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18 09:21:32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必备)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品味积累文章精美语言。

  2、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简析: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作者在选材上颇具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有传统在新的时代的得到了发扬光大。结合实际生活 ,体会身边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人文素养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二、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

  2、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用一句话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能换个角度为本文再拟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吗?

  品味探究

  (一) 朗读铺垫

  1、指名学生范读

  2、学生自主评价,总结朗读要领。

  3、学生相互挑战读

  4、教师范读片段,学生评价。

  (二) 学法指引

  ① 教师示范,提问题,学生解答[来源:学,科,网Z,X,X,K]

  ② 教师引导学法 “问题探究法”

  (三)、深入探究

  ①学生分组探究学习

  ②全班集体交流

  交流引导的重点:

  A、理解主题,感悟亲情

  B、感悟积累精美语言

  (四)、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读文章《三代》,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在生活中,你觉得自己应该怎样做到尊老爱幼。

  2、说说你知道的关于尊老爱幼的故事、成语、谚语、俗语、歌曲、诗歌、美文。

  (五)、小结:谈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语文教案 篇2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识记生字,认识偏旁“登字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道理。

  教学难点是:

  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明确要求,以读为主。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 ,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课上,我花了很多时间用以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先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标好课文自然段的序号,然后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让学生逐段练读,重点检查学生字音读得是否正确,文中句子读得是否通顺。在这基础上进行精读训练,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了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并使用了一些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例如在指导读好“天哪,这么高的山!”“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能上得去呢?”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于是,苍鹰是怎么对它说的?指名一生读苍鹰说的话。

  (2)、要想看到大海,有一个什么条件?

  (3)、板画一座小山:这样行吗?为什么?

  (4)、出示“天哪,这么高的山!”并画上一座高高的山。

  (5)、指名读这句话,相机指导。

  (6)、换一个说法

  (7)、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青蛙对登上这座山有没有信心?你还可以从哪看出?出示:“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大腿,怎么能上得去呢?”

  (8)、指名读这句话,引导理解:怎么能上得去呢?意思是什么?为什么青蛙觉得自己上不去?

  (9)、我们还可从青蛙的动作上也可以看出它对此没信心。出示:吸了口凉气 指名表演这个动作,说说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也会有这样的体会?

  (10)、再读这两句话这样就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打好了基础。学生都读得有声有色,读出了山的.高,和青蛙的信心不足,为理解下文打好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帮助朗读。

  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才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才能使学生的朗读更有滋有味。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的一开始,我就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再现了故事的内容,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以及绘声绘色的朗读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勾起了学生要学好这篇课文的兴趣,也使他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只有这样,他们的朗读才那么地精彩,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课文。我是这样设计的:

  (1)、小朋友,童话王国的大门又向你们敞开了,你们猜猜看,今天又是谁来到我们教室里做客呀?出示“青蛙”图片:你们认识我吗?一起写我的名字好吗?

  (2)、板书:青蛙 指名读

  (3)、你们知道青蛙的家在哪里吗?

  (4)、就是,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池塘边,从来没见过大海,今天它非常想去看看大海,你们愿意和它一起去吗?

  (5)、欣赏“课文”(多媒体课件)

  (6)、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青蛙看海》。板书写完整

  2.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在体育老师的配合下设计了“青蛙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跳学校那栋五层教学楼的台阶。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还有的在三楼就停下来跳不动了。看的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深刻的。这样,上课时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学生们有的说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有的说想吐,还有的说脚好痛好酸。于是在课上,他们就把这种感受融合到朗读中,体会到了青蛙登上山的不易和辛苦,感受到了他们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

  3.以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能准确读写“解数、颠簸”等字词。

  2、在读中感受北美大瀑布的特点,热爱自然,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3、揣摩精彩句段,学习运用恰当的比喻写景的方法。

  【知识链接】

  1、 尼亚加拉大瀑布简介:

  尼亚加拉大瀑布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尼亚加拉河上。尼亚加拉河仅长57公里,却从海拔174米直降至海拔75米,河上横亘着一道石灰岩断崖,水量丰富的尼亚加拉河经此,骤然抖落,水势澎湃,声震如雷。经山羊岛分割成几个部分,如美国瀑布、新娘的面纱和马蹄瀑布。它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号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2、关于选文的一些说明:

  (1)本文在选入教材时,部分内容被删节,如前往观赏的人忍不住跳进瀑布去和有的人专门到那里自杀的段落,如非重点描写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内容。

  (2)作者在原文开篇便将此游记的格调定的很高:“写本前往结束自己生命的人终于获得了人生的力量,懂得了怎样赞美人生,谱写人生。那是一切名山大川应该给予人的。”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查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顷刻( ) 解数( ) 颠簸( ) 黯淡( ) 绮丽( )

  急遽奔流( ) 栈桥( ) 挟着( ) 磅礴 ( )

  (2)在横线上抄写你认为还需要强调字形或值得积累的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画出关键词,理清作者的游览路线:

  瀑布旁边——( )——( )——瀑布半中腰——栈桥

  (2)想一想题目“奔落的雪原”在文中指什么?作者写了哪几个瀑布?重点写的是哪一个瀑布?

  3、水是自然的灵魂,大自然没有了水也就没有了灵气,古往今来,咏水的诗句不计其数,请写出两句描写水的诗句。

  二、合作交流

  (一)预习反馈,感知瀑布

  1、教师指生给预习中的易错字音注音,听写重点字词(2人板写)。

  2、交流第2题,说说作者的游览路线和初读收获。

  3、小组轮读课文(一组读一段),在听读中画出尼亚加拉大瀑布留给对你印象深刻的词句。

  (二)深入探究,研读瀑布

  1、结合相关描写,说说从文中你看到尼亚加拉大瀑布有什么特点?

  2、作者记录了这次北美观瀑的经历,多次写到自己独特的感受,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结合对作者、写作背景的了解,想想这些感受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1、作者为什么把尼亚加拉大瀑布比喻成奔落的雪原呢?找出文中把瀑布比喻成雪的语句,说说这样比喻的好处。

  2、你还知道哪些写水的.名句?

  三、达标测评

  1、作者通过描写尼亚加拉大瀑布的 ,表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2、妙笔生花,学习运用恰当的比喻写景:

  水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表现形式,大海小溪,冰霜雨雪各有魅力,请选择其中一个,运用比喻修辞写一两句话。

  宗璞《奔落的雪原》阅读练习及答案

  《奔落的雪原》课内阅读

  这时在关国瀑布下面和对岸加拿大一侧的山谷中,都有三三两两的黄衣人在行走。什么虾兵蟹将?我们问。原来可以通过隧道下去,到瀑布近身处看。在美国这一边的叫“风洞”。我们兴致勃勃地去了。穿上雨衣雨靴,也都成了虾兵蟹将。乘电梯从岩石中下去,走过隧道,到得洞口,洞外有栈桥,位置在关国瀑布和“新娘面纱”之间。水声轰鸣,比在船上时更强十倍!我们不管浪花飞舞,循栈桥向大瀑布走去,真走到它身旁了!离水流只有25英尺!这时仰面上看,急流自天而降,仿佛就浇在自己头上!

  却是奔跑着的活的浮雕。风挟着水蒙头盖脸而来,风和水都是硬的。这里不是水花水汽,简直是置身波涛中了。这奇异的站立着的波涛啊!“我们算是到过瀑布里面了。”一个西班牙人说。

  啊!崩落了还在奔跑的雪原!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呢?

  我伸出手,想和瀑布巨人握一握。他却置之不理。又是一阵水浪浇来。“快走,请快走。”管理栈桥的人说,他的声音在雷鸣般的轰响中又消失了。

  我又伸出手来,抓住一捧水。水从指缝间漏出了。尼亚加拉大瀑布的雄姿却永不会从我的记忆里筛去。我会永远记住你的伟大精神,你的磅礴气势,你的力量,你的速度……我会永远记住你那如同崩落的雪原般的流水。

  1文段中加点的“虾兵蟹将”指什么?

  明确:这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瀑布给人的压迫感。

  2文段的结尾,作者写道:“尼亚加拉大瀑布的雄姿却永不会从我的记忆中筛去。”除了文中所写,还有哪些方面深深打动了作者?

  明确: 紧扣课文,言之成理即可。

  3“我又伸出手来,抓住一捧水。”试分析“抓”字的精妙之处。

  明确:“抓”字突出表现了作者想留住瀑布的急切心情。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家庭的小账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出示小账本,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分析小账本,说出自己的感受。

  2、谈话。

  钱在我们的生活中太重要了。我们穿的衣服,吃的水果,用的文具等,绝大多数是用钱买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谈论有关钱的话题。(板书:钱)

  二、认识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

  1、谁来说一说你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师板书:打工、卖粮食等。

  2、教师补充一些经济来源方式,如,炒股赢利,存钱获取银行利息,业余写作赚取稿费等。

  3、教师小结。看来,我们获得经济来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到底它们都是靠劳动得来的。(板书:劳动)

  三、认识劳动的辛苦,挣钱的不易。

  1、谁能具体说一说你的爸爸或妈妈是如何工作的?看到他们每天这样工作,你想到了什么?(板书:辛苦)

  2、观看人们劳动的场面,并适当的描述。

  老师课前也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来看他们是如何工作的,看了他们辛勤的工作,你想说些什么?

  3、教师小结。是呀,他们的工作太辛苦了,他们的身体太疲劳了。这其中或许就有你的爸爸或妈妈。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让我们住上了舒适的房屋,让我们有了一个干净、美丽的环境。我们的父母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我们良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回到家里你应该怎么做?

  4. 进一步体会挣钱的不易。看《铁匠的儿子和铜钱的故事》,思考:为什么同样是铜钱,铁匠的儿子对待它的态度会不一样?

  5、再次体会挣钱的不易。

  挣钱的确是太难了。为了让自己的家人生活的好一些,他们也许长期忍受着身体疲劳的折磨。下面咱们跟着视频共同朗诵一下《悯农》这首诗,再次体会一下劳动的辛苦,挣钱的不易。

  5.小练笔。

  我们也试着写一首小诗或短文来描述父母挣钱的辛苦。

  四、引导合理消费。

  1、孩子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再看看你们手中的零花钱,你发现它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吗?

  2、小组活动。分析一星期的消费情况。

  课前,让大家记录了自己这一星期的消费情况,小组内计算一下,你们组平均每天花多少钱,分析一下,这些钱都用在什么地方?

  3、学生汇报,教师及时补充。

  (1)一元钱的妙用。(以卡通的形式介绍)

  (2)计算。咱班有54人,一人一天花三元钱,全班同学一天花多少钱?全校同学一天花多少钱?一周要花多少钱呢?

  (3)深化学生的认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

  4、现在假如一周给你十元钱,你将准备如何消费?小组内设计,比一比哪一组的消费最合理?

  5、分析消费计划。(板书:合理消费)

  五、课后延伸。

  回家帮你的爸爸妈妈建立一个家庭小账本,记录下你家的收支情况,分析哪些钱应该花,哪些可以省下,努力做到合理消费。

  本课通过了解家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知道家庭的经济来源有多种形式,体会到父母挣钱不容易。

  教学反思:在教学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各行各业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再让学生分小组探究父母的职业,说说该工作是多么辛苦,说说自己参与其中的感受。再用书中的故事,让学生互相交流,弄明白为什么铁匠的儿子不让他爸爸扔钱了。从而体会到自己付出劳动才做出的东西毁坏时,心里会很难受,达到教学目的。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影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形象的体会父母劳动的辛苦,挣钱的不易。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较好,学生都能通过本科的学习体会父母劳动的辛苦,挣钱的不易。并决定以后要勤俭节约,合理消费。

  亮点:利用图片、影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深化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六、板书设计。

  家庭小账本

  辛勤劳动——钱——合理消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练习口语交际,学做节目主持人,主持过程中要善于鼓动大家的情绪,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这是一项培养学生具有爱心、关心他人,鼓励别人,使其产生信心和力量的口语交际练习。

  (2)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学会鼓励”作启发谈话。

  (3)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所受到的鼓励和关心等。

  (2)想一想: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伸出自己的帮助之手去鼓励他们、关心他们呢?

  (3) 鼓励别人要有一定的技巧,特别是首次鼓励之后,对方仍信心不足时,如何趁热打铁,继续鼓励。二次备课

  (4)分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对表演欠缺的同学给予鼓励。让学生懂得对别人真诚懂得鼓励和帮助,要表示感谢。

  3、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评点,并引导学生明白,几句鼓励的话就能给人以信心和力量,鼓励要从现在做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真诚和友善。

  二、对照书上练习。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

  1、鼓励张为民:“买了东西,我们是消费者,就受到《消费者保护法》的`保护,商家对于销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这种伪劣产品应该退给他们,这是忸怩的权利。”

  2、茅义军两次实验都未成功,可这样鼓励他:“茅义军,两次失败就打退堂鼓,莱克兄弟发明飞机,瓦特发明蒸汽机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最后才取得成功的。总结经验再来,你一定会成功的。”

  3、对于宗家伟的赛前鼓励更为重要,可这样鼓励他:“宗家伟,你一直

  都是最棒的!你目前这种状态属于正常现象,只要你放下包袱,轻松上阵,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再说只要你努力了,同学们一定会为你加油的!”

  小结: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伸出自己的帮助之手去鼓励他们、关心他们。鼓励别人要有一定的技巧,特别是首次鼓励之后,对方仍信心不足时,如何趁热打铁,继续鼓励。总之几句鼓励的话就能给人以信心和力量,鼓励要从现在做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真诚和友善。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已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成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规范书写生字及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假如参加班干部竞选,你准备讲些什么?请准备后,说一说。

  (竞选岗位可以是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小组长……)

  2、让学生体会情境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读给同桌听,互相纠正读音。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疑问是什么?指名说一说。

  4、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读读想想,说说读懂了什么。从文中的王宁、全班同学和老师的不同角度谈谈看法。

  三、识字写字

  1、识字:

  出示生字词,采用多种方式认读词语,学生开火车读、比赛读、学生领读。

  2、出示生字,指导读音:

  ⑴ 本课生字,“掌、室”声母是舌后音,“宁、愣、掌”韵母是后鼻音,“宁、切”是多音字指导学生读准确。

  ⑵ “委、宁”等字,可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愣、掌、补”三个字的偏旁和字义有内在的联系,可结合语境,让学生说说三个字的意思和偏旁有什么关系,并可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组词、说话。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

  青:下边的月的第一笔是竖。

  教:右边是“反文旁”,不是条字头。

  切:第二笔是竖提,不是竖弯钩。

  室:写紧凑一点儿,防止拉长。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学生以多种方式认读。

  2、板书课题:我选我,自由读课文,说说我指的是谁?

  3、王宁选自已做什么?为什么要选自已?

  二、体验性朗读,读出课文的思想感情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老师出示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说说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什么?并读出相应的'语气。

  1、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大家在想什么?带着你的想法读这句话。)

  2、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想想王宁会用怎么样的语气说,读出相应的语气。)

  3、大家都愣住了。

  (读出吃惊的语气。)

  三、创设情境,在朗读中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1、排练情景对话“我选我”在表演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注意重点句的表演。小组表演,然后师生分角色表演情景对话。

  2、重点读王宁说“我选我”理由的那一段话,让学生说说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什么?谈谈自己的想法。可对全课后练习进行句子训练:

  李小青是我们班我劳动委员。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 )是( )。

  ( )是( )。

  读后使学生了解到,每组两句说法不同,但意思一样。

  四、拓展思维,深化理解

  就王宁选自已当劳动委员一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我会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学习重点:

  按课文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知识链接:

  1、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游记,节选自《小记十篇》一书,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金华的双龙洞是浙江金华的名胜。因为洞内的洞顶有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所以叫“双龙洞”。

  2、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

  预习任务:

  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按游览顺序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课文,说一说金华的双龙洞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闯关练习:

  一、看拼写词语。

  hé shì hūn àn guān shǎng kǒng xì

  ( ) ( ) ( ) ( )

  míng yàn dù juān é jiǎo jíshǐ

  ( ) ( ) ( ) (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

  学习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

  收集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8

  一、课前谈话

  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去找春天,你们找到了吗?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新课,读准“醒”字,你怎么记住咱们今天学的第一个生字。记忆“醒”。

  二、范读

  放音乐,教师配乐朗读儿歌,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

  三、学生模仿老师读儿歌

  第一遍轻声读,遇到生字,看拼音自学。第二遍指名各个同学,一人读一小节,要求把音读准。第三遍各自大声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领读

  教师重点领读儿歌,学生自由选读儿歌中的小节。

  五、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悟儿歌

  出示有柳树的春景图。

  提问:小柳树睡了整整一个冬天,它什么时候睡醒了?谁能读出小柳树睡醒的样子。(学生表演读。)

  小柳树睡醒了,它的好朋友春雨、春风、春燕和它在一起做什么?

  设情境:请学生扮演春雨、春风、春燕读有关的三小节。它们对柳树说些什么呢?柳树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学生上台表演。

  言训练:春雨帮助柳树“__________,”柳树变得“__________,”柳树对春雨说:“__________。”

  春风帮助柳树,柳树变得“__________,”柳树对春风说:“__________。”

  春燕和小柳树“__________,”柳树“__________,”柳树边飞边说:“__________。”

  读课文:春天里的景物这么可爱,让我们走进春天,美美地读一读!

  演读:小组内表演,四个同学分别扮演柳树、春风、春雨、春燕。

  在春天里,还有什么和柳树一样也醒了呢?学生自由发言。

  六、出示大屏幕识字

  说说你认识了课文的哪些字,不会认的字怎么办?说说你的.好办法。

  七、巩固练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用熟字来记忆。

  3、猜字游戏:(以学生自己把生字编成谜语互相猜为主)

  ⑴身上脏了怎么办──洗“澡”。

  ⑵大雨落在田地上──“雷”。

  ⑶自行车轮胎缺少气──“软”。

  4、认生字练习:

  全体学生把自备的生字卡片摆放好,老师大屏幕上的字,学生从字卡里找字并举起来。

  八、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说话”二字的言字旁和“春”字的撇捺:

  ⑴言字旁的一点不能太低,横要写得斜,竖稍向左歪。

  ⑵“春”字的撇起笔在竖中线上,然后要往左斜;捺的起笔不要靠近撇,要给下面的日字留出空来。

  2、学生先描再临,老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必备)语文教案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经典)语文教案09-09

[经典]语文教案09-16

语文教案【经典】07-23

(精选)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30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07-26

(必备)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必备)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品味积累文章精美语言。

  2、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简析: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作者在选材上颇具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有传统在新的时代的得到了发扬光大。结合实际生活 ,体会身边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人文素养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二、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

  2、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用一句话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能换个角度为本文再拟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吗?

  品味探究

  (一) 朗读铺垫

  1、指名学生范读

  2、学生自主评价,总结朗读要领。

  3、学生相互挑战读

  4、教师范读片段,学生评价。

  (二) 学法指引

  ① 教师示范,提问题,学生解答[来源:学,科,网Z,X,X,K]

  ② 教师引导学法 “问题探究法”

  (三)、深入探究

  ①学生分组探究学习

  ②全班集体交流

  交流引导的重点:

  A、理解主题,感悟亲情

  B、感悟积累精美语言

  (四)、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读文章《三代》,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在生活中,你觉得自己应该怎样做到尊老爱幼。

  2、说说你知道的关于尊老爱幼的故事、成语、谚语、俗语、歌曲、诗歌、美文。

  (五)、小结:谈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语文教案 篇2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识记生字,认识偏旁“登字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道理。

  教学难点是:

  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明确要求,以读为主。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 ,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课上,我花了很多时间用以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先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标好课文自然段的序号,然后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让学生逐段练读,重点检查学生字音读得是否正确,文中句子读得是否通顺。在这基础上进行精读训练,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了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并使用了一些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例如在指导读好“天哪,这么高的山!”“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能上得去呢?”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于是,苍鹰是怎么对它说的?指名一生读苍鹰说的话。

  (2)、要想看到大海,有一个什么条件?

  (3)、板画一座小山:这样行吗?为什么?

  (4)、出示“天哪,这么高的山!”并画上一座高高的山。

  (5)、指名读这句话,相机指导。

  (6)、换一个说法

  (7)、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青蛙对登上这座山有没有信心?你还可以从哪看出?出示:“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大腿,怎么能上得去呢?”

  (8)、指名读这句话,引导理解:怎么能上得去呢?意思是什么?为什么青蛙觉得自己上不去?

  (9)、我们还可从青蛙的动作上也可以看出它对此没信心。出示:吸了口凉气 指名表演这个动作,说说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也会有这样的体会?

  (10)、再读这两句话这样就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打好了基础。学生都读得有声有色,读出了山的.高,和青蛙的信心不足,为理解下文打好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帮助朗读。

  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才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才能使学生的朗读更有滋有味。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的一开始,我就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再现了故事的内容,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以及绘声绘色的朗读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勾起了学生要学好这篇课文的兴趣,也使他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只有这样,他们的朗读才那么地精彩,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课文。我是这样设计的:

  (1)、小朋友,童话王国的大门又向你们敞开了,你们猜猜看,今天又是谁来到我们教室里做客呀?出示“青蛙”图片:你们认识我吗?一起写我的名字好吗?

  (2)、板书:青蛙 指名读

  (3)、你们知道青蛙的家在哪里吗?

  (4)、就是,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池塘边,从来没见过大海,今天它非常想去看看大海,你们愿意和它一起去吗?

  (5)、欣赏“课文”(多媒体课件)

  (6)、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青蛙看海》。板书写完整

  2.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在体育老师的配合下设计了“青蛙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跳学校那栋五层教学楼的台阶。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还有的在三楼就停下来跳不动了。看的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深刻的。这样,上课时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学生们有的说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有的说想吐,还有的说脚好痛好酸。于是在课上,他们就把这种感受融合到朗读中,体会到了青蛙登上山的不易和辛苦,感受到了他们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

  3.以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能准确读写“解数、颠簸”等字词。

  2、在读中感受北美大瀑布的特点,热爱自然,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3、揣摩精彩句段,学习运用恰当的比喻写景的方法。

  【知识链接】

  1、 尼亚加拉大瀑布简介:

  尼亚加拉大瀑布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尼亚加拉河上。尼亚加拉河仅长57公里,却从海拔174米直降至海拔75米,河上横亘着一道石灰岩断崖,水量丰富的尼亚加拉河经此,骤然抖落,水势澎湃,声震如雷。经山羊岛分割成几个部分,如美国瀑布、新娘的面纱和马蹄瀑布。它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号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2、关于选文的一些说明:

  (1)本文在选入教材时,部分内容被删节,如前往观赏的人忍不住跳进瀑布去和有的人专门到那里自杀的段落,如非重点描写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内容。

  (2)作者在原文开篇便将此游记的格调定的很高:“写本前往结束自己生命的人终于获得了人生的力量,懂得了怎样赞美人生,谱写人生。那是一切名山大川应该给予人的。”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查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顷刻( ) 解数( ) 颠簸( ) 黯淡( ) 绮丽( )

  急遽奔流( ) 栈桥( ) 挟着( ) 磅礴 ( )

  (2)在横线上抄写你认为还需要强调字形或值得积累的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画出关键词,理清作者的游览路线:

  瀑布旁边——( )——( )——瀑布半中腰——栈桥

  (2)想一想题目“奔落的雪原”在文中指什么?作者写了哪几个瀑布?重点写的是哪一个瀑布?

  3、水是自然的灵魂,大自然没有了水也就没有了灵气,古往今来,咏水的诗句不计其数,请写出两句描写水的诗句。

  二、合作交流

  (一)预习反馈,感知瀑布

  1、教师指生给预习中的易错字音注音,听写重点字词(2人板写)。

  2、交流第2题,说说作者的游览路线和初读收获。

  3、小组轮读课文(一组读一段),在听读中画出尼亚加拉大瀑布留给对你印象深刻的词句。

  (二)深入探究,研读瀑布

  1、结合相关描写,说说从文中你看到尼亚加拉大瀑布有什么特点?

  2、作者记录了这次北美观瀑的经历,多次写到自己独特的感受,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结合对作者、写作背景的了解,想想这些感受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1、作者为什么把尼亚加拉大瀑布比喻成奔落的雪原呢?找出文中把瀑布比喻成雪的语句,说说这样比喻的好处。

  2、你还知道哪些写水的.名句?

  三、达标测评

  1、作者通过描写尼亚加拉大瀑布的 ,表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2、妙笔生花,学习运用恰当的比喻写景:

  水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表现形式,大海小溪,冰霜雨雪各有魅力,请选择其中一个,运用比喻修辞写一两句话。

  宗璞《奔落的雪原》阅读练习及答案

  《奔落的雪原》课内阅读

  这时在关国瀑布下面和对岸加拿大一侧的山谷中,都有三三两两的黄衣人在行走。什么虾兵蟹将?我们问。原来可以通过隧道下去,到瀑布近身处看。在美国这一边的叫“风洞”。我们兴致勃勃地去了。穿上雨衣雨靴,也都成了虾兵蟹将。乘电梯从岩石中下去,走过隧道,到得洞口,洞外有栈桥,位置在关国瀑布和“新娘面纱”之间。水声轰鸣,比在船上时更强十倍!我们不管浪花飞舞,循栈桥向大瀑布走去,真走到它身旁了!离水流只有25英尺!这时仰面上看,急流自天而降,仿佛就浇在自己头上!

  却是奔跑着的活的浮雕。风挟着水蒙头盖脸而来,风和水都是硬的。这里不是水花水汽,简直是置身波涛中了。这奇异的站立着的波涛啊!“我们算是到过瀑布里面了。”一个西班牙人说。

  啊!崩落了还在奔跑的雪原!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呢?

  我伸出手,想和瀑布巨人握一握。他却置之不理。又是一阵水浪浇来。“快走,请快走。”管理栈桥的人说,他的声音在雷鸣般的轰响中又消失了。

  我又伸出手来,抓住一捧水。水从指缝间漏出了。尼亚加拉大瀑布的雄姿却永不会从我的记忆里筛去。我会永远记住你的伟大精神,你的磅礴气势,你的力量,你的速度……我会永远记住你那如同崩落的雪原般的流水。

  1文段中加点的“虾兵蟹将”指什么?

  明确:这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瀑布给人的压迫感。

  2文段的结尾,作者写道:“尼亚加拉大瀑布的雄姿却永不会从我的记忆中筛去。”除了文中所写,还有哪些方面深深打动了作者?

  明确: 紧扣课文,言之成理即可。

  3“我又伸出手来,抓住一捧水。”试分析“抓”字的精妙之处。

  明确:“抓”字突出表现了作者想留住瀑布的急切心情。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家庭的小账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出示小账本,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分析小账本,说出自己的感受。

  2、谈话。

  钱在我们的生活中太重要了。我们穿的衣服,吃的水果,用的文具等,绝大多数是用钱买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谈论有关钱的话题。(板书:钱)

  二、认识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

  1、谁来说一说你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师板书:打工、卖粮食等。

  2、教师补充一些经济来源方式,如,炒股赢利,存钱获取银行利息,业余写作赚取稿费等。

  3、教师小结。看来,我们获得经济来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到底它们都是靠劳动得来的。(板书:劳动)

  三、认识劳动的辛苦,挣钱的不易。

  1、谁能具体说一说你的爸爸或妈妈是如何工作的?看到他们每天这样工作,你想到了什么?(板书:辛苦)

  2、观看人们劳动的场面,并适当的描述。

  老师课前也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来看他们是如何工作的,看了他们辛勤的工作,你想说些什么?

  3、教师小结。是呀,他们的工作太辛苦了,他们的身体太疲劳了。这其中或许就有你的爸爸或妈妈。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让我们住上了舒适的房屋,让我们有了一个干净、美丽的环境。我们的父母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我们良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回到家里你应该怎么做?

  4. 进一步体会挣钱的不易。看《铁匠的儿子和铜钱的故事》,思考:为什么同样是铜钱,铁匠的儿子对待它的态度会不一样?

  5、再次体会挣钱的不易。

  挣钱的确是太难了。为了让自己的家人生活的好一些,他们也许长期忍受着身体疲劳的折磨。下面咱们跟着视频共同朗诵一下《悯农》这首诗,再次体会一下劳动的辛苦,挣钱的不易。

  5.小练笔。

  我们也试着写一首小诗或短文来描述父母挣钱的辛苦。

  四、引导合理消费。

  1、孩子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再看看你们手中的零花钱,你发现它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吗?

  2、小组活动。分析一星期的消费情况。

  课前,让大家记录了自己这一星期的消费情况,小组内计算一下,你们组平均每天花多少钱,分析一下,这些钱都用在什么地方?

  3、学生汇报,教师及时补充。

  (1)一元钱的妙用。(以卡通的形式介绍)

  (2)计算。咱班有54人,一人一天花三元钱,全班同学一天花多少钱?全校同学一天花多少钱?一周要花多少钱呢?

  (3)深化学生的认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

  4、现在假如一周给你十元钱,你将准备如何消费?小组内设计,比一比哪一组的消费最合理?

  5、分析消费计划。(板书:合理消费)

  五、课后延伸。

  回家帮你的爸爸妈妈建立一个家庭小账本,记录下你家的收支情况,分析哪些钱应该花,哪些可以省下,努力做到合理消费。

  本课通过了解家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知道家庭的经济来源有多种形式,体会到父母挣钱不容易。

  教学反思:在教学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各行各业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再让学生分小组探究父母的职业,说说该工作是多么辛苦,说说自己参与其中的感受。再用书中的故事,让学生互相交流,弄明白为什么铁匠的儿子不让他爸爸扔钱了。从而体会到自己付出劳动才做出的东西毁坏时,心里会很难受,达到教学目的。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影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形象的体会父母劳动的辛苦,挣钱的不易。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较好,学生都能通过本科的学习体会父母劳动的辛苦,挣钱的不易。并决定以后要勤俭节约,合理消费。

  亮点:利用图片、影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深化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六、板书设计。

  家庭小账本

  辛勤劳动——钱——合理消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练习口语交际,学做节目主持人,主持过程中要善于鼓动大家的情绪,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这是一项培养学生具有爱心、关心他人,鼓励别人,使其产生信心和力量的口语交际练习。

  (2)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学会鼓励”作启发谈话。

  (3)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所受到的鼓励和关心等。

  (2)想一想: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伸出自己的帮助之手去鼓励他们、关心他们呢?

  (3) 鼓励别人要有一定的技巧,特别是首次鼓励之后,对方仍信心不足时,如何趁热打铁,继续鼓励。二次备课

  (4)分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对表演欠缺的同学给予鼓励。让学生懂得对别人真诚懂得鼓励和帮助,要表示感谢。

  3、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评点,并引导学生明白,几句鼓励的话就能给人以信心和力量,鼓励要从现在做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真诚和友善。

  二、对照书上练习。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

  1、鼓励张为民:“买了东西,我们是消费者,就受到《消费者保护法》的`保护,商家对于销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这种伪劣产品应该退给他们,这是忸怩的权利。”

  2、茅义军两次实验都未成功,可这样鼓励他:“茅义军,两次失败就打退堂鼓,莱克兄弟发明飞机,瓦特发明蒸汽机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最后才取得成功的。总结经验再来,你一定会成功的。”

  3、对于宗家伟的赛前鼓励更为重要,可这样鼓励他:“宗家伟,你一直

  都是最棒的!你目前这种状态属于正常现象,只要你放下包袱,轻松上阵,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再说只要你努力了,同学们一定会为你加油的!”

  小结: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伸出自己的帮助之手去鼓励他们、关心他们。鼓励别人要有一定的技巧,特别是首次鼓励之后,对方仍信心不足时,如何趁热打铁,继续鼓励。总之几句鼓励的话就能给人以信心和力量,鼓励要从现在做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真诚和友善。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已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成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规范书写生字及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假如参加班干部竞选,你准备讲些什么?请准备后,说一说。

  (竞选岗位可以是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小组长……)

  2、让学生体会情境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读给同桌听,互相纠正读音。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最大的疑问是什么?指名说一说。

  4、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读读想想,说说读懂了什么。从文中的王宁、全班同学和老师的不同角度谈谈看法。

  三、识字写字

  1、识字:

  出示生字词,采用多种方式认读词语,学生开火车读、比赛读、学生领读。

  2、出示生字,指导读音:

  ⑴ 本课生字,“掌、室”声母是舌后音,“宁、愣、掌”韵母是后鼻音,“宁、切”是多音字指导学生读准确。

  ⑵ “委、宁”等字,可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愣、掌、补”三个字的偏旁和字义有内在的联系,可结合语境,让学生说说三个字的意思和偏旁有什么关系,并可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组词、说话。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

  青:下边的月的第一笔是竖。

  教:右边是“反文旁”,不是条字头。

  切:第二笔是竖提,不是竖弯钩。

  室:写紧凑一点儿,防止拉长。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学生以多种方式认读。

  2、板书课题:我选我,自由读课文,说说我指的是谁?

  3、王宁选自已做什么?为什么要选自已?

  二、体验性朗读,读出课文的思想感情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老师出示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说说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什么?并读出相应的'语气。

  1、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大家在想什么?带着你的想法读这句话。)

  2、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想想王宁会用怎么样的语气说,读出相应的语气。)

  3、大家都愣住了。

  (读出吃惊的语气。)

  三、创设情境,在朗读中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1、排练情景对话“我选我”在表演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注意重点句的表演。小组表演,然后师生分角色表演情景对话。

  2、重点读王宁说“我选我”理由的那一段话,让学生说说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什么?谈谈自己的想法。可对全课后练习进行句子训练:

  李小青是我们班我劳动委员。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 )是( )。

  ( )是( )。

  读后使学生了解到,每组两句说法不同,但意思一样。

  四、拓展思维,深化理解

  就王宁选自已当劳动委员一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我会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我会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学习重点:

  按课文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知识链接:

  1、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游记,节选自《小记十篇》一书,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金华的双龙洞是浙江金华的名胜。因为洞内的洞顶有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所以叫“双龙洞”。

  2、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

  预习任务:

  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按游览顺序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课文,说一说金华的双龙洞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闯关练习:

  一、看拼写词语。

  hé shì hūn àn guān shǎng kǒng xì

  ( ) ( ) ( ) ( )

  míng yàn dù juān é jiǎo jíshǐ

  ( ) ( ) ( ) (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

  学习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

  收集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8

  一、课前谈话

  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去找春天,你们找到了吗?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新课,读准“醒”字,你怎么记住咱们今天学的第一个生字。记忆“醒”。

  二、范读

  放音乐,教师配乐朗读儿歌,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

  三、学生模仿老师读儿歌

  第一遍轻声读,遇到生字,看拼音自学。第二遍指名各个同学,一人读一小节,要求把音读准。第三遍各自大声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领读

  教师重点领读儿歌,学生自由选读儿歌中的小节。

  五、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悟儿歌

  出示有柳树的春景图。

  提问:小柳树睡了整整一个冬天,它什么时候睡醒了?谁能读出小柳树睡醒的样子。(学生表演读。)

  小柳树睡醒了,它的好朋友春雨、春风、春燕和它在一起做什么?

  设情境:请学生扮演春雨、春风、春燕读有关的三小节。它们对柳树说些什么呢?柳树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学生上台表演。

  言训练:春雨帮助柳树“__________,”柳树变得“__________,”柳树对春雨说:“__________。”

  春风帮助柳树,柳树变得“__________,”柳树对春风说:“__________。”

  春燕和小柳树“__________,”柳树“__________,”柳树边飞边说:“__________。”

  读课文:春天里的景物这么可爱,让我们走进春天,美美地读一读!

  演读:小组内表演,四个同学分别扮演柳树、春风、春雨、春燕。

  在春天里,还有什么和柳树一样也醒了呢?学生自由发言。

  六、出示大屏幕识字

  说说你认识了课文的哪些字,不会认的字怎么办?说说你的.好办法。

  七、巩固练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用熟字来记忆。

  3、猜字游戏:(以学生自己把生字编成谜语互相猜为主)

  ⑴身上脏了怎么办──洗“澡”。

  ⑵大雨落在田地上──“雷”。

  ⑶自行车轮胎缺少气──“软”。

  4、认生字练习:

  全体学生把自备的生字卡片摆放好,老师大屏幕上的字,学生从字卡里找字并举起来。

  八、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说话”二字的言字旁和“春”字的撇捺:

  ⑴言字旁的一点不能太低,横要写得斜,竖稍向左歪。

  ⑵“春”字的撇起笔在竖中线上,然后要往左斜;捺的起笔不要靠近撇,要给下面的日字留出空来。

  2、学生先描再临,老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