们来听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会打喷嚏的帽子》,它是由一位叫蔺力的阿姨写的。那么,帽子怎么会打喷嚏呢?请大家一起来听故事。”
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幼儿倾听。
教师提问:
“这个故事的名称叫什么?故事里都有哪些角色?”
“故事中的那顶帽子真的会打喷嚏吗?”
幼儿自由讨论、商量,并回答问题。
2、理解故事,感知幽默:
教师播放教学VCD,边讲故事边提问,并解释故事中的一些难点。
“为什么大耗子心里也挺害怕吗?”
“小窟窿到底是什么?”
“帽子真的'会打喷嚏吗?”
“你觉得故事中的哪些情节很好笑、很风趣?”
幼儿讨论,相互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幼儿的讨论情况。
教师选择部分故事情节让幼儿来表演。
教师自己或请其他幼儿解答个别幼儿的疑问。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提问吗?”
3、阅读故事,认读汉字:
教师朗读故事,幼儿集体阅读幼儿用书,并用点读的方法,认读故事的名称及“爷爷”、“帽子”等词语。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了解一问一答的儿歌形式。
2.根据某一蔬菜的颜色、外形等多个特征仿编蔬菜歌。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去生态园感知当令蔬菜的经验;
2.PPT课件《蔬菜歌》;
3.黄瓜一根、蔬菜歌录音;
4.仿编所需蔬菜(韭菜、西红柿、蘑菇、花菜、芹菜)、问题卡片、彩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感知蔬菜特征
1.前两天,我们一起去生态园,看了好多蔬菜,还带回来漂亮的照片呢!
2.出示PPT青菜
看,这是什么蔬菜?(青菜)青菜是什么样子?(绿油油、嫩嫩的)青菜生长出来是嫩嫩的,绿油油的。(回应:想法不一样、爱观察、细心)
3.出示茄子、黄瓜、青椒图片,请幼儿说说特征,教师总结:茄子生长出来是紫色的象弯钩一样。黄瓜生长出来是长长的、绿绿的,还带着刺、青椒生长出来象灯笼一样。(引导幼儿摸一摸黄瓜,说说感觉。)
二、用问答方法学习儿歌
1.感知儿歌
出示PPT5:刚才我们观察了青菜、茄子、黄瓜和青椒,(它们的特征一样吗?)这些蔬菜长得都不一样,现在我要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分得清。仔细看,认真听。
师:什么生来绿油油?幼:青菜生来绿油油。
师:什么生来象弯钩?幼:茄子生来象弯钩。
师:什么生来带着刺?幼:黄瓜生来带着刺。
师:什么生来打灯笼?幼:青椒生来打灯笼。
2.欣赏儿歌录音。
刚才老师和小朋友的问答就是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再来听一听。
3.分角色念儿歌
《蔬菜歌》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一问一答的儿歌形式)我问你们答;你们问我来答;女生问,男生答;女生问,男生答。
三、引导幼儿创编新儿歌
1.刚才这首儿歌从颜色、形状、摸上去的感觉说出了蔬菜的不同之处,真有意思!那你们想不想也来挑战一下自己,创编我们的`蔬菜歌呢?看,我这里准备了韭菜、西红柿、蘑菇、花菜和芹菜,马上我们四人一组挑选一样蔬菜,四个好朋友一起观察,把你们观察到的蔬菜的特征记在问题卡上,然后大家轮流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说一说。
看,我先来示范一下:我请王老师、再请两位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编一首《花菜歌》吧!我们一起观察一下,花菜有哪些特征?女孩你说?男孩你觉得呢?我发觉花菜看上去象云朵,王老师观察到了什么特征呢?现在,我们一起把发现的特征用标记画下来。你们都画好了吗?谁画的特征谁来说,我先来问,你们一起来回答。什么生来象云朵?花菜生来象云朵。……我们编的《花菜歌》怎么样,给点鼓励的掌声。
现在,我请小朋友搬着小椅子四人一组坐下来,每组推荐一位小代表来选蔬菜。幼儿创编,教师指导。
2.编好的小组带着你们的蔬菜和问题卡去找后面的客人老师说一说吧!
3.各组展示创编成果,引导幼儿分组说。
活动延伸:
孩子们,今天我们创编了韭菜歌、西红柿歌、蘑菇歌、花菜歌和芹菜歌,菜园里还有很多不同的蔬菜,请小朋友晚上回家找一找,和爸爸妈妈也来创编一首蔬菜歌,好不好?
儿歌:蔬菜歌
什么生来绿油油?青菜生来绿油油。
什么生来象弯钩?茄子生来象弯钩。
什么生来带着刺?黄瓜生来带着刺。
什么生来打灯笼?青椒生来打灯笼。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游戏的愉悦性,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同伴间要互相帮助。
2、练习表演能力,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小羊家,家 附近有大树,有条小河,在小羊家里有一只火炉。树可用一张绑了几根树枝的高椅子代替,小河用粉笔画出来。小羊家门用两张小椅子代替,火炉则用一张小桌子代替。
2、小羊、老狼、小猫、小狗、白马、大象的图片或头饰若干个。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首先以提问 " 小朋友还记得昨天讲的.小羊和狼的故事吗? " 的方式导入到活动主题,然后和小朋友们一起回忆故事,掌握故事情节和角色对话。
2、示范表演
(1)出示小羊、老狼、小猫、小狗、白马、大象的图片或头饰,让孩子们了解故事中的角色。
(2)通过图片或头饰来示范表演情节的第一部分:狼要吃小羊,小动物们来安慰小羊,掌握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幼儿自由试演,教师指导
(1)将班上孩子每八个人一组扮演一个角色(小羊、小猫、小狗、白马、大象),然后找一个扮演老狼(如果没有人扮演,就由老师来演)。
(2)幼儿通过故事语言、动作把故事中的角色表演出来,在表演过程中老师加以指导。
4、观摩表演每一个角色请一个小朋友来扮演,其他小朋友欣赏他们的表演,分响他们的快乐。
5、收拾材料,游戏总结刚才我们一起帮助小羊,没有让他被老狼吃掉,小朋友是不是很高兴。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森林防火的重要性,懂得护森林,保护环境,热爱自然。
2、让幼儿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以及森林火灾的危害。
3、学习森林防火安全知识,初步掌握基本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
活动准备:
森林防火的课件、故事《森林着火》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
提问:
1.这是什么地方?(森林)
2.这么美丽的森林,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它呢?
一、观看森林防火的课件,解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以及森林火灾的危害。
(出示森林失火的图片)
提问:
1.看到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森林火灾?
3.森林火灾会引起哪些严重后果?引导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看到的'图片。
二、组织幼儿讨论山林火灾的防护,对幼儿进行护林防火安全知识教育。
1.怎样才不会引起山林火灾?
(1)清明节扫墓时,要特别注意在燃烧的香烛纸钱,防止火星吹到其它地方引起火灾。
(2)不能在山上点火、玩火。
(3)不能在山上把放烟花炮仗。
(4)不要私自在野外进行野炊、烧烤等活动,以防引发山火。
2.看见山林出现着火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讲述故事《森林着火》,激发孩子从小养成爱森林,爱自然的好习惯。
附:一天,狐狸在森林里抽烟,狐狸抽完烟随手把烟头一丢,自己便走开。还没有灭的烟头,从小火苗到熊熊大火。树上的小松鼠看到,连忙拿起电话拨火警电话119,小松鼠说“阳光花园着火”,森林消防队马上赶到,并灭火,森林中的小动物们叹口气说“火虽然灭,但却烧毁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和大树啊!”。小朋友们,你们身边有抽烟的人吗?如果有,那就赶快告诉他们不要随手丢烟头吧!
中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竹圈是结合我园的课题而开发出来的一种农家用品在体育活动中的运用,是一种可以有多种玩法的农家用品体育玩具。那如何利用竹杆这个农家特有的材料,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其特长,来促进幼儿身体动作得到发展呢?引导幼儿在跳、爬、钻、投掷、平衡、攀登等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因此,我根据竹杆的特点和幼儿身体动作发展的特点和要求,设计了本活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通过尝试、练习,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的发展,提高幼儿的跳跃能力。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同时向前起跳的技能。
2、体验与同伴合作进行游戏的快乐。
3、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粮食”(绳球或沙包代替),音乐磁带,欢快的音乐一段。
2、竹圈若干(拼接成小河)、四个篮子、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袋鼠跳跳跳
1、老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做小袋鼠,跟妈妈出去玩好吗?”(好)
2、师带幼儿来到户外场地,随着音乐的节奏跟着老师做模仿动作:头部运动、上肢运动、腰部运动、,下肢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等。
评析:这部分活动的目的是以音乐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热身运动,使幼儿的全身得到充分的活动,为后面的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竹杆真好玩
1、老师:“你们想不想和竹圈做游戏?(想)想一想竹杆可以怎么玩?比比看谁的玩法最多。”
幼儿探索竹圈的玩法,教师观察指导。
2、请幼儿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法:你是怎么玩的?
幼儿A:我把竹圈放在胯下当车开。
幼儿B:我用竹圈用力往前滚,我追过去抓住它。
幼儿C:我把竹圈放地上跳来跳去。
3、老师:“刚才小朋友想了许多不同的玩法,真棒!现在请你再试一试还可以怎么玩,或者玩一玩你没玩过的玩法,还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玩竹圈。”
幼儿再次探索、尝试,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出把圈放成一排,双脚跳过竹圈的玩法。
“这次你又是怎么玩的?”(幼儿交流自己的玩法。)
幼儿A:我把竹圈套在身上,和小朋友一起玩开火车游戏。
幼儿B:我用圈当陀螺转。
幼儿C:我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把圈放地上排成了一排,我们练习跳过圈圈。
4、幼儿一起学习练习跳过竹圈的玩法,教师讲解跳竹圈的要领:双脚并拢,稍弯曲,用力蹬地跳过竹圈。(反复练习几次)
评析:这一部分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探索竹圈的多种玩法,并探索与他人合作的玩法,重点是引导幼儿想出跳过竹圈的玩法,为下一个环节作好了准备。
三、小袋鼠运粮食
1、老师:“小袋鼠想帮妈妈运粮食吗?”(想)
2、老师:“天气渐渐冷了,我们要运好点粮食准备过冬了。妈妈请小袋鼠帮我一起来运粮食。粮食在河的那一边,小袋鼠从家里出发,一直往前跳,跳到小河边,用力跳跃过河,不能掉在河里。到河对岸捡起一包粮食后,按原路跳回,把粮食放在篮子里。然后还可以继续去运,直到把粮食全部运回来。”
3、请个别幼儿示范一遍,师指出注意点:跳的时候膝盖要弯曲,然后用力蹬地跳。
4、幼儿集体游戏一遍。(圈可分大小,提醒能力弱的幼儿在小圈这头跳。)
5、教师小结运粮食的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有的小袋鼠跳的时候没用力,掉进小河了;有的小袋鼠一次运了两包粮食。
6、分组运粮:小袋鼠分成四组,运回粮食后把粮食放到自己这组的篮子里,然后再去运,直至把粮食全部运完。最后比一下哪组运的粮食最多为胜。
评析:这部分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双脚并拢向前跳的能力,激发起他们参与游戏的欲望。
结束部分:
1、与获胜的一队分享喜悦,奖小红花。
2、教师带幼儿做整理活动。小袋鼠一起将粮食运回活动室。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1-08
中班教案03-01
中班教案01-12
中班教案01-12
中班教案01-12
中班教案01-12
中班教案01-12
中班教案01-12
中班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