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

时间:2023-12-16 08:17:4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1

  《杨氏之子》是人教社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描写了主客双方围绕姓氏展开的一场巧妙对话,勾勒出杨氏之子机敏善对的聪慧形象。

  课文不足百字,行文简要精当,颇有趣味。尤其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主客两人。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表现出斗智的乐趣。

  此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意在让学生通过极具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古诗词和多篇文言文的学习与积累,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这是在三年级上册“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等语文要素后,再次聚焦语言,本节课加强学生对语言感受力的进一步提升。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会写“梁、诣、禽”。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4、进行言语和思维的训练,提升语言感受力。

  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一、导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今天,我们将走进一篇小古文,去感受它风趣的语言,去领略古人的智慧。

  2、齐读课题,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姓杨人家的孩子,男孩还是女孩?**之子,**之女)

  评: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很高,语感很强。看来以前学习文言文很有心得。

  3、回顾一下,你们都用过哪些方法来学习文言文呢?

  (副板书:多读、看注释、查资料、联系上下文)

  查资料:你预习的时候查阅了什么资料?出示《世说新语》,介绍。

  4、今天老师再推荐一个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那就是(板书:运用)

  相信它一定使你的文言文学习如虎添翼,5、这节课请大家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篇小古文,每使用一种方法都可以记一颗星,看谁能集齐五颗星。

  设计意图:

  检查预习,了解学情。回顾阅读文言文方法,并提出学习新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读通

  1、大声读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指名读,正音。(34人)

  随机解决:1.家禽与禽的意思2.禽的书写,上半部分写舒展,中间部分写紧凑,外放内收。

  2、注意停顿,划清节奏,学生互相读,指名读。(23人)

  评:读得有一些韵味了。

  3、当我们读到“此是君家果”一句时,你觉得孔君平是故意挖苦杨氏子呢,还是打趣逗小孩子玩呢?孔君平说话如此风趣幽默,所以我们加上点表情、动作就能读得有意思了,看老师读。配乐。生读。

  小结:我们通过一遍一遍的朗读,把这篇小古文不但读得准确流利了,还读得生动有趣了,真棒,我觉得每位同学都可以得一颗星。

  设计意图: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读准、读通、读出韵律、读出趣味,初步感受语言的风趣。

  三、再读,读懂

  1、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课文,思考一下,这篇小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大体讲明意思即可。顺势解决“甚聪慧”。

  2、从哪看出杨氏子甚聪慧的?边读边画一画,做批注。

  聚焦: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第一层:应声答曰(反应很快)、会听(听出弦外之音)“此是君家果。”、会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言外之意

  板书:反应快会听:君家果

  会说:夫子家禽

  小结: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从他们风趣幽默的语言中,感受到孔君平和杨氏子的智慧,是不是又可以得到一颗星?

  第二层:

  3、同学们也一定关注了聪惠的惠是通假字,那为什么不直接用聪慧呢?老师查了一下字典,惠除了有聪明的意思,还有仁,仁爱的意思,放在这里,其实是表达了杨氏子不仅聪明,还很有教养。再读读短文,有没有哪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让你感受到这还是一个有教养的孩子。

  为设果,果有杨梅。

  未闻

  夫子

  小结:可以说杨氏子不是一般的聪慧,配得上甚聪慧的评价,咱班同学也是甚聪慧,咱们班更是甚优秀,给你们点赞。

  4、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文章读得更生动有趣了,一起来读一读。

  5、相信你们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背过,谁先来试试?

  设计意图:

  通过重点词句的学习,解决“甚聪惠”这一重点,继而从两人风趣幽默的对话中体悟语言中展现出的人物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拓展与运用

  1、同学们,文言文中有不少字,在我们现在的`白话文里基本不用了,你们找找这篇里哪些字现在基本不用。

  2、也就是说,我们适当的运用上这些字,就可以向古人一样说话。想来试试吗?任选一句。

  出示三句话:

  我班的张三成绩特别突出。

  你家的狗叫个不停。

  一个学生说:“小强,你的家在哪里?”

  小结:学以致用,同学们不仅能把文言文译成白话文,还能把白话文讲成文言文,这可是一大进步,你看这个学习方法是不是也很好?都可以加一颗星吧。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重在语言的运用,达到语用的目的。小短文的拓展重在强化本单元“感受风趣幽默的语言”的要素的训练,激发学生课后继续阅读《世说新语》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

  1、课后推荐阅读《孔文举年十岁》和《世说新语》整本书。

  2、《杨氏子之》这篇短文背熟默写。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多读

  甚聪慧反应快:会听(君家果)

  会说(夫子家禽)借助注释

  有教养:为设果、未闻、夫子查阅资料

  联系上下文

  运用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诗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测读书情况。

  4、齐读。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

  1、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2、交流汇报句意。

  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3、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背诵全文。

  五、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六、作业

  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文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读懂故事,品味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

  2、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在古代梁国,有一姓杨家的孩子九岁了,特别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拜访孩子的父亲,恰巧孩子父亲不在家,于是孔君平把孩子叫了出来,想考验一下他是不是像传闻一样聪明。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孔君平是怎样考验这个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氏之子》。(板书课题)

  2、解释课题: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生说意思,师归纳)

  二、初读课文,检查朗读

  1、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3、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

  4、学生练习朗读。

  5、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生畅谈)

  6、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意思

  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自主理解课文。

  2、用现代语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在说的过程中找出不能理解的词句,全班交流。(在进行过程中,强调“杨、孔、君、夫子”等关键词,引起学生注意)

  预设:惠:同“慧”,智慧。诣:拜访。乃:就,于是。示:给……看。

  君:您。古时敬称。闻:听说。禽:鸟。夫子:古诗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君平。

  3、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串连起来,说一说全文的意思。

  4、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现在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5、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你对杨氏之子了解多少?

  (2)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生举手说)

  二、体会语言的艺术与精妙

  导语: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觉得哪句话最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妙在哪儿?

  预设:

  1、你说杨梅和我是一家,在姓氏上和我开玩笑,我说没听过孔雀和你是一家,也从姓氏上回敬给你。

  2、一个“未闻”,孔雀和你不是一家,那杨梅和我也不是一家。

  3、如果换成“孔雀是夫子家禽”好不好?为什么?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个“未闻”,婉转的回答,既表达了对孔君平的尊敬,又不失机敏,加以反击。)

  (1)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出意味。

  (2)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

  师:杨氏子,在下柳君平。师手指着杨梅说道:此是君家果。

  学生应对: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

  4、分角色对话。

  两名同学分角色读文中人物的对话。(方式:直接读原文,或用现代语言来进行对话)

  5、发挥想象,填补空白。

  师:这么聪明的小孩,他说话时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呢?孔君平听完小孩的话以后会是什么反应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下来。

三、升华感悟

  1、杨家之子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真是不简单啊!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

  2、语言的魅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我们敏锐的头脑去感悟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课下请完成今天的家庭作业。(看大屏幕)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课外搜集一两则《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

  [教学板书]

  21杨氏之子

  孔君平杨梅杨家果

  孔雀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甚聪慧)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古文,古文要读好,首先要理解意思,这是学生通过自读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达到的。教学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操作。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学习适时停顿朗读,入情入境地品味文本。同时以理解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深入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聪慧,感受文本语言的精妙。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杨氏之子》的优秀教案03-05

《杨氏之子》优秀说课稿范文02-12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优秀11-13

杨氏之子教案04-02

《杨氏之子》教案08-26

杨氏之子优秀获奖说课稿范文10-11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01-28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02-21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10-27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1

  《杨氏之子》是人教社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描写了主客双方围绕姓氏展开的一场巧妙对话,勾勒出杨氏之子机敏善对的聪慧形象。

  课文不足百字,行文简要精当,颇有趣味。尤其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主客两人。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表现出斗智的乐趣。

  此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意在让学生通过极具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古诗词和多篇文言文的学习与积累,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这是在三年级上册“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等语文要素后,再次聚焦语言,本节课加强学生对语言感受力的进一步提升。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会写“梁、诣、禽”。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4、进行言语和思维的训练,提升语言感受力。

  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一、导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今天,我们将走进一篇小古文,去感受它风趣的语言,去领略古人的智慧。

  2、齐读课题,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姓杨人家的孩子,男孩还是女孩?**之子,**之女)

  评: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很高,语感很强。看来以前学习文言文很有心得。

  3、回顾一下,你们都用过哪些方法来学习文言文呢?

  (副板书:多读、看注释、查资料、联系上下文)

  查资料:你预习的时候查阅了什么资料?出示《世说新语》,介绍。

  4、今天老师再推荐一个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那就是(板书:运用)

  相信它一定使你的文言文学习如虎添翼,5、这节课请大家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篇小古文,每使用一种方法都可以记一颗星,看谁能集齐五颗星。

  设计意图:

  检查预习,了解学情。回顾阅读文言文方法,并提出学习新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读通

  1、大声读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指名读,正音。(34人)

  随机解决:1.家禽与禽的意思2.禽的书写,上半部分写舒展,中间部分写紧凑,外放内收。

  2、注意停顿,划清节奏,学生互相读,指名读。(23人)

  评:读得有一些韵味了。

  3、当我们读到“此是君家果”一句时,你觉得孔君平是故意挖苦杨氏子呢,还是打趣逗小孩子玩呢?孔君平说话如此风趣幽默,所以我们加上点表情、动作就能读得有意思了,看老师读。配乐。生读。

  小结:我们通过一遍一遍的朗读,把这篇小古文不但读得准确流利了,还读得生动有趣了,真棒,我觉得每位同学都可以得一颗星。

  设计意图: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读准、读通、读出韵律、读出趣味,初步感受语言的风趣。

  三、再读,读懂

  1、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课文,思考一下,这篇小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大体讲明意思即可。顺势解决“甚聪慧”。

  2、从哪看出杨氏子甚聪慧的?边读边画一画,做批注。

  聚焦: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第一层:应声答曰(反应很快)、会听(听出弦外之音)“此是君家果。”、会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言外之意

  板书:反应快会听:君家果

  会说:夫子家禽

  小结: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从他们风趣幽默的语言中,感受到孔君平和杨氏子的智慧,是不是又可以得到一颗星?

  第二层:

  3、同学们也一定关注了聪惠的惠是通假字,那为什么不直接用聪慧呢?老师查了一下字典,惠除了有聪明的意思,还有仁,仁爱的意思,放在这里,其实是表达了杨氏子不仅聪明,还很有教养。再读读短文,有没有哪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让你感受到这还是一个有教养的孩子。

  为设果,果有杨梅。

  未闻

  夫子

  小结:可以说杨氏子不是一般的聪慧,配得上甚聪慧的评价,咱班同学也是甚聪慧,咱们班更是甚优秀,给你们点赞。

  4、理解了课文的意思,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文章读得更生动有趣了,一起来读一读。

  5、相信你们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背过,谁先来试试?

  设计意图:

  通过重点词句的学习,解决“甚聪惠”这一重点,继而从两人风趣幽默的对话中体悟语言中展现出的人物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拓展与运用

  1、同学们,文言文中有不少字,在我们现在的`白话文里基本不用了,你们找找这篇里哪些字现在基本不用。

  2、也就是说,我们适当的运用上这些字,就可以向古人一样说话。想来试试吗?任选一句。

  出示三句话:

  我班的张三成绩特别突出。

  你家的狗叫个不停。

  一个学生说:“小强,你的家在哪里?”

  小结:学以致用,同学们不仅能把文言文译成白话文,还能把白话文讲成文言文,这可是一大进步,你看这个学习方法是不是也很好?都可以加一颗星吧。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重在语言的运用,达到语用的目的。小短文的拓展重在强化本单元“感受风趣幽默的语言”的要素的训练,激发学生课后继续阅读《世说新语》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

  1、课后推荐阅读《孔文举年十岁》和《世说新语》整本书。

  2、《杨氏子之》这篇短文背熟默写。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多读

  甚聪慧反应快:会听(君家果)

  会说(夫子家禽)借助注释

  有教养:为设果、未闻、夫子查阅资料

  联系上下文

  运用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诗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测读书情况。

  4、齐读。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

  1、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2、交流汇报句意。

  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3、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背诵全文。

  五、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六、作业

  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背诵课文。

  3、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文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读懂故事,品味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

  2、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在古代梁国,有一姓杨家的孩子九岁了,特别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拜访孩子的父亲,恰巧孩子父亲不在家,于是孔君平把孩子叫了出来,想考验一下他是不是像传闻一样聪明。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孔君平是怎样考验这个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氏之子》。(板书课题)

  2、解释课题: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生说意思,师归纳)

  二、初读课文,检查朗读

  1、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3、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

  4、学生练习朗读。

  5、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生畅谈)

  6、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意思

  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自主理解课文。

  2、用现代语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在说的过程中找出不能理解的词句,全班交流。(在进行过程中,强调“杨、孔、君、夫子”等关键词,引起学生注意)

  预设:惠:同“慧”,智慧。诣:拜访。乃:就,于是。示:给……看。

  君:您。古时敬称。闻:听说。禽:鸟。夫子:古诗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君平。

  3、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串连起来,说一说全文的意思。

  4、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现在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5、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你对杨氏之子了解多少?

  (2)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生举手说)

  二、体会语言的艺术与精妙

  导语: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觉得哪句话最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妙在哪儿?

  预设:

  1、你说杨梅和我是一家,在姓氏上和我开玩笑,我说没听过孔雀和你是一家,也从姓氏上回敬给你。

  2、一个“未闻”,孔雀和你不是一家,那杨梅和我也不是一家。

  3、如果换成“孔雀是夫子家禽”好不好?为什么?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个“未闻”,婉转的回答,既表达了对孔君平的尊敬,又不失机敏,加以反击。)

  (1)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出意味。

  (2)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

  师:杨氏子,在下柳君平。师手指着杨梅说道:此是君家果。

  学生应对: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

  4、分角色对话。

  两名同学分角色读文中人物的对话。(方式:直接读原文,或用现代语言来进行对话)

  5、发挥想象,填补空白。

  师:这么聪明的小孩,他说话时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呢?孔君平听完小孩的话以后会是什么反应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下来。

三、升华感悟

  1、杨家之子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真是不简单啊!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

  2、语言的魅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我们敏锐的头脑去感悟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课下请完成今天的家庭作业。(看大屏幕)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课外搜集一两则《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

  [教学板书]

  21杨氏之子

  孔君平杨梅杨家果

  孔雀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甚聪慧)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古文,古文要读好,首先要理解意思,这是学生通过自读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达到的。教学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操作。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学习适时停顿朗读,入情入境地品味文本。同时以理解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深入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聪慧,感受文本语言的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