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一个新家教案

一个新家教案

时间:2024-01-22 10:16:3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个新家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个新家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个新家教案

一个新家教案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鹰、粪、酸、灌、摩”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窝、残、粪、颗、肥、壮、趣、帽、刺、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策略与方法:

  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段落,充分朗读、体会。

  教学准备: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

  再设计及随笔

  学生准备:预习时,搜集相关资料。针对课题提出问题,通过读书试着解决,并能在读书中根据重点句子进行提问。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文章中提到的动植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根据课题进行提问,谁来先说说你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可能有:这个新家指的是什么?

  这是谁的新家?一个新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一个“新”家?

  以学定教

  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为了学生能有备而来。

  为后边理解老爷爷为什么笑了作铺垫。

  在想象中加深对课文蕴涵的道理的了解。

  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学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培养书写习惯。

  借助角色表演,深入理解哲理。

  2、师:老师相信大家通过预习一定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再读一读书,然后再来回答问题。

  二、检查读课文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流利。

  2、随机指名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3、理解文中个别词语。如:林貂、残骸、灌木等词语。像“抚摩”可以放在文中去理解。

  三、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把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再进行整理一下。

  2、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这个新家样子的时候,书中并没有介绍,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棵已经死了的树是什么样的。

  在理解为什么说是一个“新”家的时候,要先理解“新”的意思。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根据文中句子提出问题。并解答。

  “老爷爷望着这棵成为动物新家的大树,望着这片长满草莓、蘑菇的土地,欣慰地笑了。”老爷爷为什么会笑了?

  引导学生思考他可能会想什么?如果你看到这样一个新家,你会怎样?

  学生在汇报老爷爷的想法时,要让学生展开说一说这株树到底有何作用?

  4、谈收获。

  师:学习完课文你有何收获?

  学生有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如从大树的角度谈它的`奉献,谈大树生活得有意义;从“家”的角度谈动物、植物相处的和谐、大家庭的和谐;甚至谈人应该从中受到启迪、学习大树的精神等等。教师应该给予充分地肯定,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内容来谈,不要脱离课本空发感想。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壮”字: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土”。

  “刺”字的左半部分不要写成“束”。“趣”“窝”“粪”等字要写紧凑些。

  3、学生独立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写写你在生活实际中的发现。

  回家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或以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一个新家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本课“鹰、粪、酸、灌、摩”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窝、残、粪、颗、肥、壮、趣、帽、刺、抚”10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继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策略与方法:

  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段落,充分朗读、体会。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时,搜集相关资料。针对课题提出问题,通过读书试着解决,并能在读书中根据重点句子进行提问。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文章中提到的动植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一个新家》,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学生自由发言,可能有:这个新家指的是什么?这是谁的新家?一个新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一个“新家”?

  2、同学们问得真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答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文。

  二、认读课文

  1、打开书99页,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字音读准确,做到不丢字,不添字。

  (1)指名读课文,边读边纠正;

  (2)指名学生进行评价。

  2、同桌合作认读生字(每人读一个)。

  3、出示词语,让学生进行认读。

  猫头鹰粪便又酸又甜灌木抚摩

  鸟窝残骸一颗肥壮有趣帽子刺猬

  4、指名读,读完让学生进行评价。

  5、出示生字,让学生进行认读。

  鹰粪酸灌摩窝残

  颗肥壮趣帽刺抚

  三、理解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想问题(找两组同学读)

  2、读完让学生讨论: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可能有:

  生1:我知道了这个新家是指一棵死了的大树(师出示大树)

  师:你说得真准确,那么有谁把这棵大树作为新家呢?

  生2:有啄木鸟、小松鼠、猫头鹰、林貂(师出示图片)

  师:说全了吗?哪位同学补充?

  生3:有草莓、木耳、蘑菇(师出示图片)

  师:这回同学们说全了,那么你们都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4:从小孙子和爷爷的对话中看出来的。

  师:对,那么你们能给老师读读相关的句子吗?

  生:能。指名读。

  师:同学们找得真准确,这个新家的成员既有动物又有植物,那一个新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一个“新”家?

  4、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讨论

  5、自由发言

  生5:新家和以前大不一样的。

  生6:新家是焕然一新的。

  师:我认为不是这样,文中的“新”体现在另一方面,我们应换个角度去思考。

  生7:我知道了,老师,是不是这样,大树虽死了,但在它上面生活着许多新的生命,相比之下,成了“新家”。

  师:有道理,可以这样说,从这个角度讲,大树真的很伟大,我们也应该像大树那样,多为别人做贡献。

  生8:我觉得自己和大树相比很渺小,有时常为一件小事和同学吵架,以后我要多为同学、班集体做好事。

  师:比以前有进步,那么这么多的动植物生活在一起又体现了什么呢?

  生9:没有争吵,他们相处的很好。

  生10:像一个温暖的家。

  师:对,同学们说得真好,就像我们书中所写(出示文字):一棵大树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儿住下来了,不仅有动物,还有植物。希望以后你们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还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个新家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一个新家教案】相关文章:

《布置新家》教案03-06

动物的新家教案02-26

我的新家教案03-03

宝宝的新家教案03-15

《搬新家》教案(精选18篇)03-17

《小动物搬新家》教案01-06

宝宝的新家教案8篇03-15

《小动物搬新家》中班教案01-03

《小动物搬新家》教案13篇03-28

一个新家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个新家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个新家教案

一个新家教案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鹰、粪、酸、灌、摩”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窝、残、粪、颗、肥、壮、趣、帽、刺、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策略与方法:

  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段落,充分朗读、体会。

  教学准备: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

  再设计及随笔

  学生准备:预习时,搜集相关资料。针对课题提出问题,通过读书试着解决,并能在读书中根据重点句子进行提问。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文章中提到的动植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根据课题进行提问,谁来先说说你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可能有:这个新家指的是什么?

  这是谁的新家?一个新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一个“新”家?

  以学定教

  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为了学生能有备而来。

  为后边理解老爷爷为什么笑了作铺垫。

  在想象中加深对课文蕴涵的道理的了解。

  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学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培养书写习惯。

  借助角色表演,深入理解哲理。

  2、师:老师相信大家通过预习一定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再读一读书,然后再来回答问题。

  二、检查读课文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流利。

  2、随机指名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3、理解文中个别词语。如:林貂、残骸、灌木等词语。像“抚摩”可以放在文中去理解。

  三、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把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再进行整理一下。

  2、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这个新家样子的时候,书中并没有介绍,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棵已经死了的树是什么样的。

  在理解为什么说是一个“新”家的时候,要先理解“新”的意思。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根据文中句子提出问题。并解答。

  “老爷爷望着这棵成为动物新家的大树,望着这片长满草莓、蘑菇的土地,欣慰地笑了。”老爷爷为什么会笑了?

  引导学生思考他可能会想什么?如果你看到这样一个新家,你会怎样?

  学生在汇报老爷爷的想法时,要让学生展开说一说这株树到底有何作用?

  4、谈收获。

  师:学习完课文你有何收获?

  学生有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如从大树的角度谈它的`奉献,谈大树生活得有意义;从“家”的角度谈动物、植物相处的和谐、大家庭的和谐;甚至谈人应该从中受到启迪、学习大树的精神等等。教师应该给予充分地肯定,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内容来谈,不要脱离课本空发感想。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壮”字: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土”。

  “刺”字的左半部分不要写成“束”。“趣”“窝”“粪”等字要写紧凑些。

  3、学生独立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写写你在生活实际中的发现。

  回家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或以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一个新家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本课“鹰、粪、酸、灌、摩”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窝、残、粪、颗、肥、壮、趣、帽、刺、抚”10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继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策略与方法:

  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段落,充分朗读、体会。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时,搜集相关资料。针对课题提出问题,通过读书试着解决,并能在读书中根据重点句子进行提问。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文章中提到的动植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一个新家》,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学生自由发言,可能有:这个新家指的是什么?这是谁的新家?一个新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一个“新家”?

  2、同学们问得真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答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文。

  二、认读课文

  1、打开书99页,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字音读准确,做到不丢字,不添字。

  (1)指名读课文,边读边纠正;

  (2)指名学生进行评价。

  2、同桌合作认读生字(每人读一个)。

  3、出示词语,让学生进行认读。

  猫头鹰粪便又酸又甜灌木抚摩

  鸟窝残骸一颗肥壮有趣帽子刺猬

  4、指名读,读完让学生进行评价。

  5、出示生字,让学生进行认读。

  鹰粪酸灌摩窝残

  颗肥壮趣帽刺抚

  三、理解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想问题(找两组同学读)

  2、读完让学生讨论: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可能有:

  生1:我知道了这个新家是指一棵死了的大树(师出示大树)

  师:你说得真准确,那么有谁把这棵大树作为新家呢?

  生2:有啄木鸟、小松鼠、猫头鹰、林貂(师出示图片)

  师:说全了吗?哪位同学补充?

  生3:有草莓、木耳、蘑菇(师出示图片)

  师:这回同学们说全了,那么你们都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4:从小孙子和爷爷的对话中看出来的。

  师:对,那么你们能给老师读读相关的句子吗?

  生:能。指名读。

  师:同学们找得真准确,这个新家的成员既有动物又有植物,那一个新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一个“新”家?

  4、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讨论

  5、自由发言

  生5:新家和以前大不一样的。

  生6:新家是焕然一新的。

  师:我认为不是这样,文中的“新”体现在另一方面,我们应换个角度去思考。

  生7:我知道了,老师,是不是这样,大树虽死了,但在它上面生活着许多新的生命,相比之下,成了“新家”。

  师:有道理,可以这样说,从这个角度讲,大树真的很伟大,我们也应该像大树那样,多为别人做贡献。

  生8:我觉得自己和大树相比很渺小,有时常为一件小事和同学吵架,以后我要多为同学、班集体做好事。

  师:比以前有进步,那么这么多的动植物生活在一起又体现了什么呢?

  生9:没有争吵,他们相处的很好。

  生10:像一个温暖的家。

  师:对,同学们说得真好,就像我们书中所写(出示文字):一棵大树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儿住下来了,不仅有动物,还有植物。希望以后你们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还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