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案(优秀4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写一处地方的景色,写出景物的特点,表现出那里的美。
2、恰当使用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练习修改习作。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恰当的运用所学的方法来描写景物。
教学难点
描写景物时要写出景物的特点、景物的美。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的'家乡山清水秀,我们的祖国美丽的风光无处不在,森林覆盖的连绵群山、微波荡漾的清澈湖水、碧绿无垠的广阔草原、湛蓝悠远的神秘大海……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些曾给我们留下美好印象的地方,再来感受那美丽的景色吧!
二、交流、品评、指导
1、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你曾经去过的地方……奇特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哪些景物让你感受到了美,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愿意把你看到的景色讲听吗?(学生可以借助图片、照片等回忆、讲述。)
2、请一名学生上台交流。
3、听了同学的介绍,你感受到那里景色的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得更具体?
教师:介绍一处美景,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的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到景色之美。
4、学生在做调整,重新进行交流。
5、你们还有什么建议吗?
6、学生进行组间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习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它可以是著名的风景区,也可以是身边的公园一角,可以是海边日出,也可以是城市夜景。
这节课就让我们把这美景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
二、习作
1、作前提示
请你想一想:你准备写什么景物?它到底美在哪里?
2、方法指导
(1)你打算分几方面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考虑好习作的内容和顺序。
(2)想想我们学过的课文是怎样描写景色的?把学到的方法和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你的中来。
3、要求:(1)把笔墨多花在描写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2)写时,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学到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作中指导
学生,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拨。
板书:
这里景色美
你打算分几方面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想想我们学过的课文是怎样描写景色的?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在炎热的夏天,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蝉、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的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课文描写了雷雨前、中、后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达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下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认识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变化特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猜谜语: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是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请大家打开课文,学习18课(板书课题:雷雨, 学生齐读两遍)
讲析:有积雨云产生的一种天气现象,降水伴随着闪电和雷声。
2、一般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谁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3、欣赏录音读课文(边听边看课文),刚才大家听了录音读课文,感觉雷雨怎么样,请看看课文两幅图画。(仔细观察两幅图的不同之处)
问:第一幅图是什么景象(雷雨前)?第二幅图又是什么景象(雷雨后)?能说出图的意思吗?
图一: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大风,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朋友关上窗户赏雨。
图二: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新,小朋友呼吸凉爽空气。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
2、学习生字 齐读、个别读、认读生字、开火车读。
3、认识词语。(压下来,垂下来,彩虹,黑沉沉,逃走)
出示小黑板:越来越亮、一阵、蝉叫、蜘蛛。(齐读)
4、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
①、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②、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③、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边读边想象。课文哪个段落写雷雨前、中、后。
2、自由朗读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问:课文中,写了雷雨几个方面
4、问:大家找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并在课文上做记号。
5、教师引读课文。(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①、指名读雷雨前的句子.(板书:乌云密布,叶子不动,蝉也不叫,大风,树枝乱摆,蜘蛛逃走)
蜘蛛在雷雨逃走这一景象,我们回忆在一年级学过的《要下雨了》这一课知识的内容,这都是下雨之前的景象
小结:1、作者写什么景象
2、乌云--大风--闪电--雷声--越下越大--雨渐渐小了。(板书)
②、第二部分
A、指读雷雨中的句子。结合看图下雨时远处是模模糊糊、看不清。
B、看图2:雨过天晴,空气新鲜,雨声雷声从大到小,无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个别读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③、学习第三部分
雨过天晴,彩虹挂天空
学习后部分,齐读,板书:
蝉蛙叫,蜘蛛坐网上
指名读句子,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边读边体会)
归纳
用几句话概括雷雨前后的变化(雨前天色暗,雨中电光闪,雨后彩虹出现。)
(五)、小结
雷雨是自然现象。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体会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前几天我们这里刚下了几场雷雨,请大家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六)、巩固练习
填空
1、清新的空气迎面( )来
2、一条彩虹( )在天空
3、蜘蛛从网上( )下来
4、蜘蛛又( )在网上结网了。
A、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课文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
B、彩虹是怎么形成?
C、分角色读,雷雨前、中、后。
D、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乌云密布,叶子不动,蝉也不叫
雷雨前
一阵大风,树枝乱摆,蜘蛛逃走
雷
雷雨中 越来越大----渐渐小了 抓住特点,观察有序
雨
雨过天晴,彩虹挂天空
雷雨后
蝉蛙叫,蜘蛛坐网上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看图学文。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可依自然段分成四部分阅读。第一部分,配合第一幅图,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部分,配合第二幅图,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三部分,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认识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课后“思考·练习”题也是围绕这一要求安排的。教学这篇课文时,要适当介绍一些长城的悠久历史和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本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文12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崇山峻岭、嘉峪关、城砖、蜿蜒、垛子、盘旋、瞭望口、屯兵、堡垒、呼应、陡峭、智慧、气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4.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或图片(这也是为完成课后选作题做准备),在同学间交流。教师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准备相应的挂图或投影片,有条件的可以连同重点词句制成多媒体课件。
2.本文是看图学文,要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学文前要指导学生看图,第一幅图反映了长城的概貌,通过看图,学生对长城的长和雄伟壮观会有初步的感知。第二幅图的观察点由远处移到了长城上,学生通过看图会观察到长城的构造。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继续指导学生看图,使学生加深对“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句的理解,同时借助看图了解“瞭望口”“射口”“垛子”“城台”等的位置、样子及作用。在引导看图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本课文的重点在于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感悟课文重点内容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指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①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体现在哪里?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③怎样理解“思考·练习”3的句子?……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相互讨论等得到答案,在关键处教师应当给予点拨。
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体现在哪里?教师应引导学生读书,在第一、二自然段中寻找答案。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写长城“像一条长龙”,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接着,用具体数字说明长城的长,证实这个感受是真切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长城的建筑材料,城墙顶上的样子,城墙外沿垛子和射口的构造、作用,城台的样子、作用等方面做了具体说明,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感觉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按照“思考·练习”2的要求让学生画一幅长城的示意图。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回答这一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在充分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和自己的感受来回答。要答出:长城的长和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建造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用双手建造了这样伟大的建筑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思考·练习”3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先读句子,再联系上下文回答。“很自然地想起”,要答出看到雄伟、坚固的长城后,由赞叹到自然地想到创造这一雄伟建筑的人们。“才”字说明劳动人民建造长城十分不容易。
4.本课文对长城的描写比较具体,其中包含了很深的感情。因此,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时,要指导学生读出轻重缓急,表现出长城的气势,朗读第三自然段时要带有赞叹的情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带有自豪的语气。
整篇课文的背诵,要在理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抓住写作思路进行。全文可按“远看→近看→联想→总结”的顺序背诵。每部分的背诵,可抓住一些关键词语来帮助记忆。如第二自然段由“城墙顶上”到“城墙外沿”,再到“垛子”“瞭望口”“射口”,再到“城台”,当然,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不必强求一致。
5.本课文生字生词较多,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示字的音、形、义。例如:“崇”“砖”读翘舌音,“魄”与“魂”的字形相近,要注意区别。本课文生词教学,有的可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有的可以结合插图理解,如“瞭望口”“堡垒”等词,就可以对照插图让学生理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园地教案04-11
语文树教案12-05
(精选)语文教案08-01
语文教案【经典】07-23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8-10
【经典】语文教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