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社会教案【必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社会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表情的意义。
2、提高幼儿思维表达的能力。
3、练习丰富的表情动作。
4、通过活动使幼儿能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接纳不同的情绪表现。
5、大胆将自己的情绪情感表现出来。
活动准备:
可变化的大表情娃娃硷(四幅)不同的表情如:高兴、生气、难过、害怕等)
小表情娃娃脸若干(每个娃娃表情不同)
魔力变脸板式1个(有帘可掀动)
活动过程:
一、教师面无表情地站在幼儿前面不说话,一会儿请幼儿猜猜看教师在想什么?幼儿开始乱猜或想不出来时,教师突然笑眯眯地说:“那你们猜老师现在是生气还是高兴呢?”
二、说明脸上的表情可以告诉别人你的心情,不同的表情代表不同的心情,人有许多不同的表情。
三、出示教具可以变化表情娃娃,请幼儿仔细观察。(如高兴的娃娃)
提高:1、这个娃娃是什么表情?高兴
2、什么时候会出现高兴的表情?
3、你来做一做好吗?(请幼儿做出高兴的.表情)
教师依次出示高兴、生气、难过、害怕表情的娃娃脸。
四、教师在幼儿充分表达了不同表情的意义之后,及时进行总结并点出当人们 时,就会做出高兴(生气、难过、害怕)的表情。幼儿明确学习高兴、生气、难过、害怕等词汇。
五、出示黑板上张贴的小表情娃娃脸(不同的表情)
老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表情娃娃脸,她们每一个都对我说了一句话,可是,老师给搞混了,记得她们每个人都说了什么话,现在请小朋友帮忙分辩一下。
如教师藏在黑板后,说其中一句话如:
“哼,你这已经是第五次踩我的脚了。”
请幼儿猜猜是那个表情娃娃说的,并说明为什么是这个表情娃娃说的。
教师请幼儿分别猜出每一句话是哪个表情娃娃说的。(允许有不同答案存在)
六、教师将每个表情娃娃所说的话依次再说一次,加深幼儿对不同表情的意义的理解。
小结:人在遇到不同的事情时就会有不同的表情。表情可以把我们心里的想法表现出来。
七、练习表情动作。游戏:表情变变变。
1、照镜子
(1)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教师变化一表情,幼儿也做出和教师相同的表情。
(2)请个别幼儿到前面和下面的幼儿进行照镜子变脸游戏。
(3)幼儿之间两人一组进行照镜子变脸游戏。
2、我说你做
教师说高兴、难过等词汇,幼儿做出相应的表情动作。
3、魔板变脸
教师向幼儿介绍一种神奇的东西叫魔板,我们的脸贴在魔板上就会快速变换出不同的表情。
(1)教师示范。教师在短时间内,每掀起一次帘子都做出不同的表情。
(2)幼儿个别出来练习短时间内变换3-4种不同的表情。
八、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不同的表情,知道了不同表情的意义,还能做出不同的表情动作,我们真棒!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不同时候有不同的表情,我们大家要正确的面对我们自己的情绪和心情,不要将感受藏在心里,只要我们的表现方式不伤害自己和别人,我们都可以勇敢的表现出来。
最后,希望小朋友还有我们身边所有的人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每天都高高兴兴。
延伸活动:可以进行“画出我的心情”活动,记录一天中自己的心情。
小百科:表情, 表达感情、情意。表现在面部或姿态上的思想感情。现代年轻人聊天多用图片类表情来代替语言进行交流,并衍生出海峡两岸表情大战等年轻文化交流事件。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分享困难的心情,并主动分担别人的困难。
2、使幼儿懂得替朋友分担困难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活动准备】
图片,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提供情境,引发讨论;
教师结合幼儿园发生过的一个真实的事例,向幼儿讲述:小朋友天天身患白血病,心里很痛苦,天天哭泣,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他,分担他的痛苦呢?
2、分小组讨论;
3、大家发言:(去家里看望他、做红花送给他、每人送一句激励他的话、把幼儿园发生的事讲给他,打电话问候他,画张画给他、带鲜花看望他、把我的新玩具送给他、我们给他捐钱让他看病……)
二、看图片:
1、小红在操场上拍皮球,不小心脚上摔痛出血了。
2、小珍的`手帕丢了,他难过地哭了。
3、小勇有一道算术做不出,他着急地哇哇大叫。
4、刚刚心爱的小鸟死了,他很难过。
5、小朋友在公园里迷了路,找不到家了。
讨论:当你看到好朋友遇到这些困难,你心里怎样想,又应该去怎么做呢?请幼儿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看到图片中的情景时的心情,学习为别人分担困难和忧愁。
活动延伸:教师安排时间带幼儿到医院看望天天,让幼儿实际体验分享困难的心情。
【教学反思】
通过“学会分享”这四个系列教学活动实施,使幼儿在活动中深刻体验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同时,孩子们也在快乐的体验中理解并感受到了分享的意义,从而使幼儿相信分享能给自己,也给别人带来快乐,进一步培养了幼儿分享意识,掌握了分享的技能,学会了分享。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建立性别认同,了解男孩、女孩在各个方面的不同特征。
2、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性别,欣赏男孩、女孩不同的优秀品质、增强自信心。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音乐(轻柔的、强劲的),音乐磁带,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吗?你是男孩吗?(我是女孩)你是女孩吗?(我是男孩)今天尹老师想和大家做朋友请男孩站到老师的师的左手边,请女孩站到老师的右手边。"以报数的方式统计今天我们班里来了多少男孩、多少女孩?
2.下面我们来唱首歌好不好?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哼唱《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边尽情跳舞嬉戏。(教师跟着女生组)
二、展开生活经验的交流(通过各方面了解男、女的同于不同。)
1.引导幼儿讨论男孩女孩在外形、相貌、穿戴、喜欢玩的玩具等方面的不同?
2.教师小结:男孩女孩各有各的特点,男孩:坚强,勇敢,不怕黑,粗心,调皮。女孩:温柔,可爱。细心,讲卫生,胆小,爱哭。在以后生活中大家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三、欣赏男孩、女孩喜欢的音乐:《动感dj》《种太阳》
1.下面我们休息一会,来听两段好听的.音乐,听的时候要注意,这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放音乐:《动感dj》《种太阳》
"听完音乐请女孩告诉老师你们喜欢那段音乐?男孩子呢?"让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女孩喜欢的音乐就请女孩来舞蹈,男孩喜欢的音乐就请男孩来舞蹈。
总结:原来男女喜欢的音乐也有不同,男孩喜欢强劲的音乐,女孩喜欢优美舒缓的音乐)
四、男孩、女孩的理想。(欣赏男孩、女孩不同的优秀品质、增强自信心。)
1."男孩女孩性格不同,爱好不同,将来长大所做的工作也会不同,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说说你的理想!"
2."大班的男孩女孩们,老师相信,只要你们认真学习,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就一定会实现你们的理想。
五、教师和幼儿一起朗诵儿歌:男孩女孩都可爱,喜好不同不奇怪,男孩勇敢女孩美,一起成长乐开怀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的制定和定位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各个方面提出,全面具体。活动内容也是选自大班孩子生活,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知识经验。活动准备能调动幼儿兴趣,给孩子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活动中提供的课件和玩具便于幼儿观察操作。
小百科:男女,主要指男人和女人,男属阳,女属阴。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目标:
1、理解故事《爱心树》,感受大树对男孩无私的爱与奉献;并能联系生活,体会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产生一种幸福感;
2、结合行为行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道应该用感恩的言行,表达对父母的爱意。
准备:
大树分解的组合教具、爱心卡每人一份,爱心树音乐、
背景音乐神秘园,爱心树的PPT。
过程:
一、引题:看大书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特殊的书,大家一起先来看一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2、大树和孩子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这本《爱心树》吧!
二、理解故事内容:背景音乐
1、第一段:(教师先来讲述故事的开始)大树和小男孩都很快乐
A、大树为什么会喜欢上这个男孩子?
B、大树是怎么关心小男孩的?
C、小朋友,当你累的时候,有没有依偎在妈妈的环抱里?你感觉怎么样?
D、请个别小朋友依在老师的怀里,感受温暖与幸福。
3、讲述第二段:大树愿意为小男孩付出自己的一切。
A、小男孩长大了,他有没有每天跑到大树那里去玩?
B、大树觉得自己怎么样?(很孤单)
C、当小男孩子需要买东西问大树要钱的时候,大树是怎么做的?
小男孩很快乐,你觉得大树还快乐吗?
D、当小男孩需要树枝做房子时,大树是怎么做的?
大树没有了树枝,他还快乐吗?
E、当小男孩需要树干做木船的时候,大树又是怎么做的?
你觉得大树还快乐吗?
G:现在大树只剩下了什么?
H:对,大树没有了果子、树枝、树干,只剩下了树桩,它为什么还快乐呢?
小结:因为大树深深地爱着小男孩,她虽然失去了很多,但只要男孩快乐,大树就是快乐的。
三、让孩子理解爱与被爱——联系生活,体会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产生一种幸福感
1、大树深深的爱这个男孩子,那大树像我们身边的谁呢?
2、小结: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人像大树一样爱着我们,我们多幸福呀!
3、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爱我们的爸爸,妈妈怎么样?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爱我们的呢,让我们很快乐!
4、倾听孩子们的回答,师生共享幸福感。
小结:爸爸妈妈对我们真好,你们觉得快乐吗?
对了,只要你们快乐,爸爸妈妈就更加的快乐。
5、那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让他们快乐、幸福呢?
幼儿讲述,教师及时的表扬
四、幼儿操作
1、我们先把感谢的话、对他们的爱画在这颗爱心里。
2、昨天董老师还采访了一位妈妈,出示大屏幕,是谁的妈妈?我们来听听妈妈是怎么说的?给爸妈最好的礼物是什么呀?
小结:对,只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说明你长大了,妈妈会为你而高兴。那你们家里有没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你们真棒!
课后反思:
这个活动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因为:
1、 我敢于挑战了自己,战胜自我。说实话,语言领域的绘本教学,我一直没有勇气挑战,但今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向曾经的朝思暮想的“它”靠近,付出行动,并取得了成功。
2、 本次活动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因为我采用了以情带情,以情激情的手段来教学。《爱心树》讲述的是一棵苹果树和一个男孩之间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故事的文字纯朴直白,简洁明了。它讲述了耐人寻味的故事,这种深沉的.爱,是无私的给予和奉献,令人在百读不厌中细细体味蕴藏其中“爱”的哲理,非常的感人!因此我是运用妈妈的口吻来对孩子们讲述这个故事的,并且全程我都配有轻柔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我把自己先融入到角色当中去,以情带情,深入孩子内心世界,激发幼儿对家人和朋友的关爱之情!
整个活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设计上有突破,有创新。因此,我在组织和引导上感觉非常的轻松和流畅,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活动第二个环节,幼儿在我的引导下,随着绘本的画面,感受着大树对小男孩的爱,中间我巧妙设计穿插捉迷藏的游戏,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着大树与小男孩之间的情感。让幼儿的情感得到激发,思维得到拓展,语言表达得到锻炼,在我的情感延伸下,情感迁移到对家人对朋友的关爱之情,这也达到我最初的教学目标。
亮点:
1、采用互动式讲述故事
第二环节时,我打破传统的故事教学模式,让幼儿边看绘本画面,边讲述自己看到的图片内容。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更大的提升。
2、巧妙运用游戏
讲述绘本故事时,在讲到孩子与树玩游戏的时候,我巧妙的设计捉迷藏的游戏。孩子们通过游戏感知了绘本故事语言生动有趣,体验大树与小男孩之间的情感,让孩子们能更直观的感受到他们的友爱之情,同时让孩子更爱阅读绘本,因为绘本故事十分有趣。这个游戏环节让整个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并将活动推向**。
3、自由阅读
在活动中,让幼儿人手一本绘本,在集体阅读绘本后,再次自由阅读绘本,让孩子能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激发情感,更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由爱心树展开,情感迁移到父母。“在你们的身边有谁和爱心树一样爱着我们呢?”孩子想到了爸爸妈妈,想到了爷爷奶奶,有的孩子还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孩子们争先恐后,都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4、创作封面
活动最后,我用音乐《感恩的心》作为背景音乐,让孩子们创作绘本封面,孩子们用彩笔,画出自己的心目中爱心树形象。在创作中,孩子们想到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好,又想到我们可以用些什么来感谢爸爸妈妈辛劳的付出,将本次活动再次推向**。
其实,这个绘本故事并不仅仅适合幼儿,同时它也适合不同年龄层次我们,包括自己以及身边的朋友们,在我们遗忘了父母对我们的付出,看一看吧,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无意中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无私的,如果爱心是花,那么感恩就是这花结的果。但愿所有爱心之花都会结出累累感恩的果实。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教学思考:
生活中的许多用品都需要用到电池,如各种遥控器、门铃、手电筒、玩具、手机等。玩具与孩子关系最密切,有时候玩具遥控车不会动了,孩子还会把电池拿出来左看看右看看,拿着电池在地上推滚,或是放在嘴巴里咬。而这些行为都有可能让孩子们处于一种危险的状态,所以,我们就此组织相关的活动帮助沙子们正确地认识电池。
活动目的:
1.通过摆弄、拆卸电动玩具,让幼儿对电池有初步的了解。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乐意用短句进行表达。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灌餐:
每个幼儿一个电动玩具,内有电池;另备电池若干;讲解废旧电池危害自光碟。
活动过程:
1.寻找会动的玩具
导入教学主题,幼儿自由玩带来的电动玩具。
2.找电动玩具能动的原因
教师:为什么电动玩具会动?(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找找看电动玩具里的电池在哪里?
3.了解干电池基本特征
(1)出示实物,请幼儿观察它的外观。
教师:我们一起看看电池是什么样的?
(2)电池有正负极之分,凸起的地方是正极(+),平面的地方是负极(一)。
(3)电池产品可分一次干电池(普通干电池)、二次干电池(可充电电池,主要用于移动电话、计算器)、铅酸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三大类。我们最常用的是普通干电池。
(4)电池有3号、5号、7号等不同型号。不同的生活用品也不一样。
4.干电池的作用
教师:电池有什么作用?(幼儿自由回答。)
5.于电池的危害
(1)播放废旧电池给我们造成的危害的光碟片段。
教师:电池主要含铁、锌、锰等,此外还含有微量的汞池不能随地丢弃,要放进专用的废旧电池回收箱里
(2)讲述幼儿因为电池而受伤的新闻。
一个叫浩浩的小朋友晚上回家后,一个劲地嚷“耳朵疼”,家人询问后才得知,下午在幼儿园,浩浩将一个纽扣电池塞进了左耳朵里。于是,家人连夜将浩浩送进了医院。根据给浩浩动手术的吴医生介绍,直到第二天上午,浩浩耳中的小电池才取出。取出来的电池直径有7毫米,当时藏在距外耳道口2厘米的骨部与软骨部相接处,是外耳道狭窄的地方。电池虽已顺利取出,但浩浩耳朵有点充血,需要消炎处理。
教师:电池里面是有毒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很大,小朋友们千万不能把电池放进嘴巴,也不能像浩浩那样放到身体的某个器官里。
6.正确使用干电池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怎么安装电池吗?(幼儿尝试安装电池。)
教师总结:先检查电器和电池接触面是否清洁,必要时用于布擦净,再按电正确极性装入。不要将新旧电池混用,同一种型号但不同种类的电池也不能混用。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提供“我会玩电池宝宝”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操作。
2.发放“变废为宝好办法”记录表,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
活动反思:
此活动是以玩具展览会展开探究的,活动一开始,就以各种电动玩具激发起幼儿的很大兴趣。但孩子的探究活动必须由教师引导,当我提出:为什么这些玩具又能动又能发出声音呢?你能找出这些电池么?幼儿纷纷动手找电池,在找出电池后,老师继续引导幼儿观察电池外形,了解电池种类。电池的正确安装,是活动的难点,我让幼儿先动手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老师再小结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发挥互帮互助的力量,整个环节幼儿动脑、动手,亲历整个探究过程,并共同讨论、交流、总结。最后联系实际了解电池的危害及回收。这样在玩具展览会的形式下,完成了本节课目标,也培养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大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笑”的社会价值,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通过想象“谁的笑脸”,拓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对脸部特征的感受;
3、尝试用各种表现方法和各种材料表现“笑脸”,体验用多种材料进行个性化表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有使用双面胶、和橡皮泥等制作的经验;教师收集有关笑脸的漫画图片资料,制作范例。
2、物质材料准备:幼儿自由选择准备制作笑脸的立体物材料;师生共同收集橡皮泥、毛线材料;教师准备制作材料工具:彩色纸、彩色即时贴、棉花、纽扣、葱、卷心菜、双面胶、剪刀、操作篓等;教师设置展示台,准备笑脸贴和照相机。
活动过程
1、幼儿讨论:客人老师和小朋友打招呼时是什么表情?你喜欢老师的哪一张脸?为什么?教师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大胆交流。
2、师生交流:一张笑脸,可以是谁的笑脸?引导幼儿说出人的笑脸、植物得笑脸、动物的笑脸等,拓展幼儿的表现空间。
3、感受脸部特征:不同的笑脸,笑得一样吗?会怎样笑?谁来表演一下?大家注意观察这位小朋友笑的时候脸部的变化。
4、艺术家在表现笑脸时,有时会这样表现。(出示图片资料)让幼儿领会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段的强烈的视觉效果,引导孩子运用。
5、看,有时艺术家们也会这么表现。(出示立体范例欣赏)这张笑脸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猜猜这张笑脸是怎么做成的?既然卫生纸筒可以做成笑脸,那么哪些东西可以做成笑脸?引导幼儿得出制作笑脸的`基本步骤,明白原来大家带来的立体物都可以用来表现笑脸。
6、幼儿运用材料将自己的立体物制作装扮成不同的笑脸娃娃。
A 教师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要求幼儿按自己的想法独立创作,最好做得和别人不一样。
B 对个别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参与他们合作完成。
7、待部分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教师用照相机照下来,让孩子将自己的作品送到展示台上,组织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肯定孩子所做的努力。
8、今天,老师看到小朋友用灵巧的双手和智慧表现的笑脸,特别高兴。老师该怎样表现自己高兴的心情呢?当我们高兴的时候,我们要笑,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也要笑,桌子也很想笑,可是它脸上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把剩下的材料装到篓子里,让他们也笑一笑吧。
大班社会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名片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孩子们对它仍然比较陌生。名片作为社会交往的一种必备的东西,有必要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同时,名片对于促进大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有可挖掘的教育价值。为此我们设计了“小小名片”这二系列活动,以帮助大班幼儿了解名片的来源、名片的作用及名片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活动目标】
1认识名片,了解名片的用途。
2尝试设计一张名片,理解人与人交往的途径和方法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老虎的'名片》。
2将事先准备好的名片挂在一棵名片树上。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小老虎的名片》
1围绕下列问题讨论:小老虎来到森林以后,是什么帮助它认识了那么多的新朋友?后来,小老虎生病了,又是什么帮助它请来了河马医生?
2教师小结:有了名片真好,既可以用它认识许多新朋友,又可以根据名片上的电话号码、地址与朋友保持联系。
二、欣赏名片
1教师提问:小朋友平时见过名片吗?见过谁的名片?
2出示名片树,幼儿观察名片的形、色等装饰方法。
3教师提问:名片树上有各种各样的名片,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引导幼儿展开讨论。
三、了解名片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看了各种各样的名片,你们知道名片有什么用吗?
2教师小结:名片有多种用处,认识新朋友、与朋友保持联系、介绍自己单位的产品等。名片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少方便。
3请幼儿当设计师为自己设计名片,提醒幼儿不志设计名字、电话等名片要素,建议幼儿写上自己的班级。
一譬四、幼儿设计名片
教师巡回指导:名字、电话号码是否写清楚,并引导幼儿尽量设计得新颖和别致。
【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生活中收集各种各样的名片。
【设计评析】
通过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名片。活动来自于孩子的生活,因此活动中幼儿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自己设计名片的活动给了幼儿创造的机会和空间。除了我们平时见到的名片,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同材料和样式的名片;另外市面上还有很多装名片的漂亮盒子,这都将成为活动拓展的生长点。
【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教案:老少同乐_大班社会教案07-06
大班社会教案:美丽的家乡_大班社会教案07-06
大班社会教案:各行各业_大班社会教案07-06
大班社会小雪教案12-01
大班社会教案01-02
大班社会树教案04-01
大班社会《毕业》教案03-31
大班社会感恩教案04-02
大班社会领域教案03-22
大班社会微笑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