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选]中班科学教案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探索得知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能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大胆的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气球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大小不一的瓶子若干,气球若干。
2.幼儿记录纸6份,哭脸娃娃和笑脸娃娃若干,记号笔。
重点难点:1.通过猜测.探索知道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发现问题,能大胆探索记录。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气球,激发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 二. 基本活动
1.教师请两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吹气球并将吹大的气球固定住,然后进行提问。 教师小结:吹气球时要嘴巴贴住气球口用力吹才能吹得大大的。
一.教师以探索闯关的形式出示小瓶子,将气球塞进瓶子中并让幼儿记录猜测。
师:气球装进瓶子里还能吹得大大的吗?幼:幼儿回答 教师出示记录纸并介绍(?代表猜想,“小手”代表实验操。)
教师让幼儿在猜栏做好自己的猜测记录。 2.拿出材料让幼儿操作实验并在“小手”栏,记录实验结果。
3.师幼讨论。
4.教师小结:原来,光靠猜测不一定正确,还要动手操作实验才能得出结论。
二. 探索用大小不一的种瓶子吹气球。
1.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猜一猜试一试。 师:原先能吹大的气球能吹大,为什么现在不行了呢?
幼:幼儿自主回答
2.幼儿先记录猜测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表格,教师指导。
3.师幼讨论,教师请几个幼儿说一说他的出来的结论。 教师小结:原来能不能吹瓶中的气球与瓶子的大小也没有?关系。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三. 幼儿再次探索,寻求成功的秘密。
1.激发幼儿成功的欲望 师:我们两次的实验结果怎么样?都没有成功是不是,现在你们是不是很失望,别急老师这里有个好办法。
2.出示幼儿表情贴纸,交代要求。 实验要求:
1每个瓶子都要试一试。
2认真做好记录3如果成功了别忘了找一找瓶子宝宝身上的秘密,并贴上相应的表情。
3.幼儿实验操作,教师指导。
4.师幼讨论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幼:幼儿自主回答。
教师小结:原来瓶子的身上有洞就可以把气球吹大。
三.结束部分
1. 总结实验结果,提升经验。 引导幼儿自由说说其中的原因,教师总结科学经验。
师:为什么气球放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起来呢?请你们来说一说。
幼:自主回答。
2.教师总结: 师:原来,这里藏着一个科学道理呢!因为瓶子里装满了空气,吹气球的时候慢慢变大的气球就把瓶子里的空气从小洞里挤了出去,没有洞的瓶子里的空气排不出去,所以气球就吹不大。
四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用开小洞的方法成功地在瓶子里吹大了气球。仔细观察一下记录表我们还有那一栏没填?老师这里有一根吸管把它竖在瓶子里再吹气球,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我们一起回教室去实验吧!和客人老师再见,带幼儿走出教室。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实心的传话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响亮。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增强与同伴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的乐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体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游戏,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
难点: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实心的传话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响亮。
活动准备
1、空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2、实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3、拟人化的“小问号”符号一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根据兴趣玩空心纸棒
(二) 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三) 发现问题,和小问号交朋友
(四)玩传声筒,观察比较空心的与实心的不同之处,解决问题。(五) 游戏“长长的传声筒”,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玩的乐趣。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对探究过程与结果的表达和交流,孩子们由于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就乐于表达和交流。
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环境体现自由性。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比一比中自由探索, 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活动内容凸现生活性。活动中的内容都是来自幼儿生活中的内容。
3、活动过程呈现轻松性。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比较轻松,打破了以往的教于学的模式。
4、活动策略的多样性。
5、教师的角色转变。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来进入活动并开展活动的,感觉与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尝试着以孩子们的玩伴这一角色进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发现,让孩子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来提问。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和我走的很近,每个幼儿都愿意说、乐于说,而且效果较好。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有主动探究恐龙秘密的积极性,能用自己的方法大胆表达对恐龙的认识。
2、运用网络资源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外形特点等。
活动准备:
场景布置:有关恐龙的课件;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电脑博士要出个谜语来考考我们,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课件“史前大怪兽”谜语
师:这是什么呢?(恐龙)
师:就是恐龙。
师:今天邹老师带你们到恐龙家族的大观园去看一看,让我们一起看看都有哪些恐龙。
师:这些恐龙都有小秘密跟小朋友们说呢,我们来听听他们会告诉我们什么秘密呢?
师:还有三只恐龙也有秘密告诉我们,而且都说自己的'秘密是最特别的,我们来听听有什么特别的。
【出示课件】
师:这是什么恐龙?(剑龙)我们来听听它的秘密是什么?
四:恐龙知识窗
师:小朋友,你们像了解更多关于恐龙的秘密吗?(想)
请打开电脑,到恐龙知识窗去看看,你想看哪个就点击哪个。注意哦!点击里面的人或恐龙,他们会和你说话哦,仔细听。
(幼儿自由探索)
师:小朋友,你通过电脑博士都知道了哪些关于恐龙的秘密?
(幼儿举手自由回答)
五、恐龙的灭绝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恐龙师怎么死的吗?
(幼儿自由回答)
师:让电脑博士来告诉我们恐龙是怎么死的。
1、气候变动说
2、瘟疫流行说
3、大旱说
4、小行星撞地球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尝试自定分类标准,进行多角度的分类。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动物图片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对部分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有一定的了解。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自定分类标准
2、指导要点:指导幼儿进行多角度的分类,老师做简单的记录。
四、活动过程:
1、游戏:我喜欢的小动物园。(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每人一张)
2、请幼儿随意把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说说动物的名称和它们的外形特征。
(1)幼儿轮流进行讲述,教师可以适当补充。
3、引导幼儿自订分类标准,把上述的动物分类。(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只要幼儿言之有理便可。例如:可以按动物的生活环境、有没有毛、会不会飞等特征来分类。)
(1)教师小结,将话题导向分类环节。例如:这么多动物能生活在一起吗?为什么?该怎样分类呢?
(2)幼儿讨论分类标准。例如:可以按动物的生活环境、有没有毛、会不会飞等特征来分类。
(3)请幼儿按讨论后的标准进行分类,老师帮助幼儿划分分类区域,并为幼儿示范记录。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蝌蚪_中班科学教案07-01
中班科学教案11-14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3-10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30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7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5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5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2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