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活动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科学活动:
泥鳅
宁波市第一幼儿园:俞宏波
目标:
1、初步感受、了解泥鳅,对小动物抱有探究的兴趣;
2、探索用各种材料捉泥鳅中让幼儿意识到摩擦力的存在。
重点:
初步了解泥鳅,探索用各种材料捉泥鳅。
难点:
1.个别性难点:对泥鳅的.恐惧心理。
难点形成原因:由于泥鳅外形并不可爱,再加上泥鳅活动非常活跃所以极易引起一些胆小的孩子对此产生恐惧心理。
解决策略:
这是幼儿心理上的问题,解决方法也是从心理角度出发
a.正面示范法;
b.系统脱敏法
2.群体性难点:研究泥鳅
难点形成原因:
对幼儿而言,虽然喜欢研究,但受年龄的限制他们对于研究是漫无目的的。
硬环境(各种操作材料、电视媒介等)
软环境(问题的设计)
工具及材料:
1.知识经验:对鱼类有初步的了解。
2.物质准备:泥鳅若干、图片、粗糙与光滑材料、投影仪等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四个密封的鱼缸。请幼儿上来摸。
主要提问:你摸到的东西是怎样的?你认为是什么?
(二)观察感受泥鳅
1.观察泥鳅
我们来看看泥鳅是怎样的?
2.教师小结归纳
(三)尝试捕捉泥鳅
1.徒手捉泥鳅
2.探索用各种材料捉泥鳅
(四)初步了解原理
教师以图表简单讲述摩擦力
(五)延伸:继续设疑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对声音感兴趣,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2、懂得噪音的危害,喜欢欣赏悦耳的声音。
3、知道在不同的.场合适合不同的音量,这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活动准备:
1、不同材料质地的玩具、餐具、工具等多种物体。
2、录音磁带:响声和轻声。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的声音。
请你用桌上的东西试着发出声音,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发出声音的?
请你说一说,你让什么东西发出了声音,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同的声音,你听过哪些声音?
二、引导幼儿探索声音的发生原理。
大鼓为什么敲击时会产生声音?敲击时大鼓的鼓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出示一纸折的小青蛙放在鼓上:敲击大鼓时青蛙为什么会跳动?
鼓面的振动还可以通过手的触摸感知。(引导幼儿实验感知。)
原来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你是用什么方法感知它的震动的?请你说说你让什么物体发出了声音,它振动了吗?你是怎么干感知到它的震动的?
三、分辨轻声和响声,引导幼儿讨论:声音轻好?还是响好?
播放磁带:听一听,这里有些什么声音?你喜欢听到什么声音,不喜欢听到什么声音,为什么?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2.学具:手巾花、陀螺、发条玩具、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
(2)教师投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2、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1)幼儿自由讨论: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能转动的物体,以及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2)集体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转动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3)、幼儿观看幻灯:转动在现代科技中应用。
3、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1)师:你能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
(2)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那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让身体的那个部分转动起来了?请你来试一试。
(4)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如头不能转了)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5)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活动延伸:
老师和幼儿一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
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转动的物体。
活动反思: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和。对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参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幼儿动手做一些好学易做,又符合幼儿认识水平的活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使幼儿成为心灵手巧的人。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张向前飞的更远。
2.在活动中体验距离的远近与多种相关因素有关。(如:纸的外形、纸的轻重、投掷的力量等)
3.体验科学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牛皮筋、夹子、绳子、透明胶、剪刀。
2.相同质地大小的纸若干张。
3.幼儿用记录单人手一张,教师随堂记录单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以问题导入主题,引起幼儿设想。
1.用什么办法能让纸离开你跑的很远?(让幼儿说出自己的办法。)
2.教师肯定幼儿提出的各种办法,鼓励幼儿思考还需要什么工具。
二、幼儿操作并记录。
1.出示几种物品,“老师这儿有一些物品,看看你能用得上吗?
2.大家站在同一条线上,第一次尝试。“谁的纸跑得远?怎么能记录他的纸跑到了这个位置?”“你用的什么方法?这种方法怎么会让纸跑的比其它纸远呢?把你刚才使用的'方法记录下来。能不能再想办法让纸跑的比这个位置更远?”
3.第二次尝试。“谁的纸超过了这个距离?(做个记号)你用了什么方法?你怎么会想到使用这个物品呢?再试试别的办法。如果你每试一次都比前一次远,就将这种方法记录下来。”
4.幼儿自由尝试,教师注意观察并记录。幼儿使用什么方法让纸越跑越远。
三、评选出让纸跑得最远的方法,并引导幼儿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得纸张跑得这么远?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探索纸张承载力的欲望,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
2、学习自己动手实验,探索纸张站起来的方法及纸的承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记录表1份,小记录表、笔、书本、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探索纸张站立的方法
1、猜一猜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纸,它们现在平躺要这儿,我想要它们站起来,你们觉得可以吗?
2、试一试
引导幼儿积极动脑,探索纸张站立的方式并进行记录。
3、交流分享
幼儿展示纸张站立的方法。
二、探索纸张是否可以承重
1、猜一猜
师:宝贝们真厉害,用你们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那么,站立的纸张上能不能放东西承载力量呢?
2、试一试
幼儿自由实验。
3、交流分享
师:为什么把书放在站起来的纸上有的纸会倒下来,有的纸仍然站立着呢?
教师小结:每张站立起来的纸折叠方法不一样,它的承载力也会不一样。
三、探索纸张承载力大小
1、猜一猜
师:刚刚宝宝们都实验站起来的纸可以承载重量,那能不能承载更大的重量呢?
2、试一试
引导幼儿尝试让纸站立的不同方法及它的承载力。
3、比一比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记录表,并评出纸张大力士。
小结:纸的折法不同,它的承载力也会不同。宝贝们的实验都做得很棒,只要动手,动脑去探索就值得大家学习,宝贝们回家以后再用各种各样的纸去探索它的承载力吧!
活动反思:
活动进行的比较顺利,整节课幼儿们的兴趣很高,每个幼儿都动起来了,活动目标也完成的很好,从中我也得到启发,科学课就得让幼儿自己动起手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让孩子们热爱探索、热爱科学。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非标准化单位(如:小绳子、牙签、卡片、吸管)。
2、能在合作交流中体验等长复制,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3、能掌握用非标准化材料测量的方法。
活动准备:不同大小书本若干、牙签若干、毛线若干、卡片若干、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1、提问导入:
师:巧克力老师今天带了一个小盒子朋友,你们看看他有多高啊?
幼:……(描述高度)
师:这么高是多高呢?我们测量身高是用什么工具的呢?
幼:……
师:恩,我们今天啊很可惜没有尺子,但是我们有一样长的小绳子、小卡片,用它们应该怎么测量小盒子的.身高呢?我们来试试吧。
2、使用小绳子测量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和老师分享下,你用小绳子测量出来的结果呢?(请几位小朋友分享测量结果和测量方法并记录到表上,表格文字用绘图表示)
教师根据幼儿测量方法总结并示范要让小绳子或卡片首尾相连并拉直,遇到无法用整根小绳子和卡片的情况,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和老师分享下,你用小绳子测量出来的结果呢?(请几位小朋友分享测量结果和测量方法并记录到表上,表格文字用绘图表示)
教师根据幼儿测量方法总结并示范要让小绳子或卡片首尾相连并拉直,遇到无法用整根小绳子和卡片的情况,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3、使用尺子测量与桌子高度等长的绳子长度
师:现在我们学会了用小绳子给小盒子量身高。你们猜猜我们的小桌子有多高呢?
师:同样的方法,我们先用长绳子量出桌子的高度,在绳子上打个结做记号,然后用尺子量一下绳子有多长。
看,这是记录表(表格文字绘图表示),等下要把测量结果写到这里哦。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桌子高度 教师收集每组测量结果并点评,强调测量方法:
活动延伸师:现在我们知道除了用尺子能准确测量东西,还可以用什么?
幼:……
师:那除了可以测量身高、桌子的高度,测量还可以干嘛呀?测量有什么用?
幼……
师:我们在生活中,不一定随身都带着尺子,我们可以先用手边的小工具量一量,比如小卡片、牙签、手指、绳子,等到有尺子的时候再量一量小工具就能知道到底有多长有多高。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3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2
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30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6
科学活动教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