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
(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生谈)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 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 编故事。
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二、赠汪伦
教学目的:
1.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达到会背,会默写。
3.欣赏李白的诗(小学生必背古诗中的)。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写好的书法作品:李白的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画故事引入,激起兴趣
1.出示图画,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录音:有关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和《赠汪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二、自读自学,领悟诗意
1.检察预习,你查了什么资料,了解了什么知识?
2.自读古诗,说说读懂了哪些内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连起来说说诗意。
5.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怎么写的?你从哪里体会出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
三、感情朗读,理解背诵
配乐有感情朗读,提高兴趣,体会感情。
四、表演诗意,创造理解
表演诗中描绘的场面,创造性地理解古诗,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扩大阅读,欣赏古诗
先回忆学过的李白写的诗,感情朗读。
然后欣赏小学生必背古诗中李白的诗,是老师事先写好的书法作品,扩大阅读面,激起兴趣,为课后题奠定基础。
(附课后选做题:举办一次书法比赛。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写成书法作品,比一比谁写得好。)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②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扑、呢喃细语、锲而不舍”等词语。
③能根据课文的重点句子组织语言,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2.情意目标
欣赏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地图(中国);PPT课件
课前准备:
查阅有关烟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你们看过海吗?大海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交流(略)
2、揭题 34烟台的.海
读题。
3、(学习第2节)理解烟台的海独特的原因。
出示地图(中国)帮助理解。
4、通过预习,你知道作者的眼中,烟台的海是怎样的吗?从书中找出一句话,用直线划出。
出示:
烟台的海,是一幅画,……。
指名读
齐读,教师引读。
二、 检查预习,完成填空。
1、学生自读课文,并完成练习(见幻灯片)
2、交流
① 出示填空内容
② 学生交流
3、采用不同形式读这四段
4、思考:知道陈老师为什么要抽出这一段让大家读吗?再交流
三、学习“冬、春、夏、秋”的烟台的海
1、品“冬海”
师:每当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人们在做些什么?
他们不怕被这海水打湿衣服吗?(蔚为壮观)
引读
2、品“春海”
① 师:春天,海水变得绿盈盈的。
② 比较“冬海”和“春海”中“扑”的不同含义。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大海也不例外。人们在干什么呢?“脱去冬装的渔民们……”
3、品“夏海”
① 指名读⑶语段
② 交流讨论
什么是“呢喃细语”?是谁在“呢喃细语”?
③ 海浪与堤岸会“呢喃细语”些什么呢?
同桌试着说一说。
4、读“秋海”
① 出示
② 指名读,想一想从中知道了些什么?
③ 这一节最后的省略号省略了些什么呢?
交流
④ 补充充实与忙碌的情景。
四、回归整体
齐读最后一节
五、作业
1、 背诵文中你喜欢的小节
2、 说写双通道(小练笔)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
2.能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蜗牛和小动物们对话的语气。
3.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还有哪些动物想教蜗牛学艺或者能新编一个蜗牛吸取教训、虚心学艺的故事。
4.描写独体字“主、并”,2个左右结构的字“泳、浪”。
5.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要一味求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蜗牛图片,问:你认识它吗?它叫什么名字?
2.蜗牛不会飞,不会游,只会在地上爬,它也学过艺,但没有成功,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一看——蜗牛学艺(出示课题齐读)。
3.学习生字:艺,找朋友(技艺,艺术,曲艺)课文中“艺”的含义是“技能、本领”。
二、学习课文和生字
(一)整体感知
1.听录音,思考:哪些动物想教蜗牛学艺?蜗牛学会了吗?
2.交流,板书:兔子蝴蝶鸭子
3.为什么蜗牛没有学会本领呢?自由读课文,熟悉内容。
(二)重点学习1-4节
1.指名读1-4节。思考:因为(兔子)只会,不会,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2.学习生字:主、并、傅、睬主——住;并,后鼻音;师傅,连读轻声;睬:换部首。
3.指导朗读:蜗牛忙说:“你并不是全才呀,我得找个全才师傅。”说完,再也不理睬兔子了,自己想前爬去。
4.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5-12节
1.小组学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蝴蝶和鸭子也要教蜗牛本领,可结果呢?
说话训练:因为只会,不会,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3.出示句子:
A.蜗牛说:“你也不是全才呀。”说完,又向前爬去。
B.蜗牛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说:“原来你也不是全才呀,再见!”,说罢,又向前爬去……
(2)指名读句子,要求读准字音。
(3)指导朗读,读出说话的态度和语气。
(4)学习生字:浪、泳,积累三点水的字。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思考:比较一下,蜗牛三次回答的`态度和语言有何不同。
5.出示:蜗牛要找的全才师傅是会,会,会。这样的师傅有吗?所以小蜗牛——“爬过坡,越过岭,蜗牛还是没找到全才师傅。”
(1)学习生字:越,半包围结构;岭,后鼻音。
(2)齐读最后小节。
三、说话训练:
1.还会有哪些动物想教蜗牛学艺,结果怎样?和同学合作,先说说,再演演。
2.新编“蜗牛学艺”的故事,主要讲蜗牛吸取了教训,虚心向兔子、蝴蝶和鸭子学艺,结果学到了不少本领。
四、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1.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学艺主动并且师傅
理睬游泳波浪似的
越过山岭浪花主人
摇头虚心翻山越岭
3.指导写字:泳、浪,左窄右宽。
五、作业布置
1.写字本1。
2.词语:主动师傅理睬招呼游泳
整堂课中,注意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生生、师生互动的交往中获得知识,明白道理。如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体验对与错。又如通过教师引出“小蜗牛没有学到本领,很烦恼,我们来帮它出主意”这一问题的思考,让学生融入于故事中,承担角色,从而悟出道理,即一点点积累,一样样地去学本领,不能一味求全。一年级的孩子天生就是一个演员,他们的表演绘声绘色,高潮一个接一个,掌声、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学生在掌声中更加自信,在笑声中懂得尊重别人,在欢呼声中领悟了这个童话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发现汉字规律,防止写错别字,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
2.积累表示人物表情的词语,丰富词汇量。
3.理解并能正确选用关联词填空。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汉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5.自读短文,体会牧童的聪明,自主积累词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6.搜集生活中的小窍门,在生活中学知识,长知识,用知识。
7.指导学生写好习作。
教学重点
1.通过集中训练,提高学生书写能力。
2.做生活的有心人,搜集生活中的小窍门。
3.指导学生写作。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小窍门。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出示几个常见的易写错的字:
吟冷琴铃
2.指名读。这几个字你们曾有写错的时候吗?哪个地方容易出错?
3.其实,含有“令”的字有规律可循,只要我们掌握了规律,就不会写错字或读错音了。请大家读读文中的两组字,能发现什么吗?
4.想一想,你还发现哪些有规律的汉字吗?
二、词语超市。
1.自由读,找词语的共同点。
2.指名读,齐读。
3.请一生上台做表情,其他学生猜成语。
4.你还能说出几个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吗?
三、用关联词填空。
1.把句子反复读几遍,弄明白句意。
2.根据意思填写相应的关联词。
3.交流,并说说选填的原因。
4.你还知道哪些关联词,说一说。
5.出示练习:
①( )再苦再累,我们( )要坚持到底。
②船长的儿子放开了绳子和桅杆,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 )不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小孩( )会被活活摔死在甲板上。
③( )他在求学的路上遇到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追求。
四、作业。
从“词语超市”中自选几个词语连起来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认读要写的六个字。
2.仔细观察:这几个字怎么写才漂亮?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3.重点指导写“唬”字,提醒学生练习左右结构的字时,笔画较多的一边应当写紧凑一点。
4.学生书写,教师指导。
5.投影反馈。
二、阅读欣赏。
1.播放短文录音磁带。
2.对照录音朗读,说说朗读时要注意的事项。
①普通话标准,字正腔圆。
②轻重有别,停顿得当。
③揣摩说话语气,把握人物情感。
3.四人为小组开展朗读比赛,鼓励互学互助,互相点评,共同进步。
4.派小组代表朗读并评价本小组朗读情况。
5.自主积累好词到“我的词语库”中。
6.评价牧童。
7.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智力故事?
8.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从书中结交聪明人物,获取智慧,增长见识。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总结出了许多生活中的小窍门,帮我们解决了身边不少的麻烦事,可不能小瞧它!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交流你们搜集的生活小窍门。
二、交流评价。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要求:
说话大方,把意思表达清楚明白。
认真听别人发言,如有补充意见等别人说完后再讲。
2.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搜集的生活小窍门,教师相机询问搜集的途径。
3.教师举一例谈谈自己是如何利用生活的小窍门来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的。
4.学生谈谈这方面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三、鼓励学生把搜集到的生活小窍门写出来,配上精美的插图,装订成册供传阅。
四、老师总结。
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做有心人,就能学知识,长知识,用知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第四、五课时
一、创设写作情境。
1.谈话激趣: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想请同学们帮忙,你们愿不愿帮助老师?
2.小黑板出示智力题,请一生读题。
有12个乒乓球,外观一模一样,只是有一个比其他的乒乓球稍微轻一点儿,是不合格的球,用手掂是掂不出来的`。这里还有一架天平,没有砝码,两边是两个秤盘。只能称3次,就要把这个不合格的乒乓球找出来,怎样称才能最迅速、最简便地完成这个工作?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倾听讨论内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同学的表情动作。)
4.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方案①第一次两边各放6个乒乓球,哪盘高说明轻的球在这盘中;第二次两边各放3个,哪盘高说明轻的球在这盘中;第三次一边各放1个,哪盘高说明这个是不合格的,如果天平平衡那就说明手中的球是不合格的。
预设方案②第一次两边各放5个乒乓球,哪盘高说明轻球在哪盘中,如果天平平衡说明轻球在手里的2个之中;第二次一边放2个,哪盘高说明轻球在哪盘中,如果平衡说明手里的那个球是轻球;第三次一边1个,就可以称出来了,这样很可能两次就能很快找到轻的球。
5.老师肯定第二个方案比第一个方案好,表扬其爱思考,想法独特,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想出更好更简便的方法。(还可以一边放4个,一边放3个等)
6.现场采访:(随机指导学生把意思说清楚,句子说通顺。)
①当你看到这道智力难题时,你最初的反应怎样?
②在解题的过程中你是怎么想的?在思考的过程中你遇到困难或走过弯路没有?
③当你终于想出了解题的好办法时,你的心情怎样?
④你能用一两句话形容你观察到的某一同学的表现吗?
7.谢谢你们帮老师解决了难题,你们真是肯动脑筋的好孩子。如果现在以“我也喜欢动脑筋”为题把刚才的情景写下来,你们会写了吗?可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拓展思路。
1.动脑筋使我们越来越聪明,动脑筋使我们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不断走向进步与成功。你们还有别的动脑筋的经历吗?例如动脑筋使你解决了数学难题,动脑筋使你成功地完成了小实验,动脑筋使你下棋时转败为胜,动脑筋使你发现了新的奥秘,动脑筋使你成为小发明家……
2.学生交流讨论。
3.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成功和欢乐。内容不限,可以把你刚才思考智力题的情景写下来,也可写你其他动脑的经历。
三、学生写作。
四、修改后誊写在作文本上。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写景诗,作者通过诗歌的形式描写了秋天夜空的美丽景色。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作者选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色彩鲜明的自然景物。课文前两行写月儿的美,引起儿童丰富的想象,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船,后两行写我坐在小船里尽情地欣赏美丽的碧空和满天的繁星。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学情分析
教学本课时,学生刚刚学汉语拼音,认识了部分生字,对阅读和识字也有了一定的方法。根据我班同学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了识字、朗读和背诵课文上,学生们能够借助拼音准确的识字,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9个生字,学习偏旁“门”、“舟”。
有感情地流利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看图观察能力及想象力的进一步训练。
情感目标: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生字的认读(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具:月亮、小船剪贴图,彩色星星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磁带(歌曲《小小的船》。
学具:每人一张印有月亮、星星的画纸,彩色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你喜欢晴朗的夜空吗?晴朗的夜空是什么样的?
2、引出课题。今天,月亮姐姐就来到了我们班。月亮姐姐问好:“一(五)班小朋友你们好!”(互相问好)“能说说我长的什么样吗?”(观察月亮的形状、颜色)像什么呢?(弯弯的,像香蕉、镰刀、小船)
3、这样美丽的月亮姐姐挂在蓝蓝的夜空中是多么美丽呀!有一位名叫叶圣陶的老爷爷把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小小的船》(板书课题)
4、学习“船”字。顺口溜:几只小舟就是船。偏旁“舟”。
5、读课题,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出示课件,随音乐教师范读课文,生评价。
2、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
3、指名读课文,互相评价。
4、齐读课文。指导读“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
5、情景中学习、检查生字(课件辅助)
(1)除掉课文中的熟字,集体认读词语。
(2)除掉词语中的辅助熟字,认读生字。
(3)集体讨论记字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并全班交流。
(4)认读生字,和生字宝宝打招呼。
6、读课文,生字宝宝已经认熟了,能把课文也读熟练吗?
三、读读、想想、说说
1、听音乐《小小的船》说感受。
2、找最喜欢的伙伴背诵课文。这么美妙的歌曲,小朋友想不想把歌词也记在心里呢,并表演出来呢?
3、背诵课文汇报,评出最佳表演奖。
4、词语训练。( )的船 ( )的月儿
四、延伸活动
1、如果你有一双翅膀来到这美丽的“小船”里,你会看见什么?(启发谈话)
2、把你看到的东西画
板书设计
1、 小 小 的 船 2、画个小船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导课环节: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小小的船资料。如果学生没搜集,就由教师做简要介绍。
2.合作学习环节:学生可能会出现整段勾的情况,师要适时点拨:抓重点。
3.归纳总结大意环节:生可能答不全,这时,教师强调归纳事件的方法,或者有意识地评价学生归纳的情况,适时引导学生尽量说准确、说完整,多请学生表达,训练学生的口读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 篇6
一、 读背成语
1.师谈话激趣: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诵读它,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锻炼、 提高,文化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这学期我们就开始练习“读背成语”这种童子功。
2. 学生借助拼音试读4条成语。
3. 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范读。
4. 学生再以多种形式练读。
5. 借助图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1) 映示图片,拨放录象,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2) 指导学生表达感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
6. 学生练读练背成语。
7. 反馈。
(1) 指名背诵说说记忆方法。
(2) 多种形式背诵成语。
8. 教师小结。
二、 读背古诗《村居》
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停一停吗?
2. 映示古诗的背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弄清图意。
3.揭示古诗《村居》,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 学生借助拼音各自练读古诗。
5. 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示范读。
6. 学生再练读,直到读准音,读通句子。
7. 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引导学生弄懂诗的大概意思。
(1)诗歌主要写春天的什么景色?(田野风光;儿童放风筝)
(2) 田野的风光美在哪儿?
(3) 儿童是怎样放风筝的?
8. 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9. 反馈读背古诗效果,交流学习方法。
语文教案 篇7
自读要求
1.通过默读训练,提高自己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
2.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利用表格等形式来梳理文章内容。
3.用“标注法”及“评注法”阅读文章。
(解说:对于一篇自读课文,只有让学生亲自阅读,亲自感悟,并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络,才能真正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学习侧重点
1.结合课内外知识,了解小行星的发现史和命名办法。
2根据说明文的体裁特点,理解作者组织文章的思路,即说明的顺序。
3通过本文与学术作品的比较,体会科普作品的写作特色。
(解说:对于本文的学习,首先应达到基本要求——读懂,即在解决字词问题的基础上,把握文章所蕴涵的文字内容;其次应深入探究的是,作者为了高效展示这些内容,采用了忑样的形式与技巧。前者是学习的基础,后者则是深化。
因此,结合说明文体裁的特点,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设置了上述三项学习侧重.长。)自读程序 1.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l)划出读不准音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自查工具书解决。
(2)第一层次的思考题。
①围绕小行星,作者分别“漫话”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②用表格或其他形式总结小行星的发现史。
2.自学成果展示。
除语言交流外,可用实物投影仪等方式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
3.第H层次的思考题。
根据本文依次说明的主要内容,应如何划分文章结构?从中又可分析出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来组织文章?
4分小组讨论学习。
5.汇报各小组学习成果。
6.自由朗读全文,并就语言的准确性及科普文章的特点做评点批注。
(解说:安排上述“自读程序”的原因有:其一,强化学生在阅读中的自我感悟,提高自学品质,形成适宜的学习策略。在课堂中,教师的作用应是:使用一切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用语言暗示、趣事导入或设置富有逻辑关系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在学生阅读遇到困难时,适时予以点拨。其二,突出学习过程的意义。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感受语言的过程,而感受语言是达到领悟语言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拥有了许许多多这样的阅读经历,才会形成对语言敏感性、联想性、想像性的认识,才会积累属于自己的阅读经验,也正因为如此,才可能会在其中蕴藏着可贵的独立性、独创性,才会克服消极被动学习等弊端。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应真正从思想上转变教育观念,诚心作学生探究问题的伙伴,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敢于挑战书本与权威,敢于发表一己之见。)
自读点拨
1.知识性与可读性并举。
《漫话小行星》一千余字的篇幅,清晰地说明了小行星的发现史、命名方法等有关知识,内容丰富,具有极强的知识性,即科学性。同时,作为科普读物,作者采取了多种形式,把单调的天体知识变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趣味盎然。第一,文章列举了大量事实,介绍了小行星被发现及命名的生动事例,引人入胜。第二,作者既讲克得饔镅缘淖既沸裕又突出了语言的生动性?
2顺序合理,思路清晰。
小行星的发现是为其命名的基础,而命名后准确的观察又是产生新的'探索的基础。本文就是根据说明对象本身的规律性,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安排说明层次,因此,从全文整体考虑,当属逻辑顺序。然后,在说明小行星发现史这一局部问题时,作者则又采用了时间顺序,将两百年间的发现依次有选择地进行介绍,虽内容繁杂,却杂而不乱,条理分明,脉络清晰。
附:小行星发现史简表 时间
发现人 星名
1801.1.1 皮亚齐 谷神星
1802 奥伯斯 智神星(2号小行星〕
1804 3号小行星
1807 4号小行星
1845 业余天文爱好者 5号小行星
到1891 年.共发现了322颗
目前,编号的小行星超过8000颗
(解说:在进行说明文教学时,应围绕其文体特征来学习,如紧扣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方法及语言等。《漫话小行星》就以其流畅、准确的说明,顺序合理、脉络清晰地给读者上了一节生动的科普课,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而形象丰富的语言,灵活的说明顺序又引发了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因此,将上表定为点技重点。)自读思考 1.清在摘抄本上写下学习本文积累的词语或句子。
2.选取文章中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与生动性的两个例子,分别点评,每处字数5O字以上。
3介绍你上学以来更换书包(或其他一种学习用具)的历史。注意:①按照时间顺序来写;②要求1OO字以上;③应略写更换原因,而对书包(或其他用具)的形状、颜色等作具体说明。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把握叙述层次及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空城计"是怎么一回事
教学难点:
感情诸葛亮这一光辉历史人物形象及作者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认识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感情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交流讨论
1、上节课,我们通过自读自悟,明白了空城计是怎么一回事了。这节课,我们具体分析空城计实施的过程识诸葛亮过人的胆识和智慧。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围绕上节课出示的"阅读要求"中的4个问题来讨论交流,弄清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过程。
(1)诸葛亮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用计的.?引导学生抓住"十五万""五千"等数据,对比分析:兵力悬殊;司马置在刚"占领街亭",打了胜仗,士气正旺,而葛亮"有一半还是运粮草的兵,不能打仗""这些兵卒昕说司马宣悉的大军来了,都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怎么办才好对比分析:士气不足。
思量结果:只能智取,不可强攻。
(2)"空城计"究竟是怎么回事?
①学生找到相关段落,认真默读。
②同桌间表演诸葛亮"吩咐"部下的情节和吩咐后自己的举动,体会诸葛亮临危不乱、处变不惊、遇事冷静的=象特征。
(相机指点朗读语气,应沉着,语速中,语气坚定)
(3)结果如何?
(司马蘸中计)
引导学生想想:司马蘸撤退的原因是什么。(诸葛亮的轻松自得,自己的谨慎和自负)
(4)诸葛亮怎么想到用此计的?引导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感悟诸葛亮的超人胆识和智慧,来源于对他人正确的了解和分析。
三、演一演,展示故事情节
1、指名分角色读"诸葛亮施计""司马蘸中计""诸葛亮揭秘(释计)"部分。
2、再指名学生表演相关情节,可以加进自己的创意动作或语言,但必须符合人物身份。鼓励学生大胆表演。
四、引导评析人拗,初步感悟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1、在"空城计"这个故事所讲到的人物中,你对他们有怎样·的评价?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学生畅所欲言)
语文教案 篇9
一、目标:
1、认识“醒、雷、澡、枝”等8个生字。
2、会用“春天跟________说话了,说着说着,_____________”等句式说说春天里还有什么也醒了。
3、在自己喜欢的多形式的朗读中发现柳树的变化,感受到春天的美。
二、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三、教学准备:
音乐《春之歌》。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把课前收集到的柳树画拿出来,让学生互相观赏,说说它是什么样的?
2、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和柳树成为好朋友呢?老师送你们一首小诗,出示课题《柳树醒了》,在黑板上粘贴一棵柳树(不完整的,少柳条柳叶),只要大家能好好地学习课文,跟它成为好朋友,它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拼拼读读记记。再读课文,想一想,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
2、学习生字。
(1)用柳叶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教读。小组赛读等。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和后鼻音“醒”。
(2)一字开花游戏:给“春”和“柳”组词。请同学在柳树上指一指“柳枝、柳梢、柳絮”。课文中还有什么不懂的词语吗?
3、多种形式读,感悟课文。
(1)指名分节读课文,交流: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
(2)从春雷、春雨、春风、春燕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有感情地读读自己选的那一段。
(3)交流:从什么地方看出柳树醒了?(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学习课文的每一小节)
4、学习第一节。
(1)“春雷”组齐读,全班同学想像:春雷会跟柳树说些什么呢?
春雷跟柳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指名说,或说说你的同桌是怎样说的?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节。(指导读、跟同桌一起读、同桌互读等)。
(3)小结板书:春雷、说话、柳树、醒了。
5、学习第二节。
(1)“春雨”组读,指导读。
(2)赛读,谁读得好,谁就可以上黑板给柳树画几根柳枝?
(3)同桌互读,各小组展示读。
(4)小结板书:春雨、洗澡、柳枝、软了。
6、学习第三节。
(1)“春风”组齐读,读着读着,你们发现柳树又有什么变化了呢?
(2)谁愿意跟老师来比赛读?指名读,小组赛读。
(3)小结板书:春风、梳头、柳梢、绿了。
7、学习第四节。
(1)“春燕”组读,说说在你们的帮助下,柳树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2)指名读,可以请你喜欢的小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自己读。其余同学听后说说,他们什么地方读得好?什么地方还要努力?
(3)小结板书:春燕、捉迷藏、柳絮、飞了。
8、学习第五节。
醒了的小柳树可高兴了,它在干什么呢?师引读,指名读,评议。全班齐读。
小结板书:柳树、玩耍、小朋友、长高了。
6、读板书,引导学生发现柳树的变化。小结,齐读全文。
(四)巩固生字。
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忙着跟小柳树交朋友,它的柳叶宝宝可等急了,比一比,谁能跟柳叶小宝宝交上朋友。
2、同桌互相认字,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了哪些字,还有哪些字比较难记,可以请同学教师帮忙。
3、逐个出示生字,让学生带读,读得好的同学奖他一张柳叶(每张柳叶背后各写着一个词语:苏醒、打雷、洗澡、树枝、软和、梳洗、玩耍、柳梢)
4、请拿到柳叶的同学上台,出示词语,让别的同学挑战读,挑战读对了,就可给板画柳树贴上柳叶。
5、男女赛读生字、词语。
(五)再读课文,练习说话。
1、挑战读。
(1)柳叶小宝宝藏到课文里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2)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喜欢的那段多读几遍。挑战读,读得好可以给黑板上的柳树画柳条或柳叶,帮它变得更加。
2、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1)出示:春天跟_______说话了,或春天跟_________,
(2)说着说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得好,可以把相关的`内容画在黑板上。
3、小朋友们,我们跟柳树做朋友,柳树更美了,跟春天做朋友,春天更漂亮了,你想跟柳树说几句话吗,你想跟春天说什么呢?
(六)总结作业。
1、小朋友们,柳树在大家的帮助下,更美了,让我们一起把这美丽的小诗送给春天吧。《春之歌》配乐朗读。
2、你还想知道柳树的知识吗,去问问爸爸妈妈或查查资料,柳树一般都长在哪儿,它有什么作用……然后做个剪贴报,把你的收获带给大家,好吗?回顾课内外读过的古诗词,其中有很多诗歌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请默写两句。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该句除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作品中数字“三”及三的倍数大多表示“多”的意思,如诗句“白发三千丈”。在记忆中,你还有哪些这样的诗句。(“白发三千丈”除外)(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比如写了关羽等人的“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等故事,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再写出两个有关“三国人物”的故事吗?(该题提到几个的除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3分)
神机( )算心悦( )服阴谋( )计
滔滔不( )走( )无路斤斤( )较
6、我国许多成语都来自于古代的寓言故事,比如“杯弓蛇影”“掩耳盗铃”“画蛇添足”“邯郸学步”“买椟还珠”,你能给其他同学介绍一个成语并扼要概述故事吗?(以上几个除外)(2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11-16
有关语文的教案03-07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母鸡教案02-22
语文教案(精选)10-07
语文教案[精选]09-22
[经典]语文教案09-16
语文教案(经典)10-11
语文教案【经典】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