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与口的字教案最新

与口的字教案最新

时间:2024-01-14 07:14:2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与口有关的字教案最新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与口有关的字教案最新,欢迎阅读与收藏。

与口有关的字教案最新

与口有关的字教案最新1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边念儿歌边做手指动作。

  2、发挥想象大胆用手指头变魔术,感受手指游戏的快乐。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儿歌内容,能边念儿歌边做手指动作。

  活动准备

  自制教具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一样东西人人有,一只左来一只右,吃饭穿衣全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们来猜猜,这是什么呀?

  幼:手。

  二、引导幼儿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有几个手指头?左手有几个?右手有几个?一共有几个

  三、结合多媒体课件,分段学习儿歌

  1、教师伸出一共手指:让小朋友想一想一共手指头可以变什么?

  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一个手指头呀,就像毛毛虫呀,爬爬爬)

  2、师:两个手指头又可以变成什么呢?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两个手指头呀,就像小白兔呀,跳跳跳。)

  3、三个手指头又变成什么呢?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4、总结前三句儿歌,带小朋友练习仿编儿歌。

  四、完整欣赏学习儿歌《手指儿歌》

  师:手指头伸出来,我们一起来变魔术吧,儿歌《手指儿歌》(带幼儿边做动作边完整的念儿歌2遍)

  五、巩固提升

  1、分组表演

  2、创编儿歌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果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整个教学会处于混乱中,于是我以猜谜的`形式导入,吸引幼儿的眼球。接下来,播放多媒体课件,边听音乐边学习儿歌,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动手动脑,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儿歌。

  最后环节,仿编部分,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探索手还可以变出什么,创编儿歌。满足孩子的表现欲望。

  小百科:

  手指是指人手前端的五个分支。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手指一般有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这五个。话说:十指连心。

与口有关的字教案最新2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废旧塑料袋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废旧塑料袋处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废旧塑料袋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三、课前准备:

  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录象带。

  3、地球图片、文字、双面胶带、钢笔。

  4、学生研究用的和宣传稿。

  活动过程:

  一、计算导入:(算一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大家来研究研究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塑料袋。首先,老师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

  某市约有300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使用1平方米的塑料袋。那么1天之内,我市会产生多少废旧塑料袋呢?

  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废旧塑料袋呢?

  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我市每年又会产生多少废旧塑料袋呢?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300平方米0.32平方千米

  月96000000平方米96平方千米

  年116800000平方米116.8平方千米

  3、“我们新泰市的总面积是1933平方千米。结合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该市一年之内家庭使用的废旧塑料袋总面积,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

  为什么?(加上宾馆、饭店以及我市大大小小的厂家,超市,商品零售场所。总量将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如此之多的塑料袋足以铺满整个市的天空。多么可怕的景象。我们的城市就有那么多的废旧垃圾袋,那么全世界呢?”

  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使用塑料带的现状,贴上废旧塑料袋覆盖的效果。

  “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这个关于废旧塑料袋的问题。这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它?”

  二、观看录象:(看一看)

  “就从咱们新泰市来开展研究。接下来,让我们从录象中去看看我市产生的'废旧塑料袋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1、学生观看录象。

  2、“看了刚才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我们市是国家园林城市,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废旧塑料袋散布在大街小巷,影响我市的形象吗?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处理这些已经产生的塑料袋垃圾?可以吗?”

  三、研究:(写一写)

  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

  交流建议:

  (1)、其他小组在汇报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同一小组的成员要补充的话,请等这位同学汇报完再发言。

  (2)、如果你们组的和前面小组的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复。

  3、随机补充:

  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塑料购物袋的国家行动。这个规定:从今年六月一日起所有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国家开始限制白色污染物品的使用

  消除白色污染的好办法:连碟子一起吃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开发环保产品,以取代传统的塑料饭盒。前不久,波兰一家面粉厂的厂主维索茨基想出了制造能吃得下肚的环保杯碟。他把磨完小麦剩下的麸子压制成各种大小杯碟和碗具,适合旅行野餐或开生日会。人们可以在餐后将这些环保杯也吃下肚

  四、联系实际:(说一说)

  “让我们为同学们这些创意的鼓掌。如果国际上还没有采用的话,你还可以申请专利!同时同学们还可以将你们的创意以书信的形式寄给环保局,看看能否为我们市的环保工作作出一点自己的贡献。”

  “除了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想出这些处理垃圾的办法外,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呢?”

  1、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

  五、活动延伸:(试一试)[机动]

  “刚才我们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但是光靠我们班的同学,毕竟力量有限。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使全校的同学,全社会的公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的行动中去?”(宣传)

  “你们想怎么宣传?”(指名说)

  “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六、活动

  汽车尾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汽车尾气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汽车尾气处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汽车为期的危害。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三、课前准备:

  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光盘。

  3、学生研究用的和宣传稿。

  四、教学过程:

  (1)、计算导入:(算一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

  根据统计:每1000辆汽车每天会产生3500千克的废气。淮安市现有21万辆汽车,每天要排放废气多少千克?每月多少?每年多少?各合多少吨?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735000千克735吨

  月22050000千克22050吨

  年264600000千克264600吨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我市一年之内汽车产生的废气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我市就有那么多的废气,那么全国呢?全世界呢”

  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尾气排放现状。“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汽车尾气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2)、联系实际:(做一做)

  1、课本中的实验。用白纸检测摩托车尾气的污染。

  2、讨论:马路上各种车辆排放的尾气都到哪儿去了呢?

  (3)、了解危害:(读一读)小资料

  (4)、观看录象:(看一看)

  “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城市来开展研究。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录象中去看看我市产生的废气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1、学生观看录象。

  2、“看了刚才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我市正在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能接受吗?”

  (5)、研究:(写一写)

  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

  交流建议:

  a、其他小组在汇报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同一小组的成员要补充的话,请等这位同学汇报完再发言。

  b、如果你们组的和前面小组的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复。

  3、随机补充。

  (6)、活动拓展:(说一说)

  “刚才我们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但是光靠我们班的同学,毕竟力量有限。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使大家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废气污染的行动中去?(宣传)你们想怎么宣传?(指名说)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7)、课堂。

  五、课后延伸:根据课文提示,调查十字路口,司机在等待绿灯时关掉引擎了吗?填好表格。下节课交流、讨论。

与口有关的字教案最新3

  活动目标:

  锻炼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及协调能力,使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遵守活动规则。

  活动材料:

  废旧易拉罐若干、胶带等。

  活动过程:

  1.将准备好的易拉罐三个一组用胶带紧紧缠在一起,最少需要制作二十组。

  2.将制作好的`梅花桩分成两组排放。

  3.让幼儿均分成两队站立在两组梅花桩后面。

  4.让幼儿排好队,按顺序让幼儿走上梅花桩,提醒幼儿双脚站稳,要踩在易拉罐中间,伸开双臂保持平衡。

  5.哪一组幼儿首先又稳又快的通过梅花桩,哪一组幼儿获胜。

  6.反复进行游戏,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顺利通过梅花桩。

  7.幼儿之间相互讨论怎样才能使身体平衡。

  8.游戏结束,将所用物品整理放回原处。

  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户外活动,提高了幼儿的身体平衡性协调性以及灵活性。

与口有关的字教案最新4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情趣。

  2、能在图标的帮助下记忆、朗诵、表演诗歌。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根据诗歌制作的图标;配乐磁带;录音机;蝈蝈、青蛙、知了挂牌各6个。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活活动观察

  1、谈话,引导幼儿讲述对夏天的认识。

  l 提问:春天已经过去了,什么季节来到了呢?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l 你们喜欢夏天,小动物们也喜欢夏天,它们都出来唱歌了,让我们来听一听。

  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讲述对夏天的认识

  2、朗诵诗歌《夏天的歌》

  提问:你听到夏天的歌了吗?有趣吗?

  (1)配乐朗诵诗歌《夏天的`歌》

  提问:夏天的歌是哪些小动物唱的?怎么唱的?

  (2)配乐朗诵诗歌《夏天的歌》

  l 提问:小动物们在哪里唱歌的?为 什么?还在哪里能听到夏天的 歌?

  l (根据幼儿的回答摆放图标)

  l 提问:你喜欢这首诗歌吗?为什么?

  l 幼儿第一遍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有趣。

  l 幼儿第二遍欣赏诗歌,回答问题。

  l 幼儿第三遍欣赏诗歌。

  l 重点讲述:动物怎么唱歌的?在哪里唱的?

  l 再次感受诗歌的情趣。

  3、分层次带领幼儿看着图标朗诵歌诗《夏天的歌》

  老师逐步收起图标,动作提示

  幼儿看着图标学习诗歌。

  幼儿脱离图标配乐记忆朗诵诗歌。

  4、分配角色、组织表演

  提问:你想来当诗歌中的小动物吗?

  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角色表演朗诵相应的诗歌内容

  5、引导幼儿创编诗歌

  提问: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唱夏天的歌呢?让我们去找一找。

  幼儿继续寻找夏天的歌。

  活动反思:

  1、设计活动时,我对教材的特点、目标的制定、材料的提供等有了充分的考虑,但是缺乏对幼儿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的预设,缺乏随机性的教育,幼儿每次朗诵到“夏天的歌,在哪里?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里)。”孩子每次都把“中”讲成“里”,我应该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朗诵诗歌。

  2、图标虽然在我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推广,但当它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幼儿,教师该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图标来学习,这是我缺乏考虑的。

  3、整个活动的过程可以再开放一些。有些环节的主动权可以交给孩子。

《与口有关的字教案最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与口的字教案最新】相关文章:

啊呜一口教案02-08

6的乘法口决的教案设计08-26

预防手足口病大班健康教案03-19

手口一致点数教案03-18

餐饮档口转让协议书最新12-10

中班健康《手足口病要预防》教案12-12

大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预防手足口病》04-08

大班键康活动预防手足口病教案04-10

预防手足口病安全教育教案范文11-23

与口有关的字教案最新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与口有关的字教案最新,欢迎阅读与收藏。

与口有关的字教案最新

与口有关的字教案最新1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边念儿歌边做手指动作。

  2、发挥想象大胆用手指头变魔术,感受手指游戏的快乐。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儿歌内容,能边念儿歌边做手指动作。

  活动准备

  自制教具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一样东西人人有,一只左来一只右,吃饭穿衣全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们来猜猜,这是什么呀?

  幼:手。

  二、引导幼儿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有几个手指头?左手有几个?右手有几个?一共有几个

  三、结合多媒体课件,分段学习儿歌

  1、教师伸出一共手指:让小朋友想一想一共手指头可以变什么?

  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一个手指头呀,就像毛毛虫呀,爬爬爬)

  2、师:两个手指头又可以变成什么呢?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两个手指头呀,就像小白兔呀,跳跳跳。)

  3、三个手指头又变成什么呢?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4、总结前三句儿歌,带小朋友练习仿编儿歌。

  四、完整欣赏学习儿歌《手指儿歌》

  师:手指头伸出来,我们一起来变魔术吧,儿歌《手指儿歌》(带幼儿边做动作边完整的念儿歌2遍)

  五、巩固提升

  1、分组表演

  2、创编儿歌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果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整个教学会处于混乱中,于是我以猜谜的`形式导入,吸引幼儿的眼球。接下来,播放多媒体课件,边听音乐边学习儿歌,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动手动脑,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儿歌。

  最后环节,仿编部分,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探索手还可以变出什么,创编儿歌。满足孩子的表现欲望。

  小百科:

  手指是指人手前端的五个分支。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手指一般有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这五个。话说:十指连心。

与口有关的字教案最新2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废旧塑料袋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废旧塑料袋处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废旧塑料袋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三、课前准备:

  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录象带。

  3、地球图片、文字、双面胶带、钢笔。

  4、学生研究用的和宣传稿。

  活动过程:

  一、计算导入:(算一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大家来研究研究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塑料袋。首先,老师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

  某市约有300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使用1平方米的塑料袋。那么1天之内,我市会产生多少废旧塑料袋呢?

  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废旧塑料袋呢?

  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我市每年又会产生多少废旧塑料袋呢?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300平方米0.32平方千米

  月96000000平方米96平方千米

  年116800000平方米116.8平方千米

  3、“我们新泰市的总面积是1933平方千米。结合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该市一年之内家庭使用的废旧塑料袋总面积,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

  为什么?(加上宾馆、饭店以及我市大大小小的厂家,超市,商品零售场所。总量将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如此之多的塑料袋足以铺满整个市的天空。多么可怕的景象。我们的城市就有那么多的废旧垃圾袋,那么全世界呢?”

  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使用塑料带的现状,贴上废旧塑料袋覆盖的效果。

  “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这个关于废旧塑料袋的问题。这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它?”

  二、观看录象:(看一看)

  “就从咱们新泰市来开展研究。接下来,让我们从录象中去看看我市产生的'废旧塑料袋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1、学生观看录象。

  2、“看了刚才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我们市是国家园林城市,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废旧塑料袋散布在大街小巷,影响我市的形象吗?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处理这些已经产生的塑料袋垃圾?可以吗?”

  三、研究:(写一写)

  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

  交流建议:

  (1)、其他小组在汇报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同一小组的成员要补充的话,请等这位同学汇报完再发言。

  (2)、如果你们组的和前面小组的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复。

  3、随机补充:

  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塑料购物袋的国家行动。这个规定:从今年六月一日起所有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国家开始限制白色污染物品的使用

  消除白色污染的好办法:连碟子一起吃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开发环保产品,以取代传统的塑料饭盒。前不久,波兰一家面粉厂的厂主维索茨基想出了制造能吃得下肚的环保杯碟。他把磨完小麦剩下的麸子压制成各种大小杯碟和碗具,适合旅行野餐或开生日会。人们可以在餐后将这些环保杯也吃下肚

  四、联系实际:(说一说)

  “让我们为同学们这些创意的鼓掌。如果国际上还没有采用的话,你还可以申请专利!同时同学们还可以将你们的创意以书信的形式寄给环保局,看看能否为我们市的环保工作作出一点自己的贡献。”

  “除了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想出这些处理垃圾的办法外,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呢?”

  1、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

  五、活动延伸:(试一试)[机动]

  “刚才我们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但是光靠我们班的同学,毕竟力量有限。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使全校的同学,全社会的公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的行动中去?”(宣传)

  “你们想怎么宣传?”(指名说)

  “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六、活动

  汽车尾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汽车尾气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汽车尾气处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汽车为期的危害。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三、课前准备:

  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光盘。

  3、学生研究用的和宣传稿。

  四、教学过程:

  (1)、计算导入:(算一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

  根据统计:每1000辆汽车每天会产生3500千克的废气。淮安市现有21万辆汽车,每天要排放废气多少千克?每月多少?每年多少?各合多少吨?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735000千克735吨

  月22050000千克22050吨

  年264600000千克264600吨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我市一年之内汽车产生的废气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我市就有那么多的废气,那么全国呢?全世界呢”

  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尾气排放现状。“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汽车尾气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2)、联系实际:(做一做)

  1、课本中的实验。用白纸检测摩托车尾气的污染。

  2、讨论:马路上各种车辆排放的尾气都到哪儿去了呢?

  (3)、了解危害:(读一读)小资料

  (4)、观看录象:(看一看)

  “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城市来开展研究。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录象中去看看我市产生的废气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1、学生观看录象。

  2、“看了刚才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我市正在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能接受吗?”

  (5)、研究:(写一写)

  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

  交流建议:

  a、其他小组在汇报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同一小组的成员要补充的话,请等这位同学汇报完再发言。

  b、如果你们组的和前面小组的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复。

  3、随机补充。

  (6)、活动拓展:(说一说)

  “刚才我们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但是光靠我们班的同学,毕竟力量有限。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使大家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废气污染的行动中去?(宣传)你们想怎么宣传?(指名说)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7)、课堂。

  五、课后延伸:根据课文提示,调查十字路口,司机在等待绿灯时关掉引擎了吗?填好表格。下节课交流、讨论。

与口有关的字教案最新3

  活动目标:

  锻炼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及协调能力,使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遵守活动规则。

  活动材料:

  废旧易拉罐若干、胶带等。

  活动过程:

  1.将准备好的易拉罐三个一组用胶带紧紧缠在一起,最少需要制作二十组。

  2.将制作好的`梅花桩分成两组排放。

  3.让幼儿均分成两队站立在两组梅花桩后面。

  4.让幼儿排好队,按顺序让幼儿走上梅花桩,提醒幼儿双脚站稳,要踩在易拉罐中间,伸开双臂保持平衡。

  5.哪一组幼儿首先又稳又快的通过梅花桩,哪一组幼儿获胜。

  6.反复进行游戏,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顺利通过梅花桩。

  7.幼儿之间相互讨论怎样才能使身体平衡。

  8.游戏结束,将所用物品整理放回原处。

  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户外活动,提高了幼儿的身体平衡性协调性以及灵活性。

与口有关的字教案最新4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情趣。

  2、能在图标的帮助下记忆、朗诵、表演诗歌。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根据诗歌制作的图标;配乐磁带;录音机;蝈蝈、青蛙、知了挂牌各6个。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活活动观察

  1、谈话,引导幼儿讲述对夏天的认识。

  l 提问:春天已经过去了,什么季节来到了呢?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l 你们喜欢夏天,小动物们也喜欢夏天,它们都出来唱歌了,让我们来听一听。

  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讲述对夏天的认识

  2、朗诵诗歌《夏天的歌》

  提问:你听到夏天的歌了吗?有趣吗?

  (1)配乐朗诵诗歌《夏天的`歌》

  提问:夏天的歌是哪些小动物唱的?怎么唱的?

  (2)配乐朗诵诗歌《夏天的歌》

  l 提问:小动物们在哪里唱歌的?为 什么?还在哪里能听到夏天的 歌?

  l (根据幼儿的回答摆放图标)

  l 提问:你喜欢这首诗歌吗?为什么?

  l 幼儿第一遍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有趣。

  l 幼儿第二遍欣赏诗歌,回答问题。

  l 幼儿第三遍欣赏诗歌。

  l 重点讲述:动物怎么唱歌的?在哪里唱的?

  l 再次感受诗歌的情趣。

  3、分层次带领幼儿看着图标朗诵歌诗《夏天的歌》

  老师逐步收起图标,动作提示

  幼儿看着图标学习诗歌。

  幼儿脱离图标配乐记忆朗诵诗歌。

  4、分配角色、组织表演

  提问:你想来当诗歌中的小动物吗?

  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角色表演朗诵相应的诗歌内容

  5、引导幼儿创编诗歌

  提问: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唱夏天的歌呢?让我们去找一找。

  幼儿继续寻找夏天的歌。

  活动反思:

  1、设计活动时,我对教材的特点、目标的制定、材料的提供等有了充分的考虑,但是缺乏对幼儿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的预设,缺乏随机性的教育,幼儿每次朗诵到“夏天的歌,在哪里?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里)。”孩子每次都把“中”讲成“里”,我应该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朗诵诗歌。

  2、图标虽然在我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推广,但当它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幼儿,教师该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图标来学习,这是我缺乏考虑的。

  3、整个活动的过程可以再开放一些。有些环节的主动权可以交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