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实用的大班社会教案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社会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发挥创造性, 设计友情海报。
初步尝试做活动计划,用绘 画的方式记录活动。
活动准备
请家长辅助幼儿搜集艺术表演或活动宣传的海报。
图画纸、水彩笔、其他美工材料。
活动内容
学习领域:
形式 :集体 / 小组
1。 欣赏一些艺术表演或活动的宣传海报,与幼儿讨论:
“海报上画的`是什么?”
“海报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意思?”
2。 引导幼儿回忆和好朋友一起游戏时的快乐心情。启发幼儿为自己的好朋友“友情”设计一个海报。
3。 引导幼儿分组为“友情”海报设计做计划。
你们要用什么画面表示“友情”?
怎样表达?
用什么材料表达?
4。 幼儿将以上的计划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5。 幼儿分组合作设计海报,并在完成后,请组长介绍作品,并请其他组幼儿评价海报设计的效果。
评价
能通过设计海报表达想法。
能做简单的活动计划。
活动建议:
设计海报对幼儿来说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师要多注意引导,帮助幼儿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地用海报的形式表现出来。不管幼儿最后设计的海报如何,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和肯定。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会关心小班的弟弟和妹妹。
2.尝试用多种方法和小班弟弟妹妹进行交往。
3.体验爱护小班弟弟妹妹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本班幼儿在小班时的活动照片。
2.事先与小班联系,和教师交流活动过程,共同确定活动场地。
3.提供幼儿结伴用的所需材料如玩具、折纸、球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理解长大的含义。
1.教师和幼儿观看照片,感受自己的变化。
"你们知道这是我们什么时候的照片?我们现在上大班了,有哪些变化呢?"
2.启发幼儿说说自己的变化(如身高、体重、能力的变化)"我们长高了、变重了,还学会了许多的本领,现在是幼儿园的大哥哥大姐姐了,幼儿园小班、中班的小朋友都是我们的弟弟妹妹。"
(二)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与弟弟妹妹友好交往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我们要去关心小班的小朋友,怎样认识他们呢?怎样让他们喜欢我们呢?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想法,同伴间彼此分享经验。
3.教师提出任务:
"和一个弟弟妹妹交朋友,要知道他的名字,记住他的样子,并让他喜欢。"
(三)教师启发大班幼儿和小班幼儿两两结伴,进行活动。
1.提出活动要求: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在活动中注意保护弟弟妹妹的安全,如发现弟弟妹妹遇到困难能及时帮助。
2.幼儿交流与弟弟妹妹活动的情况,谈谈自己是如何和弟弟妹妹相处的'。
"你是怎么和弟弟妹妹玩的?你知道他叫什么了吗?"
3.教师说说在活动中看见的情况,引导幼儿相互学习交往的方法。
4.请大班幼儿制作一样小礼物送给弟弟妹妹,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活动延伸:
1.继续与结伴班级开展大带小的活动。
2.在值日生劳动中增加公益活动。
活动反思:
在这一主题活动《我是大班哥哥姐姐》中,孩子对自己是大班小朋友非常自豪,通过四周的时间,孩子们适应了新的环境,他们自己动手,从构思、设计到操作,积极地参与了班级环境及活动区的布置,每一步都认真无比,他们把班级变成了自己的家,真正的成为了集体的主人。唤醒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审美意识。
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和规则,为了让幼儿能走进生活、了解标志,我们开展了“认识标”、“找标志”、“收集标志”和“制作标志”的活动。特别地,通过语言活动《小鼹鼠过生日》,幼儿既发展了语言能力,又进一步感知了标志在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也学会看标志出行。经过活动的开展,幼儿对它们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懂得了要按标志进行活动。特别是在制作标志的过程中,幼儿能根据实际情况,为我们的班级和幼儿园制定了许多的标志,如:不扔纸屑、不摘花、不乱叫等标志。可见,幼儿真的走进了生活,懂得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到学习活动中。
在学习性活动上,本学期我们创设了语言区(江南书斋)、美工区(巧手工坊)、科学区(快乐加油站)、益智区(江南棋社)、特色区(印染坊)等活动,美工区是这个主题的重点,为了让我们班的孩子们学会我们茶楼的操作,在美工区中我们投放了皱纹纸来制作茶叶,在活动中,我们示范了两种茶叶的制作过程,一种是简单的用皱纹纸搓揉成小球,一种向一个方向把皱纹纸条揉成纸条的方法,一开始,我以为成功率会很低,没有几个人会成功的,但没想到,基本上我们每个孩子都成功了,连平时的皮大王也能安安静静的坐在一边认真的操作。在益智区中,我们的重点是让孩子们了解区域的规则,以及让他们学习一些棋类的游戏规则。
在这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大班的幼儿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自信心,对于各种事情喜欢参与、创作,幼儿不断地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与他们一起共同参与,共同学习,既是活动的观察者、记录者,也是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通过不断地提供材料,变化空间,倾听幼儿、关注幼儿,使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愿我们有更多的活动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益的经验,使他们对童年充满快乐的回忆!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名称:京剧四大行当(大班)
活动目标:巩固幼儿对四大行当特征的了解,并能根据特征进行分类,激发幼儿对京剧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图片、黑板、京剧道具、磁带
活动环节: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猜猜他是谁
你们想玩游戏吗?
让我们能一下就猜出他是谁?
(教师小结)
2、现在老师要难点的来考考你们,行不行?
二、尝试分类巩固认识
1、你们认识他们吗?是谁,属于什么行当?
为什么?
2、后面桌子上有很多我们一起收集的照片,请你们把他送到他们的行当中去,不要送错哦。
(幼儿操作)
(1)纠错:看看都送得对吗?
(2)设疑、质疑——巩固知识
(那你们看了这些照片后有什么问题吗?)
3、总结:我们一起里来说说,原来生中还分成老生、小生、武生(旦、净、丑)
三、自主装扮表达表现
京剧里的`行当有那么多知识,在这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京剧中的道具,你想表演谁?等会儿请你们自己选择一样道具,你可以练练他的动作。
1、你想表演谁?
2、这是什么音乐呀?
(幼儿表演)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被人关心的幸福和关心别人的快乐,对人真诚、友善。
2、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布置"谁在关心我们"图片展览会,幼儿自制的小礼物,邀请儿童福利院的部分小朋友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1、感受他人的关心,体验被关心的`幸福
(1)提问:在家里谁最关心我们?他们是怎么做的?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提问:还有谁在关心我们?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2、参观"谁在关心我们"图片展览会
(1)同伴间互相说说谁在关心我们,他们是怎么做的?
(2)集体讨论:是谁在关心我们?他们是怎么做的?这么多人关心我们,我们心里觉得怎么样?
(3):有很多的人关心着我们,被人关心是很幸福的。
3、学习关心、帮助他人
(1)爸爸妈妈生病时,你是怎样关心他们的?
(2)小朋友走路摔跤了,你是怎样关心和帮助他的?
(3)你在关心、帮助别人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觉?
4、体验关心别人的快乐
(1)采访福利院小朋友,知道他们是需要关心的人。
(2)讨论:我们怎样关心福利院的小朋友?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3)幼儿向福利院的小朋友赠送自制的小礼物,并为他们表演节目。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做从瓶中取海绵球的实验,通过实验得出又快又好地取出全部球的办法,乐意探索取出全部小球最有效的方法。
2、演习在遇到危险时大家有序、不拥挤从室内撤离。
3、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救。
活动准备:
1、将30只海棉球分别用绳子系住塞进大的透明的瓶口很小的塑料桶内,绳子挂在瓶子外面。共四瓶,每瓶都有30只。
2、记录纸、笔。
3、秒表一只。
活动过程:
一、探索从瓶中最快地取出海棉球的办法。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今天为你们准备了什么?
幼:各种颜色的球;幼:大瓶子。
师:(拎起一根绳子从瓶中拉出一个球)来摸摸、捏捏这是什么球?
幼:海绵球吧!软软的。
师:是的,你们看这么大的海棉球。如果请你们把他们从瓶子里取出来,你们会怎么取吗?
(评析:在日常活动中,有意地为幼儿设置问题情境,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能有效地帮助幼儿把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幼:会,拎住绳子一拉。
幼:用手进去拿。
幼:把瓶子翻一个身倒出来……师:好,大家说的都有道理,让我们来试一试吧,现在我们把小朋友分成四组,每组有五个小朋友,比一比哪组先把球取出来。
1、幼儿探索怎样用最快地速度把瓶子里的海绵球全部取出来的办法。(老师计时)老师:“1、2、3开始……”
幼儿:“老师我们的球卡住了”
幼儿:“老师他们抢着拉球,我的球取不出来。”
老师:“想一想,这么多人一起拉行吗?该怎样取呢?“幼儿:“大家别抢了,一个一个取”。
……幼儿:“老师我们全部取出来了!”
老师报各组取出球所用的时间:“第四组一分十二秒,第三组一分二十秒,第一组一分二十三秒,第二组两分钟”
每组先后都取出了球。
2、请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组速度快些,有的组速度慢些?介绍一下每组十怎么取球的、
教师通过组织幼儿玩从瓶子里取球的实验获得的信息,引导幼儿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并指导他们在观察现象中产生疑问,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这就是探究学习的源泉。
第一组组幼儿:“我们一开始大家都用力往外拉球,结果卡住了出不来,大家都不让别人,就慢了。”
第二组幼儿:“我们拉不出来就把瓶子口朝下往外倒,球一起挤在瓶口倒不出来,后来就让韶涵一个人拿,就一个一个全拿出来啦。”
第三组幼儿:“我们的球也是跟第一组一样被卡住了,后来我们喊谁的名字谁就往外拉,就全拉出来了。”
第四组幼儿:“我们卡住后,就是拿不出,后来我们一个一个转着拿,很快就拿出来了。”
3、分析得出怎样取球更快些:一个一个拿球,不争抢。
二、验证这个办法的可行性。
1、每一组将球再次装入瓶子后,用刚才的好办法试验一下。
老师再次报告各组取出球所用的时间:“第四组三十秒,第二组三十六秒,第三组四十秒,第一组四十四秒。”
2、老师分别请最快地一组合最慢的一组分析了原因。
最快的一组:“我们是一个接一个地转圈拉,大家眼睛都看好什么时候该拉,不浪费时间。”
最慢的一组:“我们也是一个一个地拉球,但没有顺序,有时会有人不知道拉就会停一会儿。”
:噢,大家合作取球时不能停顿,知道什么时候该自己拉了,要飞快地拉出来,否则会影响比赛的时间。按一个方向有顺序地拿是一个很好的注意。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能够持久、深入地进行探索。但是探索与发现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只有保证足够的时间,孩子门才能充分地尝试、验证、发现,得己初步的结论,也才能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有话可说。老师突破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幼儿有充分的探索时间,使幼儿的探究活动不流于形式。)三、(看录像:学生一起拥向教室门口逃生的片段)讨论怎样做就能逃出更多的学生?
教师:“小朋友,我们一一段录像,边看边想他们怎样做就能逃出更多的学生?”
幼儿:“他们不能一起挤在门口,这样很难挤出去,就像刚才我们拿球一样,如果他们一个一个快速地跑出去就会有更多人出来。”
幼儿:“他们应该排好队一接着一个不停地往外跑就会多一些。”
教师:“对,就像刚才我们取球一样,大家都想先出去,谁也出不去,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个接一个有秩序地跑出去。”
评析:教师适时补充“地震中逃生”的视频,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镇定、有序在逃生时是多么重要。
大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指导树木对环境的益处。
2、尝试与父母一同进行种植活动,了解粗浅的种植知识。
3、感受大自然、周围环境的美好。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1、与本地区的公园、绿化部门联系,确定种植地点、种植内容。
2、与园林部门的专业人员联系,请他们在种植过程中指导幼儿及家长。
3、幼儿设计好种植树牌(参照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及家长来到种树地点。
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种树活动和注意事项。
幼儿交流、讨论。
2、幼儿与家长共同进行种树的准备。
引导幼儿集体念一首关于种树的诗歌。
家长和幼儿与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了解种植知识和注意事项。
幼儿与家长一同领取树苗、工具。
3、幼儿与家长一起种树。
幼儿与家长互相配合种树:摆放树苗-填土-浇水。
幼儿将自己制作的植树牌在小树上。
幼儿和家长与小树合影留念。
幼儿相互参观同伴种植的小树。
活动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就是考虑小班孩子对小动物会非常感兴趣,仿变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只要孩子们感兴趣、爱说就可以成功。因此我想尽量形式多样化一些、有趣一些抓住孩子们的兴趣,这点我想做到了。课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我把:“欢欢喜喜”临时给改成了“乐呵呵”,更易于孩子接受,让我知道了其实没必要非让老师的来,叫声如果改成孩子们喜欢的三次,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下面我来说说我的'课:
优点:1,形式多样化,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图片准备充分,吸引幼儿。
2,层次性不错,由易到难。结尾运用歌曲孩子们喜欢,而且新颖结束自然。
缺点:1,孩子们说的过少,应让孩子们仿编的时间应多一些,多给他们说的机会。
2,仿编时形式单一,可以增加一些趣味的形式,如把孩子们感兴趣的歌曲录下来边唱边学习孩子们更加感兴趣效果会更好。
【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教案:老少同乐_大班社会教案07-06
大班社会教案:美丽的家乡_大班社会教案07-06
大班社会教案:各行各业_大班社会教案07-06
大班社会教案01-02
大班社会小雪教案12-01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01-24
大班社会《龙》教案02-22
【经典】大班社会教案07-30
[经典]大班社会教案07-22
(精选)大班社会教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