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猜谜语教案及反思

大班猜谜语教案及反思

时间:2024-02-02 12:35:1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猜谜语教案及反思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猜谜语教案及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猜谜语教案及反思

大班猜谜语教案及反思1

  通过开展谜语游戏的教学活动,使我深深懂得了,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特别是在情景模仿中,幼儿大胆地做出许多丰富多样的动作,主动的参与活动。体现了自我价值,幼儿已从一个被动的承受者转化为主动的执行者。

  本次活动还体现在家园共育方面,懂得本土方语谜语的爷爷奶奶们无私把经念分享给孙子孙女们。再次体会到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让本土文化、习俗得以发展及传承。

  附:大班猜谜语教案

  活动目标

  1、教幼儿根据物体形状、味道、颜色、实用性用途等概括事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猜谜语的方法。

  2、 启发幼儿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想象。

  3、 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求幼儿用简短、较押韵的语言猜谜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活动准备

  1、 甘蔗、莲藕、小雨点、滑梯的图片,准备实物甘蔗若干。

  2、 动植物的磁性教具若干。

  3、 抽奖箱一个放入谜语卡片和磁性教具若干。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猜谜语,并一起分析谜语。

  (1) 教师用图片的'形式出示谜面,并放较慢的速度念谜语:“杆儿高高不是树,一节 一节不是竹,虽然不能结果子,甜甜蜜蜜滋味足。”请小朋友猜是什么?

  (2) 教师启发幼儿分析谜语。

  ① 为什么说“杆儿高高不是树,一节 一节不是竹”?而不是说高高的杆儿不是竹?

  ② 为什么猜成虽然不能结果子,甜甜蜜蜜滋味足?

  ③ 教师结合小朋友的讲述,教幼儿猜谜语的方法。先告诉幼儿因为甘蔗是一根根高高的茎。象是一片竹林,所以是说杆儿高高不是树,一节一节不是竹,因为甘蔗只吃它的茎味道很甜,所以说虽然不能结果子甜甜蜜蜜滋味足。因此,这个谜语是从甘蔗的形状味道来猜的。最后告诉幼儿,猜谜语的方法很多,有的是从物体形状、颜色来猜,有的是从物体的用途方面来猜。但是都不能直接说出这种东西的名称。语句要简短,要让人听得懂,念起来顺口。

  ④ 出示竹林、甘蔗的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使幼儿更直观、更形象,一眼猜出谜底是什么?这样激发幼儿的想象、思考、创作热情和兴趣。

  ⑤ 拿出准备好的甘蔗方块让每个小朋友品尝感知一下味道。

  2、指导幼儿自猜谜语

  (1)出示多幅图片让小朋友自主选出,让老师指导的图片。

  (2) 绝大多数幼儿选出小雨点图片让老师指导,

  (3) 通过让幼儿认真观察图片中的小雨点,启发幼儿通过小雨点的形状、特点、自然现象、用途猜谜语,使幼儿初步掌握猜谜语的方法。

  (4) 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语句,做必要的,修改,予以概括。当幼儿意见不一致时,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到底哪一句好。然后,集中幼儿的意见猜成一则谜语:千条线,万条线,丢到地上都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3、组织幼儿分组猜谜语

  (1)每四个幼儿一张图片或一些磁性教具,请幼儿互相讨论,给图片或教具的物体猜谜语。

  (2) 各组请一名幼儿讲述自猜的谜语。大家评议补充。

  (3) 由幼儿愿意上来分享从爷爷、奶奶那学来的本地方语谜语,让老师和小朋友猜:远望似坡竹,近望似只能鸡二叔。铁木根,铁木树,成只桔子欧挪挪。

  4、看情景猜谜语。请幼儿模仿某动物行走的动作,启发幼儿猜谜语。

  5、组织幼儿玩猜谜游戏。教师拿出抽奖箱,让幼儿从中摸出写有谜面的卡片,教师念谜面让幼儿猜。

  延伸活动:

  1、教师可经常引导幼儿给一些常见的物品猜谜语,以培养幼儿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2、多点挖掘本土方语谜语,继承和保护本土方语文化遗产,让它继续代代传承下去并得到发展。

大班猜谜语教案及反思2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知道谜语是由谜面和谜底两方面组成,引导幼儿如何从谜面猜到谜底。

  2本次活动是让幼儿猜与“手”有关的谜语,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猜谜语。

  3 认识“手”字,并会用手字组成词语:小手 手鼓 手机 手表。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猜谜语和认识“手”字

  活动难点:理解谜面 用手组词语。

  活动准备

  学前班语言教材《猜谜语》一颗谜语树(树上有10朵带有谜语的小红花) 一朵大花 一根小棒 鼓(手鼓代替)四种(手、手机、手鼓、手表)食物或图片

  活动过程

  1 手指游戏导入:

  (1)老师:孩子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来玩玩吧!

  (2)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边唱一边玩玩游戏:我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我用十个手指头来游戏,大拇哥,二拇弟,三中央,四兄弟,小妞妞,来看戏。手心手背,心肝宝贝。

  (3)老师:孩子们,高兴吗?(高兴) 你们玩的是什么呀?(手)老师把“手”字写在黑板上,让孩子认识。

  (4)过度:孩子们,你看这边是什么呢?(谜语树)想和它玩吗?(想)

  2 “击鼓传花”游戏:

  (1)老师:孩子们,现在你们就围成一个大圈坐下,老师这

  棵谜语树固定在围成的圈中央,让一个孩子站在树旁击鼓,让圈上的一个孩子把大红花拿着。

  (2)老师讲游戏要求:击鼓声开始,圈上的孩子开始从左边向右边传大红花,鼓声停时,大红花传在谁的`手里,谁就到树上去摘花,把花上的谜面取下来交给老师,老师念两遍,孩子仔细听,让摘花的孩子猜,若猜到了就把这朵小红花送给她,若没猜对,就表演一个节目

  (如唱歌,跳舞,数数,做操等),让圈上的孩子猜,猜对了这朵小红花就奖励给他,另外,猜到谜底的孩子还要让他看到这种食物或图片说说理由。老师加以引导。

  (3)第一个孩子猜到了(小手),接着第二个猜(手机)…按游戏的要求继续玩,直到树上的花摘完,游戏结束。

  3 老师:孩子们,你们想想,你们猜了哪些?(小手 手机 手鼓 手表)

  老师:对呀,你们真聪明,我们不但认识了“手”,并还用手组了词语。

  4老师:你们今天玩得这么开心,回家把今天学到谜语说给你们的爸爸、妈妈、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听听,让他们也高兴高兴吧!

  教学反思

  反思:通过手指游戏让幼儿认识了“手”字,在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中让幼儿学会了怎样从谜面猜到谜底,培养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并学会了了用“手”字可以组成词语:小手 手鼓 手机 手表。

  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

  在幼儿理解谜面时要先让幼儿自己说,然后多加引导。

《大班猜谜语教案及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班猜谜语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反思02-02

大班安全教案及反思03-29

大班环保教案及反思03-16

《睡觉》大班教案及反思04-01

落叶大班教案及反思03-20

大班教案《蒲公英》反思12-31

大班教案《龋齿》反思12-27

大班教案《种子》反思12-31

大班教案《邀请》反思12-31

大班猜谜语教案及反思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猜谜语教案及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猜谜语教案及反思

大班猜谜语教案及反思1

  通过开展谜语游戏的教学活动,使我深深懂得了,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特别是在情景模仿中,幼儿大胆地做出许多丰富多样的动作,主动的参与活动。体现了自我价值,幼儿已从一个被动的承受者转化为主动的执行者。

  本次活动还体现在家园共育方面,懂得本土方语谜语的爷爷奶奶们无私把经念分享给孙子孙女们。再次体会到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让本土文化、习俗得以发展及传承。

  附:大班猜谜语教案

  活动目标

  1、教幼儿根据物体形状、味道、颜色、实用性用途等概括事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猜谜语的方法。

  2、 启发幼儿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想象。

  3、 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求幼儿用简短、较押韵的语言猜谜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活动准备

  1、 甘蔗、莲藕、小雨点、滑梯的图片,准备实物甘蔗若干。

  2、 动植物的磁性教具若干。

  3、 抽奖箱一个放入谜语卡片和磁性教具若干。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猜谜语,并一起分析谜语。

  (1) 教师用图片的'形式出示谜面,并放较慢的速度念谜语:“杆儿高高不是树,一节 一节不是竹,虽然不能结果子,甜甜蜜蜜滋味足。”请小朋友猜是什么?

  (2) 教师启发幼儿分析谜语。

  ① 为什么说“杆儿高高不是树,一节 一节不是竹”?而不是说高高的杆儿不是竹?

  ② 为什么猜成虽然不能结果子,甜甜蜜蜜滋味足?

  ③ 教师结合小朋友的讲述,教幼儿猜谜语的方法。先告诉幼儿因为甘蔗是一根根高高的茎。象是一片竹林,所以是说杆儿高高不是树,一节一节不是竹,因为甘蔗只吃它的茎味道很甜,所以说虽然不能结果子甜甜蜜蜜滋味足。因此,这个谜语是从甘蔗的形状味道来猜的。最后告诉幼儿,猜谜语的方法很多,有的是从物体形状、颜色来猜,有的是从物体的用途方面来猜。但是都不能直接说出这种东西的名称。语句要简短,要让人听得懂,念起来顺口。

  ④ 出示竹林、甘蔗的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使幼儿更直观、更形象,一眼猜出谜底是什么?这样激发幼儿的想象、思考、创作热情和兴趣。

  ⑤ 拿出准备好的甘蔗方块让每个小朋友品尝感知一下味道。

  2、指导幼儿自猜谜语

  (1)出示多幅图片让小朋友自主选出,让老师指导的图片。

  (2) 绝大多数幼儿选出小雨点图片让老师指导,

  (3) 通过让幼儿认真观察图片中的小雨点,启发幼儿通过小雨点的形状、特点、自然现象、用途猜谜语,使幼儿初步掌握猜谜语的方法。

  (4) 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语句,做必要的,修改,予以概括。当幼儿意见不一致时,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到底哪一句好。然后,集中幼儿的意见猜成一则谜语:千条线,万条线,丢到地上都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3、组织幼儿分组猜谜语

  (1)每四个幼儿一张图片或一些磁性教具,请幼儿互相讨论,给图片或教具的物体猜谜语。

  (2) 各组请一名幼儿讲述自猜的谜语。大家评议补充。

  (3) 由幼儿愿意上来分享从爷爷、奶奶那学来的本地方语谜语,让老师和小朋友猜:远望似坡竹,近望似只能鸡二叔。铁木根,铁木树,成只桔子欧挪挪。

  4、看情景猜谜语。请幼儿模仿某动物行走的动作,启发幼儿猜谜语。

  5、组织幼儿玩猜谜游戏。教师拿出抽奖箱,让幼儿从中摸出写有谜面的卡片,教师念谜面让幼儿猜。

  延伸活动:

  1、教师可经常引导幼儿给一些常见的物品猜谜语,以培养幼儿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2、多点挖掘本土方语谜语,继承和保护本土方语文化遗产,让它继续代代传承下去并得到发展。

大班猜谜语教案及反思2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知道谜语是由谜面和谜底两方面组成,引导幼儿如何从谜面猜到谜底。

  2本次活动是让幼儿猜与“手”有关的谜语,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猜谜语。

  3 认识“手”字,并会用手字组成词语:小手 手鼓 手机 手表。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猜谜语和认识“手”字

  活动难点:理解谜面 用手组词语。

  活动准备

  学前班语言教材《猜谜语》一颗谜语树(树上有10朵带有谜语的小红花) 一朵大花 一根小棒 鼓(手鼓代替)四种(手、手机、手鼓、手表)食物或图片

  活动过程

  1 手指游戏导入:

  (1)老师:孩子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来玩玩吧!

  (2)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边唱一边玩玩游戏:我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我用十个手指头来游戏,大拇哥,二拇弟,三中央,四兄弟,小妞妞,来看戏。手心手背,心肝宝贝。

  (3)老师:孩子们,高兴吗?(高兴) 你们玩的是什么呀?(手)老师把“手”字写在黑板上,让孩子认识。

  (4)过度:孩子们,你看这边是什么呢?(谜语树)想和它玩吗?(想)

  2 “击鼓传花”游戏:

  (1)老师:孩子们,现在你们就围成一个大圈坐下,老师这

  棵谜语树固定在围成的圈中央,让一个孩子站在树旁击鼓,让圈上的一个孩子把大红花拿着。

  (2)老师讲游戏要求:击鼓声开始,圈上的孩子开始从左边向右边传大红花,鼓声停时,大红花传在谁的`手里,谁就到树上去摘花,把花上的谜面取下来交给老师,老师念两遍,孩子仔细听,让摘花的孩子猜,若猜到了就把这朵小红花送给她,若没猜对,就表演一个节目

  (如唱歌,跳舞,数数,做操等),让圈上的孩子猜,猜对了这朵小红花就奖励给他,另外,猜到谜底的孩子还要让他看到这种食物或图片说说理由。老师加以引导。

  (3)第一个孩子猜到了(小手),接着第二个猜(手机)…按游戏的要求继续玩,直到树上的花摘完,游戏结束。

  3 老师:孩子们,你们想想,你们猜了哪些?(小手 手机 手鼓 手表)

  老师:对呀,你们真聪明,我们不但认识了“手”,并还用手组了词语。

  4老师:你们今天玩得这么开心,回家把今天学到谜语说给你们的爸爸、妈妈、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听听,让他们也高兴高兴吧!

  教学反思

  反思:通过手指游戏让幼儿认识了“手”字,在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中让幼儿学会了怎样从谜面猜到谜底,培养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并学会了了用“手”字可以组成词语:小手 手鼓 手机 手表。

  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

  在幼儿理解谜面时要先让幼儿自己说,然后多加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