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不倒翁》教案优秀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不倒翁》教案优秀,欢迎大家分享。
《不倒翁》教案优秀1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感知“不倒翁”的秘密,了解“不倒翁”的原理。
2、学会观察比较,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不倒翁。
活动准备:
不倒翁、果冻壳、纸团、米粒、一次性纸杯、方形盒子、娃娃圈。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发现底部是半圆形的物体,只有在底部装进重的东西,还要把它固定在中间,才能使物体不倒。
教学难点:
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教学过程:
一、站一站
(一)出示材料,请一位幼儿动手试试哪些东西能站,哪些东西不能站。
(二)提问:哪些东西能站?哪些东西不能站?为什么?
(三)怎样能够让不能站的物体站起来?
(四)教师出示不倒翁,为什么不倒翁的底部是圆的,却不会倒呢?
二、尝试制作不倒玩具
(一)幼儿借助桌上的.材料,尝试让果冻壳站起来。
(二)组织幼儿讨论:你在玩具里装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现象?
(三)为什么放进纸团,玩具倒了,而放进米粒的玩具却能站住?
(四)当摇晃装有米粒的玩具时,发现了什么?装进什么不会倒?为什么?
三、教师小结不倒翁的秘密,上轻下重,固定底部物体。
四、幼儿玩自己制作的不倒翁。
五、出示娃娃图,请幼儿尝试让娃娃圈站起来。
六、娃娃圈跳舞。
《不倒翁》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学会写一段意思连贯的话,会适当地运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表示句子连接的连接词。
2、初步学会观察教师的动作,并能用适当的词语表达出来。
3、初步学会对一个事物做简单的描述。
教学重点:
用恰当的连接词,按步骤有顺序地写出来。
教学难点:
用恰当的'连接词,按步骤有顺序地写出来。
教学准备:
1、制作好的一只不倒翁。
2、蛋壳、泥丸、小块红纸、红色水笔、一只小水桶。
教学步骤:
一、激发兴趣,揭示题目。
教师出示做好的不倒翁。你们喜欢这不倒翁吗?谁想来玩一玩?
揭示题目:这么好玩的不倒翁,你们想不想做呢?不过,今天要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看看哪个小朋友观察得最仔细,说得最好,做得也最好。
二、观察老师做不倒翁。
1、明确观察要求:眼睛看,脑子想,嘴巴轻轻说。
2、教师边演示边交代:
(1)第一步:洗净空蛋壳。老师先轻轻地拿起一只空蛋壳,放在脸盆里,小心地将它洗干净。学生看后轻轻说。这里连接词用“先”。
(2)第二步:装入泥丸。接着,老师把几粒小泥丸装进蛋壳顶端的洞里。学生看后自由说。注意这里连接词用“接着”。
(3)用上“先、接着”来说说1、2两个步骤。(同桌互说,四人小组说,指名说,集体评议。)
(4)第三步:把纸帽粘到蛋壳上。然后,老师又把红色的纸帽粘到蛋壳上,看,不倒翁多神气啊!学生自由说说这个步骤。
(4)第四步:画眼睛、鼻子和嘴。最后,老师要用彩笔给不倒翁画上眼、鼻子和嘴。看,一个有趣的不倒翁就做好了。指导学生把这个步骤说一说
(5)用上“然后、最后”把第三、四个步骤说一说。
3、学生练说以上四个步骤。
4、口述教师做不倒翁的过程。
5、老师一边板书一边和学生一起回忆做不倒翁的过程。
6、学生练说。
7、指名说。
8、赛说,评出说得最佳的同学。
9、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认真观察,开动脑筋,大家都说得很好,连接词也用得不错,特别是(最佳的)同学,老师就把这个不倒翁奖给你。下节课,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把做不倒翁的经过写下来。
附板书:
先洗净空蛋壳
接着装入泥丸
然后把纸帽粘到蛋壳上
最后画上眼睛、鼻子、嘴
《不倒翁》教案优秀3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学会自制不倒翁玩具。
2、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不倒翁玩具和自制“不倒翁”(底部为平底或圆底)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半圆形彩纸、乒乓球(提前减去三分之一,见幼儿活动资源包)、胶水、鸡蛋、小石子、橡皮泥,彩纸、彩笔。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教师运用谜语引出活动内容:一个娃娃精神好,一天到晚不睡觉。身体虽小力气大,千人万人推不倒。
2、请幼儿自由玩不倒翁玩具,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发现不倒翁底部的形状和里面所装物品不同带来的变化。
3、请幼儿参考幼儿学习资源,自己尝试制作一个不倒翁,多种形式探索在蛋壳或乒乓球底部所装物品的材质,与位置对不倒翁效果的影响。
(1)请幼儿在蛋壳或乒乓球底部分别装小石子、橡皮泥,探索发现所装物品的材质与位置对不倒翁效果的影响。反复试验,发现橡皮泥粘在蛋壳或乒乓球底部,不倒翁才不倒。
(2)指导幼儿用不同材质制作不倒翁,装饰上漂亮的图案。
4、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制作不倒翁,看谁制作的'成功好玩。
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继续制作其他形式的不倒翁,探索它们不倒的原因。
《不倒翁》教案优秀4
科学意图:
不倒翁的形象憨态可掬,是一种古老的汉族儿童玩具,小朋友都非常喜爱,爱不释手。爱玩是幼儿生的天性。针对幼儿的年龄及兴趣特点,让幼儿尽情地玩不倒翁,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了此次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行设计探究方法,自主经历探究过程,自行获得问题的结论,揭开不倒翁的秘密。
材料准备:
塑料乒乓球、橡皮泥、彩纸、水彩笔、沙子、绿豆。
制作方法:
(1)将塑料乒乓球剪开一个小口,把橡皮泥粘在小球内底部中间的位置上,作为不倒翁的身体。
(2)用彩纸做一个圆锥体,画上五官,作为不倒翁的头。
(3)用黏合剂将圆锥体和塑料小球粘合好,做成不倒翁。
实验操作:
(1)让幼儿用手推动不倒翁,观察其摇摆状态,看是否会倒下。
(2)给幼儿分发乒乓球,让幼儿改变橡皮泥的重量和在乒乓球内的'位置,观察不倒翁是否会倒下,让他们明白不倒翁的重心越低,不倒翁就站得越稳定,越平衡。
(3)让幼儿在乒乓球内填充沙子、豆粒等各种材料,再推动不倒翁,观察其变化,让他们明白只有物体固定了,才有可能使不倒翁不倒。
指导建议:
引导幼儿用大小不同的力推动不倒翁,观察其摆动的情况。
引导幼儿观察不倒翁的形状和内部构造,了解不倒翁上轻下重、底部圆形的特点。
鼓励幼儿想办法使乒乓球内的沙子和豆粒固定在乒乓球底部。
拓展与替代:
可用鸡蛋壳等球状物体代替乒乓球制作不倒翁。
也可把圆形卡纸对折成半圆制作不倒翁。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与不倒翁制作原理相同的用品或玩具,如摇椅、摇摆木马等。
科学小知识:
塑料乒乓球内粘有橡皮泥的部位最重,所以成为不倒翁的重心。粘的位置越低,不倒翁的重心越低,越稳定。不倒翁处于平衡时,重心和接触点的距离最短,即重心最低,这时最稳定。推动不倒翁时,外力导致不倒翁与桌面的接触点与重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外力撤销后,重力会使其回到重心最低的位置保持平衡,所以,不倒翁无论怎么摇摆都不会倒。
活动意图:
本次活动既有科学的探索,又有动手制作,活动幼儿非常喜欢、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活动富有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幼儿在探究、制作不倒翁的过程中既深入理解了不倒翁不倒的原理,又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各个活动环节要求明确,整个活动过程既相互独立,又融为一体,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特点。
《不倒翁》教案优秀5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愿意参与活动,大胆尝试,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用海洋球做成的不倒翁半成品每人一份,足够的橡皮泥每人一份,成品的不倒翁
活动过程:
一、玩不倒翁,激发兴趣。
1、师:今天林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好玩的
玩具,你们看这个玩具
娃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娃娃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呢?摸起来又是什么感觉呢?(圆圆的,滑滑的)你们想不想玩?(想)
2、师:老师已经在你们的小椅子下为大家准备好了,大家赶快去玩下吧,然后,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玩的?(玩好之后把玩具娃娃送回小床)
二、对比玩法,发现秘密。
1、师:林老师也带来了一个玩具娃娃,你们看老师是怎么来玩的?(边玩边念儿歌:娃娃,娃娃,一摇一摆,真有趣呀,真有趣)老师刚才是怎么玩的呀?
2、师:咦,为什么老师的玩具娃娃会摇来摇去,你们的就站不住呢?请幼儿大胆猜测。
3、玩具娃娃里面到底藏了什么秘密呢?教师已经在桌子上准备了跟我一样的不会倒的玩具娃娃,老师已经把它的帽子摘下来了,你们赶快去找一找,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里面有橡皮泥粘着)那现在请你把小床里的玩具娃娃抱来,把它的帽子打开来,去找一找,里面又有些什么秘密呢?(发现没有橡皮泥)
(底部圆圆的,滑滑的,而且装有物体)
三、初步探索,发现问题。
1、师:哦,原来里面装有橡皮泥,玩具娃娃就不会倒了,那你们想不想当个小发明家,跟老师一样做出一个不会倒的娃娃呢?老师已经给你们提供了一些橡皮泥,大家可以用橡皮泥代替物体装进不倒翁,再把它的帽子带带好。
2、幼儿操作
3、各选择一个例子(站得起来的和站不起来的不倒翁)请制作者介绍自己是怎么做的,并且请他们打开不倒翁底部,发现制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立起来的橡皮泥粘在有黑点的底部,不能立起来的橡皮泥没有粘在黑点上)
4、小结:原来一个不倒翁它的底部要是圆圆的滑滑的,而且最底部的黑点处要有物品,它才不会倒。
四、再次探索,解决问题。
1、师:现在老师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再去试一试,让原来站不起,站不直的不倒翁站得直直的好吗?
《不倒翁》教案优秀6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愿意参与活动,大胆尝试,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喜蛋壳若干,橡皮泥,图片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不倒翁。圆圆的身体左右摇,你推它我推它,推来推去它不倒。
2、它有什么本领吗?我们来试试看,停下来它是直直的。今天我们要来做的就是不倒翁。(出示图片)
3、为什么叫它不倒翁?它为什么不会倒下呢?请幼儿大胆猜测。
4、教师打开不倒翁底部,发现里面的秘密。(底部圆圆的,滑滑的,而且装有物体)
5、教师拿出底部的物体,请幼儿猜测不倒翁会不会站立。并且试验。(不会)我们得出两个结论,一个不倒翁它的底部要是圆圆的滑滑的,而且里面要有物品。那是不是底部圆圆的滑滑的里面装上物品就可以做成不倒翁呢?
6、请幼儿制作不倒翁。利用橡皮泥代替物体装进不倒翁。想不想来做个不倒翁。今天我们用橡皮泥来代替其他物体,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些底部圆圆的滑滑的材料,请你来做个发明家,去做个不倒翁。
7、展示幼儿制作的不倒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有的可以立起来,有的不可以。各选择一个例子请制作者介绍自己是怎么做的,并且请他们打开不倒翁底部,发现制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立起来的橡皮泥粘在底部,不能立起来的橡皮泥没粘住)
(2)立起来的,有的立的是直的,有的.是歪的。各选一例,同上发现它们制作的不同。将发现的秘密通过图片的方式展示出来。
8、请幼儿再次制作,修改完善自己的不倒翁。
9、引导幼儿发现成功不倒翁需要的橡皮泥要足够多,太少了,底部太轻,就会立不起来。
10、教师小结。一个成功的不倒翁需要的条件。通过图片帮助幼儿回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既有科学的探索,又有动手制作,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会比较喜欢、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在活动前我认为不倒翁应该是小朋友生活中经常玩的一种玩具,不倒翁真勇敢,我们也要学习不倒翁遇到困难继续站起来的精神。让我们和你的小伙伴介绍下你的不倒翁吧。
《不倒翁》教案优秀7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积累关于重心、平衡的科学经验。
2、对科技活动感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难点:
通过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积累关于重心、平衡的科学经验
活动准备:
1、不倒翁一个、每人一个塑料套蛋玩具,一盘沙子等。
2、幼儿用书:《制作不倒翁》。
活动过程:
1、玩"不倒翁",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教师将不倒翁向左右两边推,请幼儿观察。
教师:请你们给这个玩具起个名字,你们想要不倒翁吗?》可是这里只有一个,怎么让大家都能玩呢?
2、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制作不倒翁,探索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幼儿自由选取制作材料,尝试制作不倒翁,教师巡回指导。当幼儿在制作中遇到困难或失败时,教师进行提示,帮助幼儿完成制作。
请幼儿演示自己制作的不倒翁,交流制作经验。
请幼儿拆开所有的不倒翁,互相看看里面的填充物,谈谈自己的发现。
请幼儿改进自己的'不倒翁木制作完成后玩一玩自己自作的不倒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活动前我为每位幼儿都准备一份制作材料,为的是让每个幼儿都有动手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科学活动都应具有探索性,从探索性方面考虑,我的活动分成了五个环节:
1、玩不倒翁,激发兴趣。
2、对比玩法,发现秘密。
3、初步探索,发现问题。
4、再次探索,解决问题。
5、活动延伸。
第一环节中,小朋友对这个玩具娃娃还是感兴趣的,在玩的过程中充分激发了他们探索欲望。第二环节是通过对比比较,让幼儿探索不倒翁不倒之谜,小朋友由观察再到摸一摸,打开看一看,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体现了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第三环节是让幼儿初步尝试,(幼儿对不倒翁不倒的原因的认识基本上是由我牵着,按照我的设计一点一点来认识的,所以幼儿的学习有点茫然。)第四环节是让幼儿重新尝试制作不倒翁,在老师的指导下,虽然有点只是不倒,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充满了成功的喜悦。第五环节,活动延伸因为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有很多种,不仅仅是位置摆放的问题,还有物体摆放多少、轻重等问题,所以最后将活动又延伸到了课后,让孩子再去探索。
不足:
1、教具的制作有点问题,在幼儿操作中,幼儿操作比较困难,戴帽子、打开帽子幼儿都需要老师帮忙。
2、活动操作前,老师的要求讲的不够详细。
3、每个环节之后,可以说些小结性话。
4、在探索不倒翁里面的秘密时,对于他们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用图片的形式来展示,帮助他们加深记忆。
5、操作过程中很混乱。对于幼儿出现的状况,我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
6、整个活动我讲的比较多,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比较少。幼儿的主体性没有表现出来。(在幼儿探索发现问题后,可以让幼儿自己总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不倒翁》教案优秀8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愿意参与活动,大胆尝试,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探究要点】
不倒翁的身体的里的物品如何放置。
【活动准备】
玩具不倒翁,各种圆底的材料,橡皮泥,“不倒翁”的歌曲录音,图式。
【活动过程】
一、两个现象
1、提问: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到我们这儿来表演,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
教师展示不倒翁的玩法。
2、提问:为什么它叫“不倒翁”呢?
幼儿通过观察自由讲述。
小结:原来它不会倒下。推它倒下,它又会站起来,停下来是直直的。
3、提问:不倒翁为什么不会倒下,倒下又会站起来呢?
通过观察得出不倒翁的底部是圆的;通过猜测和验证得出不倒翁的身体里是有物品的。结合图式讲解。
二、探索秘密
1、幼儿探索、操作,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不倒翁。
2、分享交流。
(1)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2)幼儿介绍成功的经验,以及比较成功的不倒翁与没有成功的不倒翁之间的区别。
贴上图式,得出结论:橡皮泥要固定,并且固定在不倒翁的底部。
3、幼儿再次操作。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并加以指导。
4、分享交流。
通过观察,发现不倒翁大小是不一样的',它们需要的橡皮泥也是不一样的。
得出结论:不倒翁大小决定了橡皮泥的多少。
教师借助网络图对不倒翁的特征进行总结:一个成功的不倒翁的底部是圆圆的、滑滑的,里面还要有物品,物品要固定在不倒翁的底部,物品的多少根据不倒翁的大小来选择。
三、延伸
收集各种材料,请幼儿回去自己制作一个不倒翁。
【《不倒翁》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不倒翁》教案03-31
不倒翁教案01-24
《不倒翁》大班教案03-09
不倒翁的秘密教案03-23
不倒翁大班教案03-14
幼儿园不倒翁教案06-28
托班不倒翁儿歌教案08-25
大班科学奇妙的不倒翁教案04-06
不倒翁教学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