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3-12-21 09:09:3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班教案(通用)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小班教案(通用)

小班教案 篇1

  价值取向:

  1、认识夏天的各种水果,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2、幼儿自由选择各种各样的水果,进行拼贴创作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体验创造活动带来的愉悦感、成功感。

  材料设计:

  1、提供各种各样的.水果:草莓、西瓜、桃子、苹果、香蕉、樱桃、荔子、桂圆等。

  2、欣赏用的范例。

  玩法提示:

  1、引导幼儿观察盘子里各种各样的水果,说出它们的名称以及色、香、味等特点。

  2、根据水果外形的特点,大胆地进行创作。

  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颜色、形状特点。

  2、引导幼儿说出水果与什么样的物体相似。

  3、鼓励幼儿选用水果拼贴图画。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发现红、黄、蓝三种颜色相互混合后的变化,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好奇。

  2、体验玩色的趣味,感受色彩的美。

  活动准备:

  1、透明塑料瓶每人2个内装清水,其中一个瓶盖内附有红、黄、蓝色颜料。

  2、红、黄、蓝三种颜料每桌一份,棉签、摸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最近老师学会了一个魔术,很想表演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

  二、初步体验玩色的乐趣

  1、感受色的出现,激发玩色的兴趣。

  (出示瓶子):瓶子里的水有颜色吗?让我这个魔术师来变一变吧!摇摇摇——变变变

  提问:变出了什么颜色?

  刚才我是怎么样变的?变的时候念了一句什么魔语?(摇摇摇——变变变)

  2、惊喜色的出现,体验玩色乐趣。

  鼓励幼儿随口令有节奏的摇动瓶子,增添玩色的乐趣。

  3、说说色的美丽,拓展想象空间

  提问:瓶子里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

  想一想,什么颜色还可以变出什么东西呢?

  三、尝试配色,感知体验的变化。

  1、引导配色,感知色的变化。

  这些水还能变成其他颜色吗?让我再来变一次魔术。

  瓶子里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出示颜料、棉签,教师操作,将颜料涂上瓶盖上,再把它拧紧,摇摇摇、变变变,瞧!变出什么颜色啦?)

  我的魔术是怎么变出来的?(除了说摇摇摇、变变变外,它还有一个秘密?秘密就藏在瓶盖里呢!)

  2、尝试配色,体验色的变化。

  鼓励幼儿选择喜欢的颜色尝试玩色。

  协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孩子打开、拧紧瓶盖。

  四、梳理归纳,初步了解颜色变化的秘密。

  你变出了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你在里面加了什么颜色呢?原来X颜色和X颜色变成了X颜色)

  将颜色宝宝分类摆放,并简单疏理。(帮助相同的颜色宝宝送回家)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根据提供的平衡台进行游戏,并且完成一定的任务。

  2.发展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及集体的合作精神。

  3.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平衡台、擦汗毛巾、各种辅助材料、球

  活动过程:

  一、幼儿与教师一同做准备活动。

  1.绕场跑(越过不同的.障碍)。

  2.自己选择平衡台做各种动作。

  二、故事情节:夏天到了,西瓜也成熟了,可是瓜地周围是一条小河,我们要想办法把西瓜运出来

  2.进行一些准备练习:站立传西瓜(引导幼儿多种方法)、

  3.摆木桩进行游戏,开始运西瓜。(讲一些要求)

  三、游戏评价。

  1.表扬有突出表现的和能大胆尝试新方法的幼儿

  2.鼓励全体幼儿要主动学会想办法克服困难。

  夏天到了,牛爷爷种的西瓜成熟了,这些西瓜又圆又大,牛爷爷要把西瓜运回家,请小猴和小兔来帮忙。小猴和小兔找来了一辆车,把西瓜一个个放进车子里,他俩一起推着车,高高兴兴地把西瓜送到牛爷爷的家里。一会儿,天上下起小雨,地里的西瓜还没有运完,小猴和小兔冒着雨,又运了好几车西瓜回去。运到最后一车西瓜时,小推车突然坏了,这可怎么办呢?最后,小猴和小兔就一人扛一个西瓜往回走,汗水顺着他们的脸流下来,他们俩决定不休息,一定要把西瓜全部运回去。当月亮出来时,他们俩终于帮牛爷爷把所有的西瓜运回了家,看着满院子的西瓜,牛爷爷的嘴都合不拢了。牛爷爷让小猴和小兔吃了饭再走,他们俩说:"不吃了,爸爸妈妈还在家里等我们呢。"说完,他们俩手拉手回家去了。

小班教案 篇4

  筷子拼图

  【活动目标】

  1、能进行筷子拼图,体验成功的喜悦。

  2、能按一定的画面情节进行拼图。

  【活动准备】

  一次性筷子若干、颜料。

  【活动过程】

  第一层次:幼儿随意进行拼图游戏。

  第二层次:幼儿合作进行拼图。

  第三层次:引导幼儿根据画面情节或线条进行拼图。

  【活动说明】

  1、幼儿自由观察筷子,发现筷子上的'图案。

  2、幼儿进行拼图活动。

  3、幼儿动手制作拼图,幼儿练习在筷子上进行创作画。

  指导建议:

  在幼儿进行创作画时,教师可帮忙先将筷子粘在一起,等画好后再拆开。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发现动物的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2、尝试用肌体动作模仿动物的活动方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去动物园观察动物。

  物质准备:教育挂图《领域活动·科学·动物的活动方式》,幼儿活动操作材料《送动物回家》,亲子手册《领域活动·谁会跑?》。

  活动过程:

  1、观察挂图。

  (1)引导幼儿观察挂图,说说挂图上有哪些动物。

  (2)引导幼儿观察挂图上动物的活动方式,说说:挂图上的动物都有哪些活动方式?哪些动物是用脚行走的?哪些动物只要是在天空飞行的?哪些动物是在水里游的?

  2、说说动物的活动方式。

  (1)引导幼儿说说动物有哪些活动的方式。

  (2)教师结合挂图,:小鸟有两只脚,也能在地上行走,但主要是在空中飞行。河里的'小鱼只能在水里游;而鳄鱼也有脚,既可以在水里游,也可以到岸上行走。猴子、老虎、兔子、斑马都是靠脚来行走的。蛇是靠身上的鲮片与地面摩擦来行走的。动物们的活动方式多种多样。

  3、送小动物回家。

  (1)引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送动物回家》,按照动物活动的方式将贴贴纸贴在合适的位置。

  (2)师幼。

  4、模仿游戏。

  引导幼儿玩模仿动物活动的游戏。

  玩法:幼儿模仿动物活动,边做动作边说:我是XX,我会飞(跑、跳、游)。

  引导幼儿放松,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动物世界》的录像或有关动物的图片,供幼儿欣赏。

  2、家园共育:请家长到幼儿一起朗读《谁会跑?》(参见亲子手册),并引导幼儿说说动物的活动方式。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叙事散文的情节。积极地猜测和想象熊宝宝内心的期望及散文情节的发展。学说短句:“长啊长,长大了。”

  2、愿意在集体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PPT1背景图)

  1、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话来回答。

  幼儿讲述,教师用散文中的话总结:“这是一个天是蓝蓝的,云是白白的,草是绿绿的,花是红红的地方。”

  二、观察、猜测、想象故事内容,并学说短句

  1、散文第一环节

  (1)(出示PPT2熊宝宝手拿铲子出现在草地上)这么美丽的地方,熊宝宝也来了,你来猜猜熊宝宝会来这么美的地方做什么呢?

  (2)(出示PPT3熊宝宝种下一粒种子)熊宝宝种下一粒种子,长啊长,长出了小芽芽,熊宝宝高兴呀,每天都来看看它。(PPT4给芽芽浇水)

  2、散文第二环节

  (1)芽芽长啊长,会怎么样呢?(幼儿猜测)会长大(动作表示慢慢长大)小芽芽长啊长,长大了!你觉得会长出什么呢?

  教师用散文中的语句总结:“长啊长,长大了!会不会长出xx呀?(幼儿学用短句猜测)你会不会也用我的这样的话来猜一猜,芽芽长大了会长出什么呢?

  (2)教师继续讲故事

  “长啊长,长大了!会不会长出苹果啊?(PPT5苹果)长啊长,长大了!会不会长出梨子啊?(PPT6梨子)长啊长,长大了!会不会长出西瓜啊?(PPT7西瓜)长啊长,长大了!没有果也没有瓜!(PPT8熊宝宝和绿叶子)

  (3)什么都没有长出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熊宝宝接着会做些什么呢?(PPT9熊宝宝吃叶子)“熊宝宝摘下叶子咬一口。”叶子好吃吗?(不好吃)你怎么看出来的?(皱眉)我们也来做做难吃的样子。熊宝宝吃到这么难吃的叶子心里感觉怎么样?(生气)“是呀,熊宝宝生气地拔起它,快快扔了吧。”

  3、散文第三环节

  (1)(PPT10熊宝宝拔叶子)我们一起来帮熊宝宝把它拔出来吧(嘿哟哟,嘿哟哟)没有拔出来再拔一次(嘿哟哟,嘿哟哟)

  (2)(PPT11熊宝宝拔出萝卜)拔出来了,原来是个大萝卜。熊宝宝可高兴了,如果你是熊宝宝会把这个萝卜怎么样呢?(幼儿猜测)吃萝卜的哪里?(根)原来萝卜是要吃根的,一开始熊宝宝吃的萝卜叶子,怪不得那么难吃。

  “啊呜,啊呜,熊宝宝高兴地吃了它!啊呜,啊呜,熊宝宝高兴地吃了它!(PPT12熊宝宝吃萝卜)

  三、完整讲述散文

  1、请你给这个好听的散文取个名字?

  2、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散文。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儿歌欢快的节奏,了解儿歌的内容。

  2.运用游戏“藏猫猫”,颠倒儿歌中三种事物的关系学习仿编儿歌。

  3.感受“藏猫猫”儿歌的趣味性,能专心地参与活动。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难点:

  感知儿歌欢快的节奏,运用游戏“藏猫猫”了解儿歌的内容并学习专心地朗诵。

  在游戏活动中了解颠倒儿歌中三种事物的关系并尝试儿歌的仿编。

  活动准备:

  1.泡沫地垫一个。

  2.制作教具月亮、云朵、星星,并事先用布遮好。

  活动过程:

  一、玩藏猫猫游戏,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老师来跟你们玩一个藏猫猫的游戏吧,把眼睛闭起来,我开始藏了(教师拿泡沫垫遮住头)

  师:藏好了,能发现我吗?你怎么发现我的?(看见你的脚了)我的头藏起来了,脚还露在外面。(请一个配班老师来)

  二、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儿歌

  1.出示月亮、云朵、星星。

  师:小耳朵听,这里有说话声,谁藏在里面呀?(教师慢慢地掀起遮布,露出月亮、云朵、星星)

  2.教师边演示教具边朗诵儿歌《藏猫猫》。

  师:小月亮也想来玩藏猫猫的游戏,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月亮是怎么玩藏猫猫游戏的。

  3.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师:谁在天上飘呀飘?(小月亮)“小月亮飘呀飘”

  师:小月亮藏在哪里?(云朵里)“找块云朵藏猫猫”

  师:小月亮藏好了吗?(没有)怎么没藏好?“藏着头,露着脚”

  师:星星见了怎么样?星星为什么会笑?“逗得星星眨眼笑”(学学眨眼笑的动作)

  (教师边做动作边带领幼儿说一说儿歌的每一句)

  4.朗读儿歌《藏猫猫》。

  师:小月亮玩藏猫猫的游戏可真有趣,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这首儿歌《藏猫猫》吧。(看情况,可以再念一遍)月亮、云朵、星星夸奖小朋友们念得真好听。

  师:真棒!接下来我要切西瓜了,我把西瓜切成两半,先请这一半的小朋友来念一念这首儿歌,另外一半的'小朋友听听看他们念得好不好。他们念得怎么样?掌声鼓励一下(交换请另外一半的小朋友再来念一念)

  三、引导幼儿颠倒儿歌中月亮、云和星星的关系仿编儿歌

  1.师:这个游戏太好玩了,三个好朋友还想继续玩这个藏猫猫的游戏,这会儿是谁来藏了呢?赶紧把眼睛闭起来。(教师把云朵藏在月亮后面)

  2.引导幼儿继续按原儿歌的结构进行朗诵。

  师:谁藏起来了?(小云朵)谁在天上飘呀飘?找谁藏猫猫了?(月亮)你们能不能把小云朵藏猫猫的游戏也编到儿歌里去呀?试试看(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幼儿进行仿编“小云朵飘呀飘,找个月亮藏猫猫,藏着头,露着脚,逗得星星眨眼笑”)

  师:眼睛闭起来,他们又要开始藏猫猫喽(教师把星星藏在月亮后面)谁藏起来了?(星星)我们一起把小星星藏猫猫的游戏也编到儿歌里去吧。(“小星星飘呀飘,找个月亮藏猫猫,藏着头,露着脚,逗得云朵眨眼笑”)

  3.播放音乐《梦幻曲》,师幼共同进入安静的状态。

  师:月亮、云朵、星星玩累了,他们想休息了,那我们小朋友也休息一会儿吧,等他们醒过来再一起来玩藏猫猫的游戏,好吗?

  活动延伸:

  继续颠倒顺序与幼儿进行仿编,也可将月亮、云朵、星星换成两位幼儿与教师来仿编到儿歌里去。

  附儿歌:藏猫猫

  小月亮飘呀飘,找块云朵藏猫猫,藏着头、露着脚,逗得星星眨眼笑。

  活动反思:

  藏猫猫游戏是宝宝们非常喜欢玩的游戏,在这个教学活动中,为了引起幼儿运用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开始我先和幼儿玩藏猫猫的游戏,接着我出示图片:月亮、白云、星星,说:“看,它们是谁啊”,小朋友们看到生动的图片都兴奋地说出了图片的名称,我接着说:“它们看到我们做游戏可羡慕了,也想来玩藏猫猫的游戏呢。”小朋友们拍手小手开心地说:“好,好!”于是我根据儿歌内容把月亮藏在白云后面,星星在一旁笑,这样幼儿在生动有趣的画面中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我让幼儿通过学习和理解儿歌来完整朗诵儿歌,并且启发幼儿运用生活已有经验迁移拓展儿歌内容,其中初步尝试运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让幼儿理解儿歌,这样幼儿充分地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从而培养了他们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班教案 篇8

  过犹不及——从紧张的情绪稳定下来后,我给了自己这样的评价,这就是我现在的心情。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准备了很多,也加进去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我感觉我是为了上课而上课,这堂课是为进修学校幼教部老师上的,忽略了孩子才是我们应该教育的对象,老师把孩子带进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当中,限制了孩子们想象的发挥。

  通过这几节公开课,我从其他老师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李老师在一些主要的环节当中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单就这节课而言,我认为自己有三个方面需要改进;先是教学目标要再明确些,要有侧重点;二是讲课当中各个环节衔接的不够好,孩子会跟不上;三是在触碰和认知环节中做的太仓促了,在孩子没有完全感知的`情况下就进入了下一环节,脱离了教学目标。以上都是我需要改正的地方。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当中,不受单一教学模式的限制,在课堂上要有吸引孩子的亮点,不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希望园里以后给我们多创造一些交流的机会,能向其他老师多请教,弥补自己的不足

《实用的小班教案(通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经典)小班教案08-08

小班教案(经典)08-08

【经典】小班教案08-22

(精选)小班教案08-24

小班教案12-14

小班教案12-14

小班教案12-15

小班教案12-11

小班教案12-09

实用的小班教案(通用)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小班教案(通用)

小班教案 篇1

  价值取向:

  1、认识夏天的各种水果,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2、幼儿自由选择各种各样的水果,进行拼贴创作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体验创造活动带来的愉悦感、成功感。

  材料设计:

  1、提供各种各样的.水果:草莓、西瓜、桃子、苹果、香蕉、樱桃、荔子、桂圆等。

  2、欣赏用的范例。

  玩法提示:

  1、引导幼儿观察盘子里各种各样的水果,说出它们的名称以及色、香、味等特点。

  2、根据水果外形的特点,大胆地进行创作。

  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颜色、形状特点。

  2、引导幼儿说出水果与什么样的物体相似。

  3、鼓励幼儿选用水果拼贴图画。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发现红、黄、蓝三种颜色相互混合后的变化,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好奇。

  2、体验玩色的趣味,感受色彩的美。

  活动准备:

  1、透明塑料瓶每人2个内装清水,其中一个瓶盖内附有红、黄、蓝色颜料。

  2、红、黄、蓝三种颜料每桌一份,棉签、摸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最近老师学会了一个魔术,很想表演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

  二、初步体验玩色的乐趣

  1、感受色的出现,激发玩色的兴趣。

  (出示瓶子):瓶子里的水有颜色吗?让我这个魔术师来变一变吧!摇摇摇——变变变

  提问:变出了什么颜色?

  刚才我是怎么样变的?变的时候念了一句什么魔语?(摇摇摇——变变变)

  2、惊喜色的出现,体验玩色乐趣。

  鼓励幼儿随口令有节奏的摇动瓶子,增添玩色的乐趣。

  3、说说色的美丽,拓展想象空间

  提问:瓶子里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

  想一想,什么颜色还可以变出什么东西呢?

  三、尝试配色,感知体验的变化。

  1、引导配色,感知色的变化。

  这些水还能变成其他颜色吗?让我再来变一次魔术。

  瓶子里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出示颜料、棉签,教师操作,将颜料涂上瓶盖上,再把它拧紧,摇摇摇、变变变,瞧!变出什么颜色啦?)

  我的魔术是怎么变出来的?(除了说摇摇摇、变变变外,它还有一个秘密?秘密就藏在瓶盖里呢!)

  2、尝试配色,体验色的变化。

  鼓励幼儿选择喜欢的颜色尝试玩色。

  协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孩子打开、拧紧瓶盖。

  四、梳理归纳,初步了解颜色变化的秘密。

  你变出了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你在里面加了什么颜色呢?原来X颜色和X颜色变成了X颜色)

  将颜色宝宝分类摆放,并简单疏理。(帮助相同的颜色宝宝送回家)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根据提供的平衡台进行游戏,并且完成一定的任务。

  2.发展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及集体的合作精神。

  3.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平衡台、擦汗毛巾、各种辅助材料、球

  活动过程:

  一、幼儿与教师一同做准备活动。

  1.绕场跑(越过不同的.障碍)。

  2.自己选择平衡台做各种动作。

  二、故事情节:夏天到了,西瓜也成熟了,可是瓜地周围是一条小河,我们要想办法把西瓜运出来

  2.进行一些准备练习:站立传西瓜(引导幼儿多种方法)、

  3.摆木桩进行游戏,开始运西瓜。(讲一些要求)

  三、游戏评价。

  1.表扬有突出表现的和能大胆尝试新方法的幼儿

  2.鼓励全体幼儿要主动学会想办法克服困难。

  夏天到了,牛爷爷种的西瓜成熟了,这些西瓜又圆又大,牛爷爷要把西瓜运回家,请小猴和小兔来帮忙。小猴和小兔找来了一辆车,把西瓜一个个放进车子里,他俩一起推着车,高高兴兴地把西瓜送到牛爷爷的家里。一会儿,天上下起小雨,地里的西瓜还没有运完,小猴和小兔冒着雨,又运了好几车西瓜回去。运到最后一车西瓜时,小推车突然坏了,这可怎么办呢?最后,小猴和小兔就一人扛一个西瓜往回走,汗水顺着他们的脸流下来,他们俩决定不休息,一定要把西瓜全部运回去。当月亮出来时,他们俩终于帮牛爷爷把所有的西瓜运回了家,看着满院子的西瓜,牛爷爷的嘴都合不拢了。牛爷爷让小猴和小兔吃了饭再走,他们俩说:"不吃了,爸爸妈妈还在家里等我们呢。"说完,他们俩手拉手回家去了。

小班教案 篇4

  筷子拼图

  【活动目标】

  1、能进行筷子拼图,体验成功的喜悦。

  2、能按一定的画面情节进行拼图。

  【活动准备】

  一次性筷子若干、颜料。

  【活动过程】

  第一层次:幼儿随意进行拼图游戏。

  第二层次:幼儿合作进行拼图。

  第三层次:引导幼儿根据画面情节或线条进行拼图。

  【活动说明】

  1、幼儿自由观察筷子,发现筷子上的'图案。

  2、幼儿进行拼图活动。

  3、幼儿动手制作拼图,幼儿练习在筷子上进行创作画。

  指导建议:

  在幼儿进行创作画时,教师可帮忙先将筷子粘在一起,等画好后再拆开。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发现动物的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2、尝试用肌体动作模仿动物的活动方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去动物园观察动物。

  物质准备:教育挂图《领域活动·科学·动物的活动方式》,幼儿活动操作材料《送动物回家》,亲子手册《领域活动·谁会跑?》。

  活动过程:

  1、观察挂图。

  (1)引导幼儿观察挂图,说说挂图上有哪些动物。

  (2)引导幼儿观察挂图上动物的活动方式,说说:挂图上的动物都有哪些活动方式?哪些动物是用脚行走的?哪些动物只要是在天空飞行的?哪些动物是在水里游的?

  2、说说动物的活动方式。

  (1)引导幼儿说说动物有哪些活动的方式。

  (2)教师结合挂图,:小鸟有两只脚,也能在地上行走,但主要是在空中飞行。河里的'小鱼只能在水里游;而鳄鱼也有脚,既可以在水里游,也可以到岸上行走。猴子、老虎、兔子、斑马都是靠脚来行走的。蛇是靠身上的鲮片与地面摩擦来行走的。动物们的活动方式多种多样。

  3、送小动物回家。

  (1)引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送动物回家》,按照动物活动的方式将贴贴纸贴在合适的位置。

  (2)师幼。

  4、模仿游戏。

  引导幼儿玩模仿动物活动的游戏。

  玩法:幼儿模仿动物活动,边做动作边说:我是XX,我会飞(跑、跳、游)。

  引导幼儿放松,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动物世界》的录像或有关动物的图片,供幼儿欣赏。

  2、家园共育:请家长到幼儿一起朗读《谁会跑?》(参见亲子手册),并引导幼儿说说动物的活动方式。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叙事散文的情节。积极地猜测和想象熊宝宝内心的期望及散文情节的发展。学说短句:“长啊长,长大了。”

  2、愿意在集体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PPT1背景图)

  1、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话来回答。

  幼儿讲述,教师用散文中的话总结:“这是一个天是蓝蓝的,云是白白的,草是绿绿的,花是红红的地方。”

  二、观察、猜测、想象故事内容,并学说短句

  1、散文第一环节

  (1)(出示PPT2熊宝宝手拿铲子出现在草地上)这么美丽的地方,熊宝宝也来了,你来猜猜熊宝宝会来这么美的地方做什么呢?

  (2)(出示PPT3熊宝宝种下一粒种子)熊宝宝种下一粒种子,长啊长,长出了小芽芽,熊宝宝高兴呀,每天都来看看它。(PPT4给芽芽浇水)

  2、散文第二环节

  (1)芽芽长啊长,会怎么样呢?(幼儿猜测)会长大(动作表示慢慢长大)小芽芽长啊长,长大了!你觉得会长出什么呢?

  教师用散文中的语句总结:“长啊长,长大了!会不会长出xx呀?(幼儿学用短句猜测)你会不会也用我的这样的话来猜一猜,芽芽长大了会长出什么呢?

  (2)教师继续讲故事

  “长啊长,长大了!会不会长出苹果啊?(PPT5苹果)长啊长,长大了!会不会长出梨子啊?(PPT6梨子)长啊长,长大了!会不会长出西瓜啊?(PPT7西瓜)长啊长,长大了!没有果也没有瓜!(PPT8熊宝宝和绿叶子)

  (3)什么都没有长出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熊宝宝接着会做些什么呢?(PPT9熊宝宝吃叶子)“熊宝宝摘下叶子咬一口。”叶子好吃吗?(不好吃)你怎么看出来的?(皱眉)我们也来做做难吃的样子。熊宝宝吃到这么难吃的叶子心里感觉怎么样?(生气)“是呀,熊宝宝生气地拔起它,快快扔了吧。”

  3、散文第三环节

  (1)(PPT10熊宝宝拔叶子)我们一起来帮熊宝宝把它拔出来吧(嘿哟哟,嘿哟哟)没有拔出来再拔一次(嘿哟哟,嘿哟哟)

  (2)(PPT11熊宝宝拔出萝卜)拔出来了,原来是个大萝卜。熊宝宝可高兴了,如果你是熊宝宝会把这个萝卜怎么样呢?(幼儿猜测)吃萝卜的哪里?(根)原来萝卜是要吃根的,一开始熊宝宝吃的萝卜叶子,怪不得那么难吃。

  “啊呜,啊呜,熊宝宝高兴地吃了它!啊呜,啊呜,熊宝宝高兴地吃了它!(PPT12熊宝宝吃萝卜)

  三、完整讲述散文

  1、请你给这个好听的散文取个名字?

  2、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散文。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儿歌欢快的节奏,了解儿歌的内容。

  2.运用游戏“藏猫猫”,颠倒儿歌中三种事物的关系学习仿编儿歌。

  3.感受“藏猫猫”儿歌的趣味性,能专心地参与活动。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难点:

  感知儿歌欢快的节奏,运用游戏“藏猫猫”了解儿歌的内容并学习专心地朗诵。

  在游戏活动中了解颠倒儿歌中三种事物的关系并尝试儿歌的仿编。

  活动准备:

  1.泡沫地垫一个。

  2.制作教具月亮、云朵、星星,并事先用布遮好。

  活动过程:

  一、玩藏猫猫游戏,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老师来跟你们玩一个藏猫猫的游戏吧,把眼睛闭起来,我开始藏了(教师拿泡沫垫遮住头)

  师:藏好了,能发现我吗?你怎么发现我的?(看见你的脚了)我的头藏起来了,脚还露在外面。(请一个配班老师来)

  二、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儿歌

  1.出示月亮、云朵、星星。

  师:小耳朵听,这里有说话声,谁藏在里面呀?(教师慢慢地掀起遮布,露出月亮、云朵、星星)

  2.教师边演示教具边朗诵儿歌《藏猫猫》。

  师:小月亮也想来玩藏猫猫的游戏,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月亮是怎么玩藏猫猫游戏的。

  3.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师:谁在天上飘呀飘?(小月亮)“小月亮飘呀飘”

  师:小月亮藏在哪里?(云朵里)“找块云朵藏猫猫”

  师:小月亮藏好了吗?(没有)怎么没藏好?“藏着头,露着脚”

  师:星星见了怎么样?星星为什么会笑?“逗得星星眨眼笑”(学学眨眼笑的动作)

  (教师边做动作边带领幼儿说一说儿歌的每一句)

  4.朗读儿歌《藏猫猫》。

  师:小月亮玩藏猫猫的游戏可真有趣,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这首儿歌《藏猫猫》吧。(看情况,可以再念一遍)月亮、云朵、星星夸奖小朋友们念得真好听。

  师:真棒!接下来我要切西瓜了,我把西瓜切成两半,先请这一半的小朋友来念一念这首儿歌,另外一半的'小朋友听听看他们念得好不好。他们念得怎么样?掌声鼓励一下(交换请另外一半的小朋友再来念一念)

  三、引导幼儿颠倒儿歌中月亮、云和星星的关系仿编儿歌

  1.师:这个游戏太好玩了,三个好朋友还想继续玩这个藏猫猫的游戏,这会儿是谁来藏了呢?赶紧把眼睛闭起来。(教师把云朵藏在月亮后面)

  2.引导幼儿继续按原儿歌的结构进行朗诵。

  师:谁藏起来了?(小云朵)谁在天上飘呀飘?找谁藏猫猫了?(月亮)你们能不能把小云朵藏猫猫的游戏也编到儿歌里去呀?试试看(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幼儿进行仿编“小云朵飘呀飘,找个月亮藏猫猫,藏着头,露着脚,逗得星星眨眼笑”)

  师:眼睛闭起来,他们又要开始藏猫猫喽(教师把星星藏在月亮后面)谁藏起来了?(星星)我们一起把小星星藏猫猫的游戏也编到儿歌里去吧。(“小星星飘呀飘,找个月亮藏猫猫,藏着头,露着脚,逗得云朵眨眼笑”)

  3.播放音乐《梦幻曲》,师幼共同进入安静的状态。

  师:月亮、云朵、星星玩累了,他们想休息了,那我们小朋友也休息一会儿吧,等他们醒过来再一起来玩藏猫猫的游戏,好吗?

  活动延伸:

  继续颠倒顺序与幼儿进行仿编,也可将月亮、云朵、星星换成两位幼儿与教师来仿编到儿歌里去。

  附儿歌:藏猫猫

  小月亮飘呀飘,找块云朵藏猫猫,藏着头、露着脚,逗得星星眨眼笑。

  活动反思:

  藏猫猫游戏是宝宝们非常喜欢玩的游戏,在这个教学活动中,为了引起幼儿运用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开始我先和幼儿玩藏猫猫的游戏,接着我出示图片:月亮、白云、星星,说:“看,它们是谁啊”,小朋友们看到生动的图片都兴奋地说出了图片的名称,我接着说:“它们看到我们做游戏可羡慕了,也想来玩藏猫猫的游戏呢。”小朋友们拍手小手开心地说:“好,好!”于是我根据儿歌内容把月亮藏在白云后面,星星在一旁笑,这样幼儿在生动有趣的画面中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我让幼儿通过学习和理解儿歌来完整朗诵儿歌,并且启发幼儿运用生活已有经验迁移拓展儿歌内容,其中初步尝试运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让幼儿理解儿歌,这样幼儿充分地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从而培养了他们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班教案 篇8

  过犹不及——从紧张的情绪稳定下来后,我给了自己这样的评价,这就是我现在的心情。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准备了很多,也加进去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我感觉我是为了上课而上课,这堂课是为进修学校幼教部老师上的,忽略了孩子才是我们应该教育的对象,老师把孩子带进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当中,限制了孩子们想象的发挥。

  通过这几节公开课,我从其他老师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李老师在一些主要的环节当中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单就这节课而言,我认为自己有三个方面需要改进;先是教学目标要再明确些,要有侧重点;二是讲课当中各个环节衔接的不够好,孩子会跟不上;三是在触碰和认知环节中做的太仓促了,在孩子没有完全感知的`情况下就进入了下一环节,脱离了教学目标。以上都是我需要改正的地方。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当中,不受单一教学模式的限制,在课堂上要有吸引孩子的亮点,不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希望园里以后给我们多创造一些交流的机会,能向其他老师多请教,弥补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