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梨园金曲教案

梨园金曲教案

时间:2024-01-26 06:56:0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梨园金曲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梨园金曲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梨园金曲教案

梨园金曲教案1

  教学内容

  1、欣赏《我一剑能挡百万兵》

  2、吹奏《京剧锣鼓》

  3、活动与创造:听赏思考

  4、音乐园地:《我是中国人》

  5、音乐知识:戏曲、戏曲行当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我一剑能挡百万兵》、学唱戏歌《我是中国人》,能够初步了解我国的京剧文化艺术,了解京剧中蕴藏的丰富内涵,从而对京剧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热爱京剧艺术,立志将我国传统艺术瑰宝代代传承。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积极体验与感受,加深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鉴赏京剧的能力。

  3、知道戏曲的基本知识和戏曲行当的基本定义;知道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脸谱、行当。

  2、学唱京剧《我一箭可挡百万兵》片断,学生感受到京剧的韵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影片《霸王别姬》片断,引出“京剧”。

  说明:通过电影导入,引起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二、欣赏《我一剑能挡百万兵》(西皮流水)(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

  (一)向学生作简单的剧情介绍。通过观赏电影《杨门女将》片段结合介绍京剧各行当的人物、形象、唱腔特点以及文武场等本单元的音乐知识作为欣赏的切入。

  (二)请学生听录音唱段,从演唱的音色、唱腔和唱词来判断人物的性格,并讲讲这个角色属于京剧哪一行当?这段唱腔有什么特点?(听赏思考1)

  (三)此剧是梅兰芳先生建国十周年所创作的代表作。将梅先生对京剧艺术的贡献作一介绍。

  (四)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简单介绍京剧的形成、发展、唱腔、流派、名剧、表演艺术家等。播放部分的戏曲表演的录象片断,进行视听结合。

  (五)教师带着学生跟唱《我一剑能挡百万兵》(西皮流水)。

  说明:本环节通过欣赏、分析及讲解,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京剧的脸谱、行当及表演手段;通过学唱京剧唱段,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对京剧的艺术鉴赏力。关于行当的.知识,让学生进行研究、讨论后自己归纳。对于唱腔的分析不一定要作专业的戏曲层面地剖析,而可以从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等要素的角度进行探讨。在回答唱腔特点时,教师应给予一定的知识铺垫。

  三、音乐知识:戏曲、戏曲行当

  (一)戏曲: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京剧是我国第一大剧种。

  (二)戏曲行当

  行当也叫脚色行当或角色行当。

  生行,指戏曲剧目中的男性形象,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不同的种类。

  旦行,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

  净行,指那些面部勾画脸谱的男性形象。

  丑行,指那些滑稽幽默或相貌丑陋的人物,有文丑、武丑。

  说明:在欣赏完京剧唱段《我一剑能挡百万兵》后,较系统地给学生归纳一下:到底什么是戏曲及戏曲行当?这部分最好由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途径来概括,教师最后总结。不要求了解得很深,只要简单知道即可。

  四、吹奏《京剧锣鼓》

  (一)模拟各种打击乐器音色的象声词分声部边念节奏边做相应乐器的击打动作。

  (二)选用适当的课堂打击乐器模拟京剧锣鼓。各个声部的节奏先分别拍击正确,再合奏。

  (三)结合奏乐了解“锣鼓”在京剧中,特别是传统戏中的作用。

  说明:这是李民雄教授根据《打虎上山》京剧锣鼓改变的乐曲,让学生进行敲击,增加学生对京剧锣鼓节奏的体验。

  五、小结

  (一)这是一首京歌。主旋律朗朗上口,学生跟着《我是中国人》的MTV和卡拉OK伴奏音乐自行学唱,并鼓励他们在课上进行表演。

  (二)结束语:京腔京韵,不失国粹光彩,新人新辞,更具时代风范。这首戏歌在音乐上保留了古典戏曲的特征,重新填词之后则更为易唱易记,传统与现代在这里达到完美的融合。

  说明:学生喜欢现代的歌曲,并不怎么喜欢古典戏曲,戏歌这一歌曲体裁,使得传统与现代达到

  了完美的融合,使得他们有了更多一次的机会来接触、了解京剧,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从而喜欢

  上京剧这一国粹。

  教学反思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本课教学进程大体分为两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学习京剧的必要性)。

  二、新课学习:

  1、脸谱。

  2、行当(以图文并茂形式呈现)。

  3、表演手段(以声像、视听结合形势呈现)。

  整节课以学生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积极体验与感受,了解有关京剧知识为主线,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动静内容交替进行,并利用多媒体大容量的展示京剧的脸谱、行当、表演手段等,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了整节课的教学,加深了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但仅从几首作品来了解一个剧种,似乎有很大的局限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对国粹京剧感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我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

梨园金曲教案2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装方式。

  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剧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以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唱,使学生对京剧的唱腔韵味有一定的`体会。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在歌曲演唱中,区别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掌握弱起起唱,前半拍休止。

  教学内容:《唱脸谱》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礼仪。

  2.小结上界课的简况(略)。

  二.授新课

  1.谈话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一些京剧知识并欣赏了几首京剧曲目,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京剧与流行音乐融合一起的一首戏歌――《唱脸谱》,一起来了解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投影仪投放“唱脸谱”。

  简析歌曲(略)。

  2.放录音磁带初听《唱脸谱》

  (1)提问:听完这首歌曲,你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老师随堂评析。

  (3)老师:归纳有关脸谱的知识。

  投影仪投放:

  a.脸谱的产生作用。

  b.脸谱的颜色所代表的性格特征。

  3.学唱新歌

  (1)学生先依琴视听旋律后轻声一起唱。

  (2)投影仪出示难点,一起突破。

  a.弱起强唱

  b.前半拍休止

  (3)引导学生分段精唱。

  (4)复听《唱脸谱》(体会京剧韵味与流行音乐融合一起的特殊效果)。

  (5)分小组唱(加强熟练),师生共评。

  (6)全体依琴轻声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课堂小结:(略)

  四.布置:背唱歌曲。

  五.播放京剧音乐,结束课堂。

《梨园金曲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梨园金曲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加法教案大班教案10-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大班健康教案教案03-07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03-16

小班健康教案牙齿教案04-01

小班教案怪汽车教案11-21

中班教案认识米教案11-21

小班教案社会教案12-11

梨园金曲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梨园金曲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梨园金曲教案

梨园金曲教案1

  教学内容

  1、欣赏《我一剑能挡百万兵》

  2、吹奏《京剧锣鼓》

  3、活动与创造:听赏思考

  4、音乐园地:《我是中国人》

  5、音乐知识:戏曲、戏曲行当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我一剑能挡百万兵》、学唱戏歌《我是中国人》,能够初步了解我国的京剧文化艺术,了解京剧中蕴藏的丰富内涵,从而对京剧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热爱京剧艺术,立志将我国传统艺术瑰宝代代传承。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积极体验与感受,加深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鉴赏京剧的能力。

  3、知道戏曲的基本知识和戏曲行当的基本定义;知道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脸谱、行当。

  2、学唱京剧《我一箭可挡百万兵》片断,学生感受到京剧的韵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影片《霸王别姬》片断,引出“京剧”。

  说明:通过电影导入,引起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二、欣赏《我一剑能挡百万兵》(西皮流水)(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

  (一)向学生作简单的剧情介绍。通过观赏电影《杨门女将》片段结合介绍京剧各行当的人物、形象、唱腔特点以及文武场等本单元的音乐知识作为欣赏的切入。

  (二)请学生听录音唱段,从演唱的音色、唱腔和唱词来判断人物的性格,并讲讲这个角色属于京剧哪一行当?这段唱腔有什么特点?(听赏思考1)

  (三)此剧是梅兰芳先生建国十周年所创作的代表作。将梅先生对京剧艺术的贡献作一介绍。

  (四)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简单介绍京剧的形成、发展、唱腔、流派、名剧、表演艺术家等。播放部分的戏曲表演的录象片断,进行视听结合。

  (五)教师带着学生跟唱《我一剑能挡百万兵》(西皮流水)。

  说明:本环节通过欣赏、分析及讲解,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京剧的脸谱、行当及表演手段;通过学唱京剧唱段,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对京剧的艺术鉴赏力。关于行当的.知识,让学生进行研究、讨论后自己归纳。对于唱腔的分析不一定要作专业的戏曲层面地剖析,而可以从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等要素的角度进行探讨。在回答唱腔特点时,教师应给予一定的知识铺垫。

  三、音乐知识:戏曲、戏曲行当

  (一)戏曲: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京剧是我国第一大剧种。

  (二)戏曲行当

  行当也叫脚色行当或角色行当。

  生行,指戏曲剧目中的男性形象,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不同的种类。

  旦行,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

  净行,指那些面部勾画脸谱的男性形象。

  丑行,指那些滑稽幽默或相貌丑陋的人物,有文丑、武丑。

  说明:在欣赏完京剧唱段《我一剑能挡百万兵》后,较系统地给学生归纳一下:到底什么是戏曲及戏曲行当?这部分最好由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途径来概括,教师最后总结。不要求了解得很深,只要简单知道即可。

  四、吹奏《京剧锣鼓》

  (一)模拟各种打击乐器音色的象声词分声部边念节奏边做相应乐器的击打动作。

  (二)选用适当的课堂打击乐器模拟京剧锣鼓。各个声部的节奏先分别拍击正确,再合奏。

  (三)结合奏乐了解“锣鼓”在京剧中,特别是传统戏中的作用。

  说明:这是李民雄教授根据《打虎上山》京剧锣鼓改变的乐曲,让学生进行敲击,增加学生对京剧锣鼓节奏的体验。

  五、小结

  (一)这是一首京歌。主旋律朗朗上口,学生跟着《我是中国人》的MTV和卡拉OK伴奏音乐自行学唱,并鼓励他们在课上进行表演。

  (二)结束语:京腔京韵,不失国粹光彩,新人新辞,更具时代风范。这首戏歌在音乐上保留了古典戏曲的特征,重新填词之后则更为易唱易记,传统与现代在这里达到完美的融合。

  说明:学生喜欢现代的歌曲,并不怎么喜欢古典戏曲,戏歌这一歌曲体裁,使得传统与现代达到

  了完美的融合,使得他们有了更多一次的机会来接触、了解京剧,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从而喜欢

  上京剧这一国粹。

  教学反思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本课教学进程大体分为两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学习京剧的必要性)。

  二、新课学习:

  1、脸谱。

  2、行当(以图文并茂形式呈现)。

  3、表演手段(以声像、视听结合形势呈现)。

  整节课以学生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积极体验与感受,了解有关京剧知识为主线,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动静内容交替进行,并利用多媒体大容量的展示京剧的脸谱、行当、表演手段等,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了整节课的教学,加深了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但仅从几首作品来了解一个剧种,似乎有很大的局限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对国粹京剧感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我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

梨园金曲教案2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装方式。

  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剧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以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唱,使学生对京剧的唱腔韵味有一定的`体会。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在歌曲演唱中,区别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掌握弱起起唱,前半拍休止。

  教学内容:《唱脸谱》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礼仪。

  2.小结上界课的简况(略)。

  二.授新课

  1.谈话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一些京剧知识并欣赏了几首京剧曲目,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京剧与流行音乐融合一起的一首戏歌――《唱脸谱》,一起来了解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投影仪投放“唱脸谱”。

  简析歌曲(略)。

  2.放录音磁带初听《唱脸谱》

  (1)提问:听完这首歌曲,你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老师随堂评析。

  (3)老师:归纳有关脸谱的知识。

  投影仪投放:

  a.脸谱的产生作用。

  b.脸谱的颜色所代表的性格特征。

  3.学唱新歌

  (1)学生先依琴视听旋律后轻声一起唱。

  (2)投影仪出示难点,一起突破。

  a.弱起强唱

  b.前半拍休止

  (3)引导学生分段精唱。

  (4)复听《唱脸谱》(体会京剧韵味与流行音乐融合一起的特殊效果)。

  (5)分小组唱(加强熟练),师生共评。

  (6)全体依琴轻声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课堂小结:(略)

  四.布置:背唱歌曲。

  五.播放京剧音乐,结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