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内容预览:
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
活动目标
了解辩论的有关常识。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来阐释自己观点的能力。
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课时
一课时。
活动设想
现在许多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个性,但却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辩论往往被学生误解为争辩、争论,而忽略了其对个人风度、知识积累、语言机智、文学修养等综合素养的要求。基于此,本次综合性学习将努力使学生对辩论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辩论的真谛是真理越辩越明,辩论之美在于修养之高、知识之厚、人格之美。所列活动项目中,任选一项。拟通过分组收集资料,围绕辩题分组讨论,双方正式比赛,赛后双方互评,学生共评达到上述目的。
活动准备
赛前分组:广泛征求学生意见,选好学生感兴趣辩题,以个人倾向分组,教师协调。
教师指导:帮助两组学生各自选出四人充当辩手,其余同学协同收集、整理资料,形成观点。教师可针对辩题,分别给两组同学讲解其有利及不足之处。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家中藏书、网络等。提倡学生资源共享,合作学习,可向学生推荐《狮城舌战》《唇枪舌战》等书籍和音像资料。
组内热身:由各组再选四名同学作陪练选手,模拟对手,进行演练。演练结束,本组同学帮助选手总结提高。提交成果:各组在辩论比赛前各交一份由全组共同协作而成,代表全组对该论题观点的'文章。
活动过程
(设计辩论赛现场,学生主席一名,位居中央;正反双方各四名选手,分列两边;邀请的评委同学及老师坐下方第一排;各组组员分坐对应下方)闪亮登场
主席宣布活动开始,介绍辩题及评委,双方选手上场,各用一句精彩自我介绍语开场。
一语中的
正反方按由正到反的顺序各推选一名选手陈述本方观点,将该组同学对辩题的理解作详细阐述。(每人时间限2分钟)
你谈我问
双方阐述观点结束后,由下面两组同学针对选手发言,结合辩题向对方辩手发问。辩手对问题作出回答,不得回避(问题各提3个)。
口若悬河
正反方按由正方到反方的顺序,各派一名选手对本方所持观点进行论述。针锋相对
正反两方在听完彼此的论述后,各自再派一名选手针对对方的疏漏,予以反驳。本组成员可共同协商、讨论。
唇枪舌剑
正方两方由反方开始,围绕辩题进行自由辩论。主席同学在双方处于跑题阶段时,可进行引导。教师在此作好引导工作。
■一锤定音
双方针对对方所持观点及阐述,结合本方对该辩题理解,派一名同学进行总结发言。
他山之石
在评判团商议评判结果之时,两组成员分别结合准备的资料及对方本次比赛表现,提出意见及建议,达到真理越辩越明,共同提高的效果。
评委点评
教师作为评委代表公布奖项:冠军队伍,最佳口才奖,最佳风度奖,最佳睿智奖,最佳博学奖。
针对双方表现,结合活动目标对双方场上队员,场下组员的表现进行点评,着重从个人修养、口头表达,思维角度进行评析。
成果交流 。
双方交换赛前提交的文章。互相学习,找到自身不足,以便提高。
.活动小结
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加强。同时,培养了他们从资料中总结、归纳观点的能力。并且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对辩论的认识,让他们领略到了汉语的无穷魅力。其团体协作精神,独立思考精神也在赛前、赛中、赛后得到培养和提高。
......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版本】
人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7课。
【教学意图】
以培养写作能力为取向,重言语形式的理解、感悟和运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熟视无睹、松弛、按摩、尴尬、彬彬有礼、绅士、气氛、翩翩起舞”等词语,积累几个带“睹”字的成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相关语段。
3.理解题目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题目的双关作用,扩大命题范围。
4.依托重点语段,感受语言表达的节奏和精确,体会人和象关系密切、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检查预习导入。
二、字词检查与拓展
出示:
熟视无睹
指名读,齐读,解释词义。
出示:
有目共睹、先睹为快、耳闻目睹
指名读,齐读。
出示:
松弛、按摩、尴尬、气氛
指名读,齐读。
出示:
在泰国,大象对人群已经(),所以,你遇到大象,神经完全可以松弛下来。
在泰国,据说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去那里旅游的人,都想()。
在泰国,做按摩的大象偶尔也会跟人开开玩笑,这是观众()的事儿,你不必惊奇,更不必尴尬。
在泰国,你()象群和人群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的场面,你陶醉其中,难以忘怀。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成语。
三、课题猜想
从题目上,它的意思是什么?
如果让你来写《与象共舞》这篇命题作文,你会写些什么呢?
四、细读重点语段
课文题目叫《与象共舞》,作者从头到尾、自始至终写的都是和大象一起跳舞吗?真正写到与象共舞的在哪儿?
默读这一段,思考:文中的哪些描写特别精彩,让你难以忘怀?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教学“句一”、“句二”)
“句一”
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
“句二”
表演的尾声,也是最高潮,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广场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读到这里,你对“与象共舞”又有什么新的体会、新的理解呢?
课文的1——4自然段,并没有写与大象一起跳舞,但是,现在你明白了与象共舞的'另一层含义,你就会豁然开朗。
五、题型扩展
“与╳共舞”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词语形式。它的意思主要不再是一起跳舞,而是和某某的关系亲密无间、和谐相处。
这是网上搜集到的与某某共舞的各种题目,有一个字入题的——(指名朗读)
出示:与龙共舞、与鲨共舞、与雪共舞、与墙共舞
有两个字入题的——(指名朗读)
出示:与肖邦共舞、与风筝共舞、与压力共舞、与飞碟共舞
更有三个字入题的——(指名朗读)
出示:与世界杯共舞、与奥运会共舞、与《红楼梦》共舞、
这是史上最牛的题目——(指名朗读)
出示:与上帝共舞
其实,不论与谁共舞,都写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一种渴望,那就是——(齐读:亲密无间、和谐相处)。
【板书设计】
与象共舞
和大象一起跳舞
和大象亲密无间
一语双关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嘘!小朋友们静一静!”“听!是谁在讲故事呀?”
2、画面展示:
画外音:在茂密的树林里,有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它正翘着蓬松的尾巴在树干上跳上跳下,十分灵巧!虽然现在刚刚进入夏天,可小松鼠已经在为采集过冬的食物做着准备工作呢!看!它在认真地观察,准备挑选一些茂密的松树,因为它认为这样的松树上结的松果一定最多,最好吃!
小松鼠对大家说:“咳!你们好!想跟我一起去走走看看吗?”
3、展示看到的情景,同时播放轻松的音乐。
二、学习第1、2自然段。
1、画面出示小松鼠奇怪的表情。
教师问:“咦!小松鼠怎么了?”(生:很奇怪)“噢!原来它不知道眼前的东西叫什么名字?”出示:“这是什么呀?”句子。“你能读出问的语气吗?”指名读一读。“你愿意告诉它答案吗?”
小朋友们真热心!看!这只热心的小蚯蚓也从泥土里钻出来了,它也大声地告诉了小松鼠:“这是花生!”
2、看画面,同桌读一读它们之间的对话。
3、“再来看看花生长得怎么样?”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引导学生观察叶子、小花。
理解“绿油油、黄灿灿”教师指导:绿油油是说绿得发亮,像是冒出了油似的;黄灿灿是指黄得耀眼夺目。引导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是绿油油的,黄灿灿的,完成填空。同时出示:绿油油的( ) 黄灿灿的( )
提示:两个词分开来讲,即讲过绿油油意思后就接着填空绿油油的( ),讲完绿油油,再讲黄灿灿。
4、延伸:像“绿油油、黄灿灿”这类词还有很多,它们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你能说一说在它们家庭中还有哪些成员吗?
启发引导说说ABB形式的词。
5、“颜色这么美!让我们美美地读读这两个词。”出示:“绿油油、黄灿灿”,美读这两个词。
“多么好看的花生呀!谁想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花生的美?”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1、过渡:我们大家都知道,植物的生长规律一般先是种子、发芽,再开花,最后结果。看到这么美、这么艳的小花,小松鼠的脑子里产生了许多想法。
画面出示:一只小松鼠及脑袋旁出现许多问号。
2、小组合作学习。
想象、讨论:小松鼠会想些什么?交流回答
3、“想到马上就能吃到香甜的花生果,小松鼠的'心里——”(高兴)就画面展示:小松鼠开心地跑去,失望地回来,反复几次。
启发思考:看了画面,你发现了小松鼠来回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发挥想象:每次在来的路上,小松鼠会想些什么?在回去的路上,它又会想些什么?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4、教师点出:小松鼠找得多辛苦呀!每天都去!
指导朗读“从那以后,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这一句。
5、“可是,找的结果怎样呢?”
画面展示:一只望着花谢的花生地发呆、失望的小松鼠。
引读句子“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
此时的小松鼠心情怎样?指导朗读这句,读出失望、奇怪的语气。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过渡:在失望的同时,小松鼠还感觉到非常奇怪!你能读出小松鼠心中的奇怪吗?
对照画面,出示句子,练习朗读。
2、“为什么找不到花生果呢?我们好心的蚯蚓告诉它了。
3、看画面,练习朗读小松鼠和蚯蚓之间的对话
同桌对读,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齐读。
4、画外音:小朋友们,听完了故事,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蚯蚓知道花生果长在泥土里,而小松鼠却不知道?指名回答
5、看画面,启发想象;
今天的外出,给小松鼠有了很大的收获,她知道了花生不是长在地面上,而是长在泥土里。想象一下,回到家以后,它会怎么告诉妈妈呢?
老师做妈妈:“孩子,其实还有许多植物的果实也长在泥土里!自己去想一想吧!实在想不起来就去问问小蚯蚓吧!”
谁已经想好了?交流回答。(萝卜、山芋、土豆、荸荠、芋头等等)
6、教师总结:“今天,不仅小松鼠收获很多,我们的收获也不小。确实,从童话故事中,我们能学到许多课外的知识,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愿大家多读书,读好书,让书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
五、指导写字。
“最后,来看看今天要写的三个字。”
1、出示“结、语、谁”。
2、读生字,指导先看结构,再看笔画。
指导学生说说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重点指导:“谁”最重要的是写好中间的部分,撇的起笔最高,右边是四横,还要写紧凑。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时刻提醒写字姿势。)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设想:
1、首先了解什么是婉转拒绝,掌握婉转拒绝的技巧。
2、创设情境,让学生来表演,学会婉转拒绝。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聊关于“拒绝”的话题,大家想想,你生活中有没有拒绝和被拒绝的事,心情如何?
二、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前,曾在海军担任要职。一天,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这时,如果你是罗斯福你会怎样说?
三、学生看书找到答案:罗斯福向四周看了一看,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守秘密吗?”对方答:“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四、教师小结:罗斯福采用的是婉转拒绝。
五、创设情境,让学生准备并表演。
1、 妈妈准备用同一种花色的窗帘布来布置所有的房间,而女儿小芳喜欢用另一种花色的布来做自己房间的窗帘。小芳和妈妈发生了意见分歧,她该如何说服妈妈呢?
2、 今天晚上全家要为爸爸过50岁生日。你的一位同学却邀请你去看足球赛,如何拒绝他的邀请,才能不伤害这位同学的感情?
3、 一位同学想利用父亲出差的机会随父去泰山游玩,向班主任请假。如果你是班主任,如何拒绝他,才能使他心悦诚服?
(整个表演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适时的让学生评价表演,教师也适时的加以点评。)
六、把你身边发生的或自己身上发生的一次最难忘的关于拒绝的事件讲出来,要求讲真话,露真情
七、 表演的`基础上总结婉转拒绝的技巧。
1、婉转拒绝的前提和目的。
前提是:别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自己无法接受别人的要求。
目的是:既拒绝了他人的要求,又不伤害他人。
3、 婉转拒绝的方法和技巧:根据不同场合、对象,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1) 先顺其意说,后说明不能答应的理由。
(2) 采用另外的说法,暗示对方。
(3) 不直接谈自己的看法,而讲其他人的看法。
(4) 转换话题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此次练笔,引发学生学会感受生活中的情感,认识抓住细节的重要性,并将其表达出来。
2.引导学生感受真情,珍视友谊。
3.通过讨论、比较、互评等形式,在民主交流的气氛中,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细节,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以友情为主题的文章、诗歌;准备自己与朋友的合影。
一、歌曲导入
聆听歌曲《永远的朋友》
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好在哪里?
(教师以友情为重点,引导学生的'发言,使学生把握这次习作的重点。)
二、抓住感人瞬间,畅谈友情故事
你阅读过哪些歌颂友情的诗文?文章或诗歌中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
你与朋友之间发生过哪些感人的故事?讲一讲你和朋友之间的真情往事。
找几个学生讲述他们的故事,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找出“感人瞬间”——细节。请学生比较细节描写对表现友情的重要作用。
教师:只要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感人细节进行描写,就能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自主拟题,完成习作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最感人的故事,以“歌颂友情”为主题,自主拟题,完成习作。
第二课时
准备:学生互相阅读习作,在优秀习作后打“A”。
一、佳作共赏
学生推荐出得“A”较多的习作,由作者朗读,师生共同欣赏。
教师:成功的习作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认真听作者朗读,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
1.故事情节
2.细节描写
3.方法
4.修辞方法
如果同学们发现写得好的地方,可以立即叫“停”,现场点评,大家说一说好在哪里,哪些地方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如果你发现有的地方可以改得更好,也可以及时提出来,我们大家帮助他一起改——因为我们都是朋友。
二、自悟自改
运用“佳作共勉”环节收获的知识修改自己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11-16
【精选】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0
语文园地教案04-11
语文教案(精选)10-07
语文教案(经典)10-11
语文教案【经典】07-23
语文教案[经典]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