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30 12:27:58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通用5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用解剖等方法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经历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2、在对各种果实和种子的观察研究、统计活动中能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课后有继续探究的兴趣。

  3、能用多种感官对多种果实进行观察、比较,知道果实里都有种子,不同的果实果皮的软硬、厚薄等不同,不同的果实种子的数量也不同。

  4、能自己设计“豌豆荚里的种子数”图表,并通过数学统计的方法知道豌豆种子数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

  教学难点:了解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的油菜和豌豆的花、果实及种子若干,苹果、板栗、圆椒、花生等果实若干。

  2、小组和个人使用的“( )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表。

  3、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油菜花和豌豆花,认识它们吗?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

  二、探究过程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

  提出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先比较花的外部,再用解剖的方法观察豌豆花的内部构造,与课文中的油菜花构造图进行比较,描述它们的异同。

  按照顺序比较两种植物的果实,再轻轻打开荚壳比较内部的种子,寻找构造上的相似之处。

  能全面描述比较后的发现。得出结论:不同的花结出不同的果实;油菜与豌豆的果实虽然在外部形态上有很多不同,但它们都有荚,荚里的种子有顺序地排列。

  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其他的果实和种子是不是也和它们一样呢?

  苹果的果实不能掰开,怎么观察呢?确定观察的方法:咬、解剖。

  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比较活动。

  描述所观察到的果实与种子的'特点:

  (1)果实的共同点是什么?

  (2)种子外面包着的东西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

  (3)种子的数量相同吗?

  种子外面的壳的软硬厚薄与种子的数量有关系吗?为什么?

  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不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不同,那么相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相同吗?

  猜想:豌豆荚里有几粒豌豆?

  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确定用统计豌豆荚内种子数量的方法。提供统计记录表,讨论该如何填写。

  个人、小组统计记录。

  说说个人的统计图表与小组的统计图表有什么变化?

  全班设计合作完成“全班()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图表(可以让学生蘸红色印泥表示种子数,会非常有趣)。

  根据统计图表,说说应该怎样来描述豌豆荚里的种子数量?

  人的身高、树叶的长度也会有这样的规律吗?

  为什么豌豆荚里的种子数会有这样的分布规律,与自然界有关系吗?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4 豌豆荚里的豌豆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

  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1.本课程让学生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了解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对植物适应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对植物的生活习性有一定的认识.

  学情分析

  1.根据对该校学生的了解,应当多举例说明,适当可以让学生自己到田野中观察.

  教学目标

  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植物的向地性

  2.植物的向水性

  3.植物的向光性

  4.植物的叶片互不遮盖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

  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

  二.活动 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

  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

  四.活动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对大班幼儿来说,应进一步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知道乱砍乱伐树木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从而激发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让幼儿了解树木的根有防止泥土流失的功用,这是一个难点。于是我们结合了长江发洪水的事情,让幼儿观看录像并带问题去思考、实验树根有什么本领,让幼儿亲自比较一下种树和没种树的泥土被水冲后有什么不同,从而进一步了解树根有防止泥土流失的作用,知道水土流失会造成洪灾,激发幼儿保护树木的情感。

  一、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了解树木有防止泥土流失的功用,知道乱砍乱伐树木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激发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录像、玻璃缸、花盆、水、泥土、杯子、毛巾。

  三、教学过程

  (一) 看录像,感知洪水的危害。

  1、看录像,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录像好吗?看看录像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看录像)

  提问:录像里发生了什么事?

  2、再看录像,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提问:(1)洪水使人、房子都怎么啦?

  (2)你们看了录像,心里怎么样?

  (二) 体验理解树根的作用:

  1、讨论:发洪水的原因:

  (1)是呀,庄教师和你们一样,看了这个录像心里真不高兴,我也很难受,洪水毁坏了我们的家,让我们无家可归。可庄教师就是搞不明白,今年怎么会发这么大的洪水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幼儿讲述。

  (3)是呀,庄老师也从报纸上看到,乱砍乱伐树木是发洪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那为什么乱砍乱伐树木会造成洪水呢?

  (4)幼儿讲述。

  (5)你们想知道吗?我们来做个实验。

  2、实验(一):

  (1)你们来看庄老师准备了什么?对!你们看这一半的泥土种了树,那另一半的泥土没有种树。庄老师还准备了什么?(水),这水就代表雨水,等会儿我们用水冲冲看,看看下雨以后两边的泥土有什么不一样。冲的时候,庄老师有一个要求:你自己冲的时候要看清楚两边的泥土有什么不同,别的小朋友冲的时候,你也要看仔细,等会儿把你发现的告诉大家好吗?好,我们一起冲,先把袖子卷起来。下大雨啦!(幼儿冲水)

  (2)幼儿、老师实验。

  (3)提问:你们发现两边的泥土有什么不同?(没有种树的地方泥土冲掉得多,种树的地方泥土冲掉的少)我们再试试看,下大雨时,两边的泥土是不是一样?

  (4)你们本领真大,发现了种树的'泥土流失的少,没有种树的泥土冲掉的多。庄老师也想试试看,是不是这样?

  (5)老师冲:“下雨了,下大雨了”“哎呀,真的,没有种树的泥土流失得多,种树的泥土流失得少。那为什么种树的泥土冲不走呢?有什么道理吗?”

  (6)幼儿讨论。

  (7)老师祟一棵树的树根,“是呀,大树的树根就像一只大手一样,把泥土都紧紧地抓住了。所以,大雨来的时候,种树的泥土就冲不走了,而没有种树的泥土因为没有大手抓住泥土,所以雨水一冲,泥土都冲走了。”

  实验(二)

  (1)那么,这么多泥土冲走了,有什么不好呢?我们再做一个实验。

  (2)出示两个玻璃缸,(一只有很多泥土,一只只有一点泥土)“这两个玻璃缸代表两条小河,一条“河”两条的泥土上没有种树,所以泥土冲掉得多,都沉到这条河的河底。而另一条河两边种了很多树,所以下大雨时,泥土冲掉得少。”

  (3)出示两桶水,你们看,庄老师还准备了两桶一样多的水。这水代表什么(对了,是雨水)。我们来看看下大雨后,这两条洒会有什么不同?

  (4)下大雨了(把水倒进泥土少的缸里)哎呀,雨水满出来了。发生了什么事?洪水就爆发了。

  (5)为什么下雨下得一样多,一条河的河水满出来了,造成水灾。而另一条河却没有发生洪水泛滥呢?这些泥土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幼儿讨论)

  (6)今天,我们做了两个实验,你们知道了什么道理?我们今天又知道了大树的另一个本领:树根有抓住泥土、防止泥土流失的本领。

  (三) 内化迁移,爱护树木:

  (1)大树的本领真大,我们要怎么爱护它?我们还要多种树,不把树乱砍掉。这样就不会发生洪水,我们就能很好的生活了。

  (2)可是,现在还有许多人不知道大树的本领,我们该怎么办?

  (3)幼儿讨论。

  (4)好,我们一起去宣传树木的好处,让更多的人知道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让我们先去告诉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让他们也一起来爱护树木。

科学教案 篇4

  温度的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温度计、天气预报等等,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既有 趣味性又有挑战性,分享了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模板给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 揭示学习课题。

  二、 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 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 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 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 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 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教师小结。

  四、课后总结

  五、课后作业

  1、我会填。

  (1)、一天之中(日出前的凌晨)的气温最低。

  (2)、一年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2、我会选。

  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 3 )。

  (1)上午10时 (2)中午12时 (3)下午2时

  六、课后反思。

科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四、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五、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 学生活动。

  (2) 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科学教案[通用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经典)07-26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经典)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精选]科学教案08-04

科学教案(精选)07-31

科学教案【精选】08-09

科学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通用5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用解剖等方法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经历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2、在对各种果实和种子的观察研究、统计活动中能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课后有继续探究的兴趣。

  3、能用多种感官对多种果实进行观察、比较,知道果实里都有种子,不同的果实果皮的软硬、厚薄等不同,不同的果实种子的数量也不同。

  4、能自己设计“豌豆荚里的种子数”图表,并通过数学统计的方法知道豌豆种子数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

  教学难点:了解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的油菜和豌豆的花、果实及种子若干,苹果、板栗、圆椒、花生等果实若干。

  2、小组和个人使用的“( )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表。

  3、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油菜花和豌豆花,认识它们吗?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

  二、探究过程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

  提出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先比较花的外部,再用解剖的方法观察豌豆花的内部构造,与课文中的油菜花构造图进行比较,描述它们的异同。

  按照顺序比较两种植物的果实,再轻轻打开荚壳比较内部的种子,寻找构造上的相似之处。

  能全面描述比较后的发现。得出结论:不同的花结出不同的果实;油菜与豌豆的果实虽然在外部形态上有很多不同,但它们都有荚,荚里的种子有顺序地排列。

  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其他的果实和种子是不是也和它们一样呢?

  苹果的果实不能掰开,怎么观察呢?确定观察的方法:咬、解剖。

  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比较活动。

  描述所观察到的果实与种子的'特点:

  (1)果实的共同点是什么?

  (2)种子外面包着的东西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

  (3)种子的数量相同吗?

  种子外面的壳的软硬厚薄与种子的数量有关系吗?为什么?

  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不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不同,那么相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相同吗?

  猜想:豌豆荚里有几粒豌豆?

  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确定用统计豌豆荚内种子数量的方法。提供统计记录表,讨论该如何填写。

  个人、小组统计记录。

  说说个人的统计图表与小组的统计图表有什么变化?

  全班设计合作完成“全班()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图表(可以让学生蘸红色印泥表示种子数,会非常有趣)。

  根据统计图表,说说应该怎样来描述豌豆荚里的种子数量?

  人的身高、树叶的长度也会有这样的规律吗?

  为什么豌豆荚里的种子数会有这样的分布规律,与自然界有关系吗?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4 豌豆荚里的豌豆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

  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1.本课程让学生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了解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对植物适应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对植物的生活习性有一定的认识.

  学情分析

  1.根据对该校学生的了解,应当多举例说明,适当可以让学生自己到田野中观察.

  教学目标

  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

  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植物的向地性

  2.植物的向水性

  3.植物的向光性

  4.植物的叶片互不遮盖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

  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

  二.活动 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

  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

  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

  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

  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下星期交流。

  三.活动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

  1.摆出问题。

  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交流、完善。

  4.组装实验装置。

  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

  四.活动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1.学生设计方案。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对大班幼儿来说,应进一步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知道乱砍乱伐树木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从而激发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让幼儿了解树木的根有防止泥土流失的功用,这是一个难点。于是我们结合了长江发洪水的事情,让幼儿观看录像并带问题去思考、实验树根有什么本领,让幼儿亲自比较一下种树和没种树的泥土被水冲后有什么不同,从而进一步了解树根有防止泥土流失的作用,知道水土流失会造成洪灾,激发幼儿保护树木的情感。

  一、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了解树木有防止泥土流失的功用,知道乱砍乱伐树木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激发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录像、玻璃缸、花盆、水、泥土、杯子、毛巾。

  三、教学过程

  (一) 看录像,感知洪水的危害。

  1、看录像,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录像好吗?看看录像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看录像)

  提问:录像里发生了什么事?

  2、再看录像,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提问:(1)洪水使人、房子都怎么啦?

  (2)你们看了录像,心里怎么样?

  (二) 体验理解树根的作用:

  1、讨论:发洪水的原因:

  (1)是呀,庄教师和你们一样,看了这个录像心里真不高兴,我也很难受,洪水毁坏了我们的家,让我们无家可归。可庄教师就是搞不明白,今年怎么会发这么大的洪水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幼儿讲述。

  (3)是呀,庄老师也从报纸上看到,乱砍乱伐树木是发洪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那为什么乱砍乱伐树木会造成洪水呢?

  (4)幼儿讲述。

  (5)你们想知道吗?我们来做个实验。

  2、实验(一):

  (1)你们来看庄老师准备了什么?对!你们看这一半的泥土种了树,那另一半的泥土没有种树。庄老师还准备了什么?(水),这水就代表雨水,等会儿我们用水冲冲看,看看下雨以后两边的泥土有什么不一样。冲的时候,庄老师有一个要求:你自己冲的时候要看清楚两边的泥土有什么不同,别的小朋友冲的时候,你也要看仔细,等会儿把你发现的告诉大家好吗?好,我们一起冲,先把袖子卷起来。下大雨啦!(幼儿冲水)

  (2)幼儿、老师实验。

  (3)提问:你们发现两边的泥土有什么不同?(没有种树的地方泥土冲掉得多,种树的地方泥土冲掉的少)我们再试试看,下大雨时,两边的泥土是不是一样?

  (4)你们本领真大,发现了种树的'泥土流失的少,没有种树的泥土冲掉的多。庄老师也想试试看,是不是这样?

  (5)老师冲:“下雨了,下大雨了”“哎呀,真的,没有种树的泥土流失得多,种树的泥土流失得少。那为什么种树的泥土冲不走呢?有什么道理吗?”

  (6)幼儿讨论。

  (7)老师祟一棵树的树根,“是呀,大树的树根就像一只大手一样,把泥土都紧紧地抓住了。所以,大雨来的时候,种树的泥土就冲不走了,而没有种树的泥土因为没有大手抓住泥土,所以雨水一冲,泥土都冲走了。”

  实验(二)

  (1)那么,这么多泥土冲走了,有什么不好呢?我们再做一个实验。

  (2)出示两个玻璃缸,(一只有很多泥土,一只只有一点泥土)“这两个玻璃缸代表两条小河,一条“河”两条的泥土上没有种树,所以泥土冲掉得多,都沉到这条河的河底。而另一条河两边种了很多树,所以下大雨时,泥土冲掉得少。”

  (3)出示两桶水,你们看,庄老师还准备了两桶一样多的水。这水代表什么(对了,是雨水)。我们来看看下大雨后,这两条洒会有什么不同?

  (4)下大雨了(把水倒进泥土少的缸里)哎呀,雨水满出来了。发生了什么事?洪水就爆发了。

  (5)为什么下雨下得一样多,一条河的河水满出来了,造成水灾。而另一条河却没有发生洪水泛滥呢?这些泥土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幼儿讨论)

  (6)今天,我们做了两个实验,你们知道了什么道理?我们今天又知道了大树的另一个本领:树根有抓住泥土、防止泥土流失的本领。

  (三) 内化迁移,爱护树木:

  (1)大树的本领真大,我们要怎么爱护它?我们还要多种树,不把树乱砍掉。这样就不会发生洪水,我们就能很好的生活了。

  (2)可是,现在还有许多人不知道大树的本领,我们该怎么办?

  (3)幼儿讨论。

  (4)好,我们一起去宣传树木的好处,让更多的人知道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让我们先去告诉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让他们也一起来爱护树木。

科学教案 篇4

  温度的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温度计、天气预报等等,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既有 趣味性又有挑战性,分享了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模板给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 揭示学习课题。

  二、 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 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 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 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 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 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教师小结。

  四、课后总结

  五、课后作业

  1、我会填。

  (1)、一天之中(日出前的凌晨)的气温最低。

  (2)、一年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2、我会选。

  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 3 )。

  (1)上午10时 (2)中午12时 (3)下午2时

  六、课后反思。

科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四、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五、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 学生活动。

  (2) 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