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10-10 09:40:24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7篇【优秀】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7篇【优秀】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和记忆歌词内容,用游戏的方式学唱歌曲。

  2.发展倾听、推理、猜测的能力。

  3.感受民间歌曲的魅力。

  4.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十二生肖的PPT课件,活动前让幼儿熟悉十二生肖的名称、排列等相关知识。

  活动过程:

  一、玩“点将翻图”游戏,初步感知歌曲

  1.翻图感知整首歌曲。

  师:我们来玩一个“点将翻图”的游戏,老师一边唱歌一边按节奏点你们的肩膀,唱完歌曲的最后一个字时,我点到谁,谁就可以来点开PPT中的两张图,看看里面藏了什么动物。

  2.引出课题。

  师:一共有几种动物?你觉得这些动物之间有联系吗?今天我们学唱的歌就叫做《十二生肖歌》。

  二、玩‘魔语翻图’游戏,分段理解记忆歌词。

  1.学习歌曲第一段。

  (1)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教师演唱歌曲第一段。

  问题一:第一段歌曲里有四种动物,你觉得应该是哪四种动物?问题二:歌曲里是怎么称呼这四种动物的?(听完教师演唱,请幼儿验证和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2)理解、记忆第一段歌词,并学唱第一段。

  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教师第二次演唱。问题:这四种动物在歌曲里做了什么事情?这很重要哦,否则我们的游戏将会无法进行。

  A.幼儿闭上眼睛听教师演唱,教师在演唱的过程中将小老鼠图标隐藏起来。演唱结束,幼儿睁开眼睛,找找谁不见了。

  教师:怎么才能让小老鼠重新回来呢?得用“魔语”呼唤它,“魔语”唱对了,它就回来,唱错了,它就回不来了。“魔语”就是刚才歌曲里关于小老鼠的那句歌词。

  幼儿先讨论关于小老鼠的“魔语”,再用“魔语”来呼唤小老鼠。如果幼儿能够准确地唱出小老鼠的那句歌词,教师快速地把小老鼠图标翻回来;如果幼儿不能唱出,教师可以再次演唱第一段,但是绝对不能直接告诉幼儿“魔语”。

  B.教师再次演唱歌曲第一段,将另外三种动物也随机隐藏一种,并用“魔语”将藏起来的动物找回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2用相同的游戏方法让幼儿理解和记忆第二段、第三段歌词,学唱歌曲,可以根据幼儿的'游戏水平一下子藏起两个或更多的动物。

  三、完整学唱歌曲

  1.将PP中部分动物藏起来.幼儿唱屏幕显示的生肖歌词,教师唱藏起来的生肖歌词。

  2.教师唱屏幕显示的生肖歌词,幼儿唱藏起来的生肖歌词。

  3.男女生分别演唱藏起来的生肖和屏幕显示的生肖歌词。

  4.根据图标的隐和显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如小组对唱、幼儿和听课的教师对唱。可根据幼儿演唱的情况随机调整藏起来的生肖数量。

  5.挑战将所有的生肖图隐藏,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反思:

  揭秘和挑战的游戏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发展水平,这样的游戏也深受他们喜爱。在歌唱教学中合理使用揭秘和富有挑战的游戏,能使教学更加有效。

  整个活动流程分三步:“魔语”→说歌词;“新魔语”→唱歌曲;挑战隐藏图标的数量→多种方式演唱。三个阶段都利用了“翻图”游戏,随着游戏目标和游戏方式的层层推进,孩子们在接受游戏升级挑战的同时自然学会了演唱歌曲,整个活动顺利而流畅。

  小百科: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运用对称剪纸方法表现人物。

  2、激发对中国传统剪纸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幼儿剪出手拉手的作品。

  活动难点:将纸折叠后,画出半个小朋友的轮廓,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

  活动准备:

  每人长条纸、彩纸、剪刀、彩笔、剪纸画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范例,引起剪纸的兴趣:

  ——“想知道这幅手拉手的剪纸作品是怎样做的吗?”

  (1)、教师将范例若干幅发至各小组,供幼儿研究。

  (2)、小结:这幅画上的主要内容是许多手拉手、大小相同、连在一起的小朋友,并将纸对折几次后一下子剪成的。

  2、与幼儿共同讨论,分析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将纸折叠后,画出半个小朋友的轮廓,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然后打开折叠的纸,并贴在纸上,最后进行人物装饰及丰富背景画面。

  3、学习折、剪、画的方法:

  (1)、将长条纸对折2——3次。

  (2)、在纸上画出一个小朋友的轮廓线,将小朋友的手一直画到纸的.边缘。

  (3)、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注意“手”处的边缘不要剪断。

  (4、)剪好后将折叠的纸打开,画出不同服装、头发。

  4、幼儿制作,教师给与指导和帮助:

  帮助个别幼儿掌握剪的方法。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蔬菜及其特定切面的纹样。

  2、根据蔬菜摆放的位置,尝试画出其前后位置及蔬菜内部的纹样。

  环境与材料:

  洋葱头实物及图片、黄瓜实物及图片(有切开和不切开的)、玉米、莲藕、南瓜、胡萝卜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蔬菜外形及切开面

  1、出示PPT课件。

  师:看看有些什么蔬菜?谁能用完整的话一次介绍2~3种蔬菜,说出蔬菜的颜色及形状?

  2、出示切开的实物洋葱头,观察并交流。

  师:看看这是什么?切开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切开洋葱)师:洋葱里面美吗?你在洋葱里面看到了什么秘密?

  师:看到洋葱切开来有一条线,弯弯的像雨滴形。刚才是竖着切开来的,横着切开;来会是什么样呢?(教师再切开洋葱)

  师:如果我们用笔宝宝画,会是什么样?(出示范例)

  3、出示黄瓜的.横切面作品师:看看这是什么蔬菜?切开来像什么?里面有什么?

  4、出示课件,观察其它蔬菜的切面交流师:这些是什么蔬菜?你能说出她们的秘密吗?如果用笔宝宝画的话怎么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二、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说说捉迷藏师:在画面里你看到了什么?谁在前面?谁躲在后面?

  2、画画捉迷藏师:把这么多的蔬菜组合在一起就会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在这幅画里你一定要让你的蔬菜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

  3、幼儿自选座位,观察蔬菜,并尝试作画。

  师:看看桌子上有哪些蔬菜?什么蔬菜在前面?什么蔬菜在后面?画的时候要先画前面的蔬菜,再画躲在后面的蔬菜。

  三、欣赏交流师:我们看看这些蔬菜宝宝有没有玩捉迷藏的游戏?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的动作技能。

  2、提高爬、跑、跳的能力,锻炼体能,发展肢体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在难度逐步提高的游戏中,主动参与,大胆尝试,挑战自我。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绳一根,平衡步道、沙包若干。

  2、活动前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1、小蝌蚪变变变

  (1)我们一起把绳子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圆的池塘,来做“小蝌蚪变变变”的游戏吧。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这一热身运动的动作,幼儿观察并跟随教师模仿练习。动作如下:

  ①身体趴在地上,双手合放在背上,利用上身的扭动移动身体;

  ②蝌蚪长出两条后腿:身体趴在地上,用两条腿连续蹬地并扭动身体前进;

  ③蝌蚪长出两条前腿:四肢匍匐爬行;

  ④变成青蛙起跳:模仿青蛙跳跃的动作,做全身运动。

  2、青蛙跳田埂

  (1)现在小蝌蚪变成了青蛙。你们知道青蛙有什么本领吗?青蛙不仅会唱歌,还会蹦蹦跳。大家一起来学学青蛙跳田埂。

  (2)教师用平衡步道作田埂(一块一块间隔、两块两块间隔等),设置活动路线,通过不断增加高度和宽度来提高活动难度。幼儿可选择不同难度的场地进行练习。教师指导要点如下:

  ①要求幼儿从同一方向进行跳跃活动。起跳时,用力蹬地,向前上摆臂;落地时,屈腿全蹲,保持平衡。

  ②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变化难度,也可根据情况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给幼儿增加难度。注意观察个别能力较弱幼儿的活动情况,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

  ③用塑料圈在活动场地边做小池塘,请小青蛙自主掌控休息时间。(通过本环节,全体幼儿熟练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方法,大部分幼儿能够进行助跑跨跳的动作练习,部分幼儿能够利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过较远的距离。)

  (3)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巡回观察,通过增加难度和语言指导(如“看看别人是怎么跳的”“怎样跳才正确”“现在步道变宽了,你怎样跳过去”等),使幼儿的跳跃动作自然地由立定跳远转变为助跑跨跳。

  小结: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量,适时集中请个别幼儿展示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和安全保护知识,在重点部分示范动作并带领幼儿集体练习。

  小百科:青蛙(Frog)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对大自然的变化产生兴趣,特别是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对孩子们有特别的吸引力,自然界中的云彩变幻无穷,常听到幼儿对云彩有这样或那样的想象,针对这个问题让幼儿通过观察各种云彩图片,借助散文诗中云彩奇异变化的美妙意境,启发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玩玩中,了解、感受风对云所带来的变化,以此激发幼儿学习散文诗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欣赏诗歌《云彩和风》,尝试用完整的语言仿编诗歌。

  2、能力目标:萌发观察自然想象的兴趣,能够大胆进行想象。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讲述、表现云彩的变化。

  教学难点:用完整的`语言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诗歌《云彩和风》

  2.浅蓝色纸、胶水、棉花

  3.各种云彩图片、照片,音乐

  4.云彩头饰、风儿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播放音乐,引出云彩

  播放音乐带幼儿走进“云彩王国”,让幼儿观察各种云彩的图片说说都是什么样子的,我讲述云彩和风的关系,知道云的形成,大自然的一些变化。

  二、基本环节:播放多媒体课件,准确理解诗歌

  这个环节分为三个步骤:

  1.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观察,说说动画里都有什么,云彩是怎么变化的,都变成什么了,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完整的朗诵诗歌请幼儿欣赏。

  2.制作云彩:分发材料,请幼儿将棉花撕扯成片状,粘到浅蓝色的纸上,表示蓝天中的白云,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做的白云像什么?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

  3.学会创编。根据诗歌的形式,教师示范,请幼儿发挥想象,说说云彩都可以变成什么。(例:吹呀吹,云彩变成大苹果,又圆又大,真好吃!云彩变成大足球,你踢一脚,我踢一脚,踢到天边看不见。云彩变成一只鸡,喔喔叫,叫你不要睡懒觉!)我做小结:云彩不旦可以变成物体、小动物,还可以变成食物,人物等等,它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想象,把它比作什么它就是什么。

  三、结束环节:情境游戏

  分发头饰,我扮成“风儿”,幼儿扮“云彩”,“风儿”一吹,“云彩”就变出不同造型来,幼儿可任意摆出造型,并用诗歌的语言的形式表达云彩的变化。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自转一圈持网接住抛来的纸球,发展平衡及手眼协调的能力。 2、探索二人配合转身网接球时相互协调的方法,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纸球、圈网若干,圈20个。 2、体操垫6块、拱形门3个、泡沫垫、纸棒、塑料大小筐等若干。 3、幼儿有玩过圈网小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听音乐玩圈的游戏。

  (1)幼儿听音乐玩自选圈的游戏。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圈的游戏,可一人玩,也可二人一道玩。 (2)五人一组玩“圈上的运动” 师:我们四组小朋友一起来玩圈上的运动。游戏时要听好音乐,跟着节奏跑,音乐一停又快又稳地站到圈中做一运动的动作。

  2、学习二人合作“转身网接球”。

  (1)幼儿二人一组自由探索“转身网接球”时相互协调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并引导幼儿发现好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来玩“转身网接球”的游戏,1、5组幼儿先站在蓝色接球点上拿多圈网接球,3、7组幼儿站在绿色抛球区抛球,每打三个球后交换,球离谁近谁捡球。现在1、3组和5、7组合作玩转身网接球,网接球的时候想象你是用什么方法与小朋友合作接到球的。

  (2)集中讨论、交流自己持网接到纸球的好方法。

  (3)再次探索。教师重点指导合作较弱的搭配及个别幼儿。 师:用刚才我们谈到的方法去实施转身网接球,还可以找更好的方法。 (4)师幼共同小结二人合作协调转身网接球的方法。 主要方法: ①两人转身网接球时要有预令、做好准备。 ②持网接球幼儿要又快又稳地转一圈看准纸球用网接住。 ③抛球幼儿要等接球幼儿转一圈后所持网的方向抛球。

  (5)转身网接球比赛。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帮助每个幼儿都接住球。 师:想进行比赛吗?比赛的规则是:每抛接五个球后交换。接住一个球套一根橡皮筋。可以接住一个套一根,也可以抛接完五个后记下自己接住的次数一起套。

  3、自选区域小游戏。 师:小朋友,想玩其他游戏吗?看看场地上还有哪些游戏:“打门球”、“夹球进筐”、“过障碍射门”及“转身网接球”,每人可选自己喜欢的游戏,摆放好器械后就可开始游戏了

  4、韵律活动“小雨和花”。 师:今天我们用圈玩了很多游戏,开心吗?那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

  5、活动结束,收拾器材离开场地。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

  3、懂得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对人、对事要分好恶。

  教学准备:

  1、图夹文、面具

  2、已经对《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上次老师给你们讲了《三打白骨精》的故事?那个故事里有谁?

  2、谁上当了?唐僧、八戒为什么会上当?

  二、感知理解,并学习诗歌朗诵。

  1、教师示范念儿歌,提问:

  儿歌的题目是什么?儿歌里都有谁?他们是怎样的?

  2、教师运用教具第二遍朗诵儿歌。提问:

  儿歌里是怎么说唐僧师徒的?用了哪些好听的句子?

  孙悟空又是怎样打败妖怪的?

  3、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速度从慢到快,以增加念儿歌的趣味性和难度。可以用拍手、敲鼓等形式边念边打节奏。

  三、感受儿歌连锁调的特点

  1、图片的排列上什么秘密?(引导幼儿先找出相同的图片,然后说说相同的`图片都排在什么位置,最终得出“句首和句尾是相同”的规律,引出“顶针”)

  2、感知连锁歌的形式。把句尾和句首重叠在一起,并连成一长条,告诉幼儿:像这样,相同的部分连在一起,像一把长长的链条锁那样的儿歌叫做“连锁歌”。(幼儿学讲)

  四、讨论:你最喜欢儿歌里的谁?为什么?(教育幼儿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对人、对事要分好恶。

  五、延伸:表演儿歌

  1、请幼儿创编动作,并进行表演。

  2、请个别幼儿戴上面具或者进行装扮后,一边念儿歌一边表演。

《大班教案7篇【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3-27

大班的教案01-10

【精选】大班教案07-22

大班教案12-29

大班教案12-28

大班教案12-28

大班教案12-28

大班教案12-28

大班教案01-04

大班教案7篇【优秀】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7篇【优秀】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和记忆歌词内容,用游戏的方式学唱歌曲。

  2.发展倾听、推理、猜测的能力。

  3.感受民间歌曲的魅力。

  4.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十二生肖的PPT课件,活动前让幼儿熟悉十二生肖的名称、排列等相关知识。

  活动过程:

  一、玩“点将翻图”游戏,初步感知歌曲

  1.翻图感知整首歌曲。

  师:我们来玩一个“点将翻图”的游戏,老师一边唱歌一边按节奏点你们的肩膀,唱完歌曲的最后一个字时,我点到谁,谁就可以来点开PPT中的两张图,看看里面藏了什么动物。

  2.引出课题。

  师:一共有几种动物?你觉得这些动物之间有联系吗?今天我们学唱的歌就叫做《十二生肖歌》。

  二、玩‘魔语翻图’游戏,分段理解记忆歌词。

  1.学习歌曲第一段。

  (1)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教师演唱歌曲第一段。

  问题一:第一段歌曲里有四种动物,你觉得应该是哪四种动物?问题二:歌曲里是怎么称呼这四种动物的?(听完教师演唱,请幼儿验证和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2)理解、记忆第一段歌词,并学唱第一段。

  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教师第二次演唱。问题:这四种动物在歌曲里做了什么事情?这很重要哦,否则我们的游戏将会无法进行。

  A.幼儿闭上眼睛听教师演唱,教师在演唱的过程中将小老鼠图标隐藏起来。演唱结束,幼儿睁开眼睛,找找谁不见了。

  教师:怎么才能让小老鼠重新回来呢?得用“魔语”呼唤它,“魔语”唱对了,它就回来,唱错了,它就回不来了。“魔语”就是刚才歌曲里关于小老鼠的那句歌词。

  幼儿先讨论关于小老鼠的“魔语”,再用“魔语”来呼唤小老鼠。如果幼儿能够准确地唱出小老鼠的那句歌词,教师快速地把小老鼠图标翻回来;如果幼儿不能唱出,教师可以再次演唱第一段,但是绝对不能直接告诉幼儿“魔语”。

  B.教师再次演唱歌曲第一段,将另外三种动物也随机隐藏一种,并用“魔语”将藏起来的动物找回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2用相同的游戏方法让幼儿理解和记忆第二段、第三段歌词,学唱歌曲,可以根据幼儿的'游戏水平一下子藏起两个或更多的动物。

  三、完整学唱歌曲

  1.将PP中部分动物藏起来.幼儿唱屏幕显示的生肖歌词,教师唱藏起来的生肖歌词。

  2.教师唱屏幕显示的生肖歌词,幼儿唱藏起来的生肖歌词。

  3.男女生分别演唱藏起来的生肖和屏幕显示的生肖歌词。

  4.根据图标的隐和显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如小组对唱、幼儿和听课的教师对唱。可根据幼儿演唱的情况随机调整藏起来的生肖数量。

  5.挑战将所有的生肖图隐藏,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反思:

  揭秘和挑战的游戏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发展水平,这样的游戏也深受他们喜爱。在歌唱教学中合理使用揭秘和富有挑战的游戏,能使教学更加有效。

  整个活动流程分三步:“魔语”→说歌词;“新魔语”→唱歌曲;挑战隐藏图标的数量→多种方式演唱。三个阶段都利用了“翻图”游戏,随着游戏目标和游戏方式的层层推进,孩子们在接受游戏升级挑战的同时自然学会了演唱歌曲,整个活动顺利而流畅。

  小百科: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运用对称剪纸方法表现人物。

  2、激发对中国传统剪纸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幼儿剪出手拉手的作品。

  活动难点:将纸折叠后,画出半个小朋友的轮廓,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

  活动准备:

  每人长条纸、彩纸、剪刀、彩笔、剪纸画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范例,引起剪纸的兴趣:

  ——“想知道这幅手拉手的剪纸作品是怎样做的吗?”

  (1)、教师将范例若干幅发至各小组,供幼儿研究。

  (2)、小结:这幅画上的主要内容是许多手拉手、大小相同、连在一起的小朋友,并将纸对折几次后一下子剪成的。

  2、与幼儿共同讨论,分析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将纸折叠后,画出半个小朋友的轮廓,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然后打开折叠的纸,并贴在纸上,最后进行人物装饰及丰富背景画面。

  3、学习折、剪、画的方法:

  (1)、将长条纸对折2——3次。

  (2)、在纸上画出一个小朋友的轮廓线,将小朋友的手一直画到纸的.边缘。

  (3)、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注意“手”处的边缘不要剪断。

  (4、)剪好后将折叠的纸打开,画出不同服装、头发。

  4、幼儿制作,教师给与指导和帮助:

  帮助个别幼儿掌握剪的方法。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蔬菜及其特定切面的纹样。

  2、根据蔬菜摆放的位置,尝试画出其前后位置及蔬菜内部的纹样。

  环境与材料:

  洋葱头实物及图片、黄瓜实物及图片(有切开和不切开的)、玉米、莲藕、南瓜、胡萝卜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蔬菜外形及切开面

  1、出示PPT课件。

  师:看看有些什么蔬菜?谁能用完整的话一次介绍2~3种蔬菜,说出蔬菜的颜色及形状?

  2、出示切开的实物洋葱头,观察并交流。

  师:看看这是什么?切开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切开洋葱)师:洋葱里面美吗?你在洋葱里面看到了什么秘密?

  师:看到洋葱切开来有一条线,弯弯的像雨滴形。刚才是竖着切开来的,横着切开;来会是什么样呢?(教师再切开洋葱)

  师:如果我们用笔宝宝画,会是什么样?(出示范例)

  3、出示黄瓜的.横切面作品师:看看这是什么蔬菜?切开来像什么?里面有什么?

  4、出示课件,观察其它蔬菜的切面交流师:这些是什么蔬菜?你能说出她们的秘密吗?如果用笔宝宝画的话怎么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二、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说说捉迷藏师:在画面里你看到了什么?谁在前面?谁躲在后面?

  2、画画捉迷藏师:把这么多的蔬菜组合在一起就会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在这幅画里你一定要让你的蔬菜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

  3、幼儿自选座位,观察蔬菜,并尝试作画。

  师:看看桌子上有哪些蔬菜?什么蔬菜在前面?什么蔬菜在后面?画的时候要先画前面的蔬菜,再画躲在后面的蔬菜。

  三、欣赏交流师:我们看看这些蔬菜宝宝有没有玩捉迷藏的游戏?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的动作技能。

  2、提高爬、跑、跳的能力,锻炼体能,发展肢体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在难度逐步提高的游戏中,主动参与,大胆尝试,挑战自我。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绳一根,平衡步道、沙包若干。

  2、活动前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1、小蝌蚪变变变

  (1)我们一起把绳子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圆的池塘,来做“小蝌蚪变变变”的游戏吧。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这一热身运动的动作,幼儿观察并跟随教师模仿练习。动作如下:

  ①身体趴在地上,双手合放在背上,利用上身的扭动移动身体;

  ②蝌蚪长出两条后腿:身体趴在地上,用两条腿连续蹬地并扭动身体前进;

  ③蝌蚪长出两条前腿:四肢匍匐爬行;

  ④变成青蛙起跳:模仿青蛙跳跃的动作,做全身运动。

  2、青蛙跳田埂

  (1)现在小蝌蚪变成了青蛙。你们知道青蛙有什么本领吗?青蛙不仅会唱歌,还会蹦蹦跳。大家一起来学学青蛙跳田埂。

  (2)教师用平衡步道作田埂(一块一块间隔、两块两块间隔等),设置活动路线,通过不断增加高度和宽度来提高活动难度。幼儿可选择不同难度的场地进行练习。教师指导要点如下:

  ①要求幼儿从同一方向进行跳跃活动。起跳时,用力蹬地,向前上摆臂;落地时,屈腿全蹲,保持平衡。

  ②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变化难度,也可根据情况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给幼儿增加难度。注意观察个别能力较弱幼儿的活动情况,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

  ③用塑料圈在活动场地边做小池塘,请小青蛙自主掌控休息时间。(通过本环节,全体幼儿熟练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方法,大部分幼儿能够进行助跑跨跳的动作练习,部分幼儿能够利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过较远的距离。)

  (3)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巡回观察,通过增加难度和语言指导(如“看看别人是怎么跳的”“怎样跳才正确”“现在步道变宽了,你怎样跳过去”等),使幼儿的跳跃动作自然地由立定跳远转变为助跑跨跳。

  小结: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量,适时集中请个别幼儿展示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和安全保护知识,在重点部分示范动作并带领幼儿集体练习。

  小百科:青蛙(Frog)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对大自然的变化产生兴趣,特别是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对孩子们有特别的吸引力,自然界中的云彩变幻无穷,常听到幼儿对云彩有这样或那样的想象,针对这个问题让幼儿通过观察各种云彩图片,借助散文诗中云彩奇异变化的美妙意境,启发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玩玩中,了解、感受风对云所带来的变化,以此激发幼儿学习散文诗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欣赏诗歌《云彩和风》,尝试用完整的语言仿编诗歌。

  2、能力目标:萌发观察自然想象的兴趣,能够大胆进行想象。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讲述、表现云彩的变化。

  教学难点:用完整的`语言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诗歌《云彩和风》

  2.浅蓝色纸、胶水、棉花

  3.各种云彩图片、照片,音乐

  4.云彩头饰、风儿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播放音乐,引出云彩

  播放音乐带幼儿走进“云彩王国”,让幼儿观察各种云彩的图片说说都是什么样子的,我讲述云彩和风的关系,知道云的形成,大自然的一些变化。

  二、基本环节:播放多媒体课件,准确理解诗歌

  这个环节分为三个步骤:

  1.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观察,说说动画里都有什么,云彩是怎么变化的,都变成什么了,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完整的朗诵诗歌请幼儿欣赏。

  2.制作云彩:分发材料,请幼儿将棉花撕扯成片状,粘到浅蓝色的纸上,表示蓝天中的白云,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做的白云像什么?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

  3.学会创编。根据诗歌的形式,教师示范,请幼儿发挥想象,说说云彩都可以变成什么。(例:吹呀吹,云彩变成大苹果,又圆又大,真好吃!云彩变成大足球,你踢一脚,我踢一脚,踢到天边看不见。云彩变成一只鸡,喔喔叫,叫你不要睡懒觉!)我做小结:云彩不旦可以变成物体、小动物,还可以变成食物,人物等等,它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想象,把它比作什么它就是什么。

  三、结束环节:情境游戏

  分发头饰,我扮成“风儿”,幼儿扮“云彩”,“风儿”一吹,“云彩”就变出不同造型来,幼儿可任意摆出造型,并用诗歌的语言的形式表达云彩的变化。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自转一圈持网接住抛来的纸球,发展平衡及手眼协调的能力。 2、探索二人配合转身网接球时相互协调的方法,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纸球、圈网若干,圈20个。 2、体操垫6块、拱形门3个、泡沫垫、纸棒、塑料大小筐等若干。 3、幼儿有玩过圈网小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听音乐玩圈的游戏。

  (1)幼儿听音乐玩自选圈的游戏。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圈的游戏,可一人玩,也可二人一道玩。 (2)五人一组玩“圈上的运动” 师:我们四组小朋友一起来玩圈上的运动。游戏时要听好音乐,跟着节奏跑,音乐一停又快又稳地站到圈中做一运动的动作。

  2、学习二人合作“转身网接球”。

  (1)幼儿二人一组自由探索“转身网接球”时相互协调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并引导幼儿发现好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来玩“转身网接球”的游戏,1、5组幼儿先站在蓝色接球点上拿多圈网接球,3、7组幼儿站在绿色抛球区抛球,每打三个球后交换,球离谁近谁捡球。现在1、3组和5、7组合作玩转身网接球,网接球的时候想象你是用什么方法与小朋友合作接到球的。

  (2)集中讨论、交流自己持网接到纸球的好方法。

  (3)再次探索。教师重点指导合作较弱的搭配及个别幼儿。 师:用刚才我们谈到的方法去实施转身网接球,还可以找更好的方法。 (4)师幼共同小结二人合作协调转身网接球的方法。 主要方法: ①两人转身网接球时要有预令、做好准备。 ②持网接球幼儿要又快又稳地转一圈看准纸球用网接住。 ③抛球幼儿要等接球幼儿转一圈后所持网的方向抛球。

  (5)转身网接球比赛。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帮助每个幼儿都接住球。 师:想进行比赛吗?比赛的规则是:每抛接五个球后交换。接住一个球套一根橡皮筋。可以接住一个套一根,也可以抛接完五个后记下自己接住的次数一起套。

  3、自选区域小游戏。 师:小朋友,想玩其他游戏吗?看看场地上还有哪些游戏:“打门球”、“夹球进筐”、“过障碍射门”及“转身网接球”,每人可选自己喜欢的游戏,摆放好器械后就可开始游戏了

  4、韵律活动“小雨和花”。 师:今天我们用圈玩了很多游戏,开心吗?那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

  5、活动结束,收拾器材离开场地。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

  3、懂得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对人、对事要分好恶。

  教学准备:

  1、图夹文、面具

  2、已经对《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上次老师给你们讲了《三打白骨精》的故事?那个故事里有谁?

  2、谁上当了?唐僧、八戒为什么会上当?

  二、感知理解,并学习诗歌朗诵。

  1、教师示范念儿歌,提问:

  儿歌的题目是什么?儿歌里都有谁?他们是怎样的?

  2、教师运用教具第二遍朗诵儿歌。提问:

  儿歌里是怎么说唐僧师徒的?用了哪些好听的句子?

  孙悟空又是怎样打败妖怪的?

  3、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速度从慢到快,以增加念儿歌的趣味性和难度。可以用拍手、敲鼓等形式边念边打节奏。

  三、感受儿歌连锁调的特点

  1、图片的排列上什么秘密?(引导幼儿先找出相同的图片,然后说说相同的`图片都排在什么位置,最终得出“句首和句尾是相同”的规律,引出“顶针”)

  2、感知连锁歌的形式。把句尾和句首重叠在一起,并连成一长条,告诉幼儿:像这样,相同的部分连在一起,像一把长长的链条锁那样的儿歌叫做“连锁歌”。(幼儿学讲)

  四、讨论:你最喜欢儿歌里的谁?为什么?(教育幼儿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对人、对事要分好恶。

  五、延伸:表演儿歌

  1、请幼儿创编动作,并进行表演。

  2、请个别幼儿戴上面具或者进行装扮后,一边念儿歌一边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