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1-27 08:54:48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分页标题===———

  内容分析:

  《梦》是《幼儿创新智慧游戏课程》中班下学期的活动内容。每个人都有梦,梦往往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轨迹,特别是幼儿时期,孩子们的梦是多姿多彩的,有的异想天开,有的滑稽可笑,有的神奇有趣……爱做梦又是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一种想象思维方式,有梦才有未来。围绕梦开展一系列的创新思维活动,将会让幼儿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创新思维的乐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在活动中我创设一种独特的梦的游戏情境,启发幼儿由一点向多点分层次展开想象思维:小雨点连成的直线看起来象什么?小不点半圆形象什么?直线和一个半圆、两个半圆、多个半圆在一起又分别能变成什么?在孩子们插上翅膀的想象中就会像好多生活中见到的东西。这样非常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创新思维特点。然后进行想象讲述,启发幼儿讲述自己和不同物体的梦。使发散思维活动环节层层递进,进一步提高幼儿想象和语言能力。

  幼儿分析:

  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知识经验,及创新思维能力,开始对周围的事物好奇、产生浓厚的兴趣、乐意观察,善于想象探究,幼儿能在不断地尝试探索中想象、体验成功的乐趣,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本次活动设计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设计的活动内容幼儿乐意接受。幼儿在操作、尝试中创新发现秘密,使幼儿主动创新探究,积极思维,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设计思路:

  梦对孩子们来说富有一种神秘感,而且孩子们的梦充满了丰富的色彩和内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非常具有想象发展的空间,这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幼儿体验创新思维乐趣的良好载体。本次活动《梦》是在创设梦的游戏情景下展开,活动中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调动幼儿的思维兴趣,激活孩子的创新思维,展开他们的思维空间。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展开,活动中注意体现出创新思维的多种方法:扩散思维活动、由一点向多点发散思维活动、创新想像与操作活动等。使整个教学过程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创新思维,做到寓教于乐。

  以下是具体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

  1、导入:教师创设梦中游戏情境,根据梦中的内容进行发散思维想象,引起幼儿创新兴趣→2、下雨了,雨点连成的直线想象,小不点半圆形想象。激发幼儿的创新想象能力大胆讲述。→3、教师一次引导:一条直线和一个半圆形能变成什么?幼儿操作添画。→许多直线和一个半圆能变成什么?幼儿再次操作添画。4、教师二次引导:两个半圆和许多直线在一起能变成什么?在一次引导的基础上调动幼儿发散思维想象大胆讲述。→6、引导幼儿更进一步的尝试、想象许多半圆和许多直线一起还能变成什么?调动幼儿原有经验和认知基础对新问题再次创新讲述。→8、启发想象,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梦。→9、扩展联想,引导幼儿想象讲述不同物体的梦。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创新思维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二维、多维视觉想象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并且大胆想象表达各种各样梦。

  活动准备:

  1、课件、水果、动、植物等卡片若干。图画纸、笔、画板。

  2、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老师做的梦,由一点向多点引发幼儿发散思维活动:

  1、师:王老师心里面有一个小小的秘密,小朋友一定很想知道吧?现在老师就把这个秘密告诉你们:

  (放音乐)昨天晚上,王老师做了一个奇妙的梦:下雨了,(放课件)滴答滴答…小雨点越下越大,越下越大,呀!小雨点变成了一条条的直线,(出示定格直线)

  引发幼儿想象思维:小朋友,你们快来看一看,小雨点连成的这些直线象你们见过的什么呀?

  (启发引导幼儿展开想象:数字1,铅笔,粉笔,吸管,绳子,树干,金箍棒,头发,马路上的横道线,水管子……)教师小结。

  2、小朋友说的真棒,我的梦还没讲完呢!

  就在我睡梦正香的时候,哎呀,“轰隆隆”雷公公“打雷了”,差一点把我的美梦给吵醒了,这时候,突然有一个“小不点”蹦蹦跳跳的过来了,是谁呢?(出示半圆形),原来是半圆形宝宝呀!它看起来象什么呀?(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眼镜片,切开的西瓜,碗,帽子,头盔,半个月亮,乌龟壳,山……)教师小结。

  它呀,还笑眯眯的对我说:“我要和直线宝宝交好朋友”原来,半圆形加上直线就能变成一样新的东西。它们手拉手,跳起了变形舞,跳呀跳、变呀变,一下子变成了好多好玩的东西,老师越看越开心,乐得咯咯地笑了起来……

  3、师:小朋友们,半圆形宝宝和直线宝宝在一起,究竟会变成什么呢?

  启发幼儿分层次展开想象思维:

  ① 一个半圆形宝宝和一条直线宝宝手拉手,能变成什么呢?请小朋友把小椅子下面的画板和笔拿出来,在已经画好的半圆形宝宝身上添画上一条直线,试试看,它们能变成什么(变好的小朋友拿着画板到前面来给大家看一看)

  ②小朋友真聪明,一个半圆形宝宝和一条直线宝宝手拉手,就能变成这么多有趣的东西,那咱们再来是试试看:一个半圆形宝宝和许多条直线宝宝手拉手,又能变成什么呢?(幼儿操作画板继续尝试添画)

  ③一个半圆形宝宝很孤单,又来了一个半圆形宝宝,看一看两个半圆和许多直线在一起能变成什么呢?快动动脑筋,讲给你身边的朋友听一听。请个别幼儿将给大家听。

  ④又有许多的半圆形宝宝来和直线们跳舞了,猜猜看,这么多的半圆形宝宝来和直线们在一起能变成什么呢?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小朋友想得太棒了,半圆形宝宝和直线宝宝能变成这么多好玩的有趣的东西,看看老师的梦中,他们又都变成了什么?(出示课件各种组合物体)提问个别幼儿回答。

  (二)启发想象,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梦:

  老师爱做梦,小朋友一定也喜欢做梦,你们都做过什么样的梦?来说一说和你的好朋友来分享一下?(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梦)

  (三)扩展联想,引导幼儿想象讲述不同物体的梦:

  小朋友做的梦真美呀,老师和小朋友们都爱做梦,想一想还有谁也爱做梦呀?

  1、放课件出示小草:看,小草睡的多香呀,小草爱做梦,它的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小草的梦:长长的、绿绿的、片片的。说完整:小草的梦是**的。

  小结:小草做了这么多的梦……

  2、出示小花:看,小花也睡的正香呀,小花也爱做梦,它的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小花的.梦:红红的、香香的、美美的……

  3、出示小青蛙:小青蛙也爱做梦,它的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小青蛙的梦:绿绿的、自由自在地游玩的……

  4、有许多的水果宝宝和动物宝宝们也睡着了,咱们悄悄的走进它们的梦境,看看它们正在做着什么样的梦?

  幼儿随意拿卡片分组相互讨论。教师引导:这是谁(香蕉)香蕉爱做梦,梦是**的?

  小白兔爱做梦,梦是**的?大汽车爱做梦,梦是**的?

  5、幼儿说不同物体的梦:

  快快叫醒你们的水果宝宝和动物宝宝们,同它们一起坐到小椅子上,让老师们听一听,他们的梦是什么样的?

  幼儿讲述。

  小结:它们的梦做的也这么美,咱们回去后讲给其他的老师和小朋友们听一听吧!

  (五)活动延伸:鼓励幼儿把不同的梦回去讲给自己的朋友听。

  活动反思:

  优点:

  在教学中,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通过启发想象、操作、讲述的形式让幼儿体会创新的过程和快乐,活动中充分运用课件引导、发散思维创新想象,操作实验、创新交流、扩展联想讲述等活动,引导幼儿创新动脑思维,教师适当的为幼儿提供了创新材料,把问题抛给幼儿自己尝试着探索创新。培养幼儿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不足:

  课前的准备活动时应丰富幼儿对不同物体特征的了解,猜想不同物体的梦时,应给幼儿充足的时间来想象、讲述,并互相合作创新、交流。在创新活动中教师要适当的抛出问题,逐步提升幼儿创新思考的能力和技巧。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讲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2、认识货币,知道货币的作用。

  3、能简单复述故事。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1、课件—人民币

  2、故事角色纸偶:鼠、河马、黑熊、山羊、鸭、猫。

  【活动过程】

  一、认识货币

  1、师:我们到商店买东西要用什么?

  让幼儿知道钱就是货币,中国的货币是人民币。

  2、课件:人民币

  认识硬币和纸币,认一认不同的票面。

  二、引起听故事的兴趣

  1、师:我们人可以用钱买东西,可是动物没有钱,它们怎样买东西呢?

  你们想听听动物买东西的故事吗?

  2、幼儿听故事《五盒火柴》

  听完故事后提问: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故事里有谁?

  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出示故事角色纸偶,引起再听故事的兴趣。

  1、提出再听的要求:

  记住小老鼠先找的谁后找的谁?说了什么?用什么换什么?

  2、教师操纵角色纸偶讲故事,教幼儿学说角色对话。

  四、谈话

  1、师:你用钱买过东西吗?在哪里买的?是怎样买的?

  2、让幼儿谈谈自己使用货币购物的生活经验,知道使用货币很方便。

  同时向幼儿进行节约用钱的教育,知道乱花钱不好。

  附故事:五盒火柴

  小老鼠家的火柴用完了。鼠妈妈拿出块花布,让小老鼠到市场上去换火柴。鼠妈妈说:“快去快回,我还等着做早饭呢!”

  小老鼠一边走一边看手中的'花布。他心里想:妈妈的手多巧呀!这花布织得真漂亮!

  来到市场,小老鼠看见了又高又胖的大河马,大河马的手上托着五盒火柴。

  “不换!不换!我要花布没用。”

  小老鼠把花布展开,又说:“瞧,这花布多漂亮!是妈妈织的……”

  “多漂亮我也不换。火柴还留着换烟斗呢!”大河马昂起头,不理睬小老鼠了。

  看来,要想换到火柴,先得去找烟斗。

  小老鼠在市场上找呀找呀,找到了黑熊。黑熊的嘴里叨着一只烟斗。

  “黑熊,黑熊,我用花布换你的烟斗。”

  “不换!不换!我要花布没用,烟斗留着换眼镜呢!”

  看来,要想换到烟斗,先得去找眼镜。

  小老鼠找呀找,找到了山羊。山羊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

  “山羊,山羊,我用花布换你的眼镜。”可是,小羊不换,他留着眼镜要换鸭蛋呢。

  小老鼠找到了鸭子:“鸭子,鸭子,我用花布换你的鸭蛋。”可是鸭子也不换,他留着鸭蛋换鲜鱼呢。

  小老鼠找呀找,找到了正在河边钓鱼的小猫,小老鼠说:“小猫,小猫,我用花布换你的鲜鱼。”

  “哇,真漂亮!”小猫正想做件花袄,他一下子就看中了这块布。

  就这样,小老鼠用花布和小猫换了鲜鱼。

  用鲜鱼和鸭子换了鸭蛋。

  用鸭蛋和山羊换了眼镜。

  用眼镜和黑熊换了烟斗。

  最后,用烟斗和大河马换上了五盒火柴。

  小老鼠拿着火柴回到家里已经是下午了。他对妈妈说:“用东西换东西真麻烦!”

  后来,有一回小老鼠到城里去,见城里人逛商店时带一个钱包,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小老鼠惊奇的说:“用钱买东西真方便。”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太阳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2、理解故事,大胆猜测并讲述故事的情节。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太阳图片,眼罩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给你们带来的故事说的就是小时候的故事,看看是谁小时候的故事。

  太阳公公也有小的时候,猜猜太阳小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出示太阳小时候的图片)

  二、阅读理解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太阳和小鱼》,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候太阳公公,哦不,那时候它还小不能叫太阳公公,是太阳宝宝,太阳宝宝每天都在天上陪着人们幸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温暖给人们带来光明,有了太阳宝宝的照料,人们能种出很多粮食,吃的饱饱的,日子过的可好了,可是那时候的太阳宝宝太小了,在天上待着待着就没力气了,嗨哟,好累啊,它伸个懒腰,打了个哈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太阳宝宝从天上掉下来,掉到了河里,这可把人们吓坏了,人们都到处喊着:不好了,不好了,太阳宝宝掉到水里去了,瞧,那个白胡子的老村长说,这下可不好了,太阳掉进水里,我们就快活不了了。

  理解、讨论 为什么太阳宝宝掉进水里,人们就活不了呢?

  瞧,没有太阳,每天都下雪,人们把所有的棉衣服都拿出来穿在身上也不管用,还是很冷哟,没有太阳,周围就没有光明,到处一片漆黑,人们要出门,只能借助蜡烛灯笼那一点点光芒,没有太阳,地上什么庄家都种不出,人们眼看就要被饿死了,人们就全体开了个会,要把太阳宝宝从水里救出来,-看看他们想出的是什么办法呢?三个办法里,你看懂了几个呢?这三个办法你觉得哪个会成功?

  人们找来了很多的大力士,找个一个最粗的绳子,牢牢的绑在了太阳宝宝的肚子上,能行吗,你瞧,刚升起一点来,绳子一下就断了,太阳宝宝又掉到了河里。

  他们又找来了很多粗粗的缆绳,织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网,太阳宝宝整个都在网里,所有的人一起用力气,太阳宝宝就要快被拉出水面的时候,网底下破了一个大洞,太阳宝宝又掉进水里了。

  勇敢的水手在船上放了很多炸药,点着了炸药,太阳宝宝被炸药的力量炸到了天空,太阳宝宝说,太吵了我刚睡着,说完就又掉到水里了。三个办法都不管用,大家都吓坏了。

  三、小鱼救太阳

  -这些办法都不行,这时候有个人要出来救太阳宝宝了,你猜是谁呢?

  故事的.名字叫《太阳和小鱼》,小鱼在水里救太阳可以吗?

  故事讲到这里,也该是小鱼出场的时候了,是一条很小很小的小黑鱼,它说,大家别着急,我有办法帮你们把太阳给放到天上去,可是我也有个困难,太阳掉进水里,周围漆黑一片的,我什么也看不见,我也不知道太阳宝宝在哪里,你们能帮帮我的忙,帮我找太阳吗?漆黑一片的时候,我们就要用嘴巴来帮忙了。

  -实践体验,找小朋友带上眼罩做小鱼,台下小朋友告诉他太阳的方向来找到小鱼的位置。

  小鱼跟你们一样,漆黑一片,继续往前游,太阳太阳你在哪里呢?先往后再往下游,小鱼有你们的帮忙终于找到太阳了,这回小鱼要想办法让小鱼回到天上去,小鱼就是找到了太阳宝宝,在它的咯吱窝里轻轻的挠了挠,太阳宝宝高兴的笑了,这回它睡醒了,一下子就升到了天上,一直都没掉下来过,这样过了很久很久, 变成了今天的太阳公公,它要跟你们在一起,跟你们待很长很长的时间。

  四、故事结束

  我们都很喜欢这个找太阳的游戏,我们再来找一次吧,找太阳之前先跟后面的老师说再见吧!

中班教案 篇4

  《新年好》教案

  教材分析:

  《新年好》是一首英国儿歌,3/4拍子,F大调,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来临时欢欣鼓舞,互相祝福的心情。

  教学目标:

  1、聆听《平安夜》,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宁静、祥和的情绪。

  2、通过柔和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新年好》,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祝福,并能背唱这首歌曲。

  3、能编创简单的节奏。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新年好》,编创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交流感情。

  二、聆听歌曲《平安夜》。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年吗?

  生:喜欢。

  师:中国的年你们已经过了很多次了,那你们知道美国、英国是怎样过年的吗? 生:不知道。

  师:那好,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们。不过,我们得一边说,一边听一首英国歌曲。当乐曲听完后,小朋友们要说一说这首乐曲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情景?心情怎么样?(随音乐,听老师讲述平安夜的小故事。)

  学生聆听后自由发言。带着对歌曲的了解,再听歌曲,感受乐曲的音调,并随着音乐轻轻做动作。

  三、新歌教学。

  1、第一次播放歌曲《新年好》,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首歌好听吗?好听在哪里?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反复聆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情绪和表现的意境。让学生在心里跟着歌曲录音唱。

  3、学习歌词,特别要注意“祝贺”的学习。

  4、跟着录音大声演唱。

  5、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6、让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

  7、再次播放乐曲,教师与学生共舞。

  四、编创与活动:送贺卡。

  这是一个编创节奏的练习,以“送贺卡”的方式呈现。

  1、学生之间可分组进行,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编创节奏图谱,由受到贺卡的一方读拍出来。

  2、读拍准确,还要自创节奏回赠对方贺卡。

  五、结束。

  学生边听、边唱、边跳,在一片喜庆、热闹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设计】

  现在的孩子常常受人关心爱护,却很少意识到去帮助别人,即使他们想做好事,可实际去做的时候却认为生活琐事并不算什么好事,所以我们本次活动让孩子理解“好事情”的真正含义,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别人做力所能及好事情,培养孩子关心人、爱护人的思想意识。

  活动一

  【活动目标】

  1、能有顺序地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2、能根据情节发展对画面进行初步的判断、想象,并用连贯的语言看图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投影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起兴趣。

  1、今天,我手里的书撒了一地,咱们班的小朋友立刻帮我捡起来,我觉得心里啊真温暖!

  2、观看图书封面——介绍东东。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位非常可爱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3、讨论“好事情|”:我们来替东东想想什么样的事是“好事情”呢?小朋友们平时做过什么好事情?

  4、到底东东想做什么“好事情”呢?咱们还是快快看看吧!

  二、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东东想帮助谁?(妹妹、奶奶,哈巴狗、)想在什么时候帮助他们?

  三、运用故事中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说一说东东想做哪些好事?

  (1)假如果妹妹掉到河里,我就跳下去救她。

  (2)假如狼来抓奶奶,我就用枪打死它。

  (3)假如哈巴狗掉到井里,我就把它捞起来。

  2、东东在想好事情的时候,妹妹、小狗、奶奶正好遇到什么困难呢?

  妹妹——恰好妹妹需要和东东玩一会

  奶奶——正好奶奶需要帮他摆早餐

  哈巴狗——正好小狗需要喝点水

  3、东东帮助他们了吗?他又是怎样做的呢?怎样对妹妹,奶奶,哈巴狗说的?

  妹妹—-受了委屈走开了。

  奶奶——摇摇头

  哈巴狗—–夹着尾巴跑了。

  4、这些虽然不是大事情,但是妹妹、小狗、奶奶正遇到困难急需帮助呀!假如你是妹妹,奶奶,哈巴狗,东东这样拒绝了你你心里怎样想?

  *妹妹——东东不喜欢我了。一点也不友好。

  *哈巴狗——我渴死了,小主人对我一点儿也不关心。

  *奶奶——唉,我们的东东还没长大,一点儿也不知道孝顺奶奶。

  5、妈妈又是怎样对东东说的`?

  小结:原来,这些事都是发生在东东身边的小事情,能给别人帮助的事儿,每一件都是应该做的好事情。

  四、结合幼儿用书的画面讲述故事。

  翻开幼儿用书《好事情》,教师引导幼儿边看画面进试着讲述故事。

  活动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好事情应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体会“长大”的真正含义。

  2、鼓励幼儿为故事(结尾)创编多个不同的结尾。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投影机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明白道理。

  1、我们来帮东东想一想,究竟哪些事情才是“好事情”呢?

  其实是一句安慰的话,一声体贴的问候,一个小小的身边的小事情,只要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就是好事情,做好事也是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2、你觉得东东是好孩子吗?

  (他有帮助别人的美好愿望,要在人最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

  3、可东东为什么一件好事也没做成呢?

  (原来,这些事都是发生在东东身边的小事情,能给别人帮助的事儿,每一件都是应该做的好事情。)

  二、续编故事结尾

  假如我是男子汉—东东,请幼儿讲一讲东东如何改正不足,做一个人见人爱的东东。

  三、联系实际,展开讲述。

  1、好事情应该从哪做起呢?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要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2、你会怎样做呢?(录像:刚才,咱们的教室,如粉笔掉在地上、黑板没擦、桌子歪了、扫帚横在路上、小朋友的书掉在地上……)

  四、延伸活动:

  1、利用操作图卡与父母进行按情节发展的顺序排列图片,并用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做好事情,互相帮助,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认识8及其意义

  活动准备

  1-8的数字卡片、音乐、幼儿人手一份磁性教具

  活动过程

  1、复习7及其意义出示一朵花、问: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七色花)问:这朵花有几个花瓣呀!(7个)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7来表示)问:这朵花有几种颜色呀!(7种)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

  (7来表示) 7像什么?(7像镰刀割青草)

  2、小朋友真棒!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和我一起来听段音乐。

  音乐《爬呀爬》

  问:刚才咱们学谁爬了?(小螃蟹)那小朋友知道小螃蟹有几条腿吗?(6、8)咱们一起来看看这只螃蟹是不是小朋友说的6条腿。

  出示图片小螃蟹,让幼儿观察。

  敲起小鼓来请出小魔棒吧!咚咚呛、咚咚呛、快快伸出小魔棒!

  老师和幼儿一起来数螃蟹有几条腿。8条腿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8来表示)小魔棒伸起来8 8 8小水枪打起来8 8 8小眼睛看起来8 8 8那小朋友把小脚跺起来,咱们赶快把数字宝宝8请出来!

  出示数字8,让幼儿观察8长的是什么样子。 8像什么?

  (8像麻花拧一拧、8像神奇的宝葫芦)

  3、这一只是螃蟹哥哥,它的弟弟还在后边了,小朋友把小嘴张开,咱们一起把它吹上来。哇!这么多的螃蟹,咱们来做个《看谁指的快》的游戏。

  鼻子鼻子------嘴巴、鼻子鼻子-----眼睛、鼻子鼻子------小螃蟹一起来数数看一共有几只螃蟹?

  8只螃蟹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8像什么?

  4、咱们班不仅来了螃蟹哥哥和螃蟹弟弟,还来了一群小兔子。

  8只小兔子跳着进来咱们一起数数一共有几只?(8只)老师现在要请一个小朋友说下8只兔子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

  请一个小朋友说、说完进行鼓励。

  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啊!原来是小兔子们饿了,小朋友,小兔子饿了怎么办啊!(要吃东西)但是小兔子来咱们班时已经自己准备好了食物,我们来看看准备的是什么?(萝卜)一共有几个萝卜?(7个)7个萝卜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7来表示)7像什么呀!(7像镰刀割青草)这只小兔子、你的`萝卜哪里去了?现在来一起数数看?8个萝卜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

  8像什么?那咱们赶紧让小兔子去吃萝卜吧!

  5、现在小朋友一起和老师来做个游戏《看谁摆的快》

  老师把材料给小朋友发下去,人手一份。

  玩法

  老师说出数字几,小朋友就找出数字,再找到跟数字相应的物品比如:数字7, 找7个物品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把物品摆好,全体起立。

  小螃蟹非常高兴,它邀请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咱们走吧!

  音乐《爬呀爬》,带着出教室。

中班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我今天说课的名称是中班综合课《会变的影子》,中班综合课科学《会变的影子》。这节课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各种物体都有影子,而且知道物体随光源的变化而变化。在本节课中我穿插游戏,活动将以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去观察、寻找物体影子的特征。影子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感到非常好奇。设计本次活动将在幼儿好奇的基础上,把幼儿带到室外,让幼儿自己探索、观察、集中游戏的方式使其对影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我在本次活动中不仅要担当一个很好的引导者。更重要的是深入到孩子当中做一个参与者,鼓励幼儿共同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探究问题的根源,充分让幼儿感受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思考以及我园中班幼儿的现有年龄特点,我定下了本次活动的三个教育目标:

  1、玩找影子的游戏,初步了解物体都有影子。

  2、通过玩游戏,获取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比如:感知影子的颜色、形状等。

  3、探索影子的方位变化特点。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影子的特征,并让幼儿有和同伴一起探索的兴趣。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知道影子的方位变化特点,影子随光源的变化而变化。

  四.说活动准备

  1.活动前,我将有意识地带领幼儿开展踩影子、捉影子,积累关于影子的一些经验。

  2.准备若干的粉笔和玩具用于最后的延伸活动,绘画影子。

  3.时间安排在有阳光的日子。

  五.说活动过程

  在各方面都准备就绪的情况下,我来介绍一下我的活动过程:本次活动将分为三大环节,整个活动将把幼儿带到室外进行,幼儿教案《中班综合课科学《会变的影子》》。

  第一环节:猜谜语,激发幼儿兴趣。

  “我有一个好朋友,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我到哪,它到哪,紧紧跟在我身后,这是谁?”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用谜语设出一个疑问,一方面是使教学更有趣味性,二则是使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老师这里来。因为这次活动的地点是设在室外,各方面的'干扰因素很多,容易使幼儿分散注意力。他们通过开动脑筋,从以前曾玩过的踩影子经验,可以得出答案——影子。第二步则是在“影子”一词引出后,老师引导幼儿“你去找一找哪些物体有影子”,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寻找,根据活动场的原有资源,可能会找到“大树、房子、滑梯”的影子,其间我也加入到其中的活动中,从而更好地和幼儿探究出物体都有影子。

  第二环节: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影子的特征。

  通过上一环节,幼儿已经得知物体都有影子。在“阳光下,你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一个问题引导下,让幼儿在规定的范围内去探索自己影子的形状,作为老师,我要指导幼儿去发现影子的多样性。比如:站起来看一看,蹲下来瞧一瞧,摆个姿势,鼓励幼儿之间共同合作、共同讨论。在获得某些零散经验之后,我打算将幼儿集中在一起,共同去探讨本次活动的重点。“阳光下,你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我请几名幼儿来做一做,共同总结出影子的第一特征:不同物体影子不同。“有什么不同?”接着讨论总结出影子的第二特征:物体影`子可以随时变化。在解决完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探索和讨论,发现所有影子的颜色都是黑色的。整个过程都是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己直接亲身体验,获得的经验,重点问题在此得以顺利解决。

  第三环节:解决难点问题“找影子”游戏。

  在游戏中探索影子的方位变化。主要是在光源不变的情况下探讨出影子在身体的哪一个位置。比如说:前面、后面、旁边。这里有两个问题贯穿整个环节:(1)让我们抱着太阳,就是面朝太阳,共同寻找,得出影子在身体的后面这一结论;(2)让我们背对着太阳,得出影子在身体的前面。在此基础上转一转身体得出影子在身体的旁边。这个过程,老师和幼儿一起探究,亲身实验,去发现共同得出方位变化。之后,幼儿又自由结合,自己反复去实验并与同伴交流。鼓励人人动口,积极参与,指导个别幼儿去验证刚才得出的结论。

  六.活动延伸,绘画影子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在纸上做绘画影子,这一记录很受限制。幼儿需要一个很大的空间来涂来画,所以我选择了地面绘画影子。在这里我给幼儿准备了各种玩具,他们可以随意去选择玩具或自己的影子去绘画。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培养他们共同合作积极配合的这种精神。这个画我们将做为延伸活动的一个参照,中午、下午我们将继续对物体的影子进行观察、绘画,通过比较得出“影子随光源的变化时刻变化。

中班教案 篇8

  一、活动目的:

  1、练习用头或手背顶着沙袋在沙池或高为30厘米的平衡木上行走,发展平衡能力。

  2、通过以大带小的合作形式,激发作为哥哥姐姐的责任感。

  二、活动准备:

  小沙袋两个,场地布置如图:

  沙池:

  大班幼儿οοοοοο

  平衡木οοοοοο中班幼儿

  大班幼儿οοοοοο

  大班幼儿οοοοοο

  平衡木οοοοοο中班幼儿

  大班幼儿οοοοοο

  三、活动指导:

  (一)、引题。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我们的杂技团,今天来到这里,你们都是小杂技演员,而且只要你们能够认真配合,互相合作,你们当中就会有人成为我们今天的'杂技明星,怎么样,想成为杂技明星吗?(想!)

  (二)、练习活动:

  1、大班幼儿在沙中练习沙中接力,要求快速跑。

  2、中班幼儿练习走平衡木,要求双手侧平举,身体保持平衡。

  (三)、杂技表演“头顶沙包走平衡木”。

  1、将大班幼儿分成两队站在沙池一头,中班幼儿排成一队站在沙池另一头。

  2、教师发出信号后,大班幼儿两队的排头迅速头顶沙包,跑向对面的中班幼儿,将两个沙包放于中班队伍排头的两只手背上,要求从平衡木上过去,大班的两位幼儿原路返回,并且要及时保护帮助平衡木上的中班幼儿。然后,中班幼儿将沙包交给大班队伍的第二个幼儿,游戏继续进行。

  3、如此依次接力,以走得稳而快的队伍获胜,并且成为今天的杂技明星

  (四)、游戏结束,教师,师生共同场地。

中班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2、合拍地模仿小老鼠走,较夸张的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探索及用身体动作表现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情景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1、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

  2、图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谜语

  两撇小胡子 油嘴小牙齿 贼头又贼脑 喜欢偷油吃。

  二、提问:

  小朋友见过老鼠吗?你喜欢动画片里的老鼠吗?为什么?老师也认识一只小老鼠,他也有杰瑞的优点,他也很调皮,今天他还和泡泡糖发生了一个故事。小朋友一起来听音乐,猜一猜小老鼠和泡泡糖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三、听音乐

  四、猜一猜

  小朋友来猜一猜小老鼠和泡泡糖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五、看图谱听音乐。

  六、教师讲述故事,引出游戏情节

  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今天天气真好!小老鼠决定去草坪上晒晒太阳!从小老鼠的洞到草坪上,需要经过老猫的.家,所以,小老鼠要非常小心。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跑一跑,就要停下来,观察老猫醒了没有。终于跑到草坪上了,小老鼠可开心了!一打滚,就在草坪上翻了一个大跟头。突然,小老鼠发现脚上沾上了一颗大大的泡泡糖,怎么甩也甩不掉!小老鼠使劲的拽呀拽,哎哟!哎哟!泡泡糖就像长在小老鼠身上一样,刚从脚上拽开,又弹到手上,小老鼠不停的拽呀拽,可就是拽不下来!哎呀,不好了!老猫醒了,喵的叫了一声,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泡泡糖终于掉到地上,小老鼠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七、游戏:

  1、教师与幼儿倾听音乐,并与幼儿讨论音乐,跟随音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

  2、练习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结合音乐练习小老鼠跑的动作,要求幼儿跟上音乐节拍。

  3、拽泡泡糖

  教师:“怎样把沾在脚上的泡泡糖拽下来?”

  幼儿模仿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4、玩音乐游戏

  教师播放音乐,与幼儿一起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

  提醒幼儿根据音乐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动作。

  5、提问:泡泡糖还可以沾在身体什么地方?

  幼儿讨论,并模仿动作,结合音乐进行游戏

  活动延伸:

  师: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狠狠地摔了一跤,多疼啊!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

  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也不讲卫生,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教学反思:

  幼儿由于事前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对重点和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所以活动开展得还是比较顺利,幼儿在表演小老鼠的“走、看”和“拉泡泡糖”时能积极参与,表演得很还比较到位,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虽然幼儿有些兴奋,但在老师的提醒下也还是能“收得住”。

  不足之处:

  如果班里的孩子如果能分俩批上课,孩子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

  设计意图:

  小老鼠就是孩子们身边最常见的一种,它风趣、诙谐的动物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小老鼠和泡泡糖》通过活泼欢快的乐曲,形象地表现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种动作,并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活动的无限乐趣。

《中班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精选)中班教案08-03

(经典)中班教案08-02

[经典]中班教案08-08

(经典)中班教案08-08

[精选]中班教案08-01

中班教案[精选]07-29

中班教案(精选)07-30

中班教案【经典】07-28

中班教案(经典)08-27

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分页标题===———

  内容分析:

  《梦》是《幼儿创新智慧游戏课程》中班下学期的活动内容。每个人都有梦,梦往往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轨迹,特别是幼儿时期,孩子们的梦是多姿多彩的,有的异想天开,有的滑稽可笑,有的神奇有趣……爱做梦又是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一种想象思维方式,有梦才有未来。围绕梦开展一系列的创新思维活动,将会让幼儿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创新思维的乐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在活动中我创设一种独特的梦的游戏情境,启发幼儿由一点向多点分层次展开想象思维:小雨点连成的直线看起来象什么?小不点半圆形象什么?直线和一个半圆、两个半圆、多个半圆在一起又分别能变成什么?在孩子们插上翅膀的想象中就会像好多生活中见到的东西。这样非常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创新思维特点。然后进行想象讲述,启发幼儿讲述自己和不同物体的梦。使发散思维活动环节层层递进,进一步提高幼儿想象和语言能力。

  幼儿分析:

  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知识经验,及创新思维能力,开始对周围的事物好奇、产生浓厚的兴趣、乐意观察,善于想象探究,幼儿能在不断地尝试探索中想象、体验成功的乐趣,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本次活动设计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设计的活动内容幼儿乐意接受。幼儿在操作、尝试中创新发现秘密,使幼儿主动创新探究,积极思维,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设计思路:

  梦对孩子们来说富有一种神秘感,而且孩子们的梦充满了丰富的色彩和内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非常具有想象发展的空间,这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幼儿体验创新思维乐趣的良好载体。本次活动《梦》是在创设梦的游戏情景下展开,活动中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调动幼儿的思维兴趣,激活孩子的创新思维,展开他们的思维空间。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展开,活动中注意体现出创新思维的多种方法:扩散思维活动、由一点向多点发散思维活动、创新想像与操作活动等。使整个教学过程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创新思维,做到寓教于乐。

  以下是具体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

  1、导入:教师创设梦中游戏情境,根据梦中的内容进行发散思维想象,引起幼儿创新兴趣→2、下雨了,雨点连成的直线想象,小不点半圆形想象。激发幼儿的创新想象能力大胆讲述。→3、教师一次引导:一条直线和一个半圆形能变成什么?幼儿操作添画。→许多直线和一个半圆能变成什么?幼儿再次操作添画。4、教师二次引导:两个半圆和许多直线在一起能变成什么?在一次引导的基础上调动幼儿发散思维想象大胆讲述。→6、引导幼儿更进一步的尝试、想象许多半圆和许多直线一起还能变成什么?调动幼儿原有经验和认知基础对新问题再次创新讲述。→8、启发想象,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梦。→9、扩展联想,引导幼儿想象讲述不同物体的梦。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创新思维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二维、多维视觉想象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并且大胆想象表达各种各样梦。

  活动准备:

  1、课件、水果、动、植物等卡片若干。图画纸、笔、画板。

  2、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老师做的梦,由一点向多点引发幼儿发散思维活动:

  1、师:王老师心里面有一个小小的秘密,小朋友一定很想知道吧?现在老师就把这个秘密告诉你们:

  (放音乐)昨天晚上,王老师做了一个奇妙的梦:下雨了,(放课件)滴答滴答…小雨点越下越大,越下越大,呀!小雨点变成了一条条的直线,(出示定格直线)

  引发幼儿想象思维:小朋友,你们快来看一看,小雨点连成的这些直线象你们见过的什么呀?

  (启发引导幼儿展开想象:数字1,铅笔,粉笔,吸管,绳子,树干,金箍棒,头发,马路上的横道线,水管子……)教师小结。

  2、小朋友说的真棒,我的梦还没讲完呢!

  就在我睡梦正香的时候,哎呀,“轰隆隆”雷公公“打雷了”,差一点把我的美梦给吵醒了,这时候,突然有一个“小不点”蹦蹦跳跳的过来了,是谁呢?(出示半圆形),原来是半圆形宝宝呀!它看起来象什么呀?(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眼镜片,切开的西瓜,碗,帽子,头盔,半个月亮,乌龟壳,山……)教师小结。

  它呀,还笑眯眯的对我说:“我要和直线宝宝交好朋友”原来,半圆形加上直线就能变成一样新的东西。它们手拉手,跳起了变形舞,跳呀跳、变呀变,一下子变成了好多好玩的东西,老师越看越开心,乐得咯咯地笑了起来……

  3、师:小朋友们,半圆形宝宝和直线宝宝在一起,究竟会变成什么呢?

  启发幼儿分层次展开想象思维:

  ① 一个半圆形宝宝和一条直线宝宝手拉手,能变成什么呢?请小朋友把小椅子下面的画板和笔拿出来,在已经画好的半圆形宝宝身上添画上一条直线,试试看,它们能变成什么(变好的小朋友拿着画板到前面来给大家看一看)

  ②小朋友真聪明,一个半圆形宝宝和一条直线宝宝手拉手,就能变成这么多有趣的东西,那咱们再来是试试看:一个半圆形宝宝和许多条直线宝宝手拉手,又能变成什么呢?(幼儿操作画板继续尝试添画)

  ③一个半圆形宝宝很孤单,又来了一个半圆形宝宝,看一看两个半圆和许多直线在一起能变成什么呢?快动动脑筋,讲给你身边的朋友听一听。请个别幼儿将给大家听。

  ④又有许多的半圆形宝宝来和直线们跳舞了,猜猜看,这么多的半圆形宝宝来和直线们在一起能变成什么呢?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小朋友想得太棒了,半圆形宝宝和直线宝宝能变成这么多好玩的有趣的东西,看看老师的梦中,他们又都变成了什么?(出示课件各种组合物体)提问个别幼儿回答。

  (二)启发想象,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梦:

  老师爱做梦,小朋友一定也喜欢做梦,你们都做过什么样的梦?来说一说和你的好朋友来分享一下?(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梦)

  (三)扩展联想,引导幼儿想象讲述不同物体的梦:

  小朋友做的梦真美呀,老师和小朋友们都爱做梦,想一想还有谁也爱做梦呀?

  1、放课件出示小草:看,小草睡的多香呀,小草爱做梦,它的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小草的梦:长长的、绿绿的、片片的。说完整:小草的梦是**的。

  小结:小草做了这么多的梦……

  2、出示小花:看,小花也睡的正香呀,小花也爱做梦,它的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小花的.梦:红红的、香香的、美美的……

  3、出示小青蛙:小青蛙也爱做梦,它的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小青蛙的梦:绿绿的、自由自在地游玩的……

  4、有许多的水果宝宝和动物宝宝们也睡着了,咱们悄悄的走进它们的梦境,看看它们正在做着什么样的梦?

  幼儿随意拿卡片分组相互讨论。教师引导:这是谁(香蕉)香蕉爱做梦,梦是**的?

  小白兔爱做梦,梦是**的?大汽车爱做梦,梦是**的?

  5、幼儿说不同物体的梦:

  快快叫醒你们的水果宝宝和动物宝宝们,同它们一起坐到小椅子上,让老师们听一听,他们的梦是什么样的?

  幼儿讲述。

  小结:它们的梦做的也这么美,咱们回去后讲给其他的老师和小朋友们听一听吧!

  (五)活动延伸:鼓励幼儿把不同的梦回去讲给自己的朋友听。

  活动反思:

  优点:

  在教学中,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通过启发想象、操作、讲述的形式让幼儿体会创新的过程和快乐,活动中充分运用课件引导、发散思维创新想象,操作实验、创新交流、扩展联想讲述等活动,引导幼儿创新动脑思维,教师适当的为幼儿提供了创新材料,把问题抛给幼儿自己尝试着探索创新。培养幼儿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不足:

  课前的准备活动时应丰富幼儿对不同物体特征的了解,猜想不同物体的梦时,应给幼儿充足的时间来想象、讲述,并互相合作创新、交流。在创新活动中教师要适当的抛出问题,逐步提升幼儿创新思考的能力和技巧。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讲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2、认识货币,知道货币的作用。

  3、能简单复述故事。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1、课件—人民币

  2、故事角色纸偶:鼠、河马、黑熊、山羊、鸭、猫。

  【活动过程】

  一、认识货币

  1、师:我们到商店买东西要用什么?

  让幼儿知道钱就是货币,中国的货币是人民币。

  2、课件:人民币

  认识硬币和纸币,认一认不同的票面。

  二、引起听故事的兴趣

  1、师:我们人可以用钱买东西,可是动物没有钱,它们怎样买东西呢?

  你们想听听动物买东西的故事吗?

  2、幼儿听故事《五盒火柴》

  听完故事后提问: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故事里有谁?

  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出示故事角色纸偶,引起再听故事的兴趣。

  1、提出再听的要求:

  记住小老鼠先找的谁后找的谁?说了什么?用什么换什么?

  2、教师操纵角色纸偶讲故事,教幼儿学说角色对话。

  四、谈话

  1、师:你用钱买过东西吗?在哪里买的?是怎样买的?

  2、让幼儿谈谈自己使用货币购物的生活经验,知道使用货币很方便。

  同时向幼儿进行节约用钱的教育,知道乱花钱不好。

  附故事:五盒火柴

  小老鼠家的火柴用完了。鼠妈妈拿出块花布,让小老鼠到市场上去换火柴。鼠妈妈说:“快去快回,我还等着做早饭呢!”

  小老鼠一边走一边看手中的'花布。他心里想:妈妈的手多巧呀!这花布织得真漂亮!

  来到市场,小老鼠看见了又高又胖的大河马,大河马的手上托着五盒火柴。

  “不换!不换!我要花布没用。”

  小老鼠把花布展开,又说:“瞧,这花布多漂亮!是妈妈织的……”

  “多漂亮我也不换。火柴还留着换烟斗呢!”大河马昂起头,不理睬小老鼠了。

  看来,要想换到火柴,先得去找烟斗。

  小老鼠在市场上找呀找呀,找到了黑熊。黑熊的嘴里叨着一只烟斗。

  “黑熊,黑熊,我用花布换你的烟斗。”

  “不换!不换!我要花布没用,烟斗留着换眼镜呢!”

  看来,要想换到烟斗,先得去找眼镜。

  小老鼠找呀找,找到了山羊。山羊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

  “山羊,山羊,我用花布换你的眼镜。”可是,小羊不换,他留着眼镜要换鸭蛋呢。

  小老鼠找到了鸭子:“鸭子,鸭子,我用花布换你的鸭蛋。”可是鸭子也不换,他留着鸭蛋换鲜鱼呢。

  小老鼠找呀找,找到了正在河边钓鱼的小猫,小老鼠说:“小猫,小猫,我用花布换你的鲜鱼。”

  “哇,真漂亮!”小猫正想做件花袄,他一下子就看中了这块布。

  就这样,小老鼠用花布和小猫换了鲜鱼。

  用鲜鱼和鸭子换了鸭蛋。

  用鸭蛋和山羊换了眼镜。

  用眼镜和黑熊换了烟斗。

  最后,用烟斗和大河马换上了五盒火柴。

  小老鼠拿着火柴回到家里已经是下午了。他对妈妈说:“用东西换东西真麻烦!”

  后来,有一回小老鼠到城里去,见城里人逛商店时带一个钱包,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小老鼠惊奇的说:“用钱买东西真方便。”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太阳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2、理解故事,大胆猜测并讲述故事的情节。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太阳图片,眼罩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给你们带来的故事说的就是小时候的故事,看看是谁小时候的故事。

  太阳公公也有小的时候,猜猜太阳小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出示太阳小时候的图片)

  二、阅读理解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太阳和小鱼》,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候太阳公公,哦不,那时候它还小不能叫太阳公公,是太阳宝宝,太阳宝宝每天都在天上陪着人们幸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温暖给人们带来光明,有了太阳宝宝的照料,人们能种出很多粮食,吃的饱饱的,日子过的可好了,可是那时候的太阳宝宝太小了,在天上待着待着就没力气了,嗨哟,好累啊,它伸个懒腰,打了个哈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太阳宝宝从天上掉下来,掉到了河里,这可把人们吓坏了,人们都到处喊着:不好了,不好了,太阳宝宝掉到水里去了,瞧,那个白胡子的老村长说,这下可不好了,太阳掉进水里,我们就快活不了了。

  理解、讨论 为什么太阳宝宝掉进水里,人们就活不了呢?

  瞧,没有太阳,每天都下雪,人们把所有的棉衣服都拿出来穿在身上也不管用,还是很冷哟,没有太阳,周围就没有光明,到处一片漆黑,人们要出门,只能借助蜡烛灯笼那一点点光芒,没有太阳,地上什么庄家都种不出,人们眼看就要被饿死了,人们就全体开了个会,要把太阳宝宝从水里救出来,-看看他们想出的是什么办法呢?三个办法里,你看懂了几个呢?这三个办法你觉得哪个会成功?

  人们找来了很多的大力士,找个一个最粗的绳子,牢牢的绑在了太阳宝宝的肚子上,能行吗,你瞧,刚升起一点来,绳子一下就断了,太阳宝宝又掉到了河里。

  他们又找来了很多粗粗的缆绳,织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网,太阳宝宝整个都在网里,所有的人一起用力气,太阳宝宝就要快被拉出水面的时候,网底下破了一个大洞,太阳宝宝又掉进水里了。

  勇敢的水手在船上放了很多炸药,点着了炸药,太阳宝宝被炸药的力量炸到了天空,太阳宝宝说,太吵了我刚睡着,说完就又掉到水里了。三个办法都不管用,大家都吓坏了。

  三、小鱼救太阳

  -这些办法都不行,这时候有个人要出来救太阳宝宝了,你猜是谁呢?

  故事的.名字叫《太阳和小鱼》,小鱼在水里救太阳可以吗?

  故事讲到这里,也该是小鱼出场的时候了,是一条很小很小的小黑鱼,它说,大家别着急,我有办法帮你们把太阳给放到天上去,可是我也有个困难,太阳掉进水里,周围漆黑一片的,我什么也看不见,我也不知道太阳宝宝在哪里,你们能帮帮我的忙,帮我找太阳吗?漆黑一片的时候,我们就要用嘴巴来帮忙了。

  -实践体验,找小朋友带上眼罩做小鱼,台下小朋友告诉他太阳的方向来找到小鱼的位置。

  小鱼跟你们一样,漆黑一片,继续往前游,太阳太阳你在哪里呢?先往后再往下游,小鱼有你们的帮忙终于找到太阳了,这回小鱼要想办法让小鱼回到天上去,小鱼就是找到了太阳宝宝,在它的咯吱窝里轻轻的挠了挠,太阳宝宝高兴的笑了,这回它睡醒了,一下子就升到了天上,一直都没掉下来过,这样过了很久很久, 变成了今天的太阳公公,它要跟你们在一起,跟你们待很长很长的时间。

  四、故事结束

  我们都很喜欢这个找太阳的游戏,我们再来找一次吧,找太阳之前先跟后面的老师说再见吧!

中班教案 篇4

  《新年好》教案

  教材分析:

  《新年好》是一首英国儿歌,3/4拍子,F大调,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来临时欢欣鼓舞,互相祝福的心情。

  教学目标:

  1、聆听《平安夜》,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宁静、祥和的情绪。

  2、通过柔和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新年好》,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祝福,并能背唱这首歌曲。

  3、能编创简单的节奏。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新年好》,编创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交流感情。

  二、聆听歌曲《平安夜》。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年吗?

  生:喜欢。

  师:中国的年你们已经过了很多次了,那你们知道美国、英国是怎样过年的吗? 生:不知道。

  师:那好,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们。不过,我们得一边说,一边听一首英国歌曲。当乐曲听完后,小朋友们要说一说这首乐曲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情景?心情怎么样?(随音乐,听老师讲述平安夜的小故事。)

  学生聆听后自由发言。带着对歌曲的了解,再听歌曲,感受乐曲的音调,并随着音乐轻轻做动作。

  三、新歌教学。

  1、第一次播放歌曲《新年好》,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首歌好听吗?好听在哪里?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反复聆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情绪和表现的意境。让学生在心里跟着歌曲录音唱。

  3、学习歌词,特别要注意“祝贺”的学习。

  4、跟着录音大声演唱。

  5、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6、让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

  7、再次播放乐曲,教师与学生共舞。

  四、编创与活动:送贺卡。

  这是一个编创节奏的练习,以“送贺卡”的方式呈现。

  1、学生之间可分组进行,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编创节奏图谱,由受到贺卡的一方读拍出来。

  2、读拍准确,还要自创节奏回赠对方贺卡。

  五、结束。

  学生边听、边唱、边跳,在一片喜庆、热闹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设计】

  现在的孩子常常受人关心爱护,却很少意识到去帮助别人,即使他们想做好事,可实际去做的时候却认为生活琐事并不算什么好事,所以我们本次活动让孩子理解“好事情”的真正含义,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别人做力所能及好事情,培养孩子关心人、爱护人的思想意识。

  活动一

  【活动目标】

  1、能有顺序地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2、能根据情节发展对画面进行初步的判断、想象,并用连贯的语言看图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投影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起兴趣。

  1、今天,我手里的书撒了一地,咱们班的小朋友立刻帮我捡起来,我觉得心里啊真温暖!

  2、观看图书封面——介绍东东。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位非常可爱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3、讨论“好事情|”:我们来替东东想想什么样的事是“好事情”呢?小朋友们平时做过什么好事情?

  4、到底东东想做什么“好事情”呢?咱们还是快快看看吧!

  二、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东东想帮助谁?(妹妹、奶奶,哈巴狗、)想在什么时候帮助他们?

  三、运用故事中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说一说东东想做哪些好事?

  (1)假如果妹妹掉到河里,我就跳下去救她。

  (2)假如狼来抓奶奶,我就用枪打死它。

  (3)假如哈巴狗掉到井里,我就把它捞起来。

  2、东东在想好事情的时候,妹妹、小狗、奶奶正好遇到什么困难呢?

  妹妹——恰好妹妹需要和东东玩一会

  奶奶——正好奶奶需要帮他摆早餐

  哈巴狗——正好小狗需要喝点水

  3、东东帮助他们了吗?他又是怎样做的呢?怎样对妹妹,奶奶,哈巴狗说的?

  妹妹—-受了委屈走开了。

  奶奶——摇摇头

  哈巴狗—–夹着尾巴跑了。

  4、这些虽然不是大事情,但是妹妹、小狗、奶奶正遇到困难急需帮助呀!假如你是妹妹,奶奶,哈巴狗,东东这样拒绝了你你心里怎样想?

  *妹妹——东东不喜欢我了。一点也不友好。

  *哈巴狗——我渴死了,小主人对我一点儿也不关心。

  *奶奶——唉,我们的东东还没长大,一点儿也不知道孝顺奶奶。

  5、妈妈又是怎样对东东说的`?

  小结:原来,这些事都是发生在东东身边的小事情,能给别人帮助的事儿,每一件都是应该做的好事情。

  四、结合幼儿用书的画面讲述故事。

  翻开幼儿用书《好事情》,教师引导幼儿边看画面进试着讲述故事。

  活动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好事情应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体会“长大”的真正含义。

  2、鼓励幼儿为故事(结尾)创编多个不同的结尾。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投影机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明白道理。

  1、我们来帮东东想一想,究竟哪些事情才是“好事情”呢?

  其实是一句安慰的话,一声体贴的问候,一个小小的身边的小事情,只要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就是好事情,做好事也是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2、你觉得东东是好孩子吗?

  (他有帮助别人的美好愿望,要在人最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

  3、可东东为什么一件好事也没做成呢?

  (原来,这些事都是发生在东东身边的小事情,能给别人帮助的事儿,每一件都是应该做的好事情。)

  二、续编故事结尾

  假如我是男子汉—东东,请幼儿讲一讲东东如何改正不足,做一个人见人爱的东东。

  三、联系实际,展开讲述。

  1、好事情应该从哪做起呢?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要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2、你会怎样做呢?(录像:刚才,咱们的教室,如粉笔掉在地上、黑板没擦、桌子歪了、扫帚横在路上、小朋友的书掉在地上……)

  四、延伸活动:

  1、利用操作图卡与父母进行按情节发展的顺序排列图片,并用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做好事情,互相帮助,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认识8及其意义

  活动准备

  1-8的数字卡片、音乐、幼儿人手一份磁性教具

  活动过程

  1、复习7及其意义出示一朵花、问: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七色花)问:这朵花有几个花瓣呀!(7个)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7来表示)问:这朵花有几种颜色呀!(7种)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

  (7来表示) 7像什么?(7像镰刀割青草)

  2、小朋友真棒!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和我一起来听段音乐。

  音乐《爬呀爬》

  问:刚才咱们学谁爬了?(小螃蟹)那小朋友知道小螃蟹有几条腿吗?(6、8)咱们一起来看看这只螃蟹是不是小朋友说的6条腿。

  出示图片小螃蟹,让幼儿观察。

  敲起小鼓来请出小魔棒吧!咚咚呛、咚咚呛、快快伸出小魔棒!

  老师和幼儿一起来数螃蟹有几条腿。8条腿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8来表示)小魔棒伸起来8 8 8小水枪打起来8 8 8小眼睛看起来8 8 8那小朋友把小脚跺起来,咱们赶快把数字宝宝8请出来!

  出示数字8,让幼儿观察8长的是什么样子。 8像什么?

  (8像麻花拧一拧、8像神奇的宝葫芦)

  3、这一只是螃蟹哥哥,它的弟弟还在后边了,小朋友把小嘴张开,咱们一起把它吹上来。哇!这么多的螃蟹,咱们来做个《看谁指的快》的游戏。

  鼻子鼻子------嘴巴、鼻子鼻子-----眼睛、鼻子鼻子------小螃蟹一起来数数看一共有几只螃蟹?

  8只螃蟹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8像什么?

  4、咱们班不仅来了螃蟹哥哥和螃蟹弟弟,还来了一群小兔子。

  8只小兔子跳着进来咱们一起数数一共有几只?(8只)老师现在要请一个小朋友说下8只兔子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

  请一个小朋友说、说完进行鼓励。

  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啊!原来是小兔子们饿了,小朋友,小兔子饿了怎么办啊!(要吃东西)但是小兔子来咱们班时已经自己准备好了食物,我们来看看准备的是什么?(萝卜)一共有几个萝卜?(7个)7个萝卜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7来表示)7像什么呀!(7像镰刀割青草)这只小兔子、你的`萝卜哪里去了?现在来一起数数看?8个萝卜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

  8像什么?那咱们赶紧让小兔子去吃萝卜吧!

  5、现在小朋友一起和老师来做个游戏《看谁摆的快》

  老师把材料给小朋友发下去,人手一份。

  玩法

  老师说出数字几,小朋友就找出数字,再找到跟数字相应的物品比如:数字7, 找7个物品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把物品摆好,全体起立。

  小螃蟹非常高兴,它邀请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咱们走吧!

  音乐《爬呀爬》,带着出教室。

中班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我今天说课的名称是中班综合课《会变的影子》,中班综合课科学《会变的影子》。这节课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各种物体都有影子,而且知道物体随光源的变化而变化。在本节课中我穿插游戏,活动将以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去观察、寻找物体影子的特征。影子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感到非常好奇。设计本次活动将在幼儿好奇的基础上,把幼儿带到室外,让幼儿自己探索、观察、集中游戏的方式使其对影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我在本次活动中不仅要担当一个很好的引导者。更重要的是深入到孩子当中做一个参与者,鼓励幼儿共同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探究问题的根源,充分让幼儿感受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思考以及我园中班幼儿的现有年龄特点,我定下了本次活动的三个教育目标:

  1、玩找影子的游戏,初步了解物体都有影子。

  2、通过玩游戏,获取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比如:感知影子的颜色、形状等。

  3、探索影子的方位变化特点。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影子的特征,并让幼儿有和同伴一起探索的兴趣。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知道影子的方位变化特点,影子随光源的变化而变化。

  四.说活动准备

  1.活动前,我将有意识地带领幼儿开展踩影子、捉影子,积累关于影子的一些经验。

  2.准备若干的粉笔和玩具用于最后的延伸活动,绘画影子。

  3.时间安排在有阳光的日子。

  五.说活动过程

  在各方面都准备就绪的情况下,我来介绍一下我的活动过程:本次活动将分为三大环节,整个活动将把幼儿带到室外进行,幼儿教案《中班综合课科学《会变的影子》》。

  第一环节:猜谜语,激发幼儿兴趣。

  “我有一个好朋友,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我到哪,它到哪,紧紧跟在我身后,这是谁?”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用谜语设出一个疑问,一方面是使教学更有趣味性,二则是使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老师这里来。因为这次活动的地点是设在室外,各方面的'干扰因素很多,容易使幼儿分散注意力。他们通过开动脑筋,从以前曾玩过的踩影子经验,可以得出答案——影子。第二步则是在“影子”一词引出后,老师引导幼儿“你去找一找哪些物体有影子”,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寻找,根据活动场的原有资源,可能会找到“大树、房子、滑梯”的影子,其间我也加入到其中的活动中,从而更好地和幼儿探究出物体都有影子。

  第二环节: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影子的特征。

  通过上一环节,幼儿已经得知物体都有影子。在“阳光下,你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一个问题引导下,让幼儿在规定的范围内去探索自己影子的形状,作为老师,我要指导幼儿去发现影子的多样性。比如:站起来看一看,蹲下来瞧一瞧,摆个姿势,鼓励幼儿之间共同合作、共同讨论。在获得某些零散经验之后,我打算将幼儿集中在一起,共同去探讨本次活动的重点。“阳光下,你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我请几名幼儿来做一做,共同总结出影子的第一特征:不同物体影子不同。“有什么不同?”接着讨论总结出影子的第二特征:物体影`子可以随时变化。在解决完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探索和讨论,发现所有影子的颜色都是黑色的。整个过程都是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己直接亲身体验,获得的经验,重点问题在此得以顺利解决。

  第三环节:解决难点问题“找影子”游戏。

  在游戏中探索影子的方位变化。主要是在光源不变的情况下探讨出影子在身体的哪一个位置。比如说:前面、后面、旁边。这里有两个问题贯穿整个环节:(1)让我们抱着太阳,就是面朝太阳,共同寻找,得出影子在身体的后面这一结论;(2)让我们背对着太阳,得出影子在身体的前面。在此基础上转一转身体得出影子在身体的旁边。这个过程,老师和幼儿一起探究,亲身实验,去发现共同得出方位变化。之后,幼儿又自由结合,自己反复去实验并与同伴交流。鼓励人人动口,积极参与,指导个别幼儿去验证刚才得出的结论。

  六.活动延伸,绘画影子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在纸上做绘画影子,这一记录很受限制。幼儿需要一个很大的空间来涂来画,所以我选择了地面绘画影子。在这里我给幼儿准备了各种玩具,他们可以随意去选择玩具或自己的影子去绘画。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培养他们共同合作积极配合的这种精神。这个画我们将做为延伸活动的一个参照,中午、下午我们将继续对物体的影子进行观察、绘画,通过比较得出“影子随光源的变化时刻变化。

中班教案 篇8

  一、活动目的:

  1、练习用头或手背顶着沙袋在沙池或高为30厘米的平衡木上行走,发展平衡能力。

  2、通过以大带小的合作形式,激发作为哥哥姐姐的责任感。

  二、活动准备:

  小沙袋两个,场地布置如图:

  沙池:

  大班幼儿οοοοοο

  平衡木οοοοοο中班幼儿

  大班幼儿οοοοοο

  大班幼儿οοοοοο

  平衡木οοοοοο中班幼儿

  大班幼儿οοοοοο

  三、活动指导:

  (一)、引题。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我们的杂技团,今天来到这里,你们都是小杂技演员,而且只要你们能够认真配合,互相合作,你们当中就会有人成为我们今天的'杂技明星,怎么样,想成为杂技明星吗?(想!)

  (二)、练习活动:

  1、大班幼儿在沙中练习沙中接力,要求快速跑。

  2、中班幼儿练习走平衡木,要求双手侧平举,身体保持平衡。

  (三)、杂技表演“头顶沙包走平衡木”。

  1、将大班幼儿分成两队站在沙池一头,中班幼儿排成一队站在沙池另一头。

  2、教师发出信号后,大班幼儿两队的排头迅速头顶沙包,跑向对面的中班幼儿,将两个沙包放于中班队伍排头的两只手背上,要求从平衡木上过去,大班的两位幼儿原路返回,并且要及时保护帮助平衡木上的中班幼儿。然后,中班幼儿将沙包交给大班队伍的第二个幼儿,游戏继续进行。

  3、如此依次接力,以走得稳而快的队伍获胜,并且成为今天的杂技明星

  (四)、游戏结束,教师,师生共同场地。

中班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2、合拍地模仿小老鼠走,较夸张的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探索及用身体动作表现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情景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1、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

  2、图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谜语

  两撇小胡子 油嘴小牙齿 贼头又贼脑 喜欢偷油吃。

  二、提问:

  小朋友见过老鼠吗?你喜欢动画片里的老鼠吗?为什么?老师也认识一只小老鼠,他也有杰瑞的优点,他也很调皮,今天他还和泡泡糖发生了一个故事。小朋友一起来听音乐,猜一猜小老鼠和泡泡糖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三、听音乐

  四、猜一猜

  小朋友来猜一猜小老鼠和泡泡糖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五、看图谱听音乐。

  六、教师讲述故事,引出游戏情节

  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今天天气真好!小老鼠决定去草坪上晒晒太阳!从小老鼠的洞到草坪上,需要经过老猫的.家,所以,小老鼠要非常小心。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跑一跑,就要停下来,观察老猫醒了没有。终于跑到草坪上了,小老鼠可开心了!一打滚,就在草坪上翻了一个大跟头。突然,小老鼠发现脚上沾上了一颗大大的泡泡糖,怎么甩也甩不掉!小老鼠使劲的拽呀拽,哎哟!哎哟!泡泡糖就像长在小老鼠身上一样,刚从脚上拽开,又弹到手上,小老鼠不停的拽呀拽,可就是拽不下来!哎呀,不好了!老猫醒了,喵的叫了一声,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泡泡糖终于掉到地上,小老鼠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七、游戏:

  1、教师与幼儿倾听音乐,并与幼儿讨论音乐,跟随音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

  2、练习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结合音乐练习小老鼠跑的动作,要求幼儿跟上音乐节拍。

  3、拽泡泡糖

  教师:“怎样把沾在脚上的泡泡糖拽下来?”

  幼儿模仿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4、玩音乐游戏

  教师播放音乐,与幼儿一起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

  提醒幼儿根据音乐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动作。

  5、提问:泡泡糖还可以沾在身体什么地方?

  幼儿讨论,并模仿动作,结合音乐进行游戏

  活动延伸:

  师: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狠狠地摔了一跤,多疼啊!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

  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也不讲卫生,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教学反思:

  幼儿由于事前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对重点和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所以活动开展得还是比较顺利,幼儿在表演小老鼠的“走、看”和“拉泡泡糖”时能积极参与,表演得很还比较到位,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虽然幼儿有些兴奋,但在老师的提醒下也还是能“收得住”。

  不足之处:

  如果班里的孩子如果能分俩批上课,孩子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

  设计意图:

  小老鼠就是孩子们身边最常见的一种,它风趣、诙谐的动物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小老鼠和泡泡糖》通过活泼欢快的乐曲,形象地表现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种动作,并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活动的无限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