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4 11:02:21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6篇(优)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教案6篇(优)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内容

  接管子

  二.活动目标:

  1. 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 能按要求连接管子,发现管子的多种连接方法。

  3. 尝试绘制和使用管子组合连接线路图,了解线路图的作用。

  三.活动准备:

  接管子的模型(线路)结构框架、长短不一的各种管子、接头、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

  1. 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实验操作:按要求连接管子。

  (1) 观察操作材料,了解连接要求:将分离的'两个管子连接在一起,并能通过两个“花园”。

  (2) 幼儿两人一组连接管子。

  (3) 幼儿交流介绍,发现管子的多种连接方法。

  3. 依据管子组合连接顺序绘制线路图。

  (1) 集体讨论线路图的绘制方法。

  (2) 幼儿根据本组管子的组合连接顺序绘制线路图。

  (3) 集中展示线路图,并验证是否正确。

  4. 实验操作:看线路图接管子。

  (1) 幼儿交换线路图,并看图连接管子。

  (2) 讨论并:线路图的作用。

  5.延伸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看图示了解制作方法,选择游戏材料,独立完成玩具缆车的制作。

  2、尝试借助风力等外力促使“缆车”滑动前进,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准备】

  制作步骤的图示(取材料和工具——画缆车——打洞——组装)、小盘子、卡纸、2厘米左右长的吸管、鞋带、记号笔、打洞机、剪刀(如图)。

  【教学玩法】

  1、幼儿根据图示取一个小盘子,放上卡纸、吸管、鞋带、记号笔、打洞机、剪刀(如图)。

  2、在卡纸上按图示画出缆车或自己设计画出缆车,沿线剪出“缆车”轮廓,在“缆车”上端找到中心位置,用打洞机打一个小孔,将一段吸管插入孔中,然后将鞋带从吸管中穿过。

  制作完成后检验“缆车”能否在鞋带上灵活移动(如图)。

  3、幼儿双手分别握住鞋带两头并拉紧,想办法让鞋带上的“缆车”滑动起来。

  4、探索在双手不摆动的.情况下让“缆车”滑动起来的方法。

  规则:

  1、拉直鞋带,让“缆车”在鞋带上滑动起来。

  2、在双手不摆动的情况下,想办法让“缆车”滑动起来。

  3、在双手不摆动的情况下,想办法让“缆车”从低处往高处滑动,再从高处往低处滑动。

  评析:

  “滑动的缆车”游戏过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动手做:幼儿通过观察与画画、打洞、穿绳等系列操作活动,独立制作一个可玩、可探索的“缆车”。第二部分是动手玩:幼儿想方设法让挂在鞋带上的“缆车”能够在不同条件下滑动起来。

  刚开始时,幼儿一般会双手拿着鞋带的两头,自然地将鞋带一头举高,一头放低,这样“缆车”就会从高处滑向低处。但是,这样的游戏很快会让幼儿失去兴趣。此时,教师引导幼儿开展新的探索,即可在固定鞋带位置、双手不能上下摆动的情况下让“缆车”滑动起来,以引发幼儿的思考和尝试。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幼儿鼓起了嘴巴去吹别人的“缆车”,他们惊喜地告诉教师和同伴“用嘴吹气,产生风力,可使‘缆车’向前移动”“吹气的力道越大风就越大,‘缆车’滑得也更快”;又有幼儿产生了合作游戏。孩子们最后还发现“用嘴吹气,不仅可使‘缆车’从高处往低处滑动,还可使缆车从低处往高处滑动”。

  一个好的游戏既少不了游戏材料,更少不了对幼儿游戏兴趣的激发,“滑动的缆车”游戏符合这两个设计要素。该游戏也可配合“我们的城市”“去旅游”等主题活动开展。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1、 听音乐《水珠宝宝》拍手进教室。

  2、 引导幼儿玩水。

  大二班的小朋友们,杜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玩水了,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好玩的玩具,你们来玩,玩的时候注意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我现了什么问题,还要注意别弄湿衣服和地,好了,去玩你喜欢的玩具吧!

  (通过提问引出特点)

  3、 大二班的小朋友们,你们玩了这么长时间的水,你们发现水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点呢?

  (无色、无味、透是的,会流动)

  说了这么多,让我产一起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4、 好了,小朋友们这么喜欢玩水,平时也会用去好多的水,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水吗?

  (出示投影)

  5、 小朋友们看,在这幅图里,大海中有很多很多的水,有一部分流到土地里,开有成了地下水,还有一部分被蒸发到了天空中,又随着水回到了大海里,就这样不断的循环,我们才有这么多的水。

  6、 你们知道了有关水的.这么多知识,那你们知道水会变身吗?

  现在就请你们和我一起来为它变身。

  7、(出示实验器材)

  请找到自己的那一组,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东西,有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石棉网等,在实验前,先请小朋友看一看大烧杯里有什么(冰),那么你们在什么地方风过冰呢?(冬天)为什么冬天容易见到冰?(水遇冷变成冰)原来水宝宝遇冷就会变成冰,那么请你们把冰拿出来放在手里捂一捂,看看会怎么样?(融化了)冰为什会化呢?(冰遇热会化掉)好,现在请小朋友用洒精灯把烧杯里的水,加热,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出现,注意在操作的过程中别烧到手,并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8、 小实验员到老师这来,谁能够告诉我,你在实验的过程中,看到了什奇妙的现象(有白气),还在哪会见过这种现象呢?这说明了水遇热会怎么样?当水蒸汽碰到玻璃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玻璃上有什以?为什以会有水珠?(水蒸汽遇冷又会变成水)

  9、 小朋友们,水宝宝的变化多不多?可以变成冰、水、水蒸汽三种,那你们知道水宝宝有什么作用吗?请小朋友们一起看录像。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一次在科学《沉与浮》课时,我班允正突然问我“老师,那油放到水里会怎么样?”我当时告诉孩子“油放在水、、、”但是我想孩子没有操作实验不能够探索其中的奥秘。于是我就《油和水》这个问题设计本节课,和孩子共同探索。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倾倒、搅拌后分离的现象,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2、 了解生活中油、水分离的相关现象,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每人两杯水、一点蓝黑钢笔水、一杯油、一根竹签、几张油画棒画过的图画、各色颜料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幼儿动手操作将水里倒进一点蓝黑钢笔水,水和蓝黑钢笔水会怎么样?

  师:桌子上有一杯水和蓝黑钢笔水,请小朋友将这两样物品倒在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操作,并能在操作后讲述结果)

  师:恩,蓝黑钢笔水和水相融在一起啦!

  二、 幼儿猜想油和水倒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记录。

  1、 油在水的上面2、油在水的下面3、油和水相融在一起

  三、 感知油和水相互倾倒后分离的'现象

  1、 请你试一试把油倒在水里或者把水倒在油里会出现什么现象?

  2、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 交流你把什么倒入什么?发现了什么?你可以把你的发现记录在记录纸上!

  4、 小结:不论油倒在水里还是水倒在油里,油在上面、水在下面,它们是分离的不会相融在一起。

  四、通过操作感知油、水搅拌后分离的现象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搅拌时的现象和停止后的现象,并作记录。

  用竹签搅拌时是什么现象?停止后是什么现象?

  2、幼儿操作说出实验结果。

  五、延伸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幼儿合作涂色。并能够说说为什么颜料水不会和油画棒融在一起。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证明油和水是分离的,不会相融在一起。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小朋友们回到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做做这样的实验。

  第一次科学实验方法公开课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鞋底的花纹中感知摩擦力及作用,了解不同功能的鞋鞋底花纹的不同。

  2、发现摩擦力就在我们身边。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重难点:

  在鞋底的花纹中感知摩擦力及作用。

  知道不同功能的鞋鞋底花纹的不同。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事先带一双丝袜和一双鞋底有花纹的鞋子。

  2、拖鞋、运动鞋、凉鞋、皮鞋等各种不同鞋底花纹的鞋子。

  3、课件:汽车、鼠标、篮球、纸杯《健康歌》音乐。

  4、记录表格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初步体验,引起猜想

  有没有尝试过一只脚穿鞋一只脚穿袜子跳舞?试一试?

  一只脚滑,一只脚不滑。

  播放《健康歌》,请幼儿做旋转和各种动作,感觉两只脚有什么不一样?

  二、对比体验,发现秘密

  1、两只脚都不滑了。

  两只脚都穿鞋跳舞,什么感觉?

  2、发现:鞋底的秘密

  观察自己的鞋子,发现鞋底的花纹

  说一说自己鞋底的花纹是什么样?

  为什么有花纹就不滑了?

  教师小结:花纹会增加摩擦力,走在路上就不容易滑倒了。

  三、分组观察,探索花纹

  出示不同的鞋子,分别观察鞋底花纹,他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

  1、分三组,分别探索。

  (1)运动鞋和凉鞋

  (2)运动鞋和拖鞋

  (3)运动鞋和皮鞋

  2、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的进行图示记录。

  教师小结:

  运动鞋的`鞋底花纹比较深、布满了整个鞋底,所以跑步、爬山时就不易摔倒。而凉鞋、皮鞋和拖鞋它们的鞋底花纹要比运动鞋的鞋底花纹浅,花纹分布在局部,这些鞋只适合走走路,不宜做剧烈运动。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播放课件(一些有花纹的东西)

  (1)为什么汽车轮子会有花纹?有什么用?

  (2)为什么篮球上会有花纹?有什么用?

  (3)为什么纸杯上有小花一样的花纹?有什么用?

  2、生活中有更带多花纹的东西,回去找一找,然后告诉老师。

  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里有那些带花纹的东西,它们有什么作用?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开展中,首先我请孩子们尝试一只脚穿鞋子,另一只脚穿着丝袜跳舞,体验两只脚的不同感受,孩子们的感受是这样的:穿着鞋子的脚热,穿着袜子的脚有些冷;脚有长短了,第三个幼儿即引出一只脚比较滑,而另一只脚有些糙。这时就引出今天的学习重点,感知鞋底上的秘密,在随音乐舞蹈这一环节中,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的活动常规。当我提问,“为什么会这样时,”孩子们都纷纷观察自己的鞋底,发现一个秘密有花纹,而为什么要设计花纹呢?小朋友的回答也很有意思,有的说,有花纹很漂亮;对于这个回答我给与了一定的解释,从一定意义上说,鞋底的花纹确实有起到美观之用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起到保持幼儿走路的平衡感,就像罗文涛小朋友说:鞋底有花纹可以跟地面有摩擦,多好的一个回答,在一个宽松自由的讨论交流中,讲到了关键点——摩擦力。从而解决了鞋底上的花纹最主要还是可以和地面产生摩擦力,在教师的一步步引领中,幼儿逐渐明白鞋底越滑,摩擦力越小,反之,摩擦力就大。

  小百科:鞋底的构造相当复杂,就广义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背景:

  我班的孩子十分活跃,也非常善于交流。小嘴巴里总有说不完的悄悄话。我们常常会适时创设机会,给孩子们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每当此时,孩子们总是轻松而谈,一吐为快。这时我们就注意有意识地关注、倾听,从中捕捉幼儿最近感兴趣的话题,发现有价值的活动内容。如一次我听见朱xx在说自己的朱和朱老师的朱是一样的;周xx马上接口说自己和周老师姓的也一样,旁边几个孩子也起劲地讨论起关于姓名的话题,滔滔不绝,内容还挺丰富。在此基础上我们就生成了《名字里的秘密》的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姓名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蕴涵了丰富的意义,饱含了成人对自己的期望。

  2、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创新思维。

  3、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自己创造的新名字。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家长共同完成一份调查表《名字背后的故事》。

  2、汉字卡片若干:姓、名、张、王、李、赵、刘、陈、朱、诸葛、欧阳、司马、端木、公孙、皇甫……等

  3、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前几天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完成了一份《名字背后的故事》的调查表。(出示贴有调查表的展示板)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我们的姓名吧。

  1、出示“姓”“名”两个字。

  2、谁认识这两个字?

  3、说说你们叫什么姓名?

  (评析:师幼一起设计了《名字背后的故事》的调查表,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搜集相关资料,建构了一定的知识经验。)

  二、了解关于“姓”的一些知识。

  1、我们先来看看姓,你姓什么?

  2、请幼儿上来在“我们的姓”成长树树冠上分别写下各自的姓。

  3、除了我们记录下来的'这些姓,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姓呢?

  4、“姓”里面有许多小秘密,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小秘密?(幼儿互相讨论)

  5、原来有的姓是一个字,但有的姓是两个字。一个字的叫单姓,两个字的叫复姓,你是单姓还是复姓?(出示字卡:单姓、复姓分别贴在“我们的姓”成长树的两个树冠上)象我们学校的校长就姓皇甫,我们都称呼他皇甫校长。

  6、你们还知道哪些复姓?

  7、介绍一些复姓:如《三国演义》里面的诸葛亮就姓诸葛,《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姓司马,另外还有公孙、欧阳、上官、端木等。一边介绍一边将这些复姓出示在代表“复姓”的树冠上。

  8、这个姓是由“女”和“生”组成的,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随母亲的姓,而我们现在,大多是跟谁姓的一样呢?

  按传统习惯,中国人一般姓父亲姓,只有少数人姓母亲的姓。

  9、你认识的人当中,哪个姓最多?

  10、教师小结:在中国单姓多,复姓很少,有句俗话说“张王李赵遍地刘(流)”,意思是说张、王、李、赵、刘这五个姓是中国最多的单姓,其中姓张的最多,不过最新的统计结果告诉我们,现在中国人姓李的人最多了,新的排列是李、王、张、刘、陈……。

  (评析:在这一大环节中,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头头是道地讲述着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单姓、双姓、中国的大姓的知识。)

  三、解释名字的意义。

  1、平时小朋友都叫我朱老师,朱是我的姓,那么我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2、告诉你们,我的名字叫咏梅(“我们的名”生长树上写下“咏梅”两个字)因为我是冬天出生的,出生时梅花开得很漂亮,梅花是中国的国花,代表了美丽、优雅、坚韧和高贵,我的爸爸妈妈希望我像梅花一样出色,所以给我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咏梅”。

  3、你的名字叫什么?谁给你取的名字?里面有些什么意思呢?

  (1)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自我介绍(在“我们的名”生长树上写下各自的名字)

  (2)幼儿互相介绍一下。

  (评析:老师的生动示范不仅让幼儿明确了老师名字的意义,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更进一步使幼儿意识到了简简单单名字中蕴涵的丰富内容。他们争先恐后地介绍着自己名字的由来、蕴涵的意义。通过梳理、总结,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到了亲人们对自己的爱和期望,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感情。)

  四、自己取个特别的名字。

  1、如果让你也来为自己取一个特别的名字,来表示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你会取一个什么特别的名字呢?

  2、刚才许多小朋友为自己取了个很好听的特别的名字,那能不能把好听的名字记录下来呢?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记录呢?

  3、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名字,记录好后展示在“姓名树”的树冠上,并向同伴和老师介绍。

  (评析:通过进一步挖掘名字这一教育资源,根据如今孩子们比较有个性,易于接受新知识的特点,设计了这个请幼儿为自己取一个特别的名字的环节,用来表示幼儿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并用自己的方法加以记录。孩子们又一次达到了兴奋点,他们的思路象开了闸的水流奔涌而出,为自己取了诸如:“花仙子”、“小飞鱼”、“聪明人”、“奥特曼1号”等名字,从中体现了孩子们崇尚美好、自由生活的情感和渴望成为一个勇敢、智慧的人的理想。)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顽皮的影子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雨的秘密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我与水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魔术圈_大班科学教案07-13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01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02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3

大班科学教案6篇(优)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教案6篇(优)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内容

  接管子

  二.活动目标:

  1. 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 能按要求连接管子,发现管子的多种连接方法。

  3. 尝试绘制和使用管子组合连接线路图,了解线路图的作用。

  三.活动准备:

  接管子的模型(线路)结构框架、长短不一的各种管子、接头、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

  1. 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实验操作:按要求连接管子。

  (1) 观察操作材料,了解连接要求:将分离的'两个管子连接在一起,并能通过两个“花园”。

  (2) 幼儿两人一组连接管子。

  (3) 幼儿交流介绍,发现管子的多种连接方法。

  3. 依据管子组合连接顺序绘制线路图。

  (1) 集体讨论线路图的绘制方法。

  (2) 幼儿根据本组管子的组合连接顺序绘制线路图。

  (3) 集中展示线路图,并验证是否正确。

  4. 实验操作:看线路图接管子。

  (1) 幼儿交换线路图,并看图连接管子。

  (2) 讨论并:线路图的作用。

  5.延伸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看图示了解制作方法,选择游戏材料,独立完成玩具缆车的制作。

  2、尝试借助风力等外力促使“缆车”滑动前进,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准备】

  制作步骤的图示(取材料和工具——画缆车——打洞——组装)、小盘子、卡纸、2厘米左右长的吸管、鞋带、记号笔、打洞机、剪刀(如图)。

  【教学玩法】

  1、幼儿根据图示取一个小盘子,放上卡纸、吸管、鞋带、记号笔、打洞机、剪刀(如图)。

  2、在卡纸上按图示画出缆车或自己设计画出缆车,沿线剪出“缆车”轮廓,在“缆车”上端找到中心位置,用打洞机打一个小孔,将一段吸管插入孔中,然后将鞋带从吸管中穿过。

  制作完成后检验“缆车”能否在鞋带上灵活移动(如图)。

  3、幼儿双手分别握住鞋带两头并拉紧,想办法让鞋带上的“缆车”滑动起来。

  4、探索在双手不摆动的.情况下让“缆车”滑动起来的方法。

  规则:

  1、拉直鞋带,让“缆车”在鞋带上滑动起来。

  2、在双手不摆动的情况下,想办法让“缆车”滑动起来。

  3、在双手不摆动的情况下,想办法让“缆车”从低处往高处滑动,再从高处往低处滑动。

  评析:

  “滑动的缆车”游戏过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动手做:幼儿通过观察与画画、打洞、穿绳等系列操作活动,独立制作一个可玩、可探索的“缆车”。第二部分是动手玩:幼儿想方设法让挂在鞋带上的“缆车”能够在不同条件下滑动起来。

  刚开始时,幼儿一般会双手拿着鞋带的两头,自然地将鞋带一头举高,一头放低,这样“缆车”就会从高处滑向低处。但是,这样的游戏很快会让幼儿失去兴趣。此时,教师引导幼儿开展新的探索,即可在固定鞋带位置、双手不能上下摆动的情况下让“缆车”滑动起来,以引发幼儿的思考和尝试。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幼儿鼓起了嘴巴去吹别人的“缆车”,他们惊喜地告诉教师和同伴“用嘴吹气,产生风力,可使‘缆车’向前移动”“吹气的力道越大风就越大,‘缆车’滑得也更快”;又有幼儿产生了合作游戏。孩子们最后还发现“用嘴吹气,不仅可使‘缆车’从高处往低处滑动,还可使缆车从低处往高处滑动”。

  一个好的游戏既少不了游戏材料,更少不了对幼儿游戏兴趣的激发,“滑动的缆车”游戏符合这两个设计要素。该游戏也可配合“我们的城市”“去旅游”等主题活动开展。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1、 听音乐《水珠宝宝》拍手进教室。

  2、 引导幼儿玩水。

  大二班的小朋友们,杜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玩水了,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好玩的玩具,你们来玩,玩的时候注意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我现了什么问题,还要注意别弄湿衣服和地,好了,去玩你喜欢的玩具吧!

  (通过提问引出特点)

  3、 大二班的小朋友们,你们玩了这么长时间的水,你们发现水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点呢?

  (无色、无味、透是的,会流动)

  说了这么多,让我产一起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4、 好了,小朋友们这么喜欢玩水,平时也会用去好多的水,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水吗?

  (出示投影)

  5、 小朋友们看,在这幅图里,大海中有很多很多的水,有一部分流到土地里,开有成了地下水,还有一部分被蒸发到了天空中,又随着水回到了大海里,就这样不断的循环,我们才有这么多的水。

  6、 你们知道了有关水的.这么多知识,那你们知道水会变身吗?

  现在就请你们和我一起来为它变身。

  7、(出示实验器材)

  请找到自己的那一组,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东西,有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石棉网等,在实验前,先请小朋友看一看大烧杯里有什么(冰),那么你们在什么地方风过冰呢?(冬天)为什么冬天容易见到冰?(水遇冷变成冰)原来水宝宝遇冷就会变成冰,那么请你们把冰拿出来放在手里捂一捂,看看会怎么样?(融化了)冰为什会化呢?(冰遇热会化掉)好,现在请小朋友用洒精灯把烧杯里的水,加热,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出现,注意在操作的过程中别烧到手,并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8、 小实验员到老师这来,谁能够告诉我,你在实验的过程中,看到了什奇妙的现象(有白气),还在哪会见过这种现象呢?这说明了水遇热会怎么样?当水蒸汽碰到玻璃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玻璃上有什以?为什以会有水珠?(水蒸汽遇冷又会变成水)

  9、 小朋友们,水宝宝的变化多不多?可以变成冰、水、水蒸汽三种,那你们知道水宝宝有什么作用吗?请小朋友们一起看录像。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一次在科学《沉与浮》课时,我班允正突然问我“老师,那油放到水里会怎么样?”我当时告诉孩子“油放在水、、、”但是我想孩子没有操作实验不能够探索其中的奥秘。于是我就《油和水》这个问题设计本节课,和孩子共同探索。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倾倒、搅拌后分离的现象,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2、 了解生活中油、水分离的相关现象,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每人两杯水、一点蓝黑钢笔水、一杯油、一根竹签、几张油画棒画过的图画、各色颜料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幼儿动手操作将水里倒进一点蓝黑钢笔水,水和蓝黑钢笔水会怎么样?

  师:桌子上有一杯水和蓝黑钢笔水,请小朋友将这两样物品倒在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操作,并能在操作后讲述结果)

  师:恩,蓝黑钢笔水和水相融在一起啦!

  二、 幼儿猜想油和水倒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记录。

  1、 油在水的上面2、油在水的下面3、油和水相融在一起

  三、 感知油和水相互倾倒后分离的'现象

  1、 请你试一试把油倒在水里或者把水倒在油里会出现什么现象?

  2、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 交流你把什么倒入什么?发现了什么?你可以把你的发现记录在记录纸上!

  4、 小结:不论油倒在水里还是水倒在油里,油在上面、水在下面,它们是分离的不会相融在一起。

  四、通过操作感知油、水搅拌后分离的现象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搅拌时的现象和停止后的现象,并作记录。

  用竹签搅拌时是什么现象?停止后是什么现象?

  2、幼儿操作说出实验结果。

  五、延伸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幼儿合作涂色。并能够说说为什么颜料水不会和油画棒融在一起。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证明油和水是分离的,不会相融在一起。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小朋友们回到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做做这样的实验。

  第一次科学实验方法公开课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鞋底的花纹中感知摩擦力及作用,了解不同功能的鞋鞋底花纹的不同。

  2、发现摩擦力就在我们身边。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重难点:

  在鞋底的花纹中感知摩擦力及作用。

  知道不同功能的鞋鞋底花纹的不同。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事先带一双丝袜和一双鞋底有花纹的鞋子。

  2、拖鞋、运动鞋、凉鞋、皮鞋等各种不同鞋底花纹的鞋子。

  3、课件:汽车、鼠标、篮球、纸杯《健康歌》音乐。

  4、记录表格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初步体验,引起猜想

  有没有尝试过一只脚穿鞋一只脚穿袜子跳舞?试一试?

  一只脚滑,一只脚不滑。

  播放《健康歌》,请幼儿做旋转和各种动作,感觉两只脚有什么不一样?

  二、对比体验,发现秘密

  1、两只脚都不滑了。

  两只脚都穿鞋跳舞,什么感觉?

  2、发现:鞋底的秘密

  观察自己的鞋子,发现鞋底的花纹

  说一说自己鞋底的花纹是什么样?

  为什么有花纹就不滑了?

  教师小结:花纹会增加摩擦力,走在路上就不容易滑倒了。

  三、分组观察,探索花纹

  出示不同的鞋子,分别观察鞋底花纹,他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

  1、分三组,分别探索。

  (1)运动鞋和凉鞋

  (2)运动鞋和拖鞋

  (3)运动鞋和皮鞋

  2、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的进行图示记录。

  教师小结:

  运动鞋的`鞋底花纹比较深、布满了整个鞋底,所以跑步、爬山时就不易摔倒。而凉鞋、皮鞋和拖鞋它们的鞋底花纹要比运动鞋的鞋底花纹浅,花纹分布在局部,这些鞋只适合走走路,不宜做剧烈运动。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播放课件(一些有花纹的东西)

  (1)为什么汽车轮子会有花纹?有什么用?

  (2)为什么篮球上会有花纹?有什么用?

  (3)为什么纸杯上有小花一样的花纹?有什么用?

  2、生活中有更带多花纹的东西,回去找一找,然后告诉老师。

  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里有那些带花纹的东西,它们有什么作用?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开展中,首先我请孩子们尝试一只脚穿鞋子,另一只脚穿着丝袜跳舞,体验两只脚的不同感受,孩子们的感受是这样的:穿着鞋子的脚热,穿着袜子的脚有些冷;脚有长短了,第三个幼儿即引出一只脚比较滑,而另一只脚有些糙。这时就引出今天的学习重点,感知鞋底上的秘密,在随音乐舞蹈这一环节中,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的活动常规。当我提问,“为什么会这样时,”孩子们都纷纷观察自己的鞋底,发现一个秘密有花纹,而为什么要设计花纹呢?小朋友的回答也很有意思,有的说,有花纹很漂亮;对于这个回答我给与了一定的解释,从一定意义上说,鞋底的花纹确实有起到美观之用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起到保持幼儿走路的平衡感,就像罗文涛小朋友说:鞋底有花纹可以跟地面有摩擦,多好的一个回答,在一个宽松自由的讨论交流中,讲到了关键点——摩擦力。从而解决了鞋底上的花纹最主要还是可以和地面产生摩擦力,在教师的一步步引领中,幼儿逐渐明白鞋底越滑,摩擦力越小,反之,摩擦力就大。

  小百科:鞋底的构造相当复杂,就广义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背景:

  我班的孩子十分活跃,也非常善于交流。小嘴巴里总有说不完的悄悄话。我们常常会适时创设机会,给孩子们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每当此时,孩子们总是轻松而谈,一吐为快。这时我们就注意有意识地关注、倾听,从中捕捉幼儿最近感兴趣的话题,发现有价值的活动内容。如一次我听见朱xx在说自己的朱和朱老师的朱是一样的;周xx马上接口说自己和周老师姓的也一样,旁边几个孩子也起劲地讨论起关于姓名的话题,滔滔不绝,内容还挺丰富。在此基础上我们就生成了《名字里的秘密》的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姓名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蕴涵了丰富的意义,饱含了成人对自己的期望。

  2、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创新思维。

  3、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自己创造的新名字。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家长共同完成一份调查表《名字背后的故事》。

  2、汉字卡片若干:姓、名、张、王、李、赵、刘、陈、朱、诸葛、欧阳、司马、端木、公孙、皇甫……等

  3、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前几天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完成了一份《名字背后的故事》的调查表。(出示贴有调查表的展示板)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我们的姓名吧。

  1、出示“姓”“名”两个字。

  2、谁认识这两个字?

  3、说说你们叫什么姓名?

  (评析:师幼一起设计了《名字背后的故事》的调查表,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搜集相关资料,建构了一定的知识经验。)

  二、了解关于“姓”的一些知识。

  1、我们先来看看姓,你姓什么?

  2、请幼儿上来在“我们的姓”成长树树冠上分别写下各自的姓。

  3、除了我们记录下来的'这些姓,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姓呢?

  4、“姓”里面有许多小秘密,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小秘密?(幼儿互相讨论)

  5、原来有的姓是一个字,但有的姓是两个字。一个字的叫单姓,两个字的叫复姓,你是单姓还是复姓?(出示字卡:单姓、复姓分别贴在“我们的姓”成长树的两个树冠上)象我们学校的校长就姓皇甫,我们都称呼他皇甫校长。

  6、你们还知道哪些复姓?

  7、介绍一些复姓:如《三国演义》里面的诸葛亮就姓诸葛,《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姓司马,另外还有公孙、欧阳、上官、端木等。一边介绍一边将这些复姓出示在代表“复姓”的树冠上。

  8、这个姓是由“女”和“生”组成的,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随母亲的姓,而我们现在,大多是跟谁姓的一样呢?

  按传统习惯,中国人一般姓父亲姓,只有少数人姓母亲的姓。

  9、你认识的人当中,哪个姓最多?

  10、教师小结:在中国单姓多,复姓很少,有句俗话说“张王李赵遍地刘(流)”,意思是说张、王、李、赵、刘这五个姓是中国最多的单姓,其中姓张的最多,不过最新的统计结果告诉我们,现在中国人姓李的人最多了,新的排列是李、王、张、刘、陈……。

  (评析:在这一大环节中,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头头是道地讲述着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单姓、双姓、中国的大姓的知识。)

  三、解释名字的意义。

  1、平时小朋友都叫我朱老师,朱是我的姓,那么我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2、告诉你们,我的名字叫咏梅(“我们的名”生长树上写下“咏梅”两个字)因为我是冬天出生的,出生时梅花开得很漂亮,梅花是中国的国花,代表了美丽、优雅、坚韧和高贵,我的爸爸妈妈希望我像梅花一样出色,所以给我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咏梅”。

  3、你的名字叫什么?谁给你取的名字?里面有些什么意思呢?

  (1)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自我介绍(在“我们的名”生长树上写下各自的名字)

  (2)幼儿互相介绍一下。

  (评析:老师的生动示范不仅让幼儿明确了老师名字的意义,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更进一步使幼儿意识到了简简单单名字中蕴涵的丰富内容。他们争先恐后地介绍着自己名字的由来、蕴涵的意义。通过梳理、总结,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到了亲人们对自己的爱和期望,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感情。)

  四、自己取个特别的名字。

  1、如果让你也来为自己取一个特别的名字,来表示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你会取一个什么特别的名字呢?

  2、刚才许多小朋友为自己取了个很好听的特别的名字,那能不能把好听的名字记录下来呢?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记录呢?

  3、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名字,记录好后展示在“姓名树”的树冠上,并向同伴和老师介绍。

  (评析:通过进一步挖掘名字这一教育资源,根据如今孩子们比较有个性,易于接受新知识的特点,设计了这个请幼儿为自己取一个特别的名字的环节,用来表示幼儿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并用自己的方法加以记录。孩子们又一次达到了兴奋点,他们的思路象开了闸的水流奔涌而出,为自己取了诸如:“花仙子”、“小飞鱼”、“聪明人”、“奥特曼1号”等名字,从中体现了孩子们崇尚美好、自由生活的情感和渴望成为一个勇敢、智慧的人的理想。)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顽皮的影子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雨的秘密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我与水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魔术圈_大班科学教案07-13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01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02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