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4 07:50:3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5篇(合集)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5篇(合集)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编者将这篇课文安排在这一单元中,是让学生进一步以此为例,学习怎样留心观察事物的,在训练体系上与上一单元训练项目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相衔接,同时为以后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训练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对课文内容的品读和领悟的过程,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观察﹑理解﹑交流﹑感情朗读体验自能读书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因为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的过渡性,所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是训练重点,课文所写的潮来之时的内容是课文学习的重点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表达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而充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领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有了一定的观察阅读理解能力和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好奇心﹑探索心很强,但学生个体的学习方式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应该放手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调动原有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手法,体会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钱塘江大潮的有关资料。

  2、教师准备钱塘江大潮的录像带,多媒体课件。

  【教法和学法】

  1、教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潮来时宏伟壮美的景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2、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想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联系生活实际,领悟作者写作手法,把课堂这一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

  【教学教程】

  一、复习导入,理清顺序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观潮》一文,谁能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

  (教师随机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二、自主读书,感受奇观

  1、交流学习方法: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读这篇课文,感受大潮的壮观?

  (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老师也提出自己的读书方法,供学生参考使用。)

  2、学习第一段:

  理解天下奇观的意思,区分观潮的观与天下奇观的观的不同意思。

  3、学习第二段,感受江面平静,观众人多。

  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文,想像人们观潮的热闹场面,体会作者写观众多的手法和人们期盼的心情。)

  4、品读重点段,领悟奇观:

  ⑴ 看录像,初感奇观:

  潮来时是怎样的.景象呢?想不想看看?让我们随着录像来观赏大潮的奇景。不过要边看边想: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调动其情感。

  (学生看后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声音 样子)

  ⑵ 品词句,领悟表达方法: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大潮的奇特景象写下来的?哪地方写得好?请同学们边读边想,想象画面,品读课文词句,讨论交流。

  (理解闷雷滚动人声鼎沸横贯江面山崩地裂,好像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和比喻句运用的准确、生动、形象,体会水天相接的地方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等词语连句成段的作用。)

  ⑶ 感情朗读,表现奇观:

  引导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读课文,表现出大潮声音、形状的变化,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背诵喜欢的片断。)

  5、学习结尾段,潮头过后赏奇观:

  引导学生通过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江水涨了两丈多高体会潮头过后水势之大的奇观。

  三、总结课文,归纳升华

  江潮的景美,作者的文更美。为什么作者会写得这么生动、形象、逼真呢?

  (按顺序、抓特点、词句准;动静结合、人景结合。)

  四、练习解说,内化语言

  引导学生以课本为蓝本,练说解说词,为录像配解说词,内化文本语言,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五、课外延伸,积累运用

  1、熟背自己喜欢的片断,摘抄下来。

  2、选用从本课学到的词语写一段话,写一个场景或场面。

  3、学习作者写景的写作手法,写一处自己喜欢的风景。

  【板书设计】

  观 潮

  潮来之前 江面平静

  (天下奇观) 潮来之时 声音 形状 (远──近)

  潮头过后 恢复平静

  (热爱祖国山河)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钟、零”等8个字,会正确书写“欠、元”等8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读、议、演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在读中体悟到时间的重要,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做遵守纪律的孩子。教学准备:

  闹钟一只

  生字词卡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揭示课题

  .师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闹钟显示朗诵时间为1分钟。)

  .这首诗好听吗?有谁知道,老师用了多长时间朗诵完这首小诗?

  板书课题:一分钟

  .设疑:我们都知道,一分钟等于60秒,可今天,我们的元元同学却让一分钟等于了20分钟,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将生字词多读几遍。

  .指名读生字词-开火车读(结合书33页,“找找说说”来认记生字)

  .再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将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

  .指名分段读-评议-齐读。

  三、读第一自然段,指导书写“元、哈、欠、迟”等4个生字

  .课件出示这一段内容,指名读。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些什么?

  板书:闹钟响-元元打哈欠-再睡一分钟-不会迟到。

  我的发现,在这一段中,有哪些字是我们这课要书写的生字。

  .元元又睡了,让我们把这其中的4个生字各写一写吧!

  指导书写4个生字、重点指导““欠”、的写法。

  过渡:事情真的'正如元元所想的那样吗?他有没有迟到呢?

  四、自学课文2~3自然段

  .自由读:教师个别指导。

  .汇报:自己读后知道些什么?

  板书:迟到20分钟

  .观察书上32页的图,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一说元元此时的心清。

  .投影显示句子:“元元非常后悔。”

  (1)理解“后悔”的意思。

  (2)元元因为什么而后悔。

  (3)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进教室才后悔的?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

  (4)朗读下面三句话,读出相应的语气:

  :元元打了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他叹了口气,说:“我要是早一分钟就就好了。”

  :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五、拓展课文,实践体悟(完成目标4)

  .你们有没有和元元类似的经历?

  (也许也是起床耽误了一分钟,还可能是什么情况耽误了?)

  .你想对元元说些什么呢?

  .大家愿意演一演编故事吗?题目“第二天的元元”。

  故事发生时间段为:闹钟响了……到学校上课。

  学生自由编、演。

  .汇报演出(在演中议一议)。

  六、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齐读课文。

  .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课外调查: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提示:思维要发散一些,不要仅限于同学,还可以是其他职业的人,甚至可以是动物,交通工具……)

  (3)通过调查这些数据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建议?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一个“,”可以通用全篇,或通篇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教师出示这则故事。

  【利用故事,引入本课教学】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可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在什么场合下书法家忘写了“间”字?

  疏忽了这个“间”字,会有什么后果?

  又是怎样解的围呢?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标点符号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也可随机点点诗词的不同之处】

  4 资料补充。

  .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后的感受,进一步说明了标点符号的作用。)

  5 进行操作练习,亲自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

  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训练学生的思维,进一步使学生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

  6.小结。

  标点符号,在语文的学习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教学建议:

  1 、在教学交流平台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交流要结合具体课文加以体会,并鼓励学生在今后习作中尝试运用

  2 、在完成日积月累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通读顺,教师相机指导。对于这首诗的意思,学生只要粗知大意即可,不要求串讲,最后再让学生熟读成诵。

  3 、趣味阅读的教学要突出阅读内容的趣味性, 教师可让学生讲一讲读了这个故事知道了什么,也就是把握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故事的趣味性,品读故事中的诗和“词”,最后可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并让学生将原诗诵下来。

  资料补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省),一说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思想家。他是与白居易齐名的诗人,称刘、白。他们都注意向民歌学习。他一生所到之处很多,曾深入民间,学习民歌,并且创造了不少新词,在文人词发展上起了一个重要作用。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通过阅读,理解“例话”内容,初步认识提高阅读速度的意义。

  教学重点:

  如何做到“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难点:

  做到“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准备:自读例话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初读例话。

  请同学们轻声读例话。同桌说说读懂了什么?

  二、反复阅读,理解内容

  1.读第一自然段,明白阅读为什么要有一定的速度。

  2.默读第二自然段,明确提高阅读速度的两点要求。

  3.默读第三自然段,明白只有不断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做到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同步提高。

  三、讨论:

  例话主要讲了什么?

  提出了哪些要求?

  四、小结

  要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的速度,只有不断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做到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同步提高。

语文教案 篇5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2——5节,了解树叶枯落,侯鸟南飞等到秋天的自然特征,理解词语。

  2、培养学生想象力。

  3、学习按问题要求把句子写具体,初步学会按课文中的句式写句子。

  教学重点:学会把句子说完整,知道课文共有几段,能把段落主要意思补充完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说话能力。

  教学准备:《落叶》投影、树叶剪贴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生字,口头说词(开双轨双车)

  2、说“藏”的笔顺

  二、看图说话

  1、(出示秋天的落叶图)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内容

  2、在教师的提示下不断补充完整

  三、齐读第一段

  启发语:秋风起,开气凉,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从树枝上落下来,多么美呀!大家齐读这一段,体会一下,秋天树叶的美丽(生齐读)

  四、新授

  1、整体感知2——5自然段

  (1)这节课,老师要求大家学习课文第2、3、4、5自然段的内容。

  (2)请四位同学分段读2——5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出示小黑板)

  秋天,树叶落下来,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3)指名回答板书:

  地上 甲虫

  沟中 蚂蚁

  河里 小鱼

  院子里 燕子

  2、细学课文2——5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树叶落呀落,落到了地上(从落叶图上扯下一片树叶贴到板书上)被甲虫看见,甲虫是怎样做的.呢?

  ②自读第二自然段,用“0”圈出描写甲虫动作的词语

  ③生回答,出示甲虫图贴到落叶里边,并让学生理解“爬”、“躲”的意思

  ④想象说话:小甲虫躲在落叶里会怎么想,怎么说?(板书:屋子)

  ⑤朗读指导

  (2)自学第3、4段

  ①学法指导

  课文第二段我们是怎么学的?(引出学法)

  你能仿照第二段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吗?(四人小组中学习)

  ②检查自学情况

  a、找出描写蚂蚁,小鱼动作的词

  b、 检查朗读情况

  c、 补充板书:船、伞

  d、 小结2——4段

  学习了第二至四段,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句子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地方。(都是先写树叶落在一个地方,再写小动物看见了怎么做,把落叶当作什么东西,不同的地方:由于小动物的特点各异,因此表达小动物的动作和把落叶当作什么的词语也有所不同。)

  (3)学习第5自然段

  树叶落呀落,还落到了院子里(贴树叶),被小燕子看见了,小燕子又把树叶当作什么呢?

  ①四人小组学习,理解“电报” 板书:电报

  ②电报是谁发来的?

  如果你是秋公公,你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

  ③(出示装在信封里的电报),老师昨天在操场里捡到一张秋公公发给小燕子的电报,谁愿意上来读读电报上的内容?(指名读、齐读)

  (4)感情朗读全文

  五、总结全文

  1、概括语:(结合板书)在甲虫的眼中,落叶是一位美丽的小房子,在蚂蚁和小鱼里的眼中,落叶又变成 ,在小燕子看来,落叶还是一张 。秋天的树叶是多么可爱呀!你们平是玩过树叶吗?你们又把树叶当作什么呢?(想象说话)

  2、作业:《课堂作业》第4、6题

《语文教案5篇(合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11-16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7-26

(精选)语文教案08-01

语文教案【经典】07-23

[精选]语文教案07-30

语文教案5篇(合集)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5篇(合集)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编者将这篇课文安排在这一单元中,是让学生进一步以此为例,学习怎样留心观察事物的,在训练体系上与上一单元训练项目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相衔接,同时为以后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训练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对课文内容的品读和领悟的过程,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观察﹑理解﹑交流﹑感情朗读体验自能读书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因为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的过渡性,所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是训练重点,课文所写的潮来之时的内容是课文学习的重点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表达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而充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领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有了一定的观察阅读理解能力和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好奇心﹑探索心很强,但学生个体的学习方式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应该放手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调动原有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手法,体会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钱塘江大潮的有关资料。

  2、教师准备钱塘江大潮的录像带,多媒体课件。

  【教法和学法】

  1、教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潮来时宏伟壮美的景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2、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想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联系生活实际,领悟作者写作手法,把课堂这一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

  【教学教程】

  一、复习导入,理清顺序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观潮》一文,谁能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

  (教师随机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二、自主读书,感受奇观

  1、交流学习方法: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读这篇课文,感受大潮的壮观?

  (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老师也提出自己的读书方法,供学生参考使用。)

  2、学习第一段:

  理解天下奇观的意思,区分观潮的观与天下奇观的观的不同意思。

  3、学习第二段,感受江面平静,观众人多。

  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文,想像人们观潮的热闹场面,体会作者写观众多的手法和人们期盼的心情。)

  4、品读重点段,领悟奇观:

  ⑴ 看录像,初感奇观:

  潮来时是怎样的.景象呢?想不想看看?让我们随着录像来观赏大潮的奇景。不过要边看边想: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调动其情感。

  (学生看后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声音 样子)

  ⑵ 品词句,领悟表达方法: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大潮的奇特景象写下来的?哪地方写得好?请同学们边读边想,想象画面,品读课文词句,讨论交流。

  (理解闷雷滚动人声鼎沸横贯江面山崩地裂,好像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和比喻句运用的准确、生动、形象,体会水天相接的地方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等词语连句成段的作用。)

  ⑶ 感情朗读,表现奇观:

  引导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读课文,表现出大潮声音、形状的变化,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背诵喜欢的片断。)

  5、学习结尾段,潮头过后赏奇观:

  引导学生通过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江水涨了两丈多高体会潮头过后水势之大的奇观。

  三、总结课文,归纳升华

  江潮的景美,作者的文更美。为什么作者会写得这么生动、形象、逼真呢?

  (按顺序、抓特点、词句准;动静结合、人景结合。)

  四、练习解说,内化语言

  引导学生以课本为蓝本,练说解说词,为录像配解说词,内化文本语言,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五、课外延伸,积累运用

  1、熟背自己喜欢的片断,摘抄下来。

  2、选用从本课学到的词语写一段话,写一个场景或场面。

  3、学习作者写景的写作手法,写一处自己喜欢的风景。

  【板书设计】

  观 潮

  潮来之前 江面平静

  (天下奇观) 潮来之时 声音 形状 (远──近)

  潮头过后 恢复平静

  (热爱祖国山河)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钟、零”等8个字,会正确书写“欠、元”等8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读、议、演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在读中体悟到时间的重要,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做遵守纪律的孩子。教学准备:

  闹钟一只

  生字词卡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揭示课题

  .师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闹钟显示朗诵时间为1分钟。)

  .这首诗好听吗?有谁知道,老师用了多长时间朗诵完这首小诗?

  板书课题:一分钟

  .设疑:我们都知道,一分钟等于60秒,可今天,我们的元元同学却让一分钟等于了20分钟,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将生字词多读几遍。

  .指名读生字词-开火车读(结合书33页,“找找说说”来认记生字)

  .再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将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

  .指名分段读-评议-齐读。

  三、读第一自然段,指导书写“元、哈、欠、迟”等4个生字

  .课件出示这一段内容,指名读。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些什么?

  板书:闹钟响-元元打哈欠-再睡一分钟-不会迟到。

  我的发现,在这一段中,有哪些字是我们这课要书写的生字。

  .元元又睡了,让我们把这其中的4个生字各写一写吧!

  指导书写4个生字、重点指导““欠”、的写法。

  过渡:事情真的'正如元元所想的那样吗?他有没有迟到呢?

  四、自学课文2~3自然段

  .自由读:教师个别指导。

  .汇报:自己读后知道些什么?

  板书:迟到20分钟

  .观察书上32页的图,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一说元元此时的心清。

  .投影显示句子:“元元非常后悔。”

  (1)理解“后悔”的意思。

  (2)元元因为什么而后悔。

  (3)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进教室才后悔的?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

  (4)朗读下面三句话,读出相应的语气:

  :元元打了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他叹了口气,说:“我要是早一分钟就就好了。”

  :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五、拓展课文,实践体悟(完成目标4)

  .你们有没有和元元类似的经历?

  (也许也是起床耽误了一分钟,还可能是什么情况耽误了?)

  .你想对元元说些什么呢?

  .大家愿意演一演编故事吗?题目“第二天的元元”。

  故事发生时间段为:闹钟响了……到学校上课。

  学生自由编、演。

  .汇报演出(在演中议一议)。

  六、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齐读课文。

  .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课外调查: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提示:思维要发散一些,不要仅限于同学,还可以是其他职业的人,甚至可以是动物,交通工具……)

  (3)通过调查这些数据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建议?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一个“,”可以通用全篇,或通篇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教师出示这则故事。

  【利用故事,引入本课教学】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可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在什么场合下书法家忘写了“间”字?

  疏忽了这个“间”字,会有什么后果?

  又是怎样解的围呢?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标点符号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也可随机点点诗词的不同之处】

  4 资料补充。

  .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后的感受,进一步说明了标点符号的作用。)

  5 进行操作练习,亲自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

  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训练学生的思维,进一步使学生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

  6.小结。

  标点符号,在语文的学习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教学建议:

  1 、在教学交流平台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交流要结合具体课文加以体会,并鼓励学生在今后习作中尝试运用

  2 、在完成日积月累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通读顺,教师相机指导。对于这首诗的意思,学生只要粗知大意即可,不要求串讲,最后再让学生熟读成诵。

  3 、趣味阅读的教学要突出阅读内容的趣味性, 教师可让学生讲一讲读了这个故事知道了什么,也就是把握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故事的趣味性,品读故事中的诗和“词”,最后可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并让学生将原诗诵下来。

  资料补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省),一说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思想家。他是与白居易齐名的诗人,称刘、白。他们都注意向民歌学习。他一生所到之处很多,曾深入民间,学习民歌,并且创造了不少新词,在文人词发展上起了一个重要作用。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通过阅读,理解“例话”内容,初步认识提高阅读速度的意义。

  教学重点:

  如何做到“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难点:

  做到“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准备:自读例话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初读例话。

  请同学们轻声读例话。同桌说说读懂了什么?

  二、反复阅读,理解内容

  1.读第一自然段,明白阅读为什么要有一定的速度。

  2.默读第二自然段,明确提高阅读速度的两点要求。

  3.默读第三自然段,明白只有不断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做到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同步提高。

  三、讨论:

  例话主要讲了什么?

  提出了哪些要求?

  四、小结

  要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的速度,只有不断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做到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同步提高。

语文教案 篇5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2——5节,了解树叶枯落,侯鸟南飞等到秋天的自然特征,理解词语。

  2、培养学生想象力。

  3、学习按问题要求把句子写具体,初步学会按课文中的句式写句子。

  教学重点:学会把句子说完整,知道课文共有几段,能把段落主要意思补充完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说话能力。

  教学准备:《落叶》投影、树叶剪贴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生字,口头说词(开双轨双车)

  2、说“藏”的笔顺

  二、看图说话

  1、(出示秋天的落叶图)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内容

  2、在教师的提示下不断补充完整

  三、齐读第一段

  启发语:秋风起,开气凉,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从树枝上落下来,多么美呀!大家齐读这一段,体会一下,秋天树叶的美丽(生齐读)

  四、新授

  1、整体感知2——5自然段

  (1)这节课,老师要求大家学习课文第2、3、4、5自然段的内容。

  (2)请四位同学分段读2——5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出示小黑板)

  秋天,树叶落下来,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3)指名回答板书:

  地上 甲虫

  沟中 蚂蚁

  河里 小鱼

  院子里 燕子

  2、细学课文2——5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树叶落呀落,落到了地上(从落叶图上扯下一片树叶贴到板书上)被甲虫看见,甲虫是怎样做的.呢?

  ②自读第二自然段,用“0”圈出描写甲虫动作的词语

  ③生回答,出示甲虫图贴到落叶里边,并让学生理解“爬”、“躲”的意思

  ④想象说话:小甲虫躲在落叶里会怎么想,怎么说?(板书:屋子)

  ⑤朗读指导

  (2)自学第3、4段

  ①学法指导

  课文第二段我们是怎么学的?(引出学法)

  你能仿照第二段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吗?(四人小组中学习)

  ②检查自学情况

  a、找出描写蚂蚁,小鱼动作的词

  b、 检查朗读情况

  c、 补充板书:船、伞

  d、 小结2——4段

  学习了第二至四段,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句子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地方。(都是先写树叶落在一个地方,再写小动物看见了怎么做,把落叶当作什么东西,不同的地方:由于小动物的特点各异,因此表达小动物的动作和把落叶当作什么的词语也有所不同。)

  (3)学习第5自然段

  树叶落呀落,还落到了院子里(贴树叶),被小燕子看见了,小燕子又把树叶当作什么呢?

  ①四人小组学习,理解“电报” 板书:电报

  ②电报是谁发来的?

  如果你是秋公公,你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

  ③(出示装在信封里的电报),老师昨天在操场里捡到一张秋公公发给小燕子的电报,谁愿意上来读读电报上的内容?(指名读、齐读)

  (4)感情朗读全文

  五、总结全文

  1、概括语:(结合板书)在甲虫的眼中,落叶是一位美丽的小房子,在蚂蚁和小鱼里的眼中,落叶又变成 ,在小燕子看来,落叶还是一张 。秋天的树叶是多么可爱呀!你们平是玩过树叶吗?你们又把树叶当作什么呢?(想象说话)

  2、作业:《课堂作业》第4、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