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教案(精)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按要求用四个词语合成句子,再根据句子的内容编故事。要求故事要完整而有趣。
过程与方法根据平时积累,利用小组合作优势,充分发挥想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抽签选词选句
教学难点:根据组合的句子编一个小故事
教具:两同类佳作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读、议、写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课前:同学们,你们会编故事吗?今天老师要教同学们编写简单的故事。
二、明确目标:引导学生解题
三、习作构思
1、学生再次读题目,进一步明确目标。
2、读完后想一想:由花你会联想到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你最喜欢哪一种?哪些景物联想最合情合理?
3、从这些景物中选取出你最熟悉的、最喜欢的一种,进行思维加工。
4、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入手来写,师指导。
四、资料共享
1、先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再分小组交流讨论
2、交流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材料,并对小组内同学的材料提出合理化建议,供其。
五、习作方法
1、联想要丰富而合理,语言要流畅,过渡要自然。
2、感受要真实自然,不能做作、捏造。
3、语言要生动、流畅,可适当采用拟人的方法,增加习作的可读性。
六、佳作赏析
重点关注:1、别人是如何展开想象的?2、别人的.感受是否真实、发自内心的?
七、开心练笔
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佳作的鉴赏、教师的点拨,着手写想象部分的精彩片断。
八、交流探究
1、学生以四人小组交流所的片断。
2、小组推荐写得好的学生在全班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花的勇气》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三幅画面:没有花的绿地,藏在草下的花,花的原野。作者的情感态度贯穿在三个画面之中,最终让我们感悟到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针对略读课文的学习方向,我大胆取舍,决定抓大放小,主要抓住两个画面(藏在草下的花,花的原野)展开,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来朗读,谈感受,体会作者的内心。当孩子们的感悟达不到深度时,我适时点拨,由物及人,让他们列举身边的事例,从闪光的`事迹中感受生命的真谛是勇气。本节课最大的一个亮点在于激发了孩子们阅读原作的兴趣。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在设计时,将原作贯穿课堂始终。从原作导课,先把孩子们引入到一片明媚的春光中,感受玫瑰花的灵性,感受作者精妙的文字产生的吸引力。在课堂上,又引导孩子们抓住关键的词语,如:“改天换地”、“拔地而起”等,再配以优美的图片,通过结合与对比,让孩子们体会如此美好的景致作者竟是用了如此有气魄的词语来描写,欣赏之余更让人惊叹。在结课时,又不失时机链接原作,激励孩子们走出课堂,阅读原作中另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感受不同的文字带给我们的不同感触。课下,我在深思,什么是语文课?最质朴的语文课是让孩子们走进文本,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亲近作者原作,拓展阅读空间,真正实现从文本中走出来,用文字去创作。这何尝不是语文课的最高境界呢?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
2.了解获得书的途径、如何将图书分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相关地点的照片,认字。
2.实践找书、为图书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会并掌握本课要求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厚薄大小不相同,世界万物都包容,只要你能打开看,增加知识力无穷。同学们你们猜它是什么?(书)
你们喜欢书吗?为什么?(生自由说)
请在课文48页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里有精彩的'世界。(知道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和重音。并背诵)
二、寻找有书的地方
你周末在哪里找到书呢?
学生自由说。
教师出示各个相关地方的图片,清晰地呈现地名,分别为学生介绍:新华书店、文化站、阅览室、报刊亭、图书馆等有书的地方。
三、查找图书报刊
有了这么多书,你想如何为你的书分类呢?
生自由说(大小、厚薄、新旧、童话和教科书……)
把书分类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整齐、方便找书等)
齐读:查找图书报刊(查找和寻找为近义词)
出示相关图片,为学生讲解 工具书、连环画、教科书、报纸、杂志等各类图书。
四、词语巩固
通过看照片,学生已经基本会读本课生字词,给词语带上拼音,多形式地让学生巩固、朗读这些词语。
五、字形分析
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对要求会认读的字做字形分析,如部首、结构、组词等。
六、指导写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教学重难点、关键】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很喜欢了鸟儿吧!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一个到处是鸟的小岛。
2.板书课题。复习“岛”,生齐书空。
3.齐读课题。
4.二、初读。
1.看图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鸟岛的景象。
2.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并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Pijiezhuchaoyu
4.(出示)海西皮解冻筑巢安家养育
miyushenshilei
密密麻麻玉白色伸手拾到人类
(1)自渎词语。
(2)正音。
“筑、巢、伸、拾”:都是翘舌音。
“育、玉”:都是整体认读音节,韵母是U。
“类”是边音。
(3)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5.生字带入课文中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密”与“蜜”:自学课后笔顺表,自己描红。
2.指导写字。
“育”:上宽下窄。
“类”:上窄下宽。
“挨、伸、玩、拾”:左窄右宽。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
Shenshouluxurenleiyangyu
()()()()
niaodaojiedongzhuchaoanjia
()()()()
二.选字填空。
密蜜
()蜂()林()码甜()秘()()()麻麻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最”造句。
3.积累词汇,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4.图文对照,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爱鸟、护鸟。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密密麻麻、建筑、人类、伸手、养育。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读第1自然段。
(2)你读动了什么?
(3)“闻名中外”可以换什么词?(中外闻名、世界有名——)
(4)用赞叹的语气读第1自然段。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己轻读第2自然段。
(2)这个自然,《18、鸟岛》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给要查字典的字,确定音序和部首;能用组词的方法,辨析形近字。
2、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词语。
3、能照样子,改写句子(前置表示时间、地点和词语)。
4、能独立阅读短文,用归并意思相近的自然段的方法给短文分段。
二、教学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能给要查字典的字,确定音序和部首;能用组词的方法,辨析形近字。
2、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词语。
教学过程:
1、用两种方法查字典。
2、比一比,再组词。
(1)逐组比较字的音、形、义。
(2)找规律:形声字,不能读“半边字”。
(3)完成。
3、读拼音,写汉字。
4、比较句子。
(1)各自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2)计论“总爱”加在“坐”字前的作用,“不时”加在“发出”和“阵阵”加在“喝彩声”前的作用。
(3)对比朗读。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能照样子,改写句子(前置表示时间、地点和词语)。
2、能独立阅读短文,用归并意思相近的`自然段的方法给短文分段。
教学过程:
1、改写句子。
(1)试做。
(2)校对,将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前置,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2、照样子写句子。
(1)读懂例句的意思。
带点词的前面讲什么,后面讲什么,整个句子是怎样构成的。
谁用什么赞美什么。
谁一面干什么,一面干什么。
(2)分别用两个句式口头造句。
(3)完成书面作业。
3、短文阅读。
(1)通读全文,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张帆提醒大家要节约用水的故事。
(2)将6个自然段归并成两段。
短文写了张帆在“节约用水”上做了哪两件事?
按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分段。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2个“恼、啥”,运用自己认为合适的办法理解课文中的词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且试着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
3、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词句,了解故事的内容,体味诗的情趣和道理。
教学难点:抓住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试着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
教学准备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理解“苦恼”,揭示课题。
1、 板书:苦恼
1) 读词。
2) “苦恼”是什么意思?
3) 学习生字“恼”:与形近字“脑”进行辨析比较。
小结:带“忄”的字往往与心情有关。
4) 读好这个词语。同学们,你们有苦恼吗?说说自己的苦恼。
2、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班长,他也有个不小的苦恼。
补题:8、班长的苦恼
齐读课题(注意读好“苦恼“一词)。
3、 这位班长会有什么苦恼呢?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呢!让我们学习第八课,这是一首叙事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己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想:这首叙事诗中写到了哪些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 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正音。
3、 交流:
1) 这首叙事诗中写到了哪些人?
板书:“我” 同学们
大乔 小苗
2)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交流并板书:
裁决
“我” 同学们
袒护 同情
大乔 小苗
欺负
3) 根据板书的提示,简单地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 师引述课文大意,并小结:这分别是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深入学习,感受班长的“苦恼”。
1、 整件事因大乔而起,大乔是怎么欺负小苗的?自读第2节,圈出有关动词。
1) 读句并交流、板书:打 夺 绊
2) 大乔真是霸道!分男女生读好第2节。
3) 请用上这一连串动词,说说大乔是怎么欺负小苗的。
2、 大乔做得真过分,难怪同学们都同情小苗。读读课文,想象一下,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位同学,当时也在现场,见此情景,你会怎么说?
1) 请多位学生交流。
2) 这就叫“议论纷纷”。请你按提示,把刚才大家说的意思组织起来说一段话,行吗?
出示:
同学们见此情景议论纷纷,有的说:“ ”有的说:“ ”还有的说:“ ”大家叫叫嚷嚷地返回了学校,教室的屋顶也差点让喊声掀掉。
3、 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请班长来“裁决”。而班长是怎么想?又是怎么说的呢?默读课文,用直线和浪线分别划出班长所想、所说的内容,再这么说一说。
出示:
我憋了半天,直憋得满脸发烧,心想: 。考虑再三后,我说:“ ”
穿插学习:“啥”的意思就是——什么。读好这个生字,注意翘舌音,读出问的语气来。
小结:像这样经过再三考虑,而做出决定,就叫做——裁决。(读词)
4、引读课文第4、5节,想一想:为什么听到我的.决定后,整个屋子会突然变得静悄悄的?
(因为同学们都没想到作为一班之长,我竟然会袒护好朋友,作出不公正的决定,辜负了大家对我的信任。)
5、 现在,你明白班长的苦恼是什么了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到有关内容,并说一说。
出示:
结果,“我”苦恼极了: 。
1) 指读写班长苦恼的句子,并练习说话。
有关句子:“嘴皮子只轻轻动了一动,整个中队一起和我绝交。”
“从此同学们见了我总没个笑脸,出出进进身边只剩下影子大乔。”
练习说话:注意人称的转换,语言的流畅。
2) 联系刚才交流的内容,说说“绝交”是什么意思?
板书:同学们和自己绝交
3) 读好句子,读出班长的苦恼来。
6、 最后,请你试着把这些内容连起来说说,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啦!
课后,你可以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它的名字就叫做《班长的苦恼》。
四、总结全文,领悟道理。
1、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叙事诗。
2、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课文中这个班级的班长,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集体交流。
3、 总结:的确,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身为班长也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板书设计 附课堂板书:
8、班长的苦恼
(同学们与自己绝交)
裁决
“我” 同学们
袒护 同情
大乔 小苗
欺负
本课小结
1、本课作为学生自主阅读的课文,内容浅显明白,语言通俗易懂。
2、这是一首叙事诗,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很喜爱。教学时一气呵成
3、虽然整首诗没有直截了当地指出谁对谁错,但学生能从故事的结局和人物的感受中受到教育。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训练材料
一、比较组词。
恼( ) 裁( ) 憋( ) 交 ( )
脑( ) 载( ) 弊( ) 跤( )
二、改写诗歌。
请你以《班长的苦恼》为题,分起因、经过和结果,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一篇叙事作文。注意要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写具体。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大胆想象,提出自己的疑问,产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感受阅读儿童诗的乐趣。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蔚蓝的大海,金色的沙滩,阳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抚过沙滩。涨潮了,那翻滚的浪花给我们送来了小小的礼物。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小小的礼物是什么吗?——一个个可爱的小贝壳。此时此刻,一位小姑娘光着脚丫在沙滩上踏着欢快的步子拾贝壳,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课文里也来了许多小贝壳,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朋友与小贝壳之间在说些什么?(板书课题)
2、 小朋友们见过贝壳吗?它是什么样子的?(生回答,然后老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色各样的贝壳请学生欣赏。)
二、 初读课文,主动识字,感知课文大意。
1、 老师范读课文,然后再听录音。
2、 学生自由读文,勾画生字,多读几遍。
3、 把自己会认的生字自豪、大声地读给同桌的伙伴听。
4、 老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5、 做“捡贝壳”的生字游戏,识记生字新词,并组词。
6、 做“贴邮票”的游戏,进行认字组词练习。
三、 仔细读文,体会感情
1、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3、 文中的小姑娘到大海边玩,看到这些美丽的贝壳,她问了贝壳什么问题?贝壳又是怎么回答她的呢?(请在文中划出答案)
问:你的年纪不算大,为啥皱纹多又多?
答:那是条条录音带,录下大海一支歌。
4、 讨论:该怎样读上述两句话?(问话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句尾语调上扬;答要肯定而流露出大海的欢乐。)
5、 指名说说句子:“那是条条录音带,录下大海一支歌”的意思。“条条录音带”、“大海一支歌”实际指的是什么?
四、 巩固练习:我会填。
( )的贝壳 ( )的歌 ( )的故事
( )的大海 ( )的春天 ( )的柳树
五、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贝壳是美丽的,也是多彩的;大海是蔚蓝的,也是神秘的;那里有无尽的宝藏,正等着我们去开采呐。有机会同学们一定要到海边去看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后反思:《小贝壳》是一首儿童诗。诗人充满童心童趣,以饱满的感情大胆想象,以潮退后留下的小贝壳引发诗情,从小贝壳的“皱纹”上拾捡音符,采用天真而精辟的`问答式儿童语言:“你的年纪不算大,为啥皱纹多又多?”来表现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那是条条录音带,录下大海一支歌”拓宽了儿童学习的空间,唤起了儿童无限的遐想,引发了儿童对生活的关注。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读课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看见过的小贝壳的样子,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贝壳的知识,并出示小贝壳实物,以加深认识。其次创设课堂情境,感情朗读,以“看贝壳——问贝壳——议贝壳—演贝壳”的思路来组织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03-29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10-17
小学语文教案11-06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1-10
小学语文太阳的教案11-16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10-11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2-27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