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科学教案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2、通过油菜花的观察活动中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3、说出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在对一颗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教学难点:知道油菜花的各部分组成名称。
教学准备:
学生个人和小组观察的油菜花若干,小卡片、镊子、放大镜若干,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到了,油菜花开了,桃花开了,蒲公英花开了……花草树木以白花盛开的形式宣告:创造新生命的工作开始了!同学们,平时有认真地观察过花吗?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花的世界好吗?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出示一颗油菜,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
(2)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3)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自己解决描述所需的油菜花各部分名称的词汇问题。
(2)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关于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关于油菜花各部分的分类摆放
关于“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的花瓣是四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并推测花蕾的变化。
(1)观察一个花蕾;把这个花蕾画下来。
(2)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说说推测依据。
(3)画除花蕾未来变化连续图(或排列花蕾的变化连续图照片)。
(4)课后寻找一个花蕾进行实证性观察。
5、交流与小结。
(1) 关于油菜花,我们知道些什么了?
(2) 对于各种各样的花,我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1 油菜花开了
1、观察一棵油菜
2、观察一朵油菜花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2
一、导入
1、谈话: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从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人类幻想登月,到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成功登上了月球,并拍摄了许多照片(多媒体课件展示)。到1972年12月,人类先后6次登上月球进行了探索研究,月球是我们人类的邻居,美丽而又神秘,你最想了解哪些有关月球的知识?
2、这节课,请你做一个月球探险家,去探索月球的无穷奥秘?
学生质疑。
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为后面的探究奠定基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提出感兴趣的话题
二、探究活动
1、引导讨论,提示学法。
你想通过哪些方法来探索有关月球的'知识?
2、分组自学,指导探究。
下面请同学们将搜集的资料分小组交流一下。
3、组织讨论,课内交流。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
重点知识:
(1)月球是个球体,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384000千米。
(2)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
(3)月球不会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4)月面高低不平,表面像铺上了一层细细的粉末。
(5)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风、雨,是一个寂静、干旱、黑暗的世界。
(6)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120℃,晚上可降到零下180℃以下。
(7)月球引力小,只相当于地球的六分之一,人在上面轻飘飘的。
(8)没有植物、动物,没有生命。
4、在进行了一番探索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5、我们虽然已经知道了月球的一些知识,但人类并没有停止对月球的探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月球将会有新的发现,科学家已经设想在月球上建立人类生活基地(出示图片),如果让你设计,你看需要哪些设施(要适应月球上的自然环境)。
6、如果那一天实现了,请你想一想,未来的月球将会是什么样的?
生:……
小组交流。
生:……
生:……
让学生经历表达、倾听、交流的科学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根据有关资料、联系事实,通过推理,初步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索方法。
熟记
1、同学们想的很好,我想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此时,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吗?
2、科学的探索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个未能解开的难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我们要好好学习,认真探索,一步一步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
3、课后上网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把所掌握的知识用网页、幻灯片等形式反映出来,下节课举行一个月球探秘展示评比活动
知识梳理
让学生体会科学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常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让纸站得稳的方法。
2、制作一条腿的纸桌,初步了解纸桌腿与桌面承重能力的关系。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充足的纸、积木;双面胶或胶水、剪刀等辅助材料,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探索让纸站起来
1、小朋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纸)
2、如果让你来玩一玩这张纸,你会怎样玩呢?(幼儿回答……)
3、哦!纸可以有这么多的玩法呢!有人说可以让纸站起来。这么薄的纸(边说边演示纸),要让它站起来,你们觉得可以吗?为什么?
4、要不,我们就来试一试,看看到底能不能让纸站起来。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材料,小朋友有需要的.可以到老师这儿来取。另外,请你把你的方法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记录表一)
5、幼儿操作。教师巡视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纸站起来的?”引导幼儿表述并记录。
6、交流:
小朋友,你们的纸站起来了吗?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纸站起来的?”
(让幼儿结合记录纸介绍:我把纸折成圆筒形,纸就站起来了;把纸折成正方形,让纸站起来……)
呀!小朋友想了这么多好办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小朋友离座观察)
7、现在,小朋友可以学学别的小朋友的好办法,再让一张纸站起来。(教师巡视指导)
8、小朋友真能干,那谁愿意让你的纸到老师这儿来表演站立给大家看呀?(老师有目的选取高矮、粗细、长短不同的俩俩比较)
它们谁站得更稳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吹气)
9、小结:看来要想让纸站得更稳,这和它的……(高矮、粗细、形状等)有关。
二、探索纸桌的承重能力
1、小朋友看,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站起来的纸,现在老师在这张纸上又加了一张纸,它变成了什么?(桌子)
2、这张纸桌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桌子有什么不一样?(只有一条腿)那这张桌子能不能放东西呢?(幼儿猜测)
3、那我们就来试一试,做一张一条腿的纸桌,然后试试你的桌子上能放几块积木,怎样放能放最多,试完后请把你的好方法记录下来。(记录表二)
4、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张贴记录表,交流
鼓励幼儿用“我用什么方法做的桌腿,上面放了几块积木。”
请积木放得多的小朋友说说:我做了什么样的桌腿,积木怎样摆可以摆那么多的。
6、带幼儿离座观察小朋友做的纸桌,并看看怎样放积木,可以放得多。
(通过交流,让幼儿了解桌腿要站得稳,摆积木时要横竖交叉。)
三、小结:
小朋友,我们今天不但让纸站了起来,还用纸做了一条腿的纸桌。回去后还可以想想做成什么不同形状的纸桌,或者其它好玩的东西。
四、延伸: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继续探索纸的不同玩法。
附记录表:
让纸站起来
桌腿 积木数量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课题:动物法庭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的食物链。了解动物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初步学会分角色并用合适的语言进行辩论
活动准备:
1.动物图片若干 2.环境创设成"模拟法庭"
3.兔子、狼、熊的"手偶" 4.小锤
活动过程:
一、谈话与讨论
师:请幼儿观察教室有什么变化,哪里有变化?
师:请幼儿想一想在哪里见过这种场景?它是用来干什么的?那你知道它的名字吗?它的名字叫做法庭。 师:我们来一次模拟法庭的辩论赛【教师着重讲解法庭起到的作用?何为辩论?法官、原告、被告之间的关系】
二、情景表演并进行法庭辩论
师:"让我们看看是谁来到了法庭?听听他们因为什么事来这里?"
由教师扮演庭长,两名幼儿分别扮演兔子和狼上场
师:谁来到了法庭?(幼:小白兔和大灰狼)
它们因为什么事来法庭?(幼:因为大灰狼要把小白兔吃光,小白兔要把草吃光)
师:那小朋友说它们谁做的'对,谁做的错?
(幼儿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
师:好,今天就让我们来为它们的这件事做出个辩论,怎么样?
幼:好
师:那我们的小朋友要分为两方,一方是小白兔的伙伴,一方是大灰狼的伙伴,我们分两边做,如果你选择小白兔那就坐到这边,阐述你们认为的观点;相反,如果选择大灰狼就做到那边,也是阐述你们自己的观点。好,现在请小朋友选择吧。
(幼儿自由选择,并坐好)
师:今天就让我们来辩论两个问题,通过这两个问题我们就能知道答案了!
辩论一、大灰狼该不该吃小白兔?双方陈述理由
(教师适时相互补充观点,引导幼儿了解的更全面)
辩论二、该不该判大灰狼罪?幼儿自由阐述
三、教师通过出示动物图片,讲解食物链
师:双方都有自己的理由,哪到底应该怎么判呢?请幼儿设想:如果地球上全是一种动物(狮子、老虎、蛇……),那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啊?
(幼儿自由表达,教师可请几个幼儿表述观点)
师:今天老师带来几幅图片,小朋友来看看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出示图片,让幼儿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的食物链
1).老虎→狼→狐狸→兔子→草
2).老鹰→鸟→虫→草
3).老鹰→蛇→青蛙→蝗虫→草
师:小朋友,通过这些图片你知道了什么?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生物界中的食物链。那你说还应不应该判大灰狼的罪啊?
四、法官宣判
师:通过这次辩论,我们知道兔子和狼都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对平衡和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哪一种动物的过多或过少的都会影响地球环境。
植物长出的叶子和果实为虫子提供了食物,鸟吃虫子,才有了鸟,有了鹰和蛇,鼠类才不会成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物降一物"的。
所以,我们不能为了保护兔子就把狼全杀光,而狼也不能把兔子全部吃光。审判到此为止,本案结束。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区分自己和同伴的左右,并知道自己的方向变了,左右边的事物也发生了变化。
2.通过活动,学习用“左”“右”等词正确表述方向。
3.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重点:
学习区分左右,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难点:
知道自己的'方向变了左右边的事物也发生了变化。
活动准备:
1.兔、羊、猫图片个一张,数字卡片人手一份,图形卡片人手一份字卡“左、中、右”各一个。
2.玩具米奇一个,机器猫一个,小狗一只。
3.幼儿用书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提问形式导入课题
1. 上一次,医生阿姨为了小朋友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来给小朋友打预防针了,回忆一下是打在哪只手上的?知道是什么手吗?
2.引导幼儿区别左手、右手。
a.吃饭时左手干什么?右手干什么?
b.写数字时用哪只手?
3.练习区别左右手
听老师的指令,听到左手举左手,听到右手举右手。
二、引导幼儿以自身为中心区别左右
1.引导幼儿区别左右空间
从左右手引到左边和右边,然后从自身出发让幼儿知道自己的身上有(左脚、左肩、------右脚、右肩------)
2.通过游戏区别左右空间方位
a。“找一找”师说左手就举左手------
b.“看一看”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我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三、猜测老师的左右手
师以不同的方向举起左右手------让幼儿猜。
四、初步学会以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
1.出示动物图片兔、羊、猫让幼儿说出谁在左边谁在右边。同时出示“左中右”字卡让幼儿认识。
2.出示玩具米奇在中间,机器猫在左边,小狗在右边请幼儿说说。然后再变换顺序说。
五、幼儿操作活动
1.幼儿用书上的相关内容。
2.听老师指令操作数字卡片和图形卡片。
六、活动评价
活动延伸:
在数学角投放一些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摆放来感知左右。
在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时引导幼儿做向左、向右转的游戏。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感知光与影子的关系。
2、 体验影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图画、手电筒、玩具、幻灯机。
2、 将活动安排在有阳光的时间。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 通过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胆小的`咪咪》。请大家仔细听,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师;咦,谁在哭呀?教师出示毛绒玩具小猫佯装小猫在哭。讲述故事《胆小的咪咪》。今天上午,小猫咪咪正在草地上玩,它玩的可高兴了。突然,它发现身旁有一个黑黑的东西。咦,这是什么呀?咪咪很奇怪,它赶紧向东跑跑,可黑黑的东西也向东跑跑,它又向西跑跑,可黑黑的东西也向西跑跑。这下,可把咪咪吓坏了,它急得大哭起来。妈妈,妈妈…
2、 联系生活,请幼儿猜一猜黑黑的东西是什么?(影子)。那么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 动画演示,探索影子形成。
1、 实验
(1) 打开幻灯机,将光投到墙上。墙上有什么?(光)
(2) 教师用玩具狗挡住光线。墙上这黑黑的是什么?(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幼儿自由回答)
(3) 教师关掉幻灯机,(感知没有光,有物体,也不会产生影子。)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
(4)教师总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 留下黑影,这个黑影就是影子。
2、 看动画——深层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 演示课件:小猫咪咪是怎么挡住光线宝宝,在它身后形成影子的 。
3、咪咪还在哭呀,让我们一起来告诉咪咪好不好?
三、 激发创新,敢于想象。
1、 小朋友知道了影子是怎么形成的,那么你们想不想看看自己的影子呀?请几名幼儿在幻灯机前看影子。幼儿自由动作(或伸手、或弯腰、或跳舞、或踢腿……) (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2、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看老师给你们变一个魔术。一只小鸟飞来了,飞呀飞。一只小羊走来了,咩咩咩。一只大灰狼走来了,啊呜啊呜,我要吃了你们。呯,猎人来了,大灰狼吓跑了,小羊跑了,小鸟也飞走了。(来时边说边做手影)
3、发给幼儿手电筒,让幼儿自由分组合作做手影,互相猜一猜像什么。看谁做得更像。
四、 户外游戏,乐于探索。
1、影子多有趣呀,咱们到外面找一找自己的影子好不好?
2、让幼儿仔细观察阳光下除了自己的影子,谁还能发现其他物体的影子。
3、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呢?让别人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4、幼儿自由结组,每两人一组用粉笔在地上互相记录对方的影子,等两小时看看影子是否发生了变化,探索影子与太阳位置的关系。
科学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生经历搜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引导学生学会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学生自己探究的问题,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2. 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4. 通过学生探究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动物、植物、人的意义;通过观察分析月球上的环形山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
学习重点:
学生认识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动物、植物、人的意义、观察分析月球上的环形山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通过月球环形山从而对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探究学习活动认识。
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地球大气层方面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地球大气层方面的文字、图片资料。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与学生谈话,直接导入新课学习内容:认识地球的面纱——大气层。
二、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对课前搜集到的文字、图片资料,进行交流、汇总整理。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形成统一意见,达成共识,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完善、相互补充,适时出示一些图片、文字资料,从而逐步使学生对大气层形成初步整体认识。
指导学生小组思考讨论“假如没有了大气层,地球会怎样”。
教师出示资料,下发研究记录卡片,引导学生从大气层对地球、动物、植物、人等几个方面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使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组织学生加强交流,相互借鉴,达成共识;引导学生通过“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的讨论,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大气污染的危害,引导学生小组展示交流搜集的有关大气污染方面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大气污染的根源及后果的研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现状从而对大气污染严重性有了深刻认识和治理大气污染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交流提出治理大气污染的建议或方案。
三、拓展延伸: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小结,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搜集关于大气臭氧层污染的资料,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制作科普手抄报、黑板报、警示牌,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1、学生与教师谈话、交流,了解本课学习活动:认识地球的面纱——大气层。
2、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对课前搜集到的文字、图片资料,进行交流、汇总整理。并在教师引导下形成统一意见,达成共识,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加强交流活动,相互完善、相互补充,学习认知图片、文字资料,对大气层形成初步整体认识。
学生小组思考讨论“假如没有了大气层,地球会怎样”。
学生学习教师出示的资料,记录研究卡片,从大气层对地球、动物、植物、人等几个方面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学习,学生加强交流,相互借鉴,达成共识;通过“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的讨论,深刻认识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学生认识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小组展示交流搜集的有关大气污染方面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思考大气污染的根源及后果的研究活动,了解大气污染的现状从而对大气污染严重性有了深刻认识和治理大气污染的必要性,交流提出治理大气污染的建议或方案。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小结,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兴趣,布置课后延伸学习活动内容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与教师交流谈话,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了解本课学习内容。
引领学生从资料搜集的途经与资料内容两方面展开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地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观察示意图,了解大气层的概貌,从而意识到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生物的意义,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做好铺垫。通过学生的资料交流与研讨活动,使学生认识地球大气层概貌,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应用资料的能力及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态度。
本活动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搜集的有关资料,结合自己对大气层的认识,通过分析月球及其他星球上的环形山,了解大气层对地球及动物、植物、人的意义,从而意识到大气层存在的重要性,为下一步研究“大气污染和保护”作好铺垫。
本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意识到科技的发展能够带给人类便利,也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大气污染就是一个鲜活的实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的两面性,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通过主题宣传活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板书设计 地球的面纱
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研究成果
大气层对动物的意义
大气层对植物的意义
大气层对人的意义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的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教学准备
圆口容器、气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纸、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认识书中的各种乐器,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乐器吗?你会弹奏吗?
告诉学生不同的乐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并且声音的高低大小也不同
二、活动一:做小鼓。
1、用有圆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选择不同的材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纸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胶带将它绷紧在鼓身上敲击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
以教师演示为主以技能训练为重点
2、提问: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
三、活动三: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1、让学生先欣赏一些同学做的小乐器。
学生认乐器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材料不同乐器演奏的效果也不同
2、布置制定小组计划
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声音?
布置讨论任务:对同学们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四、教师总结全课,制定小组计划。
学生得出结论: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学生讨论 制定小组计划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科学教案 篇9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句子体会“也”字的用法。
3.体会课文通过几个事例来写人的方法。
4.了解英国化学家开文迪许专心从事科学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科学的事迹,懂得“科学怪人”其实并不怪。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科学怪人)。文中的科学怪人是指谁呀?(开文迪许)
2、那么科学怪人开文迪许到底怪不怪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自由朗读课文,看能否找到答案。
3、指名回答:你认为开文迪许怪吗?
相机板书:
怪
不怪
看来同学们都很有主见,课文确实写到了开文迪许的怪与不怪。
那么开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我们来听一下录音,请同学们拿出铅笔画出有关的句子。
2、指名回答:开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相机板书:衣着不考究
布置很特别
珍爱图书
珍惜时间
第一方面相机出示卡片:考究——讲究,引导板书
3、课文写了开文迪许四怪,第一是开文迪许(衣着不讲究),第二是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很特别),第三怪是开文迪许十分(珍爱图书),第四怪是开文迪许非常(珍惜时间)。
4、四怪中,你认为哪一怪最怪了?请你把这一节认真读一读。
5、指名回答:你认为哪一怪最怪了?我们就来看***说的这一怪:开文迪许十分……
生:我认为“开文迪许十分珍爱图书”这一怪最怪了。
师:好的,请大家看幻灯:出示第四小节。
“珍爱”是什么意思?读好这个词。“十分珍爱”呢?读好这一句,看一下,这一节都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那么这一句就是这一节的(中心句),再读。
开文迪许是怎么珍爱图书的,下面部分具体地写了出来。请每一个同学轻声读读圈圈画画,看哪几个词语最能体现开文迪许珍爱图书这一特点了。
师:指名说、读,谁再来读,齐读。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开文迪许是怎样一个人?
师:出示句子对比,请同学们读一读,你觉得去掉“也”字后听起来怎样?
师:看来这“也”字的作用还真大。开文迪许这样的珍爱图书,使人感到奇怪,其实呀,这正是作为一个科学家必须具备的可贵品质,让我们再来齐读一遍体会一下,千万要注意“也”字不能漏掉。
6、你还认为开文迪许的哪一怪也怪极了?
生:我认为“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别”这一怪怪极了。
师:出示幻灯:第三小节
看一下,这一节的中心句是(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别),特别在什么地方?(客厅、卧室、家当)
师:你能把这一节读好吗?试试看。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师: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确实很特别,我们普通人家的客厅里一般放有(沙发、电视机……)而开文迪许家里的客厅被他(改作了实验室),楼上卧室的床边更是不得了,(堆满了仪器)开文迪许的主要家当(就是图书和仪器)。
这一怪确实怪极了,请第一、二组的同学读一下。
出示比较句子: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很特别。
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别。
A.第三、四组同学来读一读。
B.哪句话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C.这句话多了一个“也”字,联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这里要用上“也”字?
(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太与众不同了,开文迪许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家里很有钱,他穿着不讲究已经很奇怪了,现在家里布置的这样就更怪了。)(引到第二小节:你知道开文迪许的衣着怎么不考究的吗?)
D.用上“也”字,更能体现开文迪许的(怪)了,齐读这一句,再引读下去,读完整个小节。
7.我们刚才学习了课文的三、四两小节,看一下这两节在构段方式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A.先总后分,围绕中心句展开分述。
B.中心句分别是(……)看看课文中有没有这种构方式的小节了?是哪一节?
8.学习第五节
A.是珍惜时间这一节,自由读,看看是怎么写的'。
B.先提出中心句(……)然后围绕中心句具体写开文迪许是怎样珍惜时间的
C.男女生分读,你认为男(女)同学读的怎么样?关键词有没有读出来?
D.从这里可以看出开文迪许怎样?齐读,读出开文迪许的特点。
9.我们回过头看讲“开文迪许衣着不讲究”这一怪。
A.看这一节的构段方式和刚才讲的几节一样吗?有没有中心句呢?
B.请你给它加一句中心句,行不行?
C.怎样写?同桌讨论一下。
D.指名说,齐说。
10.小结:
A.开文迪许(指板书说),诸如此类关于开文迪许的怪事就这些吗?不(多的说也说不完),所以开文迪许常常被人们称为“科学怪人”。
B.让我们齐读1——6小节,再次体会一下开文迪许的怪。
三、学习第二部分
1、那么开文迪许怎么会这么怪的呢?你知道吗?看下文。
2、透过他表面上的怪,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其实并不怪)
3、对,现在我们应该明白了,开文迪许表面上是怪的,而实质上并不怪。因为他把——
板书: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
4.齐读体会。
四、总结
1、课文围绕课题写了开文迪许的“四怪”,每一“怪”都与科学紧密相连,通过典型的事例成功地突出了开文迪许专心从事科学研究,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的精神。学习课文不是要我们学习他的怪,而是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2、读全文,体会作者写人的方法。
五、作业
课后搜集一个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经典)07-26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经典)科学教案07-28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精选]科学教案08-04
科学教案(精选)07-31
科学教案【精选】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