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必备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趣识面粉》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激发动手操作的兴趣,巩固捏、团、搓、压等技能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通过玩玩、说说、做做的活动,初步感知面粉外部及内部的特性及各种类型的面粉制品,激发幼儿喜欢吃面粉制品,及爱惜粮食的情感。
设计思路
近来我发现我班幼儿对于面点比较喜欢,但对于面粉却一无所知。面粉是一种可塑性较大,探索性较大的物品,具有较大操作性和探索性。中班幼儿喜欢操作,喜欢自己动手,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的身边取材,我这次活动的选材就来源于生活,所以我设计了关于面粉的活动。
教学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我们青豆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确立了包含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目标:
1。通过玩玩、说说、做做的活动,初步感知面粉外部及内部的特性及各种类型的面粉制品。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巩固捏、团、搓、压等技能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3。激发幼儿喜欢吃面粉制品,及爱惜粮食的情感。
4。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5。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初步感知面粉外部及各种类型的面粉制品。
难点是:尝试用加水的方法把面粉变成面团感知面粉内部粘的特性。
为了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我还采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让幼儿观察、尝试、探索,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等。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教师不光要与孩子平等地参与活动,更应该具备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观察、研究和指导的技能,同时顺应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采取相应的适宜的教法与学法,我将在活动过程中具体为大家介绍一下。
总之,目标的定位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以游戏操作为基本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动静交替。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面粉、水、盘子、抹布(人手一份)、各类点心若干布置在流动小商店
经验准备:活动前丰富大量好吃的.面粉制品的食物,奠定此次活动的基础。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提了以下一些问题:流动小商店来了,商店里放着什么?你认识这些糕点吗?它们都用什么原料做的?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法引出活动的主题面粉。
(二)初步感知面粉外特性
活动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给予幼儿一定的探索机会,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初步感知面粉的外部特性,主要采用独立探究法 :新的科学教育观强调让孩子独立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我放手让幼儿独立去尝试、探索,事先不做示范,不直接告诉他们结果如何,而是让孩子感到他们有新发现,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幼儿通过看、摸、闻的方式感知面粉的外部特征:白色、无味、会粘在身上手上,再通过实验法与米粒比较感知面粉轻的特点。
(三)了解面粉粘的内部特性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难点,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孩子们自由探索和操作。充足的材料保证了每个孩子都有探索操作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幼儿动脑筋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使面粉变成面团。在设计中教师注重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从无目的地操作,到点出重点加水操作,加以指导,其中基本由幼儿主动发现,主动解答,极大的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教师随机地进一步感知面粉粘的特性。此环节探索性较大,幼儿兴趣极高。在讨论有哪些好吃的食品是用面粉做出来的这一环节中我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来感知各类面粉制品的同时也进行了爱惜粮食的教育,目标三在这一小环节中得到落实。
(四)学做小厨师
这一环节中面团的可塑性给予幼儿极大空间的想象,发散性思维,再度让幼儿表现展示的机会,把自己的想象付诸于行动,把想象的内容展现出来。此环节让幼儿产生极大的成功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所在。目标二在这一环节中得以落实。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
2、了解昆虫眼睛的有关常识。
3、能比较不同眼睛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名画欣赏《大眼瞪小眼》
2、画家介绍、画作欣赏
3、各种昆虫眼睛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欣赏幼儿用书封底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t:画面里有什么昆虫?
t:小朋友来看看他们是长什么样子的啊?
t:一般在什么季节能看到它们?
t:动动小脑筋来猜一猜他们在干什么?
幼儿集体讨论。
二、参考幼儿用书后的(附1)(附2)。介绍画家的特色,引导幼儿细致的观察画家。
t:小朋友来仔细看看图片,看看它们的眼睛长在哪里?
t:是什么样子的?
t:它们的翅膀是什么颜色的?
t:你还看到了什么?
幼儿集体讨论。
三、出示各种昆虫的.眼睛的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讨论:昆虫的眼睛和人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
t:小朋友来看看这些昆虫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和人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
t:苍蝇和蜻蜓的眼睛很大,占据了头的大部分。如果我们人的眼睛也占了头的大部分的话,那该是个什么样子啊?(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来给幼儿一个直观形象)
t:昆虫的眼睛颜色,形状一样吗?
t:眼睛上有睫毛、眼皮吗?会眨眼睛吗?
t:眼睛的位置和我们一样吗?
t:昆虫的眼睛都是两个吗?
教师总结:昆虫的眼睛是复眼,不是一个单个的眼睛,而是许许多多的小眼组成的,视力特别好,但看东西是一格一格的。(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来)
四、活动结束。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不同的玩法,了解管子的输送作用。
2、在观察操作中,探索各种弯管的作用,发现能使球转弯的秘密。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索发现。
活动准备:
管子、乒乓球、球门、各类小玩具、设计图、水、水盆、音乐。
活动过程:
一、经验导入
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管子?
小结:管子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和管子玩游戏。
二、管子游戏
1、玩法提示:让小玩具和管子一起玩,让小玩具从管子的这头进去,从管子的那头出来。
2、幼儿探索不同的.玩法,尝试运用多种材料。
3、发现交流。
幼儿个别介绍自己不同的玩法,并上前演示。
4、小结
(1)管子平放,可以通过用力让小玩具出来。
(2)管子抬高,不用力也能让小玩具直直的出来。
三、“转弯射门”游戏
1、提出要求,介绍玩法:“转弯射门”。
2、介绍、认识管子的好朋友:各种接头管。
3、幼儿探索、尝试用多种接头管进行“转弯射门”。
4、探索交流,活动小结。
四、“管子设计师”
1、出示设计图,引导幼儿观察。
问:用了几根管子?你从哪里看出来?
2、共同合作,(分成2组)尝试看图示设计连接水管。
3、集体验证,通水试验,分享成功!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一些动物避暑的方法。
2.喜欢动物,有了解动物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准备:
1.故事:《谁跟小羚羊去避暑》。
2.动物图片,水笔,教师用“谁跟小羚羊去避暑”表格,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感觉怎么样?
幼:夏天,感觉很热。
2.师:天热的时候,怎样让自己凉快一点呢?
幼:吹电扇,吃冷饮……
3.师:你们有这么多让自己凉快的方法。瞧,我们的动物朋友小羚羊(出示图片,贴在表格中)也觉得非常热,可是它既没冷饮吃,又没电扇吹,它有什么办法让自己凉快呢?
幼儿回答。
师:原来小羚羊会跟着妈妈去高山地带避暑,高高的山上有茂密的`大树,非常凉快(边画边说)。小羚羊一边走一边喊“谁跟我去避暑”。
二、观看课件,了解小动物的避暑方法。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谁跟小羚羊去避暑》,小羚羊去请了哪些动物朋友呢?它们去了没有呢?为什么?
2.教师边播放课件,边完整得讲述故事。
3.师:你听到小羚羊去请了哪些好朋友一起去避暑?
请幼儿回答,教师将动物图片一一贴在表格中。
师:这些好朋友和小羚羊去避暑了吗?(没有)那它们到底是怎样度过夏天的呢?
4.请幼儿一一说出故事中动物的避暑方法,教师在表格中画出相应动物的避暑方法。
小红马单独听录音,幼儿根据对话回答。师:小红马的方法真有趣,我们小朋友出了汗会觉得难受,可是小红马出了汗像洗了冷水澡一样凉快,原来小红马身上有许多汗腺,就像我们小朋友皮肤上的汗毛孔一样,热了就会出汗,使自己凉快起来。
小黑狗、小松鼠灵活听录音。
和幼儿学一学小黑狗和小灰兔避暑时的动作。
5.小结(边指表格):小羚羊想邀请它的好朋友去高高的山上去避暑,可是小红马靠出汗来调节体温。小黑狗伸出舌头来排汗,让自己凉快。小松鼠换掉厚厚的皮毛,穿上薄薄的夏装。小灰兔靠两只大耳朵来散热,让自己变得凉快。所以,它们都不会跟小羚羊去避暑。
三、拓展经验,通过观看另一个电脑课件,了解其他动物的避暑方法。
1.师:小羚羊继续去找好朋友,瞧(出示幻灯片),它们是谁呀?(梅花鹿、河马、长颈鹿、大象),究竟这些好朋友会不会跟它去避暑呢?它们都有什么样的避暑方法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轻轻讨论一下。
2.请幼儿来说一说这些动物是如何避暑的,回答正确的,教师出示幻灯片。
四、结束活动。
师:小动物的避暑方法真有趣(黑板上出示4只小动物的避暑方法),除了这些小动物,小羚羊还会去找谁呢?它有没有找到和它一起去避暑的小动物呢?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到网上或者书本上去查一查,将各种小动物过夏天的方法记录在这张表格里,再来告诉其他小朋友,好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操作图若干,透明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今天,老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起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2、自由讨论:
师:谁知道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讨论,然后告诉老师!
3、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老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③总结:我们现在一起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
4、操作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橘黄色)师:那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颜料,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可以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
1、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己在盘子里用颜料调一调,试一试。
2、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操作并记录)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6、幼儿自己用不同颜色颜色搭配试试能跳出什么颜色7、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幼儿说出一种,教师记录一种。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
今天,老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起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
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2、自由讨论:
师:谁知道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老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③总结:我们现在一起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
4、探索操作
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
师:那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可以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
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
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调色卡,还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
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6、操作游戏:变色眼镜
师:小动物们听说小朋友学会了一样本领,所以想考考你们,瞧!小猴戴上蓝色的眼镜看黄色的香蕉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狗戴上红色的眼镜看蓝色的蓝莓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猫戴上黄色的眼镜看红色的苹果会变什么颜色了呢?(边说边出示大操作纸)请个别幼儿讲解。
四、延伸活动:
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赶快到教室去用会变的颜色做一条彩色的围巾送给它们吧!
(陈皆佳)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磁铁是能吸住铁的东西的,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学习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是否能吸铁的标准)
3、激发对磁铁吸铁现象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盘材料,内有磁铁和铁片、回形针、螺丝帽、钥匙、硬币、纽扣、木块、布条、玻璃球、塑料玩具等。
2、在教室中增加一些铁制用具供幼儿探索。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小朋友,请你看看你面前的盘子里有些什么?”“请你玩玩盘子里的东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的东西会粘在一个黑块上)
2、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特性。
(1)“是哪一块东西能粘住别的东西?把它找出来,”“这块能吸住别的东西的铁块,我们给他一个名字叫磁铁。”幼儿说出名称。“现在你们试试,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磁铁能吸起铁块、回形针….吸不起木块、纽扣….)“为什么磁铁能吸起铁块、回形针….吸不起木块、纽扣….?”(因为铁片、回形针等是铁的,木块、塑料不是铁的)“磁铁能吸起铁做的东西,而不能吸起木头、塑料等其他东西。”
(2)“请你试试,把磁铁和它吸起来的东西分开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
3、引导幼儿通过分类活动学习分类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尝试分类,教师个别指导
4、小结并扩展幼儿经验。
今天我们又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磁铁能吸起铁块、回形针…因为他们都是铁做的,不能吸起硬币、木块、纽扣,因为他们都不是铁做的,你想知道磁铁还能吸什么东西嘛?请你用磁铁去吸一吸教室里的其他东西。“请幼儿讲述,那些东西能吸起,哪些不能吸起,为什么?
磁铁并不仅仅吸铁。还有能被磁化的物质,像铁、镍、钴及其合金都可以被磁铁吸引
【活动延伸】
1、让幼儿玩玩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磁铁,发现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
2、开展用磁铁做游戏,用磁铁在铁板的下面控制纸板上的小人走迷宫或跳舞、轮船航行等(小人、纸船里面都藏有回形针)。
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新教师过关课课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我班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在本节过关课中又得也有失,有进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为此,对于本节课我做出如下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通过每一节课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每一次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从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我从幼儿的好奇心出发,磁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很新奇的物体,在区域活动中,也经常会见他们拿磁铁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据《纲要》精神,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自主探究,亲历记录磁铁的特性的过程。借助着幼儿对于磁铁这样新鲜事物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我选定这节科学课。再说教学过程:在确定了本节课后,我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
最起初的想法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磁铁的性质而后利用记录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考虑到我班幼儿没有尝试过利用记录表记载所以这个想法被耽搁了;导入活动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好的能够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但是由于自己在准备的时候磁铁的位置摆放的过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儿能直接说出了我的这个秘密,这是我今后在准备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小细节;在第一次操作的时候,我让幼儿初步感受磁铁吸物的性质,为幼儿提供了道具——回形针,让磁铁宝宝与回形针宝宝做做游戏,初步感受磁铁能够吸物。可能从科学领域的角度看,我比较直观的像幼儿透露出了磁铁吸物的概念,而在这过程中少了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这个环节中可能缺少了这种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乐趣;再话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尝试找找那些东西可以和磁铁宝宝成为朋友的,将其放入有“笑脸”的篮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脸”的图标呈现可能不能够直观的体现“好朋友”这个概念,可以将其换做“手拉手”的图标,这样就能够一目了然的让幼儿知道磁铁要去找朋友了。
在教师总结的这个环节中,我逐一验证了幼儿的操作结果,但是由于每一个小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儿的.材料是夹子,有些可能是硬币等等,在验证的这个环节中,我是否可以尝试性的多叫几名幼儿来验证其他组的东西是否能和磁铁成为朋友,不应该只是教师在讲,应多让幼儿尝试探索并验证。在此过程中,我还忘记了一个细小的环节,我没有请每一组幼儿的小组长将各个组的小篮子拿上来,这是我忽略的一个小问题。最后说说我的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分别验证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将其呈现在黑板上;中间有一组幼儿的东西里有“钥匙”,可是钥匙既不是木头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为什么不能和磁铁宝宝做朋友呢?可能这样的延伸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更有探索意义。
经过了本次新教师过关课,我想较于第一次亮相课相比,自己认为是有进步的,课后在与指导老师的认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与亮点。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总是在不断的充实自我、学习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听取别人给予你这节课的评价,才能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加油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四岁左右的孩子对一切事物都存在好奇心,最近孩子们迷恋对车的认识和讨论,看到他们对车辆的不断探索,我非常的欣喜。救护车和消防车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帮助和求救时的车辆,同时它们还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因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认识救护车和消防车。
【活动目标】
1、认识救护车和消防车的外形特征。
2、了解救护车和消防车的特殊用途,能正确拨打相应的电话号码。
3、体验情景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知道救护车和消防车的'外形特征;了解救护车和消防车的特殊用途,能正确拨打相应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PPT、玩具模型救护车和消防车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起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车吗?喜欢那些车?幼儿自由发表已有经验。
2、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辆车和小朋友玩游戏,教师说救护车和消防车的外形特征幼儿猜猜老师说的什么车。例如:身穿大红装,扶梯背上抗,水柱高高冲,皮管粗又长。(消防车)方方白车厢,十字放红光,铃声叮当响,车辆快快让。(救护车)
二、看PPT图片,认识救护车和消防车的特征
1、图一救护车 引导幼儿说出救护车是白色车身,红色十字标志,有报警器,车门在后面以方便担架出入。
教师引导幼儿感知救护车的声音像:生病的人哎呦哎呦————
2、图二消防车 引导幼儿说出消防车的车身是红色,有升降架、喷水管,有警报器。
教师引导幼儿感知消防车的声音像:着火啦——很长
3、对比救护车和消防车的外形特征和所需拨打电话号码。
(1)出示救护车和消防车,引导幼儿说出两辆车的不同特征如:颜色、标志性特征、声音(点击播放救护车和消防车的警报声让幼儿说出是谁发出的声音)
(2)出示120和119的电话号码,引导幼儿知道电话号码对应的求救车辆。
三、对应救护车和消防车的用途
1、图一 生病了(引导幼儿对应拨打电话号码叫救护车来救人)
2、图二 着火了(引导幼儿对应拨打电话号码叫消防车来灭火,同时叫救护车救人)
四、情境游戏
游戏一:教师扮羊村村长生病了,部分幼儿扮小羊拨打电话号码,部分扮救护车和救护人员救人。要求:能按照游戏情节有秩序的进行游戏活动。
游戏二:灰太狼来羊村干坏事把房子点着了,该怎么办?幼儿部分扮救护车救人,部分扮消防车灭火。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救护车和消防车,知道了它们特征和用途。这个特殊的电话号码我们能不能随便拨打?不能,因为会影响他们的工作,耽误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活动延伸:让我们在美工区和小朋友们画画救护车和消防车,并尝试制作救护车和消防车。在语言区学学救护车和消防车的谜语儿歌。尝试带领幼儿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去医院和消防站,真实体验救护人员和消防员的工作,充分感知救护车和消防车的作用。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能清楚准确的说出救护车和消防车的特征,并在游戏中感知运用学习经验,达到教学目的。游戏环节中也非常开心,互动自然,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在活动延伸中如果能让孩子们去医院和消防站,真实体验救护人员和消防员的工作,充分感知救护车和消防车的作用,活动才能得以升华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企鹅的主要特征和简单的生活习性。
2、初步了解企鹅不怕冷的原因。
活动准备:
企鹅视频一个、企鹅图片、《小企鹅之歌》视频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企鹅图片,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它是谁啊?(出示企鹅图片)看看,我们的企鹅客人长什么样子呢?(幼儿自由讲述)
二、引导幼儿观察企鹅的外形特征。
1、引导观察企鹅的头部。
(1)、企鹅的头长的什么样呢?(圆圆的)企鹅长了一个圆圆的头。企鹅圆圆的头上有什么呢?(两只眼睛和一张尖尖的嘴巴)老师边做相应的动作。
(2)、小结:企鹅圆圆的头上有尖尖的嘴巴和两只眼睛。
(3)、谁来把企鹅圆圆的头上有什么连起来说一遍?
2、引导观察企鹅的身子。
(1)、我们再来看看企鹅的身子是怎么样的?(胖胖的,圆圆的)身子两边有什么?(一对翅膀)企鹅的身体下面有什么?(一双脚)脚上有蹼。企鹅的身体后面有什么呢?(一条尾巴)
(2)、小结:企鹅的圆圆、胖胖的身体两边有一对翅膀,身体下面有一双脚,脚上有蹼,身体后面有尾巴。
(3)、集体、个别讲述小结语言。
我们一起把企鹅的身子两边,下面和后面有什么连起来说一遍:企鹅圆圆、胖胖的身体有一对翅膀,身体下面有一双脚,脚上有蹼,身体后面有尾巴。
3、引导观察企鹅的羽毛。
(1)、我们再来看看企鹅全身长满了什么呢?(羽毛)企鹅身上的羽毛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呢?(有的黑、有的白)企鹅身上哪里的羽毛是白色的,哪里的羽毛是黑色的?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
(2)、小结:企鹅肚子上的羽毛是白白的,其他地方的羽毛是黑黑的,就像穿了一件黑大衣,也叫黑袍。
(3)、集体讲述。
4、完整讲述企鹅的基本特征。
(1)、老师讲述。
听老师把企鹅是什么样子连起来说一遍。
(2)、带领幼儿一起讲述。
我们一起来说说企鹅的样子吧,先说企鹅的头,再说企鹅的身子,最后说企鹅的羽毛。
三、观看录像,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和不怕冷的原因。
1、我们知道了企鹅的样子,那谁知道企鹅生活在哪里呢?
2、观看录像。
老师带来了一段关于企鹅的录像,我们一起来看看,看企鹅在干什么呢?
3、对幼儿提出要求。
在观看的时候小朋友要保持安静,认真地倾听,等下把你听到的告诉老师。
4、提问,帮助幼儿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和不怕冷的原因。
(1)、企鹅生活在哪里?(南极,有些很冷的地方也有企鹅)
(2)、你看到了多少企鹅?(许多)对了,企鹅总是和它的好伙伴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
(3)、这么多企鹅生活在一起吃些什么呢?(鱼、虾、贝壳等)
(4)、企鹅生活在那么冷的南极,它怕冷吗?(不怕)你知道企鹅为什么不怕冷吗?(全身长满了厚厚的羽毛)
(5)、小结:企鹅全身长满了又厚又密的羽毛,就像穿了厚厚的羽绒大衣,又防水,又保暖。企鹅身上还有厚厚的脂肪,并且企鹅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也可以预防寒冷。所以企鹅是世界上最不怕冷的动物。
(6)、刚才你们看到企鹅在干什么呢?(游泳、滑雪)
(7)、企鹅是用什么滑雪和游泳的呢?(翅膀)对了企鹅有翅膀,它会飞吗?(不会)企鹅是一种不会飞鸟。
(8)、企鹅的翅膀有什么作用呢?(游泳、滑雪、走路时保持平衡)
(9)、教师小结:企鹅的翅膀可以用来游泳、滑雪、可以在走路时保持平衡,在潜水时紧缩不动。
(10)、企鹅出了会游泳,会滑雪,企鹅还会干什么呢?(跳水、潜水)出示相应的图片。
(11)、企鹅的本领可多了,会游泳、滑雪、潜水、跳水。它的游泳本领特别强,许多会游泳的动物都比不过它呢?
四、激发幼儿热爱保护企鹅的情感。
企鹅生活在那么冷的南极,可是它一点都不怕冷,真是勇敢的企鹅,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不可以伤害它。
五、表演“小企鹅之歌”
1、老师带来了智慧树里表演企鹅的歌,我们一起跟着绿泡泡一起表演吧。
2、播放视频音乐。
请幼儿一个跟走一个学小企鹅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蝌蚪_中班科学教案07-01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3-10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7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3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31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30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12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