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4 13:25:2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优选】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优选】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复习、积累成语。

  1、前几天我们学了课文《明天,我们毕业》,想到20天后我们也将分别,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慨。是啊,这六年的时光过得太快,转眼间我们就要毕业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时光的飞逝吗?(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光阴似箭,白驹过隙……)

  2、用这些成语来形容时光的短暂是多么恰当啊!成语是祖国语言文字的瑰宝。本学期我们就学习了许多,课文中有,每个单元的练习中也罗列了不少。老师让你们回去归类、整理了。谁来介绍一下你把哪些成语归为一类?请你来教大家怎样记住它们。

  3、请学生介绍自己归类的成语,教大家记住它们。

  (“一”开头,AABC……)

  (近、反以词,按同学的性格特征,按成语典故,褒义、贬义,编故事……)

  4、小结:成语有很多归类方法,适合自己记忆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你的好方法来不及介绍,可以课后把它教给你的好朋友。关键看谁记得最多、最牢。当然光积累很多成语还不够,真正有才华的人会恰当使用它们。

  5、我来看看你们是不是有才华呢?老师这儿有几组题目,你们每一个四人小组将通过选择序号来决定你们答题的类型。这儿有A、B、C、D、四个序号可供选择。

  A组:根据下列情景,写出你想到的成语。

  B组:请把下列成语,编成一个简短的小故事。

  (可以先构思好情节,组织好语言,再动笔写。)

  C组:请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空格,连成一段话。

  D组: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看看你填的是哪些人名和地名。

  7、小组合作完成练习,按顺序全班交流。

  8、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老师发现你们会用了许多成语,但有些同学可能发觉自己的成语知识还有疏漏。希望你能用这最后的20天,更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学习,去积累。

  二、复习、积累古诗。

  1、其实,六年的时光并不短暂,六年来,我们在母校不仅学会了许多成语,还学习了不少古诗。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三首描写春天的'诗。你还记得吗?

  (出示三首诗):

  2、都是描写春天的诗,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吗?

  3、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推荐背,齐背)

  4、古人写了很多赞美四季的诗。六个春秋我们一起走过,临别之际,大家感慨万千。古人就“送别”这个题材也作了不少诗,老师让你们回去收集了,能谈谈你最喜欢的那首送别诗吗?

  5、指名交流,有感情地背诵。

  (老师知道你们认真地找了很多,课后来背给我听好吗?)

  6、小结:古诗语言简洁,意蕴深厚,多积累一些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如果你能把小学生必背的70首古诗分分类,都背下来,一定会受益匪浅。

  三、复习、积累名言警句。

  1、前一阶段,我看见很多同学都在写临别赠言,但写的时候挺发愁,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古人送别时会赠给友人什么话吗?他们会送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或勉励友人,或与友人共勉的话。

  2、老师这儿有几句名言警句,(出示)选择一句,送给某一位同学,你想送他哪一句呢?为什么?

  3、除了这些,你一定有自己最喜欢的名言想送给好朋友,我们来交流一下。

  4、学生补充课外名言警句。

  四、语言积累的运用,写临别赠言。

  1、这节课我们把以前学过的许多成语、古诗、名言整理、复习了,并进一步了解了他们如何运用。我想此刻让你再为好友写上一段临别赠言,你会有许多话要讲:或许你会用一些成语来赞扬他的为人,祝福他有美好前程;或许你会用一些诗句来表达离别之情;或许你会送上一句与他共勉的话语。

  2、请你用心地、真诚地为你的好友写一段临别赠言。

  3、学生写临别赠言。

  4、学生交流临别赠言。

  5、总结:我相信这些真情而意蕴无穷的话语,会让你在多年后再次翻开同学录时,回想起母校,回想起同学。或许,好朋友的一句话会陪伴你一生,激励你一生。

  成语练习题

  A 根据下列情景,写出你想到的成语。

  1、小黄和王明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彼此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 )

  2、中国申奥成功,全国人民的心情都十分高兴。( )( )

  3、张丽的这个新朋友非常有学问,知识面很广。()()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语训练

  二、导入课题

  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它位于黄河东岸,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而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板书课题:登鹳雀楼

  三、探究新知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诗中带斜线是的作用?(停顿)

  学生读题目(登鹳雀楼)所以诗的标题应该这样读,登/鹳雀楼。全班齐读。生再读。录音机范读。

  2、诗会读了,要想弄清是的意思就要弄清每个字的意思,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看一看你们看。要想学一首古诗,要先把它读好,那你再把诗读一遍,把生字宝宝认一下。

  (二)、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问想不想接受一下老师的挑战?

  1、检查生字

  鹳雀楼一共三层。那么每一层都会给你们带来一些生字宝宝。如果你们读准我们就可以一层一层的登上去了。

  ①现在看第一层:谁来读?入层其中层是平舌音。

  ②第二层我要交给你们加大点难度了。三个字了。依河目

  ③第三关,那我再加大点难度。

  最后抽查一下,随便从中挑几个字。

  现在我们三层楼都登上了,没有难住你。那如果你能接受住下一个考验,你就能站在最高的一层楼上看到美丽的景色了。你想不想看?

  2、再出示易混淆的生字

  指导写字,注意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重点区别人入的写法,强调第二笔捺的位置,可采用儿歌指导记忆:

  人入笔顺都相同,不同之处要分清,人字捺在撇下面,入字捺在撇上边。千:去掉一笔是十。

  明白区别之后在手掌心写这两个字。

  (三)、品读诗句

  1、刚才让大家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小朋友们是不是发现古诗跟我们平常的课文比起来有点难理解啊。但小朋友别着急,让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呀?(在哪里看他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感觉怎样?)

  2、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先读诗的第一句话。

  3、那第二句写的什么呢?读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向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指说。从这句诗的哪里知道黄河水流向大海?(入海流,那我们能用我们的`朗读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吗?指名,评,读出气势。

  4、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海。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这景象是多么壮丽啊!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好好欣赏一下这种壮丽的景观。(示第一句话)指名,两边赛读,齐读。

  5、真有气魄呀!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的哪里呀?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在想什么引读——

  四、当堂练习

  填空:()依山尽,黄河()海流。

  欲穷(),更上()。

  五、归纳总结(略)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学反思:

  (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弄清翠鸟的捉鱼本领与它的外形关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或幻灯片。翠鸟彩色拼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挂图,幻灯或标本)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二)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鲜艳、疾飞、锐利、饲养、玲珑。

  (三)学生自学课文。

  (四)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词语。

  cuì yàn fù chìhè chèn

  翠鸟 鲜艳 腹部 赤褐色 衬衫

  líng jí dài páo ruì

  灵活 疾飞 等待 小泡 锐利

  sì dǎi xī

  饲养 逮住 希望

  注意正音:“腹”读fù,不读fǔ。

  “疾”读jí,不读jī。

  “逮”读dǎi,不读děi。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二)教师出示翠鸟拼图的单个部分图形,要求学生拼成翠鸟图。

  1.教师分别出示几种颜色(翠鸟各部分的着色图形),让学生辨认。

  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2.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3.把几种颜色图拼成翠鸟图。

  一双小爪子——红色。

  头上的羽毛——橄榄色、翠绿色花纹。

  背上的.羽毛——浅绿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三、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一)提问: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翠鸟外形几方面特点?

  (二)回答:第1自然段共6句话,讲了翠鸟外形三方面特点。

  第一句: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了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第二、三、四、五句:讲翠鸟身上的羽毛非常鲜艳。

  第六句:讲翠鸟小巧玲珑,突出了翠鸟“透亮灵活的眼睛”及“又尖又长的嘴”。

  (三)作者是怎样观察、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1.读一读有“鲜艳”一词的句子,再查字典讲讲“鲜艳”的意思。(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

  鲜艳:鲜,有光彩的;艳,色彩鲜明。

  鲜艳:鲜明而美丽的意思。

  2.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先总说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再一步步从上到下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介绍羽毛如何鲜艳。

  3.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鲜艳”一词的意思。(这是理解词语的另一种方法:“联一联,想一想”。)

  (1),画出描述翠鸟身上羽毛颜色的几个句子,把这几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翠鸟羽毛的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翠鸟羽毛的颜色又鲜亮又美丽。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鲜艳”。)

  (2)找出描述翠鸟羽毛的颜色时,课文用的几个比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课文介绍翠鸟羽毛颜色时,用“头巾”、“头巾上的花纹”、“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二、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一)翠鸟活动时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

  (二)查字典,讲讲“清脆”一词的意思。

  (三)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疾飞”一词的意思。(为了准确理解词语,常把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结合使用。)

  翠鸟活动的特点,先讲了翠鸟动作敏捷。通过“贴着水面疾飞”和“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对比表现的。另一个特点是翠鸟捉鱼时等待小鱼非常专心,“一动不动”。

  清脆:声音清亮好听。

  疾飞:疾,快。疾飞,飞得很快。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这句话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在“疾飞”与“轻停”的联系中,“敏捷”便显露出来。这里一是讲翠鸟飞得低而快,二是讲停得急而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提问:翠鸟是怎样捉鱼的?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说说“锐利”的意思。

  锐利:尖锐,锋利的意思。课文先说小鱼非常“机灵”,再说“还是难以逃脱”,说明翠鸟的目光锐利极了。课文中的“锐利”指感觉灵敏。

  3.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读句子,想一想括号里的词语的意思。

  翠鸟( )苇秆,( )过去,( )小鱼,( )水面往远处( )。

  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再现了翠鸟捉鱼的经过。括号里的词语是翠鸟捉鱼时一连串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叼起”、“贴着水面飞走了”,这些都是在一瞬间进行的,甚至连机灵的小鱼都没有反应过来。说明翠鸟捉鱼的动作熟练、连贯、毫不犹豫,而且从未落空。

  4.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

  (2)翠鸟为什么能发现“机灵”的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走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低飞?(那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要知道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它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是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一)齐读第4自然段。

  (二)这段讲了几层意思?

  这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了“我们”的想法:想捉一只翠鸟。再讲听了老渔翁的话,知道翠鸟住在陡峭的石壁上,打消了“我们”想捉翠鸟的想法。最后讲了我们的希望:多看看翠鸟。

  (三)“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2.希望多停一会儿,是为了多看几眼。“远远地看着”,是因为知道翠鸟机警,怕惊走它。这里反映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四)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五)小结:通过看图、学生可以看出翠鸟的外形怎样?动作怎样?(外形美,动作快),这是我们这节课的第一个收获。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朗读、背诵

  (一)朗读并背诵第1自然段:翠鸟的外形。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分几层意思?句子叙述的顺序是什么?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1自然段:共6句话

  红色的小爪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并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二)朗读并背诵第2自然段,翠鸟的活动特点。

  1.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2自然段:共2句话。

  (1)动作敏捷——鸣声清脆疾飞

  (2)捉鱼专心——注视等待

  3.指名学生朗读,并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三)朗读并背诵第3自然段:翠鸟捉鱼的过程。

  1.这一段有几句话?分几层意思?句子叙述的顺序是什么?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3自然段:共4句话。

  (四)连起来朗读,并背诵第1、2、3自然段。

  二、按下面的意思写出恰当的词语

  又鲜明又美丽——( )

  飞得很快——( )

  眼睛感觉灵敏——( )

  三、指导学生掌握生字字形

  “翠”字应注意上半部和“羽”字区别。

  “褐”字应注意是“衤”旁,字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希”字应注意上边的第二笔是一大点。

  练习课后作业第三题,词语的填写。

  四、听写句子,教师读三遍

  第一遍,教师完整地读句子,学生听。

  第二遍,教师按标点(逗号),一部分一部分地读,学生听一部分,写一部分。

  第三遍,教师再完整地读句子,学生检查。

  听写内容: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认读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

  认读本课生字15个,会写10个生字

  2、

  能正确读文,了解大致内容

  三、教学准备:

  字卡、录音机、磁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再结识一位小英雄——江凡(板书课题)

  (二)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听录音:了解大致内容,边看边注意认真听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四)生自由读文,划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五)组内相互交流,对一些难记的字小组合作讨论怎样记住它。

  (六)向大家介绍好的识记方法(每组派代表介绍2个)

  (七)游戏:小蜜蜂采蜜(花朵后面的词:火焰、迅速、蔓延、咳嗽、惊慌、摸索……)

  (八)测读:见字组词

  (九)分别读课文(七个学生)

  (十)指导写字

  1、

  生观察、指出易错字:

  2、

  重点指导:商:里面是“八”“口”不是“古”

  焰:右下是“臼”

  迅:笔顺要强调

  慌:右边部分中间是“亡”

  逃:笔顺应强调,练习变字小魔术“桃、跳”

  3、

  学生读读写写:

  (十一)作业:

  1、

  生字、词

  2、

  读课文

  (十二)板书设计及课后随笔:

  江凡

  商

  焰

  迅

  慌

  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事冷静机智。

  2、

  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镇静机智。

  二、教学重点:

  学习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事冷静机智。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位小英雄——江凡(板书课题)

  (二)请你默读课文,想:江凡是个什么样的人?画出有关的语句

  (三)分组交流:读有关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

  (四)小组汇报

  (五)课件随机出示:

  江凡非常害怕,刚要张嘴喊妈妈,又想起妈妈不在家。他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急忙拿起一件衣服,让奶奶包住口鼻,扶着奶奶弯腰往外走。

  (六)指名生读

  1、谈体会:(体会: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事冷静机智。)

  2、“怎么办?江凡思索了一下,就趴在地上,沿着墙角一点一点地摸索,终于摸到了木板。好,这就是楼门!他一把推开了大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进来。”指名生读,说你体会到什么?(体会江凡在危急时刻镇静沉着,救了自己、救了奶奶、也救了大家。)

  3、男女生分别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

  (七)、问:江凡为什么能够把奶奶和邻居从火中救出来?

  (八)、师小结:(略)

  (九)、师:江凡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小英雄?齐读第七自然段(读后回答)

  (十)、讨论:1、我们应当向江凡学习什么?

  2、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谈自己的真实想法)

  (十一)、分角色朗读全文(全班合作)

  (十二)、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搜集你所敬佩的英雄的图片和资料。

  (十三)板书设计及课后随笔:

  江凡

  害怕

  喊

  想

  镇静

  拿

  包

  扶

  (遇事冷静、机智)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齐读:7.人类的“老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

  二、精读指导

  1.大家的回答都不够完整,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好这个问题吗?打开书本,从课文中找一找,看谁先找到?

  (1)学生速读课文后,指名回答。(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板书:种种生物。

  (2)齐读第七自然段

  (3)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交流:(从“种种生物”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

  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

  (4)齐读。

  过渡: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5)第二自然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a.男生齐读。

  b.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2.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1)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1)学生自由读、划。

  (2)指名交流。(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3)齐读第一自然段。

  3.课文还介绍了哪些“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3-6自然段,找一找,用笔圈出来。

  (1)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2)再读3-5自然段,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注意要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第三自然段

  A.%???苏庖欢?你知禒?B什么?(飞机设计)

  B.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C.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学进步做出了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D.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呢?

  E.出示蜻蜓图片。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读课题)。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指导读)

  F.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做出了哪些贡献?

  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G.总结。

  H.齐读。

  第四自然段

  A.对这一段感兴趣的站起来,思考: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B.可见鲸是人类的——“老师”。

  C.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齐读。

  第五自然段

  A.说说为什么对第五自然段感兴趣?(鸡蛋捏不碎)

  B.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

  (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单壳的各个部分。)

  C.指导朗读书上的原句。(用“之所以……是因为……”造句)

  D.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E.下面拿好书,一起把第5自然段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

  4.课文3-5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几种人类的“老师”,为什么还要加上第6自然段呢?第6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指名读。

  5.除了书上介绍的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交流资料)

  6.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再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

  1.学了课文,大家有什么感想?

  2.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相信在走近自然的同时,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启示,产生更多的发明创造。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设计说明

  想象是创造力的翅膀!作为一保小学语文教师,在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中,从不自觉到自觉的摸索中认识到: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相象力。

  小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怀有想知道一切的渴望和好问态度达到了高潮,但极强的现实感限制了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倘若教师善于营造一种刺激性的气氛,一种有利于发现自我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能得到发挥。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原来在神话时和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创造兴趣,我设计了语文活动课——《畅想21世纪》。

  这节活动课大致分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酝酿阶段,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确立的小课题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想象小论文《畅想21世纪》;第二阶段为小组交流评比阶段,每个小组推荐1-2篇小论文进一步的修改,准备演说稿;第三阶段为演说阶段,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畅谈未来美景;第四阶段为活动延伸阶段,分期分批在黑板和班级小报上刊登优秀小论文,并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想象进行评价。

  二、活动名称

  1、活动名称:畅想21世纪

  2、活动形式:演说会

  3、适用处级:高年级

  4、活动目的: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③锻炼学生运用、表达语言文字的能力。

  5、活动准备:①学生阅读课外书,进行想象小论文。②小组为单位准备演说内容。③制作录音《科学,改变着世界》和相关图片。④科幻片《神奇的太空世界》。⑤黑板上写上“畅想21世纪”,教室四周张挂科幻图片、名人像,创设创新氛围。

  6、活动过程:

  ①提问激趣

  从中国到美国,同学们有哪些办法?

  ②录音、图片激趣

  科学家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发明了许多东西,使20世纪有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请听录音《科学,改变着世界》,并随录音出示相关图片。

  ③录像激趣

  50年后,1XX年后,科学技术将出现怎样的奇迹?人类怎样生活?那时的房屋、交通、通讯是什么样的?我们头顶广阔无垠的天空又将是什么样的?请看科幻片《神奇的太空世界》。

  ④学生演说。

  ⑤小结。

  三、活动实录

  师:(讲台上放一个地球仪)从中国到美国,同学们有哪些办法?

  生:可以坐飞机去。生:可以乘轮船去。生:可以坐汽车去。

  师:可是中国与美国之间隔着这么大个太平洋,怎样坐汽车呢?

  生:(挠挠首)可以在太平洋上建一座很长的桥梁。

  师:嗯,是个办法,还有其他办法吗?(沉默一会儿)

  生:可以在海底建造一座海底隧道,我们可以坐地铁会。

  生:美国在地球的另一侧,可以穿过地球打一条隧道,这样近多了。

  师: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科学家就是凭借这种丰富的想象力发明了许多东西,使20世纪的科学突飞猛进,请听录音《科学,改变着世界》。

  (学生听着录音,看着图片,神情专注)。

  师:50年后,1XX年后,科学技术将出现怎样的奇迹?人类将怎样生活?那时的房屋、交通、通讯是什么样的?我们头顶广阔无垠的天空又将会怎样呢?请看科幻片《神奇的太空世界》。

  (学生看录像,不时发出赞叹声)。

  师:未来多美好!我们是未来的主人,让我们电报谈更加灿烂的21世纪。首先请第一组的同学演说。

  生: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今天,我要畅想未来的房屋。(演说内容略)

  生:我有补充,我想未来的房屋会自动调温,夏天室内有一种柔绿的冷光身进来。这种光有香味,能杀菌、降温、冬天,满屋淡红,好像有暖烘烘的春意扑面而来。

  生:未来的房屋,用防火材料建筑,这样就不用担心火灾了。

  生:未来的房屋,家家都有机器人保姆,会烧饭,会洗衣,还会陪我们玩。

  师:嗯,多奇特的想象!老师真想马上享受到这促美好的生活,同学们想不想?

  众生齐:想。

  师:下面请第二组同学演说。

  生:我畅想21世纪的汽车(略)

  (演说完毕,学生热烈鼓掌)。

  生:我觉得那汽车真可以,不过还有一个缺点。

  师:(惊讶)哦?

  生:21世纪的汽车应该无污染,无噪音,否则,我们要生活在乌烟瘴气中了。

  生:我认为汽车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比如船型、子弹头型、小动物型的',那么,街道就更美了。

  师:嗯!说不定你们的想法变成明天世界一种新型汽车的萌芽设计思相想,祝你们成功。有请第三组同学演说。

  生:老师,我想谈谈21世纪的农民(略)

  师:你的演说真让我感动,老师的父母也是农民,他们辛辛苦苦种粮,却常常因为旱涝灾害而歉收,能为中国广大农民免去“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老师谢谢你。下面请第四组同学演说。

  生:我畅想未来的学校。(略)

  师:嗯,批改作业有“小型机器人”协助,以后老师可就轻松了(作玩笑状)。

  生:未来的学校应有电脑书,那么,我们就不用背书包了,上什么课,拿出电脑书,一摁就行!生:我想学校还有吸尘装置,那么,大伙儿就不用扫地了。

  生:随着计算机的联网应用,我们的学校可能会在家里么大家想学就学,想玩就玩,该多有趣。(众生笑)

  师(小结):今天的活动课取得了完满的成功,同学们对未来的想象非常活跃,老师都感觉有点儿跟不上形势了。科的发明,人类的创造往往正是一个幼稚的提问,一次天真的探寻,一个看似荒诞的梦想开始的。希望同学们了解更多的未知世界,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妙,让心中那颗科学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四、活动总结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活动课与其他学科课程紧密联系,相互渗透,互为转化,共同担负起培养新一代的重任。

  这节活动课,我组织学生通过演说活动,把学生的阅读、表达、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兴致盎然,主体意识、行为能力、情感态度方面得到综合发展,遵循了活动课的现实性、创新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等特点。以下作一点简单的心得体会。

  1、现实性

  促进人的社会化是教育的基本职能,“活动教学”是促进学生社会

  化的有效方法。我们要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教育就得考虑如何适应“社会需求”。21世纪是“物质”加“智慧”的时代,未来需要出主意的能手和技能。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精神是当今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是构建活动课的目的,《畅想21世纪》这一活动课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为主要目的,体现现实性的特点。

  2、创新意识的培养孕育于美育中

  《畅想21世纪》这一活动课,通过对科学技术和对未来科学世界的幻想,把学生的愿望、能力引向美的创造中、学生受到美熏陶和教育,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情操上的感染,萌发“我也要成为有用之人”的想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开放性

  演说者奇特新颖的想象,使学生的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活动时间的开放;学生活动不受教学

  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既可多课本中获得昔时信息,又可从瞬息万变的时代获取即时信息,信息,体现了活动

  内容的开放和思维的开放,可谓一箭双雕。

《小学语文教案【优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小学语文教案【优选】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优选】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复习、积累成语。

  1、前几天我们学了课文《明天,我们毕业》,想到20天后我们也将分别,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慨。是啊,这六年的时光过得太快,转眼间我们就要毕业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时光的飞逝吗?(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光阴似箭,白驹过隙……)

  2、用这些成语来形容时光的短暂是多么恰当啊!成语是祖国语言文字的瑰宝。本学期我们就学习了许多,课文中有,每个单元的练习中也罗列了不少。老师让你们回去归类、整理了。谁来介绍一下你把哪些成语归为一类?请你来教大家怎样记住它们。

  3、请学生介绍自己归类的成语,教大家记住它们。

  (“一”开头,AABC……)

  (近、反以词,按同学的性格特征,按成语典故,褒义、贬义,编故事……)

  4、小结:成语有很多归类方法,适合自己记忆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你的好方法来不及介绍,可以课后把它教给你的好朋友。关键看谁记得最多、最牢。当然光积累很多成语还不够,真正有才华的人会恰当使用它们。

  5、我来看看你们是不是有才华呢?老师这儿有几组题目,你们每一个四人小组将通过选择序号来决定你们答题的类型。这儿有A、B、C、D、四个序号可供选择。

  A组:根据下列情景,写出你想到的成语。

  B组:请把下列成语,编成一个简短的小故事。

  (可以先构思好情节,组织好语言,再动笔写。)

  C组:请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空格,连成一段话。

  D组: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看看你填的是哪些人名和地名。

  7、小组合作完成练习,按顺序全班交流。

  8、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老师发现你们会用了许多成语,但有些同学可能发觉自己的成语知识还有疏漏。希望你能用这最后的20天,更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学习,去积累。

  二、复习、积累古诗。

  1、其实,六年的时光并不短暂,六年来,我们在母校不仅学会了许多成语,还学习了不少古诗。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三首描写春天的'诗。你还记得吗?

  (出示三首诗):

  2、都是描写春天的诗,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吗?

  3、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推荐背,齐背)

  4、古人写了很多赞美四季的诗。六个春秋我们一起走过,临别之际,大家感慨万千。古人就“送别”这个题材也作了不少诗,老师让你们回去收集了,能谈谈你最喜欢的那首送别诗吗?

  5、指名交流,有感情地背诵。

  (老师知道你们认真地找了很多,课后来背给我听好吗?)

  6、小结:古诗语言简洁,意蕴深厚,多积累一些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如果你能把小学生必背的70首古诗分分类,都背下来,一定会受益匪浅。

  三、复习、积累名言警句。

  1、前一阶段,我看见很多同学都在写临别赠言,但写的时候挺发愁,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古人送别时会赠给友人什么话吗?他们会送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或勉励友人,或与友人共勉的话。

  2、老师这儿有几句名言警句,(出示)选择一句,送给某一位同学,你想送他哪一句呢?为什么?

  3、除了这些,你一定有自己最喜欢的名言想送给好朋友,我们来交流一下。

  4、学生补充课外名言警句。

  四、语言积累的运用,写临别赠言。

  1、这节课我们把以前学过的许多成语、古诗、名言整理、复习了,并进一步了解了他们如何运用。我想此刻让你再为好友写上一段临别赠言,你会有许多话要讲:或许你会用一些成语来赞扬他的为人,祝福他有美好前程;或许你会用一些诗句来表达离别之情;或许你会送上一句与他共勉的话语。

  2、请你用心地、真诚地为你的好友写一段临别赠言。

  3、学生写临别赠言。

  4、学生交流临别赠言。

  5、总结:我相信这些真情而意蕴无穷的话语,会让你在多年后再次翻开同学录时,回想起母校,回想起同学。或许,好朋友的一句话会陪伴你一生,激励你一生。

  成语练习题

  A 根据下列情景,写出你想到的成语。

  1、小黄和王明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彼此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 )

  2、中国申奥成功,全国人民的心情都十分高兴。( )( )

  3、张丽的这个新朋友非常有学问,知识面很广。()()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语训练

  二、导入课题

  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它位于黄河东岸,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而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板书课题:登鹳雀楼

  三、探究新知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诗中带斜线是的作用?(停顿)

  学生读题目(登鹳雀楼)所以诗的标题应该这样读,登/鹳雀楼。全班齐读。生再读。录音机范读。

  2、诗会读了,要想弄清是的意思就要弄清每个字的意思,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看一看你们看。要想学一首古诗,要先把它读好,那你再把诗读一遍,把生字宝宝认一下。

  (二)、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问想不想接受一下老师的挑战?

  1、检查生字

  鹳雀楼一共三层。那么每一层都会给你们带来一些生字宝宝。如果你们读准我们就可以一层一层的登上去了。

  ①现在看第一层:谁来读?入层其中层是平舌音。

  ②第二层我要交给你们加大点难度了。三个字了。依河目

  ③第三关,那我再加大点难度。

  最后抽查一下,随便从中挑几个字。

  现在我们三层楼都登上了,没有难住你。那如果你能接受住下一个考验,你就能站在最高的一层楼上看到美丽的景色了。你想不想看?

  2、再出示易混淆的生字

  指导写字,注意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重点区别人入的写法,强调第二笔捺的位置,可采用儿歌指导记忆:

  人入笔顺都相同,不同之处要分清,人字捺在撇下面,入字捺在撇上边。千:去掉一笔是十。

  明白区别之后在手掌心写这两个字。

  (三)、品读诗句

  1、刚才让大家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小朋友们是不是发现古诗跟我们平常的课文比起来有点难理解啊。但小朋友别着急,让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呀?(在哪里看他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感觉怎样?)

  2、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先读诗的第一句话。

  3、那第二句写的什么呢?读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向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指说。从这句诗的哪里知道黄河水流向大海?(入海流,那我们能用我们的`朗读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吗?指名,评,读出气势。

  4、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海。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这景象是多么壮丽啊!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好好欣赏一下这种壮丽的景观。(示第一句话)指名,两边赛读,齐读。

  5、真有气魄呀!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的哪里呀?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在想什么引读——

  四、当堂练习

  填空:()依山尽,黄河()海流。

  欲穷(),更上()。

  五、归纳总结(略)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学反思:

  (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弄清翠鸟的捉鱼本领与它的外形关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或幻灯片。翠鸟彩色拼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挂图,幻灯或标本)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二)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鲜艳、疾飞、锐利、饲养、玲珑。

  (三)学生自学课文。

  (四)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词语。

  cuì yàn fù chìhè chèn

  翠鸟 鲜艳 腹部 赤褐色 衬衫

  líng jí dài páo ruì

  灵活 疾飞 等待 小泡 锐利

  sì dǎi xī

  饲养 逮住 希望

  注意正音:“腹”读fù,不读fǔ。

  “疾”读jí,不读jī。

  “逮”读dǎi,不读děi。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二)教师出示翠鸟拼图的单个部分图形,要求学生拼成翠鸟图。

  1.教师分别出示几种颜色(翠鸟各部分的着色图形),让学生辨认。

  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2.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3.把几种颜色图拼成翠鸟图。

  一双小爪子——红色。

  头上的羽毛——橄榄色、翠绿色花纹。

  背上的.羽毛——浅绿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三、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一)提问: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翠鸟外形几方面特点?

  (二)回答:第1自然段共6句话,讲了翠鸟外形三方面特点。

  第一句: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了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第二、三、四、五句:讲翠鸟身上的羽毛非常鲜艳。

  第六句:讲翠鸟小巧玲珑,突出了翠鸟“透亮灵活的眼睛”及“又尖又长的嘴”。

  (三)作者是怎样观察、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1.读一读有“鲜艳”一词的句子,再查字典讲讲“鲜艳”的意思。(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

  鲜艳:鲜,有光彩的;艳,色彩鲜明。

  鲜艳:鲜明而美丽的意思。

  2.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先总说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再一步步从上到下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介绍羽毛如何鲜艳。

  3.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鲜艳”一词的意思。(这是理解词语的另一种方法:“联一联,想一想”。)

  (1),画出描述翠鸟身上羽毛颜色的几个句子,把这几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翠鸟羽毛的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翠鸟羽毛的颜色又鲜亮又美丽。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鲜艳”。)

  (2)找出描述翠鸟羽毛的颜色时,课文用的几个比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课文介绍翠鸟羽毛颜色时,用“头巾”、“头巾上的花纹”、“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二、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一)翠鸟活动时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

  (二)查字典,讲讲“清脆”一词的意思。

  (三)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疾飞”一词的意思。(为了准确理解词语,常把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结合使用。)

  翠鸟活动的特点,先讲了翠鸟动作敏捷。通过“贴着水面疾飞”和“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对比表现的。另一个特点是翠鸟捉鱼时等待小鱼非常专心,“一动不动”。

  清脆:声音清亮好听。

  疾飞:疾,快。疾飞,飞得很快。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这句话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在“疾飞”与“轻停”的联系中,“敏捷”便显露出来。这里一是讲翠鸟飞得低而快,二是讲停得急而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提问:翠鸟是怎样捉鱼的?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说说“锐利”的意思。

  锐利:尖锐,锋利的意思。课文先说小鱼非常“机灵”,再说“还是难以逃脱”,说明翠鸟的目光锐利极了。课文中的“锐利”指感觉灵敏。

  3.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读句子,想一想括号里的词语的意思。

  翠鸟( )苇秆,( )过去,( )小鱼,( )水面往远处( )。

  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再现了翠鸟捉鱼的经过。括号里的词语是翠鸟捉鱼时一连串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叼起”、“贴着水面飞走了”,这些都是在一瞬间进行的,甚至连机灵的小鱼都没有反应过来。说明翠鸟捉鱼的动作熟练、连贯、毫不犹豫,而且从未落空。

  4.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

  (2)翠鸟为什么能发现“机灵”的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走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低飞?(那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要知道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它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是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一)齐读第4自然段。

  (二)这段讲了几层意思?

  这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了“我们”的想法:想捉一只翠鸟。再讲听了老渔翁的话,知道翠鸟住在陡峭的石壁上,打消了“我们”想捉翠鸟的想法。最后讲了我们的希望:多看看翠鸟。

  (三)“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2.希望多停一会儿,是为了多看几眼。“远远地看着”,是因为知道翠鸟机警,怕惊走它。这里反映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四)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五)小结:通过看图、学生可以看出翠鸟的外形怎样?动作怎样?(外形美,动作快),这是我们这节课的第一个收获。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朗读、背诵

  (一)朗读并背诵第1自然段:翠鸟的外形。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分几层意思?句子叙述的顺序是什么?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1自然段:共6句话

  红色的小爪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并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二)朗读并背诵第2自然段,翠鸟的活动特点。

  1.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2自然段:共2句话。

  (1)动作敏捷——鸣声清脆疾飞

  (2)捉鱼专心——注视等待

  3.指名学生朗读,并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三)朗读并背诵第3自然段:翠鸟捉鱼的过程。

  1.这一段有几句话?分几层意思?句子叙述的顺序是什么?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3自然段:共4句话。

  (四)连起来朗读,并背诵第1、2、3自然段。

  二、按下面的意思写出恰当的词语

  又鲜明又美丽——( )

  飞得很快——( )

  眼睛感觉灵敏——( )

  三、指导学生掌握生字字形

  “翠”字应注意上半部和“羽”字区别。

  “褐”字应注意是“衤”旁,字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希”字应注意上边的第二笔是一大点。

  练习课后作业第三题,词语的填写。

  四、听写句子,教师读三遍

  第一遍,教师完整地读句子,学生听。

  第二遍,教师按标点(逗号),一部分一部分地读,学生听一部分,写一部分。

  第三遍,教师再完整地读句子,学生检查。

  听写内容: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认读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

  认读本课生字15个,会写10个生字

  2、

  能正确读文,了解大致内容

  三、教学准备:

  字卡、录音机、磁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再结识一位小英雄——江凡(板书课题)

  (二)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听录音:了解大致内容,边看边注意认真听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四)生自由读文,划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五)组内相互交流,对一些难记的字小组合作讨论怎样记住它。

  (六)向大家介绍好的识记方法(每组派代表介绍2个)

  (七)游戏:小蜜蜂采蜜(花朵后面的词:火焰、迅速、蔓延、咳嗽、惊慌、摸索……)

  (八)测读:见字组词

  (九)分别读课文(七个学生)

  (十)指导写字

  1、

  生观察、指出易错字:

  2、

  重点指导:商:里面是“八”“口”不是“古”

  焰:右下是“臼”

  迅:笔顺要强调

  慌:右边部分中间是“亡”

  逃:笔顺应强调,练习变字小魔术“桃、跳”

  3、

  学生读读写写:

  (十一)作业:

  1、

  生字、词

  2、

  读课文

  (十二)板书设计及课后随笔:

  江凡

  商

  焰

  迅

  慌

  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事冷静机智。

  2、

  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镇静机智。

  二、教学重点:

  学习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事冷静机智。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位小英雄——江凡(板书课题)

  (二)请你默读课文,想:江凡是个什么样的人?画出有关的语句

  (三)分组交流:读有关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

  (四)小组汇报

  (五)课件随机出示:

  江凡非常害怕,刚要张嘴喊妈妈,又想起妈妈不在家。他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急忙拿起一件衣服,让奶奶包住口鼻,扶着奶奶弯腰往外走。

  (六)指名生读

  1、谈体会:(体会: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事冷静机智。)

  2、“怎么办?江凡思索了一下,就趴在地上,沿着墙角一点一点地摸索,终于摸到了木板。好,这就是楼门!他一把推开了大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进来。”指名生读,说你体会到什么?(体会江凡在危急时刻镇静沉着,救了自己、救了奶奶、也救了大家。)

  3、男女生分别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

  (七)、问:江凡为什么能够把奶奶和邻居从火中救出来?

  (八)、师小结:(略)

  (九)、师:江凡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小英雄?齐读第七自然段(读后回答)

  (十)、讨论:1、我们应当向江凡学习什么?

  2、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谈自己的真实想法)

  (十一)、分角色朗读全文(全班合作)

  (十二)、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搜集你所敬佩的英雄的图片和资料。

  (十三)板书设计及课后随笔:

  江凡

  害怕

  喊

  想

  镇静

  拿

  包

  扶

  (遇事冷静、机智)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齐读:7.人类的“老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

  二、精读指导

  1.大家的回答都不够完整,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好这个问题吗?打开书本,从课文中找一找,看谁先找到?

  (1)学生速读课文后,指名回答。(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板书:种种生物。

  (2)齐读第七自然段

  (3)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交流:(从“种种生物”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

  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

  (4)齐读。

  过渡: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5)第二自然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a.男生齐读。

  b.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2.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1)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1)学生自由读、划。

  (2)指名交流。(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3)齐读第一自然段。

  3.课文还介绍了哪些“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3-6自然段,找一找,用笔圈出来。

  (1)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2)再读3-5自然段,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注意要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第三自然段

  A.%???苏庖欢?你知禒?B什么?(飞机设计)

  B.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C.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学进步做出了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D.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呢?

  E.出示蜻蜓图片。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读课题)。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指导读)

  F.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做出了哪些贡献?

  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G.总结。

  H.齐读。

  第四自然段

  A.对这一段感兴趣的站起来,思考: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B.可见鲸是人类的——“老师”。

  C.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齐读。

  第五自然段

  A.说说为什么对第五自然段感兴趣?(鸡蛋捏不碎)

  B.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

  (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单壳的各个部分。)

  C.指导朗读书上的原句。(用“之所以……是因为……”造句)

  D.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E.下面拿好书,一起把第5自然段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

  4.课文3-5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几种人类的“老师”,为什么还要加上第6自然段呢?第6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指名读。

  5.除了书上介绍的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交流资料)

  6.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再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

  1.学了课文,大家有什么感想?

  2.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相信在走近自然的同时,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启示,产生更多的发明创造。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设计说明

  想象是创造力的翅膀!作为一保小学语文教师,在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中,从不自觉到自觉的摸索中认识到: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相象力。

  小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怀有想知道一切的渴望和好问态度达到了高潮,但极强的现实感限制了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倘若教师善于营造一种刺激性的气氛,一种有利于发现自我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能得到发挥。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原来在神话时和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创造兴趣,我设计了语文活动课——《畅想21世纪》。

  这节活动课大致分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酝酿阶段,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确立的小课题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想象小论文《畅想21世纪》;第二阶段为小组交流评比阶段,每个小组推荐1-2篇小论文进一步的修改,准备演说稿;第三阶段为演说阶段,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畅谈未来美景;第四阶段为活动延伸阶段,分期分批在黑板和班级小报上刊登优秀小论文,并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想象进行评价。

  二、活动名称

  1、活动名称:畅想21世纪

  2、活动形式:演说会

  3、适用处级:高年级

  4、活动目的: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③锻炼学生运用、表达语言文字的能力。

  5、活动准备:①学生阅读课外书,进行想象小论文。②小组为单位准备演说内容。③制作录音《科学,改变着世界》和相关图片。④科幻片《神奇的太空世界》。⑤黑板上写上“畅想21世纪”,教室四周张挂科幻图片、名人像,创设创新氛围。

  6、活动过程:

  ①提问激趣

  从中国到美国,同学们有哪些办法?

  ②录音、图片激趣

  科学家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发明了许多东西,使20世纪有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请听录音《科学,改变着世界》,并随录音出示相关图片。

  ③录像激趣

  50年后,1XX年后,科学技术将出现怎样的奇迹?人类怎样生活?那时的房屋、交通、通讯是什么样的?我们头顶广阔无垠的天空又将是什么样的?请看科幻片《神奇的太空世界》。

  ④学生演说。

  ⑤小结。

  三、活动实录

  师:(讲台上放一个地球仪)从中国到美国,同学们有哪些办法?

  生:可以坐飞机去。生:可以乘轮船去。生:可以坐汽车去。

  师:可是中国与美国之间隔着这么大个太平洋,怎样坐汽车呢?

  生:(挠挠首)可以在太平洋上建一座很长的桥梁。

  师:嗯,是个办法,还有其他办法吗?(沉默一会儿)

  生:可以在海底建造一座海底隧道,我们可以坐地铁会。

  生:美国在地球的另一侧,可以穿过地球打一条隧道,这样近多了。

  师: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科学家就是凭借这种丰富的想象力发明了许多东西,使20世纪的科学突飞猛进,请听录音《科学,改变着世界》。

  (学生听着录音,看着图片,神情专注)。

  师:50年后,1XX年后,科学技术将出现怎样的奇迹?人类将怎样生活?那时的房屋、交通、通讯是什么样的?我们头顶广阔无垠的天空又将会怎样呢?请看科幻片《神奇的太空世界》。

  (学生看录像,不时发出赞叹声)。

  师:未来多美好!我们是未来的主人,让我们电报谈更加灿烂的21世纪。首先请第一组的同学演说。

  生: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今天,我要畅想未来的房屋。(演说内容略)

  生:我有补充,我想未来的房屋会自动调温,夏天室内有一种柔绿的冷光身进来。这种光有香味,能杀菌、降温、冬天,满屋淡红,好像有暖烘烘的春意扑面而来。

  生:未来的房屋,用防火材料建筑,这样就不用担心火灾了。

  生:未来的房屋,家家都有机器人保姆,会烧饭,会洗衣,还会陪我们玩。

  师:嗯,多奇特的想象!老师真想马上享受到这促美好的生活,同学们想不想?

  众生齐:想。

  师:下面请第二组同学演说。

  生:我畅想21世纪的汽车(略)

  (演说完毕,学生热烈鼓掌)。

  生:我觉得那汽车真可以,不过还有一个缺点。

  师:(惊讶)哦?

  生:21世纪的汽车应该无污染,无噪音,否则,我们要生活在乌烟瘴气中了。

  生:我认为汽车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比如船型、子弹头型、小动物型的',那么,街道就更美了。

  师:嗯!说不定你们的想法变成明天世界一种新型汽车的萌芽设计思相想,祝你们成功。有请第三组同学演说。

  生:老师,我想谈谈21世纪的农民(略)

  师:你的演说真让我感动,老师的父母也是农民,他们辛辛苦苦种粮,却常常因为旱涝灾害而歉收,能为中国广大农民免去“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老师谢谢你。下面请第四组同学演说。

  生:我畅想未来的学校。(略)

  师:嗯,批改作业有“小型机器人”协助,以后老师可就轻松了(作玩笑状)。

  生:未来的学校应有电脑书,那么,我们就不用背书包了,上什么课,拿出电脑书,一摁就行!生:我想学校还有吸尘装置,那么,大伙儿就不用扫地了。

  生:随着计算机的联网应用,我们的学校可能会在家里么大家想学就学,想玩就玩,该多有趣。(众生笑)

  师(小结):今天的活动课取得了完满的成功,同学们对未来的想象非常活跃,老师都感觉有点儿跟不上形势了。科的发明,人类的创造往往正是一个幼稚的提问,一次天真的探寻,一个看似荒诞的梦想开始的。希望同学们了解更多的未知世界,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妙,让心中那颗科学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四、活动总结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活动课与其他学科课程紧密联系,相互渗透,互为转化,共同担负起培养新一代的重任。

  这节活动课,我组织学生通过演说活动,把学生的阅读、表达、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兴致盎然,主体意识、行为能力、情感态度方面得到综合发展,遵循了活动课的现实性、创新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等特点。以下作一点简单的心得体会。

  1、现实性

  促进人的社会化是教育的基本职能,“活动教学”是促进学生社会

  化的有效方法。我们要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教育就得考虑如何适应“社会需求”。21世纪是“物质”加“智慧”的时代,未来需要出主意的能手和技能。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精神是当今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是构建活动课的目的,《畅想21世纪》这一活动课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为主要目的,体现现实性的特点。

  2、创新意识的培养孕育于美育中

  《畅想21世纪》这一活动课,通过对科学技术和对未来科学世界的幻想,把学生的愿望、能力引向美的创造中、学生受到美熏陶和教育,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情操上的感染,萌发“我也要成为有用之人”的想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开放性

  演说者奇特新颖的想象,使学生的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活动时间的开放;学生活动不受教学

  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既可多课本中获得昔时信息,又可从瞬息万变的时代获取即时信息,信息,体现了活动

  内容的开放和思维的开放,可谓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