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1 09:43:0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9篇【经典】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9篇【经典】

语文教案 篇1

  一、故事引题。

  1、师:今天我想给小朋友们讲一故事,不知你们是否喜欢?

  2、生:喜欢。

  3、师:什么故事呢?就是关于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没有讲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小朋友,你们是否见过卖报纸,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卖报的?谁能来学学卖报的过程?

  4、生:生学习。

  5、师:你们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卖报纸的吗?

  (生惊讶,李秉哲也卖过报纸?)

  (师开始讲述这个故事)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6、师: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生回答,师暂时不做评价)

  7、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与这个小故事很相似,(师大声说)苹果里的五角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读完几遍后,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生自由阅读课文)

  2、师: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生1: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

  生2: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

  生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生4:我不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特别是魅力一词的解释。

  生5:我不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三、动手操作,练说解读。

  1、师:请同学们拿出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请同学们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生练切)

  2、师:请汇报自己切的情况。

  生1:我第一次拦腰切没有切出(该生举起第一次所切),因为切的偏顶了。

  生2:我第一次拦腰只切出了四角星(该生举起所切的苹果),因为位置也不好。

  生3:我是两次才切出来的。

  3、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才能切出苹果。

  4、师:怎么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多媒体出示第5自然段,并且引导学生多读)

  5、师:请用课文的话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生1:辞典中说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我结合课文与辞典中的解释,感觉本文的魅力指的是拦腰切苹果发现到五角星,是许多人没有发现,所以特别吸引人。在第5段中“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亿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可以看出吸引人的力量。

  生2: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句话中,可以读出魅力的意思就是创造力。

  生3:读完这篇文章我知道,那种从顶部切到底部的切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没有魅力的,是不要传的,而因为拦腰切的人太少了,而拦腰切又能发现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才有魅力。

  生4:我反复读了第1、2、3自然段,从邻居家的小男孩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并且还要切亲自切苹果来显示,可以看出苹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经感染了这个小男孩。

  生5:从第4、5自然段中作者发自内心的话,可以读出作者是被感染了,尤其是“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6、师:听了你们的说法,看得出你们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怎么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我想你们一定能够自己理解。(生读自悟)

  四、研究研究。

  1、师:我想请同学们用研究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两个问题。

  (1)寻找这个极具创造力的.世界名人

  学生们在搜索引擎中键入“苹果里的五角星”,回车后,很容易找到世界第一个发现这个五角星的人,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知道这个人是美国迪·恩·帕金斯的儿子。此时我问:“你知道他的儿子叫什么的吗?”学生继续上网查找结果没有找到答案。虽然没有找到,但孩子们仍然是高兴的,因为他们已经在前面的阅读欣赏中领略到这个孩子的创造力。

  (2)探索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

  通过学生反复的研究与不断的切苹果观察思考,孩子们有着下面的说法:

  生1:不拦腰切好看。我们把从顶端切到底部的苹果放在盘子里,就比拦腰切的苹果美观。

  生2:不拦腰切能体现公平。如果几个人来平均分一个苹果,因为苹果不是一个圆柱体,拦腰切可以一眼看出大小,谁愿意吃小的,谁好意思直接拿大的吃,而一般切法切出的苹果大小往往一样,不存在公平的问题。

  生3:不拦腰切也是一种习惯,人们习惯了,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

  生4: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

  2、师:(此时的我坐不住了,我的灵感来了,我大声说)亲爱的同学们,太感谢你们了!我听出来了,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少了创造发明……我被你们创造性的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感动了。我想请你们根据自己的发现的喜悦之情,用你特殊的那份感情,重读这篇文章。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小标题的含义,并从中找出它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2. 品读文中用来表现维吾尔人的优美准确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维吾尔人乐观豁达精神的由衷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品读文中用来表现维吾尔人的优美准确的语言。

  2.难点:找出它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诵读、体悟、讨论

  四、教学准备:

  1.维吾尔风情图片和民歌

  2.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两遍。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播放维吾尔风情图片和维吾尔民歌)

  从刚才大家观看大屏幕专注的眼神,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你们对新疆地区、新疆的维吾尔人浓厚的好奇心,那么让我们赶快进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新疆有关的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翻到127页,《和田的维吾尔》

  2.解读标题:首先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昨天回家看过课文的同学举手。读过三遍的同学举手。读过五遍的同学举手。(检查预习,表扬!)

  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作者认为“和田的维吾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维吾尔” 呢?

  明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维吾尔人的民族特色也在渐渐消失,只有在最边远的南疆农村和田地区,还保持着浓郁的西域特色和维吾尔民族风情!这里的“真正意义”也就是指原汁原味的维吾尔民族特色。

  3.初步感知: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说:只有披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沙尘的和田维吾尔人才能展示出原装的“西域货”,你们认为哪些东西可以称得上是原装的西域货?

  沙土、花朵、谜、歌舞等,你们是在哪里很快发现这些事物的?

  明确:通过文章的小标题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和写作意图,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4.研读文本:刚才我们借助小标题很快地把握了所谓的原装“西域货”的内涵,可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

  1).如何理解“土一样的维吾尔”中的'关键词“一样的”呢?

  明确:维吾尔人生活的环境充满了沙土——沙尘暴肆虐;维吾尔人的生活离不开沙土——穿戴、食物;晾晒衣服。

  土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纯朴、豪放、粗犷)

  维吾尔人对沙土怀有怎样的态度?

  明确:热爱,崇拜、眷恋,即使面对沙尘暴,展现出的也是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语言品味:铺天盖地、撕扯、嘶、迎风引吭、热烈激昂、寂寞单调、平添、韵味

  结论: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着 土 一样的质朴、粗犷和豪放。

  2).为什么“花”也可以作为和田维吾尔人的一种象征呢?

  明确:爱花是和田维吾尔人的天性,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姑娘的服饰上。姑娘有着花一般的名字和美丽的容貌,她们美丽的外表下更隐藏着坚韧的毅力,即使狂风也吹不散。

  结论: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着 花 一样的美丽、幽香、情调、自信。

  3).快速浏览第三、第四两个标题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和田的维吾尔人好似 谜 一样的神秘、不可思议、耐看。

  和田的维吾尔人好似 歌 一样的潇洒、豁达、乐观。

  5.深化主旨:刚才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概括了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下面哪位同学能不能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呢?

  明确: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出现了一对反义词,是什么?这样使用矛盾么?

  明确: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在沙土弥漫的自然环境中的确是苦的,然而他们凭着乐观豁达的精神,不仅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更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着美,用歌声和舞蹈来表现着美,所以,心里感觉是甜的,生活是美好的。

  6. 随机讨论: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体验过“苦”与“甜”相生相伴的往事或感受呢?

  六、布置作业: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随笔,题目《维吾尔印象》。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初步阅读课文。

  2、认识15个生字,会写7个。

  3、学习“日”字旁,扩词。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优美的音乐——钢琴曲《海边的阿狄丽雅》、歌曲《报春》。

  教学过程:

  预习:

  走出家门观察春天(天气、动物、植物、色彩、声音、气味)

  教学步骤:

  一、引入课题

  请学生谈一谈发现与感受。

  春天到了,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为什么春天到了,就有这么多的变化呢?(学生谈)我觉得呀,那是因为春天有一双神奇的手。出示课题,读“春天的`手”,(观察“春”字,用红笔描:一边写一边说“三人一日去春游”)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配乐背诵诗文,学生倾听。学生评价。(要读得优美,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2、学生小声跟老师再读一遍。

  3、学生自读诗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做个记号)

  同桌互读,互教生字,争取读熟。

  4、根据学生学习生字情况,教认普遍感觉困难的生字。

  同桌摆生字卡片,找朋友认读“温暖”“轻柔”“抚摸”“肩膀”“健壮”

  做动作学习“传”“拍”“拉”“抚摸”:

  一个学生背对着黑板上的生字,另一名学生在他前面,面对着黑板,选字做动作,前一个学生猜,并且指出是黑板上的那个字,读一遍,组一个词(其他同学跟着读一遍、组一个词)。

  开火车等检查认字情况。

  三、学习写字

  1、学习“日”字旁:

  观察“春”的部首:“日”字旁,春天,春季,一年里头三个月,天气由冷渐渐变暖。

  你还知道哪些“日”字旁的字?暖、阳、晒、明、映、晓……

  2、学写其他生字

  重点指导:乐、树

  乐:第二笔是竖折,用红笔标出。书空。在《学生写字本》上描红,书写。

  树:左中右结构,每部分要写得细长。在《学生写字本》上描红、书写。

  以上两字老师范写。

语文教案 篇4

  (1)我先自己读韵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用拼读音节的方式来认识生字。

  (2)我能拼读课后的`生字条。

  (3)我来把“春、雨、芽、布、谷、梨、花、杏、桃”写在下边的田字格内。(梨、花、杏、桃不用写,第一教时只写5个字)

  (4).按顺序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5).再次大声朗读词语,读正确,读熟练。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和8个词语,同时认识“壁、虎、逃、蝇、姨”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用处。

  教学重点:

  l、认识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用处的词、句,并了解它们尾巴的功能。

  教学难点:

  理解小壁虎尾巴的功能和可以再生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电脑出示:壁虎图,了解壁虎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4、教师归疑:(电脑出示)

  (1)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2)它都向谁借尾巴?怎么借的?

  (3)借到了吗?为什么?

  5、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1、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借助拼音读文,边读边思考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2、把画出的生字自己多读几遍,读后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

  3、电脑出示生字词,请学生读一读。

  w7i xi3ng ji7 1 shu3i b$ 1 q!

  尾 想 姐 阿 甩 伯 啊 起

  难看 姐姐 拨水 吃草 伯伯 空中 方向 难过

  4、指名读课文,听听他们的读音是不是正确?

  5、简单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最后连贯地说几幅图的图意。

  4、看图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二、学习1、2自然段。

  l、学生自己轻声读1、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小壁虎为什么措尾巴?

  板书:挣断

  2、实物投影演示:小壁虎是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呢?课件演示“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3.从课件的演示中,你能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吗?

  4、小壁虎没有尾巴了,想去借尾巴,还有别的原因吗?书上是怎样说的?请学生读一读第二段。

  5、小壁虎没有尾巴心情怎样?请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自己练习读、教师指导读、指名读。

  三、学习3、4、5自然段。

  (一)1、教师过渡语:小壁虎没有尾巴认为很难看,它都向谁去借尾巴了?快速读读3、4、5自然段。

  教师板书:

  小鱼

  借尾巴 老黄牛

  燕子

  2、谁能用“先……然后……最后……”把这句话说完整。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教师导语: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呢?自己出声读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划出小鱼是怎么借的词和句。

  2、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小河边 小鱼 拨水

  3、比较句子:

  (1)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2)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这两句话有哪些不同?哪句好?为什么?教师指导读第一句。

  4、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学生可以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5、教师指导朗读这段,应读出小壁虎难过和小鱼快活地在水里游的样子。

  6、小鱼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了吗?为什么?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

  7、总结学法:你们是怎么读懂这段的?

  电脑出示:

  (1)小壁虎爬到什么地方?

  (2)它看见谁在干什么?

  (3)小壁虎说了什么?

  (4)对方是怎样回答的?

  (三)学习第4自然段。

  l、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学习。

  2、请小组汇报学习过程。

  教师板书:大树上 甩 赶蝇子

  3、提问:老黄牛的尾巴是干什么用的?这是一般的蝇子吗?

  4、请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

  (四)放手让学生结合思考题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

  l、请学生说说学懂了什么?

  2、分角色读第五自然段。

  教师板书:屋檐下 摆 掌握方向

  (五)电脑出示三幅图:教师提问:小鱼、老黄牛、燕子为什么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你能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吗?

  (六)学习6、7自然段:

  1、教师过渡语: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它爬呀爬,只好回来找妈妈,结果怎么样了呢?

  2、自己出声读读这6、7两段,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板书:高兴 长出

  3、从哪儿知道的?读一读。

  4、小壁虎长出一条新尾巴心情怎样?如果你是小壁虎,想想应该怎样读?自由读、教师指导读、指名读。

  5、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再生 保护

  (七)让学生戴头饰分角色朗读、表演全文。

  (八)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

  l、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自然界中其它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展示学生查找的图片组织学生讨论。

  2、让学生介绍其它小动物的尾巴的用处,想想小壁虎怎样向它们借尾巴,依照课文的3、4、5段的写法自编一两段说给大家听。

  3、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从中找答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并能正确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完成好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的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教学难点:

  力求把作业写得正确、规范、漂亮。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学生带头饰进行分角色表演。

  二、识字教学

  (一)巩固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1.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读生字和会认字。

  2.同桌小伙伴互读生字和会认字,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3.通过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和会认字。

  (二)分析字形,了解字义。

  1.学生自学生字,想想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的形,通过组词、说句了解字义。

  2.分小组讨论2、3个字,比比谁记忆字形的办法最好。

  3.请小组同学汇报,或小老师讲解,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尾:w7i 半包围结构,可以用学过的“笔”字记忆,去掉“竹字旁”换掉“尸字头”,也可以用顺口溜记忆:“尾巴尾巴,尺字没捺,毛字在下。”组词:尾巴、尾数、船尾。

  想:xi3ng 上下结构,可以用“您”来记,去掉上面的“你”字,换成“相”字就是“想”。组词:想念、想象。

  姐:ji7 合体字。可以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祖国的“祖”去掉“示字旁”换成“女字旁”就是“姐”字。还可以用顺口溜记:一女一目下横长,见了妹妹喜洋洋。组词:表姐、姐姐、姐妹。

  阿:1 合体字,可以用“河”字记忆,把“三点水旁”换成“耳刀旁”就是“阿”字。组词:阿姨,说句:“我的阿姨长得很漂亮。”

  啊:1 合体字,可用“阿”字来记,加上“口字旁”,就是“啊”字。也可以用顺口溜帮助记忆:口加阿还念啊,放在句里表惊讶。说句:春天的景色多美啊!

  甩:shu3i 独体字,可以用“用”字记忆,编顺口溜:“用”字最后一笔向右甩,就念甩。组词:用尾巴、甩掉。

  伯:b$ 合体字,可以用“白”字加上单人旁,就是“伯”字。也可以用“拍”字去掉“提手旁”换成“单人旁”就是“伯”字。组词:伯伯、大伯、伯父。

  起:q! 半包围结构的字。用熟字换一部分帮助记忆:“起”字用“赶”来记,把“干”换成“己”就是“起”字。组词:一起,起来。

  4.电脑出示词语,学生读:

  难看 姐姐 拨水 吃草 伯伯 空中 方向 难过

  三、写字教学

  1.学生自己独立观察生字的结构和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描红,边描红边记住重点笔画的位置

  2.学生描红后试着在书中田格中写一个。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修改。

  3.学生提出书写有困难的'字。

  (1)教师指导书写“姐”字。

  ①由于“姐”字中的“女字旁”学生总是写不规范,所以教师可以做成课件。

  电脑先出示一个带田格的“女”字:

  ②点击鼠标:在“女字旁”边出示一个带田格的“且”字。

  ③请学生观察“女”字或“女字旁”的字法。

  点击鼠标:在“女”和“且”的下面出示一个田格:

  点击鼠标:在田格中出示一个红色的“女字旁。”

  ④请学生观察“女”和“女字旁”有什么不同?

  ⑤教师强调:“女字旁”第一笔“撇点”,要注意撇长点短。“撇”“点”的交又点在横中线下面;第三笔是“提”不是“横”,起笔在横中线下边一点写在横中线上,不能出“撇”的头。

  ⑥点击鼠标出示一个不规范的“女字旁”。

  请学生观察第二个“女字旁”书写规范吗?哪笔写得不准确?(第三笔“提”起笔再高一点,不要与第一笔“撇点”的交叉点重合在一起。教师点击鼠标:“提”往上移。让学生观察这样书写就规范了。)

  ⑦教师点击鼠标在第一个“女字旁”的旁边加上“且”字。

  此时电脑屏幕板书为:

  ⑧学生在书中第二个空白田格上练习书写“姐”字。

  ⑨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进行评改。

  (2)教师指导书写“阿”和“啊”字。

  ①学生观察书中的范字“阿”说说重点笔画的占格位置。

  ②学生边说边观察电脑书写“阿”字。

  点击鼠标出示一个空白田格,

  点击鼠标出示;阝

  点击鼠标出示:一

  点击鼠标出示:口

  点击鼠标出示:亅

  ③请同学观察“啊”字的重点笔画位置,请学生说一说,学生边说电脑边进行书写。

  点击鼠标出示:口字旁。

  点击鼠标出示:阝

  点击鼠标出示:一

  点击鼠标出示:口

  点击鼠标出示:亅

  ④请同学观察“啊”字中的“阿”与“阿”字的书位置有什么不同?

  ⑤学生练习书写“阿”和“啊”字。

  ⑥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间进行评改。

  (3)教师指导书写“尾”字

  ①请学生观察带田格的“尾”字。

  ②电脑博士指导书写:电脑出示带田格的“尺”字,点击鼠标:(课件)去掉“撇”再缩小变成偏旁。点击鼠标:出示“毛”字。

  ③学生描红后,试着独立写一个。

  ④实物展台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改。

  ⑤学生修改后,再在书上独立写一个。

  ⑥展示作业或同桌评价。

  (4)学生独立在书中第二个空白田格上练习书写:甩、伯两个字。写后同桌互相评改。

  (5)展示优秀作业和进步作业。

  四、巩固练习

  1.学生在生字本上独立书写生字,每字3遍。

  2.学生抄写词语,每词3遍。

  3.照样子填空,再读一读(电脑出示练习)

  小鱼(游)来(游)去 壁虎( )来( )去

  燕子( )来( )去, 小狗( )来( )去

  ①先读读题目要求。

  ②读读样子。

  ③想其它3个怎么填?

  ④指名说一说。

  ⑤点击鼠标,出示:

  壁虎(爬)来(爬)去

  燕子(飞)来(飞)去

  小狗(跑)来(跑)去

  ⑥指名读一读。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巩固部首查字法,提高查字典的能力。

  2、进行词语搭配的练习。

  3、体会“果然”的意思,并会运用。

  4、学习使用冒号、引号,继续练习使用句号、问号、叹号和逗号。

  5、进行口语交际。

  6、围绕自己某一方面的爱好或特长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体会“果然”的意思,并会运用。

  2、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教学难点:

  1、正确使用“果然”写句。

  2、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课时:4课时。(含习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部首查字法,提高查字典的能力。

  2、进行词语搭配的练习。

  3、体会“果然”的意思,并会运用。

  4、学习使用冒号、引号,继续练习使用句号、问号、叹号和逗号。

  教学重点:

  1、体会“果然”的意思,并会运用。

  2、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教学难点:

  1、正确使用“果然”写句。

  2、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教学过程:

  一、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1、指名读题,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理解题意)

  2、确定每个字的部首,用部首查字法独立查字典,并填写答案。注意所填页码是字典正文页码。(确定不收,然后独立查字,写答案。)

  3、订正答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练习。

  二、搭配词语的练习。

  1、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填写,把问题提出来集体讨论解决。

  3、指名说答案,大家评议。

  4、集体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指名读题,弄懂题意。

  2、分析例子,体会“果然”的意思和作用。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的或所想的一致。)

  3、试着口头补充句子。大家互相订正补充。

  4、在书上写答案。

  答案:气象台预报今天早晨有大雨,果然早晨下起了大雨。

  小莺下决心要夺得女子400米冠军,果然她夺得了女子400米冠军。

  四、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1、复习冒号、引号。

  出示p16第4题的句子,请学生读一读,结合句子说说冒号和引号的用法。

  (在提示语后面加上冒号,给人物语言加上引号。)

  2、自己读读句子,试着加上标点,注意正确使用问号和叹号。然后,再读一读。

  3、集体订正。

  (1)吴晓燕好奇地问:“叔叔,秋天也能植树吗?”

  (2)李岩问赵亮:“你长大了最想做什么?”赵亮想了想,说:“我最想当宇航员。驾驶着飞船,在宇宙中飞来飞去,多有意思啊!”

  4、要求大家学习了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在写句子时要正确使用。介绍《语文读本》中《淘气的标点符号》。

  五、作业:用“果然”练习写一句话。(困)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名字的来历或含义,提高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2、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心,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希望。

  教学重点:介绍自己名字的来历或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

  教学准备:每个同学提前向家长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或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的名字,有的寄托了父母的殷切希望,有的倾注了父母无限的祝福。你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你的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几个名字,大家猜猜有什么含义?(出示几个同学的名字)

  二、进行口语交际:

  1、猜出示名字的来历。(每个同学自己纠正、补充)(困)

  2、同学之间互相猜猜名字的来历,自己做说明或介绍。

  三、进入交际高潮:

  1、猜猜老师名字的来历。(老师做介绍)

  2、介绍自己家长名字的来历。

  3、介绍自己名人名字的来历。

  四、课堂:表扬同学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点希望:与人交际中要尊重对方,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注意在交际中准确使用礼貌用语。

  五、作业:把你好朋友名字的来历讲给家长听。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 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小伙伴的可怜,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小伙伴的可怜,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爱的奉献》,感受爱心的力量,请同学说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

  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呢?(同学说)老师在读了课文后也和你们的感受一样,我也想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仔细倾听,用心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呀。

  师叙述:12岁的迪罗·达贝里看到同学冬天里没有鞋袜穿,于是下决心自己创办一份杂志来赚钱,达贝里写信给一些知名人士,请求他们写文章刊登在他的杂志上,有请求印刷厂老板帮他印刷,他把卖杂志剩下的钱支付了印刷费后全部用来买了袜子送给穷孩子们,自己却舍不得买一双鞋,他帮助了很多人却在14岁时不幸去世。而他去世后在银行存了五千美元却没为自己花过一美元。

  三、认读生词,记忆生字

  同学们这是多么感人的一个故事啊,你在认真听老师叙述的同时,细心地你有没有认真观察这段文字中有些词语是蓝色的,是我们需要会认读的,你会读吗?我要考考大家呀!

  出示:鞋袜赚钱刊登文章杂志印刷厂剩下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谁想读给大家听?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师:大家读的`准确,词语都掌握的很好,这些词语中还藏着一些生字需要我们记住,会写,看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迅速把它找到,我们一起把他喊出来吧!

  学生读字,老师出示:袜杂志章厂费剩袋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看看那个字不好记,需要大家一起学习。

  预设:这位同学说说,“袜”字不太好记,是吗?布衣旁右边是个“末”字,上边一横长,你观察的很仔细,提醒的太重要了,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位同学说,“费”字不太好记,下面是个贝字,上面是个“弗”字,写这个字要注意上宽下窄。

  师:你不光认真观察记住了这个字的组成,还发现了这个字上大下小的特点看来你的字一定也写的很好看,是未来的小书法家。老师也想告诉你这个字的为什么是贝字底,是在古代人们用贝壳做货币,也就是当钱用,所以它是贝字底“袋”字形声字,上形下声,衣上有代,就是口袋,布袋的袋。“杂”字,要注意字形,上面是九字,下面这样写:而并非木字你也是个细心的孩子,看得仔细,表达清楚,(识字方法的总结归纳)我们现在就把这四个字工工整整的各写两遍吧!

  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师:我们了解了12岁的迪罗·达贝里看到同学冬天里没有鞋袜穿,他是怎么想的呢?请你迅速从第一自然段找找。

  学生回答,出示:迪罗达贝里想: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同学们要是能穿上鞋袜那该多暖和呀!是呀,为了能让同学们在冬天里穿上鞋袜,达贝里真是付出了很多,你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找相关词句,说说他是怎么做的吗?抓住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发抖仍在写信一封又一封请求理解达贝里为了创办杂志,吃了不少苦,很执着,下定决心要做成。

  五、教师小结,引发兴趣

  达贝里下定决心要实现理想,帮助他人,他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面对的呢?结果如何?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

  少年总编

  袜杂费袋

  爱心的力量!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个自然段。

  3、体会到北京的美,从而建立起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关看图:

  ⑴ 课文中有几幅图,图上分别画了什么?

  ⑵ 课文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2、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你知道了什么?

  3、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本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⑵ 学生分别在图中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楚中央、前面和中间的方位。

  ⑶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⑵ 结合上下文和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⑶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

  5、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美吗?

  ⑵ 结合课文和图画理解生词。

  ⑶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

  6、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 学生读后,教师提问:

  哪里最美?我们要爱什么?

  ⑵ 讨论:

  在这一自然段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六、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七、课堂练习

  刚才小导游们在网站中,查询到了很多有关北京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和公园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请小导游把你们在网站中看到的、听到向游客们介绍,好吗?

语文教案 篇9

  一、学习要求,小学语文导学导练3——识字能力。

  1.识字数量要求

  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

  2.识字质量要求

  (1)会读。看到字形就能读准字音。

  (2)会解。能懂字的意思懂得字在词中的意思。

  (3)会写。能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4)会用。能用大部分学过的字组词,造句、说话、写话、作文。在语言环境中运用。

  3.识字能力要求

  识字能力,主要指独立识字。遇到一个生字,能做到以下三点:

  (1)独立识字音。会运用汉语拼音、准确,快速地准字音。

  (2)独立记字形。运用掌握的汉字及分析字形的方法,找出字形的难点,独立记住字形。

  (3)独立解字义。运用查字典的方法及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的方法,独立读懂字义。

  二、学习指导

  1.了解识字的意义

  识字是一个人学文化的开始,只有识了字,才能可能学词、学句、读段、写篇。可以说识字是一个人学会学习的奠基工程。

  儿童从小首先发展的是口头语言,然后再发展书面语言。识字是由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与船。识字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识字要建立音、形、义三因素的联系,是复杂的思维过程,汉字的象形会意形声的规律使学习汉字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摸式,利于智力发展。识了字,掌握了书面语言,就能更广泛接受信息。书面语言就成为了继续学习及认识的工具,视野会更开阔,对陶冶情感,培养品质,发展个性都会带来积极作用。

  2.学会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每个汉字,都应该包括音、形、义三个因素,这三者紧密不可分。学每个汉字也就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因此了解这三方面的识字知识与学习方法。

  (1)读准字音,注意同音字的比较。汉字有几万个,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而普通话的.基本音节仅有400多个。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同音字,它既是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之处,也为学习带来困难,如“风、封、丰、疯、枫、峰、锋、蜂等字都读fēnɡ,但它们的字形与字义都不同,如乱用,就出现错别字,影响表情达意。

  同音字有两类:一类是音相同字形不同的字,如“工”与“公”,要结合词句从字义和字形上区别用法。一类是音相同形相近的字,如“密”与“蜜”,不仅要从字形上比较,找出它们的细微差别,更要将它们放到语言环境中去辨析,如从“大象的四条腿像四根大柱子一样粗”来区别“像”与“象”。

  (2)多音字要掌握据词定音。一字多音也是汉字的一大特点。可以采用组词练习,如“数shù()()shǔ()()”、“喝hē()()hè()()”。可以将多音字编入一句分析,如“河面上漂(piāo)着一条漂(piào)亮的船。”“背(bèi)上背(bēi)孩子。”还有的可以根据词性区别,如“磨”mú(铅~,铜~儿,~子,~板,~具,~样)都是名词;mó(~擦,~蹭,~合,~炼,~灭,~损,~牙)都是动词。

  附部分多音字

  A部

  1.阿

  ①ā阿罗汉阿姨

  ②ē阿附阿胶

  2.挨

  ①āi挨个挨近

  ②ái挨打挨说

  3.拗

  ①ào拗口

  ②niǜ执拗

  B部

  1.扒

  ①bā扒开扒拉

  ②pá扒手扒草

  2.把

  ①bǎ把握把持把柄

  ②bà印把刀把话把儿

  3.蚌

  ①bàng蛤蚌

  ②b>>

《语文教案9篇【经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园地教案04-11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风筝》教案11-23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下册教案01-31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教案9篇【经典】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9篇【经典】

语文教案 篇1

  一、故事引题。

  1、师:今天我想给小朋友们讲一故事,不知你们是否喜欢?

  2、生:喜欢。

  3、师:什么故事呢?就是关于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没有讲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小朋友,你们是否见过卖报纸,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卖报的?谁能来学学卖报的过程?

  4、生:生学习。

  5、师:你们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卖报纸的吗?

  (生惊讶,李秉哲也卖过报纸?)

  (师开始讲述这个故事)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6、师: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生回答,师暂时不做评价)

  7、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与这个小故事很相似,(师大声说)苹果里的五角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读完几遍后,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生自由阅读课文)

  2、师: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生1: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

  生2: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

  生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生4:我不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特别是魅力一词的解释。

  生5:我不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三、动手操作,练说解读。

  1、师:请同学们拿出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请同学们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生练切)

  2、师:请汇报自己切的情况。

  生1:我第一次拦腰切没有切出(该生举起第一次所切),因为切的偏顶了。

  生2:我第一次拦腰只切出了四角星(该生举起所切的苹果),因为位置也不好。

  生3:我是两次才切出来的。

  3、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才能切出苹果。

  4、师:怎么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多媒体出示第5自然段,并且引导学生多读)

  5、师:请用课文的话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生1:辞典中说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我结合课文与辞典中的解释,感觉本文的魅力指的是拦腰切苹果发现到五角星,是许多人没有发现,所以特别吸引人。在第5段中“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亿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可以看出吸引人的力量。

  生2: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句话中,可以读出魅力的意思就是创造力。

  生3:读完这篇文章我知道,那种从顶部切到底部的切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没有魅力的,是不要传的,而因为拦腰切的人太少了,而拦腰切又能发现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才有魅力。

  生4:我反复读了第1、2、3自然段,从邻居家的小男孩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并且还要切亲自切苹果来显示,可以看出苹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经感染了这个小男孩。

  生5:从第4、5自然段中作者发自内心的话,可以读出作者是被感染了,尤其是“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6、师:听了你们的说法,看得出你们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怎么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我想你们一定能够自己理解。(生读自悟)

  四、研究研究。

  1、师:我想请同学们用研究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两个问题。

  (1)寻找这个极具创造力的.世界名人

  学生们在搜索引擎中键入“苹果里的五角星”,回车后,很容易找到世界第一个发现这个五角星的人,孩子们非常高兴,他们知道这个人是美国迪·恩·帕金斯的儿子。此时我问:“你知道他的儿子叫什么的吗?”学生继续上网查找结果没有找到答案。虽然没有找到,但孩子们仍然是高兴的,因为他们已经在前面的阅读欣赏中领略到这个孩子的创造力。

  (2)探索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

  通过学生反复的研究与不断的切苹果观察思考,孩子们有着下面的说法:

  生1:不拦腰切好看。我们把从顶端切到底部的苹果放在盘子里,就比拦腰切的苹果美观。

  生2:不拦腰切能体现公平。如果几个人来平均分一个苹果,因为苹果不是一个圆柱体,拦腰切可以一眼看出大小,谁愿意吃小的,谁好意思直接拿大的吃,而一般切法切出的苹果大小往往一样,不存在公平的问题。

  生3:不拦腰切也是一种习惯,人们习惯了,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

  生4: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

  2、师:(此时的我坐不住了,我的灵感来了,我大声说)亲爱的同学们,太感谢你们了!我听出来了,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少了创造发明……我被你们创造性的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感动了。我想请你们根据自己的发现的喜悦之情,用你特殊的那份感情,重读这篇文章。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小标题的含义,并从中找出它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2. 品读文中用来表现维吾尔人的优美准确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维吾尔人乐观豁达精神的由衷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品读文中用来表现维吾尔人的优美准确的语言。

  2.难点:找出它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诵读、体悟、讨论

  四、教学准备:

  1.维吾尔风情图片和民歌

  2.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两遍。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播放维吾尔风情图片和维吾尔民歌)

  从刚才大家观看大屏幕专注的眼神,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你们对新疆地区、新疆的维吾尔人浓厚的好奇心,那么让我们赶快进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新疆有关的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翻到127页,《和田的维吾尔》

  2.解读标题:首先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昨天回家看过课文的同学举手。读过三遍的同学举手。读过五遍的同学举手。(检查预习,表扬!)

  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作者认为“和田的维吾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维吾尔” 呢?

  明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维吾尔人的民族特色也在渐渐消失,只有在最边远的南疆农村和田地区,还保持着浓郁的西域特色和维吾尔民族风情!这里的“真正意义”也就是指原汁原味的维吾尔民族特色。

  3.初步感知: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说:只有披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沙尘的和田维吾尔人才能展示出原装的“西域货”,你们认为哪些东西可以称得上是原装的西域货?

  沙土、花朵、谜、歌舞等,你们是在哪里很快发现这些事物的?

  明确:通过文章的小标题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和写作意图,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4.研读文本:刚才我们借助小标题很快地把握了所谓的原装“西域货”的内涵,可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

  1).如何理解“土一样的维吾尔”中的'关键词“一样的”呢?

  明确:维吾尔人生活的环境充满了沙土——沙尘暴肆虐;维吾尔人的生活离不开沙土——穿戴、食物;晾晒衣服。

  土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纯朴、豪放、粗犷)

  维吾尔人对沙土怀有怎样的态度?

  明确:热爱,崇拜、眷恋,即使面对沙尘暴,展现出的也是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语言品味:铺天盖地、撕扯、嘶、迎风引吭、热烈激昂、寂寞单调、平添、韵味

  结论: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着 土 一样的质朴、粗犷和豪放。

  2).为什么“花”也可以作为和田维吾尔人的一种象征呢?

  明确:爱花是和田维吾尔人的天性,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姑娘的服饰上。姑娘有着花一般的名字和美丽的容貌,她们美丽的外表下更隐藏着坚韧的毅力,即使狂风也吹不散。

  结论: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着 花 一样的美丽、幽香、情调、自信。

  3).快速浏览第三、第四两个标题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和田的维吾尔人好似 谜 一样的神秘、不可思议、耐看。

  和田的维吾尔人好似 歌 一样的潇洒、豁达、乐观。

  5.深化主旨:刚才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概括了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下面哪位同学能不能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呢?

  明确: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出现了一对反义词,是什么?这样使用矛盾么?

  明确: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在沙土弥漫的自然环境中的确是苦的,然而他们凭着乐观豁达的精神,不仅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更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着美,用歌声和舞蹈来表现着美,所以,心里感觉是甜的,生活是美好的。

  6. 随机讨论: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体验过“苦”与“甜”相生相伴的往事或感受呢?

  六、布置作业: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随笔,题目《维吾尔印象》。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初步阅读课文。

  2、认识15个生字,会写7个。

  3、学习“日”字旁,扩词。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优美的音乐——钢琴曲《海边的阿狄丽雅》、歌曲《报春》。

  教学过程:

  预习:

  走出家门观察春天(天气、动物、植物、色彩、声音、气味)

  教学步骤:

  一、引入课题

  请学生谈一谈发现与感受。

  春天到了,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为什么春天到了,就有这么多的变化呢?(学生谈)我觉得呀,那是因为春天有一双神奇的手。出示课题,读“春天的`手”,(观察“春”字,用红笔描:一边写一边说“三人一日去春游”)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配乐背诵诗文,学生倾听。学生评价。(要读得优美,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2、学生小声跟老师再读一遍。

  3、学生自读诗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做个记号)

  同桌互读,互教生字,争取读熟。

  4、根据学生学习生字情况,教认普遍感觉困难的生字。

  同桌摆生字卡片,找朋友认读“温暖”“轻柔”“抚摸”“肩膀”“健壮”

  做动作学习“传”“拍”“拉”“抚摸”:

  一个学生背对着黑板上的生字,另一名学生在他前面,面对着黑板,选字做动作,前一个学生猜,并且指出是黑板上的那个字,读一遍,组一个词(其他同学跟着读一遍、组一个词)。

  开火车等检查认字情况。

  三、学习写字

  1、学习“日”字旁:

  观察“春”的部首:“日”字旁,春天,春季,一年里头三个月,天气由冷渐渐变暖。

  你还知道哪些“日”字旁的字?暖、阳、晒、明、映、晓……

  2、学写其他生字

  重点指导:乐、树

  乐:第二笔是竖折,用红笔标出。书空。在《学生写字本》上描红,书写。

  树:左中右结构,每部分要写得细长。在《学生写字本》上描红、书写。

  以上两字老师范写。

语文教案 篇4

  (1)我先自己读韵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用拼读音节的方式来认识生字。

  (2)我能拼读课后的`生字条。

  (3)我来把“春、雨、芽、布、谷、梨、花、杏、桃”写在下边的田字格内。(梨、花、杏、桃不用写,第一教时只写5个字)

  (4).按顺序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5).再次大声朗读词语,读正确,读熟练。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和8个词语,同时认识“壁、虎、逃、蝇、姨”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用处。

  教学重点:

  l、认识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用处的词、句,并了解它们尾巴的功能。

  教学难点:

  理解小壁虎尾巴的功能和可以再生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电脑出示:壁虎图,了解壁虎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4、教师归疑:(电脑出示)

  (1)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2)它都向谁借尾巴?怎么借的?

  (3)借到了吗?为什么?

  5、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1、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借助拼音读文,边读边思考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2、把画出的生字自己多读几遍,读后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

  3、电脑出示生字词,请学生读一读。

  w7i xi3ng ji7 1 shu3i b$ 1 q!

  尾 想 姐 阿 甩 伯 啊 起

  难看 姐姐 拨水 吃草 伯伯 空中 方向 难过

  4、指名读课文,听听他们的读音是不是正确?

  5、简单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最后连贯地说几幅图的图意。

  4、看图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二、学习1、2自然段。

  l、学生自己轻声读1、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小壁虎为什么措尾巴?

  板书:挣断

  2、实物投影演示:小壁虎是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呢?课件演示“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3.从课件的演示中,你能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吗?

  4、小壁虎没有尾巴了,想去借尾巴,还有别的原因吗?书上是怎样说的?请学生读一读第二段。

  5、小壁虎没有尾巴心情怎样?请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自己练习读、教师指导读、指名读。

  三、学习3、4、5自然段。

  (一)1、教师过渡语:小壁虎没有尾巴认为很难看,它都向谁去借尾巴了?快速读读3、4、5自然段。

  教师板书:

  小鱼

  借尾巴 老黄牛

  燕子

  2、谁能用“先……然后……最后……”把这句话说完整。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教师导语: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呢?自己出声读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划出小鱼是怎么借的词和句。

  2、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小河边 小鱼 拨水

  3、比较句子:

  (1)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2)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这两句话有哪些不同?哪句好?为什么?教师指导读第一句。

  4、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学生可以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5、教师指导朗读这段,应读出小壁虎难过和小鱼快活地在水里游的样子。

  6、小鱼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了吗?为什么?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

  7、总结学法:你们是怎么读懂这段的?

  电脑出示:

  (1)小壁虎爬到什么地方?

  (2)它看见谁在干什么?

  (3)小壁虎说了什么?

  (4)对方是怎样回答的?

  (三)学习第4自然段。

  l、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学习。

  2、请小组汇报学习过程。

  教师板书:大树上 甩 赶蝇子

  3、提问:老黄牛的尾巴是干什么用的?这是一般的蝇子吗?

  4、请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

  (四)放手让学生结合思考题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

  l、请学生说说学懂了什么?

  2、分角色读第五自然段。

  教师板书:屋檐下 摆 掌握方向

  (五)电脑出示三幅图:教师提问:小鱼、老黄牛、燕子为什么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你能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吗?

  (六)学习6、7自然段:

  1、教师过渡语: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它爬呀爬,只好回来找妈妈,结果怎么样了呢?

  2、自己出声读读这6、7两段,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板书:高兴 长出

  3、从哪儿知道的?读一读。

  4、小壁虎长出一条新尾巴心情怎样?如果你是小壁虎,想想应该怎样读?自由读、教师指导读、指名读。

  5、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再生 保护

  (七)让学生戴头饰分角色朗读、表演全文。

  (八)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

  l、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自然界中其它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展示学生查找的图片组织学生讨论。

  2、让学生介绍其它小动物的尾巴的用处,想想小壁虎怎样向它们借尾巴,依照课文的3、4、5段的写法自编一两段说给大家听。

  3、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从中找答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并能正确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完成好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的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教学难点:

  力求把作业写得正确、规范、漂亮。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学生带头饰进行分角色表演。

  二、识字教学

  (一)巩固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1.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读生字和会认字。

  2.同桌小伙伴互读生字和会认字,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3.通过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和会认字。

  (二)分析字形,了解字义。

  1.学生自学生字,想想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的形,通过组词、说句了解字义。

  2.分小组讨论2、3个字,比比谁记忆字形的办法最好。

  3.请小组同学汇报,或小老师讲解,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尾:w7i 半包围结构,可以用学过的“笔”字记忆,去掉“竹字旁”换掉“尸字头”,也可以用顺口溜记忆:“尾巴尾巴,尺字没捺,毛字在下。”组词:尾巴、尾数、船尾。

  想:xi3ng 上下结构,可以用“您”来记,去掉上面的“你”字,换成“相”字就是“想”。组词:想念、想象。

  姐:ji7 合体字。可以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祖国的“祖”去掉“示字旁”换成“女字旁”就是“姐”字。还可以用顺口溜记:一女一目下横长,见了妹妹喜洋洋。组词:表姐、姐姐、姐妹。

  阿:1 合体字,可以用“河”字记忆,把“三点水旁”换成“耳刀旁”就是“阿”字。组词:阿姨,说句:“我的阿姨长得很漂亮。”

  啊:1 合体字,可用“阿”字来记,加上“口字旁”,就是“啊”字。也可以用顺口溜帮助记忆:口加阿还念啊,放在句里表惊讶。说句:春天的景色多美啊!

  甩:shu3i 独体字,可以用“用”字记忆,编顺口溜:“用”字最后一笔向右甩,就念甩。组词:用尾巴、甩掉。

  伯:b$ 合体字,可以用“白”字加上单人旁,就是“伯”字。也可以用“拍”字去掉“提手旁”换成“单人旁”就是“伯”字。组词:伯伯、大伯、伯父。

  起:q! 半包围结构的字。用熟字换一部分帮助记忆:“起”字用“赶”来记,把“干”换成“己”就是“起”字。组词:一起,起来。

  4.电脑出示词语,学生读:

  难看 姐姐 拨水 吃草 伯伯 空中 方向 难过

  三、写字教学

  1.学生自己独立观察生字的结构和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描红,边描红边记住重点笔画的位置

  2.学生描红后试着在书中田格中写一个。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修改。

  3.学生提出书写有困难的'字。

  (1)教师指导书写“姐”字。

  ①由于“姐”字中的“女字旁”学生总是写不规范,所以教师可以做成课件。

  电脑先出示一个带田格的“女”字:

  ②点击鼠标:在“女字旁”边出示一个带田格的“且”字。

  ③请学生观察“女”字或“女字旁”的字法。

  点击鼠标:在“女”和“且”的下面出示一个田格:

  点击鼠标:在田格中出示一个红色的“女字旁。”

  ④请学生观察“女”和“女字旁”有什么不同?

  ⑤教师强调:“女字旁”第一笔“撇点”,要注意撇长点短。“撇”“点”的交又点在横中线下面;第三笔是“提”不是“横”,起笔在横中线下边一点写在横中线上,不能出“撇”的头。

  ⑥点击鼠标出示一个不规范的“女字旁”。

  请学生观察第二个“女字旁”书写规范吗?哪笔写得不准确?(第三笔“提”起笔再高一点,不要与第一笔“撇点”的交叉点重合在一起。教师点击鼠标:“提”往上移。让学生观察这样书写就规范了。)

  ⑦教师点击鼠标在第一个“女字旁”的旁边加上“且”字。

  此时电脑屏幕板书为:

  ⑧学生在书中第二个空白田格上练习书写“姐”字。

  ⑨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进行评改。

  (2)教师指导书写“阿”和“啊”字。

  ①学生观察书中的范字“阿”说说重点笔画的占格位置。

  ②学生边说边观察电脑书写“阿”字。

  点击鼠标出示一个空白田格,

  点击鼠标出示;阝

  点击鼠标出示:一

  点击鼠标出示:口

  点击鼠标出示:亅

  ③请同学观察“啊”字的重点笔画位置,请学生说一说,学生边说电脑边进行书写。

  点击鼠标出示:口字旁。

  点击鼠标出示:阝

  点击鼠标出示:一

  点击鼠标出示:口

  点击鼠标出示:亅

  ④请同学观察“啊”字中的“阿”与“阿”字的书位置有什么不同?

  ⑤学生练习书写“阿”和“啊”字。

  ⑥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间进行评改。

  (3)教师指导书写“尾”字

  ①请学生观察带田格的“尾”字。

  ②电脑博士指导书写:电脑出示带田格的“尺”字,点击鼠标:(课件)去掉“撇”再缩小变成偏旁。点击鼠标:出示“毛”字。

  ③学生描红后,试着独立写一个。

  ④实物展台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改。

  ⑤学生修改后,再在书上独立写一个。

  ⑥展示作业或同桌评价。

  (4)学生独立在书中第二个空白田格上练习书写:甩、伯两个字。写后同桌互相评改。

  (5)展示优秀作业和进步作业。

  四、巩固练习

  1.学生在生字本上独立书写生字,每字3遍。

  2.学生抄写词语,每词3遍。

  3.照样子填空,再读一读(电脑出示练习)

  小鱼(游)来(游)去 壁虎( )来( )去

  燕子( )来( )去, 小狗( )来( )去

  ①先读读题目要求。

  ②读读样子。

  ③想其它3个怎么填?

  ④指名说一说。

  ⑤点击鼠标,出示:

  壁虎(爬)来(爬)去

  燕子(飞)来(飞)去

  小狗(跑)来(跑)去

  ⑥指名读一读。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巩固部首查字法,提高查字典的能力。

  2、进行词语搭配的练习。

  3、体会“果然”的意思,并会运用。

  4、学习使用冒号、引号,继续练习使用句号、问号、叹号和逗号。

  5、进行口语交际。

  6、围绕自己某一方面的爱好或特长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体会“果然”的意思,并会运用。

  2、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教学难点:

  1、正确使用“果然”写句。

  2、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课时:4课时。(含习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部首查字法,提高查字典的能力。

  2、进行词语搭配的练习。

  3、体会“果然”的意思,并会运用。

  4、学习使用冒号、引号,继续练习使用句号、问号、叹号和逗号。

  教学重点:

  1、体会“果然”的意思,并会运用。

  2、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教学难点:

  1、正确使用“果然”写句。

  2、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教学过程:

  一、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1、指名读题,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理解题意)

  2、确定每个字的部首,用部首查字法独立查字典,并填写答案。注意所填页码是字典正文页码。(确定不收,然后独立查字,写答案。)

  3、订正答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练习。

  二、搭配词语的练习。

  1、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填写,把问题提出来集体讨论解决。

  3、指名说答案,大家评议。

  4、集体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指名读题,弄懂题意。

  2、分析例子,体会“果然”的意思和作用。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的或所想的一致。)

  3、试着口头补充句子。大家互相订正补充。

  4、在书上写答案。

  答案:气象台预报今天早晨有大雨,果然早晨下起了大雨。

  小莺下决心要夺得女子400米冠军,果然她夺得了女子400米冠军。

  四、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1、复习冒号、引号。

  出示p16第4题的句子,请学生读一读,结合句子说说冒号和引号的用法。

  (在提示语后面加上冒号,给人物语言加上引号。)

  2、自己读读句子,试着加上标点,注意正确使用问号和叹号。然后,再读一读。

  3、集体订正。

  (1)吴晓燕好奇地问:“叔叔,秋天也能植树吗?”

  (2)李岩问赵亮:“你长大了最想做什么?”赵亮想了想,说:“我最想当宇航员。驾驶着飞船,在宇宙中飞来飞去,多有意思啊!”

  4、要求大家学习了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在写句子时要正确使用。介绍《语文读本》中《淘气的标点符号》。

  五、作业:用“果然”练习写一句话。(困)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名字的来历或含义,提高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2、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心,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希望。

  教学重点:介绍自己名字的来历或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

  教学准备:每个同学提前向家长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或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的名字,有的寄托了父母的殷切希望,有的倾注了父母无限的祝福。你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你的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几个名字,大家猜猜有什么含义?(出示几个同学的名字)

  二、进行口语交际:

  1、猜出示名字的来历。(每个同学自己纠正、补充)(困)

  2、同学之间互相猜猜名字的来历,自己做说明或介绍。

  三、进入交际高潮:

  1、猜猜老师名字的来历。(老师做介绍)

  2、介绍自己家长名字的来历。

  3、介绍自己名人名字的来历。

  四、课堂:表扬同学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点希望:与人交际中要尊重对方,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注意在交际中准确使用礼貌用语。

  五、作业:把你好朋友名字的来历讲给家长听。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 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小伙伴的可怜,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小伙伴的可怜,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爱的奉献》,感受爱心的力量,请同学说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

  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呢?(同学说)老师在读了课文后也和你们的感受一样,我也想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仔细倾听,用心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呀。

  师叙述:12岁的迪罗·达贝里看到同学冬天里没有鞋袜穿,于是下决心自己创办一份杂志来赚钱,达贝里写信给一些知名人士,请求他们写文章刊登在他的杂志上,有请求印刷厂老板帮他印刷,他把卖杂志剩下的钱支付了印刷费后全部用来买了袜子送给穷孩子们,自己却舍不得买一双鞋,他帮助了很多人却在14岁时不幸去世。而他去世后在银行存了五千美元却没为自己花过一美元。

  三、认读生词,记忆生字

  同学们这是多么感人的一个故事啊,你在认真听老师叙述的同时,细心地你有没有认真观察这段文字中有些词语是蓝色的,是我们需要会认读的,你会读吗?我要考考大家呀!

  出示:鞋袜赚钱刊登文章杂志印刷厂剩下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谁想读给大家听?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师:大家读的`准确,词语都掌握的很好,这些词语中还藏着一些生字需要我们记住,会写,看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迅速把它找到,我们一起把他喊出来吧!

  学生读字,老师出示:袜杂志章厂费剩袋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看看那个字不好记,需要大家一起学习。

  预设:这位同学说说,“袜”字不太好记,是吗?布衣旁右边是个“末”字,上边一横长,你观察的很仔细,提醒的太重要了,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位同学说,“费”字不太好记,下面是个贝字,上面是个“弗”字,写这个字要注意上宽下窄。

  师:你不光认真观察记住了这个字的组成,还发现了这个字上大下小的特点看来你的字一定也写的很好看,是未来的小书法家。老师也想告诉你这个字的为什么是贝字底,是在古代人们用贝壳做货币,也就是当钱用,所以它是贝字底“袋”字形声字,上形下声,衣上有代,就是口袋,布袋的袋。“杂”字,要注意字形,上面是九字,下面这样写:而并非木字你也是个细心的孩子,看得仔细,表达清楚,(识字方法的总结归纳)我们现在就把这四个字工工整整的各写两遍吧!

  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师:我们了解了12岁的迪罗·达贝里看到同学冬天里没有鞋袜穿,他是怎么想的呢?请你迅速从第一自然段找找。

  学生回答,出示:迪罗达贝里想: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同学们要是能穿上鞋袜那该多暖和呀!是呀,为了能让同学们在冬天里穿上鞋袜,达贝里真是付出了很多,你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找相关词句,说说他是怎么做的吗?抓住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发抖仍在写信一封又一封请求理解达贝里为了创办杂志,吃了不少苦,很执着,下定决心要做成。

  五、教师小结,引发兴趣

  达贝里下定决心要实现理想,帮助他人,他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面对的呢?结果如何?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

  少年总编

  袜杂费袋

  爱心的力量!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个自然段。

  3、体会到北京的美,从而建立起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关看图:

  ⑴ 课文中有几幅图,图上分别画了什么?

  ⑵ 课文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2、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你知道了什么?

  3、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本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⑵ 学生分别在图中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楚中央、前面和中间的方位。

  ⑶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⑵ 结合上下文和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⑶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

  5、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美吗?

  ⑵ 结合课文和图画理解生词。

  ⑶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

  6、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 学生读后,教师提问:

  哪里最美?我们要爱什么?

  ⑵ 讨论:

  在这一自然段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六、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七、课堂练习

  刚才小导游们在网站中,查询到了很多有关北京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和公园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请小导游把你们在网站中看到的、听到向游客们介绍,好吗?

语文教案 篇9

  一、学习要求,小学语文导学导练3——识字能力。

  1.识字数量要求

  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

  2.识字质量要求

  (1)会读。看到字形就能读准字音。

  (2)会解。能懂字的意思懂得字在词中的意思。

  (3)会写。能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4)会用。能用大部分学过的字组词,造句、说话、写话、作文。在语言环境中运用。

  3.识字能力要求

  识字能力,主要指独立识字。遇到一个生字,能做到以下三点:

  (1)独立识字音。会运用汉语拼音、准确,快速地准字音。

  (2)独立记字形。运用掌握的汉字及分析字形的方法,找出字形的难点,独立记住字形。

  (3)独立解字义。运用查字典的方法及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的方法,独立读懂字义。

  二、学习指导

  1.了解识字的意义

  识字是一个人学文化的开始,只有识了字,才能可能学词、学句、读段、写篇。可以说识字是一个人学会学习的奠基工程。

  儿童从小首先发展的是口头语言,然后再发展书面语言。识字是由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与船。识字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识字要建立音、形、义三因素的联系,是复杂的思维过程,汉字的象形会意形声的规律使学习汉字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摸式,利于智力发展。识了字,掌握了书面语言,就能更广泛接受信息。书面语言就成为了继续学习及认识的工具,视野会更开阔,对陶冶情感,培养品质,发展个性都会带来积极作用。

  2.学会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每个汉字,都应该包括音、形、义三个因素,这三者紧密不可分。学每个汉字也就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因此了解这三方面的识字知识与学习方法。

  (1)读准字音,注意同音字的比较。汉字有几万个,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而普通话的.基本音节仅有400多个。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同音字,它既是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之处,也为学习带来困难,如“风、封、丰、疯、枫、峰、锋、蜂等字都读fēnɡ,但它们的字形与字义都不同,如乱用,就出现错别字,影响表情达意。

  同音字有两类:一类是音相同字形不同的字,如“工”与“公”,要结合词句从字义和字形上区别用法。一类是音相同形相近的字,如“密”与“蜜”,不仅要从字形上比较,找出它们的细微差别,更要将它们放到语言环境中去辨析,如从“大象的四条腿像四根大柱子一样粗”来区别“像”与“象”。

  (2)多音字要掌握据词定音。一字多音也是汉字的一大特点。可以采用组词练习,如“数shù()()shǔ()()”、“喝hē()()hè()()”。可以将多音字编入一句分析,如“河面上漂(piāo)着一条漂(piào)亮的船。”“背(bèi)上背(bēi)孩子。”还有的可以根据词性区别,如“磨”mú(铅~,铜~儿,~子,~板,~具,~样)都是名词;mó(~擦,~蹭,~合,~炼,~灭,~损,~牙)都是动词。

  附部分多音字

  A部

  1.阿

  ①ā阿罗汉阿姨

  ②ē阿附阿胶

  2.挨

  ①āi挨个挨近

  ②ái挨打挨说

  3.拗

  ①ào拗口

  ②niǜ执拗

  B部

  1.扒

  ①bā扒开扒拉

  ②pá扒手扒草

  2.把

  ①bǎ把握把持把柄

  ②bà印把刀把话把儿

  3.蚌

  ①bàng蛤蚌

  ②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