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科学教案6篇(推荐)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意图】幼儿喜欢做游戏,通过游戏使幼儿练习双脚并拢跳、手脚着地爬的动作,同时使幼儿认识果蔬的颜色,并按颜色将果蔬分类,分别放到相应的箱子内,寓教于乐,使幼儿在游戏中既锻炼了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教案目标】1、练习双脚并拢跳,手脚着地爬的动作。2、能按颜色将果蔬玩具分类并放到相应的箱子内。3、喜欢模仿动物的动作,积极参与游戏。
【教案准备】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筐子各一个、四种颜色的塑料果蔬玩具若干、《走路》音乐光碟、小猫、小兔头饰、小鼓
【活动重点】练习小兔子双脚并拢跳和小乌龟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教案过程】创设情境播放《走路》音乐光碟,引导幼儿模仿动作,进入游戏情境。介绍游戏玩法:戴上小猫的头饰,向幼儿介绍场地和游戏的材料:"小兔子们,小猫有一些箱子,你们看有什么颜色的?""有几个箱子?""我们一起数一数吧!"介绍游戏玩法规则:"小猫妈妈的果园里有许多的果子(将四种颜色的塑料果蔬玩具撒在地上)"请小兔子帮忙捡1个水果或蔬菜回来,动脑筋想一想,小兔子捡到1个红果子要放到什么颜色的箱子里呢?""如果捡到一个黄果子呢?捡到一个绿果子呢?捡到一个蓝果子呢?"小兔子要怎样走路?(提示幼儿两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开放在头顶上,两只脚要并紧了向前跳。)"小兔子们,听到猫妈妈的小鼓一响就一起开始跳到果园里捡果蔬,准备好了吗?"合作玩游戏《送果蔬回家》四名幼儿分别站在箱子前做小老师,其他幼儿捡拾果蔬玩具放在箱子里,看看他们放的对不对。①观察幼儿的.动作和取放玩具的情况②变换不同的动物帮助猫妈妈运果子,例如小乌龟发展幼儿手脚着地爬的动作;③根据幼儿的取放情况,不断增加取放的数量,可以是2个、3个。
【活动延伸】幼儿回家后继续玩送果蔬回家的游戏。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三角形的相关物体。
在教室四周有意识地放置一些三角形的物品。
各种颜色和大小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形若干,八个篮子,录音机一台。
活动目标
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能从周围生活环境中找到与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认识三角形,能从多种图形中把不同颜色、大小的三角形找出来。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坐成半圆。
2、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
①请幼儿分享自己带来的三角形物品,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②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三角形的特点:有三个角和三条边。
3、游戏:小鸟找食。
玩法:音乐响起时,小鸟跟妈妈可以飞来飞去,音乐停时,妈妈说:"宝宝请找出三角形的.食物吧",小鸟们找出三角形的"食物"放入篮中,让妈妈检查。游戏可多次进行。
4、请幼儿说说自己还看到过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
①引导幼儿从自己用过的、吃过的物品中寻找。
②从教室的环境中找三角形物品。
5、同伴间分享找到的物品,体验活动的快乐。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212页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对动物的活动和生长有初步的兴趣。
2.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
3.观察认识蝴蝶的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1.课件《蝴蝶》。2.幼儿用书:《蝴蝶》、《好饿的毛毛虫》。3.教学挂图:《蝴蝶》。4、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通过猜谜,引出蝴蝶的话题。
如:教师:猜猜这个谜语说的是谁?“有样东西真美丽,四片翅膀象花衣,春天飞到花园里,停在花上吸花蜜。”
教师:谜语里为什么说的是蝴蝶呢?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课件《蝴蝶》。
如:教师:你见过的蝴蝶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凭借已有的经验,自由讲述对蝴蝶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的主要特征:对称的翅膀、细小的身体、触须等。
教师:蝴蝶什么地方最美丽?(引导幼儿观察翅膀对称的花纹)。
教师:你们还见过哪种蝴蝶?
3.在教师与幼儿交流中引导引导幼儿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
如:教师:蝴蝶最喜欢在哪里飞来飞去?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围绕蝴蝶自由提问和交流自己的认识。(幼儿可以讲有关于蝴蝶的故事或儿歌,教师讲述好饿的毛毛虫,帮助幼儿了解蝴蝶的由来)
4.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蝴蝶。
如教师:蝴蝶是怎么飞的?
教师:蝴蝶停在花朵上时,翅膀是什么姿态?
教师和孩子一起跟音乐模仿蝴蝶飞。
5.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游戏《蝴蝶找朋友》。
如:小朋友们,让我们把自己变成美丽的蝴蝶吧,去美丽的花丛中去寻找自己的小伙伴吧,看谁的朋友最多,谁的朋友多,谁就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噢!(幼儿相互找朋友)
教师总结:蝴蝶非常美丽,但它的寿命很短,所以我们不要去伤害蝴蝶,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好朋友似的爱惜它们,我们也要像蝴蝶一样,对他人多做贡献,多做好事。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数概念是幼儿在事物间建立两种关系的总和,其中的一种就是顺序关系。有的幼儿已经会按一定的规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的规律排序。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以给妈妈串项链的'情景,开展此次活动。
活动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环节让幼儿说说妈妈,激发对妈妈的爱,从而来给妈妈送礼物。第二环节让幼儿初步了解abab和abbabb的模式规律。第三环节让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模仿,鼓励幼儿自我创新排序规律。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物体的颜色进行排序,初步了解abab和abbabb的规律。
2.在为妈妈画项链的过程中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蜡笔、已经画有一段项链的操作纸。
活动过程:
一、讨论(引导幼儿说出妈妈的特征,从而爱妈妈来送礼物给妈妈)
1.你们喜欢自己的妈妈吗?(爱)你们为什么爱妈妈呢?(因为妈妈漂亮;妈妈也爱我,给我们做饭吃;妈妈天天照顾我们;妈妈给我们买书和玩具;妈妈天天送我们上幼儿园……)
2.你们都爱自己的妈妈,那么你们想送给妈妈什么礼物呢?(漂亮的花,衣服,项链……)
二、观察感知(初步了解abab和abbabb的模式规律)
1.出示教师制作的项链:我也非常爱自己的妈妈。老师做了一条项链,准备送给自己的妈妈。
2.引导幼儿观察项链珠子的排列顺序:这条项链的珠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他们是怎样排队的?(引导幼儿了解有规律abab和abbabb)
3.珠子还可以怎样排队也又漂亮,又有规律?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巩固模式排序的规律,鼓励幼儿有创新)
1.提要求:我们也来做一条想来送给妈妈吧。但是妈妈喜欢有规律排队的项链。
2.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操作纸进行操作。
3.鼓励已完成操作的幼儿尝试在没有提示的操作纸上为妈妈画项链。
4.交流分享。引导幼儿说说,送给妈妈项链有么颜色,怎样排队的。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自主寻找周围坏境中的声音。
2、发现用同一种"工具"敲击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活动重难点:
自主寻找周围坏境中的声音并发现用同一种"工具"敲击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活动准备:
小勺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设计情景
引导幼儿说出生活当中的各种声音
师:我们家里有个小懒虫,每天早上都要等到听到一种小动物的声音才 会起床,你们猜猜会是哪一种小动物的声音。 启发幼儿想想各种动物的声音。起床以后这个小朋友会做什么(上厕所,洗脸 刷牙 吃饭 喝水。。。) 吃饱饭了,这个小朋友要去幼儿园,一路上他会听到什么声音(各种车声,小摊小贩的吆喝声。。。)来到幼儿园会听到什么(老师小朋友互相问候)
小结:在我们的周围你只要细细的聆听,就会寻找周围坏境中的声音。同时我们还能自己制造出很多声音。
二、用勺子敲击出不同的声音师;我们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一把勺子,大家动动脑子看看它能发出什么不同的声音。
三、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周围环境中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来,而且有些声音还非常的好听,而且我们也能自己创造很多不同的声音,下面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外面看看还能发现出什么特别的声音 。
科学教案 篇6
一、预设目标
(一)
1、知道自然角饲养的小动物的外形特征。
2、知道小动物的食性。
3、养成爱护小动物的观念
(二)整合其他智能
1.语言智能:大胆讲述。
2.人际智能:学会与他人合作。
二、活动资源
在饲养箱中饲养常见的鱼类,如,金鱼,也可以饲养乌龟或蜗牛
三、示例活动
(一)引起动机:
带幼儿到自然角面前,跟幼儿说这里有好多好多小动物,吸引幼儿的注意。
(二)课堂活动一:
1、让幼儿仔细观察水族箱里的鱼。
2、如果有很多种鱼,可让幼儿仔细观察,并让幼儿说一说这些鱼的长相、外形有什么不同。
3、当幼儿发表自己对各种鱼的看法后,教师可以告诉幼儿这些鱼的名称及特征,教师讲一遍这种鱼的名称,请幼儿复述一遍。
4、等幼儿大致记得这些鱼的名称时,教师随机指着某种鱼,请幼儿大声说出它的名字及特征。
(三)课堂活动二: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鱼的游泳姿势。
2、让幼儿能注意到鱼长有鳍。
3、让幼儿看看自己的手,跟鱼的鳍一样不一样?
4、跟幼儿解释鱼的鳍是用来游泳的。教师可以做鱼游泳的样子来帮助幼儿观察。
5、让幼儿做鱼游泳的.动作。
(四)画一画:
1、让幼儿在幼儿用书第7页的空白处画出自己最想养的小动物。
四、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知道自然角饲养的小动物的外形特征。
2、知道小动物的食性。
难点:养成爱护小动物的观念
(二)此活动可以采用描述法、表演法。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经典]科学教案09-25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31
科学教案(经典)07-26
科学教案[经典]08-27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精选)科学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