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一、能根据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学习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二、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和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感知整体
(一)揭示课题。
(二)了解学生学习起点。
(三)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说说课文大意。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板书:总分总
二、解读特点
(一)根据课文前阅读提示,交流学习任务之一: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学生默读,标画相关语句。
[设计意图:这是略读课文,可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深入读书,边读边思考,标画语句,记录感受。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看到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和学习的成长轨迹。]
(二)教师引导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1、亲近大拇指的特点
(1)理解大拇指的姿态特点──不美。
(2)感受性格。
找出具体描写最肯吃苦的'词。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
用朗读突出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3)引导学生体会写法:围绕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
板书:姿态和性格
2、亲近其它四指的特点
以第一人称我是食指(或中指、无名指、小指)选其一来介绍它的姿态和性格。
3、适时指导朗读重点语句,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抓重点语句理解文本,使得词语有了温度,文字有了内涵,文本有了意蕴,引领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和写作特点不再是那么苍白。而学生无拘无束的以第一人称来介绍手指,更让明理时语文味亦能香飘飘。]
三、升华启示
(一)自主研读学习任务之二:这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1、把感受写在句子的边上。
2、全班交流。
3、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手指一样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举例说明。
(二)阅读链接《手》
1、初读材料,了解大意。
2、说出你的启示。
[设计意图:利用课内的时间补充《手》的阅读,渗透比较阅读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激发学生感受同是启示性的文章,但不同内容、不同写法的内涵和魅力。更体现了教师促成学生与文本、与其它同学交流互动的个性情感、语言的发展。]
(三)进行快乐练笔。(选择一题)
1、搜集一篇能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的文章;
2、请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样生活中普通的事物。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下列加粗的字的读音:
迹象 凝聚 遗憾 搀扶 筑巢 无垠 预兆 骚动 和蔼 覆盖 绚丽 毛坯
2.掌握下列词语的解释:
迹象 凝聚 遗憾 预兆 启蒙 无垠 琢磨 温存
二、能力目标
训练从课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能够基本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结构,语文教案-我的老师(海伦·凯勒)。
三、情感目标
借海伦·凯勒的慧眼来学习观察世界的方法,并体会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莎利文老师教育“我”的几件事,高度赞扬了莎利文独特的教育方法和老师强烈的爱心,表达了作者对莎利文老师感激、敬爱之情。
二、思路结构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事条理清晰,同时表达老师对自己的教导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莎利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心情。(我记得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向我提示了一切。)
第二部分写老师对我的教育情况。(第二天早晨……都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
本部分又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莎利文老师和我的初步接触,本段初步写莎利文教师的教育能力。(第二天早晨……我热切地盼望着新的一天的来临)
(二)莎利文老师和我的日常生活,本段通过写莎利文老师和我的日常生活而体现莎利文老师教育的高超本领。(春天到了……我热切希望运用学到的东西)
(三)莎利文老师的特殊教育,本段通过具体整体进一步对莎利文老师的教育艺术加以赞扬。(我记得有一天早晨……我感到我的`心跟我看不见的东西,跟别人的心,都是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
第三部分写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我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涯的……她总是设法使我生活得充实、美满和有价值)
三、从三个层面体会感情
1.在认识莎利文老师前,作者是凭什么去接触世界的?
2. 在认识莎利文老师后,世界在她的心目中和原来有什么不同?
3. 在她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谁为她铺平了一条道路?作者对莎利文老师的感情是什么?
四、自读中要特别重视品读
1.逐句、逐行、逐段,乃至进行全文品读。
作者是一个盲人,在认识莎利文小姐之前,她对世界的感受是不全面的,她的一切都只能靠有限的触摸来完成。在认识莎利文小姐之后,她认识世界的范围扩大了,而且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这个过程对常人来讲并没有什么,但对于一个盲人,聋哑人来说就显得不可思议了。无论从观察世界还是从认识世界的角度上讲,还是从莎利文老师教学的角度讲都是一曲感人的颂歌。
2.品味作者的师生真情,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由于海伦年幼,又生残疾,因此失去了很多认识世界的机会。正是莎利文小姐,以一个教师的角色,使海伦完成了从一个残疾人到常人的转变,而这种转变经历了十数年的时间,日久生情,那种特殊的师生情谊恐怕是其他任何东西所不能代替的。因而,在阅读时体会起来也才十分不易。而这一点,正是文章的的真情和价值所在。
3.品读文中的重点段落。如末尾一段。
五、抓住关键之处,深入理解课文
本文语意生动,文字浅显,宜于自读。自读时建议把握以下几点:
1.抓关键语段
如首段,“我记得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这段文字三次强调了“某一天”的重要性。显然作者在此处是别有用心的。它特别强调了“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的特殊内涵:有一位老师要到她身边来了。作者是一个盲人和聋哑人。有了老师就意味着平常的生活将会发生大的改变。同时,这篇文章是作者后来写的,她对老师的一切仁爱之心有了切身的感受,她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因此短短的一句话却包含了不同凡响的内容。
2.抓关键动作
对于海伦来说,她只有靠她有限的“能力”——靠触摸去感受世界。除此而外,世界是什么样子,她可能就不得而知了。因而,动作描写是本文的一个特色,在阅读中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特色进行理解。特别要注意的是,作者对动作的描写也是十分生动的。注意找出文中动作描写的句子,细心加以体会。
如下面的句子:
1) 我的老师把我的手放到水里。清凉的水涌到我的手上时,老师在我的手心中拼了“W-a-t-e-r”(水)这个字,开始她拼得慢,后来越拼越快……
2)莎利文小姐挽着我的手,穿过人们正在播种的田野。
3) 她把我拉得更近,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就在这里”。
4)我闻着她手上的花,一面讲一面打着手势问:“花的香味是‘爱’吗”?“不是”。我的老师说。
正是这些句子使我们认识到了海伦·凯勒的聪明才智,同时也才使我们能感受到文章的优美与动人。
3.抓关键心理
仅凭触觉来感受世界是海伦·凯勒对世界那么敏感的原因。聪明的海伦并没有放弃自己认识世界的机会,她通过“母亲的动作”,(注意是“示意的”性的动作,而不是母亲的吩咐或通知)“人们进进出出地忙个不停的迹象”,等等,“猜到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在我们家里”。注意这一个“猜”字,道出了海伦生存和发展的一切根源。因为除了她的双手,就只剩下她的慧心了。在海伦面前,一切都只有由她的心灵去体会和感受,因此她的心理感应能力才无比发达。而文章也正是通过心理描写实现了这一目的。课文里心理描写的句子相当多,阅读时认真体会。
4.抓关键感情
在没有老师之前,海伦认识世界的围绕是很小的。正是莎利文老师教她认字,使她知道每一事物都有个名字,也是老师教她知道什么是“爱”这样的抽象名词。也是老师教给她日常交往中使用的无数习惯用语。“就这样,我从生活中汲取知识,起初,我只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孩子,是莎利文小姐启发了我,教育了我。她的到来,使我周围的一切充满了爱和欢乐并富有意义。她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使我了解世间一切事物的美,她每时每刻都在动脑筋、想办法,使我的生活美好和有意义”。这段话十分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一片深情.需要注意的是,在写作中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文章贯用技巧。先写莎利文老师的不是,然后再托出老师的伟大与崇高。
六、比较阅读教学建议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燕、朗、航、甲、挥、票、软、弱、坚、强”等10个生字。描摹“燕、朗、航、挥、票”5个字。积累“晴朗、日子、航行、休息、益鸟”等9个词语。
2、能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节。
3、了解燕子是益鸟、候鸟,感悟燕子在困难面前勇敢、坚强的品质。
重点难点:
1、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记10个生字,并适时巩固汉语拼音。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重点句,背诵2、5节。
3、通过一些参考资料、口语训练,帮助学生感受燕子的好品质。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一望无际的( )
(1)括号里可以填上什么词语?(天空、田野、大海……)
(2)媒体出示句子,练习朗读
一望无际的大海啊, 水连天,天连水,望也望不到边。
2、出示课题,齐读。
学习生字:燕
3、质疑
4、师归纳问题:大海无边无际,小燕子为什么要飞过大海去?他们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燕子是怎么过海的?
二、整体感知
1、 听课文录音,完成口头填空
媒体出示:
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的船航行在大海上,一群从__________飞往___________过冬的燕子在大海的上空不停地飞行。它们太疲倦了,就伏在我们的.甲板上休息了一会儿。后来,有的燕子_________, 有的燕子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交流,学习生字“朗、航、甲”
3、 练习把课文读正确。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2、3小节
1、媒体出示句子:一群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的燕子,在海的上空不停地飞呀飞呀……
(1)指导读句,让学生张开双臂像小鸟一样“飞”。
(2)一分钟后问学生手的感觉,理解“疲倦”。
2、媒体出示第2、3小节,再读。
你觉得哪些词句是写燕子太疲倦了?重点理解“像雨点一样落下来”,为什么不用“飞下来”而是“落下来”?(“落下来”下面加点)
3、媒体出示:小燕子飞过大海的一路上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启发想像,要求说一、二句话完整的话)
4、齐读第2、3小节,读出燕子疲倦的样子。
5、试着背诵2、3小节。
(二)学习第4、5小节
1、指名分节读4、5小节,思考:燕子休息了一会儿又展翅起飞了,它们不累吗?
2、媒体出示句子
南来北往,不管路途多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