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3-03 07:51:2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其实我很喜欢你》是一个叙事性故事,以小熊想与小弧理成为朋友为线索,讲述了小熊为吸引小狐理的注意,先后采用演奏、爬高、送鱼、写信倾诉心里话等方法,使小厘从反感、绝到欣然接纳并回报的过程。故事情节生动、温容,内容易于理解,既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

  故事中小熊交友方式的改变,使故事前后情节、角色心理形成鲜明的对比。本次活动, 运用分段讲述的方法,推动故事情节层层递进,引导幼儿感受、理解小熊的心理变化:想和小理交朋友时的美好期盼、3 次努力尝试失败时的温丧和担忧以及最后成功交到朋友的输悦和兴奇;帮助幼儿深刻理解故事的内涵和教育意义,丰富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经验:使幼儿体会到乐于交往、会交往、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关好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中小熊和小理的心理,知道与同伴交往时要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2.根据故事内容大胆地进行表演、能用表情、动作、语气表现出小熊和小狐理的不同心理感受。

  3.丁了解如何正确地与人交往,思意向同伴表达自己的真直实感受。

  【活动准备】

  《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4、“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我长大了》、

  《幼几素质发展课程?语言》CD

  【活动建议】

  1.以谈话活动切入故事主题,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以“交朋友”为主题,引导幼儿进行简单交流:想和别人交朋友时你会怎样做?

  2.分段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讲述故事第 1 ー 7 自然段,通过角色体验、同伴交流等方法,引导幼儿感受为什么小熊交不到朋友。

  提问:小熊为了吸引小狐理的注意,做了哪 3 件事?它们成为朋友了吗?为什么?

  (2)讲述故事第 8-14 自然段,启发幼儿理解小熊是如何交到朋友的。

  提问:小熊想用什么办法和小狐理交朋友?你觉得小熊意请小狐理吹喇明荡秋千、捉鱼, 小理会喜欢吗?为什么?故事中小熊是怎样写信的?为什么要“端端正正”地写?

  (3)讲述故事第 15-17 自然段,引导幼儿感受交到朋友的快乐、甜蜜提问:小熊和小理成为朋友了吗?它们想了什么、说了什么?

  3.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小熊和小理成为朋友的过程,体验交朋友成功的愉说。

  (1)完整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故事

  (2)提间:小熊用哪种方法成功地和小弧理交上了朋友?为什么这句话会使它们成为朋友?

  (3)引导幼儿迁移小熊交朋友的表达方式,进一步体验小熊和小狐理成为友的美好情感。请幼儿与同伴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活动延伸】

  请幼儿自主阅读《我长大了》第 22-25 页的故事《其实我很喜欢你》,进一步感受、理解故事内容。

  

  实我很喜欢你小熊家对面住进了小孤狸一家。

  那只小狸长得真好看!不知道为什么,小熊老是想做一件事情,让它注意到自己。 小孤狸坐在窗前弹钢琴。小熊觉得很好听,赶紧拿出小喇叭,“鸣哇鸣哇吹个不停。可是,小孤狸好像不太高兴,“啪”地关上了窗户。“是觉得喇叭声太吵了吗?”小

  熊咕了一句。

  小孤狸在草坪上荡秋千,荡得好高好高。“我也能爬得很高!”小熊赶紧爬上老枣树一哈哈,真的比小狸还高呢!哎呀,小熊的裤子被一根大大的树枝勾住了,“味啦一一” 小熊穿上了开裤!小狸笑得直不起腰。小熊赶紧滑下树,灰溜溜地往家跑,边跑边嘀咕:

  “有什么好笑的,真讨厌!”

  小孤狸在河边照镜子。小熊看见了,赶紧跑到河里去提鱼。哇,一条好大的鱼小熊用力抓住鱼扔给小孤狸。可惜鱼溜走了,一块烂泥却正好到小狸的新裙子上。

  “哇哇哇……”小孤狸哭得好伤心。小熊呆住了,一向话也说不上来。

  闯了祸小熊好几天没敢出门。等它再想去找小孤狸的时候,妈妈却告诉它,小孤狸一家去外地了,要很久才能回来呢。

  小熊孤零零地东转转、西转转,觉得好没意思。

  回到家,小熊拿出纸和笔,想给小孤狸写封信。写点什么好呢?小熊问妈妈。妈妈说:“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

  小熊写道:“等你回来,我们一起吹喇,好吗?”哎呀,不行、小好像不发听声

  小熊又写道:“等你回来,我们一起爬树、落秋千。”呀,也不行,可不能再在小面前出洋相啦!

  小再次写道:“等你回来,我们一起下河捉鱼。”哎呀,更不行,小孫狸那么爱干净。小熊支着脑袋想何想啊……想了半天,它笑了。

  只见小熊在信纸上正正地写着:“其实我很春欢你。”这正是它想告诉小的心里话呀! 小熊高高兴兴地把这封信进了小狸家的门址里。

  这一天,小熊正在家里吹叭,忽然听见了小的声音。它一骨環爬了起来。“小熊,你看,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小狸手里捧着一个大大的海螺,“礼物”?小熊觉得自己在做梦,“你送札物给我吗?”“是啊,”小孫狸乐呵呵地说,“因为我们是朋友呀!”

  你听,你听……”小狸把海螺贴在小熊的耳边。

  哇,小熊听到了海浪拍打石的声音,听到了海扇动的声音……还有一个好听的声音在轻轻地告诉它:“其实我也喜欢你!

大班教案 篇2

  《商业街》游戏活动介绍:

  《商业街》是语义认知类游戏。语义认知能力指的对词语信息的理解能力,比如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理解“动物、植物”等一些类别、理解“大、小”等一些关系,都需要这种能力。本单元的游戏活动主要是发展幼儿对商品类别和一些关系的理解能力。

  在活动中,通过“商业街”的游戏情境,让幼儿认识各种商店的名称,在了解物品特征的基础上将物品分配到不同类别的商店中,同时,让幼儿理解“大小、多少、长短、高矮”几种关系。通过这一系列的游戏活动,提高幼儿对物品类别的理解和对以上几种关系的认识。本单元由四部分活动组成。

  《商业街》游戏活动安排:

  活动1:布置橱窗(一)

  活动2:布置橱窗(二)

  活动3:商店与售货员

  活动4:商店与商品

  《商业街》游戏活动目标:

  1、根据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

  2、理解“大小、多少、长短、高矮”几种关系

  3、学习使用一些量词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游戏材料准备:

  教具:商店大卡片4张(面包房、服装店、鞋店、玩具店)

  幼儿材料:

  商店卡片4张(面包房、服装店、鞋店、玩具店)

  商品卡片16张(从32张商品卡片中挑出食物类4张、服装类4张、鞋类4张、玩具类4张)

  重点:

  1、根据商店的外形特征说出其名称,理解商店的实际用途。

  2、将商品卡片归类,摆放在相应的商店中。

  流程:

  1、认识商店

  2、观察商品卡片

  3、游戏“布置橱窗”

  4、交流、检查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4张商店大卡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根据房屋的外形特征,猜猜每家商店的名称。

  提示与建议:

  教师可用“请幼儿逛新开张的商业街”为情节引入活动。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商店的外形特征,判断出商店的名称。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说说不同商店都出售些什么商品。

  (二)幼儿观察自己的16张商品卡片,说出每张卡片上物品的名称。

  提示与建议:

  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着重引导幼儿认识不太熟悉的`商品,也可以扩展活动,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同类商品的名称。

  教师还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说出名称的同时学习使用量词,如一个、一件、一双、一堆……

  (三)游戏“布置橱窗”

  玩法:幼儿将自己的16张商品卡片放在相应的商店中,每个商店4张。

  提示与建议: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商品卡片进行归类,放入相应的商店中。

  (四)幼儿互相欣赏操作结果,检查商品摆放是否正确。

  提示与建议:

  当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可让幼儿说说自己的理由。

  活动延伸:

  1、家长带幼儿外出购物时,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类型商店分别出售什么商品。

  2、引导幼儿观察商店橱窗陈列的商品,说出这些商品属于哪一类。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积极回忆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尝试表现游戏的内容和情境。

  2.能通过人物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表现游戏中快乐的情绪。

  3.能耐心,细致地均匀涂色,保持画面的整洁。

  4.感受到绘画的魅力,喜欢绘画。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幼儿平时游戏时的照片。

  2.画纸,水彩笔,蜡笔等绘画材料和工具。

  3..幼儿用书《玩游戏真开心》。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玩游戏时的照片,引导幼儿表达在幼儿园里玩游戏时的愉悦心情。

  师:你喜欢在幼儿园里玩什么游戏?玩游戏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二)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与幼儿细致讨论游戏时的场景,为幼儿绘画做准备。

  师:你喜欢的`这个游戏时怎么玩的?需要几个小朋友一起玩?玩的时候你们都做了哪些动作?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怎么样才能让别人看出你们在玩什么游戏?还需要画些什么呢?

  (三)教师指导幼儿绘画,鼓励幼儿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游戏时的愉快心情。

  师:请把你最喜欢玩的游戏画下来,想一想,涂上什么样的颜色比较合适?为什么?

  (四)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教师:你画的是什么游戏?你是怎么表现玩游戏时开心的心情的?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将自己与家人、朋友一起相处时的愉快情景画下来,继续学习表现人物开心时的动作和表情。

  活动反思:

  根据大班幼儿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小班社会教育目标生成了这一活动。为了避免单一说教的形式,我们采用了小班幼儿感兴趣的故事的形式及直观生动的图片等形式贯穿始终。以故事情节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在看看说说中感受体验,自主建构社会经验。运用一步步引导性的提问,让幼儿在讨论中调动已有的经验,共享同伴的经验,通过自己的感受,自主建构这些经验、策略,产生情感共鸣。

  总之,无论是精神因素还是其他原因,共同的一点是缺乏交际的机会。所以,应激发孩子活泼的天性,让他有一定时间和伙伴们玩耍。对于胆小的孩子应创造机会,鼓励他多与人接触。一个不合群的孩子是很难适应今后的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尝试操作,了解干电池的外形、型号和简单的功能。

  2、通过尝试、操作、探索,学会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即认识正负极。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各种电动玩具若干,各种大小型号不一的电池若干。电池槽示意图和模拟电池两个,供幼儿操作的示意图和模拟电池每人一份,奖章若干(环保小卫士)白盒子若干。垃圾桶3个,垃圾标志图3张。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在玩电动玩具和物品的尝试中,感知玩具和物品的无电池状态。

  1、放音乐(玩具兵进行曲),幼儿进电动玩具城。

  2、幼儿按意愿分散选择玩具,进行摆弄和尝试,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知道刚才玩的玩具里面没有电池)

  二、第二次尝试:给电动玩具配上电池。

  1、认识电池。

  2、幼儿尝试:自己装电池。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为你的玩具装上合适的电池吧!”“装好电池的'小朋友就把开关打开看能不能动”。

  发现问题:

  1、有的不会装。2、装反了。

  三、第三次尝试:通过电池模型引导幼儿认识正负极和正确安装电池。

  1、看电池上的有什么标记符号。(“+”正极,“—”负极)。

  2、两端不一样平,鼓出来的一端是正极,平的一端是负极。

  3、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如何安装。

  !重点介绍双向电池排列的方法。还有单向电池排列的方法。

  4、幼儿尝试安装示意图。

  5、实践操作安装真正的电池。

  6、安装好后一起打开进行验证。

  “小朋友们是不是都把电池装好了?那李老师数三声,我们一起把开关打开……

  7、。

  六、讨论:

  1、除了我们的电动玩具需要电池,还有哪些东西也需要电池呢?

  2、用完的电池应该怎么办?(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七、结束。

大班教案 篇5

  一、 活动目标

  1、 根据图书的题目和画面进行思考,大胆想象图书的内容。

  2、 通过扩句的方式学习复杂句型,初步理解骑、绕、越、趟、冲等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以及看图说话的能力。

  二、 活动准备

  黑板、大书一本、小书幼儿人手一本。

  三、 活动过程

  1、封面阅读

  (1)、出示大书,教师指读题目并针对书名提问。

  (2)、引导幼儿观察书的封面,请幼儿猜一猜图书的内容。

  2、大书图画阅读

  (1)、遮盖书中文字部分,留下插图,和幼儿一起观察图画。

  (2)、引导幼儿逐页猜图,围绕书中主人公来到的'地点和进行的动作提问,以促进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理解。

  (3)、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五页和第六页的画面内容。

  (4)、帮助幼儿回忆自行车到过的地方。

  3、大书文字阅读

  (1)、幼儿根据首页画面内容念文字,教师示范指读,幼儿倾听。

  (2)、幼儿跟读,并尝试根据画面内容扩句,重点指导骑、绕、越、趟、冲等词汇的阅读和理解。

  4、幼儿指读小书,掌握句型,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12-31

大班教案01-01

大班教案01-01

大班教案01-11

大班教案01-11

大班教案01-12

大班教案12-26

大班教案12-26

大班教案01-07

大班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其实我很喜欢你》是一个叙事性故事,以小熊想与小弧理成为朋友为线索,讲述了小熊为吸引小狐理的注意,先后采用演奏、爬高、送鱼、写信倾诉心里话等方法,使小厘从反感、绝到欣然接纳并回报的过程。故事情节生动、温容,内容易于理解,既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

  故事中小熊交友方式的改变,使故事前后情节、角色心理形成鲜明的对比。本次活动, 运用分段讲述的方法,推动故事情节层层递进,引导幼儿感受、理解小熊的心理变化:想和小理交朋友时的美好期盼、3 次努力尝试失败时的温丧和担忧以及最后成功交到朋友的输悦和兴奇;帮助幼儿深刻理解故事的内涵和教育意义,丰富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经验:使幼儿体会到乐于交往、会交往、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关好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中小熊和小理的心理,知道与同伴交往时要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2.根据故事内容大胆地进行表演、能用表情、动作、语气表现出小熊和小狐理的不同心理感受。

  3.丁了解如何正确地与人交往,思意向同伴表达自己的真直实感受。

  【活动准备】

  《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4、“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我长大了》、

  《幼几素质发展课程?语言》CD

  【活动建议】

  1.以谈话活动切入故事主题,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以“交朋友”为主题,引导幼儿进行简单交流:想和别人交朋友时你会怎样做?

  2.分段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讲述故事第 1 ー 7 自然段,通过角色体验、同伴交流等方法,引导幼儿感受为什么小熊交不到朋友。

  提问:小熊为了吸引小狐理的注意,做了哪 3 件事?它们成为朋友了吗?为什么?

  (2)讲述故事第 8-14 自然段,启发幼儿理解小熊是如何交到朋友的。

  提问:小熊想用什么办法和小狐理交朋友?你觉得小熊意请小狐理吹喇明荡秋千、捉鱼, 小理会喜欢吗?为什么?故事中小熊是怎样写信的?为什么要“端端正正”地写?

  (3)讲述故事第 15-17 自然段,引导幼儿感受交到朋友的快乐、甜蜜提问:小熊和小理成为朋友了吗?它们想了什么、说了什么?

  3.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小熊和小理成为朋友的过程,体验交朋友成功的愉说。

  (1)完整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故事

  (2)提间:小熊用哪种方法成功地和小弧理交上了朋友?为什么这句话会使它们成为朋友?

  (3)引导幼儿迁移小熊交朋友的表达方式,进一步体验小熊和小狐理成为友的美好情感。请幼儿与同伴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活动延伸】

  请幼儿自主阅读《我长大了》第 22-25 页的故事《其实我很喜欢你》,进一步感受、理解故事内容。

  

  实我很喜欢你小熊家对面住进了小孤狸一家。

  那只小狸长得真好看!不知道为什么,小熊老是想做一件事情,让它注意到自己。 小孤狸坐在窗前弹钢琴。小熊觉得很好听,赶紧拿出小喇叭,“鸣哇鸣哇吹个不停。可是,小孤狸好像不太高兴,“啪”地关上了窗户。“是觉得喇叭声太吵了吗?”小

  熊咕了一句。

  小孤狸在草坪上荡秋千,荡得好高好高。“我也能爬得很高!”小熊赶紧爬上老枣树一哈哈,真的比小狸还高呢!哎呀,小熊的裤子被一根大大的树枝勾住了,“味啦一一” 小熊穿上了开裤!小狸笑得直不起腰。小熊赶紧滑下树,灰溜溜地往家跑,边跑边嘀咕:

  “有什么好笑的,真讨厌!”

  小孤狸在河边照镜子。小熊看见了,赶紧跑到河里去提鱼。哇,一条好大的鱼小熊用力抓住鱼扔给小孤狸。可惜鱼溜走了,一块烂泥却正好到小狸的新裙子上。

  “哇哇哇……”小孤狸哭得好伤心。小熊呆住了,一向话也说不上来。

  闯了祸小熊好几天没敢出门。等它再想去找小孤狸的时候,妈妈却告诉它,小孤狸一家去外地了,要很久才能回来呢。

  小熊孤零零地东转转、西转转,觉得好没意思。

  回到家,小熊拿出纸和笔,想给小孤狸写封信。写点什么好呢?小熊问妈妈。妈妈说:“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

  小熊写道:“等你回来,我们一起吹喇,好吗?”哎呀,不行、小好像不发听声

  小熊又写道:“等你回来,我们一起爬树、落秋千。”呀,也不行,可不能再在小面前出洋相啦!

  小再次写道:“等你回来,我们一起下河捉鱼。”哎呀,更不行,小孫狸那么爱干净。小熊支着脑袋想何想啊……想了半天,它笑了。

  只见小熊在信纸上正正地写着:“其实我很春欢你。”这正是它想告诉小的心里话呀! 小熊高高兴兴地把这封信进了小狸家的门址里。

  这一天,小熊正在家里吹叭,忽然听见了小的声音。它一骨環爬了起来。“小熊,你看,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小狸手里捧着一个大大的海螺,“礼物”?小熊觉得自己在做梦,“你送札物给我吗?”“是啊,”小孫狸乐呵呵地说,“因为我们是朋友呀!”

  你听,你听……”小狸把海螺贴在小熊的耳边。

  哇,小熊听到了海浪拍打石的声音,听到了海扇动的声音……还有一个好听的声音在轻轻地告诉它:“其实我也喜欢你!

大班教案 篇2

  《商业街》游戏活动介绍:

  《商业街》是语义认知类游戏。语义认知能力指的对词语信息的理解能力,比如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理解“动物、植物”等一些类别、理解“大、小”等一些关系,都需要这种能力。本单元的游戏活动主要是发展幼儿对商品类别和一些关系的理解能力。

  在活动中,通过“商业街”的游戏情境,让幼儿认识各种商店的名称,在了解物品特征的基础上将物品分配到不同类别的商店中,同时,让幼儿理解“大小、多少、长短、高矮”几种关系。通过这一系列的游戏活动,提高幼儿对物品类别的理解和对以上几种关系的认识。本单元由四部分活动组成。

  《商业街》游戏活动安排:

  活动1:布置橱窗(一)

  活动2:布置橱窗(二)

  活动3:商店与售货员

  活动4:商店与商品

  《商业街》游戏活动目标:

  1、根据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

  2、理解“大小、多少、长短、高矮”几种关系

  3、学习使用一些量词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游戏材料准备:

  教具:商店大卡片4张(面包房、服装店、鞋店、玩具店)

  幼儿材料:

  商店卡片4张(面包房、服装店、鞋店、玩具店)

  商品卡片16张(从32张商品卡片中挑出食物类4张、服装类4张、鞋类4张、玩具类4张)

  重点:

  1、根据商店的外形特征说出其名称,理解商店的实际用途。

  2、将商品卡片归类,摆放在相应的商店中。

  流程:

  1、认识商店

  2、观察商品卡片

  3、游戏“布置橱窗”

  4、交流、检查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4张商店大卡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根据房屋的外形特征,猜猜每家商店的名称。

  提示与建议:

  教师可用“请幼儿逛新开张的商业街”为情节引入活动。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商店的外形特征,判断出商店的名称。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说说不同商店都出售些什么商品。

  (二)幼儿观察自己的16张商品卡片,说出每张卡片上物品的名称。

  提示与建议:

  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着重引导幼儿认识不太熟悉的`商品,也可以扩展活动,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同类商品的名称。

  教师还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说出名称的同时学习使用量词,如一个、一件、一双、一堆……

  (三)游戏“布置橱窗”

  玩法:幼儿将自己的16张商品卡片放在相应的商店中,每个商店4张。

  提示与建议: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商品卡片进行归类,放入相应的商店中。

  (四)幼儿互相欣赏操作结果,检查商品摆放是否正确。

  提示与建议:

  当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可让幼儿说说自己的理由。

  活动延伸:

  1、家长带幼儿外出购物时,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类型商店分别出售什么商品。

  2、引导幼儿观察商店橱窗陈列的商品,说出这些商品属于哪一类。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积极回忆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尝试表现游戏的内容和情境。

  2.能通过人物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表现游戏中快乐的情绪。

  3.能耐心,细致地均匀涂色,保持画面的整洁。

  4.感受到绘画的魅力,喜欢绘画。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幼儿平时游戏时的照片。

  2.画纸,水彩笔,蜡笔等绘画材料和工具。

  3..幼儿用书《玩游戏真开心》。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玩游戏时的照片,引导幼儿表达在幼儿园里玩游戏时的愉悦心情。

  师:你喜欢在幼儿园里玩什么游戏?玩游戏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二)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与幼儿细致讨论游戏时的场景,为幼儿绘画做准备。

  师:你喜欢的`这个游戏时怎么玩的?需要几个小朋友一起玩?玩的时候你们都做了哪些动作?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怎么样才能让别人看出你们在玩什么游戏?还需要画些什么呢?

  (三)教师指导幼儿绘画,鼓励幼儿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游戏时的愉快心情。

  师:请把你最喜欢玩的游戏画下来,想一想,涂上什么样的颜色比较合适?为什么?

  (四)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教师:你画的是什么游戏?你是怎么表现玩游戏时开心的心情的?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将自己与家人、朋友一起相处时的愉快情景画下来,继续学习表现人物开心时的动作和表情。

  活动反思:

  根据大班幼儿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小班社会教育目标生成了这一活动。为了避免单一说教的形式,我们采用了小班幼儿感兴趣的故事的形式及直观生动的图片等形式贯穿始终。以故事情节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在看看说说中感受体验,自主建构社会经验。运用一步步引导性的提问,让幼儿在讨论中调动已有的经验,共享同伴的经验,通过自己的感受,自主建构这些经验、策略,产生情感共鸣。

  总之,无论是精神因素还是其他原因,共同的一点是缺乏交际的机会。所以,应激发孩子活泼的天性,让他有一定时间和伙伴们玩耍。对于胆小的孩子应创造机会,鼓励他多与人接触。一个不合群的孩子是很难适应今后的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尝试操作,了解干电池的外形、型号和简单的功能。

  2、通过尝试、操作、探索,学会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即认识正负极。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各种电动玩具若干,各种大小型号不一的电池若干。电池槽示意图和模拟电池两个,供幼儿操作的示意图和模拟电池每人一份,奖章若干(环保小卫士)白盒子若干。垃圾桶3个,垃圾标志图3张。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在玩电动玩具和物品的尝试中,感知玩具和物品的无电池状态。

  1、放音乐(玩具兵进行曲),幼儿进电动玩具城。

  2、幼儿按意愿分散选择玩具,进行摆弄和尝试,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知道刚才玩的玩具里面没有电池)

  二、第二次尝试:给电动玩具配上电池。

  1、认识电池。

  2、幼儿尝试:自己装电池。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为你的玩具装上合适的电池吧!”“装好电池的'小朋友就把开关打开看能不能动”。

  发现问题:

  1、有的不会装。2、装反了。

  三、第三次尝试:通过电池模型引导幼儿认识正负极和正确安装电池。

  1、看电池上的有什么标记符号。(“+”正极,“—”负极)。

  2、两端不一样平,鼓出来的一端是正极,平的一端是负极。

  3、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如何安装。

  !重点介绍双向电池排列的方法。还有单向电池排列的方法。

  4、幼儿尝试安装示意图。

  5、实践操作安装真正的电池。

  6、安装好后一起打开进行验证。

  “小朋友们是不是都把电池装好了?那李老师数三声,我们一起把开关打开……

  7、。

  六、讨论:

  1、除了我们的电动玩具需要电池,还有哪些东西也需要电池呢?

  2、用完的电池应该怎么办?(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七、结束。

大班教案 篇5

  一、 活动目标

  1、 根据图书的题目和画面进行思考,大胆想象图书的内容。

  2、 通过扩句的方式学习复杂句型,初步理解骑、绕、越、趟、冲等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以及看图说话的能力。

  二、 活动准备

  黑板、大书一本、小书幼儿人手一本。

  三、 活动过程

  1、封面阅读

  (1)、出示大书,教师指读题目并针对书名提问。

  (2)、引导幼儿观察书的封面,请幼儿猜一猜图书的内容。

  2、大书图画阅读

  (1)、遮盖书中文字部分,留下插图,和幼儿一起观察图画。

  (2)、引导幼儿逐页猜图,围绕书中主人公来到的'地点和进行的动作提问,以促进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理解。

  (3)、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五页和第六页的画面内容。

  (4)、帮助幼儿回忆自行车到过的地方。

  3、大书文字阅读

  (1)、幼儿根据首页画面内容念文字,教师示范指读,幼儿倾听。

  (2)、幼儿跟读,并尝试根据画面内容扩句,重点指导骑、绕、越、趟、冲等词汇的阅读和理解。

  4、幼儿指读小书,掌握句型,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12-31

大班教案01-01

大班教案01-01

大班教案01-11

大班教案01-11

大班教案01-12

大班教案12-26

大班教案12-26

大班教案01-07