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第三单元 电的本领
安全用电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2.会查阅资料及其它信息资源,搜集和整理安全用电的相关资料。
3.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二、重点难点:
1.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2.使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三、课前准备:
搜集和整理有关安全用电方面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可提示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准备,一则使材料更加充实,二则可以促使家长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来,与孩子一起交流,一起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学生也可以根据教科书的提示自主搜集。
四、准备材料:
教师也应准备一些与安全用电有关的资料,包括生活中的一些用电安全隐患及造成的危害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星期天你们在家里都干什么呢?
有一位同学叫小明,我们来看看他星期天都干了些什么?
出示投影;四幅图(图1小明在电线下放风筝,图2小明在电线上晾衣服,图3小明湿着手插插座,图4小明自己乱接电线)
同学们讨论:
1.小明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说一说电可以给人类带来那些危害?
小组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讨论,汇报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投影或放视频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补充,由于人是导体,所以不正确地用电,会导致人触电,轻者可以使人受伤或伤残,重者可以使人死亡,因此,我们要知道安全用电,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安全用电。板书:安全用电。
(二)学习新课
1.谈话:我们在生活中应怎样安全用电呢?
2.教师提问:
(1)在擦灯泡时应注意什么?
(①关电源 ②用干布擦)
(2)在拔插座时,手能碰到插座的金属部分吗?
(不 能)
(3)遇到家用电器着火应怎么办?
(①先切断电源 。 ②在灭火.)
(4)电源开关外壳和电线绝缘有破损时,应怎么办?
(让大人或电工修好,自己不能乱动。)
(5)用电淋浴器洗澡时,应注意什么?
(一定要切断电源)
(6)雷雨天时,能否在树下.电线杆下避雨。
(不能,以防触电。)
(7)发现家用电器损环,能否自己随便拆卸。
(不能,应找专业人员修理)
(8)人触电以后,用什么方法救助。
(①用木棍。 ②关电源)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展开讨论。
提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电器说明书了解更多的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适当的补充。
谈话:通过刚才的交流,请大家讨论,制定安全用电小常识。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
汇报,教师补充。
(三)评价:
谈话:在本节课,你感到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自己的设计和表现还满意吗?请把自己的评价填在 “星级评价表” 中。
学生填写“星级评价表”。
(四)拓展:
请同学们课下做个安全用电宣传员吧!把你所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和邻居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听或者设计一张宣传画,贴到小区的壁报栏里。
科学教案 篇2
目标:
运用各种感官发现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
感受到空气流动能传播各种气味。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准备:
较厚的纸。
将酱油、醋、麻油、黄酒、碎苹果粒等装在胶卷盒里,并标上号码。
空气清香剂或香水。
过程:
感觉空气。
--你知道空气在哪里吗?你能用什么办法证明空气在哪里呢?
--幼儿各自用自己想出来的方法进行尝试。
--引导幼儿拿着厚纸靠近脸呼气或吹气,感觉空气的流动。说说自己的`感觉。(痒痒的、暖暖的)--引导幼儿用手像扇子一样在脸旁扇动,再次感受空气的流动与存在。
--原来空气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到处都有。
嗅觉大师。
--给每组幼儿提供一套用来嗅闻的物品。
--请幼儿闭上眼睛,逐一挥动、嗅闻,并记住胶卷盒上的号码。
--胶卷盒里装的是什么东西?谁能闻出来,谁就是了不起的"嗅觉大师"。
--是谁让我们成为了"嗅觉大师"?(空气)神秘的气流。
--教师在活动室里悄悄地喷一些空气清香剂,让幼儿感受。
--为什么我们的活动室里到处都有香香的气味呢?
--因为空气宝宝在我们的活动室里,它能帮我们闻到香香的气味。
--你最喜欢空气宝宝给你带来些什么香味呢?(花香、饭菜香、巧克力的香味,等等)
活动反思:
本活动我让幼儿在多次的实验当中感受空气的存在,使得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积极的探索过程中。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让幼儿自己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多动手,尽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学习、参与活动,参与讨论、参与发言,增强了幼儿学习科学的信心,满足幼儿探索欲望。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为了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生态环保意识:动物吃别的动物或被别的动物吃掉是大自然的规律,了解动物的共栖现象,我们设计了这一课题。
活动目标
1、对动物的共栖现象感兴趣,知道动物有不同的生存方式。
2、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探究发现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大胆的用语言表述出来。
3、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意识,进行初步的生态教育。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对动物的共栖现象感兴趣,知道动物有不同的生存方式。
活动难点: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探究发现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大胆的用语言表述出来。
活动准备
PPT课件、视频、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入手,出示相关图片,让幼儿找到谁也离不开谁的好朋友,初步理解相互依存的含义。
今天耿老师带来一些图片,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谁和谁是离不开的好朋友,请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说出是什么,找出好朋友并说明理由。)
幼:妈妈、孩子,钥匙和锁……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找的好朋友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像这样的关系叫做相互依存。小动物也有相互依存的好朋友,看看今天来到我们这里的动物朋友都有谁呢?
二、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探究发现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1、犀牛和犀牛鸟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
幼:犀牛
师:在犀牛背上你看到的动物是谁?
幼:小鸟
师:对,小鸟的名字叫犀牛鸟,我们一起来看看犀牛和犀牛鸟是怎样做朋友。
播放视频
师:谁来说一说犀牛和犀牛鸟之间是怎样做朋友的?
幼:犀牛鸟帮犀牛吃掉身上的寄生虫,犀牛就不痒了。
犀牛身上的寄生虫被吃光了,犀牛鸟也就吃饱了。
师:它们两个互相帮助,真是一对相互依存的好朋友。
2、鳄鱼和牙签鸟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又是谁?
幼:是鳄鱼
师:鳄鱼怎么了?
幼:鳄鱼它牙疼。
师:鳄鱼牙疼,可这只小鸟在干什么?
幼:牙签鸟用它尖尖的'嘴把鳄鱼牙齿里的残渣一个一个清理干净,它的牙就不疼了,牙签鸟也吃饱了。
师:呦,原来,牙签鸟是在帮助鳄鱼呢,怪不得鳄鱼张着大大的嘴巴呢。
师:他们两个也是在互相帮助,也是一对互相依存的好朋友。
3、小丑鱼和海葵
师:下一对好朋友又是谁呢?
分别出示小丑鱼和海葵的图片。
师用海葵口吻:哎呀,蝶鱼要来吃我了,我该怎么办呢?
小丑鱼:不用怕,我来帮你赶走蝶鱼。
海葵:谢谢你,小丑鱼。
小丑鱼:不客气,我在你的身体里游来游去,也可以不受敌人的伤害呢!我们是在互相帮助呢!
师:小丑鱼和海葵是怎样互相帮助的呢?
幼:……
师:它们两个互相帮助,所以它们也是一对相互依存的好朋友。
三、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意识,进行初步的生态教育。
师:咱们认识了哪几对好朋友?它们都是怎样的朋友呢?
幼儿回答……
师:你喜欢什么动物呢?
幼儿自由回答……
师: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可是有好多动物越来越少了,我们该怎么帮助他们呢?
幼: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
四、通过音乐游戏“找朋友”,进一步拓展幼儿对相互依存的认知。
1、出示图片,幼儿自主选择。
师: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小朋友每人拿一张有动物图案的图片,想一想和它相互依存的好朋友是谁?我们围成一个圈,听音乐开始找朋友,音乐一停,马上和你相互依存的朋友站在一起。
2、幼儿自主选择图片后围站成圆圈,老师播放音乐一起玩“找朋友”游戏。
3、音乐停止,幼儿说说自己找到的相互依存的朋友。
师:请和你的朋友抱一抱,大声说:“我们是相互依存的好朋友”
活动反思
幼儿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探究发现了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增强了幼儿爱护动物的意识。活动中再向幼儿介绍犀牛鸟和犀牛、鳄鱼和牙签鸟、小丑鱼和海葵这三对相互依存的动物时,我根据幼儿的特点,采用了动画欣赏、自主探究、听故事总结这三种方式,让幼儿从被动接受到尝试探究再到提炼总结。在活动中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是有个别幼儿在表达时说话不太完整,这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加以培养。在第三个环节中我用聊天的方式让幼儿在自在的氛围中增强了保护动物的意识,达到了情感目标。在游戏环节“找朋友”中,我将今天所学与游戏相结合,在游戏中既巩固了知识,又将相互依存的认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丰富了幼儿的认知,效果很好。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一、探究发现不同的纸在水中的变化,感知纸的吸水性。
二、学习耐心、细致的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活动准备
一、教具:四种纸的展板、大记录表、塑料纸、纽扣面膜纸。
二、学具:纸娃娃若干、幼儿记录表、透明水盆、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一)出示四种纸的展板,认识纸。
教师提问: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各种纸,看看这里有些什么纸?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这些纸?
(二):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餐巾纸、报纸、绘画纸和牛奶盒纸。
过渡:我用这四种纸做了四个纸娃娃。你们看!今天纸娃娃们要做潜水运动员。
教师提问:你们猜谁会"潜水"?为什么?
二、动手实验。
(一)介绍材料:每桌有一个透明塑料箱,四个不同材质的纸娃娃,一份小记录表。
(二)幼儿做实验,教师观察。
三、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一)提问:纸娃娃放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二)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
:原来不同的纸吸水性也不同,餐巾纸最容易吸水最会潜水,牛奶盒纸最不容易吸水最不会潜水,报纸和绘画纸也会吸水,但是吸水的时间会长一点。
四、延伸活动,了解不同纸的作用和好处。
(一)由纸娃娃吵架引出面膜纸和塑料纸的对比实验。
(二):不管是吸水性强的纸还是吸水性弱的纸,它们各有各的好处,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
五、延伸结束。
请幼儿再找找不同的纸,拿到活动室来做实验。
六、活动反思。
科学教案 篇5
在“彩光变”活动的开始,我和孩子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一起实践,一起研究,一起学习,一起深化我们的活动。
一开始,老师满怀希望地把手电筒和彩色的皱纹纸放进去,预设了孩子们喜欢的活动过程,但结果却令人失望。孩子们的兴趣只持续了十分钟。的原因是什么?我向听课的老师请教遇到的问题,希望通过群众的智慧给我一些启示。老师建议我可以先观察孩子们对什么感兴趣,然后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去深入挖掘。于是我下楼去观察和思考,发现孩子们对“光”变化的'现象很感兴趣,但因为我放进去的材料太单一,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规律,这导致了活动的停滞。因此,我找到了很多可以改变手电筒灯光的材料,比如糖纸,各种布料,透明纸,水果泡沫网,雪花等等。实验的结果出乎意料地成功。手电筒的光通过这些材料不仅变得明亮和美丽,而且还改变了形状。这些新发现让孩子们在新一轮的活动中感到有趣和快乐。
实践证明,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跟随孩子的兴趣,选择有价值和有益的活动点,更有利于孩子通过自己的发现,积极地构建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大班理科教学计划
幼儿园大班科学的教学计划:理解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要知道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可以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2、对事物振动的最初理解产生声音。
3、开发注意力和倾听的潜力。
活动准备
1、课件的声音
2、小铃铛、小鼓、木鱼等玩具。
活动过程
听录音,介绍话题,激发孩子的兴趣
课件:声音
1、请闭上眼睛听这个声音。
(1)笑
(2)哭泣
(3)打鼾
请睁开眼睛
2、你刚才听到什么?
让孩子们说出他们所听到的,并引起他们对听力的兴趣。
3、你想听到其他声音吗?
请再闭上眼睛
(1)吃饭的声音
(2)打喷嚏
(3)秒针
回答老师,你听到了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
2、识别声音
你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话)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击鼓
(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振动)
让孩子们把手放在鼓上。老师将木槌敲几下让孩子们通过
听觉、手形、视觉和感知物体不断地振动。
孩子们用什么能听见?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耳朵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它可以把声音从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给大脑。
除了声音,你还知道耳朵的功能吗?
告诉孩子们,我们的耳朵也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
耳朵非常重要。我们必须保护他们!
3、儿童操作,感应震动,发声
1、请在桌子上玩小铃铛、鼓、木鱼等玩具。
提醒幼儿边敲门边观察,听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
让孩子在物体不断振动时感受到物体的声音。
概要: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我们用耳朵听各种各样的声音。
2、讨论什么听起来不错。
(1)播放音乐
(2)噪声
让幼儿感受音乐和噪音,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谈论各种声音,好声音,坏声音。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合后能发生变化。
2.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矿泉水瓶、颜料、多媒体课件、橡皮泥、牙刷、画有裙子的画、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与幼儿共同玩魔术,激发幼儿对本节课的兴趣。
(1)老师要变魔术了,幼儿与教师一起喊: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变红色)
(2)请几名幼儿一起来试一试这个魔术(分别变红、黄、蓝色)
(3)出示各种颜色物品的幻灯片,让幼儿说出物品的颜色,以便加深幼儿对红、黄、蓝色的认识。
2.幼儿自由操作,探索两种颜色配合后的效果。
(1)教师为幼儿出示记录纸、橡皮泥,教师讲清楚使用的方法:根据记录纸上提供的.两种颜色,将这两种颜色的橡皮泥捏到一起,看看会变成什么颜色,然后将相应的颜色记录在记录纸上。
(2)幼儿每人一张记录纸,幼儿自由操作进行记录。
(3)教师为幼儿展示幼儿的操作记录表,并让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3.游戏:看谁说的对又快
(1)教师说红加黄,引导幼儿说变橙色,依次类推。
(2)游戏:教师边说边出示卡片,配上音乐与幼儿玩游戏:教师说红加黄,幼儿说变橙色,看谁说的对又快。
4.动手为裙子涂颜色,加深对知识点的巩固。
(1)教师为幼儿出示没有颜色的三件裙子的画,请第一组小朋友为我设计一件橙色的裙子,请第二组小朋友为我设计一件紫色的裙子,请第三组小朋友设计一件绿色的裙子,但是老师这里只有红、黄、蓝色的颜料和牙刷,怎么办呢?
(2)教师为幼儿师范操作的方法,之后请各组小朋友共同完成。
(3)教师展示幼儿的作品。
5.请小朋友回家跟你的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看看别的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是不是也能变成其他的颜色。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7-28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精选)07-31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6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精选】08-09
科学教案[经典]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