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教案经典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整理、缠绕卷筒纸。
2.感知卷筒纸的特性,思考缠绕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抽了芯的卷筒纸、胶带若干。
2.设置场景:将已抽芯的卷筒纸事先散放在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怎么办
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活动场地,引导幼儿看看场地上怎么了。
2.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怎么才能把这些纸收拾得整整齐齐?
3.幼儿自由结伴整理,教师观察、指导幼儿收卷筒纸。
(二)我会绕
1.幼儿将绕好的'卷筒纸放在桌上进行展示,并引导幼儿讲讲自己刚才是怎么收拾的。
2.评比:你觉得哪个卷筒纸收得最好?好在什么地方?
3.为什么我们买来的卷筒纸当中都有一个纸筒?
(三)绕绕卷卷
1.用卷筒纸把你的朋友的手或脚裹起来,一点儿也不能露出来。
2.幼儿自由结伴,分角色进行缠绕练习或将动物玩具用卷筒纸包裹起来。
中班教案 篇2
韵律活动向来是深受幼儿喜欢的,在音乐活动《挪威舞曲》中,小树和小精灵的动作迁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通过多种感官在动静交替中进行教学,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小孩子生性好动,游戏就像是他们的伙伴。借着这一点,我把创编小树和小精灵的动作放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并把此重点贯穿在游戏一《小树变森林》和游戏二《小小魔法棒》中,以故事进行衔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注意力高度集中,整个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了创造性表演。虽然在活动中我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幼儿也基本掌握了活动内容,但还是存在这许多不足之处。
一、导入过长中班音乐教案及反思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将重难点贯穿在两个游戏中重点教学,随之引出音乐。这一环节需要个别幼儿创编动作,以及集体进行创编,而且幼儿一直要在活动场地中间与座位上来回流动,导致开始部分过长。而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音乐欣赏在活动进行了十分钟后才出现。如果在进行游戏时将ABA结构的两段音乐于游戏想结合,效果会更佳。
二、有对象进行集体创编
韵律活动有独自一人进行表演的,也有合作进行表演的。音乐《挪威舞曲》是ABA结构的,韵律动作分别为小树、小精灵与小树、小树。在第一段小树变成大森林的动作创编中,幼儿独自进行创编,教师给予鼓励与表扬。而第二段小精灵与小树相亲相爱的动作创编中,幼儿都在创编小精灵的动作,而教师比较牵强的把幼儿做的动作形容成大树,并引导两名幼儿进行小精灵与大树的`合作表演。导致其余在创编小精灵动作的幼儿无事可作。如果教师在进行第二段音乐的动作创编时,手持小精灵与大树的图片,先与幼儿交流创编小精灵和大树的动作,再让幼儿以椅子为对象进行表演,既让活动有了很好的秩序,又拓展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发展其想象力与创造性。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合作演奏,学会倾听、评价别人的演奏。
2、能感受乐曲ABA的结构特点,能拍准乐曲的节奏,感受民族乐曲的特点和欢快的情绪。
3、能根据乐曲的节奏方式设计配器方案,并能使用乐器看图谱、指挥演奏。
活动准备:
乐器铃鼓、碰铃、响板、沙锤每位幼儿一件;节奏图谱;音乐磁带;活动前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活动建议:
1、欣赏乐曲《小看戏》,感受民族乐曲的特点和欢快的.情绪。
2、幼儿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示节奏。
3、看图谱拍出节奏型,用身体动作表示。
4、幼儿根据节奏型选择配器。
引导幼儿用试一试的方法配器,老师将乐器标记贴在图谱上。
5、幼儿看图谱,使用乐器演奏乐曲。
6、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看指挥演奏。
每位幼儿每件乐器都演奏一次。引导幼儿注意乐器演奏声音的谐调,演奏出优美的声音。
7、请小朋友当指挥全体幼儿演奏乐曲。
讨论:“我们怎样才能演奏的好听、统一,怎样看指挥演奏?”
8、表扬认真演奏的幼儿,使幼儿知道我们都是小演奏家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说明:
这是主题活动“马路上的汽车”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是让幼儿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用艺术的手法创造性地表现汽车,充分体验想象、创造的乐趣。
目的:
1、能合着快慢不同的音乐节奏,创造性地用身体动作模拟各种汽车。
2、体验大胆想象、自由表现的乐趣。
准备:
1、观察过各种汽车,玩过各种玩具汽车。
2、做过“小司机”的音乐游戏,熟悉红灯、绿灯、转弯的音乐信号。
3、节奏快慢不同的音乐片断以及完整的游戏音乐。
过程:
1、在音乐声中,幼儿拿着玩具汽车互相观看、自由交谈。
2、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汽车。
① 你最喜欢什么汽车,为什么?请你们学一学。
② 播放快节奏的音乐,请幼儿合着节奏做模仿动作。
③ 出示玩具汽车,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汽车最主要的特征。
④ 播放快节奏的音乐,引导幼儿合着音乐做动作,并相互学习。
⑤ 重点模拟两种汽车,如消防车和警车,引导幼儿充分体验和表现。
⑥ 在快节奏音乐的伴随下,幼儿自由表现汽车,音乐一停就摆好造型,相互欣赏。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模仿的'是什么车,在干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如“我是警车,在执行任务”。
3、幼儿合着快慢不同的音乐节奏,创造性地表现汽车。
① 刚才我们合着音乐想出了许多有趣的动作,现在我们仔细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音乐一样吗?
② 合着慢节奏的音乐,幼儿创造性地表现汽车,想像此时汽车在干什么,如“消防车要安全回家了”等。
③ 现在我们来完整听一遍音乐,想一想音乐节奏快时汽车好像在干什么,音乐节奏慢时汽车好像在干什么,怎样用动作来表现。
④ 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配上合适的动作。
4、游戏:快乐的汽车。
① 你们工作得真认真,现在该回停车场了。听,一路上会出现什么情况?
② 教师用钢琴弹出高音、低音和刮音,启发幼儿听辨出绿灯、红灯和转弯的音乐信号。
③ 游戏开始,教师弹出不同节奏的音乐,鼓励幼儿边听辨节奏和明显的音乐信号,边创造性地游戏。
④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幼儿抱着玩具汽车回“停车场”。
中班教案 篇5
玩法:
1.教师出示任意一组图片,如"小猪是胖的,猴子是……"
2.幼儿立即接"猴子是瘦的"。
3.教师再次任意出示一组图片,向幼儿提问,如此反复游戏。如:冬天天气冷,夏天天气热;头发黑,皮肤白;苹果大,葡萄小等。
4.幼儿回答时要有一定的速度,并按上句的.句式来回答下句。
5.教师在提问时要尽量选择幼儿熟悉、特征明显且容易比较的事物。提问时要由易到难。
揭示:
1.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丰富幼儿词汇。
2.教师可变换上句的句式向幼儿提问,以活跃幼儿的思维。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中故事的内容。
2.引导幼儿通过有序的观察,充分理解图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
3.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在活动中乐于表达,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图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中故事的'内容。
活动准备
变魔术用纸、多媒体课件、优美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游戏"变魔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1)教师用纸为幼儿变魔术,折一条小鱼,再给小鱼画上眼睛,随音乐做律动《小金鱼》。
(2)谈话,纸还可以用来干什么?"今天老师要给他家介绍一位爱玩纸的朋友",课件展示小袋鼠图片。
2.课件辅助,幼儿看图讲述故事。
课件逐一出示图画并引导幼儿讲述图画内容。;.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幼儿看图,教师鼓励幼儿逐一讲述,引导想象"小袋鼠拥有了漂亮雨伞时的心情",可以让幼儿上前表演。重点强调"小袋鼠为什么哭了"。)
3.请幼儿按照图片顺序连贯地讲述。
(1)同桌或是离得近的孩子相互讲述。
(2)请个别幼儿上前讲述。
4.活动延伸教师提供一些材料,请幼儿摸一摸,再说一说用什么材料来做雨伞不会被雨淋破,激发幼儿帮袋鼠做一把不会被雨淋破的雨伞。
5.活动结束播放欢快的音乐,带幼儿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本次活动最大的成功就是做到了这一点,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充分体现了新《纲要》活动中老师通过语言的渲染、画面展示、音乐烘托、表情、肢体动作,把诗歌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把孩子们带入诗歌美妙的意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孩子们学说优美的语句的欲望一下就被勾起来了。同时为幼儿提供了尽兴探索、尽情表达的机会,创设了创造性表达、表现的空间,从活动开始到结束,老师始终以鼓励的言行让幼儿大胆想、大胆说,经常听到老师这样说:“说说你的想法,说错没关系的。”不管幼儿的回答是否满意,始终以赞许的口吻激励幼儿。使幼儿活动积极,情绪高涨,如:在为小动物找伞时把自己想到的办法毫无顾忌地表达出来,潜能得以发挥,使孩子们在学习诗歌中想说,敢说,喜欢说。在学习朗读诗歌时,运用了多种方式让幼儿练习,看图片说,分角色说,利用语言游戏说,边做动作边说,有目的地促进每个幼儿的语言兴趣、能力的发展。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说。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1-08
中班教案03-01
中班教案01-12
中班教案01-12
中班教案01-12
中班教案01-12
中班教案01-12
中班教案01-12
中班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