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
1、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录像短片《小明学语文》
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出示词语
瞧 看 瞅 扫 视 盯着
讲 说 商量 告诉 劝告
落落大方 窃窃私语 源源不断
1、寻找规律:
(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
(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
2、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语文大观园
我们下面要去语文大观园玩一玩,可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结成小组逛。大观园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活动,积极参加,还能得到积分呢!让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的积分最高!
1、(出示)一扇门
谁能有快又准得背会门上这首古诗,大门就会开开。
2、(出示)一只小猴子
一只小猴子挡住了去路,它带来了一篇小诗歌,如果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它就让你过去。
3、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妙语堂里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你能说说你的寒假见闻吗?
练习说。
指名说。
四、小结
五、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以及词语,理解相关词语,区分“贮藏”、“蕴藏”;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能通过读文章、查阅资料解决疑难。
教学重、难点:
学会查阅资料,解决疑难,并获取更多的知识。
教学准备:
1.有关书籍。
2.制作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旅行
说说“你去哪里旅行过?感觉怎样?”
2.完整板书课题
在牛肚子里旅行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在牛肚子里旅行感觉怎样呢?
二、初读课文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
读通课文,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读了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学生自学
2.交流
(1)读准字音:ɡú zhù
骨碌 贮藏
(2)区别:贮藏 蕴藏
3.开小火车轮读课文,说说读文后知道了些什么?
4.再轻读课文,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呢?
(1)小组交流,尝试解决个别疑问,提出最想研究的问题。
(2)大组绞流
老师归纳整理、并板书:牛的`胃是怎样的?
牛的胃是如何消化食物的?
……
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读读课文来研究,而有些问题需要查阅资料。
(3)提出研究要求
①老师提供书籍;
②老师提供有关资料(每组一份);
③点击校园网站;
④要求在交流时不看资料。
三、交流研究成果
1.牛的胃是怎样的?
(1)学生交流。
(2)研究问题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动手画一画:请学生边画边讲解。
(3)引读课文:青头对牛的胃了解得很清楚,所以当红头认为自己马上要死而大哭起来的时候,青头安慰它说——
因为——
2.牛的胃是怎样消化食物的?
(1)学生交流
(2)多媒体演示,学生学做讲解员,向大家介绍。
(3)结合读文。
3.小组分解色朗读课文,谈谈自己对红头、青头的看法。
(抓住红头、青头说话的语气,读好课文)
四、小结拓展。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熟读并背诵。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点拨、讨论、分析讲解,鉴赏诗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一、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中国古代诗歌这条道路上出现了不少名家,诗歌写作的体裁也得到不断拓展,由此产生了许多风格迥异的派别,比如:
1、浪漫派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代表人物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2、现实派,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代表诗人杜甫《三吏》、《三别》、《兵车行》
3、山水田园诗派,体裁多为青山绿水,自然风光,风格多为恬静淡雅,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山居秋瞑》、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4、边塞诗派,体裁多为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戍守边疆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代表人物有高适《别董大》、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维《使至塞上》等。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也是古诗,请同学打开课本《诗四首》,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这些古代名作。
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是我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写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他曾经做过几任小官,41岁辞官而归,从此居住在农村,参加田间劳动,63岁去世,这首诗是在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
2、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你们在这首诗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
1、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
(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看出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2、诗人到田间干什么,用了多少时间?
(锄草,从“晨兴”“带月”可以看出他干了一天。)
小结:诗的前四句写了给豆锄草一事,交代了种豆的地点,“南山”指庐山,是人家住柴桑,是庐山之北,故以庐山为“南山”,第二句交代了锄草的原因,草长得茂盛,把土里的营养都吸收走了,豆苗长不起来,非锄不可,第三句说作者一大早就去锄草,“兴”,起的意思,“晨兴”就是早早起来;“理”清理,清除, “荒”,杂草,“秽”田间的杂草,第五句说自己归家之时已是月儿初升之时,“荷”担的意思。
3、第五句中“道”是怎么说的?为什么开头不说,在这里才说它狭而草木深?
(诗人的归途)(为了引出下一句,表明是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服被露水沾湿)
4、作者为什么要写夕露沾衣呢?
(借夕露沾衣突出诗人整日劳作的艰辛,烘托出诗人坚定的归田愿望)
小结:诗人写劳动生活,也是为了表明他终身归隐的愿望,尽管劳作一整天,也不感到辛苦,归途中夕露沾衣就表现了他的意愿,生动的表现了诗人自然朴素的风格。
(二)探究学习
1、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4、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
(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六、布置作业
预习《使至塞上》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部分词意。
3.读懂课文内容并理清课文条理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
1、学们把手放进衣袋,说一说你的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一个人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你们觉得奇怪吗?
这个衣袋里装满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为什么要把昆虫装进衣袋?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文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3、介绍法布尔。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他为什么在口袋里装满昆虫了?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读准生字音。
莱昂溪纺厉垃圾
(2)认清生字形。
比一比,组词
3、指明学生回答提问,因为他十分喜欢昆虫。
4、检查学生词语。
学习了生字,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些词语。你能读好这些词语吗?
出示词语:
纵横笼罩穿梭蠕虫闪烁厉声兴致勃勃
裤兜殿堂垃圾圣莱昂纺织娘鼓鼓囊囊
(1)请你读一读,带领大家来读。
(2)自读课文来理解一些词语。请你来说说你会的词语。
5、齐读课文,加深理解词语。
6、检查课文朗读。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文章主要介绍了法布尔十分的喜欢昆虫。列举了一些例子。
指明学生来评价一下他们的朗读,并且来说说他们读的好与差的部分。
请你再来尝试读一读,读出语气。
三、总结
1、本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生字词,还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吗,请你来谈一谈。
2、指导学生写字。
莱,草字头加个来。
溪注意一点。
厉注意写法。
3、学生描红。教师从旁指导。
板书
15、装满昆虫的衣袋
介绍法布尔列举事例走进科学殿堂
装满昆虫的衣袋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精神。
3、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理解,你觉得法布尔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呢?
(他是个对虫子特别着迷的孩子)
2、板书着迷,你来说说什么样子叫着迷呢?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是你特别着迷的呢?
过渡:是啊,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的着迷,喜欢看球赛的人,我们通常叫他是球迷,喜欢下棋的叫棋迷。那法布尔我们可以叫他是什么?(昆虫迷)
二、精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请你来找找从那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个名副其实的昆虫迷呢?。
学生自读课文,指名学生说一说
A、从捉纺织娘
B、捉小甲虫。
2、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他着迷的精神来。
①、影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读第三自然段,从那个词我们最能看出法布尔的着迷呢?圈出终于。法布尔在三天前就开始寻找了,结果终于被他找到了,他心中会多么的高兴,兴奋啊,那么请你来体验一下他当时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句妈妈,在这儿呢读出高兴兴奋的语气来。
②、读一读第四节,从这些例子中我们更加能了解到法布尔对昆虫非同寻常的感情啊。
③、我们再来看看另一只小甲虫的故事,指明学生朗读5、6、7、8、9、五段,从这五段中,你觉的法布尔仅仅还是对昆虫很着迷吗?请你来找一个更合适的词语能说明法布尔的心情。。
板书:迷恋
④、投影出示6、7、8、9三段
这时候法布尔的心情不同的,请你来划一划,找一找。请你来说说有什么不同呢?
心情的变化:捉小甲虫时的高兴心里甜滋滋的-------被父母责骂时的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将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昆虫,背地里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A、同学们在生活中肯定也曾被父母责骂过,你还记得你父母是怎么责骂你的吗?你来模仿一下他们的口气来读一读法布尔父母的责骂。指明学生读。男女声来读一读。
B、当父母责骂你时,你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请你来说说。我们的小法布尔心里也是非常难过的。指名学生来读一读第九段。
C、但是在这样的责骂面前他又怎么样呢?放弃还是坚持啊?圈出词语丝毫没能、仍然。可见啊,他确实是非常的迷恋昆虫的啊
D、齐读6到9自然段。
3、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只能用痴迷来形容。
正是有了这种执着追求,法布尔走进了科学的殿堂。而今天人们印象中的法布尔就具有了一个典型特征--------(引读)衣袋装满昆虫
①、请你再来读一读课题,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呢?换一个题目,例如,爱昆虫的法布尔,法布尔的故事与它相比有什么不足的呢?
生动形象的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他时时刻刻都在钻研着昆虫
②、教师板书: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三、拓展阅读。
法布尔对昆虫的那股钻劲儿、韧劲儿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或许他对昆虫的好奇、那份爱,不能为人所理解。他的心血凝结成了简单通俗的一本昆虫巨著《昆虫记》,以科学的态度,翔实的资料真实地介绍了昆虫生活。他笔下的那些小虫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布尔。读一读课外资料。
读了之后,你有什么像对他说一说的吗?
板书:15装满昆虫的`衣袋
入迷
迷恋(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痴迷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如:痴迷、鸟栖虫居、鼓鼓囊囊等。
3、了解课文内容,从法布尔喜欢昆虫的两件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4、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难点: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志趣。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最后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全面感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2、自主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
3、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把你们的手放进你们的口袋,说一说你们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可有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小时候,在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他是谁?(板书:法布尔)
3、你们了解他吗?向大家介绍介绍。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2、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读书情况,结合朗读理解部分词语:
1、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
2、请同学读自己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3、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一边读一边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2、集体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
法布尔小时候很喜欢昆虫(2-10)
法布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的生活环境(1)
法布尔凭借对昆虫的着迷,进入了科学的殿堂。(11)
3、理清课文条理:
一(1)二(2-10)三(11)
五、质疑问难:
如果是词语方面的,当堂解决;如果是课文内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导学生课后读课文或查找资料,试着解决。
六、作业:
1、课作:A、朗读课文
B、写习字册
2、家作:A、抄写词语
B、带着问题读课文或查找有关资料。
板书:
15、装满昆虫的衣袋
生活环境(1)
对昆虫着迷(2-10)
走进了科学的殿堂(1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二、明确学习任务:
你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吗?怎样才能弄明白?
三、学生自学课文,思考:
1、法布尔喜欢昆虫吗?你怎么知道的?用――画出有关语句。
2、法布尔的父母是什么态度呢?试着把父母说的话有感情地读出来。
四、交流讨论:
1、法布尔的父母是怎样批法布尔的。(抓住父亲怒气冲冲、吼、可恶、小傻瓜、拣这些没用的小玩意儿;母亲厉声责备、撑破裤兜、中毒等词句进行品读,从而感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之情。)
A、指名读
B、评议,围绕父母当时的态度及语气,引导学生读出气愤来。
C、齐读
2、对话:如果是你的父母这样批评你,你会怎样?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3、过渡:法布尔又是怎样做的呢?
4、指名读第九、十自然段。齐读,讨论:你读出了什么?
法布尔十分喜爱昆虫。(指导学生用心去体会法布尔当时的心情,以及他与父母背着捉昆虫的原因)
5、是呀!法布尔是多么喜欢昆虫啊!可是父母却严厉地批评了他,可他仍然没放弃他的爱好。再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
6、除了九、十两个自然段能读出法布尔喜欢昆虫外,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读出来呢?
A、第三自然段:抓到纺织娘时的高兴的样子。(感情朗读法布尔的话和动作,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B、第四自然段:概括描写法布尔八九岁时对昆虫的入迷(抓住每天――不是――就是――东蹦西跑蹲下来静静地观察朗读体会)
C、第五、六自然段:抓甲虫时的表现(指导作者有详有略的写法,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
D、第十一自然段:人们在为他做雕像时,故意把两个衣袋做得鼓鼓的,告诉人们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正是这一特写镜头最能生动地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
(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改变交流讨论的顺序;另外,要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五、总结讨论,渗透德育:
1、文章向我们介绍的法布尔具有什么特点?
2、正是法布尔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才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从而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从他身上,你明白了什么?
(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3、文章为什么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每个人都有衣袋,它是用来装钱装物的,法布尔竟然用它来装满了昆虫,由此可见,法布尔对昆虫是多么喜欢啊!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充分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单韵母a、o、e,配有一幅图画。
图中,一个小女孩在唱歌,她张大嘴巴发的声音“啊”提示a的音,小女孩的头部和小辫子构成的图形提示a的'形。一只公鸡正在打鸣,公鸡打鸣的声音“喔”提示o的音。一只鹅在水上游,“鹅”提示e的音,鹅在水中的倒影提示e的形。
第二部分是声调符号和a、o、e三个单韵母的四声。
第三部分是a、o、e的书写格式及笔画笔顺。
a、o、e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e的发音及a、o、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要求
1学会a、o、e 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知道单韵母有4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o、e的音。
3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三、教学准备
配合学习a、o、e发音的录音带;a、o、e及带声调a、o、e的字母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能读准字母音,认清字母形。
(二)认识声调符号,学习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a、o、e的发音方法和韵母带调一口呼是重点。
(二)读准韵母的二声和三声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1、给同学们读一个小故事,喜欢吗?教师先读一个带有注音的有趣的小故事,告诉学生学会汉语拼音自己就能阅读注音读物了,以后学习查字典、学习普通话都离不开汉语拼音,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读儿歌:
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帮助学好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3、看图讲故事(依据课本插图教师编讲),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单韵母a
1看图引出单韵母a,板书“a”。
2教师示范发a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讲解发音要领,并做示范。嘴张大,舌头居中,舌位低,嘴唇呈自然状态(不圆唇),发音过程中口形不能变动。
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学生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借助“啊”读准a的音;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张大嘴巴aaa。
3再引导学生看图:小女孩的头部像a的'形,小女孩张大嘴巴发的就是a的音。教儿歌,帮助学生记忆a的音和形。
4学生反复练习发a的音。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单个练习(开小火车,指名读)。
(三)学习单韵母o(方法同上) 注意教发o音时,讲要领,做示范。
发“o”音时,嘴半开半闭,嘴唇圆拢,舌尖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发音方法,把“喔喔”的音拉长,口形舌位不变,接着呼气发音,就能发出正确的字母音了。拢圆嘴巴o o o
(四)学习单韵母e(方法同上)
注意教发音时,讲要领,做示范。这韵母不是鹅的音,是第一声“e”,鹅是第二声。发音时,口形要变扁,半开半闭,舌头后缩,舌根稍微抬高一些,嘴角往两边咧开,露出牙齿。嘴巴扁小e ee。
(五)小结
教给学生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
1“张大嘴巴aaa,拢圆嘴巴o o o,嘴巴扁小e ee。”要告诉学生发单韵母a、o、e时,口形不能变动。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记忆a和e的形,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找出图与字形相似的部分。
2跟着老师读儿歌。
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
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
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3跟着老师读一读,说一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风筝》教案11-23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优秀教案02-04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母鸡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