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科学教案5篇(优秀)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一、创设学魔法情景,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老师最近向魔法师学习了魔法,你们想学吗?
师:魔法师们都有一样属于自己的宝贝:小仙子有仙女棒,老巫婆有飞天扫帚,那我的宝贝是什么呢?请你们仔细听“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要问它是谁?只有你知道”。
二、引导幼儿用摸、看的方法比较镜子和勺子,发现勺子与镜子成像的不同之处,进而了解凸面和凹面。
师:我的宝贝不是镜子,而是魔法勺子。你们仔细看一看,勺子是不是也可以“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呢?
师:在勺子里你看到了什么?你能在勺子的哪里看见自己?勺子里的你和镜子里的你一样吗? 为什么勺子里的你和镜子里的你不一样呢?请你看一看、比一比。
总结:原来镜子是平平的,而勺子呢,一面是凹进去的、一面是凸出来的。不过勺子也有平平的地方,谁找到了?我们叫它勺柄。这就是我们学魔法要用到的宝贝——魔法勺子。
三、填画“魔法秘笈”,感知并记录勺子的反射现象。
1、介绍“魔法秘笈”的填画要求。
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请小朋友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来照照自己,看看你在勺子的这些地方照出来是什么样的?并记录在纸上。
2、幼儿交流填画的结果。
3、教师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填画结果,从而揭示魔法的秘密:用凸面照出来的`人,脸都变形了,这就是“变形术”;用凹面照出来的人,头颠倒过来,这就是“倒身术”;用勺柄照出来的人又细又长,这就是“瘦身术”。
4、集体检验幼儿的记录结果。
四、魔法考试,巩固幼儿所得经验。
师:接下来,我要考考你们是不是真的学会了魔法,学会的小朋友我要给他颁发魔法证书!好吗?
师:我来说魔法的名称,你们听我的口令用魔法勺子照自己。例如:我说“瘦身术”,你们就要用勺子的哪里照自己呀? 提示语:你们可以看着魔法秘笈来变魔法。
五、迁移经验:凹面镜与凸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1、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讲讲凹面镜与凸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特殊的镜子有它自己的本领,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们?
2、教师补充。(播放幻灯片)凸面镜:汽车(摩托车)后视镜、路况反射镜(交叉路口及山路转弯处设的凸面鏡)、商店墙角顶端装设的监视镜。凹面镜:手电筒,探照灯,自行车尾灯,汽车灯、车前灯
六、活动延伸,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其他可成像物品。
师:我这还有一个魔法招术,更有意思,下次活动我们接着玩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鲜明、热烈的节奏和旋律变化,在观察周围的建筑和了解现代建筑的基础上,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建筑物。
2.萌生对未来建筑的向往,产生想象和创作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把收集到的过去的、现在的、国内外的著名建筑物的资料布置在活动室周围。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感受节奏——想象动作——合作表演
一、感受节奏。
1.听音乐,用拍手、跺脚的方式反映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变化。
2.听音乐,用相应的身体动作反映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变化。
二、想象动作。
1.说说周围的建筑特点和标志性建筑。如有的`高楼像灯塔;有的用球体串成似明珠;有的像海鸥展翅飞翔;有的像一支笔,笔尖直冲云天……
2.分组编动作,设计建筑物的造型,互相讨论这是一组什么样的建筑。
3.对未来的建筑物进行想象和设计。
三、合作表演。
1.幼儿听音乐,自己设计动作和自由表演。
2.练习在音乐停顿(休止)处做动作造型。
3.在同伴合作下,用几个或多个动作的组合,完成设计和表演。
4.小组交流动作设计和造型创痍,有条件的可用照相机拍摄。
5.在热烈的音乐声中,幼儿个体或小组合作用动作表现。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太阳的作用(发光、发热、光合作用、发电等),知道太阳给生物带来的好处。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用猜谜的方式导入活动。
老师:小朋友,请你们猜个谜语——天上有位老公公,圆脸庞,红面孔,天一这就出工,人东到本照大地,直到傍晚才收工。
2、小组讨论太阳的作用。
老师:你们知道太阳有什么作用吗?请你先和小组里的朋友们讨论一下。等下来告诉大家,好吗?
3、集体交流太阳的作用。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了解太阳有哪些作用呢?
(1)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请你找找太阳有哪些作用呢?
(2)老师:太阳的本领可大了, 人们需要它,动植物需要它,有了太阳,我们的世界是亮亮的(发光),植物才能更好地生长(光合作用),太阳还可以帮我们做许多事呢,暖暖的太阳可以把湿衣服晒干(发热),因为太阳的能量很大,人们很聪明,想出办法,利用太阳的能量发电,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发电),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约其他能源,而且还很环保呢!
5、延伸活动:
太阳还有什么作用呢?回家去找找并收集一些资料过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物体都有影子。
2 .进-步认识光和影的关系。
活动准备:
扇子、纸、笔、场地等。
活动过程:
1.游戏引入。
教师和小朋友一起玩"踩影子"的游戏。
教师: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做才能不被别人踩到影子?
引导幼儿讨论。
2.探索影子。
教师:影子老是跟着我们,我们怎样才能让影子消失呢?
鼓励幼儿尝试多种让影子消失的方法,如快点跑;在阴天时出门;躺在地上;用扇子扇影子:把有影子的土挖走;用东西把影子盖上,等等。
教师总结:影子会出现在很多地方,如马路上、河边、墙上、草地上等。影子和光是好朋友,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3.影子变化。
教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影子会不会变高、变矮、变胖、变瘦呢?
我们怎样才能让影子发生变化呢?
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同一个物体的影子在清晨、上午、下午、晚上是不同的。如在一天当中的不同时间带幼儿到户外观察一棵树的影子,并作记录,看一看是不是在不同时间影子真的不同。
教师:影子还能拐弯呢,你知道什么时候或者在什么样的情形下影子会拐弯呢?
引导幼儿发现影子拐弯的现象。
4 . 影子游戏。
教师和幼儿再次玩踩影子游戏,使幼儿明白影子可以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玩手影游戏,引导幼儿观察不断变化的影子。
5 . 讨论。
人们利用光与影子的关系制造出什么产品?(如播放电影的机器、投影仪。)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通过硬币小实验,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具有的惯性。
2、体验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硬币和小纸条若干、视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教师:"小朋友每天是怎样来幼儿园的?"
教师:"那你们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视频,让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你们看看这辆车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人们都向前倾倒了呢?"
2、教师给幼儿展示实验。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答案就在这个实验当中。"
(2)操作过程:出示硬币和纸条
①手握成拳状;
②将纸条放在拳心上;
③在纸条的一端(拳心的部分)放一枚硬币
(3)实验暂停,让幼儿猜一猜会有什么结果。
教师:"将硬币放在纸条的一端,另一只手握成拳,在将纸条和硬币放在拳心的位置(指给幼儿看),如果老师用力拉纸条的这一端,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硬币会怎么样?"(对幼儿的猜想给予鼓励)
(4)继续实验,另一只手拉住纸条的另一端,迅速的拉出,教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硬币还在老师的拳头上呢。"(可以再演示一遍)
(5)教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让个别幼儿上前试试,成功与否没关系,"咦?为什么他的硬币掉在地上了,老师的.硬币没有掉在地上呢?""老师是怎样完成这个动作的?"引导幼儿讨论,得出结果:只有快快的、稳稳的向外拉,才能让硬币不掉下来。
3、:当硬币下面的纸条快速的抽出去之后,硬币还是稳稳地呆在拳心上,没有掉下来,这个就叫做"惯性"。我们刚才看的公交车突然刹车,人们就向前倾倒的原因就是"惯性"。
4、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让幼儿多次尝试,教师给予指导。
5、操作结束,送硬币宝宝回家。
三、结束部分带领幼儿到户外活动,玩荡秋千、快跑等游戏,进一步感受惯性。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蝌蚪_中班科学教案07-01
中班科学教案11-14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3-10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30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7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5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5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2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