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12-05 07:23:2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优选]美术教案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优选]美术教案3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和艺术成就。

  2、通过对陶器的欣赏,培养学生对陶器的欣赏能力,

  从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文化和时代精神。

  教学重点:

  1、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2、陶器的造型和装饰的演变。

  教学难点:

  陶器的制作和装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陶器和瓷器。

  一、导入新课

  1、以英文单词“China”汉语意思——中国、瓷器、陶器、陶瓷。

  2、让学生了解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播放陶器——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最早的造型艺术

  陶器属于造型艺术,180万年前原始人打制第一个石制工具,那就是最早的造型艺术,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为了生存,不断打制各种形状的石器工具,打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造型技能和审美观念(展示图片)。

  2、陶器的产生

  陶器的出现和火的发明与使用有着密切关系(讲解),大约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捏制各种造型,然后晒干,烧烤后就成了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阶段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到来。原始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类在长期实践对陶器进行了装饰,以便形成后来的陶器是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

  3、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是“陶瓷”,其实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从发展的历程来看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在西汉时陶器和瓷器才分开。

  展示实物——让学生鉴别陶与瓷的区别——教师总结展示画面。

  4、彩陶

  在古代陶器中,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指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作色料,在陶胎上绘各种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

  彩陶一:《人面鱼纹盆》

  分析: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距今 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该陶盆质地细腻,造型敦厚,简洁朴实,尤其是盆内壁用红黑色彩绘出的两组相对的人面鱼纹,在圆形的人面上有发髻,两耳左右各画一条小鱼,口内衔两鱼,在人面之间有两条鱼儿在游动,形成相互追逐的动势,线条简练而生动,反映出渔民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热情。(图片)

  彩陶二:《舞蹈纹彩陶盆》

  分析: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出土于青海省大通县,距今约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内壁口沿画三组舞蹈人,各组均为五人,手拉手,头向一边侧着,两腿稍微叉开,头有发辫,身有尾饰。从发辫和尾饰运动的方向,明显看出这些人正在有节奏地舞蹈着。盛水之后就像一个小小的池塘,人们在岸边歌舞,别有一番情趣,无论从题材、装饰、考古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讨论、提问:原始人为什么把图案装饰在盆的内侧?

  分析:当时的原始人都是席地而坐,无论拿在手上还上放在地上,多数是俯视,看到的是盆的内壁。

  彩陶三:《漩涡纹尖底瓶》

  分析:实用功能:装水的容器。瓶口小,携带时,水不容易溢出来,尖底可以直接插入松软的土中,以防倾斜使水外溢,两侧穿绳的耳,注满水可以用绳子提出水面。审美功能:采用漩涡纹图案,以漩涡为中心,用点、线、面结合,具有奔放的美感。

  彩陶四:《彩陶瓮》

  分析:现藏甘肃省博物馆,是储谷的器具,造型圆浑,饱满,口内侧有弧线纹,外侧为锯齿形装饰,肩部为菱形连续纹样,犹如一个华丽的大披肩,正面俯视是以瓶口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适合纹样。

  5、白陶

  商代为鼎盛时期,基本上都是手制,到了西周,由于印纹硬陶器较多烧制与使用,白陶器即不再烧造了。

  《白陶鬶》这是煮食的`饮具,犹如昂首摇尾的动物,采用三条腿具有稳定性,口部便于倒物,尾巴易拿,整个陶器有挺拔的气势。

  展示陶器三件——提问——造型与装饰有哪些变化

  造型

  简单———复杂(象形,不对称)

  装饰

  简—繁、平面—立体

  6、黑陶

  《黑陶蛋壳杯》

  分析:制酒器,出土于山东日照,藏于山东博物馆,属于新石器晚期的陶器,特点:胎体较薄,胎质细腻,漆黑光亮,从造型上看显的高贵、典雅。

  7、陶器的制作与装饰

  ①制胎(手工、模型注浆)——晒干—— 装饰(刻、绘、上釉)——烧

  ②制胎——晒干——烧——上釉——再烧

  釉:化工原料配成的釉浆,在陶器上加釉称为釉陶,有颜色釉和透明釉。

  釉上彩:烧成的釉陶上彩绘,再入窖烧烤,这种手法始于宋代。

  釉下彩:在未烧的胎体上彩绘,覆盖透明釉,再烧烤,(实物举例)。

  8、宜兴陶器

  宜兴是中国陶的故乡,有陶盆、陶台、陶柱等,其中的紫砂壶最为出名。

  ①紫砂壶有什么独特功能?

  ②怎样鉴别质量好的紫砂壶?

  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去宜兴陶瓷博物馆了解中国陶器发展过程和中国的民族文化。

  三、总结

  1、陶器的产生、制作和装饰

  2、陶与瓷的区别

  3、彩陶、白陶、黑陶

  4、宜兴陶器

  四、作业

  1、古代陶器造型与装饰有什么特色?

  2、访问中国陶器主页,欣赏部分陶器,谈谈你的感受?

美术教案 篇2

  1悠悠老街

  一、教学目标:

  1、探访老街的历史和文化

  2、学习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对老街进行记录或描绘

  3、在感受和表现老街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尊重及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用美术形式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记录或者描述。

  2、难点: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老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欣赏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历史老街的风光。揭示课题《悠悠老街》

  2、说说自己家乡的.老街的历史和故事

  3、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风光。

  4、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上各种古老建筑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历史建筑的特色。

  5、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反映老街上保留着的传统风俗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传统文化。

  6、学习建议:课后和学生一起寻访老街上的传统风俗和历史建筑。

  第二课时

  1、观看老街视频,揭示课题

  2、交流:和同学一起用相机或画笔记录老街的历史和风俗文化时,有什么困难?又有什么趣味发现?

  3、写生创作指导

  (1) 欣赏表现老街的风貌的优秀美术作品

  (2) 教师讲解并演示创作写生的方法

  4、同龄人作品欣赏

  5、学习建议:通过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老街

  6、展示评价

  7、拓展: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悠悠老街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变废为宝,养成平凡中求神奇的思维活动,进一步巩固上节课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归纳设计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鸡蛋壳的碎片质感来拼贴画面,注意使画面简洁。

  教学难点:作品构思巧妙,颜色自然搭配。

  教学准备:图片、范画、示范用蛋壳,胶水、色纸、铅笔、蛋壳,胶水、色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教师:鸡蛋是我们每个家庭都离不开的一种营养品,一般情况下,吃完后我们就把蛋壳扔进垃圾筒里去了。可是,如果我们把蛋壳洗净,将里面的一层内膜揭去,再把它们进行合理搭配,就可以组成一幅别致、新颖的装饰画了。

  板书:蛋壳碎片粘贴画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范画并思考:

  (1)这幅装饰画贴的是什么?是按什么形式贴的?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2)这幅画是按什么贴的,感觉怎样?

  2、欣赏教师范画:

  (1)用线表现的物象简洁、清晰、明快

  (2)用面来表现的物象浑厚,有一种整体的美感

  3、教师示范制作步骤:

  (1)根据设计选彩纸

  (2)设计稿

  (3)均匀粘贴碎蛋壳

  4、请学生尝试一下蛋壳粘贴技能

  四、布置作业:

  运用不同的颜色蛋壳碎片,用胶水涂在色纸上粘线贴面,做一幅漂亮的装饰画

  五、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小结、下课

《[优选]美术教案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优选]美术教案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优选]美术教案3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和艺术成就。

  2、通过对陶器的欣赏,培养学生对陶器的欣赏能力,

  从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文化和时代精神。

  教学重点:

  1、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2、陶器的造型和装饰的演变。

  教学难点:

  陶器的制作和装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陶器和瓷器。

  一、导入新课

  1、以英文单词“China”汉语意思——中国、瓷器、陶器、陶瓷。

  2、让学生了解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播放陶器——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最早的造型艺术

  陶器属于造型艺术,180万年前原始人打制第一个石制工具,那就是最早的造型艺术,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为了生存,不断打制各种形状的石器工具,打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造型技能和审美观念(展示图片)。

  2、陶器的产生

  陶器的出现和火的发明与使用有着密切关系(讲解),大约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捏制各种造型,然后晒干,烧烤后就成了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阶段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到来。原始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类在长期实践对陶器进行了装饰,以便形成后来的陶器是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

  3、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是“陶瓷”,其实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从发展的历程来看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在西汉时陶器和瓷器才分开。

  展示实物——让学生鉴别陶与瓷的区别——教师总结展示画面。

  4、彩陶

  在古代陶器中,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指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作色料,在陶胎上绘各种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

  彩陶一:《人面鱼纹盆》

  分析: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距今 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该陶盆质地细腻,造型敦厚,简洁朴实,尤其是盆内壁用红黑色彩绘出的两组相对的人面鱼纹,在圆形的人面上有发髻,两耳左右各画一条小鱼,口内衔两鱼,在人面之间有两条鱼儿在游动,形成相互追逐的动势,线条简练而生动,反映出渔民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热情。(图片)

  彩陶二:《舞蹈纹彩陶盆》

  分析: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出土于青海省大通县,距今约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内壁口沿画三组舞蹈人,各组均为五人,手拉手,头向一边侧着,两腿稍微叉开,头有发辫,身有尾饰。从发辫和尾饰运动的方向,明显看出这些人正在有节奏地舞蹈着。盛水之后就像一个小小的池塘,人们在岸边歌舞,别有一番情趣,无论从题材、装饰、考古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讨论、提问:原始人为什么把图案装饰在盆的内侧?

  分析:当时的原始人都是席地而坐,无论拿在手上还上放在地上,多数是俯视,看到的是盆的内壁。

  彩陶三:《漩涡纹尖底瓶》

  分析:实用功能:装水的容器。瓶口小,携带时,水不容易溢出来,尖底可以直接插入松软的土中,以防倾斜使水外溢,两侧穿绳的耳,注满水可以用绳子提出水面。审美功能:采用漩涡纹图案,以漩涡为中心,用点、线、面结合,具有奔放的美感。

  彩陶四:《彩陶瓮》

  分析:现藏甘肃省博物馆,是储谷的器具,造型圆浑,饱满,口内侧有弧线纹,外侧为锯齿形装饰,肩部为菱形连续纹样,犹如一个华丽的大披肩,正面俯视是以瓶口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适合纹样。

  5、白陶

  商代为鼎盛时期,基本上都是手制,到了西周,由于印纹硬陶器较多烧制与使用,白陶器即不再烧造了。

  《白陶鬶》这是煮食的`饮具,犹如昂首摇尾的动物,采用三条腿具有稳定性,口部便于倒物,尾巴易拿,整个陶器有挺拔的气势。

  展示陶器三件——提问——造型与装饰有哪些变化

  造型

  简单———复杂(象形,不对称)

  装饰

  简—繁、平面—立体

  6、黑陶

  《黑陶蛋壳杯》

  分析:制酒器,出土于山东日照,藏于山东博物馆,属于新石器晚期的陶器,特点:胎体较薄,胎质细腻,漆黑光亮,从造型上看显的高贵、典雅。

  7、陶器的制作与装饰

  ①制胎(手工、模型注浆)——晒干—— 装饰(刻、绘、上釉)——烧

  ②制胎——晒干——烧——上釉——再烧

  釉:化工原料配成的釉浆,在陶器上加釉称为釉陶,有颜色釉和透明釉。

  釉上彩:烧成的釉陶上彩绘,再入窖烧烤,这种手法始于宋代。

  釉下彩:在未烧的胎体上彩绘,覆盖透明釉,再烧烤,(实物举例)。

  8、宜兴陶器

  宜兴是中国陶的故乡,有陶盆、陶台、陶柱等,其中的紫砂壶最为出名。

  ①紫砂壶有什么独特功能?

  ②怎样鉴别质量好的紫砂壶?

  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去宜兴陶瓷博物馆了解中国陶器发展过程和中国的民族文化。

  三、总结

  1、陶器的产生、制作和装饰

  2、陶与瓷的区别

  3、彩陶、白陶、黑陶

  4、宜兴陶器

  四、作业

  1、古代陶器造型与装饰有什么特色?

  2、访问中国陶器主页,欣赏部分陶器,谈谈你的感受?

美术教案 篇2

  1悠悠老街

  一、教学目标:

  1、探访老街的历史和文化

  2、学习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对老街进行记录或描绘

  3、在感受和表现老街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尊重及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用美术形式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记录或者描述。

  2、难点: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老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欣赏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历史老街的风光。揭示课题《悠悠老街》

  2、说说自己家乡的.老街的历史和故事

  3、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风光。

  4、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上各种古老建筑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历史建筑的特色。

  5、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反映老街上保留着的传统风俗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传统文化。

  6、学习建议:课后和学生一起寻访老街上的传统风俗和历史建筑。

  第二课时

  1、观看老街视频,揭示课题

  2、交流:和同学一起用相机或画笔记录老街的历史和风俗文化时,有什么困难?又有什么趣味发现?

  3、写生创作指导

  (1) 欣赏表现老街的风貌的优秀美术作品

  (2) 教师讲解并演示创作写生的方法

  4、同龄人作品欣赏

  5、学习建议:通过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老街

  6、展示评价

  7、拓展: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悠悠老街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变废为宝,养成平凡中求神奇的思维活动,进一步巩固上节课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归纳设计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鸡蛋壳的碎片质感来拼贴画面,注意使画面简洁。

  教学难点:作品构思巧妙,颜色自然搭配。

  教学准备:图片、范画、示范用蛋壳,胶水、色纸、铅笔、蛋壳,胶水、色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教师:鸡蛋是我们每个家庭都离不开的一种营养品,一般情况下,吃完后我们就把蛋壳扔进垃圾筒里去了。可是,如果我们把蛋壳洗净,将里面的一层内膜揭去,再把它们进行合理搭配,就可以组成一幅别致、新颖的装饰画了。

  板书:蛋壳碎片粘贴画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范画并思考:

  (1)这幅装饰画贴的是什么?是按什么形式贴的?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2)这幅画是按什么贴的,感觉怎样?

  2、欣赏教师范画:

  (1)用线表现的物象简洁、清晰、明快

  (2)用面来表现的物象浑厚,有一种整体的美感

  3、教师示范制作步骤:

  (1)根据设计选彩纸

  (2)设计稿

  (3)均匀粘贴碎蛋壳

  4、请学生尝试一下蛋壳粘贴技能

  四、布置作业:

  运用不同的颜色蛋壳碎片,用胶水涂在色纸上粘线贴面,做一幅漂亮的装饰画

  五、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展示、小结、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