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12-21 08:46:14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术教案合集(5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懂得制作传动装置。

  (2)用夸张装饰的手法设计小鸟造型。

  2、过程与方法:

  (1)在竞猜游戏中,找出各种小鸟的外形、颜色特征;

  (2)在观察讨论中了解制作传动装置的原理;

  (3)在欣赏活动中,学习点、线、色的搭配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爱护鸟类的人文情感和科技意识。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①了解“爱鸟周”及“小燕车”等相关知识。

  ②懂得运用传动装置制作出会展翅的小鸟。

  2、教学难点:

  掌握传动装置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3、兴趣点:

  ①民间活动玩具的收集与观赏;

  ②小鸟玩具作品的展示与娱乐表演活动;

  4、观察点:

  ①小燕车的色彩对比与色块、色点的搭配;

  ②小燕车的造型结构特征。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制作出一只能拍动翅膀的小鸟玩具。

  2、较高要求:

  制作出一只既美观可爱又能拍动翅膀的小鸟。

  3、个性探究:

  ①懂得运用传动装置制作出造型各异的玩具;

  ②小组运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鸟玩具合作表演一个有关鸟类的节目,

  二、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活动一:观察与发现:

  (1)观看鸟类的生活片断,了解鸟类的生存状态

  (2)交流与分享课前收集的鸟类资料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形态分析,找出基本特征,

  (3)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猜一猜这是什么鸟。

  活动二:尝试与探索-

  1、玩一玩:通过实物范例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滑轮是如何带动翅膀的拍动的。

  2、比一比:通过两组实物范例的分析与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滑轮能平稳走动和小鸟翅膀能自如拍动的制作技巧。

  3、教师针对制作的难点进行现场示范。

  4、欣赏学生作品,构思创作内容和表现方法。

  5、巧妙运用材料,进行创作练习。

  活动三:分享与评价。

  提出评价目标:一是作品的外形美和色彩对比强烈的装饰美,二是了解保护环境与爱护鸟类的重要性。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纸筒印画,体验印画的乐趣。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活动准备】

  纸筒,绿色、黑色、红色颜料,棉签,圆形画纸,抹布等。

  【活动观察】

  区域活动一开始,马上就有六七个小朋友迅速地进入了美工区,不加思索地一人拿着一份材料就开始作画了。没多久,小黄用纸筒在纸上印了两片树叶,然后把棉签沾上颜料后用十字交叉的方法画了叶脉,画好之后就在空白处点了很多红色樱桃,但并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把叶子涂满颜料后把叶子和樱桃连接起来。之后发现手上沾上了颜料就开始边擦颜料边自言自语地说:“我已经画好了,不要画了”说完还看看旁边的小朋友的画说:“太恐怖了,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旁边女孩子把树叶涂上了黑色,画面比较脏)。到此就结束了他的作画,去别的区域玩了。

  小红在一开始作画的时候就很认真,几乎没有语言的表达,也没有与同伴进行交流。印好树叶之后就迅速地画上了叶脉和樱桃,之后把树叶和樱桃连起来。她把作品展示给教师看,并说:“老师,我已经画好了”。这时教师提醒她可以多画一些,于是她又多印了一些树叶和樱桃,但是画面变得太满了,没有什么留白的部分。

  【活动分析】

  在这次活动中,显然每个幼儿的能力和兴趣点都是不一样的,在作品中可以体现,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绘画风格。教师通过讲解和指导,让幼儿对樱桃的特征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欣赏环节不够直观,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对樱桃的外形没有一个直观地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和能力。而且在活动中,个别幼儿之间只有一些很简单的交流,仅仅是处于在老师提出的话题中而建立起来的。这时教师应该多鼓励幼儿之间的表达交流,丰富其语言能力。孩子们在一开始的绘画欲望是很高的,但是后来有部分孩子半途中去玩别的区域了,这也是因为教师没有及时的关注和引导。

  【反思】

  这次活动对于第一次尝试纸筒印画的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孩子们的兴趣很高,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效果也是可圈可点的。因此教师在选材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幼儿年龄和能力特点,选取适合小班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适当降低操作难度。

  其次,教师在活动前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包括材料和思想准备。要考虑幼儿随时会提出的天马行空问题及应对方法,并且注意变换讲解方式,不要一味地固守成规。

  第三,在活动导入环节中教师应该使用樱桃的'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幼儿更加直观地欣赏,因为小班孩子对樱桃的概念不强,不能很好地理解樱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只有通过直观的方法他们才能画出想象中的樱桃。也就不会出现部分孩子在作画还没结束就离开美工区的现象。

  第四,活动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具体,太过宽泛。《指南》在艺术领域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最后,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缺少指导,没能照顾到全体幼儿,偏向个体。要加强巡回指导的力度,这样能让每个幼儿的能力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用画、剪、贴制作团扇和折扇。

  2、知道名称和用途。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PPT图片、扇子展览、卡纸、装饰材料、扇柄、彩笔、蜡笔、双面胶、胶水等。

  活动重难点:

  自己设计装饰扇面。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

  播放幻灯片,是什么季节?

  开空调、开风扇、吃冷饮、扇扇子……

  播放各种扇子的图片。

  二、基本部分

  欣赏各种各样的扇子 ,说一说扇子的名称和用途。

  看看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图案,幼儿讨论。

  (蒲草做的扇子、丝绢做的扇子、羽毛做的扇子、纸做的扇子、竹子做的扇子、塑料做的扇子等)

  这是什么扇子?(出示工艺装饰扇)它是用来扇风的吗?

  欣赏装饰好的工艺扇。

  试一试装饰漂亮的扇子?

  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相互展示自己的扇子,说说自己是怎么设计的',美在哪里?

  活动反思:

  美术活动中,比较注重孩子的自主发挥。本活动就是想通过幼儿亲手设计制作扇子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向幼儿传输中国扇文化,并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扇文化的魅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小百科:扇子是引风用品,夏令必备之物。中国传统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集成部分,它与竹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美术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本课是以美术切入的艺术课,溶音乐、表演、语言表达、绘画、剪贴为一体,以故事相联系,将孩子们带入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去表现,在愉快的学习中激发他们心中的真善美,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美的熏陶,懂得环保知识。

  教学目的:

  一、 了解小土粒的作用,学会珍惜泥土,感受拟人化的小土粒的情感,学会用简单的表情表达情绪,传递情感。

  二、 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活动中主动学习。

  三、 让学生通过绘画、剪贴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小土粒的不同心情,绘制出相应的'表情。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保护美化家园的意识。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表情面具、电风扇、小纸片、范画(一片树林)、双面胶。

  学具准备:图画纸、彩色笔、剪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给大家介绍一位“陌生”的“老朋友”,说它是老朋友是因为我们天天都见到,说它陌生是因为我们很少注意到它。(出示一杯土)它是谁?

  2.土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了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

  3.引出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小土粒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音乐故事《小土粒的烦恼》,讲述过程中配合不同的故事情节戴上不同的表情面具,播放不同情感的音乐,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小土粒的感受。

  故事梗概:在一片美丽的树林里,小土粒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自由快乐地生活,每天看着花草跳舞,听着昆虫歌唱。可是,自从伐木工人来了以后,小土粒失去了安静美好的生活,每天听着嘈杂的电锯声,看到树公公痛苦地倒下,动物朋友们都走了,美丽的树林变成了一片荒漠,小土粒再也没法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玩耍休息了,它们被狂风吹得到处流浪,成了没有家的孩子,它多烦恼啊!

  2.孩子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同学们思考能为小土粒做什么?(建个新家)

  3.你希望小土粒把家安在哪里呢?(树林、田野、河边等)让

  我们每个孩子都来当一棵小树,组成一片树林,把小土粒留下来。起立,表演树的姿态。

  4.小游戏,给小土粒画表情:

  ① 出示一盘小纸片代替小土粒,让每个同学都接住它们。

  ② 播放风声:听,大风又来了。教师利用风扇将纸片吹向学生,

  比一比谁先把小土粒接回家。

  ③ 小土粒到了新家可能有那些想法?教师根据回答引导学生看表情面具,了解不同表情的画法。

  ④ 请你在小纸片上画出两种不同的表情。

  ⑤ 请学生上台展示讲解自己的作品(利用实物投影仪)。

  ⑥ 出示范画(一片树林),将有表情的小土粒贴在上面。

  5.表演、绘制可爱的小动物:

  ① 小土粒在小树林安家后,小草更多了,小树长高了,变成了一片大树林(在范画上贴上大树),许多动物朋友都来了,你知道有哪些吗?

  ② 你能表演你喜欢的小动物吗?老师要通过你的表演猜出你扮的是什么。放音乐《小松树》,学生表演。

  ③ 小动物真可爱,你们想不想画一只动物,让它参加在树林里举办的动物狂欢节呢?

  ④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

  ⑤ 请学生将画好的动物剪下来,贴在范画上。

  三、 课堂小结:

  1. 简评学生作业,表扬学生的大胆创作。

  2. 你用什么方法来保护小土粒,保护大地妈妈?

  3.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小土粒,了解了小土粒,小土粒不再是陌生的朋友,而是熟悉的好朋友了,让我们一起爱护它、保护它、珍惜它,让小土粒有更多更好的家。

  四、 教学思路拓展:

  可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社区的植树绿化活动,用实际行动保护地球妈妈,观看环保方面的电影、电视和绘画作品。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够积极地参加活动,感受秋天树林色彩的变化美。

  2、尝试与同伴合作绘画,并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绿、桔黄颜料,装颜料的小盆、小筒。

  2、大的卡纸、排笔、报纸、树叶等。

  3、一张树林的图片

  4、勾线笔、钉书机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感受叶子的变化与色彩

  1、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从树开 始落叶、树叶开始变色去感知)

  幼:是秋天。

  幼:树叶变黄了。

  幼:树叶往下落。

  2、教师:所有的树叶都变颜色了吗?

  幼:不是。有一些变了,有一些没变。。

  教师:你看到了哪些颜色的叶片呢?(引导幼儿观察、回忆,感知秋天是彩色的)

  幼:我看到黄色的银杏叶。

  幼:我去公园玩看到红色的枫叶。

  幼:我看到小学里的围墙边上的树都是绿色的。

  教师:把各种颜色的树种在一起变成树林,这个树林会是什么颜色呢?

  幼:就是五颜六色的。

  3、引导幼儿欣赏图片上树林的布局。

  教师:这些树是怎样排列的?

  幼:有的高,有的低。

  幼:有的树看见半棵。

  教师小结:看来秋天的树叶是彩色的,那么秋天的树林也是彩色的。在树林里,有的大,有的小,还有的相互碰在一起。

  二、讨论勾树、染色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把漂亮的.颜色染到我们的画纸上呢?怎样表现树的轮廓?

  2、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可尝试操作。

  幼:我先用黑色的笔勾线,再用油画棒涂颜色。

  幼:我想用颜料来染色。(教师请他上来示范用排笔染色,教师进行指导)

  3、教师出示材料,介绍多种染色的方法,并示范。用报纸团、树叶拓印。用排笔大块涂色。

  4、教师介绍今天的作画方式是小组合作,一组的成员可以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染色。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合作绘画,引导幼儿先商量好,再进行制作。

  2、教师巡视,帮助个别幼儿。

  四、展示作品、评价作品

  1、用钉书机将各组的画纸连接起来,形成一幅长画卷。

  2、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介绍小组作品的内容、制作方法,分享合作、成功的快乐。

《美术教案合集(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精选)08-02

美术教案(精选)08-08

美术教案(经典)07-31

[经典]美术教案07-31

(经典)美术教案07-21

美术教案【精选】07-20

美术教案[精选]07-20

【经典】美术教案09-02

美术教案02-20

美术的教案02-05

美术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术教案合集(5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懂得制作传动装置。

  (2)用夸张装饰的手法设计小鸟造型。

  2、过程与方法:

  (1)在竞猜游戏中,找出各种小鸟的外形、颜色特征;

  (2)在观察讨论中了解制作传动装置的原理;

  (3)在欣赏活动中,学习点、线、色的搭配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爱护鸟类的人文情感和科技意识。

  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①了解“爱鸟周”及“小燕车”等相关知识。

  ②懂得运用传动装置制作出会展翅的小鸟。

  2、教学难点:

  掌握传动装置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3、兴趣点:

  ①民间活动玩具的收集与观赏;

  ②小鸟玩具作品的展示与娱乐表演活动;

  4、观察点:

  ①小燕车的色彩对比与色块、色点的搭配;

  ②小燕车的造型结构特征。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制作出一只能拍动翅膀的小鸟玩具。

  2、较高要求:

  制作出一只既美观可爱又能拍动翅膀的小鸟。

  3、个性探究:

  ①懂得运用传动装置制作出造型各异的玩具;

  ②小组运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鸟玩具合作表演一个有关鸟类的节目,

  二、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活动一:观察与发现:

  (1)观看鸟类的生活片断,了解鸟类的生存状态

  (2)交流与分享课前收集的鸟类资料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形态分析,找出基本特征,

  (3)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猜一猜这是什么鸟。

  活动二:尝试与探索-

  1、玩一玩:通过实物范例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滑轮是如何带动翅膀的拍动的。

  2、比一比:通过两组实物范例的分析与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滑轮能平稳走动和小鸟翅膀能自如拍动的制作技巧。

  3、教师针对制作的难点进行现场示范。

  4、欣赏学生作品,构思创作内容和表现方法。

  5、巧妙运用材料,进行创作练习。

  活动三:分享与评价。

  提出评价目标:一是作品的外形美和色彩对比强烈的装饰美,二是了解保护环境与爱护鸟类的重要性。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纸筒印画,体验印画的乐趣。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活动准备】

  纸筒,绿色、黑色、红色颜料,棉签,圆形画纸,抹布等。

  【活动观察】

  区域活动一开始,马上就有六七个小朋友迅速地进入了美工区,不加思索地一人拿着一份材料就开始作画了。没多久,小黄用纸筒在纸上印了两片树叶,然后把棉签沾上颜料后用十字交叉的方法画了叶脉,画好之后就在空白处点了很多红色樱桃,但并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把叶子涂满颜料后把叶子和樱桃连接起来。之后发现手上沾上了颜料就开始边擦颜料边自言自语地说:“我已经画好了,不要画了”说完还看看旁边的小朋友的画说:“太恐怖了,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旁边女孩子把树叶涂上了黑色,画面比较脏)。到此就结束了他的作画,去别的区域玩了。

  小红在一开始作画的时候就很认真,几乎没有语言的表达,也没有与同伴进行交流。印好树叶之后就迅速地画上了叶脉和樱桃,之后把树叶和樱桃连起来。她把作品展示给教师看,并说:“老师,我已经画好了”。这时教师提醒她可以多画一些,于是她又多印了一些树叶和樱桃,但是画面变得太满了,没有什么留白的部分。

  【活动分析】

  在这次活动中,显然每个幼儿的能力和兴趣点都是不一样的,在作品中可以体现,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绘画风格。教师通过讲解和指导,让幼儿对樱桃的特征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欣赏环节不够直观,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对樱桃的外形没有一个直观地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和能力。而且在活动中,个别幼儿之间只有一些很简单的交流,仅仅是处于在老师提出的话题中而建立起来的。这时教师应该多鼓励幼儿之间的表达交流,丰富其语言能力。孩子们在一开始的绘画欲望是很高的,但是后来有部分孩子半途中去玩别的区域了,这也是因为教师没有及时的关注和引导。

  【反思】

  这次活动对于第一次尝试纸筒印画的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孩子们的兴趣很高,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效果也是可圈可点的。因此教师在选材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幼儿年龄和能力特点,选取适合小班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适当降低操作难度。

  其次,教师在活动前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包括材料和思想准备。要考虑幼儿随时会提出的天马行空问题及应对方法,并且注意变换讲解方式,不要一味地固守成规。

  第三,在活动导入环节中教师应该使用樱桃的'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幼儿更加直观地欣赏,因为小班孩子对樱桃的概念不强,不能很好地理解樱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只有通过直观的方法他们才能画出想象中的樱桃。也就不会出现部分孩子在作画还没结束就离开美工区的现象。

  第四,活动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具体,太过宽泛。《指南》在艺术领域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最后,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缺少指导,没能照顾到全体幼儿,偏向个体。要加强巡回指导的力度,这样能让每个幼儿的能力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用画、剪、贴制作团扇和折扇。

  2、知道名称和用途。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PPT图片、扇子展览、卡纸、装饰材料、扇柄、彩笔、蜡笔、双面胶、胶水等。

  活动重难点:

  自己设计装饰扇面。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

  播放幻灯片,是什么季节?

  开空调、开风扇、吃冷饮、扇扇子……

  播放各种扇子的图片。

  二、基本部分

  欣赏各种各样的扇子 ,说一说扇子的名称和用途。

  看看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图案,幼儿讨论。

  (蒲草做的扇子、丝绢做的扇子、羽毛做的扇子、纸做的扇子、竹子做的扇子、塑料做的扇子等)

  这是什么扇子?(出示工艺装饰扇)它是用来扇风的吗?

  欣赏装饰好的工艺扇。

  试一试装饰漂亮的扇子?

  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相互展示自己的扇子,说说自己是怎么设计的',美在哪里?

  活动反思:

  美术活动中,比较注重孩子的自主发挥。本活动就是想通过幼儿亲手设计制作扇子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向幼儿传输中国扇文化,并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扇文化的魅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小百科:扇子是引风用品,夏令必备之物。中国传统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集成部分,它与竹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美术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本课是以美术切入的艺术课,溶音乐、表演、语言表达、绘画、剪贴为一体,以故事相联系,将孩子们带入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去表现,在愉快的学习中激发他们心中的真善美,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美的熏陶,懂得环保知识。

  教学目的:

  一、 了解小土粒的作用,学会珍惜泥土,感受拟人化的小土粒的情感,学会用简单的表情表达情绪,传递情感。

  二、 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活动中主动学习。

  三、 让学生通过绘画、剪贴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小土粒的不同心情,绘制出相应的'表情。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保护美化家园的意识。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表情面具、电风扇、小纸片、范画(一片树林)、双面胶。

  学具准备:图画纸、彩色笔、剪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给大家介绍一位“陌生”的“老朋友”,说它是老朋友是因为我们天天都见到,说它陌生是因为我们很少注意到它。(出示一杯土)它是谁?

  2.土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了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

  3.引出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小土粒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音乐故事《小土粒的烦恼》,讲述过程中配合不同的故事情节戴上不同的表情面具,播放不同情感的音乐,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小土粒的感受。

  故事梗概:在一片美丽的树林里,小土粒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自由快乐地生活,每天看着花草跳舞,听着昆虫歌唱。可是,自从伐木工人来了以后,小土粒失去了安静美好的生活,每天听着嘈杂的电锯声,看到树公公痛苦地倒下,动物朋友们都走了,美丽的树林变成了一片荒漠,小土粒再也没法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玩耍休息了,它们被狂风吹得到处流浪,成了没有家的孩子,它多烦恼啊!

  2.孩子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同学们思考能为小土粒做什么?(建个新家)

  3.你希望小土粒把家安在哪里呢?(树林、田野、河边等)让

  我们每个孩子都来当一棵小树,组成一片树林,把小土粒留下来。起立,表演树的姿态。

  4.小游戏,给小土粒画表情:

  ① 出示一盘小纸片代替小土粒,让每个同学都接住它们。

  ② 播放风声:听,大风又来了。教师利用风扇将纸片吹向学生,

  比一比谁先把小土粒接回家。

  ③ 小土粒到了新家可能有那些想法?教师根据回答引导学生看表情面具,了解不同表情的画法。

  ④ 请你在小纸片上画出两种不同的表情。

  ⑤ 请学生上台展示讲解自己的作品(利用实物投影仪)。

  ⑥ 出示范画(一片树林),将有表情的小土粒贴在上面。

  5.表演、绘制可爱的小动物:

  ① 小土粒在小树林安家后,小草更多了,小树长高了,变成了一片大树林(在范画上贴上大树),许多动物朋友都来了,你知道有哪些吗?

  ② 你能表演你喜欢的小动物吗?老师要通过你的表演猜出你扮的是什么。放音乐《小松树》,学生表演。

  ③ 小动物真可爱,你们想不想画一只动物,让它参加在树林里举办的动物狂欢节呢?

  ④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

  ⑤ 请学生将画好的动物剪下来,贴在范画上。

  三、 课堂小结:

  1. 简评学生作业,表扬学生的大胆创作。

  2. 你用什么方法来保护小土粒,保护大地妈妈?

  3.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小土粒,了解了小土粒,小土粒不再是陌生的朋友,而是熟悉的好朋友了,让我们一起爱护它、保护它、珍惜它,让小土粒有更多更好的家。

  四、 教学思路拓展:

  可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社区的植树绿化活动,用实际行动保护地球妈妈,观看环保方面的电影、电视和绘画作品。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够积极地参加活动,感受秋天树林色彩的变化美。

  2、尝试与同伴合作绘画,并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绿、桔黄颜料,装颜料的小盆、小筒。

  2、大的卡纸、排笔、报纸、树叶等。

  3、一张树林的图片

  4、勾线笔、钉书机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感受叶子的变化与色彩

  1、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从树开 始落叶、树叶开始变色去感知)

  幼:是秋天。

  幼:树叶变黄了。

  幼:树叶往下落。

  2、教师:所有的树叶都变颜色了吗?

  幼:不是。有一些变了,有一些没变。。

  教师:你看到了哪些颜色的叶片呢?(引导幼儿观察、回忆,感知秋天是彩色的)

  幼:我看到黄色的银杏叶。

  幼:我去公园玩看到红色的枫叶。

  幼:我看到小学里的围墙边上的树都是绿色的。

  教师:把各种颜色的树种在一起变成树林,这个树林会是什么颜色呢?

  幼:就是五颜六色的。

  3、引导幼儿欣赏图片上树林的布局。

  教师:这些树是怎样排列的?

  幼:有的高,有的低。

  幼:有的树看见半棵。

  教师小结:看来秋天的树叶是彩色的,那么秋天的树林也是彩色的。在树林里,有的大,有的小,还有的相互碰在一起。

  二、讨论勾树、染色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把漂亮的.颜色染到我们的画纸上呢?怎样表现树的轮廓?

  2、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可尝试操作。

  幼:我先用黑色的笔勾线,再用油画棒涂颜色。

  幼:我想用颜料来染色。(教师请他上来示范用排笔染色,教师进行指导)

  3、教师出示材料,介绍多种染色的方法,并示范。用报纸团、树叶拓印。用排笔大块涂色。

  4、教师介绍今天的作画方式是小组合作,一组的成员可以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染色。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合作绘画,引导幼儿先商量好,再进行制作。

  2、教师巡视,帮助个别幼儿。

  四、展示作品、评价作品

  1、用钉书机将各组的画纸连接起来,形成一幅长画卷。

  2、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介绍小组作品的内容、制作方法,分享合作、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