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大班泥塑活动教案《乌龟》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水滴形、扁圆制作乌龟造型。
2、尝试运用材料和工具大胆装饰出各种花纹的乌龟。
3、愿意与同伴分享制作乌龟的经验。
活动准备
泥工板、泥工工具、泥块、范例一个,海底世界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图片,了解乌龟的身体特征。
1、播放海底世界的录像,幼儿仔细观察。
说一说看到海底世界有哪些动、植物?
2、再次欣赏录像,重点观察乌龟的形态特点。
请幼儿说说乌龟主要的外形特征。
(一对眼睛、四条腿、硬硬的壳、一条小尾巴。)
二、学习制作小乌龟
1、鼓励幼儿尝试说说制作乌龟需要哪些造型
水滴形、扁圆形等。
2、教师讲解制作要求
重点指导乌龟四肢和头部均匀分泥的方法;乌龟壳和四条腿的连接。(把壳和头、尾巴、腿稍微用力地按上去。)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可以利用工具在乌龟的背、脚划出相应的花纹,也可以制作圆点花纹。
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制作出简单的动物形象;指导能力强的幼儿表现出有情节的性的画面。通过制作,水纹波及草等使画面更加完整。
三、作品交流与分享
1、幼儿自由欣赏同伴作品
2、鼓励幼儿相互评价同伴作品
3、教师小结
总结制作效果较好的`技巧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活动效果
本节活动内容生动、有趣,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大部分幼儿都能在不断的学习与尝试制作的过程中学习均匀分泥、合理搭配、有序黏贴等操作技巧,顺利完成小动物——乌龟的制作活动。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概念。
2、能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
3、乐意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发现结果。
活动准备
1、字卡:树、常绿树、落叶树
2、图片:春夏秋冬的四张柳树及松树图片、科学资料书一本、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叶子每人各一片。
活动过程
一、说树
1、出示字卡(汉字:树):认识这个字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关于树的话题。
2、你在哪里看到过树?
小结:在马路边、公园里、小区里、小河边、家旁边都会有树,是啊,我们生活周围到处都有树。
3、你认识哪些树?
小结:你们认识的树可真多呀,今天我也带来了几棵树,看看。是什么树?
二、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概念
1、出示四季的柳树:认识这棵树吗?
2、这是一颗生长在季节不同的树,请你看看,它们分别生长在哪个季节,为什么?
3、根据幼儿回答,教师提炼内容。
小结:像柳树这样春天树叶都发芽了,冬天树叶都落光的树,我们叫它“落叶树”。(出示图及落叶树的字卡)
4.出示松树:看,这棵树在一年四季中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小结:像松树这样长出新叶掉下老叶,一年四季都绿的树,我们叫它常绿树。(出示字卡:常绿树)
三、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
1、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叶子一样吗?
2、我这里准备了两种树叶,请你各拿一片,看一看摸一摸,这两种叶子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拿树叶观察。
4、小结:常绿树的叶子比较厚、表面很光滑,因为上面有层蜡,而落叶树的叶子很薄,表面有点粗糙。
5、出示两棵树干,让幼儿将树叶按照落叶树和常绿树进行分类。
6、纠正错误的选择,强调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区别。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用看图谱的方式学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感受小闹钟机灵、活泼的艺术形象。
2、学习用二声部合唱的方式演唱歌曲,体验合作完成歌唱作品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小猪睡前在床上缠妈妈讲故事、小猪赖床的图片各一;7:00、8:00的钟面各一;图谱;幼儿已经认识小闹钟,在生活中知道用时间来规范自己的`作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理解歌曲内容
1、回忆小闹钟的特点
2、出示8:00这个钟面
3、出示小猪缠着妈妈讲故事的图片
4、结合图谱学唱歌曲的第二声部,教师示范后,幼儿学唱。
5、同样以这个方式出示7:00钟面和小猪赖床的图片,学习小闹钟叫小猪起床。
二、借助图谱学唱歌曲第一声部
1、介绍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的歌曲
2、教师示范唱歌曲的第一声部,幼儿欣赏。
3、提问幼儿第一声部的内容,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谱,并解释图谱,跟念歌词
4、教师演唱,幼儿再次欣赏5、幼儿学唱歌曲两遍
三、完整演唱歌曲,体现歌曲活泼、轻快的曲调。
1、第一次幼儿合作完整演唱时请配班老师和我一起各在一个声部和孩子一起演唱。
2、第二次演唱时互换声部
3、第三次幼儿独立演唱,教师在一边指图谱提示
4、第四次幼儿演唱,教师悄悄地录音。
四、欣赏自己的歌唱作品
1、欣赏演唱录音,体验合作完成作品的快乐。
2、脱离图谱完整表演唱歌曲。
课后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对于小闹钟已再熟悉不过,我以一首《我会变》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接着就变出了一件小礼物,原本我想直接把它变出来,后来一想,要想吸引幼儿,最重要的就是投入于行动中,因此,我就让幼儿上来用手触摸下,由于人都有好奇心,这时的他们,安静的一点声音都没有,我叫了2位幼儿上来,最后,我揭开纱布,原来是一只小闹钟,顿时,深深吸引了他们。在这堂课中,幼儿很喜欢这首歌,我估计跟我创编的动作也有极大的关系,幼儿不仅喜欢唱,更喜欢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最后,在他们熟悉歌词的同时,我变出了一个青蛙钟与小羊钟的头饰,此时,他们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了,对这首歌掌握的也不错。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真聆听雨的声音,比较不同雨声的特点,用‘_____的’的表达方式描述不同季节雨的特点。
2、主动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秋天到来”的各种变化,描绘秋天的故事。
3、倾听散文的配乐朗诵,跟随音乐感受散文中秋天的美。
4、跟读散文,理解并感知散文的语言美、内容美以及情境美,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散文,激发阅读散文作品的兴趣,体验散文学习的快乐,培养阅读的积极性。
5、尝试并运用散文中的句子表述和表达金秋的美丽,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分组为散文创编动作,学会合作,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记录到的秋天的美。
活动重点:
理解并感知散文的语言美、内容美以及情境美。
活动难点:
为散文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不同季节的'雨声录音。
2、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秋天图景。
3、秋天的叶子、果实等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实际生活经验,并抓住幼儿爱玩的天性,以闯关游戏的方式完成此次活动。
动物王国最近要招募一批英勇能干的小动物来保卫他们的森林,报名的小动物要经历听、说、仿、编、演等五关层层选拔,最后挑选最勇敢、最能吃苦、最爱动脑
筋的小动物来保护他们共同的家,小朋友们想不想参加啊?
1、第一关:听雨辨不同(感受雨声) 听
放音乐,先放不同大小的下雨声,再不同季节的雨声,引导小朋友去感受雨声的变化与不同之处,使用‘_____的’的形式描述雨的特点。
小结:教师要帮助小朋友丰富和补充语言以及纠正不正确用词,启发他们去感受音乐中雨声的细微变化,为他们打开一个新的观察视角。
2、第二关:说说‘我与秋天’的故事 说
2.1请小朋友举手发言,说一说‘我’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秋天。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用“______的”的表达方式叙述。
2.2 秋天和其他的季节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知道的或是发现的?
天气、穿的衣服厚薄、树叶的颜色、开的花儿、成熟的果实、粮食等等,春夏秋冬各举一到二个例子。
2.3 秋天的树木和花草有什么变化?
2.4秋天成熟的果实和丰收的粮食都有哪些?举例说明。
2.5 秋天的小动物在干什么?
小结:本阶段既是对已有经验的再感知,又是为学习散文作铺垫,教师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小朋友用散文中的话将自己的故事,初步接触散文的语言。
3、第三关:学我说话(走近散文) 仿
3.1放配乐散文,跟随音乐一同走进秋天,感受来自散文的美。
师:散文听完了,小朋友感觉秋天的雨美不美?美在哪里?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
3.2结合画面,分段理解散文。
1)欣赏下雨前后的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导幼儿把雨比作一把钥匙。可对幼儿进行反问,进而帮助他们理解雨的清凉和温柔。
师: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秋天的门?
师:秋天的雨下过后,自然界就有了很多的变化,就好象一把钥匙轻轻地把门打开,让我们看到了秋天的一切。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内容,通过故事中的语言信息分析情节的发展。
2、根据前半段故事的提示,尝试续编故事情节。
3、感知故事中两个朋友之间的友情,感受朋友间可以用真诚来化解矛盾。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中优美的童话语言,能用学一学、做一做的方式快乐地进行语言、句子地学习。
活动难点:
根据故事前半段,大胆想象并续编故事的发展。
活动准备:
一、角色图片、风筝、小船的图片、第二段的即兴简笔画、字卡“红”“棕”“小”、祝福语图示、题目图片、故事录音活动过程一、出示角色图片进行兴趣导入,学认“红”“棕”两个汉字。
教师出示角色图片并述:“你们看,这是谁和谁?”(鼓励幼儿用这是?和?的句子)幼儿:“这是松鼠和小熊”。
把角色贴上黑板,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松鼠?幼儿:(这是红颜色的松鼠)我们可以叫她“红松鼠”
师出示字卡“红”,我们来把他的名字读一读。集体念读“红松鼠”
用同样的方法学认“小棕熊”
二、讲述、学习故事的`前半段,理解角色间的感情。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红松鼠和小棕熊的故事。
1、师述:红松鼠和小棕熊是很要好的朋友。
提问:怎么才算很要好呢?(幼儿答)提问 :很要好就是会在在一起干什么?(幼儿答)2、教师用绘画的方式把第二段故事完整讲述并请幼儿根据绘画提示进行复述。
教师边绘画边讲述:红松鼠········小棕熊的家。
重点学习难句:“有一条小溪从哪里出发?沿着······”
请你们也来把这段故事讲一讲(集体讲——个别讲)3、教师继续讲述第三、四、五段,并在讲述第五段的时候出示风筝图片。
4、教师讲述第五段,幼儿重点学习仿说“早上好,愿快乐和友谊永远伴着你!”
提问:风筝上写着什么祝福的话?(幼儿学说)教师用图示绘画这句话,并把“”快乐“友谊”留空,供幼儿填充。提问:你还会说什么祝福的话?(个别幼儿回答,集体学习)教师继续讲述第五段的后半部分。
三、教师读第七段,区别感知理解飘荡、漂流。
教师提问:风筝在天上是怎样飘荡的?请你来学一学。纸船在水里是怎么漂流的?也请你来学一学。(什么东西也会在天空中飘荡?飘来飘去呢?(气球、云)什么东西会也会在水里漂流(树叶)四、通过第七段的学习,感知此刻的心情并大胆创编让他们和好的办法,进行故事续编。
1、教师讲完第七段提问:“听到这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2、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和好呢?请你和旁边的朋友商量一下。并请个别幼儿回答。
五、教师讲述故事后半段与结尾并揭示故事的名字师:故事讲完了,谁来为故事起个好听的名字?
教师出示数字49····和49·····提示幼儿回答正确的名字。
结束活动:我们一起听着录音,把这个故事完整的听一遍。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16的加法,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
2、学习运用数学,理解数学加法的实际意义。
3、爱动脑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享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天天超市”海报(贴有16张标着价钱的物品图片)
2、黑板、粉笔、数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将事先做好的“天天超市”海报贴到黑板上,然后分别画了一个草莓和一个苹果在黑板上,分别代表草莓组和苹果组)
师:小镇上有家天天超市,小朋友们看,超市里呀有很多漂亮的小礼物。今天小猫的好朋友要过生日,猫妈妈给了小猫16块钱到天天超市买礼物,要小猫买两样东西送给它的好朋友,加起来刚好16块钱,不剩零钱。
二、超市购买
①讲明规则。
师:老师要请草莓组和苹果组的小朋友们比赛,分别请小朋友上来用不同的方法买东西,加起来正好要是16块钱。
②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算式记下购买的方法,并且为两个组的小朋友计分。③游戏结束,老师总结统计比赛结果。
三、游戏环节
1、“你说我说”游戏
师:刚刚的比赛结束了,但没有分出真正的胜负,小朋友们还想不想玩游戏?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16的你说我说”。(规则:一个组的小朋友们说:我说14,另一个组的小朋友说:我说2,然后全班的小朋友们一起说:加起来就是16)
2、找朋友
老师随机发给幼儿一张带有数字的卡片,幼儿齐唱儿歌《找朋友》然后拿着卡片找到与之相加等于16的幼儿
四、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喜不喜欢天天超市呀,要是喜欢老师就把这个超市送给大3班了。
设计要点:
1、重视对数学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的数学不像小学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为这个数学活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教具,并且结合故事、情景,运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数学活动。
2、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这次“数学超市”的创意的要点就是要将数学活动和生活具体情境相结合,希望小朋友们参与到角色游戏中来以提高数学活动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他们通过“买礼物”这一生活情景来学习16以内的加法。
3、将数学活动游戏化。
这次的.数学课我们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数学游戏,幼儿们整节课下来整体都比较轻松、愉快,在快乐的游戏中把平时算的很辛苦的数学题很轻松的做出来了。
教学反思:
经过了两个月的农村幼儿园的顶岗实习再来海师附属幼儿园见习,乡村和城市里的幼儿园的巨大差距让我们每个人都感触良多。实习时候我执教的班级是小班,而这次见习却是在大班,上起课来感觉非常不一样。通过几天的观察,我们了解到大班小朋友们已经开始学习20以内的加法了,于是这次我们就选取了16以内的加法来进行这次的数学活动课。
还是那句话,写教案、试讲和亲身体验上课的感觉完全是两码事,之前看似已经“天衣无缝”的教案实际实施起来简直是“错漏百出”。好在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实习,在教态、对课堂的把握、组织和随机应变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这节课从头到尾大方自如地上完了,基本完成了活动目标。但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还有很多的细节方面没有把握到:
第一,教具的大小、灵活性把握不到位,“超市”里的商品略小了,后排的小朋友不能一直跟着思考和计算,反而要举手了到台上才开始计算。如果教具更加大一些,或者把商品做成可以活动的贴纸,就不用让老师再用粉笔在黑板上写1+15=16,而是让幼儿更加直观的认识到,是一块钱的铅笔和十五块钱的台灯加起来是16块钱。
第二,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加符合生活现实,比如给要过生日的小朋友取个具体的名字,这样小朋友们才知道他们要去给谁买礼物,角色代入感更强一些。
第三,第三个游戏的时候,我先把数字卡片发给了幼儿,然后才开始讲解规则,可是这时候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已经被数字卡片吸引了,场面显得有些乱了,应该先将规则有条理的123点分清(不超过三点)讲清楚,再分发教具,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第四,游戏之间的转换应该更加巧妙,第二个游戏的时候,需要小朋友们小组之间合作完成,老师在讲解完规则之后,应该先示范一下再进行。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散文诗,感受诗歌中表现的“雨滴唱歌”的优美意境。
2、尝试创编儿歌《听雨》,并通过画画、说说等活动体验创编的快乐,发展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
3、激发热爱大自然、关心周围事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套。
2、配乐带。
3、粉红、绿、黄色彩纸若干、绘画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观看画面。(小朋友在雨中玩活动的照片)
师:“看,那是谁的照片啊?”
“你们在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二、初步欣赏散文诗,了解散文诗的主要情节,说出象声词“沙沙沙、丁丁丁、吱溜溜、滴滴答”
欣赏课件片段,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表述。(到静静地听)
师:“猜,下雨天小蝴蝶在干什么?”
欣赏片段(配乐朗诵第一段)
师:“它会听到什么呢?”
师:“小蝴蝶到底听到小雨唱什么歌,我们一起来侧着耳朵仔细听。”
2、接下去欣赏课件,能说出诗歌中的象声词。
欣赏第二段,第一遍:学习象声词:沙沙沙、丁丁丁、吱溜溜、滴滴答,引导幼儿为象声词创编动作。(难点:理解吱溜溜钻的形态)
小雨唱了什么歌?
师:沙沙沙、丁丁丁、吱溜溜、滴滴答,边说边用动作表现,帮助幼儿记忆理解。
(当幼儿不能说出吱溜溜时,老师可以提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它钻到花里面时是怎么唱的`?)
3、寻找小雨点落下的地点、动态。
师:“小雨点怎么会唱出这么好听的歌?它在干什么呢?”
幼儿说到什么语句时,就出现相应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语句规律。
完整理解表述语句:
沙沙沙,那是小雨和森林的树叶在玩耍;
丁丁丁,那是小雨在小熊的铁皮屋上翻跟头;
吱溜溜,那是小雨钻进荷花的花蕊里;
滴滴答,那是小雨在敲窗玻璃打招呼。
4、完整欣赏。
老师告诉你们,这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听雨》,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欣赏一遍。小雨唱的歌我们可以一起来说说。
三、学习创编儿歌《听雨》。
1、师:“小蝴蝶把它听到的小雨唱的歌告诉了我们,我们也听小雨唱过歌,我们也来告诉小蝴蝶,好吗?”
2、师:“我知道你们都想告诉它,我们把他画下来,怎么样?
3、师:“我们四人一组,先一起说说你听到小雨唱的歌,然后快快的画下来”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舒缓的音乐,幼儿作画)(时间控制)
5、创编散文诗:“听雨”
听雨
下雨了,小朋友们
闭上眼睛,侧着耳朵静静地听。
啊,听见了,听见了——
沙沙沙,那是小雨——————————。
丁丁丁,那是小雨————————————。
吱吱吱,那是小雨————————————。
嗒嗒嗒,那是小雨————————————。
小朋友高兴地说:“沙沙沙、丁丁丁、吱溜溜、滴滴答——小雨在唱一支多么有趣、多么动听的歌呀!”
窗外,小雨还在轻轻地唱;屋里,小朋友还在静静地听。
四、结束部分
师:“多可爱的小雨点啊!落下的声音象唱歌,真好听,小朋友们知道吗?大自然里还有许多好听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听一听。”
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五、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中,佩带胸卡,一名幼儿扮演小雨点,四名幼儿扮演树叶、屋顶、荷花和窗玻璃进行游戏。
2、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各种大自然的声音。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3-27
(经典)大班教案08-05
大班教案[精选]09-27
【精选】大班教案07-22
[经典]大班教案07-20
大班教案(经典)07-30
(经典)大班教案07-31
大班教案(精选)08-28
【经典】大班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