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28 13:28:20 教案 我要投稿

(优选)大班数学教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选)大班数学教案5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名称:5的分合型减法。

  活动目标:1、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5的分合型减法。

  2、进一步了解“-”“=”所表示的含义。

  3、幼儿愿意动手操作,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5的分合型减法。

  活动准备:课件、学习单、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玩“碰球”游戏,复习5的组成。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来玩一玩“碰球”的游戏。

  讲解游戏规则:幼儿说出的球的数量和老师的球的数量合起来是5个。如:教师说“我的一球碰几球?”幼儿回答“你的1球碰4球”。

  2、复习5的分合式。

  二、基本部分。

  1、演示课件,创设情境:鸡妈妈要孵小鸡了。小朋友看鸡妈妈一共孵了几个蛋呀?(5个)第一天的时候,孵出了几只小鸡?(1只)还有几只小鸡没出来?(4只)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能列个算式吗?(5-1=4)

  2、了解算式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师:“5”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4”呢?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小结:用总数5减去已经孵出来的就等于没有孵出来的。

  3、继续演示课件,引导幼儿依次列出算式:5-2=35-3=25-4=1,进一步了解减法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4、演示课件,进行操练。

  (1)情境:有5个小朋友来玩游戏,几个男孩?(3个)几个女孩?(2个)第一次2个女孩藏起来了,几个男孩去找他们呀?启发幼儿列出

  算式:5-2=3

  同样的方法列出算式:5-3=2

  (2)同样是这5个小朋友,如果我们按高矮分的.话,几个高的?几个矮的?启发幼儿列出算式5-1=45-4=1

  5、给幼儿发学习单,幼儿操作。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真棒,老师要给每个小朋友发水果了。

  讲解操作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结束部分。

  检查操作结果,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教研组的牵头下,我精心准备,设计了一节大班数学活动——5的分合型减法。活动之后反思到有很多成功与不足之处,现总结如下:

  一、成功之处:

  1、课前准备很充分,课件很直观形象,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3、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孩子乐于参与活动,教学效果良好。

  二、不足之处:

  1、整个活动过程我说的比较多,我引导孩子一步一步解说为什么,整个过程孩子缺少自由探索的空间。

  2、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组织孩子的形式比较单一,课堂上显得有点混乱。

  3、课堂用语不够精炼。

  4、缺乏亲和力。

  5、幼儿的操作结果没有进行展示,结束活动很草率。

  今后,我还应该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锤炼教学基本功,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方法及组织孩子的方法,争取让数学活动更有趣、更活。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帮算式宝宝搬家的过程中,学习按运算方法和得数进行分类。

  2、能迅速准确地进行8以内加减运算。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算式卡片(8以内加减算式卡)分类图一张

  学具:分类图、加减算卡、看标记写算式的小鸡图

  活动过程

  一、学习游戏:

  1、碰球(7、8)

  2、开火车(8以内的加减)

  二、帮算式宝宝搬家中学习按两个特征分类

  1、算式宝宝要搬家了,他们想请小朋友一起去帮忙。有那些算式宝宝要搬家呢?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分类图读一读)这些加法、减法算式宝宝应从哪条路上走呢?(引导幼儿讲出按运算符号走)那这些算式宝宝的新家在几号楼呢?(引导幼儿讲出按得数找家)

  2、教师先示范,然后请部分幼儿练习按两个特征分类,随机引导、纠错。

  三、练习活动:

  1、帮算式宝宝搬家

  2、看标记写算式(小鸡图)

  四、讲评活动:出示个别幼儿的小鸡图,集体检查,然后带标记读算式、去标记读算式。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调查统计的方法,了解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并在表格中记录。

  2、初步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

  3、能积极参与调查统计方法的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一)、(二)。

  2、幼儿人手一份统计表,铅笔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统计单(一),请幼儿进行观察、讨论,并明确记录单的要求。

  师:这是一张统计记录单,这张记录单上有什么?

  师:我们可以用这张记录单做什么事情呢?

  师:怎么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张记录单统计的是第几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呢?

  二、师幼讨论记录的策略。

  师: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记录在小表的什么位置?

  师:如果第一组男生有3小朋友,在表格中怎么记录呢?(男生标记下的`空格里)女生呢?

  三、完成小组调查统计表。

  师: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方法,将你们一组上的男生、女生人数统计到记录单上。

  1、幼儿操作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并做必要的提醒。

  2、同组幼儿相互交流统计结果。

  3、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统计结果,然后再集体检查验证统计人数是否正确。

  师:谁来像我介绍一下你的统计结果。

  四、学习将小组统计的结果汇总到班级的大统计表中。

  1、教师事先出示好画好的表(二)。

  2、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师:这种统计表上有什么?横排的标记表示什么意思,竖行的呢?我们可以用这种表做什么呢?

  讨论:怎么样在这张统计表中记录每组男生、女生的人数?

  师:第一组的统计结果记录在表格的什么位置?

  五、师幼共读表,了解统计图的意义。

  1、每组选派一名幼儿在表格中记录本组幼儿的统计结果。

  2、这张表格填完了吗?还有哪些空格需要我们完成的?(合计人数)

  3、每横排合计人数表示什么意思?竖排呢?

  4、这张统计表告诉我们什么事?

  :统计表能够比较快而清楚的告诉我们一些事情,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做起事情来比较方便、简洁。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掌握用3个数编4道题的方法。

  2、发展仔细观察的能力。

  活动重点:

  学习用3个数编4道题

  难点:

  根据图的意思进行编题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我的书橱》、笔若干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

  (1)、“达达有许多好看的书,它们是达达学本领的好帮手。达达把它们都放在书橱里,书橱里现在有几本书?”

  (2)、幼儿仔细观察书橱里的书,找出不同之处

  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单色有彩色、有的在上面一层、有的在下面一层、有的放的'正、有的放的斜等

  2、找找编编

  (1)、“请你根据这些书列出10的算式。”

  如:3本大书。7本小书,一共10本书

  3+7=10 7+3=10 10-3=7 10-7=3

  (2)、幼儿根据图意编题

  3、幼儿与同伴说说自己编得题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掌握20元的钱币兑换,进一步体验钱币与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

  2、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的商品,制定购物计划,并愿意把自己的购物计划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1、超市里带价格的商品图片,复印的钱币若干(包括1元、2元、5元、10元、20元)

  2、记录表格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小小储蓄员”,复习10元以内钱币的兑换。

  导语:“你们都是最棒的储蓄员,怎么能把我的钱换成比它小的呢?”

  教师依次出示2元、5元、10元的钱币,引导幼儿用自己操作盘中的.钱币(幼儿操作盘中有若干个1元、2元、5元的钱币)进行正确兑换。

  提问:

  ①“小小储蓄员,请给我换钱,这是2元的,请问怎么换?”

  ②“小小储蓄员,请给我换钱,这是5元的,请问怎么换?还能怎么换?”

  ③“小小储蓄员,请给我换钱,这是10元的,请问怎么换?还能怎么换?”

  2、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探究20元钱币的兑换方法。

  (1)倾听故事:《没零钱的聪聪牛超市》

  (2)讨论:“怎样帮助聪聪牛把20元钱换成零钱?”并引导幼儿想出20元钱可以换成2个10元钱。

  (3)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

  请两个小朋友一组用操作盒里的零钱随意搭配组成20元钱,组成以后,再数数你用了几个1元?2元?5元?10元钱?把个数填在记录表里。”

  (4)探究20元钱的多种兑换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互相帮助并想出多种20元钱的兑换方法。(如:20元钱可换成10元和5元和2元和2元和1元;还可以换成4个5元的…… )

  3、制定并分享购物计划

  (1)提问:

  ①这是聪聪牛超市里的商品图片,请小朋友看看有哪些商品?

  ②每种商品多少钱?你想买什么?

  (2)出示购物计划记录表,示范讲解记录方法

  引导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要买的东西,并把你想买的东西画在记录表上,记下它的价格。(教师指导幼儿用图画或剪贴的方式把选择的商品记下来;选商品时选一样,记一样。)

  (3)请小朋友互相讲解购物计划,教师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

  活动延伸:

  1、请家长根据幼儿购物计划记录表与幼儿一同计算所需的钱数。并根据计划的可行性带幼儿到超市购物。

  2、活动区活动:

  (1)超市:请幼儿用20元钱进入超市购物。

  (2)数学区:请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20元以内钱币兑换。 附表1:20 元组合记 表姓名:

   钱币面值 ( )个 一元 二元 五元 十元

《(优选)大班数学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24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9-24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9-27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9-17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1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1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3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3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4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8

(优选)大班数学教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选)大班数学教案5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名称:5的分合型减法。

  活动目标:1、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5的分合型减法。

  2、进一步了解“-”“=”所表示的含义。

  3、幼儿愿意动手操作,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5的分合型减法。

  活动准备:课件、学习单、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玩“碰球”游戏,复习5的组成。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来玩一玩“碰球”的游戏。

  讲解游戏规则:幼儿说出的球的数量和老师的球的数量合起来是5个。如:教师说“我的一球碰几球?”幼儿回答“你的1球碰4球”。

  2、复习5的分合式。

  二、基本部分。

  1、演示课件,创设情境:鸡妈妈要孵小鸡了。小朋友看鸡妈妈一共孵了几个蛋呀?(5个)第一天的时候,孵出了几只小鸡?(1只)还有几只小鸡没出来?(4只)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能列个算式吗?(5-1=4)

  2、了解算式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师:“5”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4”呢?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小结:用总数5减去已经孵出来的就等于没有孵出来的。

  3、继续演示课件,引导幼儿依次列出算式:5-2=35-3=25-4=1,进一步了解减法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4、演示课件,进行操练。

  (1)情境:有5个小朋友来玩游戏,几个男孩?(3个)几个女孩?(2个)第一次2个女孩藏起来了,几个男孩去找他们呀?启发幼儿列出

  算式:5-2=3

  同样的方法列出算式:5-3=2

  (2)同样是这5个小朋友,如果我们按高矮分的.话,几个高的?几个矮的?启发幼儿列出算式5-1=45-4=1

  5、给幼儿发学习单,幼儿操作。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真棒,老师要给每个小朋友发水果了。

  讲解操作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结束部分。

  检查操作结果,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教研组的牵头下,我精心准备,设计了一节大班数学活动——5的分合型减法。活动之后反思到有很多成功与不足之处,现总结如下:

  一、成功之处:

  1、课前准备很充分,课件很直观形象,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3、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孩子乐于参与活动,教学效果良好。

  二、不足之处:

  1、整个活动过程我说的比较多,我引导孩子一步一步解说为什么,整个过程孩子缺少自由探索的空间。

  2、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组织孩子的形式比较单一,课堂上显得有点混乱。

  3、课堂用语不够精炼。

  4、缺乏亲和力。

  5、幼儿的操作结果没有进行展示,结束活动很草率。

  今后,我还应该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锤炼教学基本功,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方法及组织孩子的方法,争取让数学活动更有趣、更活。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帮算式宝宝搬家的过程中,学习按运算方法和得数进行分类。

  2、能迅速准确地进行8以内加减运算。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算式卡片(8以内加减算式卡)分类图一张

  学具:分类图、加减算卡、看标记写算式的小鸡图

  活动过程

  一、学习游戏:

  1、碰球(7、8)

  2、开火车(8以内的加减)

  二、帮算式宝宝搬家中学习按两个特征分类

  1、算式宝宝要搬家了,他们想请小朋友一起去帮忙。有那些算式宝宝要搬家呢?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分类图读一读)这些加法、减法算式宝宝应从哪条路上走呢?(引导幼儿讲出按运算符号走)那这些算式宝宝的新家在几号楼呢?(引导幼儿讲出按得数找家)

  2、教师先示范,然后请部分幼儿练习按两个特征分类,随机引导、纠错。

  三、练习活动:

  1、帮算式宝宝搬家

  2、看标记写算式(小鸡图)

  四、讲评活动:出示个别幼儿的小鸡图,集体检查,然后带标记读算式、去标记读算式。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调查统计的方法,了解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并在表格中记录。

  2、初步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

  3、能积极参与调查统计方法的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一)、(二)。

  2、幼儿人手一份统计表,铅笔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统计单(一),请幼儿进行观察、讨论,并明确记录单的要求。

  师:这是一张统计记录单,这张记录单上有什么?

  师:我们可以用这张记录单做什么事情呢?

  师:怎么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张记录单统计的是第几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呢?

  二、师幼讨论记录的策略。

  师: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记录在小表的什么位置?

  师:如果第一组男生有3小朋友,在表格中怎么记录呢?(男生标记下的`空格里)女生呢?

  三、完成小组调查统计表。

  师: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方法,将你们一组上的男生、女生人数统计到记录单上。

  1、幼儿操作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并做必要的提醒。

  2、同组幼儿相互交流统计结果。

  3、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统计结果,然后再集体检查验证统计人数是否正确。

  师:谁来像我介绍一下你的统计结果。

  四、学习将小组统计的结果汇总到班级的大统计表中。

  1、教师事先出示好画好的表(二)。

  2、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师:这种统计表上有什么?横排的标记表示什么意思,竖行的呢?我们可以用这种表做什么呢?

  讨论:怎么样在这张统计表中记录每组男生、女生的人数?

  师:第一组的统计结果记录在表格的什么位置?

  五、师幼共读表,了解统计图的意义。

  1、每组选派一名幼儿在表格中记录本组幼儿的统计结果。

  2、这张表格填完了吗?还有哪些空格需要我们完成的?(合计人数)

  3、每横排合计人数表示什么意思?竖排呢?

  4、这张统计表告诉我们什么事?

  :统计表能够比较快而清楚的告诉我们一些事情,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做起事情来比较方便、简洁。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掌握用3个数编4道题的方法。

  2、发展仔细观察的能力。

  活动重点:

  学习用3个数编4道题

  难点:

  根据图的意思进行编题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我的书橱》、笔若干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

  (1)、“达达有许多好看的书,它们是达达学本领的好帮手。达达把它们都放在书橱里,书橱里现在有几本书?”

  (2)、幼儿仔细观察书橱里的书,找出不同之处

  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单色有彩色、有的在上面一层、有的在下面一层、有的放的'正、有的放的斜等

  2、找找编编

  (1)、“请你根据这些书列出10的算式。”

  如:3本大书。7本小书,一共10本书

  3+7=10 7+3=10 10-3=7 10-7=3

  (2)、幼儿根据图意编题

  3、幼儿与同伴说说自己编得题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掌握20元的钱币兑换,进一步体验钱币与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

  2、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的商品,制定购物计划,并愿意把自己的购物计划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1、超市里带价格的商品图片,复印的钱币若干(包括1元、2元、5元、10元、20元)

  2、记录表格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小小储蓄员”,复习10元以内钱币的兑换。

  导语:“你们都是最棒的储蓄员,怎么能把我的钱换成比它小的呢?”

  教师依次出示2元、5元、10元的钱币,引导幼儿用自己操作盘中的.钱币(幼儿操作盘中有若干个1元、2元、5元的钱币)进行正确兑换。

  提问:

  ①“小小储蓄员,请给我换钱,这是2元的,请问怎么换?”

  ②“小小储蓄员,请给我换钱,这是5元的,请问怎么换?还能怎么换?”

  ③“小小储蓄员,请给我换钱,这是10元的,请问怎么换?还能怎么换?”

  2、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探究20元钱币的兑换方法。

  (1)倾听故事:《没零钱的聪聪牛超市》

  (2)讨论:“怎样帮助聪聪牛把20元钱换成零钱?”并引导幼儿想出20元钱可以换成2个10元钱。

  (3)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

  请两个小朋友一组用操作盒里的零钱随意搭配组成20元钱,组成以后,再数数你用了几个1元?2元?5元?10元钱?把个数填在记录表里。”

  (4)探究20元钱的多种兑换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互相帮助并想出多种20元钱的兑换方法。(如:20元钱可换成10元和5元和2元和2元和1元;还可以换成4个5元的…… )

  3、制定并分享购物计划

  (1)提问:

  ①这是聪聪牛超市里的商品图片,请小朋友看看有哪些商品?

  ②每种商品多少钱?你想买什么?

  (2)出示购物计划记录表,示范讲解记录方法

  引导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要买的东西,并把你想买的东西画在记录表上,记下它的价格。(教师指导幼儿用图画或剪贴的方式把选择的商品记下来;选商品时选一样,记一样。)

  (3)请小朋友互相讲解购物计划,教师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

  活动延伸:

  1、请家长根据幼儿购物计划记录表与幼儿一同计算所需的钱数。并根据计划的可行性带幼儿到超市购物。

  2、活动区活动:

  (1)超市:请幼儿用20元钱进入超市购物。

  (2)数学区:请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20元以内钱币兑换。 附表1:20 元组合记 表姓名:

   钱币面值 ( )个 一元 二元 五元 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