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8 10:35:32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经典(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经典(6篇)

科学教案 篇1

  第一单元 我们都是科学家

  1.1科学是……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

  2、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科学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准备:

  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学生交流)

  (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学生复述故事。

  (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学是什么。

  (1)、教师讲解并演示活动方法,学生尝试操作。

  (2)、要求学生边做边观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4)、提问: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回答,若没有学生能说出来,教师作简单介绍)

  三、全课总结: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告诉我们科学究竟是什么吗?

  2、学生分组交流,并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想法。

  3、总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板书)

科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由两个活动组成,“欣赏建筑美”是基本活动,“调查建筑材料”是拓展活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先从建筑物自身的造型、图案、色彩、装饰、功能等方面欣赏建筑物的美,再从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及功能的协调性上来进一步欣赏建筑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建筑物的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多个方面研究同一件装饰材料的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体会出一些有关建筑的诗歌、散文中美的意境。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文学的语言描述某一建筑的特色。

  2.能举实例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建筑的美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对现有的装饰材料(如是否环保等)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欣赏建筑物的美。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欣赏建筑物的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具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课

  谈话:你注意过建筑物的造型和装饰吗?留意过公园长廊的雕刻和绘画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建筑物的美丽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欣赏建筑美

  1.课件出示一组美丽建筑的图片。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美吗?美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交谈;用词语、诗歌或散文来表示建筑物的.美。

  2.教师归纳

  归纳赞美建筑物美的方面:造型、色彩、装饰……

  3.课件出示一些赞美建筑物的诗,请学生分析这段文字是从哪个方面赞美建筑物的。

  (1)讨论:人们是怎样利用周围的环境或创设某种环境来体现建筑物的美?

  (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能不能为你所喜欢的建筑物写一首赞美的诗?

  学生写诗并朗诵。

  4.教师归纳

  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拓展活动:调查建筑装饰材料

  1.出示各种各样建筑物装饰材料。

  提问:这些建筑材料的图案、造型和颜色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前调查得到的一些资料,小组讨论:人们是怎么利用某种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

  课后调查:我们学校是利用哪些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怎样改进效果更好?

  板书设计

  第三课 美丽的建筑

  建筑物美的表现:

  (1)表现在自身造型和色彩上。

  (2)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名称:鱼儿游呀游

  二、活动目的:

  1、认识鱼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2、 学习部分和整体的配对。

  3、认读鱼字。

  4、幼儿喜欢集体游戏,体验其中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节奏卡、各种各样的鱼、鱼儿歌、大整块的鱼儿图板和部分图板。

  四、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师生互相问候,可采用视唱的形式。出示节奏卡,先与幼儿一起复习卡上生字并引出“鱼”字。按节奏卡打出节奏。

  (二 )中间部分

  (1)和幼儿一起到自然角观察鱼,请幼儿一边欣赏鱼儿游泳的姿态,一边描述鱼儿的外形特征,观察鱼儿是怎样睡觉、怎样吃东西,吃啥东西,并模仿鱼儿的游泳动作。

  (2)出示大的鱼儿图板,和部分鱼儿图板,并学习配对。

  (3)自编故事(边讲述边操作)—有一条美丽的小河,蓝蓝的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有光滑的鹅卵石、柔柔的水草,看,游来了一条漂亮的黄色鱼儿,一条鱼儿多孤单,它很寂寞。没关系,这时又游来了一条红色的鱼儿,“你好!美丽的.朋友。”“你好,咱们一起玩吧!”不多久,又有来了各种各样五彩斑斓的鱼儿,河水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开开心心的做了朋友。

  (三)结束部分

  “大家在一起是多开心快乐的一件事情,让我们一起听一段音乐吧!幼儿可以分组,按音乐做动作,做游戏。从而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老师,我爱您(幼儿园中班活动)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这种变化叫热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受冷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的实验效果

  2、制造一个简易的观察水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

  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课件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引导学生猜测

  1、出示一瓶水、饮料。

  上课前老师和大家说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想听吗?老师去买饮料,但我却发现所卖的瓶装饮料没有装得满满的(课件),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想知道是为什么吗?

  2.学生猜测。

  (二)清楚的观察水受热或遇冷后体积的变化

  冷热会对液体有影响吗?要想知道这个答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找出答案。

  师出示同样的两套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杯热水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

  1.师:通过气球皮鼓起来的程度,我们无法判断着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材料烧杯、烧瓶、玻璃细管、胶塞。

  请同学们小组内研究讨论一下,怎样把这些实验材料组装成实验装置?

  学生小组研究讨论后并试验组装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师问:细玻璃管起到作用 ?红墨水能发挥什么作用?可不可以不用?小组讨论。

  4.交流讨论结果。

  5.提出实验要求:(1)小组内要有分工合作(2)仔细观察水柱是怎么变化的(3)作好记录(4)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6.教师巡视指导

  7.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问:液面是怎样变化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细玻璃管里液先慢慢上升,后快速上升,再慢慢上升,然后停止上升,最后慢慢下降 ,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通过实验我们大家知道了什么?

  8.那么水受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

  9.组织学生汇报

  10.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三)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

  1.师:除了水你还知道那些液体?你们自己带来了什么液体。

  用同样的方法,看看你们自己带来的液体是不是和水有一样的性质。

  2.小组汇报实验情况:是用什么液体?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3.归纳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许多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4.小结:像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饮料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四)总结

  1.现在谁来和大家说说瓶装的液体为什么都没有装满呢?

  2.请大家看看这瓶红茶和水,为什么红茶比水留空的空间更多呢?

  像生活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细细想来,还真的有怎么多科学道理。生活中的科学真是随处可见呀。希望大家在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也能想今天一样认真思考,积极动手,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科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块内容,风向和风速。学生在此之前,刚刚学习了温度和气温,并且能够做简单的天气日历,在日历里就需要学生描述风向和风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天气情况,掌握风向和风速的知识。

  教学目标

  1.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学生自制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3.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策略和手段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能有效地掌握风向。再加上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教师:风向图,小风旗,指南针,电吹风,多媒体课件。

  学生:1根粗吸管、1根细吸管、1个盒子(用来存放实验器材,盒盖上帖好一张白纸)、1根大头针、窄透明胶带、剪刀;1张长约20厘米,宽约1厘米的纸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出示一幅图画:上面有国旗,柳条,炊烟,扬起的灰尘,随风飘动的红领巾和衣角等)

  师:小朋友,请仔细观察这一幅画,找一找风的`踪迹?

  生:树叶在动、灰尘扬起来了……

  生:旗杆上的红旗飘了起来。

  (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能很容易找到画中的风,就能很顺利的导入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上来。)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小能手。一下子就发现了风,因为风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风。(出示课题:风向和风速)

  二、说一说风,画一画风向图

  师:有谁能说说图中的红旗是往什么方向飘的?

  生:(学生观察图画,说出方向:西)

  师:为什么说是向西飘?(通过这个问题,为等会实际测量风向做一个简单的铺垫。)

  生:早上太阳升起来啦,而旗的方向正好相反。

  师:真不错,你还知道有哪些方向?

  生:东、南、西北……(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课堂的气氛相对活跃了一点。)

  师:我们同学们说的这些,其实也就是风向呀。(多媒体出示风向图),我们大家一起来认一认这八个方向,读一读。

  生:东,东南……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风向图。让学生对风向图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师:一般我们在画风向图的时候,总是将北方画在上面,这叫“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同学们也来照着画一画好吗?

  (学生动手在纸上画出风向图。这个风向图在等会的风向标中,还将用到。)

  三、游戏激趣,动手制作风向标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好玩的东西,想玩吗?

  实物投影,出示风向图和风向标。(特意在旁边放一个指南针)

  师:这个装置叫风向标,是用来测定风向的工具。风向就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这个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首先要用指南针来确定一下方向是否正确。(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风向,和一些注意点,然后通过游戏,加深对风向的认识和理解。)

  开始游戏:老师从不同的方向用电吹风朝着风向标吹风,让学生说出是从什么方向吹过来的风。从而明白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也就是风向。(通过这游戏,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风向标的指示作用,从而加深对风向的理解。)

  师:同学们觉得这个好玩吗?想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玩吗?

  生:想。

  师:接下来,老师就教大家怎么来做这个风向标,可要瞧仔细喽。

  (游戏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然后教师动手拆风向标,边拆边说明制作要点,这样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又能很好的把握制作要领,便于学生顺利制作风向标。)

  师:同学们看清楚是怎么做的了吗?那就让我们来比一比,哪一个小朋友能先把风向标做好。

  (学生动手做风向标,教师巡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学习劲头很高,学习的氛围很浓厚。教师要巡视,以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同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风向标。)

  四、质疑讨论,研究测量要点:

  师:我们现在手头上都有了方向标,那我们能在教室里测风向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学生还是能说出原因:教室里没有风,或风太小。)

  师:那我要请小朋友来说说,我们在测风向时,该注意些什么?

  生:到比较空旷的地方。

  生:要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要求学生踊跃发言,形成一个大致的要求,为今后实际测量打下了基础。)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通过实验,对重力现象产生好奇与思考。

  2.发现弹簧的粗细长短与小球下滑的速度有关系。

  3.使动手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在操作中得到提高。

  活动准备:

  1. 做好的旋转彩球玩具。

  2. 幼儿操作材料:长铜丝、短铜丝若干,粗细不同的圆铅笔、吸管、小棒等若干,圆形彩纸片若干,浆糊、抹布,橡皮泥,别针。

  活动内容:

  1. 演示彩球玩具,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演示玩具,请幼儿观察现象。

  (2)介绍玩具的构造。

  ①教师:这个玩具有几个部分组成的呢?

  ②示范弹簧的制作方法。

  2. 请幼儿来制作玩具。

  (1)幼儿尝试自己制作旋转彩球玩具,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玩一玩自己制作的玩具。

  (3)交流制作经验。

  教师:

  ①你是怎样做旋转彩球的?你的彩球能滑下来吗?怎样滑下来的?

  ②师生共同小结。

  3.讨论:为什么彩球下滑转动快慢不一样。

  (1)比一比:谁的小球转得快?

  (2)想一想:为什么彩球转的快慢不一样呢?

  弹簧粗的转得快还是弹簧细的转得快?

  (3)小结:原来有的小朋友他绕的弹簧比较细,所以彩球转的快;有的小朋友绕的弹簧粗,所以彩球转的慢些。

  4.怎样使彩球转得快些。

  (1)猜一猜:不改变弹簧的粗细能不能让彩球转得快些?

  (2)幼儿尝试,教师做必要的提醒和指导。

  (3)小结:

  活动延伸:

  1.将材料投放在科学角,供幼儿平时操作。提供橡皮泥,鼓励幼儿尝试将纸球换成橡皮泥,改变两边橡皮泥的重量,观察其下滑速度的变化。

  2.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重力与速度变化的现象。

  活动建议:

  1.长短铜丝应分别为两种规格,利于

  幼儿对比。

  2.铜丝应软些,便于幼儿操作。

  3.活动周期为2课时;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兴趣小组、家庭等均可开展此项活动。

  相关知识:

  1.玩具原理及制作方法:

  在本玩具中,重力可以分解成为对铜丝的压力和下滑力,把螺旋弹簧拉长,重力中的下滑力变大,所以“彩球”旋转的速度就变快了,同理,弹簧变细了,重力中的下滑力也变大了,所以速度同样变快了。

  取一根长约50厘米的16号铁丝。铁丝一端留出5厘米后,在圆铅笔上绕10余圈,铅笔脱出后做成弹簧,然后再将弹簧拉长。

  取l根长约20厘米的18号或加号铁丝,中间交叉留出1个圆环,铁丝的2个顶端弯个直角小钩。用彩色粘纸或白纸涂上颜色,剪4个“圆球”,粘贴在铁丝两端的小钩上。将贴有彩色“圆球”的铁丝中间圆环,套入螺旋弹簧顶端,“彩球”沿螺旋铁丝,旋转下落。

  2.重力、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任意两个物体或两个粒子间的与其质量乘积相关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简称引力,有时也称重力。在地球物理学中习惯把地球重力加速度称为地球重力,其单位厘米/秒2称伽(Gal,为纪念伽利略而命名)。

《科学教案经典(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经典)07-26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经典)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精选]科学教案08-04

科学教案(精选)07-31

科学教案【精选】08-09

科学教案经典(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经典(6篇)

科学教案 篇1

  第一单元 我们都是科学家

  1.1科学是……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

  2、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科学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准备:

  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学生交流)

  (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学生复述故事。

  (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学是什么。

  (1)、教师讲解并演示活动方法,学生尝试操作。

  (2)、要求学生边做边观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4)、提问: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回答,若没有学生能说出来,教师作简单介绍)

  三、全课总结: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告诉我们科学究竟是什么吗?

  2、学生分组交流,并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想法。

  3、总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板书)

科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由两个活动组成,“欣赏建筑美”是基本活动,“调查建筑材料”是拓展活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先从建筑物自身的造型、图案、色彩、装饰、功能等方面欣赏建筑物的美,再从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及功能的协调性上来进一步欣赏建筑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建筑物的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多个方面研究同一件装饰材料的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体会出一些有关建筑的诗歌、散文中美的意境。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文学的语言描述某一建筑的特色。

  2.能举实例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建筑的美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对现有的装饰材料(如是否环保等)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欣赏建筑物的美。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欣赏建筑物的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具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课

  谈话:你注意过建筑物的造型和装饰吗?留意过公园长廊的雕刻和绘画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建筑物的美丽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欣赏建筑美

  1.课件出示一组美丽建筑的图片。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美吗?美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交谈;用词语、诗歌或散文来表示建筑物的.美。

  2.教师归纳

  归纳赞美建筑物美的方面:造型、色彩、装饰……

  3.课件出示一些赞美建筑物的诗,请学生分析这段文字是从哪个方面赞美建筑物的。

  (1)讨论:人们是怎样利用周围的环境或创设某种环境来体现建筑物的美?

  (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能不能为你所喜欢的建筑物写一首赞美的诗?

  学生写诗并朗诵。

  4.教师归纳

  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拓展活动:调查建筑装饰材料

  1.出示各种各样建筑物装饰材料。

  提问:这些建筑材料的图案、造型和颜色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前调查得到的一些资料,小组讨论:人们是怎么利用某种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

  课后调查:我们学校是利用哪些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怎样改进效果更好?

  板书设计

  第三课 美丽的建筑

  建筑物美的表现:

  (1)表现在自身造型和色彩上。

  (2)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名称:鱼儿游呀游

  二、活动目的:

  1、认识鱼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2、 学习部分和整体的配对。

  3、认读鱼字。

  4、幼儿喜欢集体游戏,体验其中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节奏卡、各种各样的鱼、鱼儿歌、大整块的鱼儿图板和部分图板。

  四、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师生互相问候,可采用视唱的形式。出示节奏卡,先与幼儿一起复习卡上生字并引出“鱼”字。按节奏卡打出节奏。

  (二 )中间部分

  (1)和幼儿一起到自然角观察鱼,请幼儿一边欣赏鱼儿游泳的姿态,一边描述鱼儿的外形特征,观察鱼儿是怎样睡觉、怎样吃东西,吃啥东西,并模仿鱼儿的游泳动作。

  (2)出示大的鱼儿图板,和部分鱼儿图板,并学习配对。

  (3)自编故事(边讲述边操作)—有一条美丽的小河,蓝蓝的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有光滑的鹅卵石、柔柔的水草,看,游来了一条漂亮的黄色鱼儿,一条鱼儿多孤单,它很寂寞。没关系,这时又游来了一条红色的鱼儿,“你好!美丽的.朋友。”“你好,咱们一起玩吧!”不多久,又有来了各种各样五彩斑斓的鱼儿,河水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开开心心的做了朋友。

  (三)结束部分

  “大家在一起是多开心快乐的一件事情,让我们一起听一段音乐吧!幼儿可以分组,按音乐做动作,做游戏。从而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老师,我爱您(幼儿园中班活动)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这种变化叫热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受冷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的实验效果

  2、制造一个简易的观察水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

  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课件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引导学生猜测

  1、出示一瓶水、饮料。

  上课前老师和大家说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想听吗?老师去买饮料,但我却发现所卖的瓶装饮料没有装得满满的(课件),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想知道是为什么吗?

  2.学生猜测。

  (二)清楚的观察水受热或遇冷后体积的变化

  冷热会对液体有影响吗?要想知道这个答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找出答案。

  师出示同样的两套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杯热水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

  1.师:通过气球皮鼓起来的程度,我们无法判断着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材料烧杯、烧瓶、玻璃细管、胶塞。

  请同学们小组内研究讨论一下,怎样把这些实验材料组装成实验装置?

  学生小组研究讨论后并试验组装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师问:细玻璃管起到作用 ?红墨水能发挥什么作用?可不可以不用?小组讨论。

  4.交流讨论结果。

  5.提出实验要求:(1)小组内要有分工合作(2)仔细观察水柱是怎么变化的(3)作好记录(4)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6.教师巡视指导

  7.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问:液面是怎样变化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细玻璃管里液先慢慢上升,后快速上升,再慢慢上升,然后停止上升,最后慢慢下降 ,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通过实验我们大家知道了什么?

  8.那么水受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

  9.组织学生汇报

  10.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三)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

  1.师:除了水你还知道那些液体?你们自己带来了什么液体。

  用同样的方法,看看你们自己带来的液体是不是和水有一样的性质。

  2.小组汇报实验情况:是用什么液体?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3.归纳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许多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4.小结:像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饮料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四)总结

  1.现在谁来和大家说说瓶装的液体为什么都没有装满呢?

  2.请大家看看这瓶红茶和水,为什么红茶比水留空的空间更多呢?

  像生活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细细想来,还真的有怎么多科学道理。生活中的科学真是随处可见呀。希望大家在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也能想今天一样认真思考,积极动手,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科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块内容,风向和风速。学生在此之前,刚刚学习了温度和气温,并且能够做简单的天气日历,在日历里就需要学生描述风向和风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天气情况,掌握风向和风速的知识。

  教学目标

  1.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学生自制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3.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策略和手段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能有效地掌握风向。再加上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教师:风向图,小风旗,指南针,电吹风,多媒体课件。

  学生:1根粗吸管、1根细吸管、1个盒子(用来存放实验器材,盒盖上帖好一张白纸)、1根大头针、窄透明胶带、剪刀;1张长约20厘米,宽约1厘米的纸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出示一幅图画:上面有国旗,柳条,炊烟,扬起的灰尘,随风飘动的红领巾和衣角等)

  师:小朋友,请仔细观察这一幅画,找一找风的`踪迹?

  生:树叶在动、灰尘扬起来了……

  生:旗杆上的红旗飘了起来。

  (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能很容易找到画中的风,就能很顺利的导入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上来。)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小能手。一下子就发现了风,因为风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风。(出示课题:风向和风速)

  二、说一说风,画一画风向图

  师:有谁能说说图中的红旗是往什么方向飘的?

  生:(学生观察图画,说出方向:西)

  师:为什么说是向西飘?(通过这个问题,为等会实际测量风向做一个简单的铺垫。)

  生:早上太阳升起来啦,而旗的方向正好相反。

  师:真不错,你还知道有哪些方向?

  生:东、南、西北……(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课堂的气氛相对活跃了一点。)

  师:我们同学们说的这些,其实也就是风向呀。(多媒体出示风向图),我们大家一起来认一认这八个方向,读一读。

  生:东,东南……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风向图。让学生对风向图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师:一般我们在画风向图的时候,总是将北方画在上面,这叫“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同学们也来照着画一画好吗?

  (学生动手在纸上画出风向图。这个风向图在等会的风向标中,还将用到。)

  三、游戏激趣,动手制作风向标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好玩的东西,想玩吗?

  实物投影,出示风向图和风向标。(特意在旁边放一个指南针)

  师:这个装置叫风向标,是用来测定风向的工具。风向就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这个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首先要用指南针来确定一下方向是否正确。(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风向,和一些注意点,然后通过游戏,加深对风向的认识和理解。)

  开始游戏:老师从不同的方向用电吹风朝着风向标吹风,让学生说出是从什么方向吹过来的风。从而明白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也就是风向。(通过这游戏,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风向标的指示作用,从而加深对风向的理解。)

  师:同学们觉得这个好玩吗?想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玩吗?

  生:想。

  师:接下来,老师就教大家怎么来做这个风向标,可要瞧仔细喽。

  (游戏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然后教师动手拆风向标,边拆边说明制作要点,这样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又能很好的把握制作要领,便于学生顺利制作风向标。)

  师:同学们看清楚是怎么做的了吗?那就让我们来比一比,哪一个小朋友能先把风向标做好。

  (学生动手做风向标,教师巡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学习劲头很高,学习的氛围很浓厚。教师要巡视,以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同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风向标。)

  四、质疑讨论,研究测量要点:

  师:我们现在手头上都有了方向标,那我们能在教室里测风向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学生还是能说出原因:教室里没有风,或风太小。)

  师:那我要请小朋友来说说,我们在测风向时,该注意些什么?

  生:到比较空旷的地方。

  生:要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要求学生踊跃发言,形成一个大致的要求,为今后实际测量打下了基础。)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通过实验,对重力现象产生好奇与思考。

  2.发现弹簧的粗细长短与小球下滑的速度有关系。

  3.使动手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在操作中得到提高。

  活动准备:

  1. 做好的旋转彩球玩具。

  2. 幼儿操作材料:长铜丝、短铜丝若干,粗细不同的圆铅笔、吸管、小棒等若干,圆形彩纸片若干,浆糊、抹布,橡皮泥,别针。

  活动内容:

  1. 演示彩球玩具,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演示玩具,请幼儿观察现象。

  (2)介绍玩具的构造。

  ①教师:这个玩具有几个部分组成的呢?

  ②示范弹簧的制作方法。

  2. 请幼儿来制作玩具。

  (1)幼儿尝试自己制作旋转彩球玩具,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玩一玩自己制作的玩具。

  (3)交流制作经验。

  教师:

  ①你是怎样做旋转彩球的?你的彩球能滑下来吗?怎样滑下来的?

  ②师生共同小结。

  3.讨论:为什么彩球下滑转动快慢不一样。

  (1)比一比:谁的小球转得快?

  (2)想一想:为什么彩球转的快慢不一样呢?

  弹簧粗的转得快还是弹簧细的转得快?

  (3)小结:原来有的小朋友他绕的弹簧比较细,所以彩球转的快;有的小朋友绕的弹簧粗,所以彩球转的慢些。

  4.怎样使彩球转得快些。

  (1)猜一猜:不改变弹簧的粗细能不能让彩球转得快些?

  (2)幼儿尝试,教师做必要的提醒和指导。

  (3)小结:

  活动延伸:

  1.将材料投放在科学角,供幼儿平时操作。提供橡皮泥,鼓励幼儿尝试将纸球换成橡皮泥,改变两边橡皮泥的重量,观察其下滑速度的变化。

  2.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重力与速度变化的现象。

  活动建议:

  1.长短铜丝应分别为两种规格,利于

  幼儿对比。

  2.铜丝应软些,便于幼儿操作。

  3.活动周期为2课时;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兴趣小组、家庭等均可开展此项活动。

  相关知识:

  1.玩具原理及制作方法:

  在本玩具中,重力可以分解成为对铜丝的压力和下滑力,把螺旋弹簧拉长,重力中的下滑力变大,所以“彩球”旋转的速度就变快了,同理,弹簧变细了,重力中的下滑力也变大了,所以速度同样变快了。

  取一根长约50厘米的16号铁丝。铁丝一端留出5厘米后,在圆铅笔上绕10余圈,铅笔脱出后做成弹簧,然后再将弹簧拉长。

  取l根长约20厘米的18号或加号铁丝,中间交叉留出1个圆环,铁丝的2个顶端弯个直角小钩。用彩色粘纸或白纸涂上颜色,剪4个“圆球”,粘贴在铁丝两端的小钩上。将贴有彩色“圆球”的铁丝中间圆环,套入螺旋弹簧顶端,“彩球”沿螺旋铁丝,旋转下落。

  2.重力、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任意两个物体或两个粒子间的与其质量乘积相关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简称引力,有时也称重力。在地球物理学中习惯把地球重力加速度称为地球重力,其单位厘米/秒2称伽(Gal,为纪念伽利略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