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12-30 09:01:1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美术教案9篇(荐)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美术教案9篇(荐)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树的基本结构,学习用水粉表现又高又直的大树。

  2、通过欣赏几米作品、迁移已有经验,尝试画出粗细不同的树干和简单的树枝造型。

  3、在绘画过程中,积极大胆地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树、写生过树。

  2、各种树的图片。

  3、刷有颜色的作业纸,水粉颜料(灰色、咖啡色、黑色等)。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观察过的树,了解树的基本结构。

  教师:我们看过也写生过树,谁来说一说,树有哪几部分呢?(树根、树干、树枝和树叶)

  2、欣赏几米的作品,观察高高直直的大树。

  (1)教师:我们平时看过的大树是什么样的?那画家画出的大树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吧!

  (2)教师:你喜欢哪张画?看到这些大树,你有什么感觉?画中的大树是什么样子的?大树的生长从下往上有什么变化?树干怎样?树枝怎样?(可请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树的.造型)

  3、集体讨论用画笔表现树干的粗细。

  (1)教师:我们用画笔怎样来表现细细的树干?怎样来表现粗粗的树干呢?

  (2)个别幼儿示范。

  (3)教师:你想画什么样子的树枝呢?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今天在你自己画好的作业纸上画高高直直的树。

  ●提醒幼儿在用颜料时要注意舔笔,以免颜料太多。

  5、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建议

  ☆活动廷伸 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大树的不同造型,尝试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大www.chinajiaoan.cn树的树枝:

  ☆区角活动 美术区:提供有几米作品的图书,欣赏书中不同的大树造型,幼儿尝试绘画。

  ☆环境创设 将幼儿的大树作品贴于班级环境中,拼贴成一片树林。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学习服装设计的初步知识。用剪贴方法设计一件(套)童装,从而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

  课题:线的粘贴(制作) 一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学习,教会学生掌握线材工艺的又一种制作方法,懂得选择不同质地和色彩的线材运去表现对象的特征,培养他们耐心、细致的制作习惯。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带备作业用品:彩色线材、胶水、剪刀、底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二、讲解课本范图,参照教材分析指导学生欣赏线粘贴作品,说明这类作品的.特点。

  三、出示范品,讲解制作过程:

  1、构思。在底板上画出草稿。

  2、根据对象特征与自我意图,选线材的色彩及决定底板的色彩。

  3、用色线粘贴出主体形象的轮廓,再拼贴出各部分的色彩。

  4、拼贴背景色块,直至完成。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讲评。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瓦楞纸的观察,是学生们感受肌理,加深他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力。2、2、以瓦楞纸的剪、撕、切、贴等方法组成一幅幅浮雕式的绘画,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利用对比手法进行创作的能力,是学生能够大胆地想象与表现。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瓦楞纸的观察,利用它的多层凹凸面进行创作。

  难点:巧妙地利用纹理的粗细确定粘贴的饿方向。

  教学准备:

  师:范作、粗细不同的瓦楞纸盒、胶水、美工刀、剪刀等。

  生:各种瓦楞纸盒、剪刀、胶水、美工刀以及一些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老师昨天让你们收集一些废旧纸箱,你们带来了吗?你们能象老师这样把它撕开吗?(教师撕时,讲解如何撕,撕不掉的可用剪刀帮忙。剪刀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对着自己和别人。)

  2、让学生练习撕瓦楞纸。

  (设计意图:让学生收集瓦楞纸,知道瓦楞纸的用处。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撕瓦楞纸,初步体验撕的乐趣。)

  3、刚才,我们一起撕出这样一张纸,请你们用手去摸一摸,感觉它和我们

  平时的纸有什么不同?它的外形像什么?(生答)所以我们就把它叫做瓦楞纸。

  4、老师的这张瓦楞纸是从我们家的苹果箱上撕下来的。你们的呢?平时你

  们是怎么来处理这些纸箱的?

  5、如果扔掉多可惜啊!老师从来舍不得扔掉它们,我总是把它们变成一些

  有趣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我变一变?

  二、尝试阶段

  师随手撕瓦楞纸,从抽象到具象。每步都问:你们看像什么?有趣吗?你们要不要试试?随便撕,跟老师撕得不一样,我从10数到1,看谁撕得快,撕得有趣,老师就把自己撕的东西送给他。

  1、学生尝试撕瓦楞纸,老师数数。

  2、教师和学生一起对作品进行简单的评析。(鼓励并表扬学生,如:胆子真大,做得多有趣,小手真灵巧。)

  3、小朋友,现在你手里拿着的瓦楞纸,经过自己的巧手加工,都变成了一件好看的东西,现在你还想不想把它扔掉?是啊。只要我们动动手,哪怕是废旧的瓦楞纸,我们也会发现它的美丽。

  三、欣赏阶段

  过渡句:你们想不想让它变得更加漂亮一些?我们先来看看别的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幅?他做的是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1、撕 (范图)

  讲解两种撕法。(学生和教师各示范一种)

  2、剪、贴(范图)

  讲解剪的两种方法。(学生示范,教师告诉学生注意剪的姿势,并且要注意安全。)

  讲解贴的几种方法。(师生共同示范。)

  3、卷(范图)

  学生上台演示卷的方法。(先开条再卷,两种卷法)你卷的这个可以做什么用?

  4、刻、画、戳(范图)

  教师示范刻。讲解用刻刀的姿势以及注意安全。教师随手画几笔。(粉笔)

  学生示范戳。

  5、纹路粗细对比、颜色对比(课件)

  我们再来看电脑中这幅图,它做的是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做的?原来他们是用好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做成的。请小朋友比较一下,这幅画上瓦楞纸的颜色一样吗?花瓶的纹路和桌面的纹路哪一个粗哪一个细?为什么不全做成竖的或全做成横的?

  6、背景对比(课件)

  背景图和单独图进行比较,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一幅美,为

  什么?我们在制作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巧妙地运用瓦楞纸的反面。

  7、立体图(课件)

  这幅图做的是什么?你会做这个桥吗?(生示范)这是一幅有趣的立体画,四边都看得见。

  8、抽象图(课件)

  前面讲的几幅作品我们小朋友都可以看出是桥、鸟……这两幅你看得出是什么吗?好象看不出?但你觉得它漂亮吗?喜欢这种画的小朋友也可以动手试一试,说不定有意外的效果呢!

  除了这些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新的方法呢?一会儿小朋友制作的时候可以自己发明创造。

  四、实践阶段

  1、过渡句: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作品,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你可以找你最好的朋友一起做。也可以单独做。在做之前你们讨论一下:要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做?除了刚才的几种方法外,你能不能自己创造一种方法?

  2、教师交代学生制作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延伸阶段

  1老师选一幅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析。叫作者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用了什么方法?你还用了什么材料?其他小朋友评:用这个材料好不好?

  2、原来你们的想法这么多。喜欢这种方法的小朋友可以学习用这种方法帮自己的作品化化妆,不喜欢的小朋友就不要打扮自己的作品了。都是瓦楞纸做的作品也很漂亮。

  (教师叫小朋友到纸箱中寻找适合自己作品的废旧材料进行装扮。)

  六、评析阶段

  1、(举起作品),感觉好的学生上台自评(你制作的什么?用了什么方法?),其他小朋友做小老师,看看这幅作品什么地方做得最好?给他提些建议好不好?

  2、有许多小朋友想上台,我们可以拿着作品走下位置,看看别人的作品,找一找他做的方法跟你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他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你给他提些建议好不好?

  教师作扼要的点评。

  小朋友,今天,老师觉得你们真是了不起,把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瓦楞纸变成了一件件美丽的东西,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希望回家后你们仔细观察,多动手,多动脑,用瓦楞纸和一些废旧材料做一件美丽的艺术品,来装饰你的房间。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中为常见的动植物。

  2、能提出有关于动植物的问题,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的名称和特点,认识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初步学习用不同的标准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材料:课本

  课堂类型:欣赏 表述

  教学过程:

  师:通过课前观察植物,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我们周围的植物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千姿百态。

  师:你观察过的植物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发现小麦的叶子细长,像韭菜,根比较多。

  师:麦子开花吗?

  生:不知道。

  师:同学们,对于我们周围的植物,你们观察的细致吗?

  生:不细致。

  师:这节课,我们来仔细的'观察、研究一下我们周围的植物。好吗?(板书课题)

  师:我们要想知道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看一看植物的颜色、形状。

  生:闻一闻、尝一尝可以吃的植物。

  师: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同学们带来的这些植物。观察时,不同的植物要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不要破坏它们,还要防止被植物扎伤。本组观察完可到其它小组观察。

  师: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得最仔细,发现得最多。

  生:我们发现竹子的茎一节一节的长得直直的,叶子细长,像柳树的叶子。

  生:我发现竹子的茎很硬,用手掐不动。

  生:我发现仙人掌茎的形状像手掌。

  师:哪部分是植物的茎,指一指。(学生指)

  生:仙人掌身上有许多刺,碰到它,像针扎一样疼。

  师:以后要小心点儿。还有哪些植物有刺?

  生:月季花、仙人球、芦荟。

  师:仙人掌还有哪些特点?

  生:仙人掌的茎是肉质的,我猜想里面可能有许多水份。

  生:我观察了桔树,发现桔子的花里面有黄色的粉,叶子上有纹。

  师:你观察得真细致,叶子上的纹就叫叶脉,指一指哪是叶脉?

  师:还有别的发现吗?叶脉什么形状?

  生:叶脉像小草,有分叉。

  生:我发现叶脉在叶的背面凸了出来。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了看,又摸了摸。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生:我发现萝卜吃根,芹菜、香菜吃茎。

  生:白菜、菠菜吃叶。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多发现。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许多植物的特点,对于这些植物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没有水植物能生长吗?

  生: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的?

  生:仙人掌为什么这样多肉多刺?它为什么不长叶子?

  生:一棵植物的根究竟有多长?

  师:你想怎样解决?

  生:我想把一棵植物的根挖出来,洗净,量一量就知道了。

  师:动手量是个好方法,但不要破坏一株植物的生长。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苹果树、桃树的果实向阳的一面是红色的?背着阳光的一面是绿色的?

  师:为什么会这样?

  生:不知道。

  师: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课后我想查阅有关资料。

  生:我想向果农请教。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还有哪些问题。

  生:我想花儿为什么有这么多颜色?

  生:小树剥皮为什么会死掉?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研究?

  生:我想观察剥皮后的树有什么变化?

  生:查阅关于植物的信息资料。

  生:我想和同学们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有的老师也不知道,你们还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生:上网查询、看电视。

  生:观察实验。

  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搜集资料。

  ……

  师:植物可以供人类食用,有的供人观赏,有的还能治病,对我们如此重要,有的人却在故意破坏植物。你见过哪些破坏植物的行为?

  生:有的人喜欢在草坪上乱跑。

  生:有人把花摘下来插在花瓶里。

  生:有人在树上乱刻乱画。

  ……

  师:他们做的对吗?应该怎样做?

  生:不对,我觉得不能随便踩、摘植物。

  生:为植物挂牌、制止损害植物的行为。

  生:我想以杜鹃花、菊花等为主题编一份手抄报,让人们都来喜欢它们,爱护它们。

  师:你们的想法和做法有新意,同学们喜欢吗?

  生:喜欢。生:我的想法更好。

  师:是吗?这样自信!

  生:我想为植物写一段广告词,告诉人们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要象爱护我们自己那样去对待它们。

  师:太精彩了,大家赞赏他的做法吗?

  生:非常棒!

  师:看得出同学们都是很有爱心的孩子。

美术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塔的文化、历史,感受塔的优美造型特点。

  2.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用线、粘土或其它材料等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更可以通过塔的造型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塔是文化的象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建筑史上的伟大成就。

  教学重点: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用线、粘土或其它材料等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教学难点: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塔的文字资料、图片,有兴趣的学生寻访家乡的塔,了解塔的历史,并对塔进行摄影、写生等。

  教学过程

  (一)探究主题,明确分工。

  1.欣赏名塔。展示世界各地的名塔图片。

  2.引出主题。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问题:

  (1)塔的历史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2)著名古塔的主要材料是什么?

  (3)塔的外形有什么特征?根据外观有哪些分类?

  (4)世界各地有哪些著名的塔?

  (5)我们的家乡有塔吗?谁去写生、摄影过?

  (6)收集有关塔的图片和画作并欣赏。

  (7)我们能不能设计有奇特功能的塔或制作立体的塔(各种材料)。

  3.小组分工。

  每小组根据自己课外资料,自由选择以上主题之一,进行探究。(最后一项第二课时执行。)

  途径:

  (1)已资料。

  (2)课堂上上、收集有关塔的图书、邮票等资料。

  (3)对图片进行徒手画等。

  (二)自主学习,了解内涵。

  各小组根据主题,有重点自主学习,老师巡回指导。

  (三)各组反馈,展示成果。

  学生交流自己图片,讨论、介绍古塔。

  师生讨论交流:

  1.大家想了解考古吗?祖国各地有许许多多的宝塔,谁能说说古代的塔是做什么的呢?

  (登高望远、为了纪念某个人或某件事、为了保藏经书……)

  教师:的古塔是随佛教传入我国的,有时为了登高望远,镇潮汛。如六和塔。有时为了纪念某人或某事……

  2.这么雄伟的塔,古人用什么材料建造起来的呢?

  (最早的时候,可能是用土堆积起来。后来一般用石块砌成,或用木料建造,或用各种材料综合起来……)

  (塔的建造说明劳动人民的智慧)

  (答案林林总总,让学生用文字、图片、实物来验证。)

  3.塔的外形结构怎样?各部分有什么特点?根据外观有哪些分类?

  (塔有塔基、塔身和塔尖组成。塔基一般比较大而结实,塔身一般上小下大,塔顶往往尖尖的;塔的整体高而复杂、一层层。根据外观有密檐式、楼阁式等十多种分类。)

  4.世界各地的塔有哪些?

  (上海东方明珠塔、北大的水塔、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华盛顿纪念塔、夜景中的塔……)

  现代的塔因为科技的发达、材料的先进,外观越

  来越美、越来越高,作用也越来越广……更有的'成了地域的标志。

  5.每一个家乡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塔,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塔——名字、历史、外形特征等。有学生写生(徒手画)或摄影作品更好。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造型知识写生(徒手画)和摄影作品。

  6.展示一些塔的美术作品,进行。

  (四)激发情感,提出要求。

  :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塔的历史和相关知识,懂得了塔的建造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还了解了家乡的塔,这真是一样宝贝。其实,我们身边还有更多的宝贝需要我们去发现、了解、保护、继承、发扬。

  下一节课,我们可以准备各种美术工具或材料来设计或制作我们心中的塔。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钢笔、泥等造型表现的材料和工具。

  (教师)各种有关塔的资料照片、绘画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外观特征。

  1.塔的外观结构分哪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征?

  2.塔有哪些用途?

  3.你觉得现实中的塔有什么不足?你想象中的塔是怎样的?

  (塔高,老人登塔累,有电梯好。塔能发出香味更好。建一座水果塔。建一座抗地震的塔。会发光的塔……)

  (二)自主学习,探讨方法。

  1.利用你已有的各种材料,你想怎样表现想象中的塔?学生自由讨论。

  2.反馈:

  (1)徒手画:可以用各种笔画一画心中的宝塔。注意画出塔的挺拔和功能。

  (2)泥塑:可以用粘土来制作。注意塔的各部分比例。如何借助别的材料来固定。细节的表现可以用别的材料。

  (3)综合材料制作:你带了什么材料,准备设计怎样的塔?怎么制作?关键是如何把各种材料固定住。

  3.展示各种表现形式的塔的范作:徒手画、泥塑、其他材料等,教师讲解,拓宽学生的眼界。

  4.作业要求:大胆地用你喜欢的表现方法表现你想象中的塔。

  (三)设计制作,追求创意。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作品,多样。

  1.展示作品。

  2.说说自己作品的最得意处。

  3.评评你觉得最有创意的塔。

  (五)、拓展延伸,开拓思路。

  展示人塔图片。让学生谈谈感想。

  :身体也可以表现塔,可见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大胆的想象,创意无限。

美术教案 篇6

  一、课题: XXXXX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XXXXX知识,掌握表现XXXXX的技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体验XXXXX的过程,提高学生造型表现合作交流\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体验XXXXXX的乐趣,敢于欣赏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了解XXXX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独立完成XXXXXX。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XXXXXXX的掌握。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欣赏法、情境法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八、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XXXX的图片,把

  同学们带入XXXX之中。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XXXX。

  (二) 讲授新知

  活动一:展示xxx,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并讲授--------

  活动二:继续展示----,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以下问题:“------?”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

  活动三:继续提出问题:“--------?”

  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相关的`图片,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答案,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示范点拨示范讲解

  教师以XXXX为主题,演示XXX的步骤,为学生独立创作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四)实践练习练习讨论

  确定以XXX为题,学生进行练习,听音乐,教师巡视辅导并演示。

  (五)展示评价示

  展示学生作品,用自评、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最后对各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

  (六)小结拓展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并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XXXXXX

  XXXXXXXXXXXXXX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背景:

  “太阳是绿色的。”不对,太阳是红色的!”“太阳是彩色的……”听着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表达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问题,我不禁被孩子的话语感动了。对于太阳,每个孩子都知道,而说起太阳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回答却异口同声“圆的”。这是孩子们最直观的感受,也是他们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太阳的形态。是啊!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心中的太阳就是五颜六色的。于是,在这些想法的督促下,我设计了《美丽的太阳》这一教育绘画活动,和孩子们共同探讨太阳、画太阳。艺术活动是需要创造的,创造基于敢想、敢说,我希望孩子们绘出属于自己的一个太阳形象,而不是千篇一律。从活动中帮助幼儿感受艺术活动的夸张性,体验艺术活动中大胆想象和创作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积极想象,大胆用画笔表现自己喜欢的太阳。

  2.学会用多种颜色的涂画法,感受色彩美,提高大胆运用色彩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关于太阳的粗浅知识,欣赏过有关太阳的.美术作品。

  2.物质准备:油画棒、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太阳的颜色》。

  附故事:小白兔每次看见太阳它都很想知道:“太阳是什么颜色?”小白兔去问小鸟。小鸟说:“太阳是绿色的。您瞧,太阳照在树叶上,树叶绿油油的。”小白兔跑去问小蜜蜂,小蜜蜂说:“太阳是红色的。您瞧,太阳照在花朵上,花朵红艳艳的。”小白兔跑去问小青蛙,小青蛙说:“太阳是黄色的。您瞧,太阳照在稻穗上,稻穗黄灿灿的。"小白兔想:小鸟说太阳是绿色的,小蜜蜂说太阳是红色的,小青蛙说太阳是黄色的。(提问:刚才小动物们都怎么说太阳的颜色的?)那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小白兔想啊想,这时天上下起雨来了,不一会雨停了,太阳又出来了,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小白兔想彩虹阿姨住在天上,一定知道太阳的颜色,就跑去问彩虹阿姨。彩虹阿姨先让小白兔数数她身上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啊!共七种颜色。”小白兔说。于是,彩虹阿姨就说:“对啦!我身上的七种颜色全是太阳公公给的。”小白兔快活地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美术教案 篇8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2幅,

  纸筒、瓶盖、酸奶瓶若干,

  红黄绿三色颜料、抹布、白纸若干、“吹泡泡”歌曲磁带一盒。

  活动目标

  喜欢参与印画活动,体验创造的快乐。

  认识红黄蓝三色,能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作画。

  知道泡泡是圆形的,能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表现圆形泡泡。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看图讲述故事,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讲述:

  1、宝宝们,图上的小猫在做什么?

  2、你见过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小猫吹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它吹的多吗?

  (运用看图讲述与生活经验讲述相结合,引导宝宝说出泡泡的形状是“圆圆”的;正确区分多、少)

  二、图形刺激

  1、教师示范、讲解方法。

  出示纸筒、颜料盒:宝宝们,我这里有许多好玩的东西,它可以变出泡泡,看老师是怎样玩的:教师边示范讲解印画方法:先沾颜料,重重的按下去,轻轻的提起来。

  2、个别幼儿尝试印画泡泡。

  (1)、刚才老师是怎样变出泡泡来的?

  (2)、谁愿意来试一试?个别幼儿尝试印画泡泡,及时帮助宝宝解决印画中出现的困难。如:印画方法、注意事项等等。

  三、想象创造

  1、出示作业纸:翘,这只小猫怎么也吹不出泡泡,我们来帮帮他吧。

  2、我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瓶盖、酸奶瓶,他们能不能变出泡泡呢?(引导孩子猜测,激发尝试愿望。)

  3、鼓励宝宝选择喜欢的'材料为小猫添画泡泡,教师及时观察孩子的操作,可根据宝宝的印画情况,引导宝宝运用合适的材料印画,使每个宝宝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作品赏评

  1、宝宝们真能干,帮小猫吹出这么多圆圆的泡泡。,小猫真高兴,他要谢谢宝宝。

  2、游戏《追泡泡》,结束活动。

美术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一般知识,认识冷暖色调的基本特征。

  2、通过引导学生对夏日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讨论与创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情感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夏日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夏日是什么?是嘈杂的蝉鸣,是轰隆隆的午后雷雨,是苍天大树下的阴凉,更是人们口中的一块西瓜,一个桃子。夏日的色彩如此美丽,人们聚在一起,有了更多的时间与朋友亲人交流。孩子们更是喜欢夏日,他们在猛烈的阳光下捉蝉,在微闷的傍晚和家人一起在小溪里嬉水……这样的夏日怎能不叫人心动?怎能不叫画家们心动?孩子们用心去感受了夏日的多情后,他们发现夏日的色彩就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感悟。用这样的色彩表现出来的作品必是鲜活的,具有生命的魅力。

  本课以《夏日》为题,目的是要学生学会表现生活场景和生活感受,体会夏日的美丽迷人。教材选了孙为民(油画)和古元(版画)的两幅作品,以及四幅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对夏日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与体验,感受夏日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美丽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另外,还要求学生学习色彩的一般知识,运用不同的创作工具和手法表现他们对夏日的情感。

  2、重点、难点。

  (1)重点:能够运用色调表现夏日的特点。

  (2)难点:抓住对夏日景色的感觉,创造性地表现夏日。

  三、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体验夏日,分组表演以夏日为主题的节目,准备油画棒、水粉颜料、水彩笔、画纸等常规作画用具。

  2、教师:范画、录像、课件等。

  (二)教学过程。

  1、感受夏日。

  (1)让学生听夏日的各种录音(或观看录像)。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提问:你眼中的夏日是什么样子的(注意气候、植物、动物等变化)?

  (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夏日》。

  2、欣赏范画。

  (1)出示范画的课件,并提问:看到这幅画有什么感受?这幅画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夏日的主题?

  (2)出示教材中的学生作业,说说这些画是怎样表现夏日的。

  (3)欣赏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作品,师生互评。

  3、表演夏日。

  分组表演对夏日的.感受,师生小结。

  4、学生创作。

  (1)提供主题:我心目中的夏日。

  (2)提出创作建议:在现实基础上可以适当夸张、想象,表现自己对夏日的感受;在作品的恰当位置或反面写上自己的创作思路。

  (3)学生边听轻音乐,边创作,教师指导。

  5、作业讲评。

  (1)出示一段本地夏日的录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夏日的感受。

  (2)讲评作业,提出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现了夏日的特点;色调是否和谐、统一;是否表达了一定的感受和心情;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

  (3)教师小结。

  6、课外拓展。

  (1)记录夏日的天气温度变化。

  (2)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画几幅有关夏日的速写。

《实用的美术教案9篇(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经典)09-10

(精选)美术教案09-29

美术教案(精选)08-02

[经典]美术教案07-31

美术教案(经典)07-31

美术教案(精选)08-08

[精选]美术教案08-16

(经典)美术教案10-19

《美术》教案02-17

美术的教案02-05

实用的美术教案9篇(荐)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美术教案9篇(荐)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树的基本结构,学习用水粉表现又高又直的大树。

  2、通过欣赏几米作品、迁移已有经验,尝试画出粗细不同的树干和简单的树枝造型。

  3、在绘画过程中,积极大胆地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树、写生过树。

  2、各种树的图片。

  3、刷有颜色的作业纸,水粉颜料(灰色、咖啡色、黑色等)。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观察过的树,了解树的基本结构。

  教师:我们看过也写生过树,谁来说一说,树有哪几部分呢?(树根、树干、树枝和树叶)

  2、欣赏几米的作品,观察高高直直的大树。

  (1)教师:我们平时看过的大树是什么样的?那画家画出的大树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吧!

  (2)教师:你喜欢哪张画?看到这些大树,你有什么感觉?画中的大树是什么样子的?大树的生长从下往上有什么变化?树干怎样?树枝怎样?(可请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树的.造型)

  3、集体讨论用画笔表现树干的粗细。

  (1)教师:我们用画笔怎样来表现细细的树干?怎样来表现粗粗的树干呢?

  (2)个别幼儿示范。

  (3)教师:你想画什么样子的树枝呢?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今天在你自己画好的作业纸上画高高直直的树。

  ●提醒幼儿在用颜料时要注意舔笔,以免颜料太多。

  5、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建议

  ☆活动廷伸 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大树的不同造型,尝试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大www.chinajiaoan.cn树的树枝:

  ☆区角活动 美术区:提供有几米作品的图书,欣赏书中不同的大树造型,幼儿尝试绘画。

  ☆环境创设 将幼儿的大树作品贴于班级环境中,拼贴成一片树林。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学习服装设计的初步知识。用剪贴方法设计一件(套)童装,从而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

  课题:线的粘贴(制作) 一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学习,教会学生掌握线材工艺的又一种制作方法,懂得选择不同质地和色彩的线材运去表现对象的特征,培养他们耐心、细致的制作习惯。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带备作业用品:彩色线材、胶水、剪刀、底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二、讲解课本范图,参照教材分析指导学生欣赏线粘贴作品,说明这类作品的.特点。

  三、出示范品,讲解制作过程:

  1、构思。在底板上画出草稿。

  2、根据对象特征与自我意图,选线材的色彩及决定底板的色彩。

  3、用色线粘贴出主体形象的轮廓,再拼贴出各部分的色彩。

  4、拼贴背景色块,直至完成。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讲评。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瓦楞纸的观察,是学生们感受肌理,加深他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力。2、2、以瓦楞纸的剪、撕、切、贴等方法组成一幅幅浮雕式的绘画,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利用对比手法进行创作的能力,是学生能够大胆地想象与表现。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瓦楞纸的观察,利用它的多层凹凸面进行创作。

  难点:巧妙地利用纹理的粗细确定粘贴的饿方向。

  教学准备:

  师:范作、粗细不同的瓦楞纸盒、胶水、美工刀、剪刀等。

  生:各种瓦楞纸盒、剪刀、胶水、美工刀以及一些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老师昨天让你们收集一些废旧纸箱,你们带来了吗?你们能象老师这样把它撕开吗?(教师撕时,讲解如何撕,撕不掉的可用剪刀帮忙。剪刀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对着自己和别人。)

  2、让学生练习撕瓦楞纸。

  (设计意图:让学生收集瓦楞纸,知道瓦楞纸的用处。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撕瓦楞纸,初步体验撕的乐趣。)

  3、刚才,我们一起撕出这样一张纸,请你们用手去摸一摸,感觉它和我们

  平时的纸有什么不同?它的外形像什么?(生答)所以我们就把它叫做瓦楞纸。

  4、老师的这张瓦楞纸是从我们家的苹果箱上撕下来的。你们的呢?平时你

  们是怎么来处理这些纸箱的?

  5、如果扔掉多可惜啊!老师从来舍不得扔掉它们,我总是把它们变成一些

  有趣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我变一变?

  二、尝试阶段

  师随手撕瓦楞纸,从抽象到具象。每步都问:你们看像什么?有趣吗?你们要不要试试?随便撕,跟老师撕得不一样,我从10数到1,看谁撕得快,撕得有趣,老师就把自己撕的东西送给他。

  1、学生尝试撕瓦楞纸,老师数数。

  2、教师和学生一起对作品进行简单的评析。(鼓励并表扬学生,如:胆子真大,做得多有趣,小手真灵巧。)

  3、小朋友,现在你手里拿着的瓦楞纸,经过自己的巧手加工,都变成了一件好看的东西,现在你还想不想把它扔掉?是啊。只要我们动动手,哪怕是废旧的瓦楞纸,我们也会发现它的美丽。

  三、欣赏阶段

  过渡句:你们想不想让它变得更加漂亮一些?我们先来看看别的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幅?他做的是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1、撕 (范图)

  讲解两种撕法。(学生和教师各示范一种)

  2、剪、贴(范图)

  讲解剪的两种方法。(学生示范,教师告诉学生注意剪的姿势,并且要注意安全。)

  讲解贴的几种方法。(师生共同示范。)

  3、卷(范图)

  学生上台演示卷的方法。(先开条再卷,两种卷法)你卷的这个可以做什么用?

  4、刻、画、戳(范图)

  教师示范刻。讲解用刻刀的姿势以及注意安全。教师随手画几笔。(粉笔)

  学生示范戳。

  5、纹路粗细对比、颜色对比(课件)

  我们再来看电脑中这幅图,它做的是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做的?原来他们是用好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做成的。请小朋友比较一下,这幅画上瓦楞纸的颜色一样吗?花瓶的纹路和桌面的纹路哪一个粗哪一个细?为什么不全做成竖的或全做成横的?

  6、背景对比(课件)

  背景图和单独图进行比较,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一幅美,为

  什么?我们在制作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巧妙地运用瓦楞纸的反面。

  7、立体图(课件)

  这幅图做的是什么?你会做这个桥吗?(生示范)这是一幅有趣的立体画,四边都看得见。

  8、抽象图(课件)

  前面讲的几幅作品我们小朋友都可以看出是桥、鸟……这两幅你看得出是什么吗?好象看不出?但你觉得它漂亮吗?喜欢这种画的小朋友也可以动手试一试,说不定有意外的效果呢!

  除了这些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新的方法呢?一会儿小朋友制作的时候可以自己发明创造。

  四、实践阶段

  1、过渡句: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作品,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你可以找你最好的朋友一起做。也可以单独做。在做之前你们讨论一下:要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做?除了刚才的几种方法外,你能不能自己创造一种方法?

  2、教师交代学生制作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延伸阶段

  1老师选一幅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析。叫作者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用了什么方法?你还用了什么材料?其他小朋友评:用这个材料好不好?

  2、原来你们的想法这么多。喜欢这种方法的小朋友可以学习用这种方法帮自己的作品化化妆,不喜欢的小朋友就不要打扮自己的作品了。都是瓦楞纸做的作品也很漂亮。

  (教师叫小朋友到纸箱中寻找适合自己作品的废旧材料进行装扮。)

  六、评析阶段

  1、(举起作品),感觉好的学生上台自评(你制作的什么?用了什么方法?),其他小朋友做小老师,看看这幅作品什么地方做得最好?给他提些建议好不好?

  2、有许多小朋友想上台,我们可以拿着作品走下位置,看看别人的作品,找一找他做的方法跟你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他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你给他提些建议好不好?

  教师作扼要的点评。

  小朋友,今天,老师觉得你们真是了不起,把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瓦楞纸变成了一件件美丽的东西,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希望回家后你们仔细观察,多动手,多动脑,用瓦楞纸和一些废旧材料做一件美丽的艺术品,来装饰你的房间。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中为常见的动植物。

  2、能提出有关于动植物的问题,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的名称和特点,认识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初步学习用不同的标准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材料:课本

  课堂类型:欣赏 表述

  教学过程:

  师:通过课前观察植物,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我们周围的植物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千姿百态。

  师:你观察过的植物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发现小麦的叶子细长,像韭菜,根比较多。

  师:麦子开花吗?

  生:不知道。

  师:同学们,对于我们周围的植物,你们观察的细致吗?

  生:不细致。

  师:这节课,我们来仔细的'观察、研究一下我们周围的植物。好吗?(板书课题)

  师:我们要想知道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看一看植物的颜色、形状。

  生:闻一闻、尝一尝可以吃的植物。

  师: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同学们带来的这些植物。观察时,不同的植物要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不要破坏它们,还要防止被植物扎伤。本组观察完可到其它小组观察。

  师: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得最仔细,发现得最多。

  生:我们发现竹子的茎一节一节的长得直直的,叶子细长,像柳树的叶子。

  生:我发现竹子的茎很硬,用手掐不动。

  生:我发现仙人掌茎的形状像手掌。

  师:哪部分是植物的茎,指一指。(学生指)

  生:仙人掌身上有许多刺,碰到它,像针扎一样疼。

  师:以后要小心点儿。还有哪些植物有刺?

  生:月季花、仙人球、芦荟。

  师:仙人掌还有哪些特点?

  生:仙人掌的茎是肉质的,我猜想里面可能有许多水份。

  生:我观察了桔树,发现桔子的花里面有黄色的粉,叶子上有纹。

  师:你观察得真细致,叶子上的纹就叫叶脉,指一指哪是叶脉?

  师:还有别的发现吗?叶脉什么形状?

  生:叶脉像小草,有分叉。

  生:我发现叶脉在叶的背面凸了出来。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了看,又摸了摸。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生:我发现萝卜吃根,芹菜、香菜吃茎。

  生:白菜、菠菜吃叶。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多发现。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许多植物的特点,对于这些植物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没有水植物能生长吗?

  生: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的?

  生:仙人掌为什么这样多肉多刺?它为什么不长叶子?

  生:一棵植物的根究竟有多长?

  师:你想怎样解决?

  生:我想把一棵植物的根挖出来,洗净,量一量就知道了。

  师:动手量是个好方法,但不要破坏一株植物的生长。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苹果树、桃树的果实向阳的一面是红色的?背着阳光的一面是绿色的?

  师:为什么会这样?

  生:不知道。

  师: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课后我想查阅有关资料。

  生:我想向果农请教。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还有哪些问题。

  生:我想花儿为什么有这么多颜色?

  生:小树剥皮为什么会死掉?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研究?

  生:我想观察剥皮后的树有什么变化?

  生:查阅关于植物的信息资料。

  生:我想和同学们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有的老师也不知道,你们还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生:上网查询、看电视。

  生:观察实验。

  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搜集资料。

  ……

  师:植物可以供人类食用,有的供人观赏,有的还能治病,对我们如此重要,有的人却在故意破坏植物。你见过哪些破坏植物的行为?

  生:有的人喜欢在草坪上乱跑。

  生:有人把花摘下来插在花瓶里。

  生:有人在树上乱刻乱画。

  ……

  师:他们做的对吗?应该怎样做?

  生:不对,我觉得不能随便踩、摘植物。

  生:为植物挂牌、制止损害植物的行为。

  生:我想以杜鹃花、菊花等为主题编一份手抄报,让人们都来喜欢它们,爱护它们。

  师:你们的想法和做法有新意,同学们喜欢吗?

  生:喜欢。生:我的想法更好。

  师:是吗?这样自信!

  生:我想为植物写一段广告词,告诉人们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要象爱护我们自己那样去对待它们。

  师:太精彩了,大家赞赏他的做法吗?

  生:非常棒!

  师:看得出同学们都是很有爱心的孩子。

美术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塔的文化、历史,感受塔的优美造型特点。

  2.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用线、粘土或其它材料等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更可以通过塔的造型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塔是文化的象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建筑史上的伟大成就。

  教学重点: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用线、粘土或其它材料等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教学难点: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塔的文字资料、图片,有兴趣的学生寻访家乡的塔,了解塔的历史,并对塔进行摄影、写生等。

  教学过程

  (一)探究主题,明确分工。

  1.欣赏名塔。展示世界各地的名塔图片。

  2.引出主题。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问题:

  (1)塔的历史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2)著名古塔的主要材料是什么?

  (3)塔的外形有什么特征?根据外观有哪些分类?

  (4)世界各地有哪些著名的塔?

  (5)我们的家乡有塔吗?谁去写生、摄影过?

  (6)收集有关塔的图片和画作并欣赏。

  (7)我们能不能设计有奇特功能的塔或制作立体的塔(各种材料)。

  3.小组分工。

  每小组根据自己课外资料,自由选择以上主题之一,进行探究。(最后一项第二课时执行。)

  途径:

  (1)已资料。

  (2)课堂上上、收集有关塔的图书、邮票等资料。

  (3)对图片进行徒手画等。

  (二)自主学习,了解内涵。

  各小组根据主题,有重点自主学习,老师巡回指导。

  (三)各组反馈,展示成果。

  学生交流自己图片,讨论、介绍古塔。

  师生讨论交流:

  1.大家想了解考古吗?祖国各地有许许多多的宝塔,谁能说说古代的塔是做什么的呢?

  (登高望远、为了纪念某个人或某件事、为了保藏经书……)

  教师:的古塔是随佛教传入我国的,有时为了登高望远,镇潮汛。如六和塔。有时为了纪念某人或某事……

  2.这么雄伟的塔,古人用什么材料建造起来的呢?

  (最早的时候,可能是用土堆积起来。后来一般用石块砌成,或用木料建造,或用各种材料综合起来……)

  (塔的建造说明劳动人民的智慧)

  (答案林林总总,让学生用文字、图片、实物来验证。)

  3.塔的外形结构怎样?各部分有什么特点?根据外观有哪些分类?

  (塔有塔基、塔身和塔尖组成。塔基一般比较大而结实,塔身一般上小下大,塔顶往往尖尖的;塔的整体高而复杂、一层层。根据外观有密檐式、楼阁式等十多种分类。)

  4.世界各地的塔有哪些?

  (上海东方明珠塔、北大的水塔、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华盛顿纪念塔、夜景中的塔……)

  现代的塔因为科技的发达、材料的先进,外观越

  来越美、越来越高,作用也越来越广……更有的'成了地域的标志。

  5.每一个家乡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塔,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塔——名字、历史、外形特征等。有学生写生(徒手画)或摄影作品更好。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造型知识写生(徒手画)和摄影作品。

  6.展示一些塔的美术作品,进行。

  (四)激发情感,提出要求。

  :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塔的历史和相关知识,懂得了塔的建造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还了解了家乡的塔,这真是一样宝贝。其实,我们身边还有更多的宝贝需要我们去发现、了解、保护、继承、发扬。

  下一节课,我们可以准备各种美术工具或材料来设计或制作我们心中的塔。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钢笔、泥等造型表现的材料和工具。

  (教师)各种有关塔的资料照片、绘画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外观特征。

  1.塔的外观结构分哪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征?

  2.塔有哪些用途?

  3.你觉得现实中的塔有什么不足?你想象中的塔是怎样的?

  (塔高,老人登塔累,有电梯好。塔能发出香味更好。建一座水果塔。建一座抗地震的塔。会发光的塔……)

  (二)自主学习,探讨方法。

  1.利用你已有的各种材料,你想怎样表现想象中的塔?学生自由讨论。

  2.反馈:

  (1)徒手画:可以用各种笔画一画心中的宝塔。注意画出塔的挺拔和功能。

  (2)泥塑:可以用粘土来制作。注意塔的各部分比例。如何借助别的材料来固定。细节的表现可以用别的材料。

  (3)综合材料制作:你带了什么材料,准备设计怎样的塔?怎么制作?关键是如何把各种材料固定住。

  3.展示各种表现形式的塔的范作:徒手画、泥塑、其他材料等,教师讲解,拓宽学生的眼界。

  4.作业要求:大胆地用你喜欢的表现方法表现你想象中的塔。

  (三)设计制作,追求创意。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作品,多样。

  1.展示作品。

  2.说说自己作品的最得意处。

  3.评评你觉得最有创意的塔。

  (五)、拓展延伸,开拓思路。

  展示人塔图片。让学生谈谈感想。

  :身体也可以表现塔,可见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大胆的想象,创意无限。

美术教案 篇6

  一、课题: XXXXX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XXXXX知识,掌握表现XXXXX的技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体验XXXXX的过程,提高学生造型表现合作交流\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体验XXXXXX的乐趣,敢于欣赏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了解XXXX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独立完成XXXXXX。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XXXXXXX的掌握。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欣赏法、情境法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八、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XXXX的图片,把

  同学们带入XXXX之中。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XXXX。

  (二) 讲授新知

  活动一:展示xxx,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并讲授--------

  活动二:继续展示----,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以下问题:“------?”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

  活动三:继续提出问题:“--------?”

  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相关的`图片,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答案,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示范点拨示范讲解

  教师以XXXX为主题,演示XXX的步骤,为学生独立创作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四)实践练习练习讨论

  确定以XXX为题,学生进行练习,听音乐,教师巡视辅导并演示。

  (五)展示评价示

  展示学生作品,用自评、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最后对各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

  (六)小结拓展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并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XXXXXX

  XXXXXXXXXXXXXX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背景:

  “太阳是绿色的。”不对,太阳是红色的!”“太阳是彩色的……”听着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表达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问题,我不禁被孩子的话语感动了。对于太阳,每个孩子都知道,而说起太阳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回答却异口同声“圆的”。这是孩子们最直观的感受,也是他们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太阳的形态。是啊!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心中的太阳就是五颜六色的。于是,在这些想法的督促下,我设计了《美丽的太阳》这一教育绘画活动,和孩子们共同探讨太阳、画太阳。艺术活动是需要创造的,创造基于敢想、敢说,我希望孩子们绘出属于自己的一个太阳形象,而不是千篇一律。从活动中帮助幼儿感受艺术活动的夸张性,体验艺术活动中大胆想象和创作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积极想象,大胆用画笔表现自己喜欢的太阳。

  2.学会用多种颜色的涂画法,感受色彩美,提高大胆运用色彩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关于太阳的粗浅知识,欣赏过有关太阳的.美术作品。

  2.物质准备:油画棒、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太阳的颜色》。

  附故事:小白兔每次看见太阳它都很想知道:“太阳是什么颜色?”小白兔去问小鸟。小鸟说:“太阳是绿色的。您瞧,太阳照在树叶上,树叶绿油油的。”小白兔跑去问小蜜蜂,小蜜蜂说:“太阳是红色的。您瞧,太阳照在花朵上,花朵红艳艳的。”小白兔跑去问小青蛙,小青蛙说:“太阳是黄色的。您瞧,太阳照在稻穗上,稻穗黄灿灿的。"小白兔想:小鸟说太阳是绿色的,小蜜蜂说太阳是红色的,小青蛙说太阳是黄色的。(提问:刚才小动物们都怎么说太阳的颜色的?)那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小白兔想啊想,这时天上下起雨来了,不一会雨停了,太阳又出来了,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小白兔想彩虹阿姨住在天上,一定知道太阳的颜色,就跑去问彩虹阿姨。彩虹阿姨先让小白兔数数她身上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啊!共七种颜色。”小白兔说。于是,彩虹阿姨就说:“对啦!我身上的七种颜色全是太阳公公给的。”小白兔快活地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美术教案 篇8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2幅,

  纸筒、瓶盖、酸奶瓶若干,

  红黄绿三色颜料、抹布、白纸若干、“吹泡泡”歌曲磁带一盒。

  活动目标

  喜欢参与印画活动,体验创造的快乐。

  认识红黄蓝三色,能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作画。

  知道泡泡是圆形的,能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表现圆形泡泡。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看图讲述故事,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讲述:

  1、宝宝们,图上的小猫在做什么?

  2、你见过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小猫吹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它吹的多吗?

  (运用看图讲述与生活经验讲述相结合,引导宝宝说出泡泡的形状是“圆圆”的;正确区分多、少)

  二、图形刺激

  1、教师示范、讲解方法。

  出示纸筒、颜料盒:宝宝们,我这里有许多好玩的东西,它可以变出泡泡,看老师是怎样玩的:教师边示范讲解印画方法:先沾颜料,重重的按下去,轻轻的提起来。

  2、个别幼儿尝试印画泡泡。

  (1)、刚才老师是怎样变出泡泡来的?

  (2)、谁愿意来试一试?个别幼儿尝试印画泡泡,及时帮助宝宝解决印画中出现的困难。如:印画方法、注意事项等等。

  三、想象创造

  1、出示作业纸:翘,这只小猫怎么也吹不出泡泡,我们来帮帮他吧。

  2、我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瓶盖、酸奶瓶,他们能不能变出泡泡呢?(引导孩子猜测,激发尝试愿望。)

  3、鼓励宝宝选择喜欢的'材料为小猫添画泡泡,教师及时观察孩子的操作,可根据宝宝的印画情况,引导宝宝运用合适的材料印画,使每个宝宝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作品赏评

  1、宝宝们真能干,帮小猫吹出这么多圆圆的泡泡。,小猫真高兴,他要谢谢宝宝。

  2、游戏《追泡泡》,结束活动。

美术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一般知识,认识冷暖色调的基本特征。

  2、通过引导学生对夏日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讨论与创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情感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夏日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夏日是什么?是嘈杂的蝉鸣,是轰隆隆的午后雷雨,是苍天大树下的阴凉,更是人们口中的一块西瓜,一个桃子。夏日的色彩如此美丽,人们聚在一起,有了更多的时间与朋友亲人交流。孩子们更是喜欢夏日,他们在猛烈的阳光下捉蝉,在微闷的傍晚和家人一起在小溪里嬉水……这样的夏日怎能不叫人心动?怎能不叫画家们心动?孩子们用心去感受了夏日的多情后,他们发现夏日的色彩就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感悟。用这样的色彩表现出来的作品必是鲜活的,具有生命的魅力。

  本课以《夏日》为题,目的是要学生学会表现生活场景和生活感受,体会夏日的美丽迷人。教材选了孙为民(油画)和古元(版画)的两幅作品,以及四幅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对夏日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与体验,感受夏日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美丽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另外,还要求学生学习色彩的一般知识,运用不同的创作工具和手法表现他们对夏日的情感。

  2、重点、难点。

  (1)重点:能够运用色调表现夏日的特点。

  (2)难点:抓住对夏日景色的感觉,创造性地表现夏日。

  三、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体验夏日,分组表演以夏日为主题的节目,准备油画棒、水粉颜料、水彩笔、画纸等常规作画用具。

  2、教师:范画、录像、课件等。

  (二)教学过程。

  1、感受夏日。

  (1)让学生听夏日的各种录音(或观看录像)。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提问:你眼中的夏日是什么样子的(注意气候、植物、动物等变化)?

  (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夏日》。

  2、欣赏范画。

  (1)出示范画的课件,并提问:看到这幅画有什么感受?这幅画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夏日的主题?

  (2)出示教材中的学生作业,说说这些画是怎样表现夏日的。

  (3)欣赏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作品,师生互评。

  3、表演夏日。

  分组表演对夏日的.感受,师生小结。

  4、学生创作。

  (1)提供主题:我心目中的夏日。

  (2)提出创作建议:在现实基础上可以适当夸张、想象,表现自己对夏日的感受;在作品的恰当位置或反面写上自己的创作思路。

  (3)学生边听轻音乐,边创作,教师指导。

  5、作业讲评。

  (1)出示一段本地夏日的录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夏日的感受。

  (2)讲评作业,提出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现了夏日的特点;色调是否和谐、统一;是否表达了一定的感受和心情;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

  (3)教师小结。

  6、课外拓展。

  (1)记录夏日的天气温度变化。

  (2)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画几幅有关夏日的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