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紫藤萝瀑布》教案

《紫藤萝瀑布》教案

时间:2024-01-22 08:09:07 教案 我要投稿

《紫藤萝瀑布》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紫藤萝瀑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紫藤萝瀑布》教案

《紫藤萝瀑布》教案1

  四、紫藤萝瀑布

  宗璞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内容,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感悟中心。

  能力目标: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教学难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式: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想:

  本文是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初一学生仍有一定难度。采用感悟、研读、赏析、反思、拓展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层层深入感受到生命的思考,既来自自身,又来自其它生物,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仔细观察、思考,都可以从中悟到生命的真谛。同时可以采用画面进行直观教学,通过故事和名言等教学手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对人生的感悟。

  第1课时: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揣摩词语和句子,整体感知课文,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1: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生命的珍品。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眩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导语设计2:

  同学们,生活中的花鸟虫鱼,你最喜欢哪一种呢?哪一种曾触发你的联想,牵动你的情思?(同学们发言。)的确,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像作家那样用“第三只眼睛”----发现美的眼睛细心观察,并认真体会,那么,山水花木、鸟兽虫鱼等平常之物都会带给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迪。今天,让我们到一条紫色的瀑布边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

  二、解题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让人在绚丽的色彩、奔腾的激流中感悟生命意义的作品。作者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根据语境理解字词。

  学生利用工具书给下列汉字注音,并齐读。

  嚷穗舱绽凑酿发端终极迸溅挑逗繁密伫立凝望笼罩伶仃

  稀零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

  2、自由散读,思考:紫藤萝瀑布有什么特点?从字面上看,作者把它与什么联系起来?

  明确: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抓住紫藤萝瀑布的特征,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欢欣的心情描写了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由紫藤萝联想到的“生命”、“精神的喜悦和生的宁静”、“生死谜”、“手足情”等字眼,为下文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作准备。

  四、有感情的再读课文,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投影出示朗读方法:朗读文章有感情,重音、语速及四声。佳词妙句细品味,内容中心都理清。

  学生朗读。略

  五、作业:读一读写一写每个词一行,每行5遍。

  第2课时:通过合作学习,揣摩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合作学习,进行探究:

  1、你认为作者在描写盛开的紫藤萝的特征时,那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小组合作,共同研讨。代表回答,进行交流。

  让学生通过诵读、讨论,体会抓住景物特点

  教师把握要点:紫藤萝成片成片地盛开时,居然能“像一条瀑布。在流动,在欢笑”,那“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的“点点银光”,多像“迸溅的水花”,那是阳光下跳动着的紫色的音符,正谱写着生命的欢歌啊!再看那每一条盛开的花,“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导总结: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的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做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作者用贴切的比喻、拟人,绘声绘色地把紫藤萝开放的盛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2、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认为那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说出你的理由。

  你能有感情地把它读出来吗?

  小组合作,共同研讨。代表回答,进行交流。

  教师把握要点: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

  如“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后来连“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表达了作者失落惆怅的情绪。可花儿并没有枯死,那顽强的根,纵然饱经摧折也孕育着希望的种子,随时准备破土而出。看,“藤萝又开花了,开得那样盛,那样密”,它汇成了奔腾的瀑布。抚摸鼓胀的花朵,便是起锚生命的航船。

  “辉煌淡紫色”的“辉煌”抒发了作者对瀑布生命力的盛赞之情,“流动”“欢笑”传达了生的喜悦。

  二、教师精讲:

  怎样理解特定历史时期有关紫藤萝的故事?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会有那样的感悟呢?

  1982年是“极左”论调笼罩的年代,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被拆掉,萧杀的政治气候禁锢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花也有情,竟寂寥得“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理解这个背景,才能理解文章的感情。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作者发出了“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感慨,我们也由此感到作者的彻悟,对生命的感悟。只要种子在,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只要真情在,许多失去的还有再来的时候,人生在世,纵有艰难险阻,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暗礁、险滩又怎能阻碍“满装生命的酒酿”的“紫色的花舱”驶向彼岸呢?紫藤萝的一荣一枯,正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希望的可贵。(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质疑、交流与积累

  1、研读文章有哪些疑问?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可一一作答,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

  2、教师向学生提出质疑:你能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吗?

  学生讨论,可以有不同见解,教师巡视并指导。

  3、本文给你什么联想和启示?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怎么办?

  同学自由畅谈。

  4、找出你认为最好的语言片段,背下来。

  学生活动。略

  四、小结:

  1、简单的内容归结:看花一一繁花似锦

  忆花一一思绪万千生命的永恒

  思花一一振奋精神

  2、你能说说本文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吗?

  学生自由谈,但教师把握要点:

  A、精细的观察,认真的思考,感悟人生,巧妙的联想。

  B、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C、细致的描写。

  五、教师总结:

  紫藤萝瀑布象一首深沉的歌,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面: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的为自己的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的浪花,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象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六、拓展延伸

  1、请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画面(可出示一组花木的画面,如:菊、梅、荷、松树、牡丹等等)。

  指导: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回去后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花木的文章,与同学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新的联想和见解。

  2、用一株实物花(并不一定是名贵的花,可以是生命力顽强但并不起眼的花),让学生现场观察,进行联想,做口头作文:《我看______花》。

  以上二者可选其一。

  七、布置作业以《绿色的海洋》为题,抓住森林的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八、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看花一一繁花似锦

  亿花一一思绪万千生命永恒

  思花一一振奋精神

  九、教学反思:设计上力图突出人文性,要求学生在对文章整体感悟后,通过探究,让学生对生命、对人生有新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健康个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案中的朗读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朗读与研讨,以及畅谈感受的环节设计,都是重视语文全面素养提高的措施。

《紫藤萝瀑布》教案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设想:

  本文是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初一学生仍有一定难度。本文可以采用感悟、研读、赏析、反思、拓展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层层深入感受到生命的思考,既来自自身,又来自其它生物,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仔细观察、思考,都可以从中悟到生命的真谛。同时可以采用画面进行直观教学,通过故事和名言等教学手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对人生的感悟。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教学难点:

  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

  导、学、练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整体感悟

  1.精心导入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生命的珍品。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紫藤萝瀑布宗璞

  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学生朗读或默记目标内容。

  2.感知内容

  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见书P19页:嚷穗舱绽凑酿发端终极迸溅挑逗繁密伫立凝望笼罩伶仃稀零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教师正音。

  (过渡)《紫藤萝瀑布》是一幅极为精彩的工笔画,即使是高明的丹青国手,也未必能穷尽它所包含的意蕴。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认识作者在我面前展现的紫色的、绚丽多彩的紫藤萝,就必须听一听全文的内容,从中感受到那花的色泽,花的神采和花的气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配乐范读)。

  问题组:①本文学习什么内容?

  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

  ③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

  可以在听读的基础上简要回答。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答案即使不太统一,可以由教师鼓励并说明在下面的研读中继续赏析。)教师领读,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对文章进一步理解做铺垫。

  (二)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大体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好文章总有眼睛似的精彩片段,研读好的章节、段落,其实是对文章内涵的具体把握,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更贴近了。

  2.自主探究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①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内容。

  ②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③赏析语段中好句子的用法,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各有千秋,归结起来,本文主要内容是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欢欣的心情描写了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教师指导朗读)。

  3.学法指导

  对以上问题大屏幕投影后认真阅读,并教会学生自读和自学的方法。

  投影出示朗读方法:朗读文章有感情,重音、语速及四声。

  佳词妙句细品味,内容中心都理清。

  (1)简单的内容归结:看花一一繁花似锦

  忆花一一思绪万千生命的永恒

  思花一一振奋精神

  (2)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允许思维发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小结)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会有那样的感悟呢?1982年是“极左”论调笼罩的年代,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被拆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理解这个背景,才能理解文章的感情。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

  (3)赏析语段中的好句子,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结合自己了解的一些社会事例,展开思考。

  (教师小结)(注意文章里提到的“生死谜、手足情”六个字,结合作者的简历稍做介绍。)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作者发出了“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感慨,我们也由此感到作者的彻悟,对生命的感悟。

  4.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讨文章的语言魅力,进行合作式探究学习,从中找出好的语言片段,进行探究性赏析。

  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

  例如:揣摩语句,体会写景之妙。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导总结: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的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做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学生可以找出多处,指导学生从内容上、从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把握。

  (三)体验反思

  1.质疑交流

  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

  ①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可一一作答,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

  ⑧教师向学生提出质疑:你能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吗?

  学生讨论,可以有不同见解,教师巡视并指导。

  2.拓展延伸

  (1)请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画面(可出示一组花木的画面,如:菊、梅、荷、松树、牡丹等等)。指导: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回去后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花木的文章,与同学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新的联想和见解。

  (2)用一株实物花(并不一定是名贵的花,可以是生命力顽强但并不起眼的花),让学生现场观察,进行联想,做口头作文:《我看______花》。

  (教师总结)紫藤萝瀑布象一首深沉的歌,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面: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的为自己的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的浪花,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象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四)延伸作业

  1.观察花草树木,观察生活。

  2.抒写观察日记,题目自拟。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看花一一繁花似锦

  亿花一一思绪万千生命永恒

  思花一一振奋精神

  点评:

  此教案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了三点:

  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了健康个性。

  如:要求学生在对文章整体感悟后,在了解作者生平的基础上,通过对看花、忆花、思花三个部分内容赏析,让学生对生命、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同时提出了“谈谈自己对生命、对人生的理解”的要求。学生可以就自己所具有的经历,或对人、对事的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陶冶自我性格的健康发展。

  二、富有时代气息,加强人文教育。

  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重点研读了“手足情、生死谜”,“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两部分,让学生在“忆花”的部分中去感受时代所给予人的感受;“思花”部分重点在于对人的感情的升华,而这种时代气息和人文教育又是潜移默化的自然性的渗透,使学生从优美的文章中崇尚了热爱生命、珍惜幸福、珍爱人生的高尚情操,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把人文教育放在显著地位的特点。三、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案中的朗读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朗读与研讨,以及畅谈感受的环节设计,都是重视语文全面素养提高的措施,而不把语文当作纯粹的技能训练,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发展。另外,教案采用了青岛市的“板块式”教学模式,流程流畅,可操作性强,既重视了人文教育,又不忽视初一年级的字词教学,使语文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良好统一,也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紫藤萝瀑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紫藤萝瀑布》教案】相关文章:

紫藤萝瀑布教案02-20

紫藤萝瀑布教学教案08-26

《紫藤萝瀑布》课文教案11-29

紫藤萝瀑布教案10篇02-26

【实用】紫藤萝瀑布教案三篇04-05

【必备】紫藤萝瀑布教案4篇04-08

【推荐】紫藤萝瀑布教案3篇04-12

【必备】紫藤萝瀑布教案三篇04-18

关于紫藤萝瀑布教案3篇04-24

《紫藤萝瀑布》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紫藤萝瀑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紫藤萝瀑布》教案

《紫藤萝瀑布》教案1

  四、紫藤萝瀑布

  宗璞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内容,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感悟中心。

  能力目标: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教学难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式: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想:

  本文是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初一学生仍有一定难度。采用感悟、研读、赏析、反思、拓展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层层深入感受到生命的思考,既来自自身,又来自其它生物,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仔细观察、思考,都可以从中悟到生命的真谛。同时可以采用画面进行直观教学,通过故事和名言等教学手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对人生的感悟。

  第1课时: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揣摩词语和句子,整体感知课文,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1: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生命的珍品。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眩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导语设计2:

  同学们,生活中的花鸟虫鱼,你最喜欢哪一种呢?哪一种曾触发你的联想,牵动你的情思?(同学们发言。)的确,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像作家那样用“第三只眼睛”----发现美的眼睛细心观察,并认真体会,那么,山水花木、鸟兽虫鱼等平常之物都会带给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迪。今天,让我们到一条紫色的瀑布边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

  二、解题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让人在绚丽的色彩、奔腾的激流中感悟生命意义的作品。作者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根据语境理解字词。

  学生利用工具书给下列汉字注音,并齐读。

  嚷穗舱绽凑酿发端终极迸溅挑逗繁密伫立凝望笼罩伶仃

  稀零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

  2、自由散读,思考:紫藤萝瀑布有什么特点?从字面上看,作者把它与什么联系起来?

  明确: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抓住紫藤萝瀑布的特征,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欢欣的心情描写了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由紫藤萝联想到的“生命”、“精神的喜悦和生的宁静”、“生死谜”、“手足情”等字眼,为下文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作准备。

  四、有感情的再读课文,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投影出示朗读方法:朗读文章有感情,重音、语速及四声。佳词妙句细品味,内容中心都理清。

  学生朗读。略

  五、作业:读一读写一写每个词一行,每行5遍。

  第2课时:通过合作学习,揣摩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合作学习,进行探究:

  1、你认为作者在描写盛开的紫藤萝的特征时,那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小组合作,共同研讨。代表回答,进行交流。

  让学生通过诵读、讨论,体会抓住景物特点

  教师把握要点:紫藤萝成片成片地盛开时,居然能“像一条瀑布。在流动,在欢笑”,那“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的“点点银光”,多像“迸溅的水花”,那是阳光下跳动着的紫色的音符,正谱写着生命的欢歌啊!再看那每一条盛开的花,“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导总结: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的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做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作者用贴切的比喻、拟人,绘声绘色地把紫藤萝开放的盛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2、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认为那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说出你的理由。

  你能有感情地把它读出来吗?

  小组合作,共同研讨。代表回答,进行交流。

  教师把握要点: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

  如“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后来连“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表达了作者失落惆怅的情绪。可花儿并没有枯死,那顽强的根,纵然饱经摧折也孕育着希望的种子,随时准备破土而出。看,“藤萝又开花了,开得那样盛,那样密”,它汇成了奔腾的瀑布。抚摸鼓胀的花朵,便是起锚生命的航船。

  “辉煌淡紫色”的“辉煌”抒发了作者对瀑布生命力的盛赞之情,“流动”“欢笑”传达了生的喜悦。

  二、教师精讲:

  怎样理解特定历史时期有关紫藤萝的故事?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会有那样的感悟呢?

  1982年是“极左”论调笼罩的年代,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被拆掉,萧杀的政治气候禁锢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花也有情,竟寂寥得“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理解这个背景,才能理解文章的感情。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作者发出了“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感慨,我们也由此感到作者的彻悟,对生命的感悟。只要种子在,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只要真情在,许多失去的还有再来的时候,人生在世,纵有艰难险阻,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暗礁、险滩又怎能阻碍“满装生命的酒酿”的“紫色的花舱”驶向彼岸呢?紫藤萝的一荣一枯,正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希望的可贵。(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质疑、交流与积累

  1、研读文章有哪些疑问?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可一一作答,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

  2、教师向学生提出质疑:你能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吗?

  学生讨论,可以有不同见解,教师巡视并指导。

  3、本文给你什么联想和启示?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怎么办?

  同学自由畅谈。

  4、找出你认为最好的语言片段,背下来。

  学生活动。略

  四、小结:

  1、简单的内容归结:看花一一繁花似锦

  忆花一一思绪万千生命的永恒

  思花一一振奋精神

  2、你能说说本文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吗?

  学生自由谈,但教师把握要点:

  A、精细的观察,认真的思考,感悟人生,巧妙的联想。

  B、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C、细致的描写。

  五、教师总结:

  紫藤萝瀑布象一首深沉的歌,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面: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的为自己的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的浪花,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象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六、拓展延伸

  1、请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画面(可出示一组花木的画面,如:菊、梅、荷、松树、牡丹等等)。

  指导: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回去后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花木的文章,与同学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新的联想和见解。

  2、用一株实物花(并不一定是名贵的花,可以是生命力顽强但并不起眼的花),让学生现场观察,进行联想,做口头作文:《我看______花》。

  以上二者可选其一。

  七、布置作业以《绿色的海洋》为题,抓住森林的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八、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看花一一繁花似锦

  亿花一一思绪万千生命永恒

  思花一一振奋精神

  九、教学反思:设计上力图突出人文性,要求学生在对文章整体感悟后,通过探究,让学生对生命、对人生有新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健康个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案中的朗读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朗读与研讨,以及畅谈感受的环节设计,都是重视语文全面素养提高的措施。

《紫藤萝瀑布》教案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设想:

  本文是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初一学生仍有一定难度。本文可以采用感悟、研读、赏析、反思、拓展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层层深入感受到生命的思考,既来自自身,又来自其它生物,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仔细观察、思考,都可以从中悟到生命的真谛。同时可以采用画面进行直观教学,通过故事和名言等教学手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对人生的感悟。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教学难点:

  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

  导、学、练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整体感悟

  1.精心导入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生命的珍品。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紫藤萝瀑布宗璞

  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学生朗读或默记目标内容。

  2.感知内容

  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见书P19页:嚷穗舱绽凑酿发端终极迸溅挑逗繁密伫立凝望笼罩伶仃稀零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教师正音。

  (过渡)《紫藤萝瀑布》是一幅极为精彩的工笔画,即使是高明的丹青国手,也未必能穷尽它所包含的意蕴。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认识作者在我面前展现的紫色的、绚丽多彩的紫藤萝,就必须听一听全文的内容,从中感受到那花的色泽,花的神采和花的气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配乐范读)。

  问题组:①本文学习什么内容?

  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

  ③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么样的感悟?

  可以在听读的基础上简要回答。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答案即使不太统一,可以由教师鼓励并说明在下面的研读中继续赏析。)教师领读,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对文章进一步理解做铺垫。

  (二)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大体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好文章总有眼睛似的精彩片段,研读好的章节、段落,其实是对文章内涵的具体把握,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更贴近了。

  2.自主探究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①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内容。

  ②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③赏析语段中好句子的用法,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学生自读课文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各有千秋,归结起来,本文主要内容是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欢欣的心情描写了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的景象,抒发自己由焦急、悲愤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来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教师指导朗读)。

  3.学法指导

  对以上问题大屏幕投影后认真阅读,并教会学生自读和自学的方法。

  投影出示朗读方法:朗读文章有感情,重音、语速及四声。

  佳词妙句细品味,内容中心都理清。

  (1)简单的内容归结:看花一一繁花似锦

  忆花一一思绪万千生命的永恒

  思花一一振奋精神

  (2)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允许思维发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小结)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会有那样的感悟呢?1982年是“极左”论调笼罩的年代,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被拆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理解这个背景,才能理解文章的感情。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

  (3)赏析语段中的好句子,体会作者由紫藤萝瀑布而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结合自己了解的一些社会事例,展开思考。

  (教师小结)(注意文章里提到的“生死谜、手足情”六个字,结合作者的简历稍做介绍。)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也就是说,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作者发出了“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感慨,我们也由此感到作者的彻悟,对生命的感悟。

  4.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讨文章的语言魅力,进行合作式探究学习,从中找出好的语言片段,进行探究性赏析。

  同位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

  例如:揣摩语句,体会写景之妙。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导总结:这是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的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做笑容,就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学生可以找出多处,指导学生从内容上、从写作特点上去理解、品味、鉴赏、把握。

  (三)体验反思

  1.质疑交流

  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

  ①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可一一作答,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

  ⑧教师向学生提出质疑:你能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吗?

  学生讨论,可以有不同见解,教师巡视并指导。

  2.拓展延伸

  (1)请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画面(可出示一组花木的画面,如:菊、梅、荷、松树、牡丹等等)。指导: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回去后可以搜集一些有关花木的文章,与同学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新的联想和见解。

  (2)用一株实物花(并不一定是名贵的花,可以是生命力顽强但并不起眼的花),让学生现场观察,进行联想,做口头作文:《我看______花》。

  (教师总结)紫藤萝瀑布象一首深沉的歌,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面: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的为自己的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的浪花,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象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四)延伸作业

  1.观察花草树木,观察生活。

  2.抒写观察日记,题目自拟。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看花一一繁花似锦

  亿花一一思绪万千生命永恒

  思花一一振奋精神

  点评:

  此教案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了三点:

  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了健康个性。

  如:要求学生在对文章整体感悟后,在了解作者生平的基础上,通过对看花、忆花、思花三个部分内容赏析,让学生对生命、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同时提出了“谈谈自己对生命、对人生的理解”的要求。学生可以就自己所具有的经历,或对人、对事的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陶冶自我性格的健康发展。

  二、富有时代气息,加强人文教育。

  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重点研读了“手足情、生死谜”,“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两部分,让学生在“忆花”的部分中去感受时代所给予人的感受;“思花”部分重点在于对人的感情的升华,而这种时代气息和人文教育又是潜移默化的自然性的渗透,使学生从优美的文章中崇尚了热爱生命、珍惜幸福、珍爱人生的高尚情操,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把人文教育放在显著地位的特点。三、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案中的朗读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朗读与研讨,以及畅谈感受的环节设计,都是重视语文全面素养提高的措施,而不把语文当作纯粹的技能训练,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发展。另外,教案采用了青岛市的“板块式”教学模式,流程流畅,可操作性强,既重视了人文教育,又不忽视初一年级的字词教学,使语文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良好统一,也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