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4 11:05:5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教案(通用6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并描述勺子的反射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

  2、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体验发现的乐趣。

  3、萌发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幼儿记录用纸、笔;镜子若干;教师记录纸(大张)

  活动过程:

  一、比较镜子和勺子。

  1、引导幼儿观察勺子与镜子。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镜子和勺子,请你仔细的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幼儿用摸、看的方法发现勺子与镜子成像的不同之处。师:为什么镜子和勺子照出来的人不一样呢?幼儿大胆猜测,讲述。教师可引导:我们一起来摸摸看,再仔细的看一看勺子是什么样的!镜子呢?幼儿再次交流。

  4、教师小结:镜子的面是平的,而勺子一面是凹进去的(丰富凹面),一面是凸出来的(丰富凸面)那凸出来的那一面叫什么呢?用勺子玩“照镜子”的.游戏,感知并描述勺子的反射现象。

  (1)引导幼儿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来照照自己,有什么发现?记录在纸上。师:现在就用勺子来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看看用凹面照,人是什么样子的,用凸面呢?用勺柄呢?然后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提醒幼儿多照几次)

  (2)幼儿交流观察记录的结果。

  (3)教师小结:用勺子凹面照出来的人,头在下面,身体在上面;用凸面照出来的人,头在上面,身体在下面;用勺柄照出来的人又细又长。

  二、迁移经验:凹面镜与凸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1、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讲讲凹面镜与凸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勺子里也有个哈哈镜,其实凹面镜与凸面镜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用处呢!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们?

  2、幼儿交流。

  3、教师补充。

  凸面镜:老花镜、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镜头、汽车(摩托车)后视镜、路况反射镜(交叉路口及山路转弯处设的凸面鏡)、商店墙角顶端装设的监视镜。

  凹面镜:近视镜、散热镜、手电筒,探照灯,自行车尾灯,汽车灯、手电筒、车前灯。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发现并辨别不同的弯,画出各种各样的弯

  2.用描述性的语言连贯地说明不同的弯

  3.尝试通过添画,把各种弯弯绕绕想象成各种事物

  活动准备:1.弯弯乐园PPT

  2.画纸

  活动过程:一、寻找弯弯乐园里各种弯,给各种弯取名字

  ——师:我们小朋友都去过很多有趣的公园游乐场,有一个公园,它的名字的叫弯弯乐园(“弯弯乐园”语气加重放慢),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猜猜看,这个公园里有可能什么地方会有趣?(引导幼儿根据“弯弯乐园”这个名字进行合理猜想,路弯弯,植物弯弯、动物弯弯等等)

  ——出示PPT1,观察,发现不同的弯

  PPT1:把故事中的小动物做成动态的,走出故事中相应的路线,逐一出示动物,简单的图样作为背景,不要把小动物走的`路线呈现出来,只是让幼儿集中注意去观察并记忆小动物走过的路线,不要说出弯的名称。

  师:小狗走进了弯弯乐园……,原来它走了一个这样的弯(老师用手势把弯的样子加以示意)。其他小动物走的弯以此类推继续下去。

  ——出示PPT2,回忆各种弯,辨别不同的弯并给他们取名字

  PPT2:在PPT1的基础上把小动物们走的路线呈现出来,画出各种弯。

  根据幼儿的回忆,把各种弯呈现出来,并请幼儿根据他们的形态,根据他们像什么,给它们取名字。

  师:你们都看出来了小狗走了这样一个路线,谁能给这个弯弯的路线取个名字?

  ——出示PPT3,把刚才小动物走过的路线都呈现在一张图上,展示出一张公园的弯弯绕绕的路线图,尝试徒手画弯。

  师:看,这就是弯弯乐园,刚才小动物就是在这玩呢!我们也一起来走一走这些弯弯绕绕的小路。(幼儿伸出手指,徒手练习画出各种弯,一边画一边说:小狗走进弯弯乐园,转半个左弯,再转半个右弯,原来他走进了“幼儿集体取的名字”弯。……)

  二、观察PPT4——PPT8,发现寻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弯,并尝试画出来

  我们身上的弯PPT4,植物的弯PPT5,动物的弯PPT6,日常生活中的弯PPT7做成4张,PPT8(把PPT4、5、6、7呈现的一张PPT8上)

  PPT4:弯弯的嘴巴、弯弯的眉毛、圆圆的脸蛋、会弯曲的关节

  PPT5:弯弯的藤蔓植物、

  PPT6:弯弯的尾巴、弯弯的蚯蚓、弯弯的蛇……

  PPT7:伞柄、蚊香、电话线、立交桥……

  ——师:弯弯乐园里除了有弯弯绕绕的路,还有许多东西也是弯弯绕绕的,你能找出来吗?出示PPT5、PPT6。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弯弯绕绕的东西,谁能说说?出示PPT4、PPT7。

  PPT4——PPT7:每张图说完后,老师都要简单地进行小结,说明弯弯的多样性和用处。(以上的环节不要说的太细、时间控制好)

  看PPT8:我们看了找了那么多有趣的弯弯绕绕,请我们小朋友来画一画这些弯弯的线条,让大家来猜猜你画的是什么?

  三、尝试通过添画,进一步感受各种弯弯绕绕

  ——师:老师也画了一些弯弯绕绕的线,你们来猜猜是什么?先出示几个弯,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东西,发散孩子的思维,比如说,一个○,可以是好多东西,又比如 ,可以是动物的尾巴,可以是侧面人的嘴巴。等幼儿猜想过以后,老师再把完整的图出示给幼儿。(弯弯绕绕是物体的某一部分)

  ——老师把画有不同线条的纸发给幼儿,引导幼儿通过添画,把线条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集体分享交流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工具,知道这些工具的用处。

  2、能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工具,注意用时的安全,体验工具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3、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观察和探索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水果刀、苹果分切器、镊子、卷笔刀、剪刀、订书机、鞋刷、笔、梳子。

  2、苹果、小口瓶子、铅笔、纸、本子、鞋子、娃娃等若干。

  3、图片:锄头、蒸蛋器、扫地车、智能轮椅。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苹果想请小朋友吃,你们看看有几个?

  师:只有3个苹果,但我们有这么多小朋友,够不够分?

  师:那请你们想个办法,让每个小朋友都吃到苹果。

  师:你们是不是想到用刀这种工具来帮忙?老师今天还带来一种工具(出示苹果分切器),这个也是用来分苹果,你们猜猜哪种工具切苹果更快更方便?(幼儿猜想,请另外一位老师拿刀和苹果分切器比赛)师:你们想想除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水果刀、苹果分切器外,在学习中、生活中你还见到过那些工具?

  2.操作体验,交流分享。

  师:你们讲的真棒,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也带来了一些工具(出示工具),里面有些工具比较危险,你在拿时应该怎么样?现在请小朋友每人选一样你喜欢的工具,然后坐到座位上。

  师:现在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你选的是什么工具可以干什么?哪个小朋友来讲一讲?

  师: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些困难,想请小朋友用你手上的工具来给老师帮忙,你们愿意吗?我们来看一看都有什么困难(介绍操作对象,如:老师想把这个瓶子里的棉絮拿出来)。

  师:你们在使用这些工具时,要注意什么?在使用工具时遇到困难怎么办?现在请你们试试吧!

  师:谁来讲一讲刚才你用什么工具解决了什么问题?

  师:工具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么多的问题,真是我们的好帮手。如果没有这些工具会怎么样?

  3.观看一些不常见的工具图片。

  师:小朋友讲的真好,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其他工具的图片,这里面有些工具是我们小朋友不常见的,我们一一看。(出示图片:锄头、蒸蛋器等)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工具,还知道了它们的用途,其实除了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工具,请小朋友回去找一找,明天我们再来讨论。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够认识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2、能够准确地说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3、能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多种材质的纸张;鞭炮图片一张;指南针图片一张,书本若干本。

  活动过程

  1、出示不同材质的纸,说说纸的用处。

  老师:这些都是什么?它们都长得一样吗?(通过视觉和触觉)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设置问题。

  (1)世界上为什么会有纸?纸是怎么来的?

  (2)是谁最早发明了造纸的技术?

  引出其它三样发明。

  3、出示鞭炮的图片。

  老师:这些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做的?

  4、出示指南针的图片。

  老师: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能不能说出它的用途呢?

  5、出示此次活动准备的所有物品。

  老师:看看这些书和纸,有什么不一样?(一些纸是空白的,一些是有图和字的。)这些字是怎么在上面的.?是写的吗?(是印上去的。) 6、总结。

  老师:我们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活动结束老师:

  请小朋友们回到家考考爸爸妈妈,看看爸爸妈妈知不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如果不知道,请小朋友告诉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结束后,我感到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于四大发明的介绍重点不够突出,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的如 “造纸术”和“印刷术”应该定为重点详细介绍,而离幼儿生活较远的“指南针”、“火药”,应该简单介绍。在教具准备上,除了利用图片教学外,对于能够收集到的材料,还是应该以实物呈现为佳,这样能够幼儿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感受。

  小百科: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探索中发现磁铁的特性,初步感知磁性与生活的关系。

  2.学习使用比较、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

  3.能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电脑。

  2.磁铁若干块,回形针、雪花片、木珠子、纸片、手帕、金属瓶盖、硬币(两种材质不同的硬币)、钥匙(两种材质不同的钥匙)、电池、钉子等物品。动物纸偶、木板,记录表、铅笔人手一份,博士帽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前几天我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城堡,你们想一起去玩一玩吗?

  幼:想。

  (播放课件)

  米奇:欢迎小朋友们来到“迪斯尼城堡”。来到我们这里的客人都要参加我们的闯关游戏,如果能顺利闯过四关,将会获得“小博士”称号。

  师:你们想闯关吗?有没有信心?

  幼:想,有信心。

  2.闯关游戏,探索磁铁的特性。

  (1)第一关:找出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了解铁制的物体能被磁铁吸住。)

  师:那我们一起进入第一关吧。(播放课件)

  师:城堡里有一些物体,请小朋友们去看一看,并用磁铁试一试,把物体形象在相应的实验结果栏中画出来。表示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表示不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

  (幼儿操作、记录,教师指导。)

  师:通过实验,你发现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住呢?先跟你的好朋友说说你的发现吧。(幼儿相互讲述。)

  师:下面哪位小朋友愿意到前面来大胆的告诉伙伴们你的发现。

  幼1:我发现回形针、锁、金属瓶盖、硬币、钥匙、电池、钉子能被磁铁吸住。

  幼2:毛巾、毛线、雪花片、木珠子不能被磁铁吸住。

  幼3:纸片、手帕、有的一毛钱硬币不能被磁铁吸住。

  幼4:有的钥匙也不能被磁铁吸住。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钥匙能被磁铁吸住,有的说钥匙不能被磁铁吸住?有的小朋友说硬币能被磁铁吸住,有的说硬币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我们再去试试好吗?(幼儿试验)

  师:找出原因了吗?

  幼:有的钥匙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轻的能不能被磁铁吸住。

  师;你能找出来试给小朋友们看看吗?

  (幼儿找出四把钥匙,上来做实验)

  师:为什么这把比那把钥匙轻也能被磁铁吸住呢。

  幼:我发现有的钥匙和硬币是铁做的,有的不是。

  师:哦,你能找出哪些是铁做的吗?

  幼:被磁铁吸住的就是用铁做的。

  师:请你试试看。(幼儿操作,用磁铁将硬币吸住取到前面来)

  师:你真聪明,这些钥匙和硬币是用不同的材质做成的,有的是用铁做的,有的是用铝或者铜做的,用铁做的就能被磁铁吸住,而用铝或铜做的却不能被磁铁吸住。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说说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好吗?

  幼:回形针、锁、金属瓶盖、铁做的硬币、铁做的钥匙、电池、钉子。

  师:回形针、锁、金属瓶盖、硬币、钥匙、电池、钉子这些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点呢,你发现了吗?

  幼:这些东西都是铁做的。

  师:小朋友们太聪明了,的确,这些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中都含有铁,磁铁能吸住铁制的东西。

  师:看看第一关你们闯过了没有。

  (2)第二关:用磁铁吸住塑料杯。(初步感知磁铁的穿透性。)

  师:我们来看看第二关是什么?(播放课件)。

  师:那你们去试一试,想办法用磁铁吸住塑料杯。(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利用铁制品使磁铁吸住塑料杯。)

  幼儿每人拿一只一次性塑料杯,动手试验。

  师:刚才你是怎样用磁铁把杯子吸起来的?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好朋友。(引导幼儿相互讲述并交流。)

  幼1:我把磁铁放在杯子外面,然后里面放上一把铁做的钥匙,磁铁吸住了钥匙也吸住了杯子。

  幼2:我把杯子里面放块磁铁,在外面用磁铁吸住杯子里的磁铁,杯子就被吸住了。

  幼3:瞧,我把杯子里面放了许多的回形针,外面用磁铁一吸,杯子就被吸住了。

  幼4:我把磁铁放在杯子里,外面用电池吸住磁铁,杯子也能被吸住。

  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好办法用磁铁把杯子吸起来,为什么这样能把杯子吸起来呢?

  幼1:磁铁能隔着杯子的膜吸住金属瓶盖,杯子也就一起吸住了。

  幼2:磁铁能吸住磁铁,杯子被夹在中间也能被吸住。

  幼3:杯子比较薄,磁铁能吸住杯子里的硬币。

  总结:磁铁的磁性穿过了塑料杯子,吸住了杯子里铁制的物体,杯子就被吸起来了。

  师:第二关你们闯过了吗,一起来看一看。(幼儿欢庆)

  (3)第三关:利用磁铁让动物纸偶在木板上跳舞。(进一步感知磁铁的穿透性。)

  师:一起来看看第三关是什么?(播放课件)

  师:你们每个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想办法利用磁铁和其他物体让动物在木板上跳舞,去动脑筋试一试吧!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你是怎样让小动物跳舞的?和你的好朋友相互说一说。(引导幼儿相互交流,个别幼儿讲述并演示。)

  幼1:我把小动物的脚下贴了个硬币,然后把磁铁放在木板底下吸着硬币动,小动物就会跳舞了。

  幼2:我把小动物的脚下,然后把大磁铁放在木板底下吸着小磁铁,我手怎么动小动物就怎么跳了。

  幼3:我在小动物上贴了个酒瓶盖,用磁铁放在木板底下,小动物就能跳舞了。

  师:谁愿意带上你的小动物到前面来跳舞呢?

  (个别幼儿示范)

  师:小朋友们的这些办法都很棒,大家用的方法都能让小动物跳舞,是因为磁铁的'磁性可以穿过厚厚的木板吸住铁制物体。

  师:磁铁的磁性除了可以穿过木板,还可以穿过什么呢?

  幼1:还可以穿过衣服。

  师:能把话说完整吗?什么可以穿过衣服?

  幼1:磁铁的磁性可以穿过衣服。

  幼2:磁铁的磁性可以穿过玻璃。

  幼3:磁铁的磁性可以穿过墙壁。

  幼4:磁铁的磁性可以穿过黑板。

  ……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的想法,我们可以回家动动小手试一试好吗?

  幼:好!

  师:第三关你们闯过吗?一起看一看。

  (4)第四关:说出磁铁在生活中的用处(不少于五种)。(初步了解磁性与生活的关系。)

  师:一起进入第四关。

  师:磁铁在生活中有哪些用处呢?小朋友相互说一说。(幼儿相互讨论并讲述。)

  幼1:冰箱的门就用了磁铁,可以自动吸在冰箱柜上。

  幼2:我妈妈说电铃上也用了磁铁。

  幼3:电饭锅里也有磁铁,我用硬币吸过。

  幼4:我们教室门后面能吸门的东西。师:哦,那叫门吸。

  幼5:磁性黑板也有磁性。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磁铁。我们可以回家请爸爸妈妈一起帮着再找找生活中磁铁还有哪些用处。然后来告诉好朋友或老师听好吗?

  幼:好!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出示指南针)

  幼1:指南针。可以用来指方向。

  幼2:人家去森林探险就要用指南针指方向,不然出不来。

  幼3:开车的也要用指南针,知道哪是东哪是西?哪是南哪是北?

  师:你们知道指南针是怎样发明的吗?一起来看一看。(看录像)

  幼1:指南针是用人工磁铁造的。

  幼2:指南针的发明用了磁石和人工磁铁。

  总结:是的,中国古人利用磁铁的磁性发明了指南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真了不起!磁铁的作用真大!

  3.活动结束:获得“小博士”称号,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小朋友已经成功闯过了四关,恭喜你们成为“小博士”。请陈博士为我们“小博士”戴上博士帽。

  (戴“博士帽”,并集体留影)

  师:小博士们以后要多动脑筋,利用磁铁的特性发明出对我们生活有用的东西,好吗?今天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

  (带领幼儿离开“迪斯尼城堡”。)

  活动延伸:

  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磁铁在生活中应用的相关资料,并积极开动脑筋,合理利用磁铁的特性积极开展发明创造。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食品袋上的数字代表不同的意义。

  2、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用处。

  活动准备:不同包装的食品,超市广告纸

  活动过程:

  一、探索:食品袋上的数字

  1、寻找食品袋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日期。

  --爸爸妈妈带我们去商店购买食物时,都会在食品袋上找两个重要的日期,你们知道是哪两个日期吗?(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2、讨论:食品袋包装上为什么要注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从这些日期看,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性息?

  小结:所有的食品都必须在这个时间段里吃完,食品过了保质期,就会变质,就不能再吃了。

  3、保质期表示的方法

  1)直接标明

  2)推荐日期,如3个月、6个月。牛奶、蛋糕等食品的保质期一般很短,只有几天。

  —怎么判断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过期的食品怎么办?

  —水果往往不写明保质期,不同的水果的保质期不同,所以买好水果后,要尽快吃完。

  小结:在购买食物时,要注意看清外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样可以保证我们吃上新鲜、卫生的食品。

  二、食品上的净含量

  1、寻找食品袋上的净含量标表示。

  出示两包包装不同的食品,请幼儿看看、猜猜,哪个包装袋里的食品多?

  2、净含量的表示方式。

  1)表示重量的单位一般有“克”“千克”等。

  2)表示含量的.单位一般有“毫升”“升”等。

  引导幼儿观察食品包装袋,找到净含量标志,如250克重的袋装薯片、25毫升的盒装牛奶,让幼儿感知这些食品的含量有多少。

  小结:这些数字都表示食品的重量和容量,数字越大,表示食品的量越多,价格也贵,数字越小,表示食品的量越少,价格相对也便宜。

  3、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去买食品时会挑选量多的?

  (人多的时候、喜欢吃的时候等等)

  三、食物分一分

  每组一份操作纸,寻找每一组中食品保质期最长的食品,把它圈出来。

《大班科学教案(通用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顽皮的影子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雨的秘密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我与水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魔术圈_大班科学教案07-13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2-17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7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3

大班科学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教案(通用6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并描述勺子的反射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

  2、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体验发现的乐趣。

  3、萌发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幼儿记录用纸、笔;镜子若干;教师记录纸(大张)

  活动过程:

  一、比较镜子和勺子。

  1、引导幼儿观察勺子与镜子。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镜子和勺子,请你仔细的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幼儿用摸、看的方法发现勺子与镜子成像的不同之处。师:为什么镜子和勺子照出来的人不一样呢?幼儿大胆猜测,讲述。教师可引导:我们一起来摸摸看,再仔细的看一看勺子是什么样的!镜子呢?幼儿再次交流。

  4、教师小结:镜子的面是平的,而勺子一面是凹进去的(丰富凹面),一面是凸出来的(丰富凸面)那凸出来的那一面叫什么呢?用勺子玩“照镜子”的.游戏,感知并描述勺子的反射现象。

  (1)引导幼儿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来照照自己,有什么发现?记录在纸上。师:现在就用勺子来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看看用凹面照,人是什么样子的,用凸面呢?用勺柄呢?然后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提醒幼儿多照几次)

  (2)幼儿交流观察记录的结果。

  (3)教师小结:用勺子凹面照出来的人,头在下面,身体在上面;用凸面照出来的人,头在上面,身体在下面;用勺柄照出来的人又细又长。

  二、迁移经验:凹面镜与凸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1、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讲讲凹面镜与凸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勺子里也有个哈哈镜,其实凹面镜与凸面镜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用处呢!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们?

  2、幼儿交流。

  3、教师补充。

  凸面镜:老花镜、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镜头、汽车(摩托车)后视镜、路况反射镜(交叉路口及山路转弯处设的凸面鏡)、商店墙角顶端装设的监视镜。

  凹面镜:近视镜、散热镜、手电筒,探照灯,自行车尾灯,汽车灯、手电筒、车前灯。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发现并辨别不同的弯,画出各种各样的弯

  2.用描述性的语言连贯地说明不同的弯

  3.尝试通过添画,把各种弯弯绕绕想象成各种事物

  活动准备:1.弯弯乐园PPT

  2.画纸

  活动过程:一、寻找弯弯乐园里各种弯,给各种弯取名字

  ——师:我们小朋友都去过很多有趣的公园游乐场,有一个公园,它的名字的叫弯弯乐园(“弯弯乐园”语气加重放慢),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猜猜看,这个公园里有可能什么地方会有趣?(引导幼儿根据“弯弯乐园”这个名字进行合理猜想,路弯弯,植物弯弯、动物弯弯等等)

  ——出示PPT1,观察,发现不同的弯

  PPT1:把故事中的小动物做成动态的,走出故事中相应的路线,逐一出示动物,简单的图样作为背景,不要把小动物走的`路线呈现出来,只是让幼儿集中注意去观察并记忆小动物走过的路线,不要说出弯的名称。

  师:小狗走进了弯弯乐园……,原来它走了一个这样的弯(老师用手势把弯的样子加以示意)。其他小动物走的弯以此类推继续下去。

  ——出示PPT2,回忆各种弯,辨别不同的弯并给他们取名字

  PPT2:在PPT1的基础上把小动物们走的路线呈现出来,画出各种弯。

  根据幼儿的回忆,把各种弯呈现出来,并请幼儿根据他们的形态,根据他们像什么,给它们取名字。

  师:你们都看出来了小狗走了这样一个路线,谁能给这个弯弯的路线取个名字?

  ——出示PPT3,把刚才小动物走过的路线都呈现在一张图上,展示出一张公园的弯弯绕绕的路线图,尝试徒手画弯。

  师:看,这就是弯弯乐园,刚才小动物就是在这玩呢!我们也一起来走一走这些弯弯绕绕的小路。(幼儿伸出手指,徒手练习画出各种弯,一边画一边说:小狗走进弯弯乐园,转半个左弯,再转半个右弯,原来他走进了“幼儿集体取的名字”弯。……)

  二、观察PPT4——PPT8,发现寻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弯,并尝试画出来

  我们身上的弯PPT4,植物的弯PPT5,动物的弯PPT6,日常生活中的弯PPT7做成4张,PPT8(把PPT4、5、6、7呈现的一张PPT8上)

  PPT4:弯弯的嘴巴、弯弯的眉毛、圆圆的脸蛋、会弯曲的关节

  PPT5:弯弯的藤蔓植物、

  PPT6:弯弯的尾巴、弯弯的蚯蚓、弯弯的蛇……

  PPT7:伞柄、蚊香、电话线、立交桥……

  ——师:弯弯乐园里除了有弯弯绕绕的路,还有许多东西也是弯弯绕绕的,你能找出来吗?出示PPT5、PPT6。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弯弯绕绕的东西,谁能说说?出示PPT4、PPT7。

  PPT4——PPT7:每张图说完后,老师都要简单地进行小结,说明弯弯的多样性和用处。(以上的环节不要说的太细、时间控制好)

  看PPT8:我们看了找了那么多有趣的弯弯绕绕,请我们小朋友来画一画这些弯弯的线条,让大家来猜猜你画的是什么?

  三、尝试通过添画,进一步感受各种弯弯绕绕

  ——师:老师也画了一些弯弯绕绕的线,你们来猜猜是什么?先出示几个弯,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东西,发散孩子的思维,比如说,一个○,可以是好多东西,又比如 ,可以是动物的尾巴,可以是侧面人的嘴巴。等幼儿猜想过以后,老师再把完整的图出示给幼儿。(弯弯绕绕是物体的某一部分)

  ——老师把画有不同线条的纸发给幼儿,引导幼儿通过添画,把线条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集体分享交流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工具,知道这些工具的用处。

  2、能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工具,注意用时的安全,体验工具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3、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观察和探索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水果刀、苹果分切器、镊子、卷笔刀、剪刀、订书机、鞋刷、笔、梳子。

  2、苹果、小口瓶子、铅笔、纸、本子、鞋子、娃娃等若干。

  3、图片:锄头、蒸蛋器、扫地车、智能轮椅。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苹果想请小朋友吃,你们看看有几个?

  师:只有3个苹果,但我们有这么多小朋友,够不够分?

  师:那请你们想个办法,让每个小朋友都吃到苹果。

  师:你们是不是想到用刀这种工具来帮忙?老师今天还带来一种工具(出示苹果分切器),这个也是用来分苹果,你们猜猜哪种工具切苹果更快更方便?(幼儿猜想,请另外一位老师拿刀和苹果分切器比赛)师:你们想想除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水果刀、苹果分切器外,在学习中、生活中你还见到过那些工具?

  2.操作体验,交流分享。

  师:你们讲的真棒,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也带来了一些工具(出示工具),里面有些工具比较危险,你在拿时应该怎么样?现在请小朋友每人选一样你喜欢的工具,然后坐到座位上。

  师:现在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你选的是什么工具可以干什么?哪个小朋友来讲一讲?

  师: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些困难,想请小朋友用你手上的工具来给老师帮忙,你们愿意吗?我们来看一看都有什么困难(介绍操作对象,如:老师想把这个瓶子里的棉絮拿出来)。

  师:你们在使用这些工具时,要注意什么?在使用工具时遇到困难怎么办?现在请你们试试吧!

  师:谁来讲一讲刚才你用什么工具解决了什么问题?

  师:工具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么多的问题,真是我们的好帮手。如果没有这些工具会怎么样?

  3.观看一些不常见的工具图片。

  师:小朋友讲的真好,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其他工具的图片,这里面有些工具是我们小朋友不常见的,我们一一看。(出示图片:锄头、蒸蛋器等)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工具,还知道了它们的用途,其实除了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工具,请小朋友回去找一找,明天我们再来讨论。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够认识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2、能够准确地说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3、能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多种材质的纸张;鞭炮图片一张;指南针图片一张,书本若干本。

  活动过程

  1、出示不同材质的纸,说说纸的用处。

  老师:这些都是什么?它们都长得一样吗?(通过视觉和触觉)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设置问题。

  (1)世界上为什么会有纸?纸是怎么来的?

  (2)是谁最早发明了造纸的技术?

  引出其它三样发明。

  3、出示鞭炮的图片。

  老师:这些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做的?

  4、出示指南针的图片。

  老师: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能不能说出它的用途呢?

  5、出示此次活动准备的所有物品。

  老师:看看这些书和纸,有什么不一样?(一些纸是空白的,一些是有图和字的。)这些字是怎么在上面的.?是写的吗?(是印上去的。) 6、总结。

  老师:我们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活动结束老师:

  请小朋友们回到家考考爸爸妈妈,看看爸爸妈妈知不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如果不知道,请小朋友告诉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结束后,我感到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于四大发明的介绍重点不够突出,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的如 “造纸术”和“印刷术”应该定为重点详细介绍,而离幼儿生活较远的“指南针”、“火药”,应该简单介绍。在教具准备上,除了利用图片教学外,对于能够收集到的材料,还是应该以实物呈现为佳,这样能够幼儿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感受。

  小百科: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探索中发现磁铁的特性,初步感知磁性与生活的关系。

  2.学习使用比较、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

  3.能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电脑。

  2.磁铁若干块,回形针、雪花片、木珠子、纸片、手帕、金属瓶盖、硬币(两种材质不同的硬币)、钥匙(两种材质不同的钥匙)、电池、钉子等物品。动物纸偶、木板,记录表、铅笔人手一份,博士帽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前几天我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城堡,你们想一起去玩一玩吗?

  幼:想。

  (播放课件)

  米奇:欢迎小朋友们来到“迪斯尼城堡”。来到我们这里的客人都要参加我们的闯关游戏,如果能顺利闯过四关,将会获得“小博士”称号。

  师:你们想闯关吗?有没有信心?

  幼:想,有信心。

  2.闯关游戏,探索磁铁的特性。

  (1)第一关:找出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了解铁制的物体能被磁铁吸住。)

  师:那我们一起进入第一关吧。(播放课件)

  师:城堡里有一些物体,请小朋友们去看一看,并用磁铁试一试,把物体形象在相应的实验结果栏中画出来。表示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表示不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

  (幼儿操作、记录,教师指导。)

  师:通过实验,你发现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住呢?先跟你的好朋友说说你的发现吧。(幼儿相互讲述。)

  师:下面哪位小朋友愿意到前面来大胆的告诉伙伴们你的发现。

  幼1:我发现回形针、锁、金属瓶盖、硬币、钥匙、电池、钉子能被磁铁吸住。

  幼2:毛巾、毛线、雪花片、木珠子不能被磁铁吸住。

  幼3:纸片、手帕、有的一毛钱硬币不能被磁铁吸住。

  幼4:有的钥匙也不能被磁铁吸住。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钥匙能被磁铁吸住,有的说钥匙不能被磁铁吸住?有的小朋友说硬币能被磁铁吸住,有的说硬币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我们再去试试好吗?(幼儿试验)

  师:找出原因了吗?

  幼:有的钥匙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轻的能不能被磁铁吸住。

  师;你能找出来试给小朋友们看看吗?

  (幼儿找出四把钥匙,上来做实验)

  师:为什么这把比那把钥匙轻也能被磁铁吸住呢。

  幼:我发现有的钥匙和硬币是铁做的,有的不是。

  师:哦,你能找出哪些是铁做的吗?

  幼:被磁铁吸住的就是用铁做的。

  师:请你试试看。(幼儿操作,用磁铁将硬币吸住取到前面来)

  师:你真聪明,这些钥匙和硬币是用不同的材质做成的,有的是用铁做的,有的是用铝或者铜做的,用铁做的就能被磁铁吸住,而用铝或铜做的却不能被磁铁吸住。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说说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好吗?

  幼:回形针、锁、金属瓶盖、铁做的硬币、铁做的钥匙、电池、钉子。

  师:回形针、锁、金属瓶盖、硬币、钥匙、电池、钉子这些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点呢,你发现了吗?

  幼:这些东西都是铁做的。

  师:小朋友们太聪明了,的确,这些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中都含有铁,磁铁能吸住铁制的东西。

  师:看看第一关你们闯过了没有。

  (2)第二关:用磁铁吸住塑料杯。(初步感知磁铁的穿透性。)

  师:我们来看看第二关是什么?(播放课件)。

  师:那你们去试一试,想办法用磁铁吸住塑料杯。(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利用铁制品使磁铁吸住塑料杯。)

  幼儿每人拿一只一次性塑料杯,动手试验。

  师:刚才你是怎样用磁铁把杯子吸起来的?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好朋友。(引导幼儿相互讲述并交流。)

  幼1:我把磁铁放在杯子外面,然后里面放上一把铁做的钥匙,磁铁吸住了钥匙也吸住了杯子。

  幼2:我把杯子里面放块磁铁,在外面用磁铁吸住杯子里的磁铁,杯子就被吸住了。

  幼3:瞧,我把杯子里面放了许多的回形针,外面用磁铁一吸,杯子就被吸住了。

  幼4:我把磁铁放在杯子里,外面用电池吸住磁铁,杯子也能被吸住。

  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好办法用磁铁把杯子吸起来,为什么这样能把杯子吸起来呢?

  幼1:磁铁能隔着杯子的膜吸住金属瓶盖,杯子也就一起吸住了。

  幼2:磁铁能吸住磁铁,杯子被夹在中间也能被吸住。

  幼3:杯子比较薄,磁铁能吸住杯子里的硬币。

  总结:磁铁的磁性穿过了塑料杯子,吸住了杯子里铁制的物体,杯子就被吸起来了。

  师:第二关你们闯过了吗,一起来看一看。(幼儿欢庆)

  (3)第三关:利用磁铁让动物纸偶在木板上跳舞。(进一步感知磁铁的穿透性。)

  师:一起来看看第三关是什么?(播放课件)

  师:你们每个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想办法利用磁铁和其他物体让动物在木板上跳舞,去动脑筋试一试吧!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你是怎样让小动物跳舞的?和你的好朋友相互说一说。(引导幼儿相互交流,个别幼儿讲述并演示。)

  幼1:我把小动物的脚下贴了个硬币,然后把磁铁放在木板底下吸着硬币动,小动物就会跳舞了。

  幼2:我把小动物的脚下,然后把大磁铁放在木板底下吸着小磁铁,我手怎么动小动物就怎么跳了。

  幼3:我在小动物上贴了个酒瓶盖,用磁铁放在木板底下,小动物就能跳舞了。

  师:谁愿意带上你的小动物到前面来跳舞呢?

  (个别幼儿示范)

  师:小朋友们的这些办法都很棒,大家用的方法都能让小动物跳舞,是因为磁铁的'磁性可以穿过厚厚的木板吸住铁制物体。

  师:磁铁的磁性除了可以穿过木板,还可以穿过什么呢?

  幼1:还可以穿过衣服。

  师:能把话说完整吗?什么可以穿过衣服?

  幼1:磁铁的磁性可以穿过衣服。

  幼2:磁铁的磁性可以穿过玻璃。

  幼3:磁铁的磁性可以穿过墙壁。

  幼4:磁铁的磁性可以穿过黑板。

  ……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的想法,我们可以回家动动小手试一试好吗?

  幼:好!

  师:第三关你们闯过吗?一起看一看。

  (4)第四关:说出磁铁在生活中的用处(不少于五种)。(初步了解磁性与生活的关系。)

  师:一起进入第四关。

  师:磁铁在生活中有哪些用处呢?小朋友相互说一说。(幼儿相互讨论并讲述。)

  幼1:冰箱的门就用了磁铁,可以自动吸在冰箱柜上。

  幼2:我妈妈说电铃上也用了磁铁。

  幼3:电饭锅里也有磁铁,我用硬币吸过。

  幼4:我们教室门后面能吸门的东西。师:哦,那叫门吸。

  幼5:磁性黑板也有磁性。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磁铁。我们可以回家请爸爸妈妈一起帮着再找找生活中磁铁还有哪些用处。然后来告诉好朋友或老师听好吗?

  幼:好!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出示指南针)

  幼1:指南针。可以用来指方向。

  幼2:人家去森林探险就要用指南针指方向,不然出不来。

  幼3:开车的也要用指南针,知道哪是东哪是西?哪是南哪是北?

  师:你们知道指南针是怎样发明的吗?一起来看一看。(看录像)

  幼1:指南针是用人工磁铁造的。

  幼2:指南针的发明用了磁石和人工磁铁。

  总结:是的,中国古人利用磁铁的磁性发明了指南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真了不起!磁铁的作用真大!

  3.活动结束:获得“小博士”称号,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小朋友已经成功闯过了四关,恭喜你们成为“小博士”。请陈博士为我们“小博士”戴上博士帽。

  (戴“博士帽”,并集体留影)

  师:小博士们以后要多动脑筋,利用磁铁的特性发明出对我们生活有用的东西,好吗?今天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

  (带领幼儿离开“迪斯尼城堡”。)

  活动延伸:

  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磁铁在生活中应用的相关资料,并积极开动脑筋,合理利用磁铁的特性积极开展发明创造。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食品袋上的数字代表不同的意义。

  2、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用处。

  活动准备:不同包装的食品,超市广告纸

  活动过程:

  一、探索:食品袋上的数字

  1、寻找食品袋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日期。

  --爸爸妈妈带我们去商店购买食物时,都会在食品袋上找两个重要的日期,你们知道是哪两个日期吗?(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2、讨论:食品袋包装上为什么要注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从这些日期看,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性息?

  小结:所有的食品都必须在这个时间段里吃完,食品过了保质期,就会变质,就不能再吃了。

  3、保质期表示的方法

  1)直接标明

  2)推荐日期,如3个月、6个月。牛奶、蛋糕等食品的保质期一般很短,只有几天。

  —怎么判断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过期的食品怎么办?

  —水果往往不写明保质期,不同的水果的保质期不同,所以买好水果后,要尽快吃完。

  小结:在购买食物时,要注意看清外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样可以保证我们吃上新鲜、卫生的食品。

  二、食品上的净含量

  1、寻找食品袋上的净含量标表示。

  出示两包包装不同的食品,请幼儿看看、猜猜,哪个包装袋里的食品多?

  2、净含量的表示方式。

  1)表示重量的单位一般有“克”“千克”等。

  2)表示含量的.单位一般有“毫升”“升”等。

  引导幼儿观察食品包装袋,找到净含量标志,如250克重的袋装薯片、25毫升的盒装牛奶,让幼儿感知这些食品的含量有多少。

  小结:这些数字都表示食品的重量和容量,数字越大,表示食品的量越多,价格也贵,数字越小,表示食品的量越少,价格相对也便宜。

  3、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去买食品时会挑选量多的?

  (人多的时候、喜欢吃的时候等等)

  三、食物分一分

  每组一份操作纸,寻找每一组中食品保质期最长的食品,把它圈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