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美术教案

大班美术教案

时间:2023-08-10 09:40:0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美术教案(实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美术教案(实用5篇)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媒体的教学手段,引导幼儿在自己印制的手形上添画出新颖的形象。

  2.鼓励幼儿想象、大胆尝试,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3.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电脑、投影仪,视频转换仪各一台。

  2.自制软件一份

  3.幼儿绘画用品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欣赏作品,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哥哥、姐姐的画,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大屏幕上展示作品) 你看到了什么?有没有发现这些画中的小秘密?(原来这些画都由各种手形变成的。)

  二、玩一玩、变一变,引导幼儿探索:

  1.让幼儿玩手指游戏:握一握,张一张,分一分,并一并,看看小手会变成什么?

  2.引导幼儿讲述:我把两手握一握,并一并,翘起小指变成小猫……

  三、多媒体演示,帮助幼儿理解手形画:

  1.展示手形

  (1)想一想,这个手形会变成什么?(先让幼儿自由想象,再展示孔雀) 提示:这个手形是怎样变成孔雀的?孔雀的身体在哪里?羽毛在哪里?(手掌是它的身体,手指是它的羽毛,添上头和颈就变成了美丽的孔雀。)

  (2)这个手形能不能再变成其它的呢?(展示刺猬) 提示:这个手形是怎样变成刺猬的?手掌是小刺猬的什么?手指部分又是刺猬的什么呢?(手掌是小刺猬的身体,胖胖的,手指是它的.刺,长长的,还挂上了一个个果子,多可爱)。

  2.展示手形二 想一想,这个手形添上几笔变成什么?(展示鸡) 添上了哪些部分?(添上了鸡冠、眼睛、嘴巴、翅膀和脚)

  四、幼儿绘画,老师指导:

  1.鼓励幼儿自己变化手形,大胆尝试。

  2.指导幼儿在纸上摆好要画的手形用笔从最外面的手指开始,仔细地沿着手的形状走,一直画到最后一个手指,启发幼儿添画并进行装饰。

  五、用视频转变仪展示作品,清幼儿介绍,你的小手变成了什么?怎么变的?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欣赏国画《葫芦天牛》,了解葫芦的基本形状,感受中国画独特的韵味。

  2、继续尝试简单的构图方式,表现出疏密、浓淡的变化。

  3、保持良好的绘画常规。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葫芦。

  2、课件:各种葫芦连着藤蔓的照片和国画作品,葫芦图片。

  3、国画工具材料。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课件,师幼一起欣赏各种葫芦的照片和国画作品。

  (1)师: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照片上除了有葫芦,还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藤是什么样子的?有几个葫芦?是怎么构图的?

  (2)教师小结:葫芦是长在藤上面的,藤上有叶子,叶子像手掌一样。藤是相互缠绕的,有的粗,有的.细。葫芦和叶子的布局有疏有密,有高有低。

  2、师幼共同讨论葫芦的创作方法。

  (1)师:今天我们要画葫芦。你知道先画什么?藤怎么画?叶子又怎么画?葫芦呢?用什么毛笔比较合适?

  (2)教师小结:可先画叶子,再画葫芦。用提斗侧锋三五笔画出一片叶子;用提斗按着转两笔画一个圆(上面的圆小,下面的圆大),上下两圆累加即成一个葫芦;用小号笔浓墨、中锋勾叶脉,画藤。

  3、幼儿创作,教师巡视,鼓励幼儿先想好构图方法再动手绘画。

  创作重点:先画叶子,注意叶子的大小、浓淡、重叠变化;再画葫芦,有大小、高低、颜色深浅变化;最后再点蒂,勾叶脉,画藤。

  4、展示幼儿作品,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你喜欢哪幅葫芦图?为什么?你是先勾叶脉还是先画叶子的?

  5、欣赏、评价应侧重于葫芦的造型和整幅画的构图。

  四、评析。

  丝瓜、葫芦是“藤蔓植物”主题活动的代表。这两个活动着重让幼儿了解藤蔓植物的长势和疏密的构图方法。教师可引导幼儿迁移此经验,继续尝试绘画葡萄、黄瓜、紫藤这些植物,为下一节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五、参考资料。

  葫芦天牛

  以工笔画虫,粗笔写花草,一般称之为“工虫花卉”。作品中普通的天牛和葫芦在白石老人的笔下显得那么生动、可爱,富有生活气息,饱含着老人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

  大班幼儿在欣赏这幅作品时,可由葫声引入,再结合天牛充分发挥想象。欣赏重点是葫芦的造型,特别是那个被挡住了一半的葫芦;枯笔画的叶子可作为幼儿学画的参照。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橘子。

  2、写生画法的培养。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橘子若干,画纸每人一张,蜡笔。

  活动过程:

  1 、观赏品尝橘子。

  (1)观赏橘子的颜色形状。

  (2)幼儿逐个触摸观察,再次表达自己的认知。

  小结:橘子不是很圆,扁圆形,有的地方是橘黄色,有的地方是绿色,有的地方是黄色。

  (3)品尝味道。

  2、 给橘子画像

  3、 作品展示,自我介绍。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对橘子外部特征了解更近了一步,由于幼儿们掌握了圆和椭圆形的画法。所以幼儿画的橘子造型较好,构图大胆,由于是写生,活动没有出示范例,不想给幼儿一个固定模式,结果令人欣喜,在用色方面,幼儿的作品很有色彩感觉。甚至在橘子身上由于反光呈现出的蓝色,紫色,小黑点都进行表现。活动中幼儿兴趣很浓厚,画得非常认真投入。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也是教育所在,相信用这样的观念来教育孩子,孩子一定会成长得更好。

  小百科:柑和橘都属于芸香科柑橘属的宽皮柑橘类,果实外皮肥厚,内藏瓤瓣,由汁泡和种子构成。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在同伴原有绘画基础上大胆想象,为同伴的作品添画。

  2、感受同伴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体验交换作品作画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图片、黑板、音乐、录音机、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想象。

  “你觉得它看上去象什么?”

  二、引导幼儿在已有的画面上大胆想象并表述。

  教师在画面上添画,让幼儿想象。

  “你们看,现在它又象什么?”

  “你想把它变成什么?”

  三、教师交代游戏规则,让幼儿进行操作

  提醒幼儿变换纸张的不同方向,大胆想象,在别人的基础上作画。

  四、作品评价

  请幼儿回到第一次坐的.位子上,“你原来想画什么的?现在变成什么?”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目标:

  丰富幼儿美术表现经验,鼓励幼儿用遮拦的画法创造性地表现生活印象。

  准备;

  《谁是木头人》游戏,幼儿观察人群;范画两张

  过程:

  一、 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小朋友都来参加,看看谁最棒。

  (游戏中幼儿静止时)

  师:谁能给游戏中的小朋友拍张照片?并对大家说说,你都拍到了什么?

  幼1:我看到**和**在一起。

  幼2:我看到**站在**的后面。

  师:你能具体说说他们都在做什么吗?

  幼1:**的头低着,两只胳臂是弯着的,他的一条腿往前伸,还有一条腿被挡住了,看不见。

  幼2:我只看到**的手往上伸着,他的头昂着,其他部位被挡住了,我看不到。

  师:观察的真仔细,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刚才照出的照片,小朋友们被挡住的地方能够看见吗?今天,我们要给这么多小朋友一起画个像话的名字叫做人群,什么叫做人群?

  幼:好多的人在一起叫人群。

  师:你在哪里见过人

  群?

  幼1:在马路上。

  幼2:在操场上。

  幼3:在超市里……

  师:你们能把你们见到的人群画下来吗?咱们比比,谁画的人群最好看。

  二、 作画

  教师出示范画,幼儿欣赏,注意画出人物的.不同角度,画出被遮挡的人群。教师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一定的指导。

  三、 欣赏

  师生共同欣赏作品。

【大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大班教案02-27

(精选)大班美术教案07-27

大班美术教案(经典)07-29

大班美术教案[精选]07-29

【精选】大班美术教案07-24

大班美术教案【经典】07-23

大班美术教案[经典]07-22

(经典)大班美术教案07-30

大班美术教案(经典)08-12

【经典】大班美术教案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