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7-28 09:25:57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活动教案精华【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活动教案精华【5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玩玩看看,对物体下落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

  2、鼓励幼儿运用身体动作表现物体下落的样子,并尝试进行语言描述。

  3、引导幼儿初步尝试记录。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鸡毛、花瓣、纸条、积木等材料6篓。

  2、记录纸4张。

  3、多媒体课件。

  4、魔术盒1个。

  活动过程:

  一、 介绍材料,引出问题。

  1、老师逐一出示材料, 提问:这是什么?(鸡毛、花瓣、纸条)

  2、 教师玩“掉下来了”的游戏,提问:纸条怎么了?

  二、 摆弄落体进行感性探索。

  (一)第一次探索。

  1、 幼儿选择鸡毛、花瓣、纸条三种材料玩一玩,观察它们下落的情景。

  老师提出探索要求:我们要把手举得高高的,然后一松,看一看,它们是怎么样掉下来的?

  2、 进行讨论、小结。

  (1) 提问:刚才你玩的东西,是怎么样掉下来的?(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

  能不能把它掉下来的样子说出来呢?(引导幼儿进行语言描述)

  (2) 观看多媒体课件。

  师:鸡毛、花瓣、纸条掉下来的样子真有趣,我们还拍成录象,你们看!

  师:鸡毛是怎么样掉下来的?

  师:花瓣呢?纸条呢?

  3、小结:鸡毛、花瓣、纸条都是摇摇晃晃、飘呀飘、飞呀飞……地掉下来的(具体描述语言看上课情况定)。那积木呢?积木是怎么样掉下来的?

  (二)、第二次探索。

  1、 幼儿选择积木玩一玩,观察它下落的情景。

  师:我们把手举高,然后一松,看一看,积木是怎么样掉下来的?

  2、 提问:积木是怎么样掉下来的.?

  幼儿操作后发现积木是直直的快快的掉下来的。

  (三)、游戏:变变变

  师:我做魔术师,变变变,变出什么,你们就说一说、做一做它掉下来的样子。

  三、 尝试用“画”的方法记录。

  1、 请个别幼儿选择一种材料,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

  师:鸡毛、花瓣、纸条掉下来的样子,我们会说,也会做,真能干。

  那你们能把它们掉下来的样子画出来吗?

  师:我们先来画鸡毛(看幼儿的选择具体定)掉下来的样子,谁来试一试?

  2、 请所有幼儿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鸡毛、花瓣、纸条、积木下落的样子。

  师: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它们掉下来的样子。

  四、总结与延伸。

  师:你们真能干。

  在积木的记录卡上画了它直直的快快的掉下来的样子,还把鸡毛、花瓣、纸条摇摇晃晃、飘呀飘、飞呀飞……地掉下来的样子也画出来了。

  在我们的教室里,我们的幼儿园里,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它们掉下来的样子也非常有趣,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玩一玩吧!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并大胆创新;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使纸桌站起来及站得稳的方法;

  3、激发对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色粉纸人手3张,长条积木若干,幼儿记录表一张,教师记录表一张,水彩笔多于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

  一、探索让纸桌站起来的方法

  1、探索让纸站起来的方法(出示一张纸)

  师:这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这张纸站起来?(折)

  除了折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卷)

  2、探索让纸桌站起来的方法(出示两张纸)

  师:如果给你两张纸,能做成一张一条腿的桌子还要让它站起来吗?

  1) 做手势——师:这是桌腿,这是桌面

  2) 教师示范——师:我也来做一张(教师示范T放)行不行(不行)怎么才能让一条腿的桌子站起来?

  3) 幼儿探索让纸桌站起来的方法——师:请你到桌子后面去试试,想办法让你的纸桌站起来。

  4) 交流结果(出示记录表)——师:为什么刚才我的纸桌没有站起来呢?(桌角是一条直线,不是一个面)那我把刚才我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A、介绍记录表

  师:第一列是记录桌腿的形状,第二列是记录实验的情况,能站起来的`打“ ”,不能站起来的打“ ”

  (记录老师第一次失败的结果)

  B、 交流结果

  师:你的桌脚是什么样的?它能站起来吗?谁来说说?

  二、探索纸桌站得稳的方法

  1、教师示范

  师:现在我知道了,把桌脚变一变,直线变成其他的形状就可以站起来了(老师边说边做)

  它有多牢呢?让我来试试!(取出一块长条积木)

  猜猜把它放上去能承受得了吗?我们来试试(示范放几块,边放边数,放到3块故意让它倒掉)

  想想放了3块就倒掉了,那成功了几块呢?(2块)

  我们就把成功的2块记录在表格的第三列

  2、幼儿探索

  师:你们想来试试吗?

  听好要求:请你和好朋友2个人一组,一组的小朋友做的桌脚要不一样,做完以后请你用长条积木检验一下,你的纸桌有多牢,可以放多少块积木,请你把成功的数字记录在你的记录表中(幼儿自由探索,教师个别指导)。

  3、交流结果——师:你的纸桌放了多少块积木呢?(幼儿交流结果)

  4、得出结论:圆形桌腿最牢

  三、探索桌腿的牢固程度(出示粗细不同的桌腿)

  师:我用3张一模一样的纸做成3条桌腿,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形状、高矮一样,粗细不一样)

  猜猜他们中间谁最牢?试一下就知道了

  1、教师示范

  2、小结:最粗和最细的都不牢,中粗的最牢!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糖果娃娃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磁铁游戏活动,感知磁铁能吸引铁的现象,提高幼儿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磁铁、糖纸、铁钉、铁垫片、牙签、橡皮泥、镜子、塑料板、纸板、书。

  五、活动过程

  幼儿讨论制作方案。

  用彩色糖纸做娃娃衣服,用糖纸的一端拧出一个娃娃头,下边做娃娃的裙子。

  探究的问题:怎样让糖果娃娃跳起舞来。

  用同种材料给糖果娃娃搭建“舞台”。

  试一试:让糖果娃娃在“舞台”上跳起舞来。

  (1)把铁钉倒放在镜子上,将糖果娃娃套在钉子上,用磁铁在镜子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能跳舞了。

  (2)将糖果娃娃用两根牙签固定在橡皮泥上,再将铁垫片放在橡皮泥的底部,然后用磁铁在镜子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跳起舞来。

  (3)糖果娃娃里包上橡皮泥,铁钉套上铁垫片,再将铁钉插在橡皮泥上,用磁铁在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能跳起舞来。

  试一试,厚薄不同的各种材料叠加起来,糖果娃娃在“舞台”上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用镜子、塑料板、纸板几种材料叠加起来,糖果娃娃可以动。

  (2)用镜子、厚书叠加起来,糖果娃娃有时能动,有时不能动。

  (3)“舞台”太厚,糖果娃娃不能动。

  (4)“舞台”越薄,糖果娃娃动得越快,随着“舞台”的加厚,糖果娃娃的移动速度逐渐减慢,直至不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动画欣赏、游戏、操作活动中对圆形、三角形、方形产生兴趣。

  2、能动手动脑找出身边的圆形、三角形、方形并拼出图形。

  3、在认识圆形、三角形、方形的基础上了解其基本特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动画flash《小酷和他的图形》

  2、音乐《稍息、立正、站好》

  3、圆形、三角形、方形形状的物体和图形若干

  4、场地准备:地上画大小不一的圆形、三角形、方形。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形,导入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3位好朋友到我们班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吧!

  二、欣赏动画《小酷和他的图形》,了解圆形、三角形、方形的基本特征。

  1、幼儿完整欣赏动画内容,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逐一打开课件,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方形并了解其特征。

  2、并联系实际,找出身边圆形、三角形、方形的物体。

  三、游戏:到图形宝宝家做客。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方形这几个新朋友,现在我们去他们的'家做客人吧!

  四、图形宝宝变变变。

  猜一猜:图形宝宝交到朋友后又变成了什么物体呢?

  拼一拼:我们也跟好朋友合作拼一拼新物体吧!

  五、图形分类:送图形宝宝回家。

  活动反思:

  日常教学中,我会对中班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在教具的选择中,尽量考虑周到,排除不应该有的干扰因素。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使更多的幼儿融入到我的教学中,让孩子喜欢学习、爱学习、会学习。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天气,知道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学习通过观察天气和温度计做天气记录。

  3.能够大胆地参与讨论、设计天气图标,对天气记录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学光盘:《天气预报》。

  2.幼儿用书:《做气象记录》。卡纸若干,笔人手1份。

  3.每人1个温度计。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看天气预报,了解常见的天气状况。

  1.教师播放“CCTV-天气预报”教学光盘: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看看这是什么节目?

  教师:这是什么电视节目?这位阿姨在干什么?每个城市的天气状况一样吗?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的天气状况?

  教师:我们为什么要看天气预报呢?天气预报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教师:你知道怎样预报天气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气象台的叔叔阿姨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二、师幼共同讨论。

  1.确定天气记录表的内容。

  教师:天气预报对我们有很多的帮助,可在幼儿园怎样进行预报呢?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小小气象员。

  教师:我们要记录天气,可记录哪些内容呢?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确定记录天气的内容,如日期、天气状况、气温及记录人等,教师一边和幼儿讨论天气记录的内容,一边在黑板上吧相应的内容画在表格里。

  教师:小朋友一起讨论制定了天气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要记录哪些内容,在哪里记录?

  三、师幼一起讨论记录天气的方法。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各种了解天气状况的`途径。

  教师:怎样知道今天的天气状况呢?(如观察天气、听天气预报等)教师:怎样表示各种天气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用什么样的图标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状况。晴天可以用什么图标来表示呢?雨天、阴天、下雪天呢?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并用绘画的形式分工设计,并分别画在卡纸上。

  2.集中交流。

  教师:请你们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都是用什么图标来表示不同天气的,晴天用的是什么图标?

  教师:在这么多晴天的图标中,你认为哪种图标最合适,为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选择,确定一种表示晴天的图标,并将其他的图标拿掉)大家认为这种图标表示晴天最合适,那我们就用这种图标。

  3.师幼一起讨论确定阴天、雨天、下雪天的图标。

  教师:怎样知道今天的温度呢?(注意迁移幼儿认读温度计的经验)温度计可以帮助我们知道今天的温度。

  教师: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刊一看现在是多少度?拿温度计时要注意什么?幼儿交流各自观察到的温度。

  四、幼儿分组记录天气。

  1.幼儿分别用图表记录今天的天气并互相交流。

  教师:想不想把今天的天气记录下来?请小朋友打开幼儿用书,翻到《做气象记录》这页,我们就用自己设计的图标来记录今天的天气吧。今天是几月几号?应该记录在哪里?

  教师:我们已经回记录天气了,那么什么时间来做天气记录最合适呢?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每天请幼儿做天气记录,并完成幼儿用书的内容,两个星期做一次各种天气的统计。

  2.家园共育:请家长在家提醒幼儿关注天气变化,每天收看天气预报。

《科学活动教案精华【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7-01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30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2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6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3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4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精华【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活动教案精华【5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玩玩看看,对物体下落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

  2、鼓励幼儿运用身体动作表现物体下落的样子,并尝试进行语言描述。

  3、引导幼儿初步尝试记录。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鸡毛、花瓣、纸条、积木等材料6篓。

  2、记录纸4张。

  3、多媒体课件。

  4、魔术盒1个。

  活动过程:

  一、 介绍材料,引出问题。

  1、老师逐一出示材料, 提问:这是什么?(鸡毛、花瓣、纸条)

  2、 教师玩“掉下来了”的游戏,提问:纸条怎么了?

  二、 摆弄落体进行感性探索。

  (一)第一次探索。

  1、 幼儿选择鸡毛、花瓣、纸条三种材料玩一玩,观察它们下落的情景。

  老师提出探索要求:我们要把手举得高高的,然后一松,看一看,它们是怎么样掉下来的?

  2、 进行讨论、小结。

  (1) 提问:刚才你玩的东西,是怎么样掉下来的?(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

  能不能把它掉下来的样子说出来呢?(引导幼儿进行语言描述)

  (2) 观看多媒体课件。

  师:鸡毛、花瓣、纸条掉下来的样子真有趣,我们还拍成录象,你们看!

  师:鸡毛是怎么样掉下来的?

  师:花瓣呢?纸条呢?

  3、小结:鸡毛、花瓣、纸条都是摇摇晃晃、飘呀飘、飞呀飞……地掉下来的(具体描述语言看上课情况定)。那积木呢?积木是怎么样掉下来的?

  (二)、第二次探索。

  1、 幼儿选择积木玩一玩,观察它下落的情景。

  师:我们把手举高,然后一松,看一看,积木是怎么样掉下来的?

  2、 提问:积木是怎么样掉下来的.?

  幼儿操作后发现积木是直直的快快的掉下来的。

  (三)、游戏:变变变

  师:我做魔术师,变变变,变出什么,你们就说一说、做一做它掉下来的样子。

  三、 尝试用“画”的方法记录。

  1、 请个别幼儿选择一种材料,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

  师:鸡毛、花瓣、纸条掉下来的样子,我们会说,也会做,真能干。

  那你们能把它们掉下来的样子画出来吗?

  师:我们先来画鸡毛(看幼儿的选择具体定)掉下来的样子,谁来试一试?

  2、 请所有幼儿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鸡毛、花瓣、纸条、积木下落的样子。

  师: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它们掉下来的样子。

  四、总结与延伸。

  师:你们真能干。

  在积木的记录卡上画了它直直的快快的掉下来的样子,还把鸡毛、花瓣、纸条摇摇晃晃、飘呀飘、飞呀飞……地掉下来的样子也画出来了。

  在我们的教室里,我们的幼儿园里,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它们掉下来的样子也非常有趣,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玩一玩吧!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并大胆创新;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使纸桌站起来及站得稳的方法;

  3、激发对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色粉纸人手3张,长条积木若干,幼儿记录表一张,教师记录表一张,水彩笔多于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

  一、探索让纸桌站起来的方法

  1、探索让纸站起来的方法(出示一张纸)

  师:这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这张纸站起来?(折)

  除了折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卷)

  2、探索让纸桌站起来的方法(出示两张纸)

  师:如果给你两张纸,能做成一张一条腿的桌子还要让它站起来吗?

  1) 做手势——师:这是桌腿,这是桌面

  2) 教师示范——师:我也来做一张(教师示范T放)行不行(不行)怎么才能让一条腿的桌子站起来?

  3) 幼儿探索让纸桌站起来的方法——师:请你到桌子后面去试试,想办法让你的纸桌站起来。

  4) 交流结果(出示记录表)——师:为什么刚才我的纸桌没有站起来呢?(桌角是一条直线,不是一个面)那我把刚才我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A、介绍记录表

  师:第一列是记录桌腿的形状,第二列是记录实验的情况,能站起来的`打“ ”,不能站起来的打“ ”

  (记录老师第一次失败的结果)

  B、 交流结果

  师:你的桌脚是什么样的?它能站起来吗?谁来说说?

  二、探索纸桌站得稳的方法

  1、教师示范

  师:现在我知道了,把桌脚变一变,直线变成其他的形状就可以站起来了(老师边说边做)

  它有多牢呢?让我来试试!(取出一块长条积木)

  猜猜把它放上去能承受得了吗?我们来试试(示范放几块,边放边数,放到3块故意让它倒掉)

  想想放了3块就倒掉了,那成功了几块呢?(2块)

  我们就把成功的2块记录在表格的第三列

  2、幼儿探索

  师:你们想来试试吗?

  听好要求:请你和好朋友2个人一组,一组的小朋友做的桌脚要不一样,做完以后请你用长条积木检验一下,你的纸桌有多牢,可以放多少块积木,请你把成功的数字记录在你的记录表中(幼儿自由探索,教师个别指导)。

  3、交流结果——师:你的纸桌放了多少块积木呢?(幼儿交流结果)

  4、得出结论:圆形桌腿最牢

  三、探索桌腿的牢固程度(出示粗细不同的桌腿)

  师:我用3张一模一样的纸做成3条桌腿,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形状、高矮一样,粗细不一样)

  猜猜他们中间谁最牢?试一下就知道了

  1、教师示范

  2、小结:最粗和最细的都不牢,中粗的最牢!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糖果娃娃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磁铁游戏活动,感知磁铁能吸引铁的现象,提高幼儿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磁铁、糖纸、铁钉、铁垫片、牙签、橡皮泥、镜子、塑料板、纸板、书。

  五、活动过程

  幼儿讨论制作方案。

  用彩色糖纸做娃娃衣服,用糖纸的一端拧出一个娃娃头,下边做娃娃的裙子。

  探究的问题:怎样让糖果娃娃跳起舞来。

  用同种材料给糖果娃娃搭建“舞台”。

  试一试:让糖果娃娃在“舞台”上跳起舞来。

  (1)把铁钉倒放在镜子上,将糖果娃娃套在钉子上,用磁铁在镜子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能跳舞了。

  (2)将糖果娃娃用两根牙签固定在橡皮泥上,再将铁垫片放在橡皮泥的底部,然后用磁铁在镜子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跳起舞来。

  (3)糖果娃娃里包上橡皮泥,铁钉套上铁垫片,再将铁钉插在橡皮泥上,用磁铁在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能跳起舞来。

  试一试,厚薄不同的各种材料叠加起来,糖果娃娃在“舞台”上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用镜子、塑料板、纸板几种材料叠加起来,糖果娃娃可以动。

  (2)用镜子、厚书叠加起来,糖果娃娃有时能动,有时不能动。

  (3)“舞台”太厚,糖果娃娃不能动。

  (4)“舞台”越薄,糖果娃娃动得越快,随着“舞台”的加厚,糖果娃娃的移动速度逐渐减慢,直至不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动画欣赏、游戏、操作活动中对圆形、三角形、方形产生兴趣。

  2、能动手动脑找出身边的圆形、三角形、方形并拼出图形。

  3、在认识圆形、三角形、方形的基础上了解其基本特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动画flash《小酷和他的图形》

  2、音乐《稍息、立正、站好》

  3、圆形、三角形、方形形状的物体和图形若干

  4、场地准备:地上画大小不一的圆形、三角形、方形。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形,导入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3位好朋友到我们班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吧!

  二、欣赏动画《小酷和他的图形》,了解圆形、三角形、方形的基本特征。

  1、幼儿完整欣赏动画内容,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逐一打开课件,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方形并了解其特征。

  2、并联系实际,找出身边圆形、三角形、方形的物体。

  三、游戏:到图形宝宝家做客。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方形这几个新朋友,现在我们去他们的'家做客人吧!

  四、图形宝宝变变变。

  猜一猜:图形宝宝交到朋友后又变成了什么物体呢?

  拼一拼:我们也跟好朋友合作拼一拼新物体吧!

  五、图形分类:送图形宝宝回家。

  活动反思:

  日常教学中,我会对中班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在教具的选择中,尽量考虑周到,排除不应该有的干扰因素。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使更多的幼儿融入到我的教学中,让孩子喜欢学习、爱学习、会学习。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天气,知道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学习通过观察天气和温度计做天气记录。

  3.能够大胆地参与讨论、设计天气图标,对天气记录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学光盘:《天气预报》。

  2.幼儿用书:《做气象记录》。卡纸若干,笔人手1份。

  3.每人1个温度计。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看天气预报,了解常见的天气状况。

  1.教师播放“CCTV-天气预报”教学光盘: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看看这是什么节目?

  教师:这是什么电视节目?这位阿姨在干什么?每个城市的天气状况一样吗?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的天气状况?

  教师:我们为什么要看天气预报呢?天气预报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教师:你知道怎样预报天气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气象台的叔叔阿姨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二、师幼共同讨论。

  1.确定天气记录表的内容。

  教师:天气预报对我们有很多的帮助,可在幼儿园怎样进行预报呢?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小小气象员。

  教师:我们要记录天气,可记录哪些内容呢?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确定记录天气的内容,如日期、天气状况、气温及记录人等,教师一边和幼儿讨论天气记录的内容,一边在黑板上吧相应的内容画在表格里。

  教师:小朋友一起讨论制定了天气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要记录哪些内容,在哪里记录?

  三、师幼一起讨论记录天气的方法。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各种了解天气状况的`途径。

  教师:怎样知道今天的天气状况呢?(如观察天气、听天气预报等)教师:怎样表示各种天气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用什么样的图标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状况。晴天可以用什么图标来表示呢?雨天、阴天、下雪天呢?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并用绘画的形式分工设计,并分别画在卡纸上。

  2.集中交流。

  教师:请你们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都是用什么图标来表示不同天气的,晴天用的是什么图标?

  教师:在这么多晴天的图标中,你认为哪种图标最合适,为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选择,确定一种表示晴天的图标,并将其他的图标拿掉)大家认为这种图标表示晴天最合适,那我们就用这种图标。

  3.师幼一起讨论确定阴天、雨天、下雪天的图标。

  教师:怎样知道今天的温度呢?(注意迁移幼儿认读温度计的经验)温度计可以帮助我们知道今天的温度。

  教师: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刊一看现在是多少度?拿温度计时要注意什么?幼儿交流各自观察到的温度。

  四、幼儿分组记录天气。

  1.幼儿分别用图表记录今天的天气并互相交流。

  教师:想不想把今天的天气记录下来?请小朋友打开幼儿用书,翻到《做气象记录》这页,我们就用自己设计的图标来记录今天的天气吧。今天是几月几号?应该记录在哪里?

  教师:我们已经回记录天气了,那么什么时间来做天气记录最合适呢?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每天请幼儿做天气记录,并完成幼儿用书的内容,两个星期做一次各种天气的统计。

  2.家园共育:请家长在家提醒幼儿关注天气变化,每天收看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