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二年级下册《有多少个字》数学教案

二年级下册《有多少个字》数学教案

时间:2024-01-17 12:50:5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有多少个字》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有多少个字》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有多少个字》数学教案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下册三、生活中的大数《有多少个字》教材30页到31页

  2、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结构特点:教材首先呈现主题情境--关于祖冲之的故事,将我国数学的历史文化自然融入到学习过程之中。鼓励学生凭直觉估计字数,出现估计结果的巨大差距,引导学生寻找帮助估计的“单位”,小组合作,估一估,说一说,找到估计单位,再根据“部分”估“整体”的策略,进行估计的练习。

  (2)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大数之后,运用大数进行估计,让学生初步体会估计策略,发展数感,并为四年级的估计做铺垫。

  3、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基础:初步会用参照标准圈一圈,认识万以内的数,感受数的大小。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一些简单的数目较小的事物进行过估计:如抓一把小棒估计有多少根,估计物体的长度等。会利用数一数,圈一圈,比一比等体会估计方法的多样化。

  (3)学生学习新知遇到的困难: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少,对这种数量较多的事物缺乏感性认识,估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包括核心素养):经历估计活动的过程,初步体会估计策略,积累估计经验,并在估计过程中发展数感。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开展估计活动,利用数一数,圈一圈,比一比等体会估计方法的多样化,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从故事中感受我国数学的历史文化。

  5、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估计的策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难点: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6、教学方法(体现出个性化的教学):

  1、合作探究法

  2、讨论法

  3、直观演示法

  7、媒体资源(网络白板ipad手机移动终端镜像投屏PPT课件flash课件):白板投影课件

  8、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1、白板出示由浅入深的两道数数题,并追问数数的方法。

  2、呈现主题情境图--图文结合的数学家祖冲之的小故事

  要求:阅读小故事,说说祖冲之是个怎样的人?

  1、利用数一数及乘法口诀等方法计算有多少个字?

  2、学生带着问题小声朗读

  1、白板出示简单的数数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基础解决问题,并为接下来的寻找估计“单位”打下基础。

  2、祖冲之的故事将我国数学的历史文化融合到学习过程之中。

  新小结(我由简单的数数活动,一步一步由浅入深,既巩固了旧知又为获取新知铺下知识基础,引领学生探讨今天的主题)

  探究新知

  一、思考一:估一估这个故事大约有多少个字?(要求学生不要一个一个地数,凭直觉进行给出答案。)

  问: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引导学生理解“大约”

  怎样来大约数学上叫做估计板书--估计

  过渡语:快速估计的结果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到底哪个结果更合适呢?

  引导学生探讨估计的方法:要求学生拿出资料一(祖冲之的小故事)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办法。

  教师倾听学生的汇报展示并给予评价,并用课件演示给予验证。教师随学生的汇报板书:

  1、一行多少字(几行)

  2、一段多少字(几段)

  3、部分相加

  教师让学生总结板书。

  比较凭直觉估计的结果和依靠估计策略得出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二)思考二:估一估,填一填,有多少粒黄豆?(课件出示图文)

  学生直觉判断的结果:

  1、估得太少,2、估得太多。

  学生探讨大约的相关问题

  1、什么是大约?

  2、怎样来大约?

  学生齐读“估计”

  学生拿出资料一,小组讨论汇报

  学生利用展台或白板汇报小组的估计办法。

  生发言:估计的方法。

  生总结不同:依靠估计策略得出的结果快而准确,凭直觉的估计结果不可靠。

  (二)、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到估计的“单位”根据3个杯子中黄豆高度的倍数关系得出答案。

  有助于引导学生探讨估计的方法,寻找可以用于特定情境下帮助估计的“单位”。

  此处齐读意在使学生明确探索的方向

  通过“估一估,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估计,在自主探究,动手画一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白板的使用使学生的想法得到科学准确地验证,有效地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反思,一方面帮助学生体会估计策略的价值,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二)、在新的情境下,运用部分估整体的策略进行估计的练习,对发展学生的数感非常有益。

  课件的运用使学生的猜测得意验证。

  小结(我为学生创造充分探索交流的空间和时间,通过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及汇报,让学生经历估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进而掌握估计的基本策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信息技术使学生的思考过程得以有效清晰地验证。)

  巩固应用

  要求学生选择恰当估计策略完成课后练习题

  1、(课件出示练习题)以资料二的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习题4以资料三的形式要求学生完成。

  课外延伸题:

  1、教师课件出示学生广播操队列图,提问:全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做广播操?有什么好办法来估计?

  2、提问学生:生活中你经历过估计这样的事情吗?教师追问学生举的事例是对哪方面的估计?

  3、教师请学生依据本节课所学,估计“一根大头针”的重量的办法。

  4、教师总结:

  (1)以多估少(2)以少估多

  完成数学书31页2、3、4(资料三)题。

  学生思考回答:

  1、圈一圈。

  2、一行大约多少人看看大约有几行。

  3、一个年级大约有多少人乘以6个年级。

  4、一个班级大约多少人乘以班级数。

  2、学生思考后举例并总结:高度的估计、数量的估计……

  3、学生思考后发言让学生经历观察,推理,画一画,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巩固估计的经验,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信息技术使学生的思考过程得以有效清晰地验证。

  通过身边的素材练习,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借助直观图片(课件)的展示,进一步熟悉关于估一估的各种类型的题目。

  将估计归类使学生思路明确

  通过逆向思维的估计(以多估少),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估计的方法。

  小结(二年级学生对这种数量较多的事物估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结合现实生活安排了一些生活中需要估计的素材,按由易到难的坡度进行设计,引导学生逐步体会估计的方法,也使学生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1)学会了什么

  (2)怎么学会的加深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与能力。

  板书设计有多少个字

  估计

  一行多少字几行

  一段多少字几段

  部分多少字相加

  以少估多

  以多估少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有多少个字》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二年级下册《有多少个字》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有多少块糖教案03-1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08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30

比较多少数学教案03-25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10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反思05-09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反思02-02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反思02-06

中班数学教案比多少09-2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2-2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有多少个字》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有多少个字》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有多少个字》数学教案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下册三、生活中的大数《有多少个字》教材30页到31页

  2、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结构特点:教材首先呈现主题情境--关于祖冲之的故事,将我国数学的历史文化自然融入到学习过程之中。鼓励学生凭直觉估计字数,出现估计结果的巨大差距,引导学生寻找帮助估计的“单位”,小组合作,估一估,说一说,找到估计单位,再根据“部分”估“整体”的策略,进行估计的练习。

  (2)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大数之后,运用大数进行估计,让学生初步体会估计策略,发展数感,并为四年级的估计做铺垫。

  3、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基础:初步会用参照标准圈一圈,认识万以内的数,感受数的大小。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一些简单的数目较小的事物进行过估计:如抓一把小棒估计有多少根,估计物体的长度等。会利用数一数,圈一圈,比一比等体会估计方法的多样化。

  (3)学生学习新知遇到的困难: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少,对这种数量较多的事物缺乏感性认识,估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包括核心素养):经历估计活动的过程,初步体会估计策略,积累估计经验,并在估计过程中发展数感。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开展估计活动,利用数一数,圈一圈,比一比等体会估计方法的多样化,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从故事中感受我国数学的历史文化。

  5、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估计的策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难点: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6、教学方法(体现出个性化的教学):

  1、合作探究法

  2、讨论法

  3、直观演示法

  7、媒体资源(网络白板ipad手机移动终端镜像投屏PPT课件flash课件):白板投影课件

  8、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1、白板出示由浅入深的两道数数题,并追问数数的方法。

  2、呈现主题情境图--图文结合的数学家祖冲之的小故事

  要求:阅读小故事,说说祖冲之是个怎样的人?

  1、利用数一数及乘法口诀等方法计算有多少个字?

  2、学生带着问题小声朗读

  1、白板出示简单的数数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基础解决问题,并为接下来的寻找估计“单位”打下基础。

  2、祖冲之的故事将我国数学的历史文化融合到学习过程之中。

  新小结(我由简单的数数活动,一步一步由浅入深,既巩固了旧知又为获取新知铺下知识基础,引领学生探讨今天的主题)

  探究新知

  一、思考一:估一估这个故事大约有多少个字?(要求学生不要一个一个地数,凭直觉进行给出答案。)

  问: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引导学生理解“大约”

  怎样来大约数学上叫做估计板书--估计

  过渡语:快速估计的结果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到底哪个结果更合适呢?

  引导学生探讨估计的方法:要求学生拿出资料一(祖冲之的小故事)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办法。

  教师倾听学生的汇报展示并给予评价,并用课件演示给予验证。教师随学生的汇报板书:

  1、一行多少字(几行)

  2、一段多少字(几段)

  3、部分相加

  教师让学生总结板书。

  比较凭直觉估计的结果和依靠估计策略得出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二)思考二:估一估,填一填,有多少粒黄豆?(课件出示图文)

  学生直觉判断的结果:

  1、估得太少,2、估得太多。

  学生探讨大约的相关问题

  1、什么是大约?

  2、怎样来大约?

  学生齐读“估计”

  学生拿出资料一,小组讨论汇报

  学生利用展台或白板汇报小组的估计办法。

  生发言:估计的方法。

  生总结不同:依靠估计策略得出的结果快而准确,凭直觉的估计结果不可靠。

  (二)、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到估计的“单位”根据3个杯子中黄豆高度的倍数关系得出答案。

  有助于引导学生探讨估计的方法,寻找可以用于特定情境下帮助估计的“单位”。

  此处齐读意在使学生明确探索的方向

  通过“估一估,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估计,在自主探究,动手画一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白板的使用使学生的想法得到科学准确地验证,有效地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反思,一方面帮助学生体会估计策略的价值,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二)、在新的情境下,运用部分估整体的策略进行估计的练习,对发展学生的数感非常有益。

  课件的运用使学生的猜测得意验证。

  小结(我为学生创造充分探索交流的空间和时间,通过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及汇报,让学生经历估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进而掌握估计的基本策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信息技术使学生的思考过程得以有效清晰地验证。)

  巩固应用

  要求学生选择恰当估计策略完成课后练习题

  1、(课件出示练习题)以资料二的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习题4以资料三的形式要求学生完成。

  课外延伸题:

  1、教师课件出示学生广播操队列图,提问:全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做广播操?有什么好办法来估计?

  2、提问学生:生活中你经历过估计这样的事情吗?教师追问学生举的事例是对哪方面的估计?

  3、教师请学生依据本节课所学,估计“一根大头针”的重量的办法。

  4、教师总结:

  (1)以多估少(2)以少估多

  完成数学书31页2、3、4(资料三)题。

  学生思考回答:

  1、圈一圈。

  2、一行大约多少人看看大约有几行。

  3、一个年级大约有多少人乘以6个年级。

  4、一个班级大约多少人乘以班级数。

  2、学生思考后举例并总结:高度的估计、数量的估计……

  3、学生思考后发言让学生经历观察,推理,画一画,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巩固估计的经验,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信息技术使学生的思考过程得以有效清晰地验证。

  通过身边的素材练习,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借助直观图片(课件)的展示,进一步熟悉关于估一估的各种类型的题目。

  将估计归类使学生思路明确

  通过逆向思维的估计(以多估少),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估计的方法。

  小结(二年级学生对这种数量较多的事物估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结合现实生活安排了一些生活中需要估计的素材,按由易到难的坡度进行设计,引导学生逐步体会估计的方法,也使学生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1)学会了什么

  (2)怎么学会的加深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与能力。

  板书设计有多少个字

  估计

  一行多少字几行

  一段多少字几段

  部分多少字相加

  以少估多

  以多估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