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科学活动教案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的方式,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2.能和小组内的同伴协作分类。
活动准备:
1.操作卡片,各种长刺的、长有羽毛的、长钩的、长翅膀的、色彩鲜艳的种子植物图片若干。
2.DVD:种子的传播。
活动过程:
1. 引发幼儿对种子外部形态的观察兴趣。 观察种子的图片,听故事,提问这些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提问:你看到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有长刺的、长有羽毛的、长钩的、长翅膀的、色彩鲜艳的种子……)
设置悬念,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小苍耳也迫不及待地骑上了“白马”,这是怎么回事呢?
欣赏故事《骑“白马”的苍耳》。
2. 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提问:为什么这些种子要长有羽毛、倒钩呢?(幼儿自由讲述已有经验,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是与它的传播、繁殖密切相关的。)
那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呢?(自由讲述)
观看DVD,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风传播、动物和人传播、水传播、粪便传播、弹射传播。
3. 能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进行传播方式的.分类。
这些图片上的植物是以什么方式进行传播的呢?请你和同组的小朋友将它们分类。
以小组为单位给图片分类,进一步感知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集体交流分类过程。
建议:
1.在散步及户外活动时,可寻找种子,根据它的外部形态特征观察讨论、探索其传播方式。
2.在区域中及时更新图片,引起幼儿更大的兴趣,日常活动中可欣赏散文《顶棉筐的小姑娘》。
评价:
能根据种子的外部形态判断其传播方式。
活动结束
附故事:骑“白马”的苍耳
刺猬先生像一位管理户籍的警察。 他每天夹着个小本,调查着这块草地上小花小草的来历。 他知道,蒲公英的种子,是撑着小伞,由风婆婆送来的; 他知道,凤仙花的妈妈了不起,结的果实像个小炸*,太阳一晒,果皮爆裂了,会把种子像子弹一样射出去,射得老远老远的。 至于那棵小樱桃树,就更有趣了。那是一只贪嘴的小鸟,吞下了樱桃,然后把樱桃核和鸟粪一起拉了出来,掉在草地上,樱桃树苗就这样长出来了。 近来,他发现,草地上悄没声儿地长出了两棵苍耳,在苍耳的绿枝上,还结出了好多带刺刺的小苍耳子。小刺猬感到很奇怪: “小苍耳,你们的模样挺像我呢!你们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小苍耳们看看刺猬也都乐了,他们是挺像的。 正巧这时一只小白兔跑过,他向小刺猬问好,并请他有空来做客。 当小白兔离开时,小刺猬发现,有三个小苍耳子,已经把自己的小刺钩在小白兔的毛上了,并快乐地唱起了歌: “小苍耳,骑‘白马’, 没腿也能跑天下, 告别妈妈和故乡,快到远处去安家……” 小刺猬乐了,他终于懂得了——苍耳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骑“白马”的苍耳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能积极地观察、寻找春天植物发芽的现象,知道植物发芽是春天的特征之一。
2、乐意用语言和动作等表现嫩芽的特点。
3、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有初步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选择初春时小草、树木刚发芽时的户外场景。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冬天的树木时树木样子。
教师:冬天时,树木时什么样子的.?
2、自由表达对春天的认识。
教师:春天到了,公园里的花草有什么变化?光秃秃的树枝上会有什么变化呢?(鼓励幼儿自由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或猜测)
3、师幼一起寻找、观察小芽。
教师:春天到了,我们看一看树木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边走边观察周围树枝上的变化,帮助幼儿寻找树上的“芽”)
教师:你在哪里找到小芽的/?小芽时什么样的?像什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芽的颜色、形状)请幼儿自由寻找并相互交流各自看到的小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师:你能不能用动作学一学小芽的样子?(引导幼儿用体态动作表现自己所看到的小芽)
教师:你还发现那些植物的小嫩芽?它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观察、寻找小草的嫩芽。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
2、用语言完整地描述水的变化。
3、萌发探究水的兴趣。
活动准备:
准备可加热的容器、酒精炉、玻璃杯。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看看前一天放冰箱的、 装在小容器中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2、启发幼儿取出自己制作的冰花,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水为什么会冻成冰。
3、引导幼儿欣赏自己制作的.冰花,观察冰花在常温下的变化。
4、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冰块变成水?
5、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实验,如太阳晒、用火烤、开水烧、凉水泡等。
6、启发幼儿比一比哪种方法能让冰融化得快一些。帮助幼儿发现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7、做做想想。
(1) 当冰化成水后,向幼儿提出新的问题:冰还能变成什么?怎样才能让水发生变化?
(2) 鼓励幼儿继续实验,用各种办法将水加热,观察水变成蒸汽的过程。
(3) 教师继续向幼儿提出新问题:水蒸气还会变成什么?
活动延伸:
1、建议家长与幼儿在家里一起制作冰花,加深水变成冰的认识。
2、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湿衣服、湿被子、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晒热以后,都变成了了什么?到哪里去了?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本活动取材于新时代出版的幼儿园课程指导(第2版)大班教育活动设计(下册)中《我奇怪 我发现》主题中‘光与影’的活动内容之一。镜子是幼儿日常生活所需品,除了用来照镜子整理自己,镜子其他的功能可能了解的并不多。《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的现象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有趣的镜子》是本次半日活动的第一个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引导幼儿去发现,当双面镜子的夹角改变了,摆放在镜子前物品的影像也会不同,从而使幼儿的探索活动从无意转向有意,激发幼儿探索镜子的兴趣和欲望。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中,感受镜子成像现象的有趣与神奇。
2.通过玩玩、看看,了解镜子角度变化和成像数量之间的关系。
3.能够将经验进行迁移运用,感受镜子对我们生活的帮助。
活动准备:
人手一面单面镜、双面镜;油画棒、笔、记录表。
活动过程:
1.一面镜子的游戏。
(1)谜语导入,引出“镜子”。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仔细听,猜猜谜底是什么?明明亮亮,又平又光, 谁来看它,跟谁一样。(幼儿答:镜子)对,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镜子(教师出示镜子)。
(2)幼儿每人一面镜子,两人合作,感受镜子成像现象的有趣与神奇。
师:我请小朋友用镜子照一照自己,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幼儿答:里面的人和我长得一模一样,丰富词:一模一样)
请你来说说,镜子里面的你长得怎样?(漂亮吗、帅吗?)请小朋友用完整话来表述。
师:我请你们动动脑筋,怎样让自己不回头,就能看见我身后的老师? (幼儿动脑想办法)。
师小结:把镜子放在面前,调整镜子的角度,高低就能从镜子中能看见后面的人和物。
师:那现在我要更进一步了,我想看见自己后脑勺的发夹,可我怎么也看不到,谁能帮我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让我看到那个漂亮的发夹?
(幼儿尝试探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否和同伴一起来合作,看看能不能找到好办法?(教师引导幼儿相互帮助摆放镜子的角度)
师小结:我看到XXX和XXX用的办法,我请他们上来演绎一下,大家给评评是不是一个好办法了(用二面镜子,一前一后放置,调整好镜子的位置,就能看见自己后面的头发)。
2.双面镜子的探究。
(1)师:刚刚,我们用一面镜子、用两面镜子来照自己,都能照出不同角度的自己,那我现在要变换一种镜子来照照自己,又会有怎样的秘密?教师出示双面镜,提问这是什么样的镜子,丰富词:双面镜
(2)幼儿每人一面双面镜,自由探索,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双面镜的初次探索:我们一起用双面镜来照一照,你发现了怎样的秘密?(引导幼儿发现镜子里的事物数量发生变化了)
师:能告诉我你的发现吗?(幼儿回答)
师小结:用双面镜照自己我们发现了一个自己变成了二个,那么接下来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魔术,看看这个魔术怎么变。
3.夹角成像小实验。
(1)用奇妙的镜子给油画棒变魔术,教师讲解示范实验操作的步骤与方法。
师:这个魔术师这样子的:有一根蜡笔,放在双面镜的面前,变动双面镜的角度,去找找镜子里的蜡笔会变怎样的魔术?
出示笔录表:这里有一份记录表,第一栏画得是镜子摆放的大小角度,请小朋友把蜡笔放在镜子前面,按照上面的角度摆放好镜子,然后观察镜子里的变化,把你看到的画在对应的表格里面,你看到几根蜡笔就在记录表上用几个圆点表示。
(2)幼儿自主操作,记录观察的结果。(镜子夹角越来越合拢,镜子里油画棒的数量就越来越多)
师提问:从这个魔术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幼儿回答)原来镜子夹角越来越合拢,镜子里油画棒的`数量就越来越多。
4.油画棒的魔术
师:刚才我们是变动镜子的夹角来变魔术的,那么我们来变动蜡笔摆放的位置又有什么发现呢(幼儿探索回答)
5. 延伸活动: 镜子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小结
师:镜子的魔术有趣吗?(幼儿答:有趣)那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镜子也很多,你还看见过怎么样的镜子呢,它有什么作用?(幼儿答,教师出示ppt小结)接下来我请小朋友去找找幼儿园还有哪些镜子,像小花猫一样轻轻的下楼,注意安全。
户外游戏【10:00——10:20】
活动名称:手影游戏
活动目标:
1.学习几种玩手影游戏的手势,体验手影游戏的趣味。
2.尝试与同伴合作表演手影小故事。
活动准备:手影视频,投影仪,手电筒若干,创设较暗的环境。
活动指导:
1.指导幼儿根据视频提供的手势来进行手影游戏。
2.关注幼儿游戏,指导幼儿进行相互的合作,不推不挤。
集体活动 【10:20——10:50】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大胆地对藏在蛋里的宝宝进行猜测,学会短句“藏在蛋里的宝宝是谁呀?快点出来吧。”
2、 细致观察画面细节,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体验蕴含的趣味。
3、 在“寻找蛋宝宝”活动中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课件《蛋宝宝》、蛋宝宝的图片人手一个。
2、 经验准备:幼儿对“那些动物有蛋宝宝”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观看画面,以游戏导入,猜测藏在蛋里的宝宝是谁呀?
1、 师:花开了,草绿了,宝宝要从蛋里出来了,蛋宝宝在哪里?猜一猜,什么动物会从蛋里出来的呢?(教师喊出来,幼儿自由回答)。
师:我们一起来喊“藏在蛋里的宝宝是谁呀?快点出来吧!”(手作喊的动作放嘴边。)
师:来了,来了,我出来了。(学习动物的声音)。
师:谁呀?(提问)
幼:小鸭子。
师:猜对了,真能干,拍拍手。(教师为幼儿鼓掌)
师:还有好多宝宝它们会藏在蛋里面,还有哪些宝宝藏在但里面呢?
幼:猫头鹰。
师:你说说。
幼:天鹅。
二、理解阅读
师幼共同读绘本,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有一本《蛋宝宝》的书,这本书里面讲了好多好多更有趣的蛋宝宝。这些宝宝们啊它们要从蛋里面出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师:有几个蛋宝宝?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啊。一二三,一共有三个蛋宝宝,是谁躺在里面?
幼:小鸡。
师:那我们把它从里面喊出来,怎么喊的,还记不记得了?
幼:记得。
师:那小朋友大点声音,老师小点声音,我们一起来喊,藏在蛋里面的宝宝是谁呀,快出来吧!(师幼一起)
师:来了,来了。(出示图片)
幼:小鸡。
师:是小鸡宝宝吧!有几只小鸡宝宝。
幼:3个。
师:那你喜欢它就模仿一下它的样子。
师:小朋友学小鸡的样子很可爱。(手做动作)有的小朋友说小鸡打开翅膀,翘起小腿像跳舞一样。
师:这是几个蛋宝宝啊?小朋友。
幼:五个。
师:这次请小朋友一起大声的叫醒咱们的蛋宝宝。
幼:藏在蛋里的宝宝是谁啊?快点出来呀。
师:是谁啊?
幼:是乌龟宝宝。
师:乌龟宝宝也是挺可爱的,有的小朋友还说是蓝色的小乌龟。小朋友观察的可真仔细。
幼:小鸭子快点出来吧!
师:请你学着小鸭子的'样子走回去吧。
师:你也喜欢小鸭子啊,向小鸭子说声你好吧。
三、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小朋友扮演自己喜欢的蛋宝宝藏起来,老师来找幼儿。找到以后,老师说:藏在蛋里的宝宝是谁啊?快点出来吧!幼儿出来介绍自己“我是谁谁”。
四、活动延伸:
回家后在白色的蛋宝宝图片上填上漂亮的花纹,做出一件自己喜欢的“蛋宝宝”的作品。
活动后反思:
1、在活动中我做的比较好的是成功的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2、需要改进的是作为教师,应该时刻去捕捉小朋友不断生成的问题,适时引导,积极地为幼儿创设探索、交流、展示的空间,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内容:大班科学活动《你猜,我猜,大家猜》
活动目的:
1、通过让幼儿猜答案,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去思考问题。
2、在“竞猜”中,丰富孩子的科学知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幻灯片四张。
2、《十万个为什么》的`碟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师:“森林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基本过程:
1、(1)出示幻灯片:“你们猜猜看,大象怕老鼠吗?为什么?”
幼儿自由竞猜,并说出自己的理由,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2)出示三个答案标志,让幼儿选择,请幼儿想好自己的选择合,等老师说:“1、2、3”后,就到各自的选择的答案所代表位置坐好。如选“1”的坐在左边的一排,选“2”的坐在中间一排,选“3”的坐右边一排。
请幼儿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
(3)“到底谁的答案正确呢?请看……”师放碟片。
(4)幼儿再次回答,哪个答案正确,并说出理由。
师小结:大象怕老鼠,因为老鼠会钻到大象的鼻子里去。
2、按上面的方法让幼儿猜:啄木鸟在找虫子的时候,为什么样要先用嘴敲敲树皮?
(因为它通过用嘴敲可以听出敲的地方是空心的,还是实的,空的疾里面就可能有虫子)
3、热天狗的舌头为什么要伸出来?(为了散热)
4、刺猬怕谁?(怕狐狸和黄鼠狼:因为狐狸很聪明,它会把刺猬扔到河里去淹死它再吃;黄鼠狼会放臭屁,小刺猬会把卷起来的身体伸展开来)
三、“森林还有很多小动物间的有趣的故事,你们还想听吗?”到室外去找(教师布置好动物园)小动物,给小动物编故事,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幼儿熟悉的东西,它们蕴涵着深刻的科学道理。让幼儿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科学。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2、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还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这样一方面能加深幼儿对科学的理解,使感性的知识系统化。另一方面能让幼儿在交流经验的同时,进一步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新的探索兴趣和欲望,使学习生活不断向纵深发展。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并能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创新。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站得稳的方法。
3、通过探索,体验成功的快感。
活动准备:
纸、胶水、积木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利用自身的经验,尝试制作纸桌,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的原因。
1、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教师:“纸可以做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2、教师简单介绍纸桌的制作方法。
教师:“先用一张纸做桌面,再用另外的四张纸粘成纸筒分别做桌子的腿,然后将桌面和桌腿粘牢。”
3、幼儿制作。
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制作。教师:“看看我们制作的桌子,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讨论,交流。
4、幼儿操作。
(1)引导幼儿给站不起来的桌子寻找原因。
教师:你的桌子能站起来吗?
幼儿实验。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探索桌腿高矮、粗细对桌子站得牢的影响。
二、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吸取同伴的长处,探索制作一张稳定的桌子的方法。
1、教师简单小结桌子能站得稳的方法,并启发幼儿再做一张站得稳的桌子。
2、幼儿第二次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想办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
3、幼儿简单介绍制作的方法,加深对桌子站得稳的认识。
教师:“你的桌子站得稳吗?为什么?”
4、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教师:“你的.桌子能放东西吗?”幼儿动手试试。
三、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积木,体验成功的快感。探索不同的桌腿的承受能力。
1、幼儿在桌子上放积木。
教师:“你的桌子能放积木吗?”
2、幼儿比赛放积木。引导幼儿尽量多得放积木。
3、通过比赛,以问题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桌腿对桌子承受能力的影响。
教师:“谁的积木放得多?”“他的桌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你怎么知道的?”
四、活动延伸。
1、参观家具城,观察各种桌子。想家具的美,并能将参观的体验迁至活动。制作漂亮的桌子。
2、区域活动,继续进行“纸桌”的制作。探索其他因素对桌子牢固度影响,并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其他材料制作桌子。
注意事项:
1、为幼儿准备一些毛巾,以备胶水弄的满手都是。
2、玩积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放积木时一定要慢慢地,不要因为放的太多而让纸桌承受不了,让桌子变坏。
3、活动过程中也许会有幼儿制作的比较快,教师一定要安排好,那些能力较强的幼儿。
知识背景:
1、幼儿已掌握一定的纸的一般特性。
2、让幼儿了解平衡原理,知道桌子能站稳就一定要平衡。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1、感受传声的秘密。
2、对科学活动有兴趣,愿意探索。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根据兴趣玩空心纸棒
1、引导幼儿观察纸棒。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做了一个玩具,你们拿起来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发现纸棒是长长的圆圆的.,中间是空心的)。
2、幼儿玩纸棒
教师: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当玩具,让老师看看,你们是怎么玩的?
二、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教师有兴趣地对幼儿说:刚才老师看见有一位小朋友把小嘴巴对准纸棒在说话呢,你们各人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纸棒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些什么?
2、 幼儿两人一组地玩了起来。
3、 提问:小朋友听到你的好朋友说的话了吗?
4、 教师小结:这个长长的、圆圆的空心纸棒,能把我们说的话传出去,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传声筒。
三、发现问题,和小问号交朋友
1、提出疑问: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听到从传声筒传出的话语和清楚、响亮,但也有小朋友说听不清楚声音,(出示几根听不清楚的传声筒)这是怎么回事呢?
2、出示小问号(?)引导幼儿观察这几根传声筒有什么不同?既然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传出来的声音不清楚呢?这个传声筒我要送一个标记给它(出示小问号卡片)知道这是什么符号吗?这根传声筒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3、幼儿再次玩传声筒(传声筒换成实心的)
幼儿发现听到的声音不清晰了,这是为什么呢?幼儿自然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幼儿也给这些传声筒贴上问号。
四、观察比较,解决问题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小问号的传声筒和没有小问号的传声筒有什么不同?让他们发现有小问号的传声筒里有纸团堵着。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目标: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理解散文诗的内容,能有兴趣地学习朗诵。
准备:
教学挂图《夏天的歌在哪里》、散文诗录音。
过程:
1、出示挂图,自由讲述:
1)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事情?
2)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夏天?
3)夏天里会有谁在唱歌?让我们来听一听。
2、听赏散文,感受理解:
1)欣赏配乐散文诗(2遍),问:
2)夏天的歌在哪里?它们分别是怎样唱的?
3)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4)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幼儿体验散文诗中优美的语词:
5)你最喜欢这首诗歌中的哪句?为什么?
3、学习朗诵,经验交流:
1)幼儿随着老师和配乐散文诗录音轻轻跟吟。
2)引导幼儿交谈经验:
3)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4)夏天的歌还会是怎么样的?
5)在夏天里你还会听到哪些声音?能不能编到诗歌里?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3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2
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30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6
科学活动教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